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技术在古代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

现代检测技术在古代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

一、现代测试技术在古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荣洁[1](2021)在《中国艺术区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阮方琦[2](2021)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陶瓷快速定量与判别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瓷作为中华物质文化的瑰宝,其蕴含了广泛的古代社会活动信息,在研究古代文明发展演变规律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寻找一种快速和精准的陶瓷微损检测及种类判别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鉴定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陶瓷具有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需要引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获取陶瓷的来源及其所代表生产时代的制作工艺及元素组成等信息,为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陶瓷成分与结构的复杂性,使用LIBS进行分析时会产生大量的复杂光谱,而如何从这些复杂的光谱数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本论文从陶瓷微损、快速分析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陶瓷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LIBS技术的陶瓷组分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基于化学计量学策略的陶瓷多元素定量分析和陶瓷年代判别分析模型,以解决LIBS复杂光谱解析的问题。本研究为实现陶瓷的微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全文共分为三章,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开展基于LIBS技术与随机森林回归(RFR)算法相结合的陶瓷Mg、Al、Ca和Fe等多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1)针对激光能量波动、样品不均匀和基体效应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研究基于RFR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延迟时间、激光能量和光谱累加次数等实验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构建基于全谱、四种不同波段光谱的RFR校正模型以实现陶瓷Mg、Al、Ca和Fe等元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表明,相比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SVM)校正模型,RFR校正模型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预测性能。获得的陶瓷Mg、Al、Ca和Fe等四种元素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26、0.9619、0.9805和0.9695,RMSE分别为0.8324、0.8654、0.6892和0.7395。(2)针对RFR算法预测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后向选择(SBS)的特征选择方法,并构建SBS-RFR校正模型以实现陶瓷多元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表明,相比PLSR、SVM和RFR校正模型,SBS-RFR模型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预测性能。四种元素的决定系数R2值均在0.9800以上,获得的RMSE值分别为0.3954、0.4627、0.2532和0.3791。因此,本章建立了一种基于LIBS技术结合RFR算法的陶瓷多元素定量分析方法,而使用合适的特征选择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校正模型的预测性能。2.开展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算法的不同时期陶瓷判别分析方法。(1)针对不同类别的陶瓷之间元素信息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结合变量重要性(Ⅵ)准则的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并构建Ⅵ-RF判别模型以实现不同时期陶瓷的分类判别。将其预测性能与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Ⅵ-RF判别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不同时期陶瓷的判别,其获得的判别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8528、0.9710和0.9433。(2)针对陶瓷判别分析中LIBS光谱数据维度高、信息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序列后向选择(GSBS)的特征选择方法,并构建GSBS-RF判别模型以实现不同时期陶瓷的分类判别,将其得到的预测结果与RF、Ⅵ-RF和SBS-RF判别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SBS-RF模型得到的判别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9526、0.9910和0.9782,均高于RF、Ⅵ-RF和SBS-RF判别模型获得的预测结果。(3)针对基于Wrapper式的特征选择方法计算量大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MI)和双向选择(DBS)的Filter/Wrapper式混合特征选择方法(MI-DBS),并构建MI-DBS-RF判别模型以实现不同时期陶瓷的分类判别,将其得到的预测结果与RF、Ⅵ-RF、SBS-RF、GSBS-RF和MI-RF判别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I-DBS-RF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其得到的平均判别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9722、0.9956和0.9850。与Ⅵ-RF、SBS-RF和GSBS-RF判别模型相比,MI-DBS-RF模型能够提高预测准确度以及减少判别分析所需的计算时间。因此,本章建立了一种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算法的不同时期陶瓷判别分析方法,而使用优异的混合特征选择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判别模型的预测性能和计算效率。

张卫正,崔俊杰,任建军,张伟伟,李灿林,刘岩[3](2021)在《基于光电信息的陶瓷器检测与鉴定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陶瓷器具有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艺术价值,从光谱学、可见光、陶瓷器型、数据库系统及其他技术分析在陶瓷器的检测及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光谱学及可见光分析在陶瓷器纹饰、器型等外部特征方面的研究,伴随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步深入应用于对釉料组成、釉层结构、微观气泡等方面的分析,为了存储、分析配方与釉色关系、产销信息、陶瓷鉴定等,数据库系统顺势应用于陶瓷器研究领域,实现了有序管理。多元分析、机器学习及智能算法也在陶瓷器断代、分类、鉴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和分析先进技术,发掘更有效的特征提取和分析算法,对陶瓷器的鉴定必须从元素含量、釉料成分、制作工艺、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科学分析,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陈成[4](2020)在《试论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文中认为基于对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文物鉴定中现代科技应用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文物鉴别必要性,最后提出现代科技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包括在降低文物损失中的应用、在辨别文物真假中的应用、多元化现代科技的应用和拉曼光谱的应用等。

方涛,李峰,张茂林[5](2020)在《艺术陶瓷科技检测鉴定标准模式初探》文中提出本文根据标准化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等基本原理,通过研究和探索艺术陶瓷科技检测其中的测试方法与数据判别方法,对完善艺术陶瓷的科技鉴定技术与方法,初步建立一套完整的艺术陶瓷科技鉴定标准模式,以及对艺术陶瓷检验鉴定体系提出思考与建议。

徐世平[6](2020)在《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金石拓片,在金石学产生、兴盛、发展、复兴的过程中,拓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拓片不仅为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史料,也是古人临池的范本类型之一。随金石学而兴起的拓片题跋,从最初的卷册形式为主,到清代乾嘉金石学复兴、碑学兴起,整纸拓的题跋、悬挂、欣赏,逐渐成为新的时尚。历来对于金石拓片题跋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史料的价值,兼及书法品评。而以现代的设计角度来观照这一传统的艺术样式,则有许多新的发现。金石拓片的题跋作品中,拓片是主,题跋为宾,围绕拓片展开的题跋,毫无疑问是学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通过对宋、元、明、清、民国以来留下的大量金石拓片题跋作品的分析、研究,在看似不经意的题跋中,却蕴含着诸多的设计因素。由此可知,拓片本身既有金石的设计基因,又有拓片的传拓工艺,还有文人为了题跋而预留空间的设计。至于题跋中的设计因素就更加丰富了,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设计。内容包括题跋文体的选定、叙述的角度、文字的长短等。形式则包括题跋书体与风格、位置与大小都要遵循一定的形式构成规律,不是简单的叠加或填空。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调和与对比、渐变与突变、节奏与韵律、动感与静感、比例与尺度等设计原理均为拓片题跋提供了支持。而世俗的伦理次序,一定程度上支配着题跋位置的前后、高低、左右、上下等,对形式的影响不可忽视。印章从印文拟定、印风印式及钤盖都充满了设计,对于题跋形式是极大的补充和完善,有时会起到点睛的作用,使画面醒豁,神采斐然。题跋纸墨色彩及界格的设计,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式感。题跋空间一般在原拓纸和另纸两层为多,也有和绫纸形成三层空间的题跋,这对于设计的要求就更高了。金石拓片题跋的经典设计案例,结合了配画、临帖、钩摹等手段,经过精心的装潢设计,使拓片题跋的审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对《兰亭序·兰亭诗》《石鼓文》手卷、《熹平石经》《四欧堂》册页、《西岳华山庙碑》整纸拓,以及全形拓中六舟的《博古清供图》《古砖花供图》《剔灯图》《六舟礼佛图》、吴大澂《愙斋集古图》的拓片题跋解析,进一步印证了设计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金石拓片题跋综合了金石拓片作为文字和图像载体本身具有的审美,还有传拓过程中产生的传拓工艺之美,最后融合文人艺术家诗文、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之美。而能将这些因素巧妙糅合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没有设计的统摄,将是散乱无序的。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或过于随意或过度设计,不免潦乱繁琐,我们正可引以为戒。如何运用设计把握好度的分寸,妙为布白,留有余地,处理好虚实关系,使拓片与题跋浑然一体,便成为当下现实的关切。

涂钒[7](2020)在《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在诉讼规则之上的证据证明是一个主观的“心路历程”,是对历史事实遗留在主观印象与客观物质中的信息进行回溯、挖掘、拼贴出重要片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专家证据发挥着重要功能。可采性研究为专家证据是否被法庭接纳设立标准,对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之观察将从专家证人的资格、专家证言与报告样式、专家证据的客观性、成文的可采性规则、及与大陆法系和中国特色分别比较归纳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独有特色及反思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是美国专家证人的适格性探讨,这是可采性研究的第一步。对比普通证人不难发现,二者证言范围区别明显,可采性规则赋予了专家意见广阔收集信息的自由与作出结论的空间,不似普通证言对意见性与推断性描述的严格排除。与易被混淆的法庭之友比较相似之处与实质区别时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在庭审中扮演的角色、参与庭审的方式和阶段、提供的专业知识在庭审中的分量等方面来说,二者都截然不同。此外,以科学证据为对象,运用科学经验进行逻辑推演的法庭科学家,是近年来占专家证人比重越来越大的重要群体,法庭科学家的概念与科学证据的定义亦值得探讨。依此综合描述成为法庭认可的专家证人的适格性标准与其独有特征。需强调的是,专家证人作出的证据有两种方式,不仅包括证人证言这类直接言词证据,还包括专家报告这类书证。口头证言与书面证据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作出,分别受到不同规则的挑战与约束,它们面对的可采性审查是同中有异的。将专家证言与专家报告分篇而立,依据专家从成为专家证人到参与完整的诉讼程序为逻辑动线,独立探讨可采性是十分必要的。由此也引出第二章的内容,针对这两种专家证据的内容及样式展开可采性研究。第二章讲述美国专家证据的内容及形成,包括专家证言的主要内容及样式、专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样式。第一节与第二节针对专家证言展开。专家证言是获得专家身份的证人坐上证人席位后,在诉讼中回答律师的主询问与交叉询问的口头证据。与普通专家言论对比观察出,二者在发生场景、获取方式、提供信息内容之间的差异十分清晰,并且专家证言自有其语言特点,以描述类语言、说明类语言及分析类语言为框架展开分析。第三节与第四节针对专家报告展开。该部分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报告形成的过程对法庭科学专家的报告进行重点分析,二是对报告主要内容和样式格式的介绍。作为最重要的专家证人群体,以科学经验进行推理演绎的法庭科学家们参与诉讼的频率很高,他们的报告基础是法庭科学,作出的专家证据也称为科学证据。有三个领域的科学证据在庭审中被采纳的概率较高、裁判庭认可的证明力较强。一是回答“罪犯是谁”,认定个体的法庭科学证据。二是回答“如何犯罪”,重建犯罪现场和犯罪方式的法庭科学证据。三是回答“法定能力如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的科学证据。以此为据,重点介绍了回答第一个问题的“DNA证据”,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枪弹痕迹鉴定证据”和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法医精神病鉴定”的鉴定原理、鉴定方式、运行状态及应用中的前沿问题,还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其他法庭科学的应用问题,并在前三个主要科学证据章节末附上了典型争议案例的中文编译。对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样式格式的介绍在专家证人报告的篇末。综合分析了包括宣誓书、对某个证据作出的专家意见、综合性报告等真实案件资料,发现了英国填空式的“法官友好型”范式和美国任意性较大的“专家友好型”范式。结合相关法律、行业规范和司法实践总结出撰写报告的基本原则,包括简明扼要直击重点、避免使用猜测性或过度自信的表述、始终体现中立地位、采用客观方法,以及理性陈述意见。末尾附上目前为止所阅较为规范详尽的一篇美国专家报告的中文编译,以供参考。第三章对专家证据的客观性展开研究。即便专家证人、证言及报告的内容形式都满足可采性要件,专家证据也不必然可采,还应具备的客观性要件。客观性的满足由法律提供的客观制度保障与专家中立立场的主观保障共同实现。制度上发挥最大作用的是庭前开示制度,指在案件开庭审理之前,当事人获得各方所掌握证据资料之信息的法定程序。对此,英国与美国在民事与刑事诉讼领域的开示程度、开示内容都有些许不同,英国有着成文的开示规则,美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权利并非由宪法直接赋予,而是通过最高法院对第五和第十四条修正案争当程序条款的解释实现的。但开示规则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充分保障对抗力量均衡的功能。有开示就有例外,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赋予了四个特权,作为不用开示的法定例外。随着实践不断发展,这些例外又在不断发生变化,典型如专家证据的开示规定,由当做例外限制开示演变为弱化限制主张开示,这也形成了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一大特色。制度是显明的,证人的主观思想是隐蔽的。因而本章第二节开启了科学证据鉴定面对的重大伦理挑战,即“对抗同盟”现象的探讨。专家证人从作为雇主的“雇佣枪手”到与雇主暗自达成“对抗同盟”等一系列关系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外化的表现。美国与英国都作出了各自的改革尝试,但似乎成效一般。因为证据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被正确解读,专业证人的职业必然在以独立的、审慎的眼光分析证据的同时,又无法抛开证据与它所处的情境、待证事实之间需要建立合理联系的现实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法庭科学家这类重要的专家证人,身兼科学的研究者与法律的证明者,在科学真实与法庭真实之间游走,法庭中的科学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追求既统一又各异。它们都是客观真实的一部分,都重视因果关系的认定,都无法实现绝对真实。但法庭中的科学致力于发现真相,法庭中的法律也从不以探究真相为目的。第四章是美国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专家证言并不会因为作出主体的权威性而自动为法庭认可,因而第一节对弗莱伊案、多伯特案、锦湖轮胎案三个标志性先例作出了介绍与分析。弗莱伊案设立的普通接受原则既有进步意义和必然性,也有被取代的可能与局限性。多伯特案设立的强调科学方法鼓励法官审查的可采性规则是对普通接受原则的进步,但它带来的争议并不比簇拥的呼声小,也没有在全美范围内对弗莱伊规则全面取代。湖锦论坛案的到来结束了多伯特规则适用范围的争议,将规则扩展到非科学证据领域,肯定经验与技能同样适用多伯特规则。每个规则都附上了该案案由、裁判依据、裁判结果的中文编译概览,以供参考。同时,实践中的可采性规则不是生搬硬套的打勾式应用,除了满足成文法证据规则中的条款要求,依据标志性先例及其他判例设立的不成文规则,还需同时满足关联性、可靠性和可接受性标准。第二节对三个规则展开讨论。这三个规则都没有在证据法中明文体现,实际设定了准入性标准的门槛,并不是每个案例必定讨论的必要性规则,却可以成为降低证据可信度,甚至是排除证据的事由之一。第五章对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特色的剥离与反思。第一节通过与大陆法系比较,观察到美国对专家证据的对抗式审查模式的依赖、不似大陆法系依靠中立专家证人来矫正偏见、以及为法官心证的形成设立了独特的规则指引的三个特点。在与中国特色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处于专家证据应用的起步阶段,美国经历了专家证据开示从限制到宽松、由只关注相关性到愈加关注可靠性标准、专家证人道德标准从低至高的三个独特演变阶段,可为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未来发展提供些许思路。第二节讲述了庭审中法官与陪审团眼中的专家证据,发现实践中法官对物证的依赖十分严重,并且专家证据是否可采不仅与法官如何适用规则完成守门人角色相关,甚至受到法官本人的影响。陪审团对于专家报告的看法与采纳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经过研究发现陪审团并没有使用什么高大的逻辑判断,而是采用了日常生活中的谎言分辨技能。陪审员首先以自我认知对证据进行阅读并尝试理解,初次探查是否存在认知范围内的谎言,接着通过开庭陈述、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巩固或降低对专家评估的可信程度。一旦遇到复杂的科学证据,陪审团将直接摒弃这些逻辑,转而依靠外围信息判断证据可靠性的“独眼龙裁判”,譬如专家本人的个人魅力、作证经历、行业履历和着作数量等。第三节是对专家证据可采性的反思。观察发现实践中对专家证据过度依赖,导致“垃圾科学”与“冒牌专家”混于庭上,诉讼费用过高与诉讼延迟现象屡见不鲜,专家过失与渎职行为和任何行业领域一样普遍存在,都令被告不公平的承担了专家证据不可靠的证明责任与超出合理范围的诉讼成本。此外,缺乏统一标准的实验室实践等漏洞,使“甜点抗辩”等伪科学登堂入室不断干扰着司法正义的实现,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还发现专家证人作证风险逐渐增加,以雇佣方当事人主张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责任等民事诉求的概率显着提升,而司法判决对此类主张也愈加支持,甚至是鼓励。从医疗事故诉讼中的执业医生到没有尽到预防措施义务的精神病学家,还有对潜在受害者未履行道德范围内告知义务的专家证人和未尽到照顾义务的职业过失的专家证人,都成为了追诉的被告。第四节是对我国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的启示。在回应我国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的政策背景下,司法鉴定人改革顺利推进的历史契机下,专家辅助人制度已箭在弦上。统揽美国经验与教训,初步探索了三个方面的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要求。一是明确了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规则设立的必要性,有利于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有利于构建鉴定意见可采性规则、有利于推进裁判文书规范化。二是初步设想了成文可采性规则,包含专家适格性的形式审查,专家出庭口头意见审查,及未出庭专家撰写的专家报告的审查标准。三是对专家辅助人证据的客观性提出三个要求,对专家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对专家证据可靠性的审查,以及对专家证人道德的经常性审查。英美法系中的专家证人概念不能直接拿来,国内理论扎实地鉴定人概念也无法直接套用,应属于司法辅助人项下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为其单独构建序列,并从培养去伪存真的逻辑思维、选择稳定可靠的科学理论、秉持客观公正的科学立场的专家入手,防范美国已发生与生在快速变化的风险,推动我国证据制度、鉴定制度、司法辅助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杨军[8](2020)在《古陶瓷数据鉴别分析系统的建立》文中指出我国是古陶瓷文明的发源地,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古陶瓷研究事业中来,积累了非常庞大的古陶瓷样品实验分析数据,其中包括古陶瓷窑口、朝代、遗址、特征元素和类别等丰富的数据信息。假如可以对其进行梳理和分类,把各个遗址的古陶瓷的实验分析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划分和归类,对样本中得到的各种化学组成进行有效的科技鉴定,这样既可以对以前研究方法上的不足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多元统计方法对现有的陶瓷样本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能共享实验处理结果,让更多的陶瓷爱好者能够继续努力钻研,为此构思来建设一个可视化的古陶瓷数据鉴别分析系统。本系统采用Spring MVC和Mybatis结合技术为主要构架,然后用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平台,呈现一个可以管理古陶瓷的有效数据库服务界面,同时还实现系统数据库能导入和导出excel表格的功能,方便快速传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SPSS、SPSS Modeler和JAVA混合编程技术实现古陶瓷因子分析、判别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预测分析,进而实现用古陶瓷数据标准样本为基础进行陶瓷鉴别分析的目的。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中存在的样本库扩容、权限加密以及数据的安全性能等事项,本文介绍了因子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的原理,通过新测得的实验数据,导出基础数据库中相关的古陶瓷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数据处理操作。设计过程考虑到样本数据的特点、实现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古陶瓷数据鉴别分析系统的实用性。在实现系统项目的部署后,对基本功能模块进行测试,预期进展结果显示系统在管理古陶瓷的数据分类和筛选上是便捷且安全可靠的。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实验新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时,分析已知类别的样本数据效果良好,判别分类功能结果直观明确,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有说服力,再结合因子分析给出样本点的空间位置坐标,同时对测试数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出高的预测准确性。这几种分析方法结果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让系统的鉴别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古陶瓷的无损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符喜福[9](2019)在《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行业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文物行业研究的开展,对于我国历史研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文物研究的过程当中,文物鉴定就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文物鉴定工作的进展直接关系到了这个文物的收藏价值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期,那么这就需要在文物鉴定工作过程中也要转变传统思想,将现代先进科技应用到文物鉴定当中,将整体文物鉴定的水平和质量提高起来。总的来说就是,将现代的微观化鉴定特性加以应用,开展取样少,无损鉴定等鉴定过程中的特点将这些都应用到文物鉴定行业当中,这不单单能够为文物鉴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还能够让文物鉴定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对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行业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展开相应论述。

刘潋[10](2020)在《基于空谱特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图像分类研究》文中指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显微成像是一种同时涵盖精细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微区分析技术,具有上百个光谱波段的探测能力,光谱分辨率可达到λ/Δλ=100个数量级的光谱立体图像,最近一些文献中也称FTIR显微成像为FTIR高光谱显微成像。依据化学计量学定性剖析光谱信息时关注光谱维度,是因为FTIR显微成像数据具有丰富的特诊性信息。如今,光谱分析模型日益丰富,凭借FTIR显微图像的光谱化学特异性,辨识出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但是实现光谱可视化定性化分析依然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传统FTIR显微分类方法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与不足,即分类中仅仅依靠与光谱信息,而忽略了空间特征的积极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遥感成像(Remote Sensing Imagery,RSI)技术利用空间信息特征来提高RSI影像的分类精度受到了广泛重视。因此受此启发,将空间结构信息融入到FTIR显微成像的分类过程中,提供关于光谱特性的补充信息,有效地提高分类性能。因此,本文围绕空-谱特征模型对FTIR显微成像分类算法展开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描述如下:(1)针对多变量分析方法中光谱特征缺失物理信息问题,在光谱特征提取时依据单变量分析思想,引入子空间划分理论去除光谱冗余波段,把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分析思想结合在一起,我们提出了基于四种子空间划分策略的特征吸收峰区间算法(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 Interval,CAPI)。CAPI设置了四种类型提取特征波段的策略,全子波段随机(All Sub-bands Randomization,ASBR),子空间随机(Subspace Randomization,SSR),子空间概率主成分分析(Probabilis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Subspace Partition,SP3CA)和子空间最佳指数因子(The Optimum Index Factor of Subspace Partition,SP-OIF)算法,从不同的官能团区间中提取吸收峰波段子集。CAPI算法保留了原始光谱数据的化学指纹特异性,能够利用数据的内在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减少了数据采集的成本和工作量,排除不必要的冗余特征数据。以吸收峰谱带作为特征矩阵构建新分类模型,为定性分析样品组分揭示空间可视化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2)针对配分函数概率测度的噪声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邻域空间相关算法(Neighborhood Spatial Correlation,NSC)的概率测度方法来提取空间纹理特征。NSC算法堆叠内部特征吸收峰的光谱特征,然后通过构造邻域相关空-谱结构,提供关于光谱特性的补充信息,从而提升类别的可区分性。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空-谱框架结构的模型,其分类精度高于其他多变量分析方法。所提出的NSC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斑点噪声的影响,保留图像分类中有效的纹理信息。同时,权重因子q的收敛速度没有被增加,并且满足标度不变性的线性区间范围较大。(3)针对标度可变区间增加这一问题,提出两个方面解决方案:1)采用标度不变性区间修剪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标度不变性准则过于苛刻,由于纹理表面的不规则分布,各种像素噪声等原因,配分函数不能满足无限区域内的自相似性,只在一定取值范围内具有尺度不变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采用标度变化区间修剪策略,防止纹理特征失真现象发生。2)针对标度不变区间局部线性异常提出两个参数指标。对模板尺度ε的大小和权重因子q的截止阈值进行设定,提出配分函数线性波动度SELFQ(ε)和权重因子收敛系数WFCCS(q)两个指标寻找最优尺度ε大小和权重因子q的最优收敛值,来决绝标度不变性区间异常情况。同时,设计出线性区间曲线的可视化图。(4)考虑到空-谱模型中传统空间特征的参数设置较多、操作复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可变窗随机场(Anisotropic Variable Window Random Field,AVWRF)模型的FTIR显微图像分类算法。该方法依托离散分数布朗增量随机场DFBIR理论,可描述如软骨和生物组织等不规则、随机和高度复杂的自然物体形状,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不能用于此。首先通过AVWRF方向算子,全面地刻画其不同层次纹理细节的复杂特性,然后将多方向的空间特征信息融入到光谱特征中,与概率主成分分析所提取光谱特征信息堆叠作为特征矩阵,共同构建一个空-谱随机场模型。提出的AVWRF方向算子在权衡分类精度的同时,达到设置参数量较少,能够实现特征维数少的空间特性。(5)针对高度混合程度的药片剂FTNIR成像光谱数据混叠严重,光谱化学特异性变异直接导致药片多种不同组分的鉴别变得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扩展凸面体多属性特征(Extend Convex Crown Multi-attribute Profiles,EC2MAPs)算法提取影像的空间几何结构元素特征。借助EC2MAPs构建多个凸面体模型,获取描述影像结构空隙粗糙度属性信息的空间特征向量,然后利用互信息交叉混合核(Mutual cross-information kernel Learning,MCIKL)框架将空间特征信息融入到后验概率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分类策略中,为空间空隙粗糙度特征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构建的空-谱混合核达到比单核函数更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提高了单核函数的分类精度。

二、现代测试技术在古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测试技术在古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陶瓷快速定量与判别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1.2.1 LIBS技术简介
        1.2.2 LIBS信号增强研究
        1.2.3 LIBS仪器应用研究
        1.2.4 LIBS技术联用研究
    1.3 化学计量学
        1.3.1 化学计量学简介
        1.3.2 化学计量学在LIBS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LIBS结合RFR的陶瓷多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1 基于RFR算法的陶瓷多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1.1 引言
        2.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1.3.1 实验参数优化
        2.1.3.2 RFR模型输入变量和参数的优化
        2.1.3.3 RFR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
        2.1.4 本节小结
    2.2 基于RFR结合SBS算法的陶瓷多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2.1 引言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3.1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2.2.3.2 基于SBS算法优化RFR模型输入变量
        2.2.3.3 SBS-RFR模型参数优化
        2.2.3.4 SBS-RFR模型预测性能的验证
        2.2.4 本节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LIBS结合RF的不同时期陶瓷判别分析方法研究
    3.1 基于RF结合Ⅵ准则的不同时期陶瓷判别分析方法研究
        3.1.1 引言
        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1.3.1 基于PCA的判别分析研究
        3.1.3.2 Ⅵ-RF模型输入变量和参数优化
        3.1.3.3 Ⅵ-RF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
        3.1.4 本节小结
    3.2 基于RF结合GSBS算法的不同时期陶瓷判别分析方法研究
        3.2.1 引言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3.1 LIBS光谱预处理
        3.2.3.2 GSBS-RF模型输入变量与参数优化
        3.2.3.3 GSBS-RF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
        3.2.4 本节小结
    3.3 基于RF结合MI-DBS算法的不同时期陶瓷判别分析方法研究
        3.3.1 引言
        3.3.2 实验方法
        3.3.3 结果与讨论
        3.3.3.1 小波变换去噪
        3.3.3.2 基于MI-DBS优化RF模型输入变量
        3.3.3.3 MI-DBS-RF模型预测性能的验证
        3.3.4 本节小结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光电信息的陶瓷器检测与鉴定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光谱等现代光学检测技术在瓷器检验中的应用
2 可见光分析在瓷器检验中的应用
3 结构特征分析在瓷器检验中的应用
4 数据库系统在瓷器检验中的应用
5 其他技术在瓷器检验中的应用
6 结论

(4)试论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物鉴定中现代科技应用的必要性
二、文物鉴别必要性分析
三、文物鉴定中现代科技的具体应用
    (一)在降低文物损失中的应用
    (二)在辨别文物真假中的应用
    (三)多元化现代科技的应用
    (四)拉曼光谱的应用
三、结语

(5)艺术陶瓷科技检测鉴定标准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陶瓷检验鉴定模式
    1、古陶瓷科技检验鉴定
        1.1标本的收集
        1.2测试方法标准的建立
        1.3数据库的建立
        1.4演绎和归纳
    2、现代艺术陶瓷检验鉴定
        2.1特征参数采集
        2.2特征数据库储存
        2.3二次特征再现
        2.4数据库特征对比
    3、艺术陶瓷检验鉴定体系的建立

(6)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术语阐释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术语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考证
        (二) 图像分析
        (三) 物质文化
        (四) 数据整理
    三、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现实意义
第一章 拓片与金石学
    第一节 传拓的产生
        一、传拓技艺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二、传拓技艺的产生
    第二节 拓片的传播
        一、石刻拓片
        二、铜器铭文拓片
        三、刻帖拓本
    第三节 以拓片为中心的金石学
        一、史传和遗刻互考
        二、对书法的品评
        三、研究的成果
    第四节 拓片题跋风气的形成
        一、已有的题跋种类
        二、从卷、册到整纸的题跋
第二章 拓片的设计
    第一节 拓片工艺的设计
        一、拓片中的金石工艺设计
        二、传拓法中的设计
    第二节 文人对拓片的设计
        一、精拓
        二、构图形式的设计
第三章 题跋的设计
    第一节 题跋内容的设计
        一、解读拓片是设计的前提
        二、题跋内容的设计
    第二节 题跋形式的设计
        一、书体与风格的设计
        二、形式设计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印章的设计
        一、印风与印式的设计
        二、钤印的设计
    第四节 色彩在题跋中的设计
        一、墨色的设计
        二、纸色的设计
第四章 拓片装潢及三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第一节 拓片装潢形式的设计
        一、诸多设计因素的植入
        二、拓片常见装潢形式的设计
    第二节 三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一、原纸题跋的设计
        二、拓纸以外第二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三、第三层绫纸的空间设计
第五章 拓片题跋经典设计案例解析
    第一节 手卷题跋设计举例
        一、刻帖手卷题跋的设计——以《兰亭序·兰亭诗》卷为例
        二、碑学以后的手卷题跋设计——以《石鼓文》为例
    第二节 从黄易《熹平石经残石》到吴湖帆《四欧堂》册页的设计
        一、黄易《熹平石经残石》册页的设计
        二、吴湖帆《四欧堂》册页的设计
        三、册页设计的全面升华
    第三节 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整纸拓题跋的设计
        一、题跋人物及年表
        二、世俗伦理观对于题跋形式的影响
        三、视觉形式影响下的题跋设计
    第四节 全形拓题跋设计举例
        一、全形拓常见形式的题跋设计
        二、全形拓与绘画三维空间的设计
结论
尾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图版目录
表格目录
附录
后记

(7)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回顾
    三、理论意义与研究期待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专家证人的适格性
    第一节 与普通证人比较:美国专家证人的资格
        一、专家证人的适格标准
        二、专家证人与其他证人的比较
        三、专家证据的两种方式
    第二节 美国专家证人在法庭实践中的职业义务
        一、豁免与追责:专家证人的职务义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专家证据的内容与形成
    第一节 专家证言的内容
        一、普通专家言论与专家证言
        二、联邦证据规则中的重要条款
        三、对专家证言的文本分析
    第二节 专家证言的样式
    第三节 专家报告的内容
        一、法庭科学:专家报告的主要客体
        二、科学方法的科学性:专家报告可靠性的依赖
    第四节 专家报告的样式
        一、专家报告的基本范式
        二、报告撰写的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专家证据的客观中立
    第一节 庭前开示:客观上的制度保障
        一、专家证据的庭前开示:
        二、专家证据开示的功能
        三、专家证据开示的例外
    第二节 矫正偏见:主观上的中立立场
        一、中立专家的制度基础
        二、矫正专家证人偏向性的措施
    第三节 法庭中的科学真实与法律真实
        一、法庭中科学与法律在追求真实中的统一
        二、法庭中科学与法律在追求真实中的矛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
    第一节 :最重要的三个判例
        一、延迟新兴科学采用的普遍接受原则:Frye v.United Stated(1923)
        二、强调科学方法鼓励审查:Daubert v.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Inc(1993)
        三、结束“多伯特规则”适用范围的争论:Kumho Tire Co.v.Carmicheal(1994)
    第二节 其他可采性规则
        一、关联性规则
        二、可靠性规则
        三、可接受性规则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特色与反思
    第一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特色
        一、与大陆法系的比较
        二、与中国特色的比较
    第二节 法官与陪审团眼中的专家证据
        一、法官眼中的专家报告
        二、陪审团眼中的专家报告
    第三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的反思
        一、对专家证人的过度依赖
        二、法庭科学证据的不当司法运用
    第四节 对我国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构建的启示
        一、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标准设立的必要性
        二、专家辅助人证据的可采性规则之构建
        三、专家辅助人证据的客观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附录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案例举要
索引

(8)古陶瓷数据鉴别分析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外技术研究状况
    1.3 选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案
        1.3.1 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选题的方案
    1.4 本章小结
2 关键技术简介
    2.1 实验核分析方法
        2.1.1 X射线荧光分析法
    2.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2.1 因子分析法
        2.2.2 模糊聚类分析法
        2.2.3 判别分析法
        2.2.4 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法
    2.3 基于Spring MVC的 J2EE架构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思路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思路
        3.2.1 系统功能设计思路
        3.2.2 用户管理设计
        3.2.3 古陶瓷数据信息设计
        3.2.4 古陶瓷数据鉴定分析设计理念
    3.3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3.3.1 用户登录业务设计
        3.3.2 古陶瓷数据库总体设计及标准样本的业务流程设计
        3.3.3 古陶瓷数据鉴别分析的业务流程
        3.3.4 系统权限业务流程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数据功能模块实现的设计
    4.1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4.2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4.3 古陶瓷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4.3.1 陶瓷物理性能模块的实现
        4.3.2 样品数据服务模块的实现
        4.3.3 数据库中导入、导出excel文件模块的实现
    4.4 数据鉴别分析模块的实现
        4.4.1 判别分析模块实现
        4.4.2 因子分析模块实现
        4.4.3 聚类分析模块实现
        4.4.4 神经网络分析模块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性能测试
    5.1 数据完整性的安全测试
    5.2 表单提交信息的有效性检验
    5.3 系统权限配置的安全策略
    5.4 系统整体测试
        5.4.1 系统功能测试
        5.4.2 鉴别分析模块的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行业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科技在文物鉴定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三、现代科技在文物鉴定中的具体应用
    (一)降低文物损失
    (二)综合分析辨别文物真假
    (三)多元化现代科技文物鉴定
四、拉曼光谱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一)在古玉器鉴别中的应用
    (二)古颜料的分析

(10)基于空谱特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图像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现状问题总结及研究目的
    1.3 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概述
        1.3.1 红外显微成像数据
        1.3.2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
    1.4 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光谱仪
        1.4.2 单变量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4.3 多变量分析技术与空-谱特征研究现状
    1.5 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图像的采集及样品制样
        1.5.1 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系统
        1.5.2 成像系统工作模式
        1.5.3 面扫描样品的实验制备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子空间划分的光谱区间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2.1 红外光谱分析
        2.1.1 特征吸收峰谱带归属
        2.1.2 吸收光谱与朗伯-比尔定律
        2.1.3 朗伯-比尔模型的矩阵表示
        2.1.4 单变量分析方法
    2.2 基于子空间划分的特征吸收峰区间算法
        2.2.1 光谱子空间划分策略
        2.2.2 子空间概率主成分分析
        2.2.3 子空间最佳指数因子
        2.2.4 性能评价指标
    2.3 中红外实验材料和数据描述
    2.4 基于特征吸收峰区间算法的光谱特征提取
        2.4.1 特征吸收峰剖析
        2.4.2 官能团区间的确定
        2.4.3 子空间划分策略性能分析
        2.4.4 多变量提取特征算法比较
        2.4.5 训练样本数量对分类性能的影响
        2.4.6 ELM建模中参数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空-谱邻域相关的FTIR显微图像分类算法研究
    3.1 多重分形谱理论
        3.1.1 广义维分形谱
        3.1.2 多重分形谱
        3.1.3 配分函数概率测度统计
    3.2 基于邻域相关性的空谱特征提取算法
        3.2.1 邻域空间相关算法构架
        3.2.2 标度不变性参数指标
        3.2.3 特征光谱剥离
    3.3 基于空-谱邻域相关特征的FTIR显微图像分类
        3.3.1 自相似和标度不变性判定
        3.3.2 权重因子的分析与确定
        3.3.3 奇异指数对多重分形谱参数的影响
        3.3.4 多变量分析算法比较
        3.3.5 噪声敏感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空-谱随机场模型的FTIR显微图像分类算法研究
    4.1 经典空间特征提取算法
        4.1.1 GLCM矩阵的空间特征提取
        4.1.2 Gabor滤波的空间特征提取
        4.1.3 LBP模式的空间特征提取
    4.2 离散分数布朗增量随机场
        4.2.1 分数布朗运动
        4.2.2 离散分数布朗增量随机场
    4.3 基于空-谱随机场模型的FTIR显微图像分类算法
        4.3.1 各向异性可变窗随机场
        4.3.2 空-谱特征模型参数的选择
        4.3.3 训练样本数量对分类性能的影响
        4.3.4 方向维数对分类性能的影响
        4.3.5 空间特征维数对分类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空-谱扩展凸面体混合核模型的FTNIR显微图像分类算法研究
    5.1 后验概率SVM模型
        5.1.1 概率SVM基本概念
        5.1.2 典型单核函数和空-谱混合核
    5.2 混合物光谱解混分析
        5.2.1 MCR-ALS解析光谱
        5.2.2 MVC-NMF矩阵分解算法解混
        5.2.3 近红外实验材料和数据描述
        5.2.4 数据解混和丰度分析实验
    5.3 基于空-谱扩展凸面体混合核模型的FTNIR显微图像分类
        5.3.1 扩展凸面体多属性模型构架
        5.3.2 空-谱互信息交叉混合核
        5.3.3 空-谱扩展凸面体混合核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现代测试技术在古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艺术区变迁研究[D]. 荣洁.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陶瓷快速定量与判别分析方法研究[D]. 阮方琦. 西北大学, 2021(12)
  • [3]基于光电信息的陶瓷器检测与鉴定研究综述[J]. 张卫正,崔俊杰,任建军,张伟伟,李灿林,刘岩. 中国陶瓷, 2021(02)
  • [4]试论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J]. 陈成. 产业创新研究, 2020(22)
  • [5]艺术陶瓷科技检测鉴定标准模式初探[J]. 方涛,李峰,张茂林. 景德镇陶瓷, 2020(04)
  • [6]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D]. 徐世平. 苏州大学, 2020(06)
  • [7]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D]. 涂钒.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2)
  • [8]古陶瓷数据鉴别分析系统的建立[D]. 杨军. 郑州大学, 2020(03)
  • [9]文物鉴定应用现代科技行业的必要性与具体应用[J]. 符喜福. 区域治理, 2019(50)
  • [10]基于空谱特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图像分类研究[D]. 刘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现代检测技术在古代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