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的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的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一、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姚亚威[1](2021)在《肠杆菌定殖特征及其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其绿色便捷、成本低廉等优点已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为丰富植物促生菌强化超富集植物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重金属耐性微生物——肠杆菌FM-1(Enterobacter sp.FM-1)为研究对象,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对肠杆菌进行了标记,分析了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荧光检测、生长曲线以及耐Cd特性,比较了野生菌株和标记菌株在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并将野生菌株和标记菌株接种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植物体中,研究了肠杆菌在植物根际土壤、植物体内的定殖数量和分布规律,探讨了肠杆菌促生特性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吲哚乙酸(IAA)含量、磷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以及对Cd吸收等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挑选能在含50μg/ml卡那霉素平板上生长的GFP标记的肠杆菌菌落,经PCR扩增后在凝胶电泳成像系统的726 bp(目的基因)处能观察到清晰阳性条带,表明GFP基因已转入肠杆菌FM-1,且从荧光显微镜中能观测到该菌发出绿色荧光,说明GFP基因在肠杆菌FM-1细胞内已成功表达;另外,标记菌株在连续传代50次后,仍然能在抗性平板上生长,且质粒稳定性达到95%以上,表明其遗传稳定性良好;不仅如此,标记菌株与原生菌株在生长以及对Cd2+的耐受性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表明肠杆菌FM-1-GFP是一株对重金属具有良好耐性且荧光特性良好的菌株。(2)通过盆栽实验,将荧光标记的肠杆菌接种于矿区恢复区和下游区两种土壤中,菌株在土壤中均可稳定定殖约14天,但两种土壤中的菌落数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超富集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龙葵(Solanum nigrum L.)根部的断裂处、主侧根连接处、维管束组织、根尖分生区以及内外根表皮等多种植物组织中能成功检测到绿色荧光,表明该菌可在三种超富集植物的根际定殖,定殖量约为105-106 CFU/g。(3)接种中高浓度肠杆菌显着提高了植物的生物量,根茎叶中IAA、铁、磷含量以及植物对Cd的吸收。鬼针草、积雪草、龙葵的株高和株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0.73-85.19%与161.49-269.58%、64.75-134.91%与190.44-327.30%、72.67-158.04%与197.94-487.68%;且根茎叶中IAA、铁以及磷素的含量在添加肠杆菌处理下相比对照明显升高,其中IAA增加了24.17-337.59%,铁和磷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45.47-195.65%、32.72-100.30%;此外,植物的根茎叶对重金属的富集也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矿区的下游区土壤上,栽培的鬼针草叶片在1.1×109 CFU/ml浓度处理下富集量达111.67 mg/kg,比CK提高了69.71%,积雪草茎叶Cd含量在加菌处理下均大于100 mg/kg,龙葵的根茎叶Cd含量同样在高浓度肠杆菌接种下达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54、1.87和2.82倍。(4)肠杆菌对蔬菜缓解重金属胁迫下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该菌不仅能分泌IAA及溶磷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还可通过激活植物色素合成酶提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而增强光合作用以促进蔬菜生长。其中,叶绿素含量在中高接种浓度下增加了48.03-155.09%,类胡萝卜素提高了48.31-124.35%;此外,肠杆菌还参与调解植物的抗氧化机制,促进了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合成,加速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消除超氧根离子(·O2-)等活性氧(ROS)过程,激活了蔬菜的抗氧化酶系统;同时,接种肠杆菌有助于大量的谷胱甘肽(GSH)转化为植物螯合肽(PCs),加快了巯基(-SH)对重金属的螯合与清除,缓解了Cd胁迫所引起的重金属毒害作用。

李艳红[2](2020)在《有机-无机杂化SiO2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高浓度含氯重金属废水毒性高、具有长期延续性、水质水量波动大。大量排放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人类健康。采用传统工艺电解回收含氯废水中的重金属时,在阳极产生大量的Cl2,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避免Cl2造成的污染,采用碱液进行吸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若将“双膜三室”工艺应用于高浓度含氯重金属废水的电解过程中,不仅能够回收重金属,而且在中隔室中回收HCl,既抑制了Cl2的产生又可以对回收的HCl循环利用。阳离子交换膜是“双膜三室”工艺的关键部件。由于市售普遍使用的经济性能较好的聚苯乙烯商品阳离子交换膜存在氧化稳定性差和选择透过性低等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寿命较短,频繁更换膜造成经济的损失。针对该问题,论文提出了制备具有Si-O-Si键的阳离子交换膜,旨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氧化稳定性好以及选择透过性能高的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简称CEM)。通过基本性能(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耐破度、迁移数、膜厚度、选择透过性)、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简称FTIR)和电化学性能(膜电位和膜面积电阻)表征对膜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中,将6wt%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PVA)基的PVA/SiO2-6膜、2.0wt%的苯磺酸甜菜碱([2-(Methacryloyloxy)ethyl]dimethyl-(3-sulfopropyl)ammonium hydroxide,简称SBMA)接枝的PVA/SiO2/SBMA-6-2.0膜、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基的PVDF/SiO2-6膜和商品苯乙烯HH-1膜应用于“双膜三室”工艺用于高浓度Co Cl2溶液的电解,最后建立了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迁移模型,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位曲线对实验的数据和结果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如下:(1)确定了PVA/SiO2膜制备机理,并通过“溶胶-凝胶(?)基膜(?)交联(?)氧化”的技术路线制备了PVA/SiO2膜,研究了不同PVA质量分数(2%、4%、6%、8%、10%)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质量分数为6%时,PVA/SiO2-6膜的性能最好。与商品HH-1膜相比,选择透过性高出7.21%,40℃下氧化12h的重量损失高出5.19%,膜面积电阻降低了11.2Ω·cm2。说明PVA/SiO2-6膜在应用过程中能耗低,但氧化稳定性依然较差。(2)针对PVA/SiO2-6膜存在的问题,采用掺杂纳米Zr O2、浸润导电聚苯胺(Polyaniline,简称PAn)、等离子体接枝SBMA对膜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改性物质的质量对改性后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改性方法都能提高膜的性能,但对氧化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最明显的是等离子体接枝SBMA、其次是浸润导电PAn,最后是掺杂纳米Zr O2,说明SBMA被成功接枝到PVA/SiO2-6膜的表面。当SBMA质量分数为2.0%时,PVA/SiO2/SBMA-6-2.0膜的性能最好。与PVA/SiO2-6膜相比,选择透过性提高了14.14%,膜面积电阻降低了0.4Ω·cm2、40℃氧化12h重量损失降低了0.62%、80℃氧化12h重量损失由未改性的完全溶解,提高到重量损失为71.19%。与商品HH-1膜相比,选择透过性高出21.35%,膜面积电阻降低了11.6Ω·cm2、40℃氧化12h重量损失高出4.57%、80℃氧化12h重量损失高出10.02%。虽然氧化稳定性还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选择透过性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氯离子的阻挡率,进而防止阳离子交换膜被破坏。(3)确定了PVDF/SiO2膜制备机理,并制备了PVDF/SiO2膜。研究了不同原硅酸四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cate,简称TEOS)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Mercaptopropyl triethoxysilane,简称MPTES)物质量比的情况下膜的性能。研究表明,当n TEOS:n MPTES=1:6时,制备的PVDF/SiO2-6膜的性能最好。制备的膜选择透过性略高于商品HH-1膜,但高温下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商品膜和其他PVA基的膜。(4)建立了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五步迁移模型:1)离子在液膜中的预脱水;2)反离子进入,同离子排斥;3)在膜中的迁移;4)二次吸附;5)在液膜中产生水合离子,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五步正好与循环伏安曲线五个部分对应,且循环伏安曲线对应窗口的大小能够反应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的高低。循环伏安窗口越窄说明膜的选择透过性越高。循环伏安窗口从窄到宽的顺序是:PVA/SiO2/SBMA-6-2.0、PVA/SiO2-6、PVDF/SiO2-6、HH-1,与膜的选择透过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一致。(5)计时电位曲线能表征膜的部分性能。通过计时电位曲线分析,不同膜计时电位曲线稳态电压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HH-1、PVDF/SiO2-6、PVA/SiO2-6和PVDF/SiO2/SBMA-6-2.0膜,与膜的面积电阻保持一致。且曲线形状和曲线的导数曲线对应的不为零的时间间隔大小,能够反应膜的均质性、官能团和电流线的分布情况,表明计时电位曲线能够用于评价离子交换膜的性能。(6)PVA/SiO2/SBMA-6-2.0、PVA/SiO2-6、PVDF/SiO2-6和HH-1膜应用于“双膜三室”钴回收工艺中。在电流密度为190A/m2~220A/m2的范围内,三种制备的膜槽电压、能耗和Cl-泄漏率均低于商品HH-1膜。从Cl-泄漏率来看,当电流密度超过210A/m2时,由于PVDF/SiO2-6膜氧化稳定性好,破损小。Cl-泄漏率增长幅度很小,而其他三种膜的氧化稳定性较差,导致Cl-泄漏率涨幅较大。因此,进一步证明,PVDF/SiO2-6膜可能更适合用于“双膜三室”高浓度氯化钴电解回收工艺中。

陈乔宇[3](2020)在《磷酸盐减轻水稻镉毒害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应的环境问题也不断显现。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了我国环境的重点问题,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水稻对镉元素的累积是受到大量基因调控影响的,主要包括NRAMP家族、HMA家族的相关基因,然而当前依旧有大量的参与植物镉累积过程的基因未被研究报道,对这些未知基因的研究能够为解决“镉米”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背景。研究表明,增加磷酸盐的施用能够减少植物对镉元素的累积,但是该过程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磷肥是世界上施用量最大的肥料之一,对磷酸盐减轻水稻镉毒害过程进行研究能够为通过施肥管理措施减轻作物镉累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三峡库区种植的14个水稻品种进行镉处理筛选,找到了一个镉高积累品种(Cd-T)和与之对应的镉低积累品种(Cd-N1和Cd-N2)。首先通过对Cd-T和Cd-N1这一对品种进行土培对比试验,测定高低镉累积品种之间金属离子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的差异,然后对两个品种进行转录组分析找到相关的关键基因;随后,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该基因进行功能验证。之后,对Cd-T与Cd-N2进行磷镉互作响应研究,通过测定两个品种在不同磷、镉处理下的生理差异,结合转录组分析数据探究磷在缓解水稻镉毒害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基本结果如下:(1)高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Cd-T是一个镉高累积的水稻品种,在1mg/L和10mg/L镉处理下其地上部镉含量分别达到了118.82mg/kg和196.16mg/kg,都显着高于Cd-N1和Cd-N2。(2)镉相关关键基因的筛选和验证在低浓度镉处理条件下,Cd-T根部吸收镉的能力和从根向地上部转运镉的能力显着强于Cd-N1。在低浓度镉污染土壤(0.28mg/kg)中,Cd-T的根、茎和叶组织中的镉含量分别达到了7.23、0.96和1.97mg/kg,分别是Cd-N1的3.53、6.40和4.11倍。但是,在1.28mg/kg和50.28mg/kg镉处理下,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同时,Cd-T和Cd-N在多种微量元素富集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在计算两个水稻品种各个组织的富集和转运系数之后发现,Cd-T根部的富集系数和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分别为25.81和0.14,显着高于Cd-N1的7.31和0.07,说明Cd-T镉累积能力强于Cd-N1的主要原因是Cd-T根部吸收和转运镉元素的能力显着强于Cd-N1。在低浓度镉处理条件下,Cd-T的光合作用能力要强于Cd-N。但是两个水稻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并未存在显着差异。转录组分析发现,在0.28mg/kg镉污染土壤培养条件下,Cd-T根部和茎部的OsNRAMP2、OsZIP2和OsIRT1三个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Cd-N;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OsZIP2可能是导致两个水稻品种在低镉条件下水稻组织中镉含量差异显着的关键基因。在野生型水稻中过表达OsZIP2基因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过表达植株种子中的镉含量为38.73μg/kg,高于对照组的29.15μg/kg;水培实验中10mg/L镉处理下过表达植株的地上部镉含量为437.13mg/kg,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78.26mg/kg,说明OsZIP2具有促进镉元素向水稻运输的功能。OsZIP2在水稻中起到促进水稻吸收镉元素的作用。(3)磷酸盐对水稻响应镉毒害的影响Cd-T和Cd-N2在0 mg/L和10 mg/L磷酸盐处理下生物量、株高和根长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说明低磷和超高磷都会对水稻产生胁迫。中高等浓度的磷处理(3mg/kg和10mg/kg)都会导致两个水稻品种体内的镉含量下降,在3mg/L和10mg/L磷酸盐处理下,Cd-T地上部镉元素含量分别为82.61mg/kg和61.57mg/kg,显着低于1mg/L磷酸盐处理下的镉含量121.47mg/kg。这说明较高的磷酸盐浓度能够有效增强水稻根部对镉毒害的抵抗。低磷浓度处理条件下,Cd-N2水稻品种中各组织中的镉含量显着降低,但是Cd-T各个组织中镉含量未受到影响。3mM的磷酸盐能够促进Cd-T和Cd-N2水稻地上部抗氧化酶活性,但是10m M和0m M磷处理却会导致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在增加磷酸盐的施用量后,Cd-T和Cd-N2幼苗地上部组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随之提升,说明水稻苗遭受的镉毒害随磷酸盐的施用而缓解。转录组分析发现,在3mg/kg磷处理时,长期镉处理条件下,Cd-N2植株根部的OsNRAMP5、OsHMA2、OsIRT1、OsZIP2等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下调。这说明,该4个镉运输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在磷营养条件下水稻对镉的响应过程。磷酸盐的施用能够显着抑制水稻根部OsHMA2、OsNRAMP5和OsIRT1这三个镉转运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水稻对镉元素的累积。而水稻组织中镉元素含量的下降也就导致了在镉污染调价下增加磷酸盐的施用量后Cd-T和Cd-N2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

常晓翠[4](2020)在《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重金属镉是一种分布广泛、生物毒性明显的常见环境污染物。镉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和放大,可致人畜发生骨质疏松、实质器官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肝脏是镉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有研究证明镉能够导致肝脏细胞发生凋亡,并且镉肝脏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是氧化损伤作用。鸡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家禽,因环境污染和使用矿物添加剂脱镉处理不彻底等原因,鸡镉中毒发生的潜在风险较高,这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还可能使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找到鸡镉中毒解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试验以镉氧化损伤的毒性机制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α-LA)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及其联合应用对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6只一周龄扬州本地三黄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镉组、α-LA组、CGA 组、α-LA+CGA 组、镉+α-LA 组、镉+CGA 组、镉+α-LA+CGA 组,每组 12 只,公母各半。其中染镉方式为自由饮水(50 mg/L),α-LA给药方式为拌饲(400 mg/kg),CGA给药方式为灌胃(45mg/kg)。试验期共三个月,每天记录鸡的体质量,试验结束后采血,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处死鸡采集肝脏、心脏、肾脏、脑等脏器,计算脏器系数;收集肝脏样本,观察其显微和超微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肝脏中抗氧化酶GSH-Px、T-SOD、CAT、GST的活性和MDA、GSH、H2O2以及T-AOC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肝脏中与抗氧化相关的微量元素Fe、Mn、Zn、Se、Cu及肝脏中镉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生长发育指标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体质量、肝脏系数和心脏系数显着降低(P<0.05),脑系数,肾脏系数显着升高(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脏器系数有所恢复,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和脏器系数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AST、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TP、ALB含量、A/G值和血红蛋白浓度极显着降低(P<0.01),GLO、ALP、LDH、CK无显着差异(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A/G值、ALB、TP含量显着或者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CREA、镉含量显着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TP含量和A/G值显着升高(P<0.05),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A/G值、TP、ALB、镉含量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LDH、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镉含量显着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2)病理变化观察结果显示镉中毒组肝脏细部分空泡变性或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脊断裂,模糊,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消失等。与镉中毒组比较,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细胞核和线粒体损伤有所缓解。(3)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MDA、GSH、H2O镉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T-SOD、GST、GSH-Px、CAT活性和T-AOC2、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各保护剂组各项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GST、GSH-Px活性和T-AOC、Mn、Cu、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T-AOC、Mn显着升高(P<0.05),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5),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MDA、H2O2含量显着升高(P<0.05),T-AOC、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余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4)肝脏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蛋白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各保护剂组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CytC、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Bcl-2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各保护剂组各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降低(P<0.05),其他各基因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Caspase 9 显着升高(P<0.05)。结论:α-LA和CGA能降低镉在体内的蓄积,缓解镉中毒对鸡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α-LA和CGA能缓解镉对鸡肝脏的氧化损伤,抑制镉通过线粒体通路介导肝细胞的凋亡,对镉致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对于提高鸡抗氧化能力、抑制凋亡、减少镉在体内的蓄积都具有更好的效应。

吴倩[5](2020)在《镉污染大米对ICR小鼠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镉是一种毒性且持久性极强的污染物,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存在。我国居民镉暴露的90%量来源于食品,其中大米的贡献率高达58.6%。目前,各国是以镉离子为只要研究对象研究其污染现状和危害。大米中的镉由于主要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所以与镉离子具有不同的毒性。因此,本课题拟采用氯化镉(CdCl2)和三种不同污染水平的镉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染毒小鼠探讨镉污染大米的毒性作用及机制,为食品安全标准镉限量指标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8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正常大米组(Rice-N)、正常大米与CdCl2溶液物理混合组(CdCl2+Rice-N)、CdCl2组、实验组(大米Cd浓度0.1mg/kg,Rice-L组;大米Cd浓度0.4mg/kg,Rice-M组;大米Cd浓度0.7mg/kg,Rice-H组),实验周期为8周。按期称量小鼠体重并记录、观察生理活动。染毒结束后,收集小鼠血液及各脏器,对主要器官测定组织镉含量、切片观察,测定血清和肝脏中AST、ALT含量,将血清中的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谷胱甘肽、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依次测定。2.使用mRNA测序技术来分析实验小鼠肝脏的整体基因调控水平。比较各组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部分DEGs进行后续研究。3.根据mRNA测序结果筛选的DEGs,将模型小鼠的肝脏从mR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技术(RT-PCR)对MAPK、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1、EGFR、MAP2K6、MAPK13、CD19、PIK3R6、PRKAA1、e IF4E基因进行检测,研究CdCl2和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的MAPK、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作用。结果:1.大米中镉对小鼠生理生化的影响实验小鼠体重整体呈增长趋势,随着染毒时间增加小鼠体重增长逐渐缓慢,高剂量组(CdCl2组、CdCl2+Rice-N组、Rice-H组)行动较Control组和Rcie-N组迟缓。长期低剂量CdCl2对小鼠脏器系数影响较小,当存在大米基质时CdCl2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影响较镉污染大米显着。镉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肾脏中,心脏、脾脏、肺脏和血液中分布较少;对于三种不同镉污染水平的大米,随着大米中镉的浓度升高小鼠体内镉的含量随之升高;CdCl2+Rice-N组小鼠肝脏组织中镉含量显着高于含有相同镉浓度的Rice-H组(P<0.05),而在肾脏组织中CdCl2+Rice-N组的镉含量显着低于Rice-H组(P<0.05)。大米中镉的浓度达到0.4mg/kg(Rice-M)时与Rice-N组相比肝脏和肾脏产生显着影响(P<0.05),随着大米中镉的浓度升高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增大。当CdCl2与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CdCl2+Rice-N组小鼠血清ALT含量显着高于Rice-H组(P<0.05),CdCl2+Rice-N组与Rice-H组两者间小鼠血清中CR、BUN的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0.4mg/kg、0.7mg/kg(Rice-M、Rice-H)大米中镉都能对小鼠肝脏造成氧化损伤,随着镉污染大米中镉的浓度升高对小鼠造成损伤程度越大。在相等镉浓度下CdCl2+Rice-N组小鼠肝脏中CAT活性非常显着低于Rice-H组(P<0.01)。2.镉污染大米对小鼠肝脏mRNA测序结果(1)CdCl2和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CdCl2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DEGs和CdCl2+Rice-N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的数量大于Rice-H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的数量。三种不同镉浓度的大米实验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数量并未出现明显的随着镉浓度升高而增多的现象,说明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DEGs的数量没有明显剂量效应。(2)GO分析结果显示CdCl2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DEGs、CdCl2+Rice-N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了与脂类、氧化还原和酶活性相关的条目,与CdCl2相同镉浓度的Rice-H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富集了分子代谢、酶活性和神经调节相关的条目。对于三种不同镉浓度的大米,Rice-L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了分子代谢、离子转运、脂类酶活性相关条目;Rice-M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了酶反应相关条目。(3)KEGG分析结果显示,相同镉浓度的CdCl2和大米中镉均能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小鼠肝脏产生损伤,而大米中镉还调控PI3K-Akt等其他信号通路。3.镉污染大米调控MAPK、PI3K-Akt/mTOR通路造成小鼠肝脏损伤机制初步研究(1)MAPK、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基因的上调和下调程度均与大米中镉的浓度呈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大米镉浓度越高上调或下调的程度越大。(2)在MAPK信号通路中,当镉浓度相同时,CdCl2+Rice-N组、Rice-H组小鼠肝脏中AKT1的表达与Rice-N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CdCl2导致小鼠肝脏中AKT1极其显着下调表达(P<0.001);EGFR基因在CdCl2组、CdCl2+Rice-N组显着下调(P<0.01),Rice-H组EGFR基因显着上调(P<0.001);MAP2K6基因在CdCl2组、CdCl2+Rice-N组、Rice-H组显着下调且CdCl2+Rice-N组下调倍数显着高于Rice-H组(P<0.05);MAPK13基因在CdCl2组、CdCl2+Rice-N组、Rice-H组显着上调且CdCl2+Rice-N组上调倍数显着大于Rice-H组(P<0.05)。(3)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当镉浓度相同时,Rice-H组小鼠肝脏CD19下调倍数显着高于CdCl2+Rice-N组(P<0.05);Rice-H组小鼠肝脏中PIK3R6表达显着上调(P<0.01),CdCl2+Rice-N组与Rice-N组、CdCl2组与Control组相比小鼠肝脏中PIK3R6基因表达无显着性(P>0.05);PRKAA1基因在CdCl2+Rice-N组中下调的倍数显着高于Rice-H组(P<0.05);CdCl2+Rice-N组、Rice-H组小鼠肝脏中e FI4E表达显着上调(P<0.05)且Rice-H组小鼠肝脏中e FI4E上调倍数显着大于CdCl2+Rice-N组(P<0.05),CdCl2组与Control组相比该基因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CdCl2和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两种形态的镉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不同,大米中镉在肾脏中的分布较CdCl2多,而CdCl2在肝脏的分布较大米中镉多;CdCl2比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损害和氧化损伤严重。(2)低、中、高污染水平的镉大米随着镉浓度升高,镉在小鼠体内含量增大、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增大、氧化损伤程度增大。(3)CdCl2和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CdCl2比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更广泛;在小鼠肝脏毒性损伤过程中都能影响酶活性相关条目,两者有各自的调控机制但对小鼠肝脏的毒性机制存在着关联。(4)相同镉浓度CdCl2和镉污染大米在调控MAPK信号转导通路时CdCl2在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肝脏细胞凋亡程度高于大米中镉,从而使机体对损伤的应答反应减弱;在调控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时大米中镉在减弱损伤应答反应、促进了细胞转化方面程度较CdCl2强,从而使细胞癌变得可能性增大。

张丛[6](2020)在《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品中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给人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肝脏是镉毒性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但目前关于镉暴露诱导禽类肝脏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本论文从体内与体外两个方面探究镉致鸡肝毒性损伤的分子机理。体内试验部分以200羽1日龄雄性海兰白鸡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50羽/组),分别饲喂90 d的0 mg/kg(Control组)、35 mg/kg(L-Cd组)、70 mg/kg(M-Cd组)和140 mg/kg(H-Cd组)镉处理饲料。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测肝脏镉蓄积水平、矿物质元素含量、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炎症反应相关因子、NLRP3炎症小体、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自噬水平。体外试验部分以鸡肝癌细胞系(LMH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培养体系中加入0、0.5、1或2μM的Cd Cl2,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形态、炎症反应相关因子、NLRP3炎症小体活化、线粒体损伤及线粒体自噬水平。随后在培养体系中添加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进行干预染镉试验,检测细胞活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线粒体自噬水平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体内试验结果:1)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arkin和PINK1结构与功能,制备了特异性强、免疫亲和性高的兔抗鸡Parkin和PINK1多克隆抗体,建立针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的检测技术平台。2)镉暴露导致鸡体重增长缓慢,鸡冠大小、胫骨长度、肝重量显着降低;肝细胞排列紊乱,Kupffer细胞增多,细胞核溶解、破碎,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消失;肝功能(AST、ALT、GGT、IBIL和TP)损伤,肝脏组织中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抗氧化酶活性(CAT、POD、T-SOD、Mn-SOD和Cu Zn-SOD)降低,表明镉暴露引起肝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氧化应激发生,进而呈现显着的肝脏毒性作用。3)镉暴露增加肝组织中镉蓄积量及Be、Ba、Na、V、Cr、Fe、Co含量,降低Ca、Ag、Cu、Zn、Mn、Se含量;抑制外源敏感性核受体(AHR、CAR和PXR)应答反应,导致CYP450酶系紊乱;35 mg/kg镉暴露激活Nrf2介导的Ⅱ相解毒酶,140 mg/kg镉暴露抑制Nrf2信号通路应答;降低P-GP和MRP1转录水平,表明镉暴露通过抑制核受体应答,导致CYP450酶系稳态失衡,抑制Ⅱ、Ⅲ相解毒代谢反应,减少镉的排出,导致镉蓄积于肝脏,扰乱肝脏组织中元素稳态,加剧镉的肝毒性效应。4)镉暴露导致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门管区纤维化水平,增加血清、肝脏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18)含量,降低抗炎因子(IL-10)含量,促进肝脏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及其下游因子(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表明镉暴露可通过活化NLRP3炎症小体诱导肝脏炎症反应,引起肝脏炎性损伤。5)镉暴露导致线粒体结构损伤,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t DNA拷贝数下降;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融合相关调控因子(SIRT1、PGC-1α、NRF1、TAFM、Mfn1、Mfn2)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调控因子(MFF、Fis1、PINK1、Parkin、LC3、ATG3、ATG5、ATG9、Beclin-1)表达升高,表明镉暴露可损伤线粒体结构,干扰线粒体生物发生和动力学平衡,诱导肝脏发生线粒体自噬。(2)体内试验结果:1)镉暴露抑制LMH细胞活性,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炎性因子释放,导致细胞炎性损伤;同时,镉暴露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引发线粒体自噬,但随镉剂量增加,线粒体自噬活性有所下降,表明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LMH细胞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2)CCCP干预线粒体自噬反应后,抑制镉诱导的LMH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炎性因子释放和细胞活性降低,表明线粒体自噬可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综上所述,镉暴露可破坏肝脏元素稳态,抑制肝脏解毒代谢功能,引起肝脏氧化应激,活化NLRP3炎症小体,导致肝细胞炎性损伤;同时,镉暴露可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线粒体自噬;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可抑制肝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细胞炎性损伤。本研究证实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脏炎性损伤。

陈俭清[7](2020)在《镉暴露通过miR-103靶向FoxO调控鲤鱼脾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镉(cadmium,Cd)是一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人类活动造成镉污染不断加剧。因此,镉污染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种形式的镉污染都会随着降水和地表径流汇聚到天然水体中,水体中富集的镉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累积,造成动物机体的损伤,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鲤鱼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鱼类之一,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Micro 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参与动物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参与一些环境污染物中毒的调控,被认为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潜在分子标记。然而,miRNA在调控镉暴露引起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发生中的机制报道较少,因此,本项目通过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镉暴露诱导miRNA调节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将162尾健康鲤鱼分为2组(对照组和镉处理组),鲤鱼镉中毒模型水中镉浓度为0.26mg/L Cd(96 h LC50的1/25)。分别在鲤鱼镉暴露的10 d、20 d和30 d采集脾组织样品。采用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转录组学测序,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预测miR-103与FoxO的靶向关系并参与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控;进一步通过TUNEL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等方法检查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以研究鲤鱼镉暴露引起的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通过体外试验,对鲤鱼上皮(EPC)细胞镉暴露CCK-8试验确定镉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103与FoxO的靶向关系,通过EPC细胞镉暴露1 h、6 h和12 h进行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测定,miR-103的敲低和过表达试验,AO/EB染色,流式细胞术,MDC/EB染色,RT-q PCR和WB等方法检测凋亡和自噬及相关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研究鲤鱼EPC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观察鲤鱼镉中毒模型,发现镉处理组鲤鱼体表颜色变浅,在水中游泳路线杂乱无规律,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镉暴露显着抑制鲤鱼生长。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对照组健康鲤鱼脾组织红髓面积大于白髓面积,红髓和白髓的边界不明显,脾组织着色均匀。在鲤鱼镉处理10 d,脾组织红髓面积减小,白髓面积变大,出现淋巴细胞聚集和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素样肿胀。在镉处理20 d和30 d,除上述病理变化外,同时出现了出血和血铁黄素。而且在镉处理30 d,鲤鱼脾组织出现了空泡。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鲤鱼镉处理10 d、20d和30 d,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发生皱缩,细胞浆致密,染色质边集,部分细胞内容物被膜包裹形成凋亡小体。同时部分脾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这些结果表明,鲤鱼镉暴露能够引起脾组织炎性损伤,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2)鲤鱼镉暴露30 d,对脾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miRNA测序,发现23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17个miRNA显着上调和6个miRNA显着下调。m RNA测序发现3794个m RNA差异表达,其中1848个m RNA显着上调和1946个m RNA显着下调。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23个miRNA靶向调控2022个差异表达的m RNA,其中1113个m RNA下调和909个m RNA上调。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镉通过miRNA调控基因参与了鲤鱼脾组织功能的调控。(3)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FoxO可能是miR-103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试验证实miR-103靶向调控FoxO。进一步通过敲低和过表达miR-103后靶基因FoxO的m RNA和蛋白表达进行验证,证实FoxO是miR-103的靶基因。(4)鲤鱼镉暴露10 d、20 d和30 d和鲤鱼EPC细胞镉暴露6 h和12 h,脾组织和EPC细胞的GSH含量和CAT、GSH-Px、GST、SOD和T-AOC活性降低;H2O2、MDA和NO含量及i NOS活性升高,氧化应激和炎症与镉暴露时间呈正相关。通过RT-q PCR试验发现鲤鱼脾组织细胞CAT、GSH-Px和HO-1a的m RNA表达显着下调;CYP26B1、COX-2和PTGE的m RNA表达显着上调。表明镉暴露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5)鲤鱼镉暴露10 d、20 d和30 d和鲤鱼EPC细胞镉暴露6 h和12 h,通过RT-q PCR试验发现脾组织和EPC细胞Fox P3、TGF-β、T-Bet和IFN-γ的m RNA表达显着下调;GATA3和IL4/13A的m RNA表达显着上调,表明发生了免疫抑制。(6)通过敲低EPC细胞的miR-103,并用凋亡抑制剂z-VAD-FMK处理细胞,结果显示敲低miR-10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可被凋亡抑制剂z-VAD-FMK抑制。过表达miR-103能够降低镉处理EPC细胞引起的细胞凋亡。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镉暴露引起miR-103表达下调,减弱了对FoxO的负调控,进一步通过RT-q PCR和WB试验发现凋亡相关通路基因和蛋白Bim、Cyt c、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上调,表明miR-103靶向FoxO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导致EPC细胞凋亡。鲤鱼镉中毒脾组织RT-q PCR和WB试验发现凋亡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FoxO、Bim、Cyt c、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上调,表明镉能够引起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7)通过敲低EPC细胞的miR-103,并用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结果显示敲低miR-103细胞自噬率明显升高,并可被自噬抑制剂3-MA抑制。过表达miR-103能够降低镉处理细胞引起的细胞自噬率。进一步通过RT-q PCR和WB试验发现自噬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FoxO、Beclin1、LC3-I和LC3-II的表达上调,表明miR-103靶向FoxO引起鲤鱼EPC细胞自噬。鲤鱼镉中毒脾组织RT-q PCR和WB试验发现自噬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FoxO、Beclin1、LC3-I和LC3-II表达上调,表明镉能够引起鲤鱼脾组织细胞自噬。综上,鲤鱼镉暴露抑制鲤鱼生长。通过形态学发现镉能够引起鲤鱼脾组织细胞的凋亡和自噬。采用转录组学测序发现镉暴露引起脾组织miRNA和m RNA发生差异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103可能靶向FoxO调控脾组织细胞的凋亡和自噬。通过鲤鱼EPC细胞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试验证明miR-103和FoxO靶向关系成立。进一步试验证明脾组织和EPC细胞镉暴露能够诱导氧化应激、炎性、免疫反应、凋亡和自噬。其中凋亡和自噬相关通路基因和蛋白Bim、Cyt c、caspase9、caspase3、Beclin1、LC3-I和LC3-II表达上调。本研究证明镉暴露通过miR-103靶向调控FoxO引起脾组织细胞的凋亡和自噬。

郭洁平[8](2020)在《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补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而有机锌和无机锌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羟基蛋氨酸锌(HMZ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锌,具有同时补充锌和蛋氨酸的双重营养功效,而且稳定性好,价格较蛋氨酸锌更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的比较了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和和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旨在为断奶仔猪高效、科学的补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仔猪抗氧化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41±0.11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浓度以锌计,下同):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羟基蛋氨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硫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硫酸锌)。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结果显示,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均没有显着影响,羟基蛋氨酸锌上调了血清SOD1、GPx酶活和T-AOC(P<0.05),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血液抗氧化性能没有显着影响。diquat应激后,与对照组比,应激对照组的仔猪日增重显着下降,料重比和腹泻率升高;血清丝氨酸浓度下降;肝脏、脾脏、肾脏器官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肝、肾、背肌组织Zn、Fe等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十二指肠Zn T1 m RNA显着降低;血清MDA显着升高,GPx酶活性和T-AOC显着降低;小肠、肝脏和肾脏中Nrf2、SOD1等抗氧化酶类的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空肠绒毛高度下调,小肠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下降;小肠NF-κB和m TOR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着的改善效果;此外,羟基蛋氨酸锌还显着提高了肝脏锌和肾脏铜的浓度,两者均可有效提高了仔猪血清GPx的酶活、上调了十二指肠Nrf2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肾脏、十二指肠SOD1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GPx的m RNA表达量;降低十二指肠、空肠IL-1βm RNA表达量(P<0.05)。此外,羟基蛋氨酸锌降低了仔猪腹泻率;上调了肝脏Zn锌含量和肾脏Cu含量;上调了血清T-AOC;上调了十二指肠ZO-1、各肠段occludin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Nrf2、空肠CAT m RNA的表达量;下调了肾脏、回肠IL-1βm RNA表达量;下调了肠道AMPK、m TOR和NF-κ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功能、降低腹泻率、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维持肠上皮结构完整、缓解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2.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39±0.13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混合锌组(diquat应激+120 mg/kg羟基蛋氨酸锌+80 mg/kg硫酸锌)、硫酸锌组(diquat应激+200mg/kg硫酸锌+545.3 mg/kg羟基蛋氨酸),混合锌组和硫酸锌组中的羟基蛋氨酸和锌的浓度相等。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指标均没有没有显着影响。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显着上调了血清GPx酶活和肝脏GPx的m 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肾脏SOD1,空肠和回肠CAT的m RNA表达;上调了十二指肠Zn T1 m RNA表达量;上调了回肠ZO-1 m RNA表达量;下调了十二指肠和空肠IL-1β的m RNA表达量。另外,混合锌还上调了肝和十二指肠MT-1的m RNA表达量,空肠occludin的m RNA表达量,显着下调了肾脏IL-1β的m RNA相对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200 mg/kg混合锌或硫酸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对氧化应激的耐受能力,与单一使用硫酸锌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混合使用略有优势。3.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IPEC-J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不同镉浓度(10~200μmol/L)的氯化镉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建立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适宜镉浓度为30μmol/L。根据培养基的镉和不同锌处理将细胞分6个组:空白对照组,Cd对照组,Cd+60μmol/L MHZn,Cd+90μmol/L MHZn,Cd+60μmol/L ZnSO4,Cd+90μmol/L ZnSO4。不同培养基中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对照组NF-κB及其上游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表明镉应激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Cd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均显着下调了NF-Κb、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硫酸锌显着下调了JN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60μmol/L、90μmol/L硫酸锌和羟基蛋氨酸锌均有效缓解了镉应激对IPEC-J2细胞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上调趋势,60μmol/L硫酸锌和90μmol/L羟基蛋氨酸锌的缓解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全文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抗氧化酶的表达,同时,还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小肠AM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维护氧化应激仔猪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综上所述,与单独使用硫酸锌比,单独使用羟基蛋氨酸锌更有助于缓解断奶仔猪的氧化应激,混合使用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没有优势。

张琦[9](2020)在《线粒体稳态调控在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镉(Cadmium,Cd)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农业环境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在动物体内蓄积对动物健康威胁巨大。镉暴露后高达50%蓄积剂量存储在肾脏,表明肾脏是镉毒性侵害的主要靶器官。白藜芦醇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作为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与抗氧化及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中许多信号靶点相互作用。然而,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鸡为实验对象,在日粮中添加镉与白藜芦醇,通过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切片,检测肾脏功能、抗氧化功能、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动力学及线粒体自噬等,综合探究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毒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镉暴露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严重的空泡化、肾小球萎缩、肾小囊腔隙扩大等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导致血清BUN、CREB浓度升高,造成肾功能损伤;白藜芦醇与镉联合作用后,能缓解镉导致的肾脏病理组织结构损伤,恢复肾脏功能。(2)白藜芦醇能够纠正镉暴露导致的CYP450酶系紊乱,降低CYP450含量,通过激活AHR/CAR/PXR介导的核受体应答,激活Ⅰ相解毒酶系统,拮抗镉致鸡的肾脏毒性。(3)白藜芦醇能够缓解镉暴露导致的T-AOC水平下降,提升抗氧化酶(T-SOD、Cu-Zn SOD、GST、GSH-Px)活性,降低氧化产物(MDA、H2O2)生成,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HO-1、NQO1和GSTs表达,缓解镉暴露导致的鸡肾脏氧化应激。(4)镉暴露能够导致鸡肾脏超微结构改变,胞浆内出现大量肿胀的内质网,大小不等的自噬空泡,有的包含受损的线粒体,呈现典型的“线粒体自噬”,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双层膜模糊不全甚至消失;白藜芦醇与镉联用后,自噬泡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形态部分得到恢复。(5)镉暴露导致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Nrf1、PGC-1α、TFAM、SIRT1)和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OPA1、MFN1、MFN2)转录水平降低,VDAC1、Cyt C和线粒体分裂相关因子(Fis1、MFF)转录水平升高,降低线粒体生物合成,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白藜芦醇与镉联用后,恢复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过度的线粒体分裂及线粒体自噬,缓解镉暴露导致的鸡肾脏线粒体损伤。综上所述,白藜芦醇能够减轻镉暴露导致的鸡肾脏病理组织学损伤,恢复肾脏功能,通过激活AHR/CAR/PXR介导的核异生素受体反应及Nrf2介导的抗氧化防御,平衡线粒体动力学,抑制过度的线粒体自噬,拮抗镉导致的鸡肾脏毒性。

郑嘉铭[10](2020)在《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镉致大鼠成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文中提出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途径进入机体造成多器官和系统的损伤。骨骼是镉重要的靶器官之一,镉暴露可导致骨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率增加,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p53在调控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53在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本文以原代大鼠成骨细胞为模型,研究镉对p53的活化、线粒体凋亡通路和氧化性DNA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氧化性DNA损伤在p53及其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激活中的作用,旨在为阐明镉致成骨细胞毒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1.镉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探究镉对成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镉(0、1、2和5 μmol/L)处理成骨细胞6h或12 h,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监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 μmol/L和5 μmol/L镉处理组均可见细胞变圆、漂浮等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1);所有处理组均显示 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p53、PUMA 和 Noxa 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在≥2 μmol/L镉处理组均显示Bax/Bcl-2比值和胞浆蛋白Cyto c表达上调(p<0.01);细胞增殖率显着降低,G0/G1期细胞的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或p<0.01);此外,染镉12h时,5μmol/L镉处理组G2/M期细胞数增加(p<0.05)。表明镉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诱导细胞凋亡,p53和线粒体凋亡通路可能参与镉致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调控。2.镉通过激活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为了明确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镉致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首先用2 μmol/L镉处理成骨细胞不同时间(0、1、3和6h),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53细胞核转位情况;然后,p53转录活性抑制剂(PFT-α)和镉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6 h或1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RTCA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p53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着染镉时间延长,p53在细胞核荧光聚点逐渐变强;与镉组比较,PFT-α与镉共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p<0.01);细胞增殖率显着提高;p53、PUMA、Noxa、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或pp<0.01);此外,线粒体膜电位也较镉单独处理组显着升高(p<0.01)。表明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确实参与了镉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调控。3.镉对成骨细胞氧化性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了研究氧化性DNA损伤在p53激活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镉与NAC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2O2和O2的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丙二醛(MDA)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H2AX和p53核转位,Western Blot检测p-H2AX、p53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处理细胞15 min后,各处理组H2O2含量显着升高(p<0.05或p<0.01);然而,镉处理细胞6h后,各处理组H2O2含量显着下降(p<0.01),但细胞内O2-水平极显着升高(p<0.05或pp<0.01),MDA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镉能引起成骨细胞p-H2AX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且在细胞核形成荧光聚点;与镉组比较,NAC与镉组共处理组p-H2AX、p53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p-H2AX和p53核聚点形成减少。以上结果表明,镉处理使细胞ROS过度产生,诱导DNA损伤,激活p53,最终导致细胞凋亡。NA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镉使大鼠成骨细胞ROS过度产生,诱导DNA损伤,激活p53,p53通过转录活性诱导促凋亡蛋白的表达,促凋亡蛋白作用于线粒体,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凋亡因子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二、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肠杆菌定殖特征及其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1 镉污染现状
        1.1.2 镉污染危害
    1.2 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
        1.2.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2.2 生物修复技术
    1.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1.3.1 绿色荧光蛋白简介
        1.3.2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肠杆菌FM-1-GFP标记菌株的构建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质粒
        2.1.3 供试引物
        2.1.4 抗生素和主要试剂
        2.1.5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肠杆菌FM-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2.2.2 肠杆菌FM-1 转化子的筛选及鉴定
        2.2.3 肠杆菌FM-1-GFP的荧光检测及稳定性检验
        2.2.4 肠杆菌FM-1-GFP生长曲线测定
        2.2.5 肠杆菌FM-1-GFP耐镉性检验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肠杆菌FM-1-GFP的成功转化及培养
        2.3.2 肠杆菌FM-1-GFP的 PCR鉴定
        2.3.3 肠杆菌FM-1-GFP的荧光观察和稳定性检验
        2.3.4 肠杆菌FM-1-GFP生长曲线分析
        2.3.5 肠杆菌FM-1-GFP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的生长情况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肠杆菌FM-1-GFP强化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计
        3.1.1 供试土样
        3.1.2 供试植物
        3.1.3 供试菌株
        3.1.4 实验设计
        3.1.5 实验试剂
        3.1.6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肠杆菌FM-1-GFP在土壤中的定殖
        3.2.2 肠杆菌FM-1-GFP在植物体内的定殖
        3.2.3 植物的生物量测定
        3.2.4 植物根、茎、叶中镉含量的测定
        3.2.5 植物体内IAA、铁含量以及磷素的测定
        3.2.6 根际土壤p H及有效态镉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肠杆菌FM-1-GFP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3.3.2 肠杆菌FM-1-GFP在植物体内的定殖
        3.3.3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3.3.4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植物体内镉含量的影响
        3.3.5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植物体内IAA、铁含量以及磷素的影响
        3.3.6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土壤p H及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蔬菜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设计
        4.1.1 供试土样
        4.1.2 供试菌株
        4.1.3 供试植物
        4.1.4 实验设计
        4.1.5 主要实验试剂
        4.1.6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植物的生物量测定
        4.2.2 植物体内的镉含量测定
        4.2.3 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4.2.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4.2.5 巯基和谷胱甘肽等植物螯合肽的含量分析
        4.2.6 H_2O_2、MDA和·O_2~-等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蔬菜生物量的影响
        4.3.2 添加肠杆菌FM-1-GFP对蔬菜体内Cd含量的影响
        4.3.3 添加肠杆菌对蔬菜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4 添加肠杆菌对蔬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4.3.5 添加肠杆菌对蔬菜体内谷胱甘肽等植物螯合肽的含量影响
        4.3.6 添加肠杆菌对蔬菜体内H_2O_2、·O_2~-和MDA等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有机-无机杂化SiO2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现状
        1.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1.1.2 重金属废水的特点
        1.1.3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1.1.4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1.2 离子交换膜技术
        1.2.1 离子交换膜概述
        1.2.2 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研究
        1.2.3 离子交换膜改性方法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3.1 课题的来源
        1.3.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 实验材料、测试方法及应用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阳离子交换膜性能测试方法
        2.2.1 基本性能测试
        2.2.2 形貌和功能基团测试
        2.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 应用实验研究
        2.3.1 “双膜三室”基本构造
        2.3.2 实验方法
        2.3.3 应用研究各项计算方法
        2.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PVA/SiO_2阳离子交换膜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PVA/SiO_2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机理
        3.2.2 PVA质量分数对膜性能的影响
        3.2.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4 扫描电镜(SEM)分析
        3.2.5 PVA/SiO_2-6膜与商品HH-1膜性能比较
    3.3 本章小结
4 采用不同材料对PVA/SiO_2-6膜的改性研究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分析
        4.2.1 结果与讨论
        4.2.2 微观结构和官能团分析
        4.2.3 改性前后的膜与商品HH-1 膜性能的比较
    4.3 本章小结
5 PVDF/SiO_2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VDF/SiO_2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机理
        5.2.2 PVDF/SiO_2膜的形貌和电化学结构表征
        5.2.3 吸水率和离子交换容量
        5.2.4 膜面积电阻
        5.2.5 膜电位,迁移数和选择透过性
        5.2.6 氧化稳定性
    5.3 本章小结
6 离子交换膜工作机理研究
    6.1 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模型的建立
    6.2 实验装置
        6.2.1 循环伏安装置
        6.2.2 计时电位装置
    6.3 循环伏安分析
        6.3.1 迁移过程研究
        6.3.2 不同阳离子交换膜的影响
        6.3.3 扫描速率的影响
    6.4 计时电位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阳离子交换膜在“双膜三室”工艺电解CoCl_2溶液回收钴中的应用实验研究
    7.1 引言
    7.2 结果与讨论
        7.2.1 不同阳离子交换膜对槽电压的影响
        7.2.2 不同阳离子交换膜对能耗的影响
        7.2.3 不同阳离子交换膜对钴产量和电流效率的影响
        7.2.4 不同阳离子交换膜对Cl~-泄漏率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磷酸盐减轻水稻镉毒害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镉污染现状
        1.2.1 镉污染的来源
        1.2.2 镉在土壤中的形态
        1.2.3 镉在土壤中的迁移
        1.2.4 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1.3 镉元素对植物的毒害以及植物的抗性
        1.3.1 植物对镉元素的吸收
        1.3.2 镉元素对植物的毒害
        1.3.3 植物对镉毒的抵抗
    1.4 磷对植物响应镉毒害的研究现状
        1.4.1 外源性物质的作用
        1.4.2 磷镉互作研究
    1.5 对目前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材料方法
    2.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案
        2.3.1 高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筛选实验
        2.3.2 关键基因筛选实验
        2.3.3 磷镉互作实验
    2.4 实验方法
        2.4.1 水培方法
        2.4.2 盆栽实验方法
        2.4.3 水稻样品采集
        2.4.4 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2.4.5 叶绿素含量测定
        2.4.6 光合作用能力的测定
        2.4.7 丙二醛含量测定
        2.4.8 抗氧化系统检测
        2.4.9 分子实验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高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
    3.2 镉关键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
        3.2.1 水稻植株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3.2.2 光合系统的变化
        3.2.3 差异表达基因数
        3.2.4 Kegg分类
        3.2.5 Go分析
        3.2.6 关键基因筛选
        3.2.7 目的基因OsZIP2的亚细胞定位
        3.2.8 目的基因在水稻中的过表达
        3.2.9 讨论
    3.3 磷镉互作实验
        3.3.1 水稻生长状况
        3.3.2 水稻镉含量和转运系数
        3.3.3 叶绿素含量
        3.3.4 抗氧化系统
        3.3.5 差异表达基因数量
        3.3.6 KEGG分析
        3.3.7 GO分析
        3.3.8 信号因子相关基因
        3.3.9 镉转运基因
        3.3.10 关键基因表达量
        3.3.11 讨论
第4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镉的毒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1 镉的理化特性
        2 镉的污染状况
        3 镉对机体的损伤
        3.1 镉与肝损伤
        3.2 镉与肾损伤
        3.3 镉与骨损伤
        3.4 镉与脑损伤
        3.5 镉与免疫损伤
        3.6 镉与生殖损伤
        4 镉中毒机理研究
        5 镉解毒剂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α-硫辛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1 α-硫辛酸的理化特性
        2 α-硫辛酸的体内代谢
        3 α-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
        4 α-硫辛酸的应用
    第三章 绿原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1 绿原酸的理化特性
        2 绿原酸的代谢
        3 绿原酸的作用
        4 绿原酸的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样品采集
        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2.4 血清镉含量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体质量的影响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各脏器系数的影响
        3.3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3.5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中镉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2.2 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2.3 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3 结果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2.2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2.3 肝脏微量元素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3.2 肝脏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2.2 免疫组化切片的制备
        2.3 引物的设计
        2.4 肝脏组织总RNA的提取
        2.5 RNA的转录
        2.6 qRT-PCR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肝脏组织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
        3.2 肝脏线粒体凋亡基因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镉污染大米对ICR小鼠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镉的污染现状
    1.2 稻谷中镉的分布及形态
    1.3 不同形态镉的毒性研究
        1.3.1 无机镉的毒性研究
        1.3.2 有机镉的毒性研究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2 转录组简介
        1.4.3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1.5 转录组学技术在镉毒性机制中应用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ICR小鼠镉染毒实验模型的构建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受试物的配制
        2.3.2 饲料的营养成分的测定
        2.3.3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3.4 血液及组织镉含量的测定
        2.3.5 组织切片的制作-HE染色
        2.3.6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3.7 氧化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ICP-MS检测大米及动物组织血液样本中镉的方法验证
        2.5.2 常规成分分析
        2.5.3 体重变化
        2.5.4 脏器系数
        2.5.5 镉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
        2.5.6 镉对小鼠各个器官的影响
        2.5.7 实验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生化指标
        2.5.8 氧化指标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镉污染大米中镉暴露对ICR小鼠肝脏组织转录组学测序研究-mRNA测序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主要试剂
        3.2.2 实验主要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提取
        3.3.2 cDNA测序文库构建
        3.3.3 上机测序
        3.3.4 测序数据的处理分析
    3.4 测序结果分析
        3.4.1 样品相关性
        3.4.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4.3 差异表达基因的维恩分析
        3.4.4 表达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
        3.4.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3.4.6 镉污染大米中镉造成小鼠肝损伤机制的基因的筛选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镉污染大米造成小鼠肝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动物
        4.3.2 小鼠肝脏组织总RNA提取
        4.3.3 RNA反转录合成cDNA
        4.3.4 PCR引物设计与验证
        4.3.5 RT-PCR荧光定量扩增
    4.4 结果分析
        4.4.1 镉对小鼠肝组织MAPK、PI3K-Akt/mTOR通路中总体的基因调控
        4.4.2 镉污染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损伤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初探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镉污染大米对小鼠生理活动的影响
        5.1.2 镉污染大米对小鼠肝脏mRNA测序结果
        5.1.3 镉污染大米调控MAPK、PI3K-Akt/mTOR通路造成小鼠肝脏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5.2 展望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镉的概述
        1.1.1 镉的应用现状
        1.1.2 镉的储量分布及污染现状
        1.1.3 镉的危害
    1.2 镉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1.2.1 镉的肝脏毒性
        1.2.2 镉肝毒性的机理
    1.3 镉对肝脏炎症的影响
        1.3.1 NLRP3炎症小体的概述
        1.3.2 镉对肝脏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1.4 镉对肝脏线粒体的影响
        1.4.1 镉对肝脏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1.4.2 镉对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4.3 镉对肝脏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5 线粒体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关系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2.3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制备
        2.3.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鸡Parkin和 PINK1 抗原多肽的制备
        2.3.3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3.4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
        2.3.5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检测
    2.4 动物试验与检测方法
        2.4.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4.2 动物试验技术路线
        2.4.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4 试验动物临床症状观察
        2.4.5 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2.4.6 肝脏形态学观察
        2.4.7 肝脏镉含量及元素稳态的检测
        2.4.8 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检测
        2.4.9 肝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
        2.4.10 肝脏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
        2.4.11 肝脏线粒体自噬的检测
    2.5 细胞试验与检测方法
        2.5.1 LMH细胞的培养
        2.5.2 LMH细胞的处理
        2.5.3 细胞试验技术路线
        2.5.4 LMH细胞形态的观察
        2.5.5 LMH细胞活性的检测
        2.5.6 LMH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检测
        2.5.7 LMH细胞NLRP3 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检测
        2.5.8 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检测
        2.5.9 LMH细胞mtDNA拷贝数的检测
        2.5.10 LM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2.5.11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
        2.5.12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检测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3.1.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2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3.2 镉致鸡肝脏毒性的检测结果
        3.2.1 临床症状的观察结果
        3.2.2 体重、鸡冠大小、胫骨长度的检测结果
        3.2.3 肝脏重量和脏器系数的检测结果
        3.2.4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3.2.5 肝脏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3.2.6 肝脏镉蓄积量和元素稳态的检测结果
        3.2.7 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检测结果
        3.2.8 肝脏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结果
        3.2.9 镉致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2.10 镉致鸡肝脏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3.3 镉致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3.1 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3.2 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3.3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3.4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致LMH细胞毒性的检测结果
        3.4.1 CCCP的浓度的筛选
        3.4.2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4.3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4.4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鸡PINK1和Parkin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1.1 鸡PINK1和Parkin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1.2 鸡PINK1和Parkin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4.2.1 镉暴露对鸡肝脏损伤的影响
        4.2.2 镉暴露对鸡肝脏元素稳态的影响
        4.2.3 镉对鸡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影响
        4.2.4 镉暴露对鸡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4.2.5 镉暴露对LMH细胞损伤的影响
    4.3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4.3.1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4.3.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4.4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4.1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4.4.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5 线粒体自噬对镉致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镉暴露通过miR-103靶向FoxO调控鲤鱼脾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镉污染的来源
        1.1.1 工业造成的镉污染
        1.1.2 农业造成的镉污染
    1.2 镉危害的研究进展
        1.2.1 镉暴露对人类的危害
        1.2.2 镉暴露对生态环境和鱼类的危害
    1.3 镉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1.3.1 镉暴露引起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1.3.2 镉暴露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1.3.3 镉暴露引起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1.4 环境污染物中毒与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进展
        1.4.1 环境污染物中毒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1.4.2 环境污染物中毒与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1.5 环境污染物与miRNA的研究进展
    1.6 转录组学技术在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1.6.1 转录组学在环境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
        1.6.2 转录组学在鱼类中的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试剂和软件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软件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处理
        2.2.2 鲤鱼脾组织形态学观察
        2.2.3 鲤鱼脾组织转录组测序方法
        2.2.4 转录组数据联合分析方法
        2.2.5 鲤鱼EPC细胞的培养和细胞活力测定的方法
        2.2.6 鲤鱼脾组织和鲤鱼EPC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的检测方法
        2.2.7 鲤鱼EPC细胞miR-103 敲低/过表达模型的构建方法
        2.2.8 miR-103与FoxO靶向关系的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试验方法
        2.2.9 鲤鱼脾组织和EPC细胞m RNA和miRNA的 RT-q PCR
        2.2.10 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的检测方法
        2.2.11 AO/EB和 MDC/EB染色
        2.2.1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的方法
    2.3 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镉暴露对鲤鱼生长影响的结果
    3.2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形态学影响的观察结果
        3.2.1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显微结构影响的观察结果
        3.2.2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结果
    3.3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结果
        3.3.1 miRNA的测序结果
        3.3.2 RT-q PCR验证miRNA测序的结果
        3.3.3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中mRNA的测序结果
        3.3.4 RT-q PCR验证m RNA测序的结果
        3.3.5 miRNA测序结果与m RNA测序结果的联合分析
    3.4 miR-103与FoxO靶向关系预测的结果
    3.5 镉暴露对鲤鱼EPC细胞活性影响的检测结果
    3.6 miR-103与FoxO靶向关系的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试验结果
    3.7 敲低和过表达miR-103 靶基因FoxO表达的检测结果
    3.8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3.8.1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3.8.2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检测结果
        3.8.3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炎症反应指标影响的检测结果
        3.8.4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免疫相关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3.8.5 镉暴露对鲤鱼脾组织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
    3.9 镉暴露对鲤鱼EPC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3.9.1 镉暴露对鲤鱼EPC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检测结果
        3.9.2 镉暴露对鲤鱼EPC细胞炎症指标影响的检测结果
        3.9.3 镉暴露对鲤鱼EPC细胞免疫相关m RNA表达的影响
        3.9.4 镉暴露对鲤鱼EPC细胞影响的检测结果
        3.9.5 敲低miR-103 对鲤鱼EPC细胞凋亡和自噬影响的检测结果
        3.9.6 过表达miR-103 调节鲤鱼EPC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镉暴露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4.2 镉暴露引起氧化应激造成鲤鱼脾组织细胞和鲤鱼EPC细胞凋亡和自噬
    4.3 镉暴露引起炎症损伤造成鲤鱼脾组织细胞和鲤鱼EPC细胞凋亡和自噬
    4.4 转录组学在镉中毒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4.5 镉通过FoxO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4.6 镉暴露引起鲤鱼脾组织细胞自噬和凋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应激概述
        1.1.1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
        1.1.2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互作
        1.1.3 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1.2 猪氧化应激
        1.2.1 猪氧化应激的症状
    1.3 引起猪发生氧化应激的因素
        1.3.1 仔猪断奶
        1.3.2 饲料污染
        1.3.3 温度和湿度
        1.3.4 养殖密度
    1.4 敌草快和镉应激模型
    1.5 锌的生物学功能
        1.5.1 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1.5.2 锌的转运与储存
        1.5.3 锌与氧化应激
        1.5.4 锌与免疫
        1.5.5 锌与细胞膜结构
        1.5.6 锌的其他功能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粮组成
        2.1.4 饲养管理
        2.1.5 样品采集
        2.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7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2.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2.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2.3.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3.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2.3.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饲粮组成
        3.1.4 实验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3.2.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3.2.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3.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3.3.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3.3.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3.3.4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细胞培养与传代
        4.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4 细胞活力测定
        4.1.5 Western Blot
        4.1.6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镉导致的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模型的建立
        4.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镉应激细胞活性的影响
        4.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NF-k B信号通路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9)线粒体稳态调控在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镉的概述
        1.1.1 镉的理化特性
        1.1.2 镉污染现状
    1.2 镉肾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1.2.1 镉的肾脏毒性
        1.2.2 镉的肾脏毒性机制
        1.2.3 镉与核受体应答
        1.2.4 镉与氧化应激
        1.2.5 镉与Nrf2介导的抗氧化防御
        1.2.6 镉与线粒体稳态
        1.2.7 镉与线粒体自噬
    1.3 白藜芦醇的概述
        1.3.1 白藜芦醇的性质
        1.3.2 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1.3.3 白藜芦醇的肾脏保护作用
        1.3.4 白藜芦醇的线粒体保护作用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2.2.2 组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 肾脏的病理学观察
        2.3.1 肾脏的病理解剖学观察
        2.3.2 肾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2.4 肾脏组织中CYP450酶系检测方法
        2.4.1 肾脏微粒体制备
        2.4.2 肾脏组织CYP450酶系活性检测方法
    2.5 肾脏组织抗氧化功能测定方法
    2.6 肾脏组织mRNA表达水平检测方法
        2.6.1 肾脏组织总RNA提取
        2.6.2 RNA反转录反应
        2.6.3 内参基因序列的设计及合成
        2.6.4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7 肾脏组织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方法
        2.7.1 肾脏组织总蛋白提取
        2.7.2 Western Blot
    2.8 肾脏组织中核受体应答及其亚基表达的检测
    2.9 肾脏组织中Nrf2信号通路的检测
    2.10 肾脏组织中GST及其亚基表达的检测
    2.11 肾脏组织线粒体损伤的检测
        2.11.1 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2.11.2 肾脏组织线粒体功能检测
        2.11.3 肾脏组织线粒体动力学检测
        2.11.4 肾脏组织线粒体自噬检测
    2.12 试验数据分析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动物临床体征观察
    3.2 肾脏损伤的检测结果
        3.2.1 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2.2 肾脏功能的检测结果
    3.3 肾脏组织CYP450酶系及核受体应答的检测结果
        3.3.1 肾脏组织CYP450酶系检测结果
        3.3.2 肾脏组织核受体AHR及下游因子mRNA表达水平
        3.3.3 肾脏组织核受体CAR、PXR及下游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3.4 肾脏组织抗氧化功能的检测结果
        3.4.1 肾脏组织T-AOC的检测结果
        3.4.2 肾脏组织H_2O_2和MDA含量的检测结果
        3.4.3 肾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3.4.4 肾脏组织GST酶系活性的检测结果
    3.5 肾脏组织Nrf2信号通路的检测结果
        3.5.1 肾脏组织Nrf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3.5.2 肾脏组织Nrf2下游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3.6 肾脏组织GST及其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
    3.7 肾脏组织线粒体损伤的检测结果
        3.7.1 肾脏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3.7.2 肾脏组织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3.8 肾脏组织线粒体分裂蛋白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3.9 肾脏组织线粒体融合蛋白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3.10 肾脏组织线粒体自噬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4.1 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的肾脏毒性损伤
    4.2 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CYP450酶系紊乱
    4.3 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的肾脏氧化应激
    4.4 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的肾脏线粒体损伤
    4.5 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线粒体稳态失衡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镉致大鼠成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镉致骨骼毒性的研究进展
        1. 镉致骨骼毒性的流行病学
        1.1 镉暴露与骨密度的关系
        2. 镉致骨毒性的机制
        2.1 镉对钙离子的影响
        2.2 镉的间接骨毒性机制
        2.3 镉的直接骨毒性机制
    第二章 p53在镉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 p53
        2. 镉与p53
        3. p53介导线粒体凋亡
        3.1 p53转录依赖性的细胞凋亡
        3.2 p53转录非依赖性的细胞凋亡
    第三章 氧化应激在镉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 镉与活性氧
        2. 活性氧与DNA损伤
        3. DNA损伤与p5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镉致成骨细胞增殖阻滞和凋亡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材料
        1.4 溶液的配制
        1.5 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1.6 成骨细胞的消化传代
        1.7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1.9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1.10 实时细胞分析监测细胞增殖
        1.1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1.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镉对成骨细胞形态和凋亡的影响
        2.2 镉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镉对成骨细胞周期的影响
        2.4 镉对成骨细胞p53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镉通过p53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致大鼠成骨细胞凋亡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材料
        1.4 细胞培养
        1.5 PFT-α干预
        1.6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53
        1.7 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蛋白表达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1.9 实时细胞分析监测细胞增殖
        1.10 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镉对成骨细胞p53核转位的影响
        2.2 镉及PFT-α对成骨细胞形态的影响
        2.3 镉及PFT-α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2.4 镉及PFT-α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2.5 镉及PFT-α对成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氧化性DNA损伤在镉致大鼠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材料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ROS水平的测定
        1.6 MDA水平的测定
        1.7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H2AX和p53
        1.8 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蛋白表达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镉对成骨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2.2 镉对成骨细胞MDA水平的影响
        2.3 镉对成骨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2.4 镉对成骨细胞p53和凋亡蛋白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肠杆菌定殖特征及其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机理研究[D]. 姚亚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有机-无机杂化SiO2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研究[D]. 李艳红. 兰州交通大学, 2020
  • [3]磷酸盐减轻水稻镉毒害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 陈乔宇. 西南大学, 2020(05)
  • [4]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D]. 常晓翠. 扬州大学, 2020
  • [5]镉污染大米对ICR小鼠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倩.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6]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D]. 张丛.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7]镉暴露通过miR-103靶向FoxO调控鲤鱼脾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D]. 陈俭清.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8]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 郭洁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9]线粒体稳态调控在白藜芦醇拮抗镉致鸡肾脏损伤中的作用[D]. 张琦.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10]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镉致大鼠成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D]. 郑嘉铭. 扬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镉中毒肝脏过氧化氢(H_2O_2)的定位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