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残端12例临床分析

胃残端12例临床分析

一、残胃癌1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君[1](2021)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探索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70名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不同原发疾病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残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同时log-rank检验法比较分析生存是否存在差异。将有临床意义的因素纳入到COX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残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9: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64±11)岁,中位年龄66岁。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疾病行初次手术的有40例,因胃癌等恶性疾病行初次手术的有30例;从首次手术到确诊残胃癌时间间隔,良性病组与恶性病组分别为(30±12)年、(11±6)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首次手术采用Billroth I式共27例(良性病组21例,恶性病组6例),Billroth II式36例(良性病组19例,恶性病组17例),食管胃吻合术7例(良性病组0例,恶性病组7例),残胃癌多发生在Billroth II式术后(P=0.001);良性病组肿瘤位于吻合口28例,非吻合口12例,恶性病组肿瘤位于吻合口10例,非吻合口20例,残胃癌好发于吻合口处(P=0.002)。良性病组临床分期Ⅰ-Ⅱ期的6例,Ⅲ-Ⅳ期的34例,恶性病组临床分期Ⅰ-Ⅱ期的11例,Ⅲ-Ⅳ期的19例,残胃癌患者就诊时临床分期普遍较晚(P=0.036)。因良性疾病行首次手术的患者发展到残胃癌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0年,恶性疾病组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1年,良性疾病发展到残胃癌的时间较恶性疾病长(P=0.000);初次手术采用Billroth I式的患者发展到残胃癌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6年,Billroth II式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1年,食管胃吻合术中位时间间隔为12年,Billroth I式术后发展至残胃癌时间较长(P=0.041)。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小于50岁、接受手术治疗、病理类型分化较好、TNM分期较早的患者预后相对好(P<0.05)。原发病良性组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原发病恶性组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P=0.000)。原发病良性组中病理类型为分化型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未分化型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原发病恶性组中病理类型为分化型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未分化型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P=0.001)。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列入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方法(P=0.001,RR=0.379,95%CI:0.208-0.688)、病理分型(P=0.043,RR=0.572,95%CI:0.333-0.981)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首次手术病因及手术方式,是影响从首次手术到残胃癌确诊平均时间间隔长短的主要因素。2.无论原发疾病良恶性,残胃癌均好发于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且好发部位多在吻合口处。3.治疗方法、病理分型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闫宏博[2](2019)在《残胃癌44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当前残胃癌外科治疗进行再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具有完整病历和随访记录的残胃癌患者,其中首次疾病为良性的残胃癌(RGCB)患者26例,胃癌根治术后残胃癌(RGCC)患者18例,对其临床发病、手术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初次手术吻合方式对残胃癌肿物生长部位及肿物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RGCB距第1次胃切除术后的发病时间为354年(中位时间为38年),RGCC距第1次胃切除术后的发病时间为113年(中位时间为4.5年),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再次进行了手术治疗,残胃癌手术根治率为47.7%(21/44),其中RGCB根治切除率为50.0%(13/26),RGCC根治切除率为44.4%(8/1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病例累积1年总体生存率为68.2%,3年生存率为29.5%,5年生存率4.5%,生存时间为0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为残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而患者年龄、性别、初次手术疾病性质以及病理分化程度均不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RGCB距第1次胃切除术后的发病间隔时间长于RGCC,残胃癌肿物发生位置受初次手术吻合方式的影响,行根治手术是改善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努尔买买提·麦麦提吐尔逊[3](2019)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102例在我院诊治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提高残胃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从而最大程度的延长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06年07月至2018年0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残胃癌患者102例。其中初发疾病为良性41例,恶性61例;年龄35至78岁,平均年龄为(61.9±12.2)岁。对良性疾病术后的残胃癌与恶性疾病术后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策略及其预后等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或经算术转换为正态分布的数据多个样本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X2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设为α=0.05,P<0.05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残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47例(46.1%),以吞咽困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19例(18.6%),黑便、呕血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19例(18.6%),17例(12.7%)患者症状不典型。汉族81例,维吾尔族21例,两者比例为4:1;肿瘤位于吻合口67例,非吻合口35例,二者比例为2:1;组织学类型分化型(包括高分化、中分化腺癌)50例,未分化型(低分化、未分化、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52例;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毕I式41例,毕II式51例,R-Y式10例。与恶性疾病术后残胃癌相比,良性疾病术后残胃癌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97.5%(40/41)比85.2%(52/61),X2=4.21,P=0.047],术后发生残胃癌的时间更长[(26.4±12.4)比(10.3±10.3),t=-7.13,P=0.000],初次手术方式以毕II式更多[60.9%(25/41)比42.6%(26/61),X2=8.40,P=0.015]。6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6例(68.6%)行根治性切除术,21例(31.3%)行姑息性手术;其余35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或其他原因行保守治疗。术后有7例(10.4%)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术后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肿瘤直径≤5cm为36例,肿瘤直径>5cm为31例;肿瘤分期I-II期为27例,III-IV期为40例。65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7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月。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为分化型,浸润深度较浅,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TNM分期较早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好(均P<0.05)。4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4.5%、65.3%、17.2%;而21例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在术后3-15个月内死亡。肿瘤浸润深度T1-T2期1、3、5年的生存率为81.5%、61.4%、41.2%;肿瘤浸润深度T3-T4期1、3、5年的生存率为65.8%、37.7%、9.4%。肿瘤TNM分期I-II期1、3、5年的生存率为88.5%、74.0%、38.1%;TNM分期III-IV期1、3、5年的生存率为61.5%、33.3%、0.0%。良性疾病术后残胃癌患者1、3、5年的生存率为82.6%、61.2%、20.2%,而恶性疾病术后则为63.9%、46.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根治性手术(HR=0.040,95%CI:0.006-0.248)、TNM分期(HR=5.011,95%CI:2.010-12.492)、肿瘤浸润深度(HR=0.453,95%CI:0.097-2.120)为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残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良性疾病术后发生残胃癌与恶性疾病术后发生的残胃癌相比男性患者比例较高,多见于毕II式吻合术后,发生残胃癌的时间明显较长。加强对胃部手术后患者的内镜复查,可提高对残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进而可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可最大程度提高残胃癌患者远期生存期。

白军伟,张超,王志凯,张辉,谢毅[4](2018)在《3D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3D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行3D腹腔镜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0例患者术前残胃肿瘤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均按日本胃癌协会第14版《胃癌处理规约》进行淋巴结清扫和施行残胃癌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及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 (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0例残胃癌患者中,行3D腹腔镜根治性残胃切除术14例(残胃标本为R0切除、镜下切缘阴性),行3D腹腔镜姑息残胃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行姑息残胃切除术2例。18例行3D腹腔镜残胃癌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195±60)min,术中出血量为(105±8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8)枚;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6±0.8)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0±1.0)d,术后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为(5.5±1.8)d,术后住院时间为(8.0±2.8)d,治疗费用为(5.5±1.5)万元;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随访及生存情况:20例患者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6例死亡(2例因肝脏转移死亡、4例因腹膜转移死亡),12例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3D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式。

李永柏,高志冬,赵雪松,王搏,叶颖江,王杉,姜可伟[5](2018)在《胃癌术后残胃发生癌变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广义残胃癌与狭义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比较残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期刊网残胃癌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日期限于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文献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或组织学证实为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上发生的癌,不限定时间间隔;(2)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3)至少包含患者性别、胃癌手术吻合方式、诊断残胃癌间隔时间、发生部位、治疗方式、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预后等其中一项;(4)同一研究机构或作者发表的相似研究,选取样本量大、最新发表的文献。文献排除标准:(1)摘要、综述、个案报道、会议记录、述评和重复研究;(2)首次疾病非胃癌的研究。将胃癌术后发生的残胃癌分为广义残胃癌(发病不计间隔时间)和狭义残胃癌(间隔时间10年及以上)两组。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1463例胃癌术后残胃癌患者,其中男性1146例,女性317例。广义残胃癌组和狭义残胃癌组患者分别为921例和54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首次吻合方式、肿瘤分化类型、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TNM分期以及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41,0.926,0.350,0.965,2.311,均P>0.05)。狭义残胃癌组较广义残胃癌组男性患者(82.8%比75.7%,x2=9.909,P=0.002)、肿瘤位于吻合口处者(37.8%比26.1%,x2=18.091,P=0.000)、行根治性切除术者(84.2%比70.3%,x2=11.738,P=0.001)以及术后淋巴结阳性者(45.8%比34.5%,x2=6.319,P=0.012)比例更高,肿瘤体积更大[(5.9±2.2)cm比(4.5±1.9)cm,t=9.151,P=0.000]。狭义残胃癌组5年总体生存人数和术后病理Ⅲ~Ⅳ期5年生存人数比例均高于广义残胃癌组(42.7%比30.6%,x2=10.938,P=0.000;27.5%比18.1%,x2=4.128,P=0.042);而术后病理Ⅰ~Ⅱ期的两组其5年生存人数比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67.3%比67.0%,x2=0.015,P=0.92)。残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0.79~1.36,P=0.805);相同病理分期的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RR=1.08,95%CI:0.93~1.26,P=0.328;Ⅲ~Ⅳ期:RR=0.59,95%CI:0.33~1.04,P=0.111)。结论胃癌术后的广义与狭义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部分差异,而其预后与原发近端胃癌相同。

郗洪庆,李佶阳,李少卿,乔治,卫勃,陈凛[6](2018)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癌与胃癌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和比较胃癌术后残胃癌与胃癌复发两组患者的初次手术和二次手术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生存预后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2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胃癌行R0切除术后残胃再发癌和残胃复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以及生存资料。胃癌术后10年及10年以上出现的残胃再发癌定义为残胃癌,胃癌术后10年内出现癌变者定义为残胃复发癌。两组患者二次手术均行根治性手术或者切除肿瘤灶的姑息性手术,均有完整的初次手术后和残胃手术后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1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3例,女性23例。残胃癌组31例,胃癌复发组105例。与胃癌复发组相比,残胃癌组患者的初次手术肿瘤Borrmann分型和组织分化类型更好[BorrmannⅠ型:35.5%(11/31)比4.8%(5/105),x2=23.003,P=0.001;高分化:48.4%(15/31)比1.0%(1/105),x2=57.137,P=0.001];初次手术肿瘤直径更小[肿瘤直径<4cm:90.3%(28/31)比53.3%(56/105),x2=14.045,P=0.001];初次手术后pT分期[pT1期:38.7%(12/31)比2.9%(3/105),x2=50.373,P=0.001]、pN分期[pN0期:90.3%(28/31)比18.1%(19/105),x2=55.722,P=0.001]和pTNM分期[Ⅰ期:83.9%(26/31)比10.5%(11/105),x2=66.688,P=0.001]更早。残胃癌组肿瘤多发生于非吻合口部位[51.6%(16/31)],胃癌复发组则多发生于吻合口部位[61.9%(65/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20,P=0.023)。残胃癌组二次手术的肿瘤病理组织类型亦好于胃癌复发组[高分化:16.1%(5/31)比1.9%(2/105),x2=10.029,P=0.007],且残胃癌组有48.4%(15/31)的患者初次手术与二次手术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发生了变化,而胃癌复发组只有26.7%(28/105)的患者先后两次手术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发生了变化(x2=5.222,P=0.022)。残胃癌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161.0±18.6)月,长于胃癌复发组的(50.8±27.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残胃癌组二次手术后存活时间为(30.7±18.4)月,也长于胃癌复发组的(20.5±15.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36例患者中,43例前后两次手术病理组织学类型改变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为(99.6±56.5)月,长于93例病理组织学类型未改变者(72.1±58.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胃癌术后残胃癌患者初次疾病病理类型较好、病期较早,其预后好于胃癌复发组患者。可以将病理组织学类型前后两次手术是否有改变作为定义残胃癌的参考指标。

白军伟[7](2016)在《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提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的安全性,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肥胖胃癌患者及残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微创优势。对比研究:1.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2.腹腔镜手术方式和开腹手术方式在肥胖患者中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别从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进固体食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使用镇痛剂的例数、住院总费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年生存率等进行对比研究,以确定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胃癌根治术中性别、年龄、BMI、标本远近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术后病理分期和肿瘤直径等均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进固体食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使用镇痛剂的例数、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淋巴结清扫数,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费用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对腹腔镜技术在肥胖病人胃癌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的性别、年龄、BMI、标本远近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术后病理分期和肿瘤直径等均相似,两组病人基线一致统计学比较均无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使用镇痛剂的例数、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及住院天数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总费用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腔镜技术在残胃癌手术应用中;手术时间160-310 min,平均(200±55)min;术中出血10-200 m1.平均(110±80)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2-35枚平均(19±7.0)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d,平均(3.1±1.0)d;术后进半流食时间4-10d,平均(5.3±1.6)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d,平均(1.6±0.8)d;术后住院天数7-15 d,平均(8.4±3)d;总住院费用(万元)4.5-9.1万元,平均(5.9±1.3)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2/30);中位随访18个月,随访率93.4%。随访期间,因肝脏转移死亡2例;因腹膜转移死亡6例,余20例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结论1.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是安全可行的,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相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进食早、住院天数短等优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手术技术上已日渐成熟,中期疗效满意,能够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2.腹腔镜技术在应用于肥胖胃癌病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微创优势明显,肥胖并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禁忌症。3.腹腔镜在残胃癌手术应用中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徐金翔,明学志[8](2016)在《残胃癌23例诊治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残胃癌(GCS)的临床诊治情况,以便探求更好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9月-2009年8月接诊的残胃癌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5.9-2007.8共10例,2007.9-2009.8共13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疗情况,并对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等进行总结。23例患者皆采取切除术处理,根据是否根治性切除分为根治性组与非根治性组,其中根治性组14例、非根治性组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结果:23例患者经MRI或CT、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等确诊,发病部位为吻合口与贲门,组织学类型主要为低分化腺癌与中分化腺癌;根治性组患者1、3、5年生存率皆明显优于非根治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比较常见,为此要加强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内镜检查;同时,残胃癌预后是否采取根治处理有关,通常情况下根治术远期生存率更高,值得重视。

崔亮,田艳涛,邵欣欣,赵铁铮,陈应泰,赵平[9](2015)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对照组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29例比较分析。结果近端胃切除组与远端胃切除组相比,残胃癌的发病年龄、发病间隔时间、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无显着性。近端胃切除组患者残胃癌诊断时TNMⅣ期的比例(50%)明显高于远端胃切除组(13.8%),P<0.05。结论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相比,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诊断时Ⅳ期比例高,手术切除率低。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一般临床特征相似。

谢春庄[10](2015)在《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36例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发生5例并发症,并发症率为13.9%;经过15年的随访,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2%、70.8%以及50.0%;未采取手术、采取剖腹探查术一级姑息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4例骨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限为7个月。结论对残胃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残胃癌患者的预后质量。

二、残胃癌1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残胃癌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残胃癌44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2.1 残胃癌的定义
    2.2 残胃癌的诊断
    2.3 残胃癌发病机制
    2.4 残胃癌治疗
        2.4.1 残胃癌的内镜下治疗
        2.4.2 残胃癌的手术切除
    2.5 残胃癌的预后
    2.6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随访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残胃癌发病年龄、距离初次手术时间间隔、肿瘤家属病史、初次手术切除胃的部位、初次手术吻合方式在RGCB与 RGCC两组的差异性分析
    4.2 残胃癌肿物位置、病理类型、二次手术方式及住院时间在RGCB和RGCC两组的差异性分析
    4.3 残胃癌初次手术吻合方式对残胃癌肿物发生位置及残胃癌肿物病理类型的影响分析
    4.4 残胃癌初次手术性质对残胃癌是否发生转移及转移部位的影响分析
    4.5 残胃癌预后相关因素及结局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3)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肥胖病人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在残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成绩
致谢

(9)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与手术
    1.2 近端胃切除组临床病理资料
    1.3 远端胃切除组临床病理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残胃癌1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张子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残胃癌44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闫宏博. 吉林大学, 2019(11)
  • [3]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D]. 努尔买买提·麦麦提吐尔逊.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4]3D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 白军伟,张超,王志凯,张辉,谢毅.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8(06)
  • [5]胃癌术后残胃发生癌变的Meta分析[J]. 李永柏,高志冬,赵雪松,王搏,叶颖江,王杉,姜可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05)
  • [6]胃癌根治术后残胃癌与胃癌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及预后分析[J]. 郗洪庆,李佶阳,李少卿,乔治,卫勃,陈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05)
  • [7]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D]. 白军伟. 郑州大学, 2016(03)
  • [8]残胃癌23例诊治临床分析[A]. 徐金翔,明学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 [9]近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对比分析[J]. 崔亮,田艳涛,邵欣欣,赵铁铮,陈应泰,赵平. 中国医刊, 2015(05)
  • [10]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J]. 谢春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4)

标签:;  ;  ;  ;  ;  

胃残端1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