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

论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

一、浅谈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鹿海洋[1](2020)在《中国行政管理40年学术研究主题评析(197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对40年来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进行客观的梳理和评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基本规律,并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以此来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推动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将按照问题线索为主,时间线索为辅的思路进行。首先对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的形成进行量化分析。其次,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1978-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1992-2002)、经济全球化与行政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2002-2012)、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2012-2018),这四个阶段里每个研究主题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价值和缺失进行深入的挖掘。最后,对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演变的规律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把握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基本规律,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探索未来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程桥[2](2019)在《《服务贸易协定》及我国应对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年初,以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为首的“服务业挚友俱乐部”(Really Good Friends of services,以下简称为RGF),为了提高成员之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打开成员之间的服务贸易市场,使得各个国家的消费者、农民、工人和政府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合作,建立一个新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规则,发起《服务贸易协定》(Trade in Service Agreement,以下简称为TiSA)谈判。2013年3月,TiSA谈判正式启动,自谈判之初,各成员就表示要达成一份高水平的协议。谈判开始后,各方不断完善框架文本、商讨规制纪律、制定各类附件、提交并审议减让清单等。谈判开始不久,大部分参与方就已经将各自的市场准入清单提交至谈判桌上,截至2016年第21轮谈判,部分议题已经形成初步的框架文本,谈判取得巨大进展。如果TiSA谈判成功,将使得服务业市场准入标准形成统一,大幅度、大范围削减参与方之间的服务贸易壁垒,形成一个新的、高标准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2013年4月,我国正式宣布申请加入TiSA谈判,并为此一直在做努力。由此可见,TiSA谈判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看待TiSA 比之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以下简称为 GATS)所具有的优势,如何应对TiSA带来的新一轮服务贸易领域的挑战,中国在这次浪潮中应该如何把握好自身立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所在。本文具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为服务贸易协定(TiSA)概述,主要是通过对TiSA谈判兴起的背景及其发起的原因的描述来说明TiSA对于现下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借助于欧盟官方透出的文件来起底整个谈判过程,剖析谈判成果。第二章主要是对TiSA谈判暂停原因和未来是否会继续谈判进行了一个剖析。TiSA谈判已于2016年第21轮谈判结束后处于暂停状态,究其原因,除了各国对政治因素的考量即欧美集团利益分歧很难达成最终协定及TiSA自身不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主导方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所以TiSA接下来是否会继续谈判还要看主导方之一的美国作何态度。第三章TiSA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的创设分析是本文重点之一。通过从基础文本、承诺减让表、监管纪律这三个方面,对TiSA和GATS进行了比较,总结出TiSA的核心文本突破了 GATS服务贸易自由化标准,得出TiSA具有比GATS的自由化更高、涵盖的服务贸易领域更广,规则更加严格、明确等优点。同时还对TiS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高标准成为全球标准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从其成为WTO框架下诸边协定的可能性、经济一体化协定的可能性和回归多边化的可能性进行阐述,得出其最终将回归多边化的结论,同时也对其自身存在的阻碍其成为全球性标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点,我国应如何应对TiSA,结合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结合TiSA的高标准化,发现我国与国际化标准存在的差距,最后提出几点我国应对TiSA的建议:一是继续积极加入TiSA谈判以掌握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二是我国在应对TiSA时应该维护GATS多边框架首要地位;三是以区域贸易自由协定逐步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标准。

荣丽敏[3](2019)在《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日益频繁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使得教育服务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种类中占比上升速度最快的一个,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际服务贸易种类中,教育服务贸易为第五类,同时也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对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来说,教育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显着。虽然教育服务存在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但在GATS的教育服务承诺中,很多国家都表现出积极、开放的态度。同时,全球贸易自由化对拥有跨文化学习经历的人才需求不断増加,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传统教育服务贸易强国,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居首位;第二个层面是教育服务贸易后起之秀,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这些国家利用后发优势,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增幅较大;第三个层面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它们是全球最主要的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市场。本文对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三个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演进,从而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因、现状和前景。通过对中美澳三个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影响因素分析,发掘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成因,借鉴美澳两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按照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总体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外研究现状的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并提出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基础,分析了本文所使用或者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理论等。第三章GATS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重点研究GATS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规定、GATS中有关教育服务贸易的争议、GATS影响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等方面内容。第四章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及其比较,主要比较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以及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政策、产品、方式方面对比分析了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不同及相同之处。第五章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估分析,从指标选取、指标比较以及综合竞争力指数方面入手,以实证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异同以及优势劣势之处。第六章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分析。首先对可能影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然后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组织战略和结构、相关和支持产业、政府因素、机遇因素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三个国家的异同。第七章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启示与对策,本章从思想观念、政府、高校、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美澳两国发达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理念对中国未来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启示与对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导致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世界格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实力、政策环境、教育质量、地缘因素等。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市场,近十年来,美国的教育服务贸易顺差十分巨大,大量高端人才的流入,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而澳大利亚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该国的第三大出口行业,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因为国家在整体战略规划上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系统的政策支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且国际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上升,这与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美国、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缩减,也逐渐形成了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相互竞争的局面,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蔡静静[4](2018)在《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技术壁垒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不断蔓延和升级背景下拓展出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竞争方式和手段日趋多元化,科技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国家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战略。以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逐步转变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跨国经营、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国际贸易领域从传统贸易方式向技术领域不断扩展。全球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贸易摩擦对象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新兴产业转移,贸易摩擦形式则由传统的贸易救济手段向技术壁垒扩展。随着我国全球贸易地位的迅速崛起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遭遇的国外技术壁垒许多开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支撑,其中波及最深的当属对知识产权保护最为敏感的高技术产品,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正在遭受技术含量颇高的技术壁垒。因此,研究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成为我国政府完善贸易摩擦治理机制和出口企业冲破进口国技术壁垒的关键问题。本文正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思维综合运用管理科学、技术经济、产业经济、公共政策与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从技术壁垒形成的理论前提与内在动机着手,全面揭示了技术壁垒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具体地,从贸易保护、市场失灵、“南北”差异以及博弈论等多个角度阐释技术壁垒的形成机理;从价格抑制、数量控制以及动态作用三个方面全面解析技术壁垒的作用机制。这为下文构建技术壁垒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框架及进行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综合全球视角和典型国家视角,分析了技术壁垒的实践特征,揭示了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进口国技术壁垒的现状特征和趋势。具体地,全面收集1995-2016年全球技术壁垒通报数据,基于全球视角和典型国家视角,构建了全球技术壁垒大样本案例库,深入剖析了全球技术壁垒的实践特征和发展趋势;基于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现状的多维度分析,揭示了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进口国技术壁垒的现状特征和趋势。(3)揭示了技术壁垒对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构建了技术壁垒影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展引力模型,多维度剖析了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论文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全面解析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理论分析方面,论文以技术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揭示了技术壁垒对出口贸易的抑制机制与促进机制;实证分析方面,考虑高技术产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敏感性,论文构建了技术壁垒影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展引力模型,并运用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在识别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同时,进一步从总体层面、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国家-行业层面多维度剖析技术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间的关系。(4)基于技术创新与演化博弈理论,从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意愿、资源配置、策略选择与创新效果四个层面,分层次深入剖析了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论文综合运用技术创新与演化博弈理论,在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产生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分析框架;从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路径、系统构成以及影响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效应;基于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模型的演化稳定分析,揭示了技术壁垒下影响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相结合,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揭示了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动因。

李仁宇[5](2017)在《中国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证》文中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对外贸易得以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显着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增长实现了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人口结构逐渐老化,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另一方面,无论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是人口转变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那么,迅速的外贸增长是否影响了我国的人口转变呢?地区间对外贸易与人口转变的发展差异之间是否存在显着的联系呢?理清这一问题对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推动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贸易开放、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转变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中,由于资源约束条件的存在,人口数量与质量的替代效应关系是其中的关键机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建立在人口数量与质量的替代效应关系基础上,尝试揭示贸易开放与中国人口转变的关系,并将人力资本作为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桥梁。本文首先对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本文先是从劳动供给的视角阐释了贸易开放影响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机制;基于“入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考察贸易开放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进一步引入家庭劳动供给,建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贸易开放通过家庭劳动供给影响教育决策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显着降低了我国家庭6-22岁,尤其是13-18岁个体的入学率,特别是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受教育个体入学率具有更加显着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贸易开放显着影响了父母的劳动供给,尤其是通过扩大母亲的劳动供给进而对子女的入学率产生负向影响;区分劳动供给技能结构后发现,贸易开放显着提高了母亲的非技能型劳动参与率;贸易开放也提高了 6-22岁个体的就业参与,增加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从而导致入学率下降。进一步基于1981-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也表明,贸易开放促进了对我国非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增长,抑制了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接下来,本文分析了贸易开放通过人力资本影响人口转变的机制;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采用我国198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结合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地区人口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控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贸易开放仍然对中国人口转变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贸易开放通过增加地区人均收入,提升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出生率下降,加速了地区人口转变;另一方面贸易开放通过扩大对非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减缓我国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促使出生率上升,进而抑制了地区人口转变。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和出生率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效应,这支持了关于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的论断。另外研究还表明,在我国人口转变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确实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等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本文研究中国的人口转变、人力资本给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的影响。本文将中国出口贸易分解为扩展边际、数量边际、价格或质量边际,进而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六位码出口数据,对各地区出口三元边际予以测算和分析;接下来,简要梳理分析了人口结构、人力资本影响出口边际的理论机制;最后建立在理论分析和引力模型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人口结构、人力资本影响地区出口三元边际的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人口结构、人力资本对地区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结构、人力资本对地区出口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质量边际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差异。本文深化了对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人口转变关系的研究,也丰富了对中国人口转变的现有研究。本研究具有丰富的政策建议:第一,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特别是要不断降低以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加工贸易比重,加快高技能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从而扩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第二,进一步加强包括公共教育、职业培训以及社会保险的财政投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从而促使个体增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第三,不断推进城镇地区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改善公共服务。第四,加强家庭发展扶持体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生育予以鼓励和扶持。第五,鼓励和支持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的贸易开放和人口发展政策。

肖文兴[6](2012)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近九亿农业人口的生存问题和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农业进行扶持和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农业进行保护,确保入世后的农业产业安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紧迫。农业产业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经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时,能够基本上不受威胁、干扰和破坏而保持正常的运行和发展,不会引发国内农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竞争力是保障农业安全的基本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产业安全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新形势下的挑战,如外资对我国农业的控制增强,潜在风险增加;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我国农业产业链不发达,产业整体竞争力受到制约等。经济全球化通过金融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投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农业产业的竞争。一些开放度高、缺乏有效调控手段的产品受贸易和外资进入影响大,产业安全状况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其中羊毛、棉花、大豆是较为典型的三个品种。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作物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一些,包括棉花、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玉米、大豆和大麦。而小麦和大米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入世会对水果、蔬菜和畜产品带来有利影响。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冲击大于机遇。根据何维达和何昌(2002)的研究,中国农业在2001前基本安全,本文改进研究方法,借鉴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机构IMD和WEF在整合国际竞争力的多指标体系时的方法,建立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模型。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探索性的结论:根据本文的研究,加入“WTO”后,2002-2009年,中国农业的安全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中国农业仍然是“基本安全”,接近“不安全”的边缘,因为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增加,需要建立预警机制,采取防范措施。与其他一些研究者的结论基本一致。而且,首次对湖南农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同时,编写了附录一的案例:“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根据农业产业安全评价的五个安全度区域及其状态标识本研究创新地设置相应的预警灯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它国家农业保护政策启示我们:应完善我国的合规性贸易壁垒体系,有效保护我国农业;产业保护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扩大内需和开拓国际市场应并重,重视对农业的合理支持;保护手段力求多样化和灵活性;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程序性规定,加强国内农业保护;运用世贸组织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和规定,加强对本国地方名特农产品的品牌保护。在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下,我国要全面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业创新体系;建立农业保障体系,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行乡镇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农业税制改革和国家财政支持,合理利用外资。我们必须要构筑起确保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防火墙”,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大安全”的农业产业安全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于扩大开放的相互依存中促进大发展,于大发展的相互合作过程中谋求大安全。但是,农业产业安全具有其产业特色所要求的特殊性,应采取如下保障措施:树立新的国家产业安全观;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统一规划农业产业安全体系,建立专门的产业安全机构;建立灵敏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防范产业安全风险;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利用决策机制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用好用足WTO赋予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积极进行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调整;充分利用WTO贸易救济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出口国家、出口产品多元化;中国农业企业要做大做强,建立完整自主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品牌,自主定价体系,降低对外依存度,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抵御外部冲击,保障产业安全。

骆光林,楼仁功[7](2005)在《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创新高等教育观念,树立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的教育新观念;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找准自己的特色,打造和发挥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化进程。

邓于慧[8](2004)在《WTO协定教育服务条款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文中提出2001年我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正式加入WTO协定,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签订的WTO协定中教育服务条款的有关内容,论述了WTO协定教育服务条款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其中重点从生源市场、师资市场、科技市场和信息咨询市场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入世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并阐述了对待这些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随后,文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对巩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完善高等教育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张亚芬[9](2004)在《入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掌握知识、创造知识的人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入世使中国的经济融入了世界经济的轨道,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数千万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本文在概要追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现今高职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其问题的症结作了相应的揭示与分析;从WTO公平、公开、公正三大原则和自由、竞争、国际三大特性及我国教育服务的承诺出发,客观地审视入世后我国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之策。

陈华林,苏达强[10](2004)在《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处境与对策》文中提出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也预示着我国文化、教育等相关领域将进一步面向世界,实行更为开放的对外战略。研究加入WTO给教育尤其是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寻我国面对这些问题所应该采取的措施,将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二、浅谈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行政管理40年学术研究主题评析(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
        (二)统计分析方法
        (三)历史研究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形成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的涵义
        一、行政管理的涵义
        二、学术研究主题的涵义
    第二节 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阶段的划分依据
        一、党的政策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中国行政管理自身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期刊样本分析
        一、各期刊文章占总样本比例
        二、发文作者分析
        三、关键词分析
    第四节 着作样本分析
    第五节 研究主题汇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1978-1992)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研究
        一、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研究的背景
        二、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研究的评析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的背景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的评析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研究
        一、行政效率研究的背景
        二、行政效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行政效率研究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1992-2002)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研究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研究的背景
        二、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研究的评析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研究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研究的背景
        二、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研究的评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行政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2002-2012)
    第一节 WTO对政府运行方式的影响研究
        一、WTO对政府运行方式影响研究的背景
        二、WTO对政府运行方式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WTO对政府运行方式影响研究的评析
    第二节 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一、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背景
        二、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评析
    第三节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
        一、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背景
        二、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评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主题(2012-2018)
    第一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背景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评析
    第二节 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一、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背景
        二、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评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题演变的规律探寻
    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一、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研究
        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三、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第二节 研究主题以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为主线
        一、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二、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主题形成引进-消化-构建-创新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主题的引进(1978-1992)
        二、研究主题的消化(1992-2002)
        三、研究主题的构建(2002-2012)
        四、研究主题的创新(2012-2018)
    第四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研究主题贯穿改革过程始终
        一、以经济职能为重心的机构改革研究
        二、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心的机构改革研究
    第五节 研究主题演变中的缺失和发展趋势展望
        一、研究主题演变中的缺失
        二、研究主题演变中的发展趋势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服务贸易协定》及我国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服务贸易协定(TiSA)概述
    (一) TiSA谈判的缘起
    (二) TiSA谈判的进程
        1. 早期磋商阶段
        2. 积极讨论阶段
        3. 成果初步取得阶段
二、TiSA谈判暂停原因与继续谈判的可能性剖析
    (一) TiSA谈判暂停原因分析
        1. 欧美集团存在分歧难以形成最终协定
        2. 美国的贸易政策改变成为主要原因
    (二) TiSA继续谈判的可能性分析
三、TiSA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的创设分析
    (一) TiSA核心文本对GATS的突破
        1. 基础文本
        2. 承诺减让表
        3. 监管纪律
    (二) TiS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高标准成为全球标准的可能性剖析
        1. 成为WTO框架下诸边协定的可能性
        2. 成为经济一体化协定的可能性
        3. 回归多边化的可能性
四、我国应对TiSA建议
    (一) 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
    (二) 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2. 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
    (三) TiSA的高标准化对我国现行服务贸易存在不契合性
        1. 中国现行服务贸易与TiSA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标准存在差异
        2. TiSA的高标准化将给我国服务贸易带来负效应
        3. 加入TiSA谈判提高我国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的可能性不大
    (四) 我国应对TiSA的路径选择
        1. 继续积极加入TiSA谈判以掌握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2. 中国应维护GATS多边框架首要地位
        3. 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逐步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与GATS研究
        二、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及比较研究
        三、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四、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经济效应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目标、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与特点
        一、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
        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与适用性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与适用性
    第三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教育服务贸易实践的适用性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人力资本理论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第五节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ATS对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影响
    第一节 GATS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规定
        一、GATS的主要目标和原则
        二、GATS关于教育服务的分类和贸易形式
        三、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对于GATS的需求
    第二节 GATS中有关教育服务贸易的争议
        一、有关公共服务的争议
        二、有关国家政府规范权力的争议
        三、有关逐步自由化原则的争议
    第三节 GATS对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GATS对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
        二、GATS对美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
        三、GATS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及其比较
    第一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比较
        一、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
        二、美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
        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
    第二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政策比较
        一、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政策
        二、美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政策
        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政策
    第三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产品比较
        一、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产品
        二、美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产品
        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产品
    第四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式比较
        一、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式
        二、美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式
        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估分析
    第一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估指标选取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第二节 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估指标比较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比较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标比较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比较
    第三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综合评价
        一、权重的确定
        二、综合国际竞争力计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选取
        一、理论分析和假设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
        一、生产要素比较
        二、需求要素比较
        三、院校战略、结构和竞争比较
        四、相关和支持产业比较
        五、政府因素比较
        六、机遇要素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水平的启示
    第一节 对思想观念方面的启示
        一、加强高等教育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观
        二、树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家化思想
    第二节 对政府方面启示
        一、确定国家教育服务的整体战略,有效引导教育服务贸易发展
        二、制定教育服务的扶持体系,扩大出口市场
        三、合理运用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教育服务贸易收益
    第三节 对学校层方面启示
        一、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适应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
        三、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
        四、促进高校教育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可度
    第四节 对社会方面启示
        一、改善国内自然人文环境,优化贸易流通渠道
        二、语言培训机构和标准制定,构建多维立体宣传平台和网络
        三、加强保障行业的建设,完善社会服务配套
参考文献
致谢

(4)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非关税壁垒
        1.2.2 技术壁垒
        1.2.3 高技术产品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技术壁垒的历史演进
        2.1.1 技术壁垒协定
        2.1.2 典型WTO成员国的技术性措施体系
    2.2 技术壁垒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2.2.1 技术壁垒的形成机理
        2.2.2 技术壁垒的作用机制
    2.3 国内外技术壁垒研究综述
        2.3.1 技术壁垒的概念与性质研究
        2.3.2 技术壁垒的形成机理研究
        2.3.3 技术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2.3.4 技术壁垒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2.3.5 文献述评与展望
    2.4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与理论分析框架
        2.4.1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4.2 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球技术壁垒概况及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分析
    3.1 全球技术壁垒的现状特征
        3.1.1 全球技术壁垒通报的数量特征
        3.1.2 全球技术壁垒通报的标准分类特征
        3.1.3 全球高技术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总体情况
    3.2 典型国家(地区)技术壁垒的现状特征
        3.2.1 美国技术壁垒实践
        3.2.2 欧盟技术壁垒实践
        3.2.3 日本技术壁垒实践
        3.2.4 我国技术壁垒实践
    3.3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
        3.3.1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3.3.2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
        3.3.3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趋势
    3.4 我国应对国外高技术领域技术壁垒的案例分析
        3.4.1 对美国高技术领域技术壁垒通报措施的评议
        3.4.2 对欧盟高技术领域技术壁垒通报措施的评议
        3.4.3 对其他国家高技术领域技术壁垒通报措施的评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
    4.1 技术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
        4.1.1 技术壁垒对出口的抑制作用
        4.1.2 技术壁垒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4.2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影响的理论框架与模型设定
        4.2.1 引力模型理论框架
        4.2.2 扩展引力模型设定
        4.2.3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3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4.3.1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总体分析
        4.3.2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行业差异性分析
        4.3.3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国别差异性分析
        4.3.4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国别-行业差异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5.1 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
        5.1.1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产生
        5.1.2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差异性
    5.2 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
        5.2.1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路径分析
        5.2.2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系统构成
        5.2.3 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
    5.3 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
        5.3.1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
        5.3.2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模型构建
        5.3.3 技术壁垒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演化动态
    5.4 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
        5.4.1 理论框架与模型设定
        5.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5.4.3 实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应对技术壁垒的策略
    6.1 政府层面
        6.1.1 建立与技术壁垒通报国的磋商机制
        6.1.2 推进与技术壁垒通报国的认证互认进程
        6.1.3 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
        6.1.4 建立高技术产品技术标准监管体系
        6.1.5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
    6.2 企业层面
        6.2.1 积极主动表达对技术性措施的合理诉求
        6.2.2 充分发挥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体作用
        6.2.3 加强对科研人员和科研设备的投入力度
    6.3 其他应对策略
        6.3.1 建立对技术壁垒通报法规的动态跟踪与分析机制
        6.3.2 加强熟悉贸易规则和通报法规的律师团队建设
        6.3.3 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技术壁垒应对工作实务
    6.4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我国高技术产品统计分类表
附录 B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统计分类转换表
附录 C 本研究中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国家名单
附录 D 2000-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度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国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人口转变的内涵
    2.1.1 人口转变的定义
    2.1.2 人口转变的阶段划分
    2.1.3 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2.2 人力资本与人口转变关系的相关研究
    2.2.1 数量和质量替代效应理论
    2.2.2 数量和质量替代效应理论的发展与实证
    2.2.3 数量和质量替代效应关系的中国经验证据
2.3 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转变的相关研究
    2.3.1 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转变的相关理论
    2.3.2 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转变的国外经验证据
    2.3.3 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转变的中国经验证据
2.4 贸易开放影响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2.4.1 贸易开放影响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
    2.4.2 贸易开放影响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
2.5 贸易开放影响人口转变的相关研究
2.6 人口转变、人力资本影响贸易开放的相关研究
2.7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和人口转变的发展现状
3.1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3.1.1 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和结构
    3.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发展差异
3.2 中国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
    3.2.1 中国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和结构
    3.2.2 中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发展差异
3.3 中国人口转变的发展现状
    3.3.1 中国人口转变的总体态势和结构
    3.3.2 中国人口转变的地区发展差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贸易开放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4.2.1 理论机制分析
    4.2.2 模型、变量和数据
    4.2.3 实证结果及稳健性分析
    4.2.4 影响机制的进一步检验
4.3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4.3.1 模型、变量和数据
    4.3.2 估计方法与实证结果分析
    4.3.3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对人口转变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和理论机制
5.3 模型、变量和数据
    5.3.1 计量模型构建
    5.3.2 变量和数据
5.4 估计方法与实证结果分析
    5.4.1 估计方法
    5.4.2 基于全样本的初步估计结果
5.5 贸易开放影响人口转变的稳健性检验
    5.5.1 基于贸易结构数据的估计结果
    5.5.2 分区域的估计结果
    5.5.3 分时段的估计结果
    5.5.4 样本时间组内平均后的估计结果
    5.5.5 考虑省际人口迁移后的估计结果
5.6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人口转变、人力资本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出口贸易的分解与特征性事实
    6.2.1 分解方法和数据
    6.2.2 出口贸易的分解结果
6.3 理论机制分析
    6.3.1 劳动力成本效应
    6.3.2 技术创新效应
    6.3.3 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6.4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6.4.1 计量模型构建
    6.4.2 变量选取
    6.4.3 散点图分析
6.5 实证结果分析
    6.5.1 地区出口扩展边际的回归结果
    6.5.2 地区出口数量边际的回归结果
    6.5.3 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回归结果
    6.5.4 稳健性检验结果
6.6 本章小结 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 本文研究的目的,对国民经济或学术上的意义,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4 当前研究的缺陷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本文研究的内容,设计方案、预期效果
        2.1 论文的结构及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思路和效果
        2.4 研究框架
        2.5 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第二章 产业安全与农业产业安全
    1 产业安全的内涵
    2 用模型诠释产业安全
        2.1 基本假设
        2.2 基本理论模型
        2.3 最佳产业安全状态的确定
        2.4 产业安全水平的测度
    3 农业产业安全
        3.1 农业产业安全的定义
        3.2 农业产业安全的决定因素
        3.3 农业产业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
    1 按照“WTO”规则,调整农业政策
        1.1 调整农业法律法规
        1.2 调整国内支持政策
        1.3 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
        1.4 调整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政策
        1.5 减让农产品进口关税
    2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1 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
        2.2 其它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状况
    3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
        3.1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
        3.2 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伙伴的影响
    4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影响
    5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及产生的安全风险
        5.1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
        5.2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带来的风险
    6 展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与新一轮WTO谈判
        6.1 展望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6.2 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WTO谈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估与预警
    1 中国农业现状
        1.1 食物与社会生态平衡系统中面临5个方面的矛盾
        1.2 食物社会生态平衡系统中存在的“三个不可逆转”
        1.3 中国农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2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及竞争因素分析
        2.1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
        2.2 价格竞争因素分析
        2.3 质量竞争因素分析
    3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估
        3.1 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3.2 对中国农业安全度的估算
        3.3 湖南农业产业安全度的初步估算
    4 农业产业安全预警
        4.1 产业安全预警的涵义
        4.2 建立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紧迫性
        4.3 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的阶段
        4.4 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执行
    5 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危机的事发、事后管理
        5.1 中国产业安全危机的特征
        5.2 政府是产业安全危机管理的主体
        5.3 农业产业安全危机事发、事后管理的构想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国际经验
    1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何保护农业
        1.1 欧盟、美国、日本等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1.2 欧盟、美国、日本等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
    2 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措施
        2.1 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2 大量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关税等措施保护国内农业
        2.3 实行适度的政府配售和购销价格政策,保护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2.4 建立产供销一体化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出口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外向型发展
        2.5 加大农业投资和补贴,提供农业信贷优惠,支持农业发展
    3 世界各国农业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3.1 完善合规性贸易壁垒体系,有效保护农业
        3.2 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内需并重
        3.3 重视对农业的合理支持,利用世贸组织程序性规定,加强国内农业保护
        3.4 加强对本国地方名特农产品的品牌保护,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
        3.5 应用灵活性和多样化的保护手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构建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防火墙”
    1 在WTO《农业协议》条件下,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1 全面深化农业体制改革
        1.2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1.3 增加国家财政支持和农业税制改革的力度,合理利用外资
        1.4 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
        1.5 建立农业创新体系
        1.6 实行乡镇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
        1.7 建立农业保障体系
        1.8 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维护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政策保障
        2.1 树立新的国家产业安全观
        2.2 健全法规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2.3 统一规划农业产业安全体系,建立专门的产业安全机构
        2.4 做好农业产业损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灵敏有效的产业安全预警系统
        2.5 充分利用WTO贸易救济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保障产业安全
        2.6 用好用足WTO赋予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积极进行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2.7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利用决策机制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2.8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出口国家、出口产品多元化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研究趋势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案例:“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中国紫菜出口日本案”
附录二:《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8)WTO协定教育服务条款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回顾和研究现状
    1.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我国签订的WTO协定中教育服务条款情况分析
    2.1 WTO协定的由来
        2.1.1 服务贸易协定和教育服务条款
        2.1.2 WTO规定了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
        2.1.3 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2 各国对开放教育服务市场的承诺情况
    2.3 我国开放教育市场做出的部分承诺
        2.3.1 签订的水平减让表与教育服务有关的承诺
        2.3.2 我国签订的教育服务部门减让表的承诺
        2.3.3 与教育服务有关的其他内容
第三章 WTO协定教育服务条款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3.1 加入WTO协定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3.1.1 对生源市场的挑战
        3.1.2 对师资市场的挑战
        3.1.3 对科技市场的挑战
        3.1.4 对信息咨询市场的挑战
        3.1.5 其他挑战
    3.2 加入WTO协定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3.2.1 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资金
        3.2.2 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大的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
        3.2.3 有利于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层次教育的形式
        3.2.4 有利于促进高校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3.2.5 有利于推进法治进程,为高校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3.3 如何看待加入WTO协定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 WTO协定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
    4.1 转变教育观念
    4.2 改革高等教育内部体制
    4.3 完善高等教育投资机制
    4.4 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
    4.5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6 实施品牌战略,以吸引优秀生源
    4.7 巩固发展国内市场
    4.8 开拓国际市场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入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相关的文献综述
    (三) 概念界定与研究取向
    (四) 研究范式
    (五) 研究方法
二、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程分析
    (一) 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 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三) 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症结分析
三、 入世给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 入世与教育服务贸易
    (二) 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
    (三) 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四、 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 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教育观
    (二)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
    (三) 增加教育投入,拓宽教育投资渠道
    (四) 加强多方合作,形成多样化办学模式
    (五) 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六) 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规范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七)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浅谈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行政管理40年学术研究主题评析(1978—2018)[D]. 鹿海洋.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2]《服务贸易协定》及我国应对研究[D]. 程桥.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3]中美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比较研究[D]. 荣丽敏.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4]技术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 蔡静静.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5]中国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证[D]. 李仁宇. 湖南大学, 2017(06)
  • [6]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D]. 肖文兴. 湖南农业大学, 2012(11)
  • [7]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对策研究[J]. 骆光林,楼仁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5(02)
  • [8]WTO协定教育服务条款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D]. 邓于慧. 江西师范大学, 2004(02)
  • [9]入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亚芬. 苏州大学, 2004(01)
  • [10]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处境与对策[J]. 陈华林,苏达强. 教育探索, 2004(01)

标签:;  ;  ;  ;  ;  

论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