Triplepsin-8的抗炎作用

Triplepsin-8的抗炎作用

一、三白脂素-8的抗炎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翟英英,赵素霞[1](2021)在《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三白草为常见药用植物,药用价值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白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最高,具有抗炎、保肝、抑制中枢神经、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三白草中木脂素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归纳,初步考证了三白草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三白草的临床应用及新药提供参考。

王明慧,吴丽丽,秦灵灵,吴悠,刘玮,田芃,宋紫临,张程斐,刘铜华[2](2020)在《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p38MAPK/NF-κBp65通路,探讨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6只db/db小鼠按体重、血糖随机分为糖耐康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另设同周龄db/m+小鼠8只为正常组,分别以3.24 g/kg溶液及等量超纯水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肝功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TNF-α、IL-6、IL-1β含量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糖耐康组可显着降低肝重、空腹血糖、血清ALT、AST、TG、TC和FFA的水平,下调肝脏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p-p38MAPK、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病理显示糖耐康组可显着减少小鼠肝细胞的脂肪样变性。结论糖耐康可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蓄积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随家宁,李芳婵,郭勇秀,魏博伟,蒋林[3](2020)在《三白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三白草为我国传统民间常用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木脂素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多酚类、脂溶性和萜类成分,其中木脂素类、黄酮类成分所占比例大,药理活性广泛,为主要药效物质。中药成分多且复杂,采用单一指标作为质量标准的依据不太准确。本文基于三白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从亲缘性及特有性、传统药效、新的药效、传统药性、入血成分、可测性,分析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成分,为三白草的临床用药提供更精准明确的依据,制定更加科学的质量标准。为了三白草的临床用药安全,对毒性成分进行总结,建议更深一步的毒性成分分离鉴定研究。

段福先[4](2019)在《三白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旨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三白草为研究对象,在原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开展三白草药材质量标准、产地调研及采收加工研究,建立三白草的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更加全面地控制其质量。方法1.产地调查(1)实地考察:考察三白草野生资源分布,对三白草药材资源分布进行评估。并对三白草的形态,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病虫害情况、当地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总结得到三白草的分布、生长情况等信息。(2)市场调研:对市场上三白草药材的产地来源,主要用途、加工方法、产量、市场价格等进行调查,总结得到其加工方法、产量等信息。2.药材质量标准研究(1)药材收集。收集三白草药材,照《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载的三白草项下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药材开展后续研究。(2)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对三白草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与数据库匹配及文献比对分析,明确三白草所含化学成分。(3)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三白草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分别对色谱条件和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优选,并完成方法学考察,建立药材HPLC指纹图谱,运用国家药典委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相似度计算,并结合SPSS软件对得到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4)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多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和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建立三白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5)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建立三白草中总黄酮、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并进行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同时测定三白草中多种黄酮类成分、多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3.三白草采收加工工艺研究运用建立好的三白草质量标准,对不同干燥工艺、不同采收季节三白草进行质量对比研究,确定最优的采收加工条件,建立三白草药材的采收加工标准。结果1.产地调查调研结果表明,三白草为中药小品种,用量很小,主要为野生资源,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本研究以广东台山端芬镇、广西崇左天等县、湖北黄冈罗田县3个地区为代表,对三白草的形态、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病虫害情况、当地使用情况、主要用途、加工方法、产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三个产地三白草原植物状况、生长环境、药材质量、当地应用、产地加工、炮制、储存运输均无明显差异,均为野生资源,生于溪边、水沟边或湿润沙地,分布分散;野生三白草虫害明显,资源在逐渐减少;当地少有应用,多为采根鲜用;药材采后加工简陋,多为日光曝晒;存放环境简陋,未进行控温控湿,容易受潮。三个产地分别在3-8月、5-6月花期、一年春夏两季对三白草药材进行采收;产量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均在1000公斤以下,这与药材为小品种,应用较少有关。2.三白草质量标准研究(1)收集了 35批三白草药材,照《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载的三白草项下标准进行检验,35批三白草药材均符合药典规定。(2)采用UPLC-Q-TOF法对三白草药材进行分析,正负离子共采集了 49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7个有紫外响应的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1-(7H-Purin-6-yl)-4piperidinecarboxamide、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3-鼠李糖苷-7-葡萄糖苷、槲皮苷(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红楠素D、三白草醇、Gelomulide N、三白草酮、(-)-二氢愈创木脂酸、芒卡樟素A、2,3,4-Tri-O-acetyl-1-O-[(1 3 ζ,18ζ)-2-cyano-3,12,28-trioxoole]、12-Phenyldodecanoic acid、马纳萨亭 B、5-(2,5-Dimethyl-Benzyloxy)-2-Methyl-Benzofuran-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3)建立了三白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确定了 19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0个共有峰,分别为1号峰芦丁、2号峰金丝桃苷、3号峰槲皮苷、5号峰马兜铃内酰胺AⅡ、12号峰三白草酮、13号峰三白草醇、14号峰里卡灵A、15号峰4-O-去甲基马纳萨亭B、17号峰里卡灵B、19号峰马纳萨亭B。35批样品中,其中一批与其它批次相差较大,对其余34批三白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24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10批样品相似度在0.80~0.90之间。(4)分别以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及木脂素类成分(里卡灵B、三白草酮、里卡灵A)为指标,建立了三白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5)含量测定:34批三白草总黄酮含量在2.26%~5.41%之间;总木脂素含量在0.56%~1.21%之间;三白草芦丁含量在在0.0135%~0.0476%之间;金丝桃苷在0.0268%~0.0654%之间;异槲皮苷在0.0096%~0.0530%之间;槲皮苷在0.0226%~0.0734%之间;槲皮素在0.0019%~0.0161%之间,五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在0.0757%~0.2642%之间。三白草中三白草酮含量均≥0.1%;三白草醇含量在之间0.0079%~0.0238%;SaurucinolI含量在0.0122%~0.0330%之间;里卡灵A含量在 0.0059%~0.1136%之间;4-O-去甲基马纳萨亭 B 含量在0.0079%~0.0410%之间;里卡灵B含量在0.0010%~0.0371%之间;马纳萨亭B含量在0.0151%~0.0285%之间,除三白草酮外6种木脂素成分的总含量在0.1000%~0.2431%之间。3.三白草采收加工工艺研究(1)不同干燥工艺研究 不同干燥条件下,三白草总黄酮含量、总木脂素含量、黄酮成分总含量、木脂素成分总含量结果均显示,在30℃烘干干燥条件下的对上述成分的保留效率最高。因此,干燥工艺建议选择30℃烘干干燥。(2)不同采收季节研究 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三白草木脂素成分有差异。从整体上看,三白草总黄酮含量和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三月>六月(花期),三白草总木脂素含量和木脂素成分总含量:六月(花期)>三月;前期研究表明,三白草木脂素族化合物为抗EB病毒的有效部位,综合考虑,选择6月(花期)为其采收季节。结论本论文在《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载的三白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三白草药材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控制研究,分别建立了三白草的HPLC指纹图谱、TLC快速鉴别、三白草中总黄酮、总木脂素UV含量测定及5种黄酮类成分、7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UPLC同时测定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三白草的质量控制水平。通过调研,总结了三白草的资源分布情况,并确定了三白草的采收加工工艺,为三白草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晨晨[5](2016)在《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中认为木脂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并且具有重要药理作用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多个手性中心、以及丰富的官能团使其成为了化学家们广泛关注的热点。本论文主要讨论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方法,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提取方法、分离方法、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全合成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且阐述了四氢呋喃类木脂素全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向。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使用香草醛和丁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Stobbe缩合反应、酯化反应、还原反应及缩合反应得到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利用此合成方法还得到了(±)-1-O-feruloyisecoisolariciresinol。第三部分,主要对实验过程中关键性反应进行讨论,根据实验反应机理对部分反应的实验条件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寻找优化方法如温度、溶剂、投料比以及反应时间等,确定了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王晓燕,黄霞,王海波,李振国[6](2015)在《HPLC测定三白草不同药用部位三白草酮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三白草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的三白草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结果:三白草酮进样质量浓度在4.124123.72μg·m L-1(r=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4%,RSD为2.8%。10个不同产地样品中均为地上部分三白草酮的含量最高,根茎中的含量最低。结论:三白草不同药用部位中三白草酮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确定药用部位对临床疗效及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孙彦君,王俊敏,王雪,郝志友,陈辉[7](2014)在《天然来源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四氢呋喃型木脂素是木脂素中比较丰富的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杀虫、雌激素样作用等,目前对抗肿瘤、抗氧化、杀虫等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抗肿瘤和杀虫方面对其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抗炎、神经保护、雌激素样等作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天然来源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生物活性广泛,潜在开发应用价值巨大,本文对关于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的生物活性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刘晓欣[8](2014)在《三白草抗氧化成分研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性能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以三白草为原料,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优化三白草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对三白草中抗氧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及鉴定;探究三白草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性能,包括抗氧化性能、美白性能、抑菌性能以及稳定性;以及研究三白草提取物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文首先采用超声波提取工艺对三白草中抗氧化成分进行提取,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作为衡量标准。对影响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18,提取温度50°C。(2)为了进一步研究三白草中的抗氧化有效成分,首先采用溶剂萃取法,得到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薄层层析和显色反应,定性分析的结果初步判断抗氧化有效成分属于黄酮类物质。再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过两次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抗氧化活性较强的B4组分和F4组分。最后通过HPLC、UV和MS谱图的综合分析,并与标准品对比,推断槲皮素和芦丁是三白草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3)考察三白草提取物在化妆品方面的相关性能。采用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详细的研究了三白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白草提取物同时具有清除3种自由基的能力,并且清除率随着浓度的上升而增加。采用细胞生物学法,研究三白草提取物的美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白草提取物能够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及明显减少细胞内黑色素的数量。因此,三白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美白性能。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三白草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实验结果说明三白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三白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最后对三白草提取物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说明三白草提取物同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4)为了研究三白草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效果,将其添加到护肤膏霜中。实验结果说明,该护肤膏霜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综合分析皮肤测试仪得到的数据,结果说明含三白草提取物的护肤膏霜具有抗衰老以及美白效果。

左月明,张忠立,吴华强,罗永明[9](2013)在《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抗尼古丁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抗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三白脂酮(1),三白脂酮A(2),1’-表三白脂酮(3),里卡灵B(4),里卡灵A(5),5-甲氧基-里卡灵A(6),三白脂素(7),5,5’-二甲氧基-三白脂素(8),nectandrin B(9),5,5’-dimethoxy-nectandrin B(10),3’,4’-methylenedioxy-3,4,5,5’-tetramethoxy-7,7’-epoxylignan(11),3’,4’-methylenedioxy-3,4,5-trimethoxy-7,7’-epoxylignan(12),machilin D(13)。结论:化合物6,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尹震花[10](2013)在《三白草和猕猴桃保肝降血糖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共有五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三白草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三白草和猕猴桃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第二章论述了三白草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三章论述了猕猴桃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小鼠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第四章对三白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第五章综述了猕猴桃的生物活性。第一章三白草和猕猴桃体外生物活性研究1.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两种方法评价三白草各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体内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三白草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16.94μg·mL-1)比阳性对照BHT的清除能力(IC50=18.71μg·mL-1)强,而弱于阳性对照PG和BHA的清除能力(IC50=0.89和3.2μg·mL-1);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2.90μg·mL-1)弱于阳性对照PG和BHA的清除能力(IC50=0.81和1.95μg·mL-1),比阳性对照BHT (IC50=7.72μg·mL-1)的清除能力略弱;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PG、BHT和BHA的清除能力弱。结果表明,三白草正丁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研究浓度与清除率的关系发现,3个提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2.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采用96微孔板法对三白草和猕猴桃各提取部位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三白草和猕猴桃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较好的体外α-葡萄糖酶抑制活性,其中三白草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IC50=122.7μg·mL-1),其次为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IC50=203.3和659.9μg·mL-1);猕猴桃石油醚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IC50=57.8μg·mL-1),其次为乙酸乙酯部位(IC50=84.7μg·mL-1)和正丁醇部位(IC50=124.7μg·mL-1),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103.01μg·mL-1),且抑制率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说明其抑制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第二章三白草保肝作用研究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GOT和GPT活力以及肝脏匀浆液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评价三白草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能显着的降低血清中GOT和GPT的活力,提高肝脏匀浆液中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增强机体对抗自由基的能力。可见,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与其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第三章猕猴桃降血糖作用研究通过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测定小鼠血糖水平,肝糖元、血清中TG、TC和MDA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OD活力的变化,评价猕猴桃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糖尿病的影响。结果显示,猕猴桃3个部位均有一定的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和增强抗氧化防御体系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石油醚部位低剂量组和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均能显着性的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乙酸乙酯部位中剂量组和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降低餐后血糖效果较好,正丁醇部位中剂量组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好;石油醚部位高剂量、乙酸乙酯部位三个剂量组和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均能显着性升高肝糖元含量;3个部位均能显着性降低TC的含量,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高低剂量组以及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均能够显着性降低TG含量;3个部位各剂量组均能显着升高SOD水平,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以及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均能显着性降低MDA含量。可见,猕猴桃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与其促进肝糖元合成,抑制肝糖元分解,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和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有关。第四章三白草脂溶性成分研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三白草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从石油醚部位中共鉴定了15个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峰面积的43.77%,主要含有呋喃类(13.51%)、醇(6.42%)、醛(4.54%)、脂肪酸(6.4%)及其甲酯(4.57%)等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脂溶性成分为[2S-(2α,3,4α,5)]-2,5-双(3,4-二甲氧基苯基)四氢-3,4-二甲基-呋喃(10.97%)、1,4-二氢-1-二苯甲烯基-5-羟基-4-氧代萘(6.93%)、棕榈酸(3.51%)和-谷甾醇(3.45%)等。第五章猕猴桃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从抗癌、降血脂、抗突变和畸变、解毒、抗氧化、保肝、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肠道运动等多方面介绍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实的生物活性。

二、三白脂素-8的抗炎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白脂素-8的抗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脂素类化学成分
2 木脂素类药理活性
    2.1 抗炎作用
    2.2 保肝作用
    2.3 抗癌、抗肿瘤作用
    2.4 神经系统作用
    2.5 降血糖作用
    2.6 其他
3 安全性
4 结语

(2)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取材
    2.3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3.1 血清指标
        2.3.2 肝脏组织匀浆及相关指标测定
        2.3.3 病理学检测
        2.3.4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糖耐康对db/db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2 糖耐康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影响
    3.3 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3.4 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
    3.5 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组织p-p38MAPK、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3)三白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木脂素类
    1.2 黄酮类
    1.3 挥发油类
    1.4 生物碱类
    1.5 其它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2.1 保肝
    2.2 抑制中枢神经
    2.3 抗炎
    2.4 降血糖
    2.5 抗肿瘤
    2.6 抗病毒
    2.7 抗氧化
    2.8 其他
    2.9 毒性成分研究
3 Q-marker预测分析
    3.1 基于植物亲缘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的Q-marker预测
    3.2 基于化学成分与有效性相关证据的Q-marker预测分析
        3.2.1 成分与传统功效相关
        3.2.2 成分与新的药效相关
        3.2.3 成分与传统药性相关
    3.3 基于可入血成分的Q-marker预测分析
    3.4 基于化学成分可测性相关证据的Q-marker预测分析
4 总结

(4)三白草药材的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资源状况
    1.2 药用历史
    1.3 化学成分
        1.3.1 挥发油类成分
        1.3.2 木脂素类成分
        1.3.3 黄酮类成分
        1.3.4 生物碱类
        1.3.5 鞣质类
        1.3.6 多糖类
        1.3.7 其他
    1.4 三白草药理作用研究
        1.4.1 抗炎作用
        1.4.2 降血糖作用
        1.4.3 保肝作用
        1.4.4 抗氧化作用
        1.4.5 抗肿瘤作用
        1.4.6 其他作用
    1.5 质量标准研究
        1.5.1 性状鉴别
        1.5.2 显微鉴别
        1.5.3 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第二章 产地调查
    2.1 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2.1 实地考察
        2.2.2 药材市场调查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白草药材的UPLC-Q-TOF-MS化学成分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方法与结果
        3.2.1 色谱及质谱条件
        3.2.2 结果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白草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1.1 仪器
        4.1.2 材料
    4.2 方法与结果
        4.2.1 三白草药材检验
        4.2.2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4.2.3 方法学考察
        4.2.4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白草药材薄层色谱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材料
    5.2 方法与结果
        5.2.1 黄酮类成分薄层鉴别
        5.2.2 黄酮类成分薄层鉴别方法学考察
        5.2.3 木脂素类成分薄层鉴别
        5.2.4 木脂素类成分薄层鉴别方法学考察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白草药材含量测定
    6.1 仪器与材料
        6.1.1 仪器
        6.1.2 材料
    6.2 方法与结果
        6.2.1 总黄酮含量测定
        6.2.2 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
        6.2.3 三白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6.2.4 三白草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6.3 讨论
        6.3.1 总黄酮含量测定
        6.3.2 总木脂素含量测定
        6.3.3 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6.3.4 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干燥工艺和采收季节研究
    7.1 仪器与材料
        7.1.1 仪器
        7.1.2 材料
    7.2 方法与结果
        7.2.1 三白草收集
        7.2.2 三白草前处理
        7.2.3 不同干燥工艺研究
        7.2.4 不同采收季节研究
    7.3 讨论
        7.3.1 不同干燥工艺研究
        7.3.2 不同采收季节研究
    7.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脂素的概述
        1.2.1 木脂素定义
        1.2.2 木脂素化合物的命名
        1.2.3 木脂素的分类
        1.2.3.1 根据木脂素结构分类
        1.2.3.2 根据木脂素的来源分类
        1.2.4 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1.2.4.1 物理性质
        1.2.4.2 化学性质
        1.2.5 木脂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1.2.5.1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1.2.5.2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3 木脂素的生物活性
        1.3.1 抗肿瘤活性
        1.3.2 抗病毒作用
        1.3.3 抗氧化作用
        1.3.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活性
        1.3.5 抗炎作用
        1.3.6 平喘活性与神经保护活性
        1.3.7 抗菌活性
        1.3.8 杀昆虫作用
        1.3.9 其他作用
    1.4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5 呋喃类木脂素的合成研究进展
    1.6 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的合成方法研究现状
    1.7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及衍生物的全合成
    2.1 引言
        2.1.1 目标产物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反合成分析
        2.1.2 合成路线设计
        2.1.3 (±)1O-feruloyisecoisolariciresinol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步骤
        2.3.1 4-苄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2的制备
        2.3.2 2-(4′-苄氧基-3′-甲氧苯基亚甲基)-1,4-丁二酸单乙酯3的制备
        2.3.3 2-(4′-苄氧基-3′-甲氧苯基亚甲基)-1,4-丁二酸二乙酯4的制备
        2.3.4 2,3-二(4′-苄氧基-3′-甲氧苯基亚甲基)-1,4-丁二酸单乙酯5的制备
        2.3.5 2,3-二(4′-苄氧基-3′-甲氧苯基亚甲基)-1,4-丁二醇6的制备
        2.3.6 Threo-(±)-开环落叶松脂素 7a的制备
        2.3.7 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 1a的制备
        2.3.8 MOM保护的阿魏酸12的制备
        2.3.8.1 丙二酸单乙酯9的合成
        2.3.8.2 阿魏酸乙酯10的合成
        2.3.8.3 (E)3(3-甲氧基4(甲氧基甲基)苯基)丙烯酸乙酯11的合成
        2.3.8.4 (E)3(3-甲氧基4(甲氧基甲基)苯基)丙烯酸12的合成
        2.3.9 Meso-2,3-二(4′-甲氧甲基-3′-甲氧苯基)-1,4-丁二醇13的制备
        2.3.10 (±)1O-feruloyisecoisolariciresinol 14 的制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酚羟基保护的讨论
        3.1.1 香兰素酚羟基保护基的选择
        3.1.2 阿魏酸酚羟基保护基的选择
        3.1.3 关于氯甲基甲醚制备的讨论
    3.2 Stobbe缩合反应
        3.2.1 Stobbe缩合反应的反应机理
        3.2.2 增加Stobbe反应的产率的方法
    3.3 加氢反应
    3.4 LiAlH_4还原性讨论
    3.5 醇与羧酸酯化的讨论
        3.5.1 酯化方法
        3.5.2 反应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HPLC测定三白草不同药用部位三白草酮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试剂
    1.2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 1溶液制备
    2. 2色谱条件
    2.3线性关系考察
    2.4精密度试验
    2.5稳定性试验
    2.6重复性试验
    2.7加样回收率试验
    2.8样品测定
3讨论
    3.1供试品制备方法的考察
    3.2不同流动相的考察
    3.3结论

(7)天然来源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肿瘤活性
2 抗氧化作用
3 杀虫活性
4 抗炎活性
5 雌激素样作用
6 神经保护作用
7 其他作用

(8)三白草抗氧化成分研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性能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三白草的研究进展
        1.1.1 三白草的简介
        1.1.2 三白草中的化学成分
        1.1.3 三白草的生物活性
    1.2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方面的研究概况
        1.2.1 化妆品中常见的植物类有效成分
        1.2.2 植物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2.3 植物类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1.2.4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性能评价方法
        1.2.5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3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3.1 立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白草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内容
        2.2.1 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2.2.2 单因素实验
        2.2.4 正交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 正交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白草中抗氧化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抗氧化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
        3.2.1 抗氧化有效成分的萃取
        3.2.2 各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3.2.3 乙酸乙酯部位的薄层层析
        3.2.4 乙酸乙酯部位的显色反应
    3.3 抗氧化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3.3.1 柱层析分离
        3.3.2 第一次各洗脱相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3.3.3 第二次柱层析分离
        3.3.4 第二次各洗脱相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3.3.5 薄层层析验证
    3.4 抗氧化有效成分的 LC-MS 分析
        3.4.1 实验准备
        3.4.2 LC-MS 检测条件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各萃取部分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结果
        3.5.2 乙酸乙酯部位的定性分析结果
        3.5.3 第一次各洗脱相的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
        3.5.4 第二次各洗脱相的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
        3.5.5 抗氧化有效成分的薄层层析结果
        3.5.6 B4组分 HPLC、UV 和 MS 谱图分析结果
        3.5.7 F4组分 HPLC、UV 和 MS 谱图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白草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4.2.1 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4.2.2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4.2.3 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4.3 提取物的美白性能研究
        4.3.1 溶液的配制
        4.3.2 小鼠 B16 黑色素瘤细胞的培养
        4.3.3 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4.3.4 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测定
        4.3.5 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测定
    4.4 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
        4.4.1 实验准备
        4.4.2 抑菌效果的测定
    4.5 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
        4.5.1 紫外光对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
        4.5.2 温度对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
    4.6 结果与讨论
        4.6.1 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测定结果
        4.6.2 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4.6.3 提取物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4.6.4 提取物对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4.6.5 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4.6.6 紫外光对稳定性影响的结果
        4.6.7 温度对稳定性影响的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白草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5.1 实验器材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2 抗衰老的效果评价
        5.2.1 配制护肤膏霜
        5.2.2 护肤膏霜的性能检测
        5.2.3 护肤膏霜的抗衰老效果检测
    5.3 美白效果的评价
        5.3.1 配制护肤膏霜
        5.3.2 Lab 色度分析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膏霜的性能检测结果
        5.4.2 抗衰老效果的检测结果
        5.4.3 美白效果的检测结果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2提取与分离
3结构鉴定

(10)三白草和猕猴桃保肝降血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三白草和猕猴桃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节 三白草抗氧化活性研究
        1.1.1 材料与仪器
        1.1.2 实验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1.1.5 结论
    第二节 三白草和猕猴桃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2.1 材料与仪器
        1.2.2 实验方法
        1.2.3 结果
        1.2.4 讨论
        1.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三白草保肝作用研究
    2.1 概述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动物
        2.2.2 样品
        2.2.3 试剂
        2.2.4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造模方法
        2.3.2 分组方法
        2.3.3 指标测定方法
        2.3.4 数据处理
    2.4 结果
        2.4.1 三白草不同部位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GOT 和 GPT 影响
        2.4.2 三白草不同部位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匀浆液中 MDA 和 SOD 影响
    2.5 讨论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猕猴桃降血糖作用研究
    3.1 概述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动物
        3.2.2 样品
        3.2.3 试剂
        3.2.4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造模及分组方法
        3.3.2 指标测定方法
        3.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
        3.4.1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3.4.2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元的影响
        3.4.3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4.4 猕猴桃不同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3.5 讨论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白草脂溶性成分研究
    4.1 概述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植物来源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准备
        4.3.2 GC-MS 分析条件
        4.3.3 化合物检索
    4.4 结果
    4.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猕猴桃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5.1 抗癌作用
    5.2 降血脂作用
    5.3 抗突变和畸变作用
    5.4 解毒作用
    5.5 抗氧化和衰老作用
    5.6 保肝作用
    5.7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8 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
    5.9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论文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三白脂素-8的抗炎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翟英英,赵素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05)
  • [2]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J]. 王明慧,吴丽丽,秦灵灵,吴悠,刘玮,田芃,宋紫临,张程斐,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5)
  • [3]三白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 随家宁,李芳婵,郭勇秀,魏博伟,蒋林.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8)
  • [4]三白草药材的质量评价[D]. 段福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李晨晨.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6]HPLC测定三白草不同药用部位三白草酮的含量[J]. 王晓燕,黄霞,王海波,李振国. 药物分析杂志, 2015(08)
  • [7]天然来源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孙彦君,王俊敏,王雪,郝志友,陈辉. 中成药, 2014(10)
  • [8]三白草抗氧化成分研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性能和应用[D]. 刘晓欣. 江南大学, 2014(02)
  • [9]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左月明,张忠立,吴华强,罗永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21)
  • [10]三白草和猕猴桃保肝降血糖作用研究[D]. 尹震花. 河南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Triplepsin-8的抗炎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