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中国 IT 2003

阴谋中国 IT 2003

一、共谋中国IT 2003(论文文献综述)

高超[1](2021)在《Meaning on the Move: Synthesizing Cognitive and Systems Concept of Cultur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选自美国社会学家Matthew Norton的论文Meaning on the Move:Synthesizing Cognitive and Systems Concept of Culture(“意义嬗变:文化的认知和系统概念的综合”)。该论文通过明确文化以及在认知和环境之间进行意义转换的符号学机制的特征,提供一种能够协调文化认知概念和系统概念的理论。该文本是社会学文本,专业性强、逻辑严谨。在案例分析中,结合文本特点,笔者首先分析了社会学专业术语的翻译。其次从词汇层面进行分析,使用词性转换法、词义引申法和增词法。最后从语态转化法和逆序法的角度分析句子层面的翻译。本翻译实践报告旨在丰富社会学领域的翻译实践成果,为日后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文秦虎[2](2013)在《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底,外资银行存贷款的宽限期就结束了,与此同时我国银监会对于外资银行的各种监管宽限都到期,从此外资银行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加入到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当中依据学者的理论分析和国际实践,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从而改善国内银行的效率现状,促进银行业的发展。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削弱而不是促进本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还给国内银行、企业和政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成本,并没有提升国内银行业竞争水平。在我国银行业进入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明确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对于我国银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Panzar-Rosse模型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的影响。以1996-2010年横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两大金融浪潮的我国银行业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借鉴Panzar and Rosse(1978)提出的H统计法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前后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变化趋势。在动静结合的分析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变化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给出适合银行业发展可控、可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在样本期内由寡头垄断型转变为垄断竞争型,而且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程度在样本期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垄断程度下降的同时也伴随着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和银行业竞争程度之间呈现出开口向上的U型抛物线关系,相比外资银行的数量总额,其资产总量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更加显着。

童彬霞[3](2012)在《从接受美学看《道德经》四英译本对不确定意义的翻译》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部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经典,《道德经》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其近乎诗体的语言与意义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理解上的模糊与含混,同时也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对比研究《道德经》四个英译本对不确定意义的翻译。本文运用了文本细读法。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通过细读《道德经》四个英译本,试图从文本中找出大量实例来论证读者的接受对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的影响。从而做到回归文本,避免理论架空文本,分析落不到实处。其次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作者从四个英译本中选取大量例子,分别从词汇、意象和哲理层面对比分析四译者对不确定意义的翻译,以期为以后的典籍翻译提供借鉴意义和更为广阔的视角。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作者选取理雅各、阿瑟·威利、林语堂和许渊冲的四个《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四个译本对不确定意义的翻译。本文的引言部分包括对翻译的不确定性、理论框架、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目的、方法论和意义的介绍。第一章侧重于从词汇层面看不确定意义的翻译,选取四译本对“道”“无为”和“天”三个词汇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侧重于从意象层面看不确定意义的翻译,选取四译本对道的意象、水的意象和圣人的意象三个意象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第三章侧重于从哲理层面看不确定意义的翻译,选取四译本对治国之道、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观三种哲理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译作含有许多意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并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些未定点和意义空白将作品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连接起来。此外,译者在翻译作品过程中应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即读者的社会经验、审美倾向和接受能力等,从而给译文读者带来汉语特具的美的享受。

李升[4](2011)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日趋强烈,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国家发展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由此也成为了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本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以及实施中的种种困难,其发展步履维艰。而以政府财政投入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以来,农民参保人数和参保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制度绩效明显提高。但是新农保只是在部分地区的试点,整体来讲覆盖面仍较窄,还存在着筹资标准和结构不合理、保值增值能力差、养老保障水平偏低、监管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基金运作机制问题。因此,优化新农保基金运作机制,实现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ELES模型、精算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委托代理模型、投资组合模型以及博弈分析等方法对新农保基金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提出新农保基金运作机制的内涵,分析了运作机制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其次,对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基金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启示。最后,对新农保的筹资机制、运营机制、给付机制和监管机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新农保基金运作机制是指以新农保基金为主体而形成的包括基金的筹集、运营、给付和监管的“四位一体”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通过建立科学适宜的筹资机制、增强运营的保值增值能力、提供满足农民基本养老的给付水平和完善有效监管机制,促进四个方面有序协调运作,以此推动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2)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较为成功有效,给予我国新农保基金运作机制的建立健全以不少有益启示:农保基金运作机制要符合本国国情;筹资机制要多元化,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农保基金应实行市场化运营;应强化基金监管;制度的执行必须有法律保障;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观,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直至实现全覆盖。(3)新农保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是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虽然政府对新农保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筹资主体定位不准确、筹资标准偏低和筹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科学适宜的新农保筹资机制,即在部分基金积累制的筹资模式下,实行以个人缴纳和政府补贴为主、集体补助及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标准适中、结构合理、实现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利用ELES模型对农民养老需求进行测算,得到实现农民基本养老需求的收入替代率在36%~58%之间,结合实际调研情况,确立适宜的收入替代率至少应达到50%,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比例为2:3较为合理。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确立财政补贴责任比例为1:1,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责任按5:3:2的比例来分担。(4)在新农保基金运营模式的选择上,应对基础养老金实行政府管理兼运营的模式和对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委托投资运营模式。但是委托投资运营模式存在委托代理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得出应让基金投资公司的收益与投资的额外利润挂钩,使其愿意为获得的额外利润更加努力,从而实现激励合同下的一般均衡的结论。利用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分散风险的优点,将马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应用到新农保基金投资组合中进行分析,得出在选择风险厌恶系数为0.1的情况下,新农保基金的投资组合的比重为银行存款占20%,国债占46.08%,企业债券占26.88%,股票占7.04%。(5)新农保给付机制存在给付水平偏低,给付系数不合理以及尚未建立健全待遇调整机制等问题。对此,通过构建个人账户的给付系数模型,重新计算确定男女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分别为114和140。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存年金型的个人账户给付精算模型,指出影响给付水平的主要因素为缴费率和投资收益率。对基础养老金账户,依据保障水平的目标定位,通过构建养老金调整指数模型,提出指数化待遇调整机制的高中低三种调整方案。(6)目前新农保基金监管效果尚好,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新农保基金的分权制衡式监管体系以实现统筹监督、统一协调。通过对基金运营监管的博弈分析,得出一方面要缩小基金投资公司的违规经营空间(减小α*),另一方面要扩大基金管理机构的监督空间(减小β*)。为加强基金的风险监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新农保基金运营监管的风险监督模型,进一步分析监管对养老保险基金市场的影响,提出应由“严格限量监管”向“审慎监管”逐步地适度调整,实现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良性发展。

田野[5](2006)在《关联企业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当今社会企业的经济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并得到完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单一的公司独立完成异地、跨国经营,或者跨行业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愈发地显得力不从心,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市场风险时暴露出诸多不足,企业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威胁。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关联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就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主流现象。关联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的优势是以往的企业组织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它在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改善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关联企业表现为一种企业之间的联合,其成员企业在法律上虽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在经济事实上在却很可能失去了自主性。作为关联企业的成员在事实上须听命于他公司,接受他公司的控制。这种控制权的存在就使得一系列法律问题接踵而至。正确引导关联企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既要充分发挥关联企业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独特的优势,又要保持市场的竞争性,防止过度的经济集中,就必须依靠反垄断法的力量。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反垄断法典,现行关联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还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因此我国关联企业的反垄断法规制亟待完善。 本文从国外的关联企业反垄断立法的现状着手,分析国外相关立法的经验,探讨完善我国关联企业反垄断立法的措施。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关联企业的一般考察,首先从关联企业的概念、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入手,得出结论:关联企业是两个及其以上企业形成控制与从属关系而构成的企业之间的联合体;其次,分别探悉了关联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与以往的企业组织相比所特有的优势以及关联企业的一系列弊端。 第二部分深入探讨关联企业的反垄断问题,从关联企业形成过程和关联企业经营过程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针对关联企业形成过程中的反垄断问题,首先明确了反垄断意义上的企业合并概念,即为广义的合并概念:包括新设合并、吸收合并的方式(即狭义的合并);通过获取股份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的方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协议、联

武兰芬[6](2006)在《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经济分析与贸易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平行进口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执法和国际贸易中最富神秘色彩的难题,也是当前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主题之一。专利权是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内容,带有很强的技术特征,不仅直接关系着发明人的权利和利益,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专利权权利耗尽和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不仅涉及到法律问题,还直接涉及经济利益和贸易政策问题。当前情况下,研究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经济分析和贸易实证,研究允许或禁止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政策对行业(如医药)造成的影响,为我国行业发展制定有利的政策环境,也使我国企业制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的出口营销政策,避免因出口的盲目性造成违反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继而遭受巨大损失。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论,并结合模型分析和大量数据支持的实证分析,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进行了经济分析和贸易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剖析了日本专利权耗尽与产品平行进口立法和判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争议。介绍日本有关专利权耗尽和产品平行进口的立法情况,对最近几年出现的判例进行解析,剖析了日本专利权耗尽和产品平行进口在立法和判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争议。(2)建立了短期内社会福利与平行进口量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国家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建立了短期内社会福利与平行进口量之间关系的模型。从供求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较短的时期内,社会福利是平行进口量的增函数,且随着平行进口量的增长,社会福利的增长也越快。(3)对专利药品在代表性国家的平行进口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专利药品在美国、德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平行进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1995年至2005年间瑞典药品平行进口的特性,从药品价格、制造商定价、药品研发和人均医药消费支出四个角度考察了瑞典药品平行进口对瑞典药品市场的影响。(4)为中国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政策取向和企业专利产品出口营销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在分析中国专利权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和允许或禁止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两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提出了中国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政策的四点建议,二是提出了中国企业产品出口营销策略。

李明霞[7](2004)在《中国互联网产业新一轮并购中的风险与规避》文中指出内容摘要:近一段时期,中国互联网产业发生了新一轮的并购运动。人们关注的视线又一次被拉回到了中国互联网市场。作为并购方的各大网站与作为被并购方的目标网站均对并购行为期望颇高。然而作为资本运作的一种典型方式。并购的市场风险不可避免地伴随其积极作用而存在。并购双方依然面临价格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行业产品风险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如何确定目标网站。如何在并购后对双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都事关并购行为的成败。分析此次并购的起因及风险。并寻求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便成了当务之急。

二、共谋中国IT 200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共谋中国IT 2003(论文提纲范文)

(1)Meaning on the Move: Synthesizing Cognitive and Systems Concept of Cultur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
        二、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层面的翻译
        一、社会学术语的翻译
        二、词义引申
        三、词性转换法
        四、增词法
    第二节 句式层面的翻译
        一、语态转换法
        二、逆序法
第五章 翻译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参考文献
附录1:原文、译文
附录2:平行文本
附录3: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2)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银行业竞争的相关理论研究
        2.1.2 关于银行业竞争的实证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银行业竞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2.2.2 银行业竞争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第三章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竞争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银行业竞争度的概念
    3.2 银行业竞争度分析的基本范式
        3.2.1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3.2.2 新经验产业组织理论(NEIO)
    3.3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3.4 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因素
        3.4.1 分支机构的布局
        3.4.2 信息不对称
        3.4.3 技术进步
第四章 银行竞争度的测度方法及本文分析框架的构建
    4.1 测度方法
        4.1.1 传统的产业组织方法
        4.1.2 新的产业组织方法
    4.2 本文分析框架
        4.2.1 本文分析框架的构建思路
        4.2.2 本文分析框架的构建
        4.2.3 三个不同研究视角的逻辑关联性
第五章 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及产生影响的定性分析
    5.1 我国引入外资银行的背景
        5.1.1 我国银行业的体系现状
        5.1.2 新巴塞尔协议下国内银行的监管新标准
        5.1.3 国内银行业经营现状
    5.2 外资银行进入的历程
    5.3 外资银行发展的现状
        5.3.1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形式
        5.3.2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规模
        5.3.3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特点
    5.4 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5.4.1 外资银行机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5.4.2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5.4.3 在外资银行进入过程中我国银行业遇到的问题
第六章 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我国银行业竞争度测量
        6.1.1 研究方法
        6.1.2 变量和模型的设定
        6.1.3 数据来源
        6.1.4 测度结果
    6.2 我国银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与评价
    6.3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影响实证分析
        6.3.1 变量设定
        6.3.2 模型构建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7.1 政策建议
    7.2 结论
    7.3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从接受美学看《道德经》四英译本对不确定意义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0.2 Reception Aesthetics:Theoretical Framework
    0.3 Literature Review
        0.3.1 Studies Abroad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ao De Jing
        0.3.2 Studies at Home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ao De Jing
    0.4 Research Objectives, Methodology and Significance
Chapter 1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determinate Meaning atthe Lexical Level
    1.1 Different Rendering of "Dao" from the Readers' Reception Perspective
    1.2 Different Rendering of "Wu Wei" from the Readers' Reception Perspective
    1.3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ian" from the Readers' Reception Perspective
Chapter 2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determinate Meaning atthe Image Level
    2.1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he Dao Image in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2.2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he Water Image in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2.3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he Sage Image in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Chapter 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determinate Meaning atthe Philosophical Level
    3.1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he State-running Principles
    3.2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he Law of Unity of Opposites
    3.3 Different Rendering of the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图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和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有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与养老保险基金
        2.1.2 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其基金
        2.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其基金
        2.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
    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构成
        2.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四位一体”运作机制的相互关系
    2.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理论基础
        2.3.1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2 风险理论与保险精算
        2.3.3 公共产品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
        2.3.5 投资组合理论
        2.3.6 博弈论
3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及其启示
    3.1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基金运作机制
        3.1.1 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基金运作机制
        3.1.2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基金运作机制
    3.2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归纳
        3.2.1 筹资机制
        3.2.2 运营机制
        3.2.3 给付机制
        3.2.4 监管机制
    3.3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启示
        3.3.1 农保基金运作机制要符合本国国情
        3.3.2 筹资主体要多元化,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
        3.3.3 农保基金应实行市场化运营
        3.3.4 应强化农保基金监管
        3.3.5 制度的执行必须有法律保障
        3.3.6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观,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直至实现全覆盖
    3.4 小结
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分析
    4.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分析
        4.1.1 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及其优缺点
        4.1.2 现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4.1.3 基本判断
    4.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主体、标准及其结构分析
        4.2.1 筹资主体、筹资标准和筹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现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主体、标准及其结构的分析
        4.2.3 基本评判
    4.3 科学适宜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构建
        4.3.1 科学适宜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基本内涵
        4.3.2 具体筹资标准及其结构的测算与确定
    4.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保障措施
        4.4.1 科学划分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区域
        4.4.2 鼓励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
        4.4.3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4.5 小结
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制分析
    5.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制的实证分析
        5.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基本情况
        5.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存在的问题
    5.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及其选择
        5.2.1 运营模式及其比较
        5.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选择
        5.2.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委托代理
    5.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及其组合
        5.3.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及其选择
        5.3.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
    5.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制的完善措施
        5.4.1 逐步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市场化运营
        5.4.2 审慎选择投资工具,合理确定投资比例
        5.4.3 建立健全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体制
    5.5 小结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机制分析
    6.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机制的实证分析
        6.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模式
        6.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条件和发放方式
        6.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水平
        6.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机制存在的问题
    6.2 个人账户给付精算分析
        6.2.1 给付系数的确定
        6.2.2 生存年金型的个人账户给付精算模型
    6.3 基础养老金账户待遇调整机制的构建
        6.3.1 生活保障水平的目标定位
        6.3.2 养老金调整指数模型分析
        6.3.3 养老金调整指数方案设计
    6.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机制的保障措施
        6.4.1 拓宽基金运营渠道,加强基金有效监管,保障养老金的给付安全
        6.4.2 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实现个人账户与待遇调整相结合
        6.4.3 养老金的给付方式实现受益生存年金化
    6.5 小结
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分析
    7.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分析
        7.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构成
        7.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7.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
    7.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监管机制分析
        7.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监管分析
        7.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监管分析
    7.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机制分析
        7.3.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的博弈分析
        7.3.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风险监督模型构建
        7.3.3 监管程度对养老保险基金市场的影响
    7.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保障措施
        7.4.1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规章制度,加强各环节的监管措施
        7.4.2 建立监督检查联席会议机制和公示举报制度
        7.4.3 加强基金监管能力建设
        7.4.4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事会,加强风险监管
    7.5 小结
8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的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的建议
        8.2.1 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四个环节的协调统一
        8.2.2 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8.2.3 注意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衔接
        8.2.4 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5)关联企业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关联企业的一般考察
    一、关联企业的概念
    二、关联企业的法律特征
        (一) 关联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法律上各自独立的企业所组成,关联企业本身并不具有法人地位
        (二) 各企业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
        (三) 一企业须对他企业形成控制或具有支配性影响
    三、关联企业的形式
        (一) 多数持股企业与被多数持股企业
        (二) 控制企业与从属公司
        (三) 相互投资企业
        (四) 集团管理合同的当事人
    四、关联企业的优势
        (一) 规模经济的优势
        (二) 协同效应的优势
        (三) 拓展经营领域的优势
        (四) 交易费用的优势
        (五) 利用股东有限责任降低投资风险的优势
    五、关联企业的弊端
第二部分 关联企业的反垄断问题
    一、关联企业形成过程中的反垄断问题
        (一) 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立法状况
        (二) 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进行干预的实质性标准
        (三) 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的程序控制
        (四) 反垄断法对反竞争的合并的救济
    二、关联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反垄断问题
        (一) 反垄断法对关联企业滥用市场地位的监管
        (二) 反垄断法对关联企业在禁止限制性协议方面的规定
第三部分 我国关联企业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
    一、我国关联企业反垄断的立法状况
    二、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不足
    三、完善我国关联企业反垄断立法的措施
        (一) 关联企业的形成阶段
        (二) 关联企业的经营阶段
参考书目

(6)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经济分析与贸易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经济分析的研究概况
    2.2 平行进口的贸易实证研究
    2.3 中国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研究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
    3.1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三种政策
    3.2 允许或限制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原因分析
    3.3 允许与限制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经济理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产生动因及影响
    4.1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产生的动因
    4.2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各经济主体的影响
    4.3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国家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专利药品平行进口在代表性国家的法律和贸易现状
    5.1 专利药品平行进口的国际立法现状
    5.2 公共利益与药品专利保护的权衡
    5.3 专利药品在代表性国家的平行进口现状
    5.4 本章小结
6 典型案例实证分析——瑞典药品平行进口
    6.1 瑞典医药行业及药品平行进口政策简介
    6.2 瑞典药品平行进口的特性分析
    6.3 平行进口对瑞典药品市场的影响
    6.4 对中国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
7 中国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政策取向及企业出口营销策略
    7.1 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7.2 中国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政策的四点建议
    7.3 中国企业专利产品出口营销策略
    7.4 本章小结
8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附录3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与药物

四、共谋中国IT 2003(论文参考文献)

  • [1]Meaning on the Move: Synthesizing Cognitive and Systems Concept of Culture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高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研究[D]. 文秦虎. 西北大学, 2013(S1)
  • [3]从接受美学看《道德经》四英译本对不确定意义的翻译[D]. 童彬霞. 中南大学, 2012(03)
  •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 李升.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5]关联企业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 田野. 西南政法大学, 2006(12)
  • [6]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经济分析与贸易实证研究[D]. 武兰芬.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7]中国互联网产业新一轮并购中的风险与规避[J]. 李明霞. 新闻传播, 2004(01)

标签:;  ;  ;  ;  ;  

阴谋中国 IT 200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