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VB数据分析

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VB数据分析

一、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利用VB进行数据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东斌[1](2021)在《面向中压绝缘件制品质量控制的数据驱动质量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压绝缘件广泛应用于电器设备和配电装置,其质量好坏直接干系设备装置的工作状态与使用寿命。时至今日,中压绝缘件已逐步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研究其质量控制问题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中压绝缘件主要采用自动压力凝胶工艺制造。该生产过程是一类高度复杂且具有明显批次重复特性的非线性间歇生产过程。工业界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诸如试凑法、实验设计法以及基于过程模型的优化方法在面对单批次实验成本高昂且具有明显间歇特性的中压绝缘件生产过程时,均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获得理想质量控制效果。为提高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效率,本文从数据驱动优化思想出发,结合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过程迭代生成的过程质量信息,提出一种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在该策略基础上,对传统单纯形搜索方法和传统信赖域方法进行适应性改进,从而构造一系列基于数据驱动的知识指引型质量控制优化方法,最终在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框架基础上形成一类系统性的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优化方法架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支撑研究工作开展,本文设计了中压绝缘件数据管理与质量监测系统和绝缘件质量模拟系统,前者为采集、获取以及管理中压绝缘件质量信息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和管理系统,后者为研究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问题提供绝缘件仿真实验平台。2.提出一种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该策略从数据驱动优化思想出发,通过挖掘和融合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的过程质量信息来指引传统质量控制优化方法调控算法优化进程和优化方向,改进算法优化效率。利用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对传统质量控制优化方法进行适应性改进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知识指引型质量控制优化方法。并且在对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问题深入研究和加以提炼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无模型优化思想,设计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知识指引型质量控制优化方法的实施框架。3.将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用于改进传统单纯形搜索方法,提出三种改进型方案。并对改进型方法的改进原理和实现机制进行介绍,最终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基于单纯形搜索改进型策略的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的优化框架。4.将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用于改进传统信赖域方法,提出一种改进型方案。并对改进型方法的改进原理和实现机制进行介绍,最终形成一种基于信赖域改进型策略的混合式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的优化框架。5.本文设计了基于Benchmark函数测试、基于绝缘件代理模型测试以及基于虚拟绝缘件仿真测试等3类实验方案来评估改进型方法优化性能。(1)基于Benchmark函数的改进型方法性能测试表明,改进型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鲁棒性;(2)基于绝缘件代理模型的改进型方法性能测试表明,改进型方法可有效用于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3)基于虚拟绝缘件仿真的改进型方法性能测试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改进型方法由于融合了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其优化性能更优,能显着减少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过程所需的迭代次数,降低优化成本。

王雪[2](2020)在《电缆隧道综合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力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输配电网络逐渐被电力电缆隧道所取代,由于电缆隧道运行环境复杂,隧道环境的变化会对电力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电力输送中断。因此,保障城市电缆隧道安全,开发可靠、稳定的全方位电力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对于保障输电网络的安全健康运行、故障监测和确保城市生产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电缆隧道监测系统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容如下:(1)根据陕西某电网电缆隧道存在问题和运行现状,进行了电缆隧道检测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并结合实际监控需求和工程实际,构建了全面的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的框架。在硬件配置方面,基于工程实际配置了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和分布方式,给出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在软件设计方面,主要对系统的用户分级权限和系统用例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系统用例图。最后,对系统的用户分级权限和用例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实现方案。(2)完成了以数据采集子系统为核心的系统概要设计,详细介绍了电缆本体和电缆隧道数据采集的设计方案,从理论验证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各个监测模块。实现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实体关系的分析和数据表的设计,为整个系统的成功研发提供了保障。(3)为了提高监测系统对各类故障识别和处理的实时性,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监测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后,直接生成预警信息和智能事故处理联动指令,提高了系统中高压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其次,针对BP神经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结果优化方法,在保证事故预警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事故告警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最后,设计了典型事故的处理流程,完善了整个事故告警及处理模块,为电力的安全输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杜吉飞[3](2020)在《直流系统绝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流电力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由于直流浮地系统无法运用传统交流电的漏电保护措施,所以绝缘监测技术便成为了直流系统重要的安全保护手段,也成为了直流系统的必配功能,尤其在新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随着近年来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以及直流电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绝缘监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绝缘监测方法主要可归结为电桥法和注入法两种,本文基于这两种方法展开研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进而对绝缘监测技术的实时性、精确性、鲁棒性、稳定性、广泛性等方面进行改善。阐述了电桥法和注入法不同拓扑结构所具备的特点和各自的适用场景,分析了两种方法监测结果误差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电桥法和注入法的统一化模型和各自的差异化特性。考虑到统一化模型中电路开关的非理想化特性对直流绝缘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光耦MOS和IGBT两种开关管的差别,分析了其导通压降和关断漏电流对监测结果误差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基于线性化估计的补偿策略来减小监测误差。本策略是根据相应的开关型号建立线性模拟方程,对其导通等效电阻和关断等效电阻进行估计,进而模拟在非理想开关影响下的电桥电阻值。经实验证明,在直流电压越大的情况下,通过本策略提高监测精度的效果越明显。针对传统的绝缘监测方法在直流电压总体范围较宽的情况下监测精度会大幅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采样电压的动态补偿策略。这种方法是通过D/A转换器,将采样中的共模电压分量抵消掉,进而可以在分辨率有限的A/D转换器中能够包含更多的有效分量,使得采样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更小。而且传统的绝缘监测方法在直流电压变化、绝缘电阻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无法精准测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跟踪的状态观测器,使得各项参数的估计值能够逼近实际值,通过状态观测器可以减小直流电压等不可控分量的突变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将状态观测器与采样电压动态补偿策略相结合,可以使绝缘监测系统的精确度更高,鲁棒性更强。针对监测回路中存在线路感抗和接地电容的情况下,监测周期会大幅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采样迭代的准定频绝缘监测方法。此方法是对接地电流进行等时间间隔的有限次采样,进而估计出接地电流的变化曲线。为了消除采样误差导致的计算偏差,需要对变量参数进行以半个监测周期为间隔的滤波跟踪,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通过Newton迭代法计算出最终结果。当采样区域处于爬坡阶段和稳定阶段的时候,本方法可以实现固定监测周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能够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更快速的监测出绝缘电阻。对于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安装在三相AC/DC变换器直流侧的情况,深入分析了并网变换器和离网变换器的共模干扰模型,及其对直流绝缘监测的干扰形式。针对变换器交流侧绝缘下降会影响直流绝缘监测数据结果的问题,分别分析了并网和离网变换器在不控和可控状态下交流侧绝缘电阻对接地电流的影响,得出了接地电流与零矢量开关模式的关系。并提出一种结合零矢量动态调制的绝缘监测方法,此方法使两种零矢量开关模式相互切换,其与绝缘监测的两个模式相互交错进行,进而分别得到交流侧和直流侧绝缘电阻。最终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并测试了不同的交流侧和直流侧绝缘电阻对本方法监测结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推动直流绝缘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促进新能源及相关行业的安全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图93幅,表7个,参考文献138篇

长孙佳庆[4](2019)在《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迅速,井下机电设备随之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对煤矿供电系统要求也更为严格。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设备受环境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容易发生漏电、短路等故障,进而引起“越级跳闸”等问题。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对提高生产效率与减少人员伤亡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煤矿电力监控保护技术,有针对性的对煤矿电力监控系统进行设计,解决了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在分析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煤矿供电网络的特点进行重点剖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自身层级多,设备环境复杂等特点,对井下出现的各类越级跳闸原因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对分布式区域保护技术、分站集中控制保护技术、通信级联闭锁保护技术、光纤纵差保护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的特点,将光纤纵差保护技术作为解决方法。本文根据实际需求对煤矿电力监控系统进行设计,确定主站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具体任务与流程。并且以DSP和ARM S3C2510为核心设计了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以STM32F207为核心对防越级跳闸闭锁保护控制器进行设计;软件部分对主程序、中断程序、通信接口程序等进行设计,并且在防越级跳闸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防越级跳闸闭锁保护控制器的软件部分。以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为例,分析了供电系统的技术现状,对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进行了测试与运行。经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且安全性高。本文通过对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以及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保护煤矿供电网络的安全,对越级跳闸提出行之有效的避免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煤矿井下设备出项故障后造成大面积影响情况的发生。

田源[5](2019)在《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绕组变形是引起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实时的变形检测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绕组变形检测方法对绕组局部微小变形检测灵敏度较低,无法进行故障定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研究了变压器油中内置光纤的稳定性,提出了布里渊散射频谱的拟合方法,研究了传感光纤与绕组导线间应变传递机理,开展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进行了内置光纤的变压器油的老化特性试验,分析了含纤油样与纯油样对微水、酸值、介损和体积电阻率等参量影响规律以及对光纤本身测量精度的影响,筛选出聚酰亚胺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分别作为传感光纤的涂覆层和护套材料;分析了 2种光纤安装方法对绕组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以及影响变压器绕组和光纤内部最大场强的主要因素,对不同安装方式的光纤复合式导线进行了工频耐压试验,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两种光纤布设方式均对变压器内部绝缘特性没有影响;对ETFE进行了电老化特性和闪络试验,研究了 ETFE的电老化寿命模型,并与油纸绝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TFE具有比绝缘纸更好的绝缘特性,满足变压器内部绝缘要求。提出了分布式光纤在变压器内部布线和保护方法,研制了 1台内置分布式传感光纤的35kV油浸式变压器。提出了基于互相关-LM法的布里渊频谱拟合方法和双峰拟合方法,提高了布里渊频谱拟合精度和速度,误差小于1MHz;采用布里渊-拉曼联合测量法实现了光纤应变和温度的区分测量,温度精度达±0.5℃,应变精度达±25με;获得了光纤复合式变压器绕组在不同内部环境温度下的应变分布曲线和测量精度,验证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变压器绕变形检测中的可行性。设计并研制了嵌入式光纤绕组和粘贴式光纤绕组,建立了分布式光纤与变压器绕组的轴向/弯曲应变传递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光纤应变传递率达85%以上,可有效传递导线应变;分析了影响应变传递率的主要因素,考虑了导线发生塑性形变时应变传递函数,研究了绕组变形量与光纤应变间的关联关系。对比分析了分布式光纤检测法与传统频率响应法对变压器绕组相同程度变形的检测灵敏度,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光纤检测法对绕组轻微变形测量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的绕组变形检测判据;开展了变压器绕组局部温升和变形模拟试验,有效实现绕组变形定位检测,可将变形故障定位至某一饼;开展了变压器绕组不同变形类型的模拟试验,基于S变换提取绕组变形时光纤应变曲线特征量,采用极限学习机算法识别绕组故障类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测试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4%以上。

刘育[6](2019)在《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金属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塑料工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注塑控制过程自动化水平低,上料/下料采用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在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高性能一体化立式注塑机研制及产业化”(2017A1031)的资助下,优化了注塑机的加工工艺,分析了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对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和料筒温度控制要求,完成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完成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优化了注塑机加工工艺;根据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配置了电气设备并设计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和操作回路;根据系统逻辑控制要求,配置数字量I/O点;完成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方案设计。(2)根据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结合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设备的配置;设计了PLC控制器数字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了PLC通讯接口。(3)根据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结合控制系统软件方案完成了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完成了主程序和初始化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逻辑控制程序以及故障报警程序设计;分析了料筒温度的常规PID与模糊PID控制策略,设计了料筒温度常规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并完成了仿真对比分析;设计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料筒温度控制程序;设计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4)完成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试验研究。主要包括:搭建了一体化注塑机试验平台,研制了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和人机界面操作的有效性,以及料筒温度控制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本文提出的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具有可行性,采用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提高了注塑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加强了料筒温度控制效果,证明了本文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

赵一昆[7](2017)在《新型六氟化硫组合电器微水与密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六氟化硫气体具有优良的性能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普遍认可与应用,六氟化硫气体的运行状态、气体性能、密度、微水含量等性能指标严重影响着设备、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对电气设备进行在线监测、状态检修已是当下流行的技术趋势,电气设备中的六氟化硫气体的在线监测与状态检测则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监测技术受制于各种因素影响,往往结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加热气体循环法及气缸活塞气体循环法的新原理,研究开发了一套六氟化硫组合电器微水、密度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测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值和内部微水含量,并通过了建模及测试。针对传统在线监测系统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因而能对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做出在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当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发生漏气或微水超标时能够及时报警及闭锁;可现场显示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内部六氟化硫气体的微水含量和密度状态,也可远程监测显示,实现对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六氟化硫气体状态的遥测、遥传,进一步促进了无人值守变电站遥信、遥控、遥测、遥调的实现,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石霄鹏[8](2014)在《SF6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在胶州电网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电压、大电网时代的到来,国内电网结构日趋复杂,以SF6为绝缘介质的封闭型组合电器断路器以其占地小、性能高等优点,正在大量普及到县级电网。然而如此大范围快速普及高技术电网设备却是一柄“双刃剑”。设备越先进,技术含量就越高、维护难度也就越大,高科技设备随时可能反向成为影响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瓶颈。高压断路器在电网中发挥着控制和保护作用,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一旦故障或损坏,往往意味着维修困难更大、修复周期更长、事故后果更严重等巨大风险。传统的周期性预防试验检修模式因其盲目性大、资源浪费、降低供电可靠性等先天缺点,已难以满足电力系统越来越严格的运维需求。基于先进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的在线监测技术所催生的状态检修新模式,以停电时间少、运维费用低、预控故障风险等优势,必将成为当代电力系统热门检修模式。为实现对SF6高压断路器的状态检修,就必须先对其建立高效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本论文主要是胶州市供电公司以110kV中云变电站高压侧SF6断路器为试点,联合设备厂家和控保系统厂家建立开发项目组,兼顾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实现性原则,在调研胶州公司运维管理和状态检修开展需求的基础上,以站内现有断路器为改造主体,分析断路器故障统计信息,对比筛选现行各种传感器原理,选定并验证各状态参数的采样手段,论证最优功能模块配置及系统运作机制,针对原有设备体系“量身设计”了“SF6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升级改装实施方案。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全站SF6断路器“操动机构机械特性”、“绝缘特性”和“辅助设备状态”三类信息的详细、准确的在线监测、记录和分析功能,为设备的状态检修和故障诊断提供了大量数据依据,达到了“实时监测故障发生趋势,消除故障于萌芽状态”的状态检修目标,改善了试点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检修效率和社会经济性。同时,也为县域电网现代化转型建设和后续常态运维模式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案例与经验借鉴。

李文芳[9](2014)在《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在线检测》文中指出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运行的变压器进行故障在线检测非常必要。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故障检测手段被广泛采用。它可以检测和诊断电力变压器大量的内部、外部缺陷,快速对设备热状态进行红外成像,通过对电力变压器故障的红外图像的分析,从而对运行的变压器存在的事故隐患和缺陷进行定位、定性的故障诊断。在对变压器的红外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的实际要求,提出了红外诊断技术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进行在线检测的方案。通过设计的变压器故障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完成变压器故障的在线检测的效果首先对采集的变压器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线性变换和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实现红外图像的图像增强;然后根据红外图像的噪声特点,讨论了几种经典的去噪算法,采用小波包阈值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消噪。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有效地抑制了图像中的噪声信号,很好的改善了图像的质量。其次,研究了红外图像分割技术中两种经典的分割算法,即边缘检测和Ostu分割法。对比实验结果图,采取了Canny算子边缘检测的图像分割法。然后根据电力变压器各部位图像的特征,采用改进的Hu不变矩提取特征值,并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图像识别。最后,选用Visual Basic6.0设计了电力变压器故障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该系统针对某区域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故障温度阈值与温度变化率的双重判断预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或根据“图像特征判断法”与“模糊温差法”,并结合红外图像数据库中的信息判断变压器故障的类型,基本实现了变压器红外图像故障的在线检测。

罗勇强[10](2013)在《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保持断路器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避免或减小电网事故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主要采用预知性维修和计划性检修两种方式对断路器进行维护。为了实现断路器的预知性维修,对断路器进行状态监测成为必要手段,文中设计了套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硬件部分以ARM微处理器LPC2478为核心,负责整个装置的控制,软件部分以μC/OS-Ⅱ为操作系统,用C语言编写基本的功能程序,并在上位机上利用VB制作监控界面,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该装置主要由接口控制板、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和上位机组成,监测的主要参数有断路器开/合过程中的电流电压信号、SF6气体压力信号、断路器的当前开/合状态和开/合时间等。现场采集控制单元主要分为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电流电压信号,模式二负责采集和计算开/合状态和开/合时间,模式三负责控制断路器的断开、闭合。经过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处理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送给上位机,在上位机上进行波形和数据的实时显示放大和存储等,最终通过对采集信号的波形和数据变化的分析得到断路器现在和将来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并反馈给断路器维护人员。本文首先研究了SF6气体压力的采集原理、断路器行程—时间特性的测量和分合闸线圈电流、电压的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现场采集控制单元的设计和实现,再次实现了利用VB在上位机上的显示、查询和存储功能,最后演示并分析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整个系统的调试结果。相比于其它的断路器监测装置,本文设计的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并且易于扩展新功能。

二、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利用VB进行数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利用VB进行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中压绝缘件制品质量控制的数据驱动质量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绝缘件制品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2.2 数据驱动质量控制与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2.3 研究趋势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整体框架
第二章 中压绝缘件制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2.1 中压绝缘件制品生产
        2.1.1 APG设备介绍
        2.1.2 APG生产流程说明
        2.1.3 APG过程控制
    2.2 中压绝缘件制品质量控制
        2.2.1 制品重量控制
        2.2.2 制品翘曲优化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支撑平台
    3.1 中压绝缘件数据管理与质量监测系统
        3.1.1 系统功能介绍
        3.1.2 现场调研情况说明
        3.1.2.1 应用场景调研
        3.1.2.2 工艺环节调研
        3.1.2.3 现场需求调研
        3.1.3 系统功能设计
        3.1.3.1 系统功能划分说明
        3.1.3.2 系统开发文档说明
        3.1.4 系统界面设计说明
        3.1.4.1 APG管理员界面设计说明
        3.1.4.2 X光检测界面设计说明
    3.2 绝缘件质量模拟系统
        3.2.1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2.2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3.2.2.1 基于Moldflow的绝缘件质量模型及仿真平台设计
        3.2.2.2 基于MATLAB的质量模拟应用平台设计
        3.2.2.3 基于VB的联合仿真接口模块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知识指引型质量控制优化方法
    4.1 基于数据驱动的知识指引型质量控制优化方法总体框架
    4.2 基于数据驱动的知识指引型质量控制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机制
        4.2.1 基本思想
        4.2.2 实现机制
    4.3 数据驱动质量控制优化方法介绍
        4.3.1 单纯形搜索方法
        4.3.2 信赖域方法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单纯形搜索改进型策略的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
    5.1 传统单纯形搜索方法
    5.2 基于单纯形搜索改进型策略的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研究
        5.2.1 基于历史梯度近似的知识指引型单纯形搜索方法
        5.2.2 基于相邻历史质心信息的知识指引型单纯形搜索方法
        5.2.3 基于历史过程数据知识的混合型单纯形搜索方法
    5.3 基于单纯形搜索改进型策略的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性能测试
        5.3.1 基于Benchmark函数的改进型单纯形搜索方法性能测试
        5.3.1.1 测试函数与测试方案介绍
        5.3.1.2 测试结果及讨论
        5.3.2 基于绝缘件代理模型的改进型单纯形搜索方法性能测试
        5.3.2.1 实验仿真对象及实验设置
        5.3.2.2 方法测试与分析
        5.3.3 基于虚拟绝缘件仿真的改进型单纯形搜索方法性能测试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信赖域改进型策略的混合式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
    6.1 传统信赖域方法
    6.2 基于信赖域改进型策略的混合式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研究
        6.2.1 传统信赖域方法机制调整
        6.2.2 基于相邻历史局部模型最优解信息的知识指引型信赖域方法
    6.3 基于信赖域改进型策略的混合式知识指引型数据驱动优化策略性能测试
        6.3.1 基于Benchmark函数的改进型信赖域方法性能测试
        6.3.2 基于绝缘件代理模型的改进型信赖域方法性能测试
        6.3.3 基于虚拟绝缘件仿真的改进型信赖域方法性能测试
    6.4 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电缆隧道综合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2 电力隧道综合监测平台系统结构及总体方案
    2.1 西安电缆隧道监测系统项目背景
    2.2 电缆隧道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3 系统主体结构及硬件配置
        2.3.1 系统主体结构设计
        2.3.2 系统硬件配置
    2.4 系统软件架构方案及权限管理
        2.4.1 系统软件架构
        2.4.2 权限管理
        2.4.3 系统用例分析
    2.5 小结
3 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及数据库与功能设计
    3.1 电缆运行数据采集
        3.1.1 光纤测温
        3.1.2 载流量及护层电流监测
        3.1.3 电缆局部放电监测
    3.2 隧道内部环境数据采集与安防系统设计
        3.2.1 系统概述
        3.2.2 气体、湿温度监测
        3.2.3 水位监测
    3.3 通信支持
        3.3.1 电缆信息数据采集模块
        3.3.2 隧道环境信息采集模块
    3.4 软件应用功能设计
        3.4.1 隧道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3.4.2 信息查询子系统功能设计
        3.4.3 事故处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实体关系模型
        3.5.2 数据表的设计
    3.6 小结
4 监测数据分析与事故智能预警模块设计
    4.1 故障预警的因素分类
        4.1.1 电缆本体故障预警
        4.1.2 隧道环境故障预警
    4.2 智能预警模块设计
        4.2.1 BP神经网络
        4.2.2 基于蚁群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优化方法
        4.2.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4.2.4 BP神经网络与系统的集成
    4.3 典型事故处理流程
    4.4 小结
5 电缆隧道监测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数据采集部分测试
    5.2 系统登录及信息查询测试
    5.3 信息管理测试
    5.4 事故智能预警模块测试
    5.5 事故处理流程测试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直流系统绝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直流绝缘监测技术概述
        1.2.1 现有绝缘监测方法概述
        1.2.2 电桥法(EBM)绝缘监测概述
        1.2.3 注入法(SIM)绝缘监测概述
    1.3 直流绝缘监测技术的应用形式及未来发展趋势
        1.3.1 直流绝缘监测技术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形式
        1.3.2 直流绝缘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直流绝缘监测系统分析与模型研究
    2.1 电桥法(EBM)绝缘监测关键问题分析
        2.1.1 电桥法拓扑分析
        2.1.2 电桥法误差分析
    2.2 注入法(SIM)绝缘监测关键问题分析
        2.2.1 注入法拓扑分析
        2.2.2 注入法误差分析
    2.3 电桥法与注入法统一化及差异化分析
        2.3.1 两种方法的统一化模型分析
        2.3.2 两种方法的差异化特性分析
    2.4 非理想电路开关的影响及补偿策略
        2.4.1 非理想电路开关的影响分析
        2.4.2 基于电路开关线性化估计的补偿策略
    2.5 实验研究
        2.5.1 EBM与 SIM的对比验证
        2.5.2 补偿策略的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结合状态观测器的采样电压动态补偿策略
    3.1 针对采样电压的动态补偿策略
    3.2 基于锂电池组模型的状态观测器
        3.2.1 直流绝缘监测在锂电池组中的应用模型分析
        3.2.2 状态观测器原理
    3.3 实现方法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采样迭代的准定频绝缘监测方法
    4.1 存在接地电容及线路感抗条件下的监测原理
        4.1.1 直流绝缘监测在直流输电中的应用模型分析
        4.1.2 监测回路的数学模型
        4.1.3 准定频监测方法原理
    4.2 准定频监测的采样方式
        4.2.1 考虑线路感抗的情况
        4.2.2 不考虑线路感抗的情况
        4.2.3 采样阶段的判定依据
    4.3 指数型采样曲线的拟合及滤波
        4.3.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点采样曲线拟合
        4.3.2 对变量参数初始值的滤波跟踪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三相变换器对绝缘监测的影响分析及动态调制方法
    5.1 三相AC/DC变换器共模传导干扰对直流绝缘监测的影响
        5.1.1 离网变换器共模干扰影响
        5.1.2 并网变换器共模干扰影响
    5.2 三相AC/DC变换器交流侧绝缘故障研究
        5.2.1 三相AC/DC变换器不控情况下交流侧绝缘故障分析
        5.2.2 三相AC/DC变换器工作过程中交流侧绝缘故障分析
    5.3 结合零矢量动态调制的绝缘电阻监测方法
        5.3.1 零矢量开关模式与调制信号的关系
        5.3.2 动态调制方法的理论分析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
        5.4.1 仿真验证
        5.4.2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分析
    2.1 煤矿供电系统组成
    2.2 煤矿供电网络特点
    2.3 煤矿供电系统问题分析
        2.3.1 煤矿供电系统短路问题
        2.3.2 煤矿供电系统漏电问题
    2.4 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
        2.4.1 煤矿供电短路越级跳闸问题
        2.4.2 煤矿供电漏电越级跳闸问题
    2.5 煤矿供电系统存在问题
    2.6 本章小结
3 煤矿供电网络保护技术
    3.1 煤矿供电网络分布式区域保护
        3.1.1 分布式区域保护原理
        3.1.2 分布式区域保护性能
    3.2 煤矿供电网络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分析
        3.2.1 分站集中控制防越级跳闸技术
        3.2.2 基于通信级联闭锁的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
        3.2.3 保护器网络监测技术
        3.2.4 光纤纵差保护技术
    3.3 光纤纵差保护技术
        3.3.1 光纤电流纵差保护
        3.3.2 瞬时电流采样值差动保护
        3.3.3 故障分量电流差动保护
    3.4 井下零时限电流保护的防越级跳闸
    3.5 地面零时限电流保护的防越级跳闸
    3.6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3.7 本章小结
4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架构
    4.2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主站设计
        4.2.1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主站硬件设计
        4.2.2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主站软件设计
    4.3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设计
        4.3.1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硬件设计
        4.3.2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测试与运行
    5.1 文家坡煤矿供电系统技术现状分析
        5.1.1 文家坡煤矿供电系统概述
        5.1.2 文家坡煤矿供电系统技术问题分析
    5.2 电力监控系统试验测试
        5.2.1 实验系统构成
        5.2.2 防越级跳闸保护实验系统
        5.2.3 实验结果
    5.3 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运行
        5.3.1 变电所运行监控
        5.3.2 历史数据记录
        5.3.3 历史数据查询
        5.3.4 故障录波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压器绕组变形电气测量方法
        1.2.2 变压器绕组变形非电气测量法
        1.2.3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1.2.4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中的研究现状
    1.3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压器油中内置光纤的稳定性和布设方法
    2.1 引言
    2.2 含纤变压器油热老化特性试验
        2.2.1 试验材料与试品预处理
        2.2.2 热老化特征参量与测量方法
        2.2.3 测量结果
        2.2.4 数据分析
        2.2.5 温度标定试验
    2.3 光纤对油中电场分布的影响
        2.3.1 开槽导线电场仿真
        2.3.2 粘贴式光纤电场仿真
        2.3.3 饼间电场仿真
        2.3.4 影响电场分布的因素分析
        2.3.5 工频耐压试验
    2.4 ETFE绝缘特性试验研究
        2.4.1 电介质电老化寿命模型及升压方法
        2.4.2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4.3 电老化试验及数据处理
        2.4.4 闪络试验
    2.5 传感光纤在变压器内部安装和防护方法
    2.6 内置分布式光纤的35KV油浸式变压器研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布里渊散射原理
        3.2.1 光纤中的光散射
        3.2.2 布里渊散射基本理论
        3.2.3 BOTDR和BOTDA技术原理
        3.2.4 布里渊散射频谱
        3.2.5 布里渊频移/功率与温度/应变的关系
    3.3 基于互相关-LM法的布里渊频谱拟合算法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初值选取及迭代
        3.3.3 数据分析
        3.3.4 双峰曲线处理
    3.4 光纤应变、温度区分测量
        3.4.1 布里渊-拉曼联合测量法
        3.4.2 双参量区分测量法
        3.4.3 绕组模型区分测量试验
        3.4.4 内置光纤的35kV变压器应变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压器绕组与光纤应变关系建模和试验
    4.1 引言
    4.2 光纤复合式变压器绕组设计
    4.3 光纤轴向应变传递理论
        4.3.1 导线处于弹性形变阶段的光纤应变传递机理
        4.3.2 影响应变传递率的参数分析
        4.3.3 考虑导线塑性形变的光纤应变传递机理
    4.4 光纤弯曲应变传递理论
        4.4.1 嵌入式光纤应变传递模型
        4.4.2 粘贴式光纤应变传递模型
        4.4.3 影响光纤弯曲应变传递率的参数分析
    4.5 光纤应变与绕组导线变形量的关系
    4.6 绕组变形量与传感光纤应变的关系试验
        4.6.1 光纤应变传递试验
        4.6.2 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与光纤应变关系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OTDR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与故障诊断
    5.1 引言
    5.2 内置分布式传感光纤的变压器绕组模型研制
    5.3 分布式光纤应变检测方法与FRA法的检测灵敏度比较
        5.3.1 变压器绕组仿真模型
        5.3.2 绕组变形仿真分析
        5.3.3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量试验
    5.4 变压器绕组变形定位试验
        5.4.1 试验平台搭建
        5.4.2 温升试验
        5.4.3 绕组温升、变形试验
    5.5 变压器绕组变形模式识别
        5.5.1 基于S变换的特征量提取
        5.5.2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识别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塑机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1.2.2 注塑机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注塑机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3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
        2.1.1 注塑机加工工艺流程
        2.1.2 注塑机加工工艺优化
        2.1.3 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结构
    2.2 一体化注塑机加工工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2.3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电气设备配置
    2.4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主电路及操作回路设计
    2.5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数字量I/O点的配置
        2.5.1 开关状态数字量输入点
        2.5.2 工艺位置数字量输入点
        2.5.3 数字量输出点
    2.6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
    2.7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方案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
        3.1.1 控制器
        3.1.2 扩展模块
        3.1.3 温度检测模块
        3.1.4 压力检测传感器
        3.1.5 位移检测传感器
        3.1.6 人机交互界面
    3.2 一体化注塑机PLC控制器数字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3.2.1 数字量输入电路
        3.2.2 数字量输出电路
    3.3 一体化注塑机PLC控制器的通信接口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和初始化程序
    4.2 数据采集程序
    4.3 逻辑控制程序
    4.4 故障报警程序
    4.5 料筒温度控制策略
        4.5.1 料筒温度控制方案
        4.5.2 常规PID控制器设计
        4.5.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5.4 常规PID与模糊PID料筒温度控制仿真对比分析
    4.6 料筒温度控制程序
    4.7 人机交互界面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5.1 搭建一体化注塑机试验平台
    5.2 研制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
    5.3 系统试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7)新型六氟化硫组合电器微水与密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分析
        1.2.1 传统方法监测电气设备密度的弊端
        1.2.2 离线方法监测电气设备微水值的缺陷
        1.2.3 利用其他原理在线监测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预期效果概述
第2章 新型六氟化硫在线监测技术原理
    2.1 在线监测技术总体思路概述
    2.2 在线监测技术的循环方法
        2.2.1 加热气体循环法
        2.2.2 气缸活塞气体循环法
    2.3 在线监测技术的设计原理
        2.3.1 在线监测技术的总体设计原理
        2.3.2 加热气体循环法设计原理
        2.3.3 气缸活塞气体循环法设计原理
        2.3.4 硬件电路设计原理
        2.3.5 软件设计原理
    2.4 技术特征小结
第3章 建模与性能测试
    3.1 建立数学模型
    3.2 系统功能
    3.3 系统框架
    3.4 系统参数
    3.5 性能测试分析
第4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4.1 总结
    4.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SF6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在胶州电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SF_6状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与设计依据
        2.1.1 SF_6高压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
        2.1.2 系统重点监测量选择与监测方法
    2.2 方案总体设计
        2.2.1 系统结构
        2.2.2 系统功能概述
        2.2.3 本方案的特点
3 SF_6状态监测系统软硬件实现
    3.1 硬件设置及实现
        3.1.1 系统整体硬件架构
        3.1.2 SF_6断路器状态监测子系统
        3.1.3 辅助设备监测子系统
        3.1.4 信息传输模块
    3.2 软件实现
        3.2.1 数据库设计实现
        3.2.2 在线监测软件
4 SF_6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实施及应用效果评估
    4.1 现场改造实施方案
        4.1.1 改造实施关键技术
        4.1.2 改造施工难点及控制措施
        4.1.3 现场改造施工实施方案概要
    4.2 运行维护重要要求
        4.2.1 设备初始值及运行图更新
        4.2.2 定期验证主程序有无异常
    4.3 改造成效评估
5 总结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 致谢
9 作者简介

(9)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在线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红外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红外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所做工作
2 电力变压器故障的红外诊断基础
    2.1 红外诊断的原理
    2.2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2.1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
        2.2.2 红外热像仪的特点
    2.3 电力变压器故障及红外诊断方法
    2.4 电力变压器故障的红外诊断机理
        2.4.1 红外热像技术对电力变压器外部故障的诊断
        2.4.2 红外热像技术对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的诊断
    2.5 在线监测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变压器红外图像预处理
    3.1 红外图像分析和处理研究概述
    3.2 红外图像的增强
        3.2.1 概述
        3.2.2 对比度增强
        3.2.3 直方图均衡化算法
    3.3 红外图像去噪
        3.3.1 均值滤波
        3.3.2 中值滤波
        3.3.3 基于小波包阈值的去噪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变压器红外图像的分割
    4.1 红外图像分割的概述
    4.2 基于边缘的红外图像分割
    4.3 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红外图像分割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Hu不变矩的红外图像识别
    5.1 图像识别概述
    5.2 基于Hu矩的特征提取
        5.2.1 Hu矩的定义
        5.2.2 Hu矩的特征提取
    5.3 基于改进Hu不变矩的特征提取
        5.3.1 改进Hu矩的不变性测试
        5.3.2 改进Hu矩的特征提取
    5.4 基于改进Hu不变矩的目标识别
    5.5 本章小结
6 变压器红外图像故障诊断
    6.1 故障诊断方案设计
        6.1.1 故障诊断流程
        6.1.2 变压器故障红外诊断注意事项
    6.2 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
        6.2.1 上位机软件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6.2.2 红外图像数据库的建立
        6.2.3 变压器故障诊断
        6.2.4 实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智能断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应用价值
    1.4 课题的主要目的及优势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5.1 主要工作
        1.5.2 论文内容安排
2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基本原理
    2.1 断路器概述
    2.2 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2.3 断路器性能参数
    2.4 断路器一般的监测参数及原理
    2.5 智能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目标和监测参数
    2.6 本课题中主要监测参数的检测原理
        2.6.1 SF6气体监测
        2.6.2 分合闸线圈电流/电压的监测
        2.6.3 断路器开关位置的检测
    2.7 本课题中对采集参数的处理算法
    2.8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2.9 本章小结
3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一般控制器核心芯片的比较及选择
    3.2 现场采集控制单元的构成
    3.3 硬件核心芯片的参数
    3.4 现场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
        3.4.1 MiniARM最小系统的设计
        3.4.2 电源模块设计
        3.4.3 复位系统与ISP电路设计
        3.4.4 调试端口设计
        3.4.5 控制模块设计
        3.4.6 SD/MMC卡接口电路设计
        3.4.7 UART通信接口设计
        3.4.8 状态检测电路设计
        3.4.9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10 USB接口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介绍及选择
    4.2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与ARM的配合使用
        4.2.1 μC/OS-Ⅱ的内核结构
        4.2.2 基础驱动库
    4.3 软件开发环境与调试工具简介
        4.3.1 ADS1.2集成开发环境的构成
        4.3.2 H-JTAG仿真器
    4.4 系统软件实现
        4.4.1 软件总体设计
        4.4.2 主程序设计
        4.4.3 按键任务
        4.4.4 断路器控制任务
        4.4.5 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
        4.4.6 SD卡存储
        4.4.7 USB存储及通信
    4.8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系统的设计
    5.1 上位机监测系统的界面设计
    5.2 上位机系统的软件实现
        5.2.1 VB语言
        5.2.2 上位机的串口通信
        5.2.3 通信协议
        5.2.4 实时显示
        5.2.5 数据存储及查询
        5.2.6 图形放大
    5.3 本章小结
6 调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调试及开发环境测试
        6.1.1 系统调试
        6.1.2 开发环境测试及程序烧写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利用VB进行数据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中压绝缘件制品质量控制的数据驱动质量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D]. 郑东斌.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8)
  • [2]电缆隧道综合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雪.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直流系统绝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 杜吉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D]. 长孙佳庆.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研究[D]. 田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6]一体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刘育.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7]新型六氟化硫组合电器微水与密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D]. 赵一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8]SF6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在胶州电网的应用研究[D]. 石霄鹏.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9]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在线检测[D]. 李文芳. 安徽理工大学, 2014(02)
  • [10]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D]. 罗勇强. 西安工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高压电气设备微机在线监测技术及VB数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