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及其混淆物的比较鉴定

银柴胡及其混淆物的比较鉴定

一、银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比较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姜范成,鄢长余,赵月然,陈代贤,郭月秋[1](2020)在《银柴胡及其常用伪品的鉴别》文中指出目的:对中药材银柴胡与伪品进行对比检识,探讨银柴胡与伪品的鉴别。方法:选取充当银柴胡伪品霞草、瓦草、蝇子草、山麻楂予以性状显微鉴别。结果:采用性状显微方法可有效鉴别银柴胡及伪品。结论:本方法可有效鉴别充当银柴胡的常见伪品,确保该品种在市场流通、临床用药中的安全和有效,发挥中药最大功效。

李露丹[2](2020)在《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及RAD-seq技术的枫斗类石斛分子鉴定研究》文中提出石斛属(Dendrobium Sw.)是兰科(Orchidaceae)第二大属,全世界约有1500种,分布于我国约有100种(包括台湾地区),其中40多种为药用石斛。枫斗类石斛是石斛属中一组非常重要的药用石斛,大约包含20种,其中以铁皮石斛、霍山石斛最为名贵。由于该类群种类繁多,基源复杂,包含许多近缘种及近期分化物种,该类群的基源鉴定及名贵的枫斗药材鉴定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这给该类群的种质资源保护及药材的安全用药带来诸多不便。本论文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对23种枫斗类石斛基源进行了精准鉴定研究,并探究了石斛属叶绿体基因组突变动力机制;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筛选铁皮石斛特异性核苷酸位点,基于ARMS-q PCR技术对建立简单、高效的铁皮枫斗药材鉴别方法进行探索;此外,还利用RAD-seq及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对霍山石斛进行居群鉴别分析,为开发霍山石斛道地产区的溯源方法进行探究。论文首先对20种枫斗类石斛的72个个体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加上29个前人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共计对101个枫斗类石斛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并分析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序列特征。结果显示枫斗类石斛叶绿体基因组IR发生了明显的收缩或扩张;与其他植物类群一致,在石斛属叶绿体基因组中同样存在SNPs和indels共发生现象,本研究进一步对现有的解释这一现象的3种假说进行验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区域差异假说并不能充分解释这一现象,仅支持repeat相关突变假说和indel相关突变假说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论文接着利用101个枫斗类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对枫斗类石斛基源进行精准鉴定研究。为了比较叶绿体全基因组及其不同区域(LSC,IR,SSC区)、常用的DNA片段及组合对枫斗类石斛基源的鉴别能力,以及探究不同的序列过滤策略(不过滤、浅过滤、严格过滤)对物种鉴定的影响,本研究对24个数据集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过滤策略(不过滤、浅过滤)并不会对物种鉴定结果产生消极的影响;IR、SSC区、常用的DNA片段及组合并不能充分鉴别所有的枫斗类石斛,而叶绿体全基因组及LSC区可以有效鉴别所有检测的枫斗类石斛物种,且获得最高的支持度。考虑到LSC区在鉴别成本及效率方面的优势,本研究推荐LSC区作为精准鉴别枫斗类石斛基源的理想超级条形码。论文进一步开展了铁皮石斛及其枫斗药材的鉴定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铁皮石斛及其25个混淆种的132个叶绿体基因组(72个为本研究测序获得,其余60个为前人发表)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11个可用于设计铁皮石斛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位点,基于ARMS引物设计原则共设计4对铁皮石斛ARMS特异性引物。以铁皮石斛及其混淆种新鲜材料的DNA为模板,利用4对ARMS特异性引物进行普通PCR扩增,基于扩增结果初步筛选出两对ARMS特异性引物(Dot1/Dot2,Doa1/Doa2)可尝试用于铁皮枫斗药材的鉴定。利用这两对引物对铁皮枫斗及其混淆品的预扩增产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显示:在这两对引物的荧光扩增曲线中,铁皮枫斗的扩增曲线均最先出现,扩增效率最高,且铁皮枫斗Ct值显着小于其混淆品的Ct值。因此,本研究基于ARMS-q PCR技术建立的鉴别体系可用于铁皮石斛及其枫斗药材的鉴定。论文最后基于RAD-seq及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对霍山石斛进行居群鉴别研究。对来自5个居群的26个霍山石斛样本进行RAD测序,共筛选获得471,018个SNP标记。另外对12个霍山石斛叶绿体基因组(10为本研究测序获得,其余两个为前人发表)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筛选种内高变区,获得6个相对高变的片段(mat K-5’trn K,rps16-trn Q,trn S-trn G,clp P-psb B,ndh F-rpl32,ycf1)。基于RAD-seq数据、叶绿体基因组种内高变区、叶绿体全基因组对霍山石斛不同居群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组种内高变区及叶绿体全基因组在霍山石斛居群间的分辨率较低;RAD-seq数据能够对霍山居群进行很好地聚类,因此该技术可用于霍山石斛道地产区的溯源。但RAD-seq数据仍无法对龙虎山、黄山、浏阳居群进行各自独立聚类,表明霍山石斛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这可能与霍山石斛是近期分化物种,且分布地窄,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生境被破坏等因素有关。

王秀芬,李静,方光明[3](2020)在《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银柴胡为临床常用的清虚热类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含有甾醇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解热、抗炎、降血脂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银柴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指导银柴胡及其易混淆药材的鉴别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进一步推动银柴胡产业的良性发展。

黄飘玲,樊柳园,张淼,李鹏,朱华[4](2019)在《铁皮石斛的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皮石斛为传统名贵中药。本文综述了铁皮石斛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其制剂(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为铁皮石斛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重要的参考。

樊柳园,朱华,滕建北,戴忠华,笪舫芳,张淼,李鹏,何瑞婷[5](2019)在《显微数量化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文中认为显微鉴定是中药品质鉴定的一项重要方法,随着软件时代的高速发展,显微鉴定技术在定性及定量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近现代以来,中药鉴定由简单的显微特征辨别,发展到对其进行显微特征定量、显微组织测定,并结合化学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控制,该方法成为了生药鉴别、真伪优劣及其含量测定的实用技术。以中药显微定量(测量)为出发点,系统总结了数量化的显微特征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张威[6](2019)在《秦岭地区北柴胡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秦岭地区的北柴胡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北柴胡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筛选出秦岭地区优质北柴胡产地。方法:使用CTAB法提取北柴胡样品基因组总DNA,采用通用引物mat K,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对不同产地北柴胡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UPLC法,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体积流速0.2 m L?min-1,测定不同产地样品柴胡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北柴胡样品皂苷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采用UPLC法,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体积流速0.2m L?min-1,建立不同产地北柴胡醇溶性指纹图谱,采用SPSS 23.0及SIMCA 14.1软件对样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采用UPLC法,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体积流速0.2 m L?min-1,建立不同产地北柴胡水溶性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柴胡mat K序列长度为508 bp,34个样本分为8个单倍型,碱基突变率为1.57%,进化树聚类结果,部分甘肃省产北柴胡栽培品与野生品可聚为一类,陕西省及山西省产北柴胡部分栽培品与甘肃省产北柴胡样品聚为一类;皂苷类成分含量研究显示甘肃产北柴胡药材(2年生以上)3种柴胡皂苷含量高于平均值9.8705 mg?g-1,陕西产北柴胡皂苷含量接近均值,而山西产北柴胡皂苷含量低于均值,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在建立的不同产地的北柴胡药材醇溶性指纹图谱中,标定出14个共有峰,样品相似度分析,除S17外,其余样品相似度均高于0.902,聚类分析显示,甘肃产北柴胡药材聚类较集中,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种主成分,分别为5号峰SSa,8号峰SSd及两种未知成分10号峰与14号峰。在建立的不同产地北柴胡水溶性指纹图谱中,标定出18个共有峰,样品相似度分析显示,除S17外,其余样品相似度均高于0.905,聚类分析显示,3个省份北柴胡样品,山西省产样品聚类较分散,甘肃省产样品聚类距离较近,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种主成分,为11号峰SSb2及4种未知化合物,其中3种分别对应5号峰、13号峰、16号峰。结论:通过对秦岭地区不同产地北柴胡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产地北柴胡样品遗传距离较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认为北柴胡植物形态的差异性主要是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通过对北柴胡样品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研究、醇溶性指纹图谱及水溶性指纹图谱研究,发现秦岭地区北柴胡药材以甘肃省产药材皂苷类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稳定,陕西产药材次之,而山西省产北柴胡药材皂苷类含量较低,波动性较大,质量差异性较大。

黄旗凯,沈亮,刘志香,开国银[7](2019)在《无公害银柴胡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银柴胡作为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已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味甘,性微温。归肝、胃经。有清虚热,除疳热的作用。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病证。为乌鸡白凤丸等中药制剂的原料药。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多,而野生资源被长期过度采挖,导致野生银柴胡的资源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人工栽培面积虽逐渐扩大,但银柴胡人工栽培品的品质与野生品差异较大。同时,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所导致的农药残留、金属超标等问题,以及市场上伪品众多,严重影响银柴胡药材的品质、疗效和用药安全,由此银柴胡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尤为重要,无公害栽培是促进银柴胡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该文综述了银柴胡无公害生产应具备的产地环境、种植方法、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等农艺措施,以及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等无公害种植技术,从而构建规范化的银柴胡无公害生产体系,有效指导银柴胡的规范化生产栽培,促进银柴胡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马伟宝[8](2017)在《银柴胡传粉特性及农艺措施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的生产优质高产的银柴胡种子,本试验于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宁夏同心县马高庄乡同心县泰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园区进行试验。通过对银柴胡传粉生物学的研究、种子产量通径分析、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分析、种子质量分析得出:1.银柴胡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途径以虫媒传粉为主,传粉昆虫主要是中华蜜蜂和花蓟马。2.相关性结果表明,与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相关的指标(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均与单株种子产量呈显着相关关系,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根鲜重指标和千粒重指标为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的构成要素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3.不同农艺措施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对比得出,银柴胡在花期和果期补充灌水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最显着,其次是追肥。种植年限和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效果有所不同。因此,银柴胡种子生产以生长期为3年生,种植密度10000株/667m2(20cm×30cm)较好,在田间管理过程中,灌水为第一要素,可在开花初期和结果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为20 m3/667m2。除此之外,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结合灌水,追肥2次,追肥量20 kg二铵/667m2+10kg尿素/667 m2,可使种子产量提高60%以上,种子质量提高20%以上。

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9](2015)在《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银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虚热、除疳积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银柴胡含有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挥发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扩张血管等作用。本文分别从中药银柴胡的本草考证、基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材鉴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银柴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银柴胡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军[10](2015)在《银柴胡的鉴别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柴胡作为常用中药材,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该文综述了银柴胡的鉴别、化学成分及提取、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银柴胡的正确合理使用及其单味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二、银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比较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比较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银柴胡及其常用伪品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3 试验
    3.1 性状鉴别
        3.1.1 银柴胡:
        3.1.2 霞草:
        3.1.3 瓦草:
        3.1.4 蝇子草:
        3.1.5 山麻楂
    3.2 显微鉴别
        3.2.1 银柴胡
        3.2.2 霞草
        3.2.3 瓦草
        3.2.4 蝇子草
        3.2.5 山麻楂
4 特征比较
5 结论

(2)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及RAD-seq技术的枫斗类石斛分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DNA条形码的概况
        1.1.1 DNA条形码的概念及其优势
        1.1.2 DNA条形码的分析方法
        1.1.3 植物DNA条形码的发展历程
        1.1.4 植物DNA条形码的应用前景
    1.2 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1.2.1 叶绿体的起源
        1.2.2 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及特征
        1.2.3 叶绿体基因组的应用
    1.3 RAD-seq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RAD-seq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1.3.2 RAD-seq技术的发展
        1.3.3 RAD-seq技术的应用
    1.4 ARMS-qPCR技术及其应用
        1.4.1 ARMS技术的概述
        1.4.2 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原理
        1.4.3 ARMS-q PCR技术的应用
    1.5 石斛属植物的研究概述
        1.5.1 石斛属植物的简介
        1.5.2 石斛属植物的鉴定研究
    1.6 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石斛属叶绿体基因组突变动力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材料
        2.2.2 DNA提取与检测
        2.2.3 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拼接、验证及注释
        2.2.4 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及分歧变量的估算
        2.2.5 Indels侧翼序列的提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特征
        2.3.2 叶绿体基因组IR/SC节点处的比较
        2.3.3 叶绿体基因组中SNPs,indels,repeats,G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4 SNP density与distance to indels之间的关系分析
    2.4 讨论
        2.4.1 石斛属叶绿体基因组IR的收缩与扩张
        2.4.2 SNPs和 indels共发生现象的潜在机制
        2.4.3 GC含量可用于预测序列的变异水平
    2.5 结论
第3章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大单拷贝(LSC)区精准鉴别枫斗类石斛基源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DNA提取与检测
        3.2.3 序列获取
        3.2.4 序列比对及过滤
        3.2.5 物种鉴定分析
        3.2.6 叶绿体基因组中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基于不同过滤策略的序列信息统计
        3.3.2 枫斗类石斛基源的鉴定分析
        3.3.3 叶绿体SSR(cp SSR)热点区的筛选
    3.4 讨论
        3.4.1 不同的序列过滤策略对物种鉴定的影响
        3.4.2 LSC区被推荐用于枫斗类石斛基源的精准鉴定
        3.4.3 cpSSR热点区可为石斛属开发遗传标记提供资源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ARMS-qPCR技术的铁皮石斛及其枫斗药材鉴定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A组新鲜材料的DNA提取与检测
        4.2.3 B组枫斗产品的DNA提取与检测
        4.2.4 序列分析及铁皮石斛特异性核苷酸位点的鉴别
        4.2.5 ARMS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及筛选
        4.2.6 预扩增通用引物的设计及枫斗DNA的预扩增
        4.2.7 荧光定量PCR扩增及Ct值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铁皮石斛特异性核苷酸位点的鉴别及ARMS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4.3.2 ARMS特异性引物的筛选及条件优化
        4.3.3 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ARMS特异性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4.4.2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与优势
        4.4.3 ARMS-qPCR技术可用于铁皮石斛及其枫斗药材的鉴定
    4.5 结论
第5章 基于RAD-seq及叶绿体基因组的霍山石斛居群鉴别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收集与DNA提取、检测
        5.2.2 RAD-seq文库构建与测序
        5.2.3 原始数据的质检与过滤
        5.2.4 SNP位点检测及筛选
        5.2.5 基于RAD-seq技术开发的SNP标记的居群鉴别分析
        5.2.6 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高变区筛选
        5.2.7 基于种内高变区及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居群鉴别分析
        5.2.8 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多态性SSR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RAD-seq原始数据质控及SNP位点检测
        5.3.2 霍山石斛居群鉴别分析
        5.3.3 种内多态性cpSSR的鉴别与引物设计
    5.4 讨论
        5.4.1 霍山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在种内变异水平低
        5.4.2 RAD-seq技术可为霍山石斛道地产区的溯源提供充足的SNP标记
    5.5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定性鉴别
    1.1 常规鉴别方法
    1.2 薄层色谱法鉴别
    1.3 光谱法鉴别
    1.4 指纹图谱鉴别法
    1.5 离子迁移谱技术
    1.6 DNA条形码技术
2 定量分析
3 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4 结语与展望

(5)显微数量化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 (混合) 粉末显微定量
    1.1 显微定量计算方法
        (1) 纯净中药的显微特征常数计算
        (2) 成方、复方中某中药的百分含量计算
    1.2 粉末显微定量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
2 中药特殊组织形态学测量
3 结论

(6)秦岭地区北柴胡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秦岭地区北柴胡遗传多样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北柴胡总DNA的提取
        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3 序列及引物的筛选
        2.4 PCR扩增及测序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4.1 DNA的提取
        4.2 相关试剂的配制
第二章 秦岭地区北柴胡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北柴胡中3种皂苷含量测定
    3 结论
    4 讨论
第三章 秦岭地区北柴胡醇溶性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北柴胡药材醇溶性指纹图谱的建立
    3 结论
    4 讨论
        4.1 提取方法的选择
        4.2 流动相、检测波长的选择
第四章 秦岭地区北柴胡水溶性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北柴胡水溶性指纹图谱的建立
    3 结论
    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项目
致谢

(7)无公害银柴胡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银柴胡产地环境
2 品种鉴定
3 无公害银柴胡生产的综合农艺措施
    3.1 整地和育苗床处理
    3.2 种苗处理
    3.3 播种
    3.4 田间管理
        3.4.1 间、定苗及中耕除草
        3.4.2 追肥和灌水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
    4.2 物理防治
    4.3 生物防治
    4.4 化学防治
5 讨论及展望

(8)银柴胡传粉特性及农艺措施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银柴胡传粉生物学研究
    2.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通径分析
    3.1 试验地概括及试验材料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农艺措施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4.1 试验地概括及试验材料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不同农艺措施对银柴胡种子质量的影响
    5.1 试验区概括及试验材料
    5.2 测定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柴胡本草考证
    1. 1 银柴胡原植物考证
    1. 2 银柴胡药用功能考证
2 银柴胡原植物形态特征及其分布
    2. 1 银柴胡原植物及其形态特征
    2. 2 银柴胡资源分布
3 银柴胡人工种植技术
    3. 1 银柴胡人工种植适应性
    3. 2 银柴胡种植技术
    3. 3 银柴胡种子质量研究
4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
    4. 1 甾醇类
    4. 2 环肽类
    4. 3 生物碱类
    4. 4 酚酸类
    4. 5 挥发类物质
5 银柴胡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5. 1 药理作用
    5. 2 临床应用
6 银柴胡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6. 1 外观性状鉴别
    6. 2 显微鉴别
    6. 3 光谱学鉴别
    6. 4 色谱学鉴别
    6. 5 化学反应鉴别
7 结语

(10)银柴胡的鉴别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柴胡的鉴别
    1.1 性状鉴别
    1.2 显微鉴别
    1.3理化鉴别
    1.4 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鉴别
2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及提取
3 银柴胡的应用
    3.1 疳热之王
    3.3 治疗过敏性疾病
    3.4 治疗阴虚咳嗽
    3.5 治疗癌症
4 结语

四、银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比较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柴胡及其常用伪品的鉴别[J]. 姜范成,鄢长余,赵月然,陈代贤,郭月秋. 中国药物评价, 2020(05)
  • [2]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及RAD-seq技术的枫斗类石斛分子鉴定研究[D]. 李露丹.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3]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王秀芬,李静,方光明. 宁夏农林科技, 2020(03)
  • [4]铁皮石斛的研究概述[J]. 黄飘玲,樊柳园,张淼,李鹏,朱华. 壮瑶药研究, 2019(01)
  • [5]显微数量化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J]. 樊柳园,朱华,滕建北,戴忠华,笪舫芳,张淼,李鹏,何瑞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8)
  • [6]秦岭地区北柴胡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评价研究[D]. 张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无公害银柴胡栽培技术[J]. 黄旗凯,沈亮,刘志香,开国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6)
  • [8]银柴胡传粉特性及农艺措施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D]. 马伟宝. 宁夏大学, 2017(02)
  • [9]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J]. 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 中国现代中药, 2015(11)
  • [10]银柴胡的鉴别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李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0)

标签:;  ;  ;  ;  ;  

银柴胡及其混淆物的比较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