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华为案例: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

思科-华为案例: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

一、思科华为案: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论文文献综述)

那振芳[1](2019)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而且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决定中美贸易战未来趋势的关键,在于其爆发的真实动因。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变动为主线,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现有文献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主要结论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遏制,打压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解决美国的国内经济问题等。但鲜有文章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脉络,去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乃至激化。本文的分析,不仅可以通过厘清低生产率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向贸易摩擦发生的传导机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现有贸易摩擦动因理论体系,而且对于中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逻辑为,以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中美贸易摩擦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为切入点,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探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提高与中美贸易战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首先,从理论上厘清制造业竞争力与国际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根据Baldwin模型,从国家整体角度看,一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来资本的广化和深化,而根据罗默模型、“干中学”模型等经济学经典理论,资本要素的增加为技术进步提供了保障,导致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向高级化转变。Rybczynski定理和Bond、Trask&Wang模型则说明,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向制造业内部结构和商品出口结构延伸。根据Gomory&Baumol模型,低生产效率国家,成为更多产业生产商的过程中,会影响到与高生产率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当两国经贸关系处于冲突区时,两国之间的利益处于此消彼长的“敌对”状态。那么,高生产率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依赖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利地位,以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思想为依据,运用贸易政策进行强制干预,贸易摩擦就发生了。当高生产率国家受到的危害沿着产业、经济和国家层面不断递进时,贸易摩擦会随之不断激化,甚至转变为贸易战。需要说明的是,低生产率国家生产率的提高是市场自发行为,高生产率国家运用经济或其他形式的手段进行干预才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其次,对中美制造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两国制造业发展和竞争力相对变动情况的分析发现,中国在传统产业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但优势在弱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下降的,2009年以来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也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界,表现出了不同特征,焦点产业开始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综合看,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的结构性变化,与中美贸易摩擦呈现的阶段特征,从时间维度上是匹配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上内容为中美贸易摩擦分析的切入产业勾勒出了基本的分析轮廓。再次,从制造业竞争力视角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乃至激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还是危机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都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影响路径不同。2008年以前占比较高的传统产业贸易摩擦,美国是因为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国内产业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高昂调整成本的存在,导致美国政府接受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发动贸易摩擦。而2009年以来占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摩擦,根源也在中国相应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美国的出发点却不同,是为了扞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和垄断利润,所以更为激烈。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到了美国未来在经济领域的领导权和垄断收益,是美国发动本次贸易战的经济根源。而中美产业竞争力的相对变动,延伸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中,结合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特征,促使中美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些因素与美国民族主义的碰撞,导致了本次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第四,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冲击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竞争力来源的梳理,总结出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华为公司成长历程的分析发现,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对硬实力的培育。所以只要中国新兴产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完善自身,那么就可以将本次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变为发展动力。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对中美贸易战的前景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吕明瑜[2](2016)在《新条件下知识产权面临的挑战》文中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结合的产物,它以解决"知识"作为资源的归属问题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激励与调节的利益机制,催生了大批的发明家、企业家,从而启动了工业革命,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使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与经济具有密切关系的知识产权也在这一新条件下遇到了许多与工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挑战:知识产权新型客体的增多与权利范围的扩大引发制度理念冲突;知识产权保护难度的加大与实施方式的变革使知识产权的特定制度安排面临两难选择;知识产权的扩张与强化使其固有的利益平衡机制遭受质疑;对知识产权"私权属性"与"合法垄断"的质疑引发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

吕明瑜[3](2014)在《中国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规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标准作为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日益成为经营者实施垄断的重要工具。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上技术标准垄断问题凸显,特别是在华跨国公司技术标准垄断危害严重,推进并强化中国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技术标准垄断的实质是经营者凭借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控制市场、危害竞争这一基本点出发,系统构建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同等对待、分类规制、合理分析、利弊权衡等规制原则,状态规制与行为规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以及技术标准垄断中具体行为反竞争性审查的方法等,则构成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制度的核心内容,对有效规制中国的技术标准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牛懿帅[4](2008)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知识产权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广泛地得到各国的关注,知识产权问题涉及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且主要关注点为有形货物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知识产权摩擦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良好发展,而且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摩擦的现状,并且从经济、政治、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不断增加的原因。这种摩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建立知识产权壁垒来保护其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确实存在侵权的行为。因此想要减少摩擦,也要从两方面解决,一是要对外积极协商合作,二是修炼内在功力,在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时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且已经把知识产权纳入到了国家发展战略中,这些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我国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一点建议。

李超,崔海燕[5](2004)在《华为国际 化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最让跨国公司胆怯和痛苦的中国公司是谁?中国最有可能实现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又是谁?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本刊将给出一份最为详实的答案。在调查报告采写过程中,本刊记者深入华为,从高管到员工,经过长达一周的零距离接触和边缘摸底,历经一个多月大范围调查,掌握了大量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把华为8年海外艰难而具有传奇色彩的国际化历程真实地还原给读者。

刘鹿路[6](2004)在《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法规制》文中提出2003年,思科公司在美国起诉中国华为公司,要求华为停止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本案中思科的真正动机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维护其垄断地位之实。知识产权的滥用,是相对于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而言的,它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者正当的界限,导致对该权利的不正当利用,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否允许某一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依靠其知识产权阻止新竞争者的加入?这一案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科学技术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首要因素的背景下,怎样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本国企业,防止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社会组织或者国家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生产经营等领域创造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的总称。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也就是私权,它的私权性质也决定了它的专有性。权利人可凭借知识产权获取相应的垄断收益。知识产权的激励、调节、规范和保障作用使它成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助燃剂、调节器和保护神。而知识产权制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法律制度本身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新问题,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必须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革,尤其是在对权利滥用的规制上。而单纯的民法规范(知识产权法)不足以控制大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对公平自由的市场秩序的破坏,需要其他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竞争法就是为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而存在的法律,包括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经济法典型的分支,竞争法也具有经济法的经济性或专业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和综合性等一般特征,其特殊性表现为:国家干预性、社会本位性、经济政策性。竞争法的法律价值在于保护竞争、实现实质公平、提高社会整体效率。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在推动技术革新和改善消费者福利方面具有相同的目的。这两种法律制度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统一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功能上。但是因为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完全的或有一定限制的垄断的创造物,相反,<WP=39>竞争政策都是关于自由的,都是反垄断的,所以,这二者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拥有知识产权这种独占权往往会使企业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或支配地位,这种合法垄断权的不正当行使违背了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样构成对竞争法的违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活动中,这样的例子日益增多,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与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试图制定法律限制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行使。欧共体法院1996年玛吉尔(Magill)案与美国微软案的判决结果都表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市场平等竞争的保护相比,前者在欧共体处于次要的地位。联系思科诉华为一案,由于很多像思科这样的外国公司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甚至垄断地位,我国的企业就特别需要竞争法来保护自己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然而,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却不容乐观。从我国现行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竞争法律规范来看,它们虽然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作了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极为零散,不完整、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多数法律规范是适用于有关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行为,而不是普遍适用于我国市场上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竞争行为,因此其适用范围极其有限。可以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竞争法律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从严格、完整的意义上来说,甚至还近乎空白。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同时,更应该认清和学习怎样用竞争法律制度来保护本国经济与市场,通过二者有效的配合,构筑一张既能激励权利人创新精神又能维护公平自由的市场秩序的法网。面对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国应该探讨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时完善我国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竞争法律制度;建立起基本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主要是比较完整的、作为法典的反垄断法,在这样的法典中建立的基本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应当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即适用于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垄断或者限制竞争行为,其中包括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和控制企业结合制度;修改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总则性条款或具体规定禁止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科学的设置执法机构。从微软垄断案到思科诉华为案,法律实践向人们昭示着: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无往不利的法宝,再没有任何人能够凭借一种稀缺资源独占市场份额。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起跑线,握有知识产权的参赛者同样要受到竞争法的<WP=40>裁判。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不断完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竞争法制度,使外国公司依靠某一专利或商标在中国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而无法被制裁的情形彻底消失。知识产权制度与竞争法制度的紧密结合,将使其共同成为振兴中国经济的有力武器。

刘丽娟[7](2004)在《思科华为案: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文中研究表明 中国的专利状况正面临“悬河之危”?2003年,专利之痛在中国企业身上频频发作。即使几经迂回的思科诉华为案在2003年10月9日暂时画上和解的句点,中国并不能逃脱愈织愈密的专利大网。

二、思科华为案: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科华为案: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中国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1.2.2 中美贸易摩擦动因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分析逻辑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制造业竞争力与国际贸易摩擦:理论逻辑
    2.1 概念界定及本研究指向
        2.1.1 制造业竞争力
        2.1.2 贸易摩擦
    2.2 制造业竞争力与贸易摩擦形成
        2.2.1 制造业竞争力、国家利益与贸易摩擦
        2.2.2 国家利益、国家干预与贸易摩擦
        2.2.3 制造业竞争力引发贸易摩擦的机制和逻辑
    2.3 制造业竞争力与贸易摩擦升级
        2.3.1 制造业竞争力相对变化与比较优势演化
        2.3.2 比较优势演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摩擦升级
        2.3.3 制造业竞争力导致贸易摩擦激化的动态过程
    2.4 小结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
    3.1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反映
        3.1.1 产出结构动态变化与竞争力变迁
        3.1.2 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反映的制造业竞争力变化
        3.1.3 竞争力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与描述
    3.2 美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与制造业相对竞争力演化
        3.2.1 美国制造业规模、结构及支柱产业
        3.2.2 美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结构意义
        3.2.3 制造业相对竞争力变动的实证分析与描述
    3.3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历程的时间与行业特征
        3.3.1 2001 年-2008 年:以纺织、机电、化工等产品为主的贸易摩擦
        3.3.2 2009 年-2016 年:贸易摩擦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蔓延升级
        3.3.3 2017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规模、层级和烈度发生新变化
        3.3.4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具有时间相关性
    3.4 小结
第4章 制造业竞争力变化引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逻辑和条件
    4.1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乃至激化的基本逻辑和条件
        4.1.1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贸易摩擦
        4.1.2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摩擦
        4.1.3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引发中美行业贸易摩擦的基本逻辑和条件
    4.2 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经济根源与美方逻辑
        4.2.1 “中国制造2025”在美国引发对抗性贸易政策反应
        4.2.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贸易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4.2.3 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挑战
    4.3 小结
第5章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冲击
    5.1 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5.1.1 产业竞争力来源与影响因素识别
        5.1.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驱动因素分析
    5.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所受影响分析
        5.2.1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5.2.2 华为公司成长历程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1 主要结论
        6.1.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2 中国应对建议
        6.2.1 中美贸易战前景简析
        6.2.2 中国应对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新条件下知识产权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产权新型客体的增多与权利范围的扩大引发制度理念冲突
二、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与实施方式变革使特定制度安排面临两难选择
三、知识产权的扩张与强化使其固有的利益平衡机制遭受质疑
四、对知识产权“私权属性”与“合法垄断”的质疑引发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
    (一)关于对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质疑
    (二)关于对知识产权制度所确立的“合法垄断”的质疑
    (三)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成为关注重点
五、结语

(3)中国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的背景
    ( 一) 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成为经营者实施垄断的重要工具
    ( 二) 在华跨国公司技术标准垄断危害严重
    ( 三) 中国规制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规则亟待完善
二、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的一般原则
    ( 一) 同等对待原则
    ( 二) 分类规制原则
    ( 三) 合理分析原则
    ( 四) 利弊权衡原则
三、中国技术标准垄断法律规制的制度模式
    ( 一) 基于状态的规制———对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人规定特别的反垄断义务
        1.技术标准中的专利信息披露义务。
        2. 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许可义务。
        3. 技术标准中的软件版权许可义务。
        4. 技术标准中的软件源代码开放义务。
        5. 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许可费合理与不歧视义务。
    ( 二) 基于行为的规制———对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中的垄断行为予以审查与惩处
        1.对技术标准设立中的操纵行为的审查。
        2. 技术标准设立中违反专利信息披露义务行为的惩处。
        3. 对技术标准实施中违反知识产权许可义务行为的惩处。
        4. 对技术标准设立中有关“必要专利”选择中的垄断行为的惩处。
        5. 对技术标准中专利共享安排引发的限制竞争行为的惩处。
        6. 对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许可限制竞争行为的惩处。
四、中国技术标准垄断中具体行为反竞争性审查的方法
    ( 一) “拒绝标准提议”行为的反竞争性审查
        1. 竞争关系。
        2. 市场力量。
        3. 标准在市场中的地位。
        4. 目的或意图。
        5. 市场影响。
    ( 二) 知识产权人信息披露不实行为的反竞争性审查
        1. 知识产权人在标准制定中的信息披露不实行为。
        2. 信息披露不实行为对标准选择的影响。
        3. 基于信息披露不实而选择的标准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 三) 操纵“标准制定行为”的反竞争性审查
    ( 四) “必要专利”选择行为的反竞争性审查
        1. 纳入标准的专利是否符合“必要专利”的构成条件。
        2. 纳入标准的专利是否由独立专家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3.“必要专利”选择中是否体现了“最小原则”。
五、结论

(4)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知识产权的范畴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
    1.4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1.4.1 比较优势理论
        1.4.2 竞争优势理论
        1.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2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1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不断增加
    2.2 知识产权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热点
    2.3 我国整体知识产权水平较低
3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产生的原因
    3.1 中国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3.1.1 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存在偏差
        3.1.2 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淡薄
        3.1.3 正确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
    3.2 中国出口数量增长迅速
    3.3 中国出口结构调整
    3.4 对外贸易中的自主知识产权薄弱
    3.5 我国专利申请少,技术创新能力低
4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策略及机构研究
    4.1 美国
        4.1.1 从“特别301 条款”到337 条款来保护国内产业
        4.1.2 通过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国家竞争优势
        4.1.3 通过有效的法律执行体系来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4.2 欧盟
    4.3 日本
        4.3.1 日本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4.3.2 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经验
    4.4 中外知识产权策略比较分析
        4.4.1 知识产权立法方面存在差异
        4.4.2 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差异
        4.4.3 对知识产权侵权的处罚上存在差异
        4.4.4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不同
5 政府策略
    5.1 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应树立正确的立场
        5.1.1 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5.1.2 注重对知识产权的统筹管理
    5.2 充分利用WTO 的申诉机制和TRIPS 协议的灵活性
    5.3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
    5.4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与产业专利情报服务网
    5.5 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5.6 尽快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
6 企业策略
    6.1 量力而行,不要消极回避
    6.2 充分了解竞争环境
    6.3 扩大自主研发能力
    6.4 转变观念,提高专利意识
    6.5 建立、加入专利联盟
7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6)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一、 “思科诉华为案”引发的法律思考
    (一) 思科诉华为案的背景
    (二) 思科诉华为案所引发的法律问题
二、 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的内在关联
    (一) 知识产权的一般分析
    (二) 竞争法的一般分析
    (三) 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的内在关联
三、 我国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的反思
    (一) 世界经济背景下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
    (二) 我国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的反思
    (三) 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法的重新定位与简要构想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四、思科华为案: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D]. 那振芳. 辽宁大学, 2019(05)
  • [2]新条件下知识产权面临的挑战[J]. 吕明瑜. 竞争政策研究, 2016(03)
  • [3]中国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规制[J]. 吕明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2)
  • [4]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 牛懿帅.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5]华为国际 化调查报告[J]. 李超,崔海燕. IT时代周刊, 2004(18)
  • [6]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法规制[D]. 刘鹿路. 吉林大学, 2004(04)
  • [7]思科华为案: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J]. 刘丽娟. 商务周刊, 2004(01)

标签:;  ;  ;  ;  ;  

思科-华为案例: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喜与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