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特的铅酸蓄电池技术(六)

我国独特的铅酸蓄电池技术(六)

一、我国独特的铅蓄电池技术(6)(论文文献综述)

窦心妤[1](2021)在《公共环境政策执行偏差及优化对策的研究 ——以S市回收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政策为例》文中认为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因含有大量重金属,不当处理会给人体、农作物与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执行我国公共环境政策,电动自行车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问题应当引起关注。本文以促进公共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利益兼容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阐述,从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的演进过程入手,以S市实行的回收废旧铅蓄电池政策为案例,梳理中央有关部门及S市政府部门有关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的政策,详细阐述政府部门对地方政府部门管理行为的规定、对企业回收蓄电池行为的政策规定,同时对S市地方政府部门回收企业及个人执行该政策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政策规定当中的公共诉求与执行政策部门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兼容与分歧,例如环保部门在监管本区域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时,能够做到的是监管和执法,无法做到的事监管的无力;企业在回收废旧铅蓄电池时,出于牟利考虑,能够做到申请相应的执照,但无法保证回收的数量和上交的税收数额;个人在出售或交付废旧铅蓄电池给企业时的做法,普遍是以便利和利润为主,不知道交予的企业或门店是否合规,从中总结得到政策执行中行为的一致与偏差。从利益兼容视角,得出在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兼顾的政策内容的执行中的执行行为是一致的。其次,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分歧的政策执行下,是发生了执行偏差。基于此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难以兼顾的结构性因素有环境政策的复杂性、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以及执行成本高等,决定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是难以兼顾的。通过分析利益兼容程度与政策执行偏差程度,得到利益兼容程度越高,更多主体利益越一致,政策内容认同度越高,执行偏差越小,反之亦然,深入分析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多个代理人与政府规定的政策内容产生的偏差的大小是政府大于企业大于个人的,以此探究在如何协调利益兼容程度时,应当首先协调的方面是协调政府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利益兼容,可以有效的完善国家公共环境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推进。

李玉红[2](2021)在《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的城乡和省际差异——来自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证据》文中指出精确掌握企业污染治理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是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作者以铅蓄电池行业为例,采用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数据,分析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城乡与省际分布,并定量验证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地域是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分布的主要空间;工业园区是企业选址的重要形态和趋势,其中,省级以下园区是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分布的重要空间。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城区环境规制程度高于镇区和乡村,郊区最为宽松;国家级开发区环境规制高于省级开发区,而省级以下园区最为宽松。总体来看,城镇地域环境规制强度高于农村地域,集聚型空间高于分散型空间,而大部分省际环境规制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地方政府应有效分配常规环境执法资源,将执法重心向省级以下园区、郊区和乡镇下沉。

吴宝亮[3](2020)在《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及氮掺杂碳的超级电容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能源的短缺问题使得新能源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储能器件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级电容器作为当前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逐渐被更多科研工作者所研究和关注。因此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工作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两种新型的电极材料将其分别用于非对称和对称超级电容器中,旨在通过增大工作电位窗口和提升比电容的方法,使得超级电容器能量和功率密度得以提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中空微球结构的过渡双金属硫化物NiCo2S4。并对NiCo2S4以及其前驱体的形貌结构、晶体形态、物相组成和元素价态进行物理表征分析。得到的NiCo2S4展现出独特的表面多孔的中空微球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5.5 m2/g,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NiCo2S4的比电容高达1688 F/g(电流密度为1.6 m A/cm2时,比电容为2.70 F/cm2),经过过动力学分析,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属于扩散控制反应,当电流密度从1 A/g增加到20 A/g时,具有84.6%的电容保持率,在10 A/g大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初始电容保持率达到72.5%,表明NiCo2S4具有优良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表面多孔的中空微球结构和过渡双金属硫化物自身具有的电化学特性两者的协同效应。(2)采用聚苯胺/三聚氰胺的复合物作为碳源,同时三聚氰胺又作为模板和氮源,经过水热和高温煅烧处理得到碳材料,将得到的碳材料通过KOH进行活化处理,得到了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为了对比,分别用单独聚苯胺、单独三聚氰胺经水热后作为前驱体煅烧得到不同形貌的碳材料。并通过物理表征对四种碳材料进行表面形貌、晶体形态、元素含量和比表面积等分析。聚苯胺/三聚氰胺制备得到的活化后的NC-4活性碳材料具有分级多孔结构,BET比表面积为1393.9 m2/g,氮含量高达4.72%,NC-4电极在1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208 F/g(当电流密度为1 m A/cm2时,比电容为208 m F/cm2);当电流密度从1A/g增加到20A/g时,具有69%的电容保持率,且在5A/g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0000次后,比电容仍保持有91.7%。上述测试结果表明,NC-4活性碳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这些结果主要归因于聚苯胺/三聚氰胺复合物煅烧得到的氮掺杂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氮含量。(3)使用NiCo2S4和商业稻壳活性碳(RHAC)分别作为正/负极材料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NiCo2S4//RHACASCs,其工作电压可以达到1.6 V,在功率密度为400W/kg下,其能量密度高达41.1 Wh/kg,在5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次长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到62%,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NiCo2S4//RHACASCs具有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使用NC-4碳材料作为正/负极材料组装成对称的超级电容器NC-4//NC-4对称超级电容器,工作电位窗口为1.2 V,在400 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为8.28 Wh/kg,在5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次长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4.5%,具有优良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NC-4//NC-4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和数据表明,NiCo2S4和NC-4电极材料均表现出了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将NiCo2S4和NC-4分别应用于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和对称的超级电容器,也都展示出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这预示着NiCo2S4和NC-4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郎晓玉[4](2020)在《废润滑油与废电池集中储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废润滑油和废旧铅酸电池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致癌性物质,潜在极大的环境危害,回收集中储存是加强废旧物质环境管理的有效途径。为预防废润滑油和废铅蓄电池在回收转运储存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建设前此类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存环评文件中,多以年均温度进行污染源强核算,以年均综合气候气象参数进行大气污染预测,以水文地质参数均值进行地下水预测。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气候气象条件变化较大,对废润滑油和废铅蓄电池暂存项目的污染源源强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会产生显着影响,因此不同条件下此类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别。论文以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多种状态分别核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区域水文地质参数采用分级处理,并对不同状态环境影响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准确反映了项目实际的环境影响规律和状态。通过分析项目工艺流程和产污节点,确定罐区存在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储罐和废电池破损的情况下,罐区和储库内存在石油烃、酸性物质及重金属铅的排放。废润滑油和废铅蓄电池集中储存过程中,非甲烷总烃和高浓度硫酸雾的同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综合影响。通过矩阵法分析,确定大气评价因子为非甲烷总烃、硫酸雾和铅尘,地下水评价因子为石油类、铅及其化合物、硫酸根。根据北方气候特点,设置春、夏、秋、冬和年均这五种评价状态,五种状态下小呼吸源强分别为0.106kg/d、0.126kg/d、0.102kg/d、0.142kg/d和0.109kg/d,冬季最大,秋季最小,冬季超出年均30.28%。五种状态下大呼吸源强分别为0.0293kg/d、0.0283kg/d、0.0284kg/d、0.03kg/d和0.0283kg/d,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冬季超出年均6.1%。不同状态下污染物排放量相差较大,因此分季节分析罐体呼吸损耗十分必要。利用AERMOD模型对大气质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夏季非甲烷总烃对环境空气的贡献值最大,春季、秋季和年均次之,冬季最小。夏季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最远,春季、年均和秋季次之,冬季最近。五种状态预测的非甲烷总烃对环境空气敏感点的贡献值及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差值较大,故分季节进行预测更能准确描述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利用等级划分将水文地质参数中的渗透系数和给水度划分两个等级,分别对应两种状态。污染物泄漏1000天后两种状态均为Pb2+影响范围最大,SO42-次之,石油类最小,SO42-迁移距离最远,Pb2+次之,石油类最近,状态二条件下污染物影响范围和迁移距离均高于状态一。污染物泄漏20年后两种状态均为Pb2+影响范围最大,SO42-次之,石油类最小,状态二条件下污染物影响范围均高于状态一,但状态一条件下SO42-迁移距离最远,状态二条件下Pb2+迁移距离最远。两种状态的参数选取不同,预测得到的污染物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存在差异,说明模型参数的合理选取能够增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王伟[5](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滕玲[6](2019)在《处置不当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 废旧电池属于哪一类垃圾?》文中提出"这是什么垃圾?"一句简单的提问,在今年夏天却是难倒了不少人。自7月1日起,上海正式执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标志着我国推行近20年的垃圾分类正式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根据计划,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已然成了网络上的热门搜索词,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更是让网友绞尽了脑汁。这其中,"废旧电池应该归在哪类?"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

龚文兰[7](2019)在《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储能技术随着分布式发电并网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电池储能技术因其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小型化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性能指标也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具有高功率密度、高工作效率的双向隔离型变换器成为了研究电池储能系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针对近年来电池储能系统对其充放电变换器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两级式新型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拓扑结构。前级是经典的三相桥式PWM整流结构,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和对电网谐波污染少的突出优点;后级软开关型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相较于传统的DAB(Dual-Active-Bridge)拓扑,全控型开关器件的数目有所减少,并且能在较大功率范围和不同输入输出电压变比下实现软开关特性,控制也更为简便。前级三相桥式PWM整流器采用基于d-q旋转坐标下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和空间矢量调制(SVPWM),通过直接控制网侧电流跟踪指令电流来实现波形正弦化和相位可控,进而实现单位功率因数下整流和逆变;对后级软开关型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进行数学建模、工作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结合电路中变压器磁通量、固定传输功率、效率和软开关等约束条件得出开环状态下各个全控型器件占空比与传输功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变换器传输效率最高时对应的占空比特性。同时,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需求,提出了对铅蓄电池采用了两阶段充电方法和基于恒压方式下限流的放电方法,并结合充放电方法对后级软开关型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进行闭环电压/电流PI控制,最终实现系统整体控制。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整体仿真,并通过软硬件设计搭建实验台来进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新型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拓扑结构及其采用的控制策略是正确且有效的。同时该拓扑结构具有高电压利用率、高功率因数、控制难度小和宽范围软开关特性等优点,易于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张灵恩[8](2018)在《固体废弃物中稀散金属锗、镓和铟的富集、真空分离提取机制与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电子通讯、光伏、新能源、航天技术的发展,稀散金属锗、镓和铟在这些领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且它们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锗、镓和铟资源十分稀缺。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锗、镓和铟是缓解它们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稀散金属在废物中以不同的化学形态存在,分布分散,且含量很低;另外,废物中还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有机物,重金属等,这些特点都增加了它们的回收难度。因此,稀散金属废弃物的回收过程不同于矿物冶金过程。本文围绕不同化学形态锗、镓和铟废物——粉煤灰,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废弃液晶面板开展研究,针对废物中锗、镓和铟的分布特点与回收难点,提出了锗、镓和铟的“富集-真空分离”回收思路。通过实验对其富集规律、真空分离提取机制与条件优化的研究,提出了环境友好的回收工艺体系,并建立了真空还原-氯化蒸馏回收粉煤灰中的锗,热解-真空分解联用回收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镓以及机械剥离-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回收废弃液晶面板中铟的工艺。针对GeO2粉煤灰无机废物体系中锗的富集与真空分离的研究,提出了真空还原-氯化蒸馏工艺过程,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曲面分析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真空还原过程,粉煤灰中的锗以Ge/GeO2化学形态进入冷凝产品。在1193 K的温度和系统压力259.63 Pa,添加16.64 wt.%的焦炭,锗分离率可以达到93.35%。中试实验验证了回收的实际效果,在1473 K的反应温度,1-10 Pa的系统压力以及40 min的反应时间,锗分离率为94.64%。真空反应后的残渣毒性浸出值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它不是危险废物。通过真空还原分离技术实现了粉煤灰中锗的富集与真空分离,再经过氯化蒸馏和还原过程,实现了锗的纯化并制备出纯锗。在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GaAs化合物复杂废物体系中镓的富集与真空分离的研究中,通过TGA-MS分析,确定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塑料有机物主要是EVA组分。在热解温度773 K,0.5 L/min的N2流量,30 min的热解时间的条件下,太阳能板材中有机物接近100%的去除率。通过热力学、动力学以及饱和蒸汽压的计算分析了镓和砷的分离规律;并通过实验确定了砷化镓真空分解回收的最优条件:在反应温度1173 K,系统压力1 Pa和粒径在<0.3mm的条件下,镓和砷可以实现分离与回收。通过机械剥离过程首先从废弃液晶面板In2O3-有机物复杂废物体系中得到了富集液晶和铟的剥离产品。其次,TGA-MS和GC-MS分析确定了剥离产品中的液晶类型,它的液晶类型主要是TFT型液晶。对比载气热解和真空热解,选择了真空热解作为去除液晶的方式。通过PVC真空氯化实验,成功地以InCl3形式回收了铟,并制备了覆碳纤维。基于PVC与剥离产品中C,H,Cl,In元素的最大化利用问题,提出了固体废弃物中元素循环的概念,固体废弃物中的元素可以通过元素循环来实现废物回收的最大化。最后,利用元素循环的思路,提出了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回收铟的工艺过程,阐明了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中有机物分解、吸附和碳化过程机制。最优条件为:分子筛粒径<0.3mm,热解温度为773 K,系统压力为5000 Pa,添加30%分子筛,热解碳纤维主要是无机碳。在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过程中,铟回收率可以达到86%。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真空还原-氯化蒸馏回收粉煤灰中的锗,热解-真空分解联用回收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镓以及机械剥离-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回收废弃液晶面板中的铟工艺体系。通过富集-真空分离工艺与传统回收工艺在回收技术和环境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富集-真空分离工艺在处理含稀散金属锗、镓和铟的固体废弃物中的优势。本研究为推进固体废弃物中稀散金属锗、镓和铟回收的工业化,稀散金属的绿色循环再生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张勇[9](2018)在《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在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近四十年,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已完全融入到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备受关注。江森自控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工业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得到广泛认可,但在上海的康桥工厂却因血铅事件让企业名誉蒙受损失。管理层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淡漠和制度缺位是该事件主要原因;事后补救措施未能将海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创新发展具有本地化特征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导致与政府要求产生冲突。本文通过分析江森自控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缺位原因,以伦理相对论为理论工具,以江森自控公司中国区一系列整改措施为样本,研究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措施,为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本地化建设提供借鉴。

杨洁[10](2016)在《特种纸及铅蓄电池用隔板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简述特种纸的定义及发展意义,同时阐述铅蓄电池用隔板的分类、用途与发展。

二、我国独特的铅蓄电池技术(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独特的铅蓄电池技术(6)(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环境政策执行偏差及优化对策的研究 ——以S市回收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理论视角
    第四节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的政策规定及其公共利益诉求
    第一节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的演进过程
        一 回收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相关政策的演进过程
        二 回收电动自行车铅酸蓄废旧电池的核心政策分析
    第二节 对地方政府部门管理行为的政策规定
    第三节 对企业回收废旧铅蓄电池行为的政策规定
    第四节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中的公共利益诉求
第三章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其效果
    第一节 地方环保部门监管的“努力”与“无力”
        一 地方环保部门监管的“努力”状态
        二 地方环保部门监管的“无力”状态
    第二节 企业回收废旧铅蓄电池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
        一 企业回收废旧铅蓄电池过程中的“积极”作为
        二 企业回收废旧铅蓄电池过程中的“消极”作为
    第三节 个人交付废旧铅蓄电池时的“合规”与“违规”
        一 个人交付废旧铅蓄电池的“合规”做法
        二 个人交付废旧铅蓄电池的“违规”做法
    第四节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执行中的一致与偏差
        一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执行与政策规定一致的行为
        二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政策执行偏离政策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 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利益兼容视角
    第一节 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兼顾的政策内容:执行一致
    第二节 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分歧的政策内容:执行偏差
    第三节 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难以兼顾的结构性因素
        一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制约
        二 环境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化决策
        三 上下级之间的博弈困境
    第四节 利益兼容程度与政策执行偏差程度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2)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的城乡和省际差异——来自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环保专项行动度量环境规制强度的分析框架
    (一)地方常规环境执法与中央环保专项行动
        1.常规环境执法
        2.环保专项行动执法
    (二)从环保专项行动的整治结果倒推环境规制强度
    (三)铅蓄电池行业环保专项行动概况
四、模型设定、指标界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指标界定
        1.环保专项行动整治结果(y)
        (1)取缔。
        (2)停产。
        (3)停产整治。
        2.空间地域类型(type)
    (三)数据说明
五、结果与讨论
    (一)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在不同空间地域的分布
    (二)工业环境规制的空间差异估计结果
    (三)稳健性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3)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及氮掺杂碳的超级电容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Ⅻ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2 超级电容器电荷存储机制和分类
        1.2.3 超级电容器结构与组成
        1.2.4 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
    1.3 论文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选题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条件与表征技术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物理表征
        2.2.1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3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2.2.4 等温N2吸脱附(BET)测试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2.2.6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 工作电极制备
    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2.4.1 循环伏安法
        2.4.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2.4.3 倍率性能
        2.4.4 循环稳定性能
        2.4.5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
第三章 NiCo_2S_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NiCo_2S_4中空微球的制备
        3.2.2 Ni_3S_4和Co_3S_4 的制备
        3.2.3 材料表征测试
        3.2.4 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3.1 材料表征
        3.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4.2.2 材料表征测试
        4.2.3 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表征
        4.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iCo_2S_4电极材料和氮掺杂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正/负电极制备
        5.2.2 NiCo_2S_4//RH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5.2.3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5.2.4 氮掺杂碳材料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5.2.5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5.3.2 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课题总结
    6.2 研究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废润滑油与废电池集中储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
    1.3 废油与废电池储存项目环境影响研究现状
        1.3.1 污染源强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1.3.2 罐体泄漏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3.3 液相物质泄漏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项目工程污染及环境影响识别分析
    2.1 项目周边环境及建设内容
        2.1.1 项目区域自然环境
        2.1.2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2.1.3 项目区域环境保护目标
    2.2 工艺流程及污染环节分析
    2.3 污染源强分析
        2.3.1 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确定
        2.3.2 事故工况污染源强确定
    2.4 环境影响分析与识别
        2.4.1 地下水污染物影响分析
        2.4.2 大气污染物影响分析
        2.4.3 评价因子识别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状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3.1.1 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3.1.2 特征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3.1.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2 AERMOD模型系统和参数设置
        3.2.1 AERMOD模型处理系统
        3.2.2 AERMOD所需数据和参数设置
    3.3 多状态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3.3.1 废油罐区无组织面源预测结果
        3.3.2 废电池储库有组织点源预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4.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4.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4.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2.2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4.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4.3.1 废润滑油泄漏污染预测
        4.3.2 废铅蓄电池泄漏污染预测
        4.3.3 地下水环境影响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一、理解
        二、学科
        三、学科理解
        四、学科理解水平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六、相近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第一节 PCK理论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二、学科知识与PCK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六、研究启示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四、结语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五、研究小结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六、研究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过程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五、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二、实证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处置不当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 废旧电池属于哪一类垃圾?(论文提纲范文)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无汞或低汞化电池可直接丢弃
“小心”含重金属的废旧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回收不可忽视
传统能源车的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是“重头戏”

(7)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电池储能系统中双向变换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2章 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研究
    2.1 新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提出
    2.2 前级三相PWM整流器的研究
        2.2.1 数学建模和原理分析
        2.2.2 电路参数设计
        2.2.3 控制策略
        2.2.4 仿真验证
    2.3 后级双向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研究
        2.3.1 数学建模和工作原理
        2.3.2 参数设计
        2.3.3 仿真验证
    2.4 整体控制策略
    2.5 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前后级联合仿真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策略
    3.1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原理及特性研究
        3.1.1 基本原理
        3.1.2 充放电特性
    3.2 基于新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
    3.3 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软硬件系统的研制
    4.1 硬件电路设计
        4.1.1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方案
        4.1.2 IGBT和二极管的选型
        4.1.3 IGBT驱动电路
        4.1.4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4.1.5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4.2 软件系统设计
        4.2.1 DSP控制芯片
        4.2.2 系统控制流程图
    4.3 实验验证
        4.3.1 电池充电模式下的实验波形
        4.3.2 电池放电模式下的实验波形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固体废弃物中稀散金属锗、镓和铟的富集、真空分离提取机制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散金属及其战略意义
        1.1.1 稀散金属
        1.1.2 稀散金属的战略意义
    1.2 锗、镓和铟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领域
        1.2.1 锗的性质与应用领域
        1.2.2 镓的性质与应用领域
        1.2.3 铟的性质与应用领域
    1.3 锗、镓和铟固体废弃物回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3.1 直接填埋造成资源浪费
        1.3.2 不当回收引发环境问题
    1.4 锗、镓和铟的分离回收技术
        1.4.1 火法回收技术
        1.4.2 湿法回收技术
        1.4.3 其他回收技术
    1.5 真空冶金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1.5.1 真空冶金分离技术
        1.5.2 真空冶金应用于分离废弃合金中金属
        1.5.3 真空冶金应用于分离电子废弃物中金属
        1.5.4 真空冶金应用于分离其他固体废弃物中金属
    1.6 课题的提出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锗、镓和铟固体废弃物组成、“富集-真空分离”回收思路与工艺设计
    2.1 引言
    2.2 锗、镓和铟的固体废弃物组成
        2.2.1 粉煤灰的组成
        2.2.2 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成
        2.2.3 废弃液晶面板的组成
    2.3 锗、镓和铟固体废弃物的“富集-真空分离”回收思路
    2.4 锗、镓和铟固体废弃物的富集和真空分离工艺设计
        2.4.1 粉煤灰中锗的富集和真空分离工艺设计
        2.4.2 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镓的富集和真空分离工艺设计
        2.4.3 废弃液晶面板中铟的富集和分离工艺设计
    2.5 实验设备与检测分析
        2.5.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5.2 检测与分析仪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锗、镓和铟化合物的真空反应原理与分离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真空还原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3.2.1 真空还原过程热力学原理
        3.2.2 真空还原过程动力学原理
    3.3 金属分离的饱和蒸汽压分析
    3.4 二氧化锗真空还原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3.4.1 二氧化锗的还原反应热力学分析
        3.4.2 二氧化锗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分析
    3.5 金属锗及其氧化物饱和蒸汽压分析
    3.6 氧化铟真空还原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3.6.1 氧化铟的还原反应热力学分析
        3.6.2 氧化铟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分析
    3.7 金属铟及其氧化物饱和蒸汽压分析
    3.8 砷化镓真空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3.8.1 砷化镓的分解反应热力学分析
        3.8.2 砷化镓的分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3.9 镓和砷的饱和蒸汽压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eO_2粉煤灰无机废物体系中锗的富集与真空分离
    4.1 引言
    4.2 真空还原-氯化蒸馏过程设计与步骤
        4.2.1 真空还原-氯化蒸馏过程设计
        4.2.2 真空还原-氯化蒸馏实验步骤
    4.3 真空还原冶金过程
        4.3.1 粉煤灰碳还原反应的热重分析
        4.3.2真空还原冶金过程单因素实验
        4.3.3 真空还原冶金过程的响应曲面优化
    4.4 冷凝产品及残渣分析
        4.4.1 冷凝产品组分分析
        4.4.2 残渣的组分分析
    4.5 锗回收的中试实验
    4.6 粉煤灰真空还原过程的机理分析
    4.7 氯化蒸馏过程
        4.7.1 氯化蒸馏过程的优化
        4.7.2 氯化蒸馏过程的机理分析
    4.8 纯金属锗的制备与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Ga As化合物复杂废物体系中镓的富集与真空分离
    5.1 引言
    5.2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分分析
    5.3 N_2热解-真空分解实验
    5.4 N_2热解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板材
        5.4.1 板材塑料组分的确定
        5.4.2 N_2热解的影响因素
        5.4.3 热解产品分析
    5.5 GaAs真空分解过程的影响
        5.5.1 真空分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5.5.2 真空分解产品分析
    5.6 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镓回收的工艺的提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废弃液晶面板In_2O_3~-有机物复杂废物体系中液晶的去除和铟的富集
    6.1 引言
    6.2 废弃液晶面板的机械剥离过程
        6.2.1 机械剥离过程
        6.2.2 机械剥离产品的组分
    6.3 机械剥离产品中液晶的类型
        6.3.1 机械剥离产品的热重分析
        6.3.2 液晶类型及成分分析
    6.4 机械剥离产品中液晶的真空热解的热重和动力学分析
        6.4.1 载气热解和真空热解的热重分析
        6.4.2 载气热解和真空热解的动力学分析
    6.5 真空热解对液晶去除的影响
        6.5.1 热解温度的影响
        6.5.2 系统压力的影响
        6.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6.6 真空热解产品的分析表征
        6.6.1 真空热解油产物分析
        6.6.2 真空热解气产物分析
    6.7 真空热解机理分析
    6.8 机械剥离产品中铟的富集
        6.8.1 真空热解温度对铟富集的影响
        6.8.2 系统压力对铟富集的影响
        6.8.3 反应时间对铟富集的影响
    6.9 机械剥离-真空热解分离液晶和富集铟过程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废弃液晶面板In_2O_3~-有机物复杂废物体系中铟的真空分离
    7.1 引言
    7.2 PVC真空氯化回收富集产品中的铟
        7.2.1 PVC真空氯化回收铟实验设计
        7.2.2 真空氯化回收铟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
        7.2.3 真空氯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7.2.4 氯化铟产品的形貌与化学成分分析
        7.2.5 碳纤维形成的形貌与影响
        7.2.6 碳纤维形成机理
        7.2.7 覆碳纤维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分析
        7.2.8 PVC真空氯化回收铟过程中C,H,Cl,In的元素循环
    7.3 固体废弃物中元素循环的新思路
        7.3.1 元素循环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义
        7.3.2 固体废弃物中元素循环的实现
    7.4 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过程分离富集产品中的铟
        7.4.1 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分离铟过程的提出
        7.4.2 碳吸附剂选择及其特性
        7.4.3 控碳热解过程中参数的优化
        7.4.4 控碳热解与碳纤维形成机制
        7.4.5 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与焦炭还原分离铟过程的比较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锗、镓和铟固体废弃物回收工艺的建立
    8.1 引言
    8.2 真空还原-氯化蒸馏回收粉煤灰中的锗的工艺建立
    8.3 热解-真空分解联用回收废弃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镓工艺建立
    8.4 机械剥离-控碳热解-真空自还原回收废弃液晶面板中的铟工艺建立
    8.5 富集-真空分离工艺与传统湿法回收工艺的比较
        8.5.1 回收技术评价
        8.5.2 环境评价
    8.6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已发表论文
    申请专利
    获奖情况

(9)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在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伦理相对论
    2.2 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2.3 企业社会责任
        2.3.1 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与发展(1950-1970)
        2.3.2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定义(1970-1980)
        2.3.3 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化(1980-1990)
        2.3.4 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案化(1990-2000)
        2.3.5 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化(2000-2010)
    2.4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回顾
第3章 江森自控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析
    3.1 江森自控公司简介
    3.2 江森自控公司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3.3 江森自控公司上海康桥血铅事件分析
    3.4 江森自控公司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3.5 江森自控公司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僵化
    3.6 江森自控公司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缺位
第4章 建构江森自控在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4.1 密切与政府合作重塑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4.2 争取总部支持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形式
    4.3 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公司全产业链过程
    4.4 树立江森自控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标杆—绿色循环回收体系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贡献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件

(10)特种纸及铅蓄电池用隔板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特种纸的定义
2特种纸的分类及意义
3非植物纤维纸的定义与分类
4铅蓄电池用隔板

四、我国独特的铅蓄电池技术(6)(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环境政策执行偏差及优化对策的研究 ——以S市回收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政策为例[D]. 窦心妤.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的城乡和省际差异——来自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证据[J]. 李玉红.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21(01)
  • [3]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及氮掺杂碳的超级电容特性研究[D]. 吴宝亮.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废润滑油与废电池集中储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郎晓玉.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处置不当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 废旧电池属于哪一类垃圾?[J]. 滕玲. 地球, 2019(08)
  • [7]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软开关型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的研究[D]. 龚文兰. 湖南大学, 2019(07)
  • [8]固体废弃物中稀散金属锗、镓和铟的富集、真空分离提取机制与工艺研究[D]. 张灵恩.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9]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在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 张勇.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10]特种纸及铅蓄电池用隔板发展趋势[J]. 杨洁. 华东纸业, 2016(03)

标签:;  ;  ;  ;  ;  

我国独特的铅酸蓄电池技术(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