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CFO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CFO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一、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中国CFO的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卜君[1](2019)在《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护投资者利益一直是各国资本市场建设中的焦点问题。投资者保护问题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和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以“小散”为主,兼具“新兴+转轨”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了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已经由当初强调法律层面的保护延伸到了对投资者各项权利、投资者回报等各种机制的综合运用。其中良好的信息披露、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完善的公司治理在降低上市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约束公司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秘书负责履行这三项职责,因此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履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高低。尤其是自《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董事会秘书的职责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从法律意义上确认了董事会秘书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份以来,董事会秘书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在公司实践中,董事会秘书虽然被赋予了高管身份,单一身份的董事会秘书在实际的职责界定和权力配置中却常常处于边缘地位。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任职状态的分析,本文发现,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秘书具有多重身份的比例逐年上升,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似乎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董事会秘书制度安排的一种普遍选择。因此,在单一身份董事会秘书履职受限的现实背景下,董事会秘书的这种多重身份的安排是否能够有助于其在“亮身份”与“尽职责”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使其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责得到更好的履行,最终实现公司投资者保护的目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分别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及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然后,考察了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如何通过对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来实现投资者保护这一目标。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好地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在董事会秘书形成多重身份的三种类型中,兼有经理层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直接接触组织信息生产和传递的过程,对披露信息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流程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因此与兼有董事身份相比,兼有经理层身份(包括仅兼有经理层和同时兼有董事和经理层身份)更有助于董事会秘书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并且当公司所处信息环境较差时,多重身份对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职责履行效果的影响更大。第二,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好地履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职责。在董事会秘书形成多重身份的三种情形中,兼有经理层身份能够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加及时地获取充分可靠的经营管理等投资者关注的信息,提高与投资者互动沟通内容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因此与仅兼有董事身份相比,兼有经理层身份(包括仅兼有经理层身份和同时兼有经理层和董事身份)更有助于董事会秘书履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职责。此外,当企业面临的投资者异质信念水平较高时,多重身份对董事会秘书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责履行效果产生的影响更大。第三,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好地履行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职责。在董事会秘书形成多重身份的三种类型中,兼有经理层身份能够帮助董事会秘书在董事会的决策与咨询过程中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增强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帮助董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咨询职能。因此与仅兼有董事身份相比,兼有经理层身份(包括仅兼有经理层身份和同时兼有经理层和董事身份)更有助于董事会秘书履行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职责;同时,当公司治理环境较差时,多重身份对董事会秘书协助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职责的发挥影响更大。第四,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通过更好地履行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公司治理职责,最终实现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目的。即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职责在合理有效的身份定位保障下得以充分履行,是董事会秘书制度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的主要作用路径。并且,当企业面临的外部投资者保护较弱、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相对较差时,多重身份的董事会秘书通过有效的职责履行提高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作用更强,也证明了公司内外部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替代作用。本文可能的创新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通过考察董事会秘书不同身份定位对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本文系统地对董事会秘书制度与公司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在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细化了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投资者保护影响因素的有关内容。第二,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履职要求不对等这一现实背景出发,结合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实背景,考察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之间的关系,为完善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经验证据。第三,以往关于董事会秘书履职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大多只关注了对其信息披露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本文在对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董事会秘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责纳入了研究框架,较为全面的对董事会秘书制度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第四,从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公司治理三方面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公司投资者保护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董事会秘书在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第五,本文将董事会秘书制度、投资者保护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纳入了一个研究框架。通过考察不同的公司信息环境、治理环境及制度环境下董事会秘书不同身份定位对其职责履行情况及投资者保护水平产生影响的差异,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投资者保护机制如何发挥相互替代的功能以实现投资者保护的治理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周为[2](2014)在《公司高管教育背景与风险承受水平的研究》文中指出公司风险承受水平是维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公司的风险承受水平越低表示盈余波动性越低,盈余保持稳定则公司生存能力越强,长期稳定盈利的可能性更高,而公司风险承受水平是管理者风险偏好的体现,教育背景通过影响管理者的风险偏好而作用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与前景理论等为脉络,实证研究了2003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教育背景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关系,其中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以公司盈余波动性来衡量;教育背景指标主要考量的是高管的学校教育背景(尤其是高等教育),从四个方面(学历程度,专业背景,第一本科院校属性和海外背景)来综合概括。依据公司核心岗位的职业特性将高管群体划分为董事长、总经理(CEO)、财务总监(CFO)和高管层总体四组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实证结果论证了高管教育背景通过影响其风险偏好而作用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教育背景越好,高管们所管理公司的风险承受水平越低,则公司盈余波动性越小,因此财务风险越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越大,长期盈利能力越高。研究结论显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学历程度在本科以上,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管理类的学科专业背景与海外留学经历有助于高管做出更正确的风险决策,有利于保障公司稳固生存与长足发展,非管理类专业和无海外留学背景的高管在公司风险决策上表现得较为激进,风险偏好相对更高,长远来看不利于公司长期盈利和稳定增值,因此公司可以酌情提高拥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高管比例并鼓励高管通过留学或访学等渠道拥有国际化经验。同时,优秀的大学固然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等有利因素,但是本次研究结论未能证实“985”和“211”教育工程的重点高校对高管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决策能力的显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本研究的实证结论在公司水平上验证了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公司高管通过接受教育而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公司价值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论证了我国教育体系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接受的教育越多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越高,“以学历衡量人才”观点虽然片面但是教育对人的提升作用确是客观存在的。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形态,多维度揭示了高管群体的整体教育水平,有助于从我国现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来理解和评价公司管理人才的特点,为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可参考数据和结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本研究结论为公司用人招聘和公司管理者自我增值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从公司获得长足稳定的收益以及更不容易退出的角度来看,拥有良好学历,管理类专业背景和海外留学经历的管理者更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其风险观念更加适合公司长期利益,在甄选高层管理者时,可以根据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

朱华建[3](2013)在《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构建与认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市场主体中的企业,因此,促进企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企业发展的核心取决于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然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不乐观,财务管理水平远未达到国际水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与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资金管理不善、财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全面预算形同虚设、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缺失、与资本市场对接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和改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就成为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企业提升和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如何促进企业加强和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一方面需要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系统阐述、科学界定,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企业用可量化和可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度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高低,便于企业对照要求找差距、取长补短、迎头赶上;也便于与先进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和短板。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认证体系,以此认证体系来引导和推动我国企业更多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财务管理,重视财务管理,以此认证体系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本文选题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概念,弥补目前已有研究中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体系研究的空白,有助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科学评价问题。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从企业角度看,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有利于推动企业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推动企业管理升级,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改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落后现状,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差距。二是从政府角度来看,有利于转变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政府管理部门支持企业方式,进一步发挥政府各部门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发挥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强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还可为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财政资金分配、政策扶持资金的投放以及出台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三是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根据认证结果作为判断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的依据,从而判断企业投资价值,促进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本文在开篇导论中交代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接着第二章通过研究企业能力内涵,在分析资源学派、能力学派和企业动态理论各种观点基础上,研究企业能力主要分为三种:技术能力、功能性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管理能力中重点分析财务管理能力,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总结学术界对财务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论述;界定财务管理能力内涵的理论依据是企业能力理论,指出财务管理能力不同于财务能力,得出财务管理能力的内涵是指企业在实施企业财务战略时,以持续的学习创新能力为核心组织各种财务活动、配置内外部财务资源、整合内外部财务关系时注意防范财务风险,这一系列过程中所拥有的或形成的专有资源和关键技能。第三章创新性的提出了构成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六要素即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财务表现(价值创造)能力(维度)。学习创新能力维度的提出是基于企业发展是硬道理,而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持续学习和创新来支撑;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子战略,必须发挥体现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基于企业的发展在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取更多收益的效率性提出了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和外部资源整合能力维度;基于企业发展必须要统筹兼顾发展的同时,要时刻保持控制风险的安全性,提出了风险管理能力维度;企业绩效最终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展示,提出了财务表现能力维度。同时在分析财务管理能力六要素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能力构成六要素(维度)分别阐述了每一要素的内涵、重要性和所包含的具体指标体系。第四章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内容,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与理论上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全面对照,从而查找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些财务管理外在表现的问题正是财务管理能力不足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结果。我国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产权结构相对单一导致的股本结构不合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CFO制度缺失、财务管理职能不能及时转变、财务管控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资金管理不善且使用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且迟迟不能取得突破、则务预算特别是全面预算苍白无力、财务约束与激励效率低下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不高、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合理等十种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和引导企业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这对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阐述了政府推动实施财务管理能力认证具备公共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和管理控制学等理论支持。从公共管理学角度上来分析政府具有公共管理职能,通过认证这一间接管理方式,正是体现政府转变职能,向市场传递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相关信息,引导社会资源向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流动,推动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从制度经济学角度上分析通过认证这种制度安排,促进企业将内部信息转化为外部信息,利益相关者通过获取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信息判断企业投资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从管理控制学角度上来分析通过认证来评价企业财务控制效果,将这一综合效果分解为人员、信息、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控制效果,从财务控制一窥企业管理控制的全貌,促进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五章从实践应用角度上,有选择性的重点借鉴IS09000、企业资信评级、商学院认证体系等国际上对认证的成功实施经验,从三种认证的认证程序、指标体系、认证方式、职能作用等方面系统描述,最终对这三种认证体系的共同之处予以总结,便于我国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借鉴。第六章对理论上构建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六大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访谈、重点问卷调查等形式,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对理论上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指标体系予以界定,最终形成了1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实践应用指标体系。对每一个财务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分别由两到三个一级指标构成:财务战略能力基于财务战略是公司战略的子战略,以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为支撑,提出了由财务战略合理性、产权结构合理性和公司治理结构合理性三个指标构成;学习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高管和财务队伍的能力素质提高上,提出由财务中高层作用发挥、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指标构成;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基于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效用发挥的角度,提出了由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资金管理水平三个指标构成;外部资源整合能力站在财务协调企业外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上来分析,提出了由产融结合、对接资本市场、协调利益相关者三个指标构成;风险控制能力是对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的防范,立足长远,协调好长期和短期、局部和全面、眼前和长远关系的角度上,提出了由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全面风险控制水平两个指标构成;财务表现能力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和财务绩效展示,提出了由财务报告质量和财务管理效果两个指标构成。并对这些指标体系的具体评价方法和标准做了详细论述。第七章主要解决怎样进行财务管理能力认证问题,要明确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相关机构及相关要求,确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实施流程,建立财务管理能力认证信息服务平台,阐明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结果的应用。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体系的认可主体应该由政府机构担任,其主要职能是对申请取得财务管理能力认证资格的机构进行认可,并实行监督管理。认证主体可以是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以及具备从事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的资信评级机构。认证应采用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相结合的方式,从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程序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明确了认证结果的应用领域。

温琳[4](2013)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指出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一直以来是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企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状况下,以及利益相关者会计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的理论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后,发现整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呈现重实证研究,轻规范研究的局面。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虽然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但是也面临着自身仍然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选择、多种动机问题。大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很少有研究试图从综合的视角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补充,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依托于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而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进而维护和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管理系统。从企业的经营边界、资源边界、主体边界到会计的对象边界、资产边界、权益边界的转换器就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行为,是行为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客体、主体、外部环境、目标、内部动因、行为偏好。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应是会计领域的规则,包括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正式会计规则和以会计惯例为核心的非正式会计规则两部分。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的关系更适合用交集的关系而不是子集的关系来诠释。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最初选择其实发生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集体选择达成组织契约之时,组织契约的具体内容间接地决定了企业可以选择的正式会计规则的空间范围。而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界定,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向外扩展,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硬的”会计选择中。②控制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最终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这三类主体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是企业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时期望达到的境地或者结果,其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权益保护观”,具体目标应定位为追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外部性的最小化,其“外部性的最小化”应该是外部性承受者集合中每一类利益相关者承受的外部性的绝对值之和的最小化。④作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者、会计人员,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动因驱动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甚至在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例如投入资源种类、分享剩余收益形式、最终控制权大小存在差异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CFO和以CEO为主的其他高管之间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并不完全相同。企业除了受内部动因驱动会产生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外,在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偏好。在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后,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部分结论的证据支持。

本刊编辑部[5](2012)在《九九陈酿,册册华章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建社创刊九周年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年来,《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为振兴中华先进文化,繁荣中国财会事业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一路前行。九年沉淀,《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累积了岁月的精华,时光的馈赠,把自己发酵成一坛老酒,收敛了光与火,吞吐着云和剑。用辛勤烧,用真诚酿,用专业煮,用良心熬。

吴江龙[6](2011)在《CFO特征与职能效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的情况下,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在公司价值管理中扮演核心地位的CFO处在能力不到位、权力不到位和激励不到位三不“到位”的尴尬境地,这种现象将影响CFO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发挥。论文针对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和控股股东“不完全人格特征”的特殊控制权制度背景,提出从CFO能力特征、权力特征和激励特征考察CFO职能效果的发挥,以期为我国CFO制度完善提供相应依据。论文首先从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高阶管理理论、权力理论和激励理论系统提炼CFO能力影响职能效果的理论基础、CFO权力特征、激励特征调节影响CFO能力与职能效果关系的理论基础,提出CFO特征与职能效果研究的逻辑框架。研究认为:CFO背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CFO能力大小,CFO能力影响CFO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效果,CFO权力特征和激励特征对CFO能力与其职能效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实证角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变量分析法等方法,从组织能力、专家能力和声望能力三个维度选择了CFO性别、年龄、职称、任期、学历和社会兼职6项指标,构建CFO能力特征指数,探讨了①CFO能力特征对其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影响规律;②从CFO排名和CFO是否董事考察权力特征对CFO能力与职能效果关系的调节影响规律;③CFO薪酬和持股考察激励特征对CFO能力与职能效果关系的调节影响规律。研究发现:1.CFO能力越强,其财务监督职能效果越好,代理成本越低。在非国有企业中,CFO能力越强,其战略支持职能效果越好,公司业绩越好,而国有企业中CFO能力强反而不利于其战略支持职能的发挥,从而导致较差的公司业绩。2.权力对CFO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中,排名靠前的CFO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职能,降低代理成本;但进入董事会反而对CFO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产生一定阻碍。国有企业中,排名靠前或担任董事都能够增强CFO能力对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影响,公司业绩会更好;但非国有企业中,CFO权力特征不但没有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反而负向抵减。可见,在国有企业中,增强CFO的权力可以调节影响CFO战略支持职能的发挥,提升公司业绩,并解释了结论1中国有企业CFO能力与公司业绩的反向关系。3.激励对CFO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中,薪酬越高越有利于CFO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的发挥,降低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业绩;但持股对CFO职能效果的调节作用不显着,仅在国有企业中对CFO能力与战略支持职能效果间关系起到同质调节作用;此外,在国有和非国企业中,CFO持股都表现出对财务监督职能的不利影响。可见,在国有企业中,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调节影响CFO能力对其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影响,促进提升公司业绩,进一步解释了结论1中国有企业CFO能力与公司业绩的反向关系。最后,论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CFO资格认证制度、提升CFO地位,审慎选择CFO进入公司董事会,重新认识对CFO的薪酬和股权激励制度等建议,并从实践出发,提出以财务工程魔方为载体,搭建CFO职能发挥平台。论文立足中国特殊制度背景,研究CFO特征对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影响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高阶管理理论,并为完善CFO相关制度、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业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该论文有图10幅,表57个,参考文献192篇。

刘伟霞[7](2010)在《我国上市公司CFO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从理论上定性研究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较多,而用实证方法研究二者相互影响的还很鲜见。因此,本文以2006-2009年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30家舞弊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数据及30家正常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等对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即CFO)相关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通过增强CFO素质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本文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契机。阐述了CFO及其素质、CFO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并对各国CFO职能及模式进行了比较。第三,通过分析CFO职业道德、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选择和确定了CFO的相关特征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第四,根据研究需要确定了研究样本,定义了本文的研究变量,并对各样本公司的CFO特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建立了CFO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检验的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验证结果。最后,依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CFO薪酬激励机制,提高CFO职业判断力,加强CFO职业道德建设,培育CFO信誉机制、强化CFO法规体系以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白生辉[8](2010)在《中国电信战略转型中的CFO管理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信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科学规范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CFO作为公司最高财务负责人,在公司管理变革及发展转型中角色迥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电信实施转型的特殊时期,对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控、强化内部控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依赖于财务管理进一步的强化管控支撑和转型。CFO将直接面临降低营运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和变革财务管理内容、转变财务管理组织职能等方面的角色移位和职能变迁。本文立足中国电信战略转型和财务转型的大背景,在阐述CFO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和主要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中国电信财务管理中CFO的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中国电信战略转型中的CFO面临的主要挑战做了详细阐述,结合国内企业和中国电信实际,剖析CFO在当前国内企业和中国电信应该具有的角色定位、主要职能和能力的要求,提出中国电信CFO的管理框架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CFO如何适应、完成角色与职能变迁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而探索形成以促进组织转型和发展为目标的CFO管理运营新模式。

刘长琨[9](2010)在《肩负光荣使命 践行崇高责任——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尊敬的张全景部长、迟海滨部长、杨崇春局长、丁先觉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首先,我代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领导与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王思睿[10](2008)在《“两会”财会人的新政》文中指出对我国现行总会计师制度的审视,变革企业会计年度的建议,即将出台的《资产评估法》,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化的呼声,审计风暴不会间断的决心……刚刚结束的2008年"两会"完成新老交替的人事变动,一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也徐徐展开,折射着整个经济体向上生长的力量与活力。

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中国CFO的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中国CFO的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董事会秘书
        1.2.2 信息披露质量
        1.2.3 投资者关系管理
        1.2.4 公司治理有效性
        1.2.5 投资者保护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保护研究
        2.1.1 投资者保护研究
        2.1.2 董事会秘书在投资者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2.2 董事会秘书与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研究
        2.2.1 董事会秘书与信息披露研究
        2.2.2 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2.2.3 董事会秘书与公司治理研究
    2.3 董事会秘书经济后果研究
        2.3.1 董事会秘书个人特征的经济后果研究
        2.3.2 董事会秘书身份与职责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背景分析
    3.1 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发展历史
        3.1.1 雏形阶段
        3.1.2 发展阶段
        3.1.3 完善阶段
    3.2 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构成
        3.2.1 法律地位
        3.2.2 职责权限
        3.2.3 任职资格
        3.2.4 任免程序
        3.2.5 法律责任
    3.3 我国董事会秘书职业群体发展情况
        3.3.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个人特征
        3.3.2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职情况
    3.4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
        3.4.1 不断扩大的职能范围与模糊的组织身份不匹配
        3.4.2 不断提高的履职要求与有限的履职权力不平衡
        3.4.3 逐渐加大的职业风险与失衡的权责利关系不协调
        3.4.4 身份定位与履职要求错配
    3.5 本章小结
4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委托代理理论
        4.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4.1.3 信号传递理论
        4.1.4 现代管家理论
        4.1.5 身份认同理论
    4.2 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机理分析
        4.2.1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4.2.2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分析
        4.2.3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信息披露职责履行的影响分析
        4.2.4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责履行的影响分析
        4.2.5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公司治理职责履行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基于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信息披露质量
        5.1.2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类型与信息披露质量
        5.1.3 信息环境、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信息披露质量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计
        5.2.3 变量定义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单变量检验
        5.3.4 回归结果分析
        5.3.5 进一步分析
        5.3.6 稳健性检验
    5.4 作用机制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基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证检验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6.1.2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类型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6.1.3 投资者异质信念、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设计
        6.2.3 变量定义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单变量检验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3.5 进一步分析
        6.3.6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基于公司治理的实证检验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公司治理有效性
        7.1.2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类型与公司治理有效性
        7.1.3 治理环境、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公司治理有效性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7.2.2 模型设计
        7.2.3 变量定义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单变量检验
        7.3.4 回归结果分析
        7.3.5 进一步分析
        7.3.6 稳健性检验
    7.4 作用机制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的实证检验
    8.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8.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保护
        8.1.2 制度环境、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保护
    8.2 研究设计
        8.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8.2.2 模型设计
        8.2.3 变量定义
    8.3 研究结果与分析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相关性分析
        8.3.3 单变量检验
        8.3.4 回归结果分析
        8.3.5 稳健性检验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不足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市场监管层面
        9.2.2 上市公司层面
        9.2.3 投资者层面
    9.3 研究的不足
在读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2)公司高管教育背景与风险承受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高阶理论
    2.2 人力资本理论
    2.3 前景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构建公司高管教育背景与风险承受水平的实证研究体系
    3.1 教育背景与风险承受水平关系的理论框架与假设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数据来源
    3.4 检验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董事长教育背景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实证研究
    4.1 针对董事长的研究设计
    4.2 实证结果分析
    4.3 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CEO教育背景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实证研究
    5.1 针对CEO的研究设计
    5.2 实证结果分析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CFO教育背景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实证研究
    6.1 针对CFO的研究设计
    6.2 实证结果分析
    6.3 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高管层总体教育背景与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实证研究
    7.1 针对高管层总体的研究设计
    7.2 实证结果分析
    7.3 结论
    7.4 本章小结
8 提高高管教育背景质量的启示与建议
    8.1 加强高管教育与培训,推进专业学位教育发展
    8.2 提高重点建设大学教育质量,教育政策正确引导
    8.3 推进校企结合,按需培养,借鉴职业教育模式
    8.4 教育形式多样化,提高民办高校地位
    8.5 公司人才考核与培养的新思路
9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构建与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写作动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用价值
    1.2 研究动机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动机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能力内涵界定相关文献
        2.1.1 资源学派观点
        2.1.2 能力学派观点
        2.1.3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1.4 企业能力
    2.2 企业财务管理内涵界定相关文献
        2.2.1 财务管理历史沿革
        2.2.2 财务理论发展演进
        2.2.3 财务管理内容和职能
    2.3 企业财务能力或财务管理能力相关文献
        2.3.1 有关财务能力方面论述
        2.3.2 有关财务管理能力方面论述
        2.3.3 财务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文献总结
    2.4 财务管理能力内涵界定
        2.4.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界定的理论依据
        2.4.2 财务管理能力不同于财务能力
        2.4.3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内涵
    2.5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构成界定
    2.6 本章小结
3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理论构建
    3.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1.1 财务管理能力划分的理论依据
        3.1.2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维度)
        3.1.3 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的特点
        3.1.4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2 财务管理能力核心要素(维度)的内容及指标体系构建
        3.2.1 财务战略管理能力
        3.2.2 学习创新能力
        3.2.3 内部资源配置能力(立足于企业内部资源)
        3.2.4 外部资源整合能力(面向企业外部资源整合)
        3.2.5 风险管理能力
        3.2.6 财务表现能力
    3.3 理论上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现状以及实施认证的意义
    4.1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4.1.1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4.1.2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4.1.3 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职责
        4.1.4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4.1.5 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4.1.6 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4.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足的现状剖析
        4.2.1 产权结构相对单一导致的股权结构不甚合理
        4.2.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4.2.3 CFO制度缺失
        4.2.4 财务管理的职能不能及时转变
        4.2.5 财务管控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4.2.6 资金管理不善且使用效率低下
        4.2.7 财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且迟迟不能取得突破
        4.2.8 财务预算特别是全面预算苍白无力
        4.2.9 财务约束与激励效率低下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不高
        4.2.10 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合理
    4.3 构建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必要性
    4.4 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理论依据
        4.4.1 公共管理学理论
        4.4.2 制度经济学理论
        4.4.3 管理控制学理论
    4.5 本章小结
5 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国际借鉴
    5.1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
    5.2 企业资信评级
    5.3 商学院认证
    5.4 国外认证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借鉴
        5.4.1 认证主客体界定的借鉴
        5.4.2 认证流程的借鉴
        5.4.3 认证指标选取的借鉴
    5.5 本章小结
6 实践应用中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指标体系构建
    6.1 财务管理能力认证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6.2 财务战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2.1 财务战略合理性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2.2 产权结构合理性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2.3 公司治理结构合理性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3 学习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3.1 财务中高层作用发挥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3.2 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4 内部资源配置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4.1 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4.2 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4.3 资金管理水平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5 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5.1 产融结合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5.2 对接资本市场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5.3 协调利益相关者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6 风险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6.1 财务风险管理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6.2 全面风险控制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7 财务表现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7.1 财务报告质量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7.2 财务管理效果指标选择的意义及评价标准
    6.8 本章小结
7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组织实施
    7.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相关机构及要求
        7.1.1 认可主体
        7.1.2 认证主体
        7.1.3 认证客体
        7.1.4 认证方式
        7.1.5 收费模式
    7.2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的认证程序
    7.3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信息服务平台
    7.4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结果利用
    7.5 本章小结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贡献
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国内规范研究文献回顾
        2.1.2 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2.2 国外文献回顾
    2.3 文献述评
3 企业、会计、会计政策选择
    3.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的本质及边界
        3.1.1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2 基于契约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3 基于战略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起点——会计的本质及边界
        3.2.1 会计的本质
        3.2.2 会计的边界
    3.3 从企业边界到会计边界的转换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和主体
    4.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
        4.1.1 会计政策的涵义
        4.1.2 会计政策的多样性特征
        4.1.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范围
        4.1.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
    4.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
        4.2.1 控制权的进一步探索
        4.2.2 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2.3 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2.4 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3 本章小结
5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目标和动因
    5.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
        5.1.1 社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政府
        5.1.2 财物资源的拥有者——债权人
        5.1.3 关系资源的拥有者——供应商和顾客
        5.1.4 人力资源的拥有者——非会计类普通员工
        5.1.5 一类特殊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环境——审计人员
    5.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5.2.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涵义
        5.2.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目标
        5.2.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目标
    5.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5.4 本章小结
6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 内部动因驱动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6.1.1 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2 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3 会计人员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2 外部环境影响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6.2.1 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2 债权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3 供应商、顾客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4 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5 审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问卷调查与分析
8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九九陈酿,册册华章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建社创刊九周年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飞来天外有鹰扬
二、引领风帆意未央
    (一) 芊芊女子, 水清木华
    (二) 慈能掌兵, 宽严兼重
    (三) 品质为重, 身体力行
    (四) 红楼智慧, 创新管理
    (五) 学术交流, 持续发展
三、九炼顽铁生玄光
    (一) 创新财会理念, 引领中国财会舆论
    (二) 认同来自真诚, 权威来自坚守主流价值观
    (三) 以市场为导向, “以活动养刊”独辟生存蹊径
四、蒸蕙烹椒终佳酿
    一、蕴积之2004:芸芸皆巨子, 财智冠京华
    二、蕴积之2005:凝涓滴之功, 成浩荡之势
    三、蕴积之2006:高瞻远瞩论和谐
    四、蕴积之2007:关注社会管理, 首倡社会责任
    五、蕴积之2008:致敬财会改革, 聚焦民生财政
    六、蕴积之2009:彰显财智人物风采, 倡导财务价值品牌
    七、蕴积之2010:低炭经济引领新理念
    八、蕴积之2011:不舍社会责任, 勇做舆论导向

(6)CFO特征与职能效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5.1 逻辑框架
        1.5.2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高阶管理理论
        2.1.5 权力理论
        2.1.6 激励理论
    2.2 CFO 职能定位研究综述
        2.2.1 CFO 财务监督职能定位
        2.2.2 CFO 战略支持职能定位
        2.2.3 CFO 战略、监督并重职能定位
    2.3 CFO 职能效果文献综述
        2.3.1 代理成本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3.2 公司业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4 CFO 问题研究述评
        2.4.1 研究对象选择的局限
        2.4.2 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上的不足
        2.4.3 研究方法经验数据支持方面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3 CFO 能力特征与财务监督职能效果
    3.1 引言
    3.2 CFO 能力特征影响财务监督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研究假设与逻辑框架
        3.2.1 CFO 能力特征影响财务监督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2 CFO 能力特征影响财务监督效果的逻辑框架
    3.3 CFO 能力特征、财务监督与代理成本关系实证研究设计
        3.3.1 CFO 能力特征指数的构建
        3.3.2 模型与变量设定
        3.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描述
    3.4 CFO 能力特征、财务监督与代理成本关系实证检验及结论
        3.4.1 CFO 能力特征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性分析
        3.4.2 CFO 能力特征指数与代理成本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 稳定性检验
    3.6 本章小结
4 CFO 能力特征与战略支持职能效果
    4.1 引言
    4.2 CFO 能力特征影响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研究假设与逻辑框架
        4.2.1 CFO 能力特征影响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2 CFO 能力特征影响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逻辑框架
    4.3 CFO 能力特征、战略支持与公司业绩关系实证研究设计
        4.3.1 模型及变量设定
        4.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描述
    4.4 CFO 能力特征、战略支持与公司业绩关系实证研究及结论
    4.5 稳定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CFO 权力特征对CFO 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
    5.1 引言
    5.2 CFO 权力特征调节影响CFO 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研究假设及逻辑框架
        5.2.1 权力特征调节影响CFO 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2 权力特征调节影响CFO 职能效果的逻辑框架
    5.3 CFO 权力特征对财务监督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
        5.3.1 CFO 排名对财务监督职能效果调节影响的实证检验
        5.3.2 CFO 是否董事对财务监督职能效果调节影响的实证检验
        5.3.3 稳定性检验
    5.4 CFO 权力特征对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
        5.4.1 CFO 排名对其战略支持职能效果调节影响的实证检验
        5.4.2 CFO 是否董事对战略支持职能效果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5.4.3 稳定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CFO 激励特征对 CFO 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
    6.1 引言
    6.2 CFO 激励特征调节影响CFO 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研究假设及逻辑框架
        6.2.1 激励特征调节影响CFO 职能效果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2 权力特征调节影响CFO 职能效果的逻辑框架
    6.3 CFO 激励特征对财务监督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
        6.3.1 CFO 薪酬对财务监督职能效果调节影响的实证检验
        6.3.2 CFO 持股对财务监督职能效果调节影响的实证检验
        6.3.3 稳定性检验
    6.4 CFO 激励特征对战略支持职能效果的调节影响
        6.4.1 CFO 薪酬对其战略支持职能效果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6.4.2 CFO 持股对其战略支持职能效果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6.4.3 稳定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论文核心结论
        7.1.2 其他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推行资格认证制度,完善CFO 市场
        7.2.2 提升CFO 的排名和地位,保障职能发挥权力
        7.2.3 审慎选择CFO 进入公司董事会
        7.2.4 完善CFO 的薪酬激励,增强职能发挥动力
        7.2.5 重新认识对CFO 的持股激励制度
        7.2.6 运用财务工程魔方理论,搭建CFO 职能发挥平台
    7.3 论文主要贡献及研究局限
        7.3.1 论文主要贡献
        7.3.2 研究局限
        7.3.3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我国上市公司CFO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现状
        1.3.2 实证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主要方法
第2章 CFO 与会计信息质量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CFO 的界定
        2.1.2 CFO 制度的界定
        2.1.3 会计信息质量含义的界定
    2.2 CFO 制度管理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公司治理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3 各国CFO 职能及模式比较
        2.3.1 各国CFO 职能比较
        2.3.2 各国CFO 模式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FO 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理论分析
    3.1 CFO 的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
        3.1.1 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体现
        3.1.2 CFO 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2 CFO 的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
        3.2.1 CFO 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2.2 职业道德影响因素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FO 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实证分析
    4.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描述性统计
        4.3.1 行业分布
        4.3.2 年龄分布
        4.3.3 学历分布
        4.3.4 职务设置分布
        4.3.5 职务关联分布
        4.3.6 薪酬分布
        4.3.7 担任董事情况分布
    4.4 模型构建
    4.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4.5.1 样本T 检验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Logistic 回归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高CFO 职业素质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5.1 完善CFO 薪酬激励机制
    5.2 提高CFO 职业判断力
    5.3 加强CFO 职业道德建设
    5.4 培育CFO 信誉机制
    5.5 强化CFO 法规体系
    5.6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5.7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国电信战略转型中的CFO管理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CFO及CFO管理相关理论
    (一) CFO相关概念
    (二) CFO在公司治理中的主要特征
    (三) 国内外CFO及CFO管理职能相关理论
三、中国电信CFO管理现状
    (一) 管理现状
    (二) 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原因及举措
四、中国电信CFO管理框架构建
    (一) 内外部环境分析
    (二) 角色构建
    (三) 职能设计
    (四) CFO能力设计
五、中国电信CFO管理框架实施方案
    (一) 实施步骤
    (二) 实施层面
    (三) 实施保障
六、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肩负光荣使命 践行崇高责任——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财政部原常务副部长迟海滨讲话 (摘要)
国税总局原常务副局长杨崇春讲话 (摘要)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讲话 (摘要)
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周新华 (代表获奖者发言) :

四、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中国CFO的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研究[D]. 卜君.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2]公司高管教育背景与风险承受水平的研究[D]. 周为. 武汉大学, 2014(06)
  • [3]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构建与认证研究[D]. 朱华建.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7)
  • [4]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温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5]九九陈酿,册册华章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建社创刊九周年纪实[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总会计师, 2012(08)
  • [6]CFO特征与职能效果问题研究[D]. 吴江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8)
  • [7]我国上市公司CFO特征变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D]. 刘伟霞. 燕山大学, 2010(03)
  • [8]中国电信战略转型中的CFO管理体系设计研究[D]. 白生辉. 兰州大学, 2010(02)
  • [9]肩负光荣使命 践行崇高责任——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 刘长琨. 中国总会计师, 2010(06)
  • [10]“两会”财会人的新政[J]. 王思睿.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04)

标签:;  ;  ;  ;  ;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CFO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