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真空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浅谈真空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一、真空洗衣机工作原理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斌,孙广彬,张广磊[1](2021)在《一种洗衣机自动投放模块的原理分析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带有自动投放功能的洗衣机,通过称重模块能够自动检测衣物的重量,以此计算出所需洗涤剂/柔顺剂的量自动进行智能添加,在解放用户手动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浪费洗涤剂/柔顺剂或者洗涤剂不足导致衣物洗不干净的情况。本文主要是结合开发新机型过程中在智能添加方面的需求,通过对自动投放水路的原理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一种新型自动投放模块的可实现方案。

夏翔[2](2020)在《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0年以来,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下文以AA学院简称)如同横空出世般闯进我们的视野,它以一系列骄人成就与独特方式,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一大批AA学院的毕业生与教师,如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彼得·库克(Peter Cook)、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尼古拉斯·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aw)、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沃尔夫·狄·普瑞克斯(Wolf D.Prix.)……成为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他(她)们设计落成的具有先锋色彩及实验价值的建筑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今世界的空间景观,他们主导的“建筑电讯派”、解构主义建筑、数字化-参数化建筑等推动着当代建筑思潮及流派的发展。我们进一步发现AA学院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方方面面,如它独立于大学体制之外的建筑教育模式;如以“工作单元”替代课程,教师给出的主题成为教学内容;如基础教学以装置、身体及行为、影像、拼贴等当代实验艺术方式作为练习手法,避开了功能、构造、制图等一般建筑入门教学内容;如以创新性、实验性、交叉性、艺术性的教学面貌等,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学术兴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在经过手工、图案、工艺美术等形态之后,在新时期转型为现代形态的艺术设计,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又逐渐进入数字化设计阶段。与多变相随的是同质化、程式化、职业化的教学景观,及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题作业与教材模式。同时,引起设计教育界极大关注、无数院校试图进行改革的设计基础课程,由于诸多原因整体上至今仍陷于“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模式而不能自拔。于是,在这种情境中的设计基础改革把视线转向了建筑教育,而AA学院的基础课程无疑为设计基础教学的突围带来了示范性意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从各个层面进行解读,寻找可以参照借鉴、改写的路径,寻找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到作业手法的演绎之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作为AA学院独特面貌生成的背景与基础,包括了实验性建筑艺术的基础形态,建筑教育的实验性教学与基础教学的情境,2.AA学院的教育特质,包括发展历程、课程体系及着名教师,3.AA学院教学的工作单元设置与教师的主题教学,4.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主题设计途径,学生对单元主题的二次设计、作业创意的多种路径等,5.AA学院基础教学作业的表现手法与视觉图式,包括对现当代艺术的借用与演绎,作业的形式手法及视觉表现等。附录部分整理了历年来AA学院基础教学的主要课题。

何依琴[3](2020)在《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昆明地区气候温和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住宅建筑基本无空调能耗,采暖能耗也很小。而且,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在全国居于前列,太阳能光伏使用率大幅提高。上述条件为实现零碳住区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本文选取昆明某建成住区为研究对象,在现状碳排放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零碳住区的可行性。首先,本文建立了住区全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采用文献查阅、数据演算分析等方法得到了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基础数据。其次,基于温和地区住宅采暖能耗小、基本无空调能耗的情况,选取该住区1栋典型建筑计算了建筑系统的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生活热水能耗、家用电器能耗、烹饪设备能耗、动力设备能耗,还计算了地下室能耗。然后,根据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相关基础数据和建筑使用阶段总能耗,得到了该住区建筑系统、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及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最后,根据可行碳减排措施分析了零碳住区的可行性。主要计算结果如下:(1)地上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16×105t,地下室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66×104t,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3.48×103t,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为3.97×104t,该住区内全生命周期现状碳排放量为1.06×105t。(2)若减少该小区建筑栋数,只保留6a栋。此时,建筑系统碳排放量为3.62×104t,道路系统碳排放量为1.69×103t,绿地系统固碳量为5.06×104t,则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27×104t。(3)若降低建筑层数至6层,同时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此时,建筑系统全生命碳排放量为3.11×104t,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48×103t,光伏发电系统和绿地系统中和的碳排放量3.97×104t,则住区全生命系统碳排放量为-5.15×103t。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建筑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建材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占比最高,分别为38.40%和54.56%。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中,混凝土、钢材和水泥占比最高,分别为57.63%、28.43%、5.83%。(2)在保持建筑层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建筑栋数以减少建筑及道路用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可实现零碳住区。此时,住区绿地率为77.67%,容积率为0.83,建筑密度为4.17%。(3)在保持绿地面积和建筑栋数不变并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情况下,减少建筑层数以减少建筑面积和建筑能耗可实现零碳住区。此时,住区绿地率为60.83%,容积率为0.73,建筑密度为13.36%。

渠成江[4](2019)在《装配式住宅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代表工业化先进水平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住宅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和发展,其基本组成部分——住宅部品的标准化和集成化设计成为发展的重点。我国目前对于厨房、卫浴间部品的集成设计理念和实践较为成熟,随着住户对住宅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作为室内外联系媒介的阳台部品同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装配式住宅中阳台部品仅仅作为围护单元,缺乏相应功能的体现。因此本文选择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集成设计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与设备部品的集成来完善装配式住宅中阳台部品自身的功能价值。本文从研究住宅部品及其集成设计的理论出发,结合对厨卫部品集成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住宅部品与设备部品集成设计的要求和集成方式,进而梳理出住宅部品集成设计的思路,即在满足住户对于部品功能使用和心理感受的前提下,实现与设备部品的集成,从而完善住宅部品的功能内涵,提升住户居住品质。其次按照住宅部品集成设计要求中的功能集成和设备集成这两方面展开对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对阳台功能含义的梳理总结得到休闲型和服务型两种功能类型的阳台;另一方面对与设备集成的结合部分——预制混凝土阳台构件进行分析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为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背景基础。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结,提出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的策略,策略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分析,这是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的基础与前提;第二部分是采用制造集成和施工集成两种方式将功能相适应的设备部品集成到阳台部品中。文末作者将提出的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策略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进行模拟设计,验证了本策略的可实施性和集成设备部品具有完善阳台部品功能、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作用,为之后阳台部品集成设计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陈胜[5](2019)在《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技术在高层住宅的应用》文中提出在对二次供水三种模式即水箱变频供水模式、无负压供水模式和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模式分析比较后得出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模式具有节能环保优势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重点阐述了所建议选择使用和推广的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情况,定性定量地证明了这一供水技术能满足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节能、环保和居民生活用水可靠性要求。

卞和毅[6](2019)在《基于STM32的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及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洗衣机越来越普及。作为家电产品的一大类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也标志着精神与物质文明程度。仅2017年我国全年家用洗衣机产量达到7500多万台,洗衣机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电器。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普及率比较高。现如今在美国,洗衣机该标定技术普及率为99%以上,日本也在大约99%左右,然后是其他国家,比如意大利为94%;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洗衣机标定技术的普及率就比较低,仅为6%。洗衣机水位传感器标定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工业发达国家的基本需求看,主要是更新换代为主。新的洗衣机传感器标定技术在各个国家相继出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洗衣机水位传感器标定技术也要走向国际市场。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积极开发研制新产品。洗衣机的水位控制单元——水位传感器,能够感知洗衣机在工作中,洗衣桶(或脱水桶)内水位的高低,是洗衣机的核心部件。就目前生产水平而言,水位传感器出厂前的标定过程大都是人工手动完成的。为了提高水位传感器性能的一致性和生产效率。本文设计了一套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水位传感器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某型号洗衣机水位传感器控制技术的试验研究,探讨分析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的方法。在硬件模块上给出了分析,通过给出控制要求,满足实际参数,以达到目标状态。通过对水位传感器与洗衣机水量控制相关联的实验研究,建立压力产生装置数学模型。分析水位传感器与自动标定算法的基本关系,提出一种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相关性的估算方法。设计了一款用于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的自动化装置。装置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是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出相应的机械结构,并对设计的机械结构进行论证,包括压力产生模块、调节模块、工装夹具模块等。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环境下,详细阐述了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的底层程序开发技术,详细分析了基于STM32和传感器的驱动方法,应用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水位传感器的控制算法研究。在实际选择步进电机的控制程序上,结合了三种常用的控制算法:位置闭环控制、速度闭环控制、梯形加减速控制,对他们进行了实际现场操作与实验,综合比较出各自的优缺点,确定一套满足本装置控制要求的算法。最后通过完成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建,采用上位机实际操作,对比分析反馈数据,解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致性和生产效率问题。

马贵福[7](2019)在《汽车制动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带有制动主缸的真空助力器是制动系统中的核心零件之一,其零部件较多,内部结构复杂,本文主要从动力学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其工作过程以及性能。研究了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分析的建模基础及边界条件,主要包括真空助力器的工作过程与力学平衡方程,真空助力器的关键性能参数,反馈盘的变形特性与空气阀口开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真空助力器工作过程中后腔的压强变化;研究了真空助力系统的增跳值与反馈盘初始变形量的关系,在ABAQUS中建立反馈盘超弹性橡胶模型,通过调整反馈盘主面的受力面积及增跳值的大小观察其初始变形量,为调整空气阀与反馈盘的间隙提供参考。分析了制动主缸的工作过程,并对其第二腔活塞组件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两腔压力差的关系;通过收集制动主缸各影响因素的需液量的特性进行拟合,并结合制动主缸的受力分析,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制动主缸力与行程仿真模型,研究了制动主缸的力与行程特性,作为真空助力器的负载,其特性将对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分析产生影响。基于对真空助力器以及制动主缸各项性能的研究,确定了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通过对真空助力器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处理,确定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运动关系,建立了基于ADAMS的真空助力系统虚拟样机模型。仿真结果展示了真空助力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特性曲线,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并基于此虚拟样机模型进行关键零部件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姜佳威[8](2019)在《废弃电路板贴片电子元件拆卸设备研制》文中认为电子信息产品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支柱性产业,由此电子垃圾随着电子产品的报废和更新换代也迅速增长。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分,电路板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电子产品中。由于电路板上安装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因此废弃电子元器件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然而很多电子元件并没有失去使用功能,还有一定的经济使用价值,尤其是一些价格昂贵的贴片电子元件,所以对贴片电子元件进行非破坏性拆卸和二次利用具有实际意义。其不仅具有经济可行性,也有利于废弃电路板的资源化处理。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的废弃电路板电子元件拆卸技术,并在其基础上,根据废弃贴片电子元件拆卸的需求,提出了以熔焊台为加热设备,以三轴定位平台为拆卸主体的整体拆卸方案,并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无损拆卸废弃电路板贴片电子元件的设备。根据废弃电路板拆卸设备的实际需求,运用SolidWorks完成设备的整体机械结构的设计,同时确定了伺服系统驱动方案以及基于PLC为控制器的运动控制方案。通过对拆卸设备负载转动惯量的计算以及运动控制的精度要求,确定采用台达ECMA-C20401ES型号伺服电机并配套选用ASD-B2-0121-B型号伺服驱动器,并进行驱动系统的电路设计。同时完成了PLC、熔焊台、限位开关等模块的选型,并根据实际控制需求完成了PLC输入输出点的分配。完成整个拆卸设备的硬件安装和电气线路设计。根据拆卸设备的工作流程,运用西门子PLC编程软件STEP 7-MicroWIN SMART编写了拆卸设备的PLC控制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原点复位、位置计算、位置控制、手动拆卸、自动拆卸等程序。运用组态王软件实现了拆卸设备上位机的控制和监视功能并进行手动运行界面、自动运行界面、状态显示界面的设计。完成了废弃电路板贴片电子元件的熔焊实验,确定其在280℃,加热时间为60s时熔焊效果最佳。完成了拆卸设备的运动性能调试,并对拆卸设备精度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满足拆卸设备的拆卸需求,整体运行测试贴片电子元件完全拆除,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孙诗[9](2018)在《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非线性拓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器件功耗的不断降低,能量采集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可穿戴设备,医学植入器件的供电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振动能量采集是将环境中的振动能通过特定的转换机制转换成电能,常用的转换机制包括压电式、静电式和电磁式。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外界振动激励下,永磁与线圈发生相对运动,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显着优点是输出阻抗低,输出电流大。振动能量采集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加工作响应带宽和提高机电转换效率。传统的能量采集器都是基于线性弹簧的线性振动,当外界环境的振动频率与能量采集器的谐振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能量采集器的采集效率最高。但是,这种能量采集器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工作频率范围非常窄,环境频率稍作改变,其采集效率急剧降低。针对此问题,研究者提出能量采集拓频方法,包括调谐法、多模态法和非线性法等。非线性效应会导致幅频响应曲线弯曲,从而拓宽能量采集器的采集频率范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围绕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的非线性设计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两种非线性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方法,实现拓宽能量采集器的工作频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拉伸非线性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方法,实现宽频能量采集。对能量采集器进行了模型设计、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优化,集成制造以及性能测试。平面弹簧结合固定-导向结构优点和电镀镍材料的机械性能优点,在大变形的情况下,不仅会发生弯曲变形,而且会出现拉伸效应,从而引起强烈的硬化非线性。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方法具有体积小和易于集成制造的优点,可以通过MEMS加工工艺集成制造。测试结果表明,能量采集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大变形条件下不会产生破坏。随着激励加速度的增加,能量采集器的幅值增加,采集带宽变宽。在0.5 g的加速度下,对于位移和输出电压分别获得129 Hz和59 Hz的大带宽。负载电阻与线圈内阻相同为38Ω时,最大功率输出为3.4μW,归一化功率密度为125.92μW cm-3 g-2。2、在上述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几何尺寸设计实现非线性刚度独立调节的方法,进而保证线性谐振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对能量采集器的峰值频率和带宽进行大范围调节。控制平面弹簧梁的厚长比,线性刚度可以保持不变,非线性刚度与弹簧的厚度成反比,从而实现了非线性刚度系数的独立调节。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且制造了验证实验样机。在0.5 g的加速度下,能量采集器输出电压的工作带宽可以在37 Hz75 Hz范围内调节。这种设计可以很容易地调整弹簧梁的长度和厚度,而不会改变整个能量采集器装置的体积,这与MEMS批量制造工艺兼容。3、提出一种磁力非线性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方法,通过永磁与软磁铁芯之间的磁力耦合作用引入非线性,从而增加能量采集器的工作带宽。对能量采集器进行了模型设计、仿真优化,并通过制造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通过控制永磁对与软磁材料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永磁与软磁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向系统引入单稳态(单势阱)或者双稳态(双势阱)非线性。能量采集器在振动过程中,软磁铁芯的磁化方向发生周期性反转,实现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化。当永磁与软磁之间的距离为1.5 mm时,表现为单稳态非线性响应,5 m/s2正向扫频时,获得工作带宽7.3 Hz,相当于峰值频率的11.28%。距离减小至0.5 mm,表现为双稳态非线性响应,10 m/s2正向扫频时,能量采集器发生大幅度的阱间振动,工作带宽15.5 Hz,相当于峰值频率的21.5%。与开放磁路相比,闭合磁路可以有效提高输出电压和功率。当永磁与软磁间隙为0.5 mm时,在10 m/s2的加速度下,闭合磁路下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18 mV,是开放磁路输出电压45 mV的2.6倍。闭合磁路最佳输出功率为8.25μW,是开放磁路情况下的0.84μW的9.8倍。

韩光辉[10](2018)在《变参数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在科技发展中,日益提高的人类生活水平同人们对机械振动控制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提高振动控制效果,一种使用磁流变技术的变参数半主动控制得到人们广泛研究。本文研究了磁流变技术在变质量系统和微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并设计和实验研究了相应的磁流变减振器。变质量系统的固有频率会随着质量变化而进行改变,传统的被动振动控制方式在振动系统的参数发生改变时,不能实现振动控制效果。本文根据建立变质量系统的振动模型,设计了一款无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实验对其振动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在微振动控制中,本文在变刚度变阻尼振动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并对其减振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典型的变质量系统,波轮式洗衣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洗衣机振动机理,建立了洗衣机内桶振动的数学模型和振动模型,并对洗衣机结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无活塞式磁流变悬挂吊杆,该吊杆包括空气阻尼器部分和磁流变阻尼器部分。随后,通过实验仪器建立磁流变悬挂吊杆的实验系统,主要包括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实验系统和洗衣机振动实验系统。通过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该磁流变悬挂吊杆能够实现稳定的阻尼力输出,并实现良好的洗衣机振动控制效果。使用磁流变悬挂吊杆时,洗衣机振动加速度可以降至原有被动悬挂吊杆时的一半。本文还研究了用于微振动控制的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在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减振器原理基础上,进行振动模型的改变,将被减振对象置于两串联弹性单元的节点处,并通过阻尼控制振动模型的等效刚度。根据改进的振动模型,设计了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对外缸体阻尼器和内缸体阻尼器进行了阻尼力测试实验,随后对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整体力学实验和振动台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减振器初步能够实现减振的目的,对不同的振动激励,其能实现的振动控制效果不同。研究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对变质量系统的减振和微振动环境的振动控制,需要磁流变阻尼器的变参数特性,也需要恰当的控制策略控制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入电流。本文从系统振动的分析、测试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变参数磁流变减振器的减振特性进行了综合研究。

二、真空洗衣机工作原理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空洗衣机工作原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洗衣机自动投放模块的原理分析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自动投放工作流程
3 自动投放原理简析
    3.1 主进水水路简介
    3.2 洗涤剂投放水路简介
    3.3 柔顺剂投放水路简介
4 方案验证
5 结论

(2)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背景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确立
    二.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相关概念解读
        1.关于基础课程
        2.关于“建筑学”、“设计学”、“纯艺术(美术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科演绎与AA学院的历程——建筑教育实验与AA学院发展研究
    第一节 建筑教育的学科演绎
        一.从美术学院到理工院校
        二.学科发展与多元实验
    第二节 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
        一.从空间生成入手
        二.从建构与建造入手
        三.从艺术形式入手
    第三节 AA学院的发展与特质
        一.第一阶段:非学院派的开端之路
        二.第二阶段:艰难变革的现代主义之路
        三.第三阶段:桀骜传奇的先锋之路
    第四节 AA学院的基本特质
        一.独特性:体制之外
        二.开放性:教师背景的多元化
        三.创新性:课程结构中的“工作单元”与“主题教学”
        四.研究性:教学情境中的学理探求与实验色彩
        五.先锋性:作业中的当代艺术与前卫色彩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多元演绎与前卫色彩——现当代建筑及AA学院实验研究
    第一节 “AA人”的现当代建筑书写史
        一.游牧与插件:建筑电讯派的纸上建筑
        二.机器与结构:高技术主义建筑设计
        三.“分延”与“差异”:解构主义建筑艺术
        四.“非线”与“生态”:参数化建筑艺术
    第二节 “AA人”的知识背景与研究性实验
        一.叙事与空间:屈米的理论与实验
        (一)叙事与时间
        (二)叙事与空间
        二.乐思与空间:里伯斯金的理论与实验
        (一)音乐体验
        (二)符号语言中的建筑与音乐
        三.建筑与电影:舒宁的理论与实验
        (一)实验与理论建构
        (二)相关课题教学案例
        四.绘画与现实:哈迪德的理念与建筑艺术
        (一)构成主义绘画
        (二)碎片与建筑实验
        (三)流体与建筑艺术的世界
        五.建筑师与哲匠:库哈斯的多元面貌
        (一)“反引力”:作为建筑师
        (二)三本书:作为理论家与批评家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课程体系与工作单位——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结构
    第一节 AA学院的课程体系
        一.AA学院基础课程
        (一)预科课程
        (二)一年级课程
        二.AA学院核心课程
        (一)中级学院课程
        (二)专业学院课程
        三.AA学院研究生课程
        (一)硕士课程
        (二)博士课程
        四.AA学院公共课程
        (一)媒体研究课程
        (二)历史与理论研究课程
        (三)技术课程
        五.相关教学项目与课程活动
        (一)海外游学
        (二)讲座
        (三)评图
        (四)作业发布与展示
    第二节 AA学院的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结构的几种模式
        二.工作单元与课程设置
        (一)学年模式与课程群
        (二)工作室模式与工作单元的选择
        (三)主题性模式与工作单元的内容
        (四)教学主题与作业二次设计
        三.双轨制课程结构
    第三节 AA学院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
        一.思路拓展阶段
        二.专业知识建立阶段
        三.意识的提升阶段
        四.领域前沿与学科发展
        五.理论与技术支持
        (一)表现
        (二)思维
        (三)建造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预科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职业素质与工作方式
        二.主题的基本策略
        (一)身体与空间
        (二)城市与景观
        (三)衍生与延伸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个性因素与寻找切入点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空间与体验”
        (二)2002年主题“外来文化研究”
        (三)2008年主题“剖析环境”
        (四)2009年主题“模糊边界”
        (五)2010年主题“比例、场景和身体”
        (六)2011年主题“观察、想象与转化”
        (七)2015年主题“瞄准现场”
        (八)2016年主题“文本与片段”
        (九)2017年主题“材料的趣味”
        (十)2018年主题“精确切割和误差范围”
    第三节 预科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资源素材的广泛性与奇特性
        二.概念图式的隐喻性与观念性
        三.实验展开的游戏性与多解性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一年级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建筑师与学者
        二.主题设定的基本策略
        (一)意义与趣味
        (二)案例与学理
        (三)考察与体验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专业因素与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身体与重力”
        (二)2002年主题“环境与身体”
        (三)2008年主题“泰晤士河”
        (四)2009年主题“比例与模型”
        (五)2010年主题“对立与交叉”
        (六)2011年主题“设计方法与写作”
        (七)2015年主题“居住世界”、“女神与复仇者”、“体验当下”
        (八)2016年主题“栖息地、城市与城市呈现、空间组织、反项目、形式及其它”
        (九)2017年主题“比较:伦敦与美国城镇”
        (十)2018年主题“人、建筑、环境”
    第三节 一年级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知识方法的多元化与反思性
        二.叙事语言的意象性与戏谑性
        三.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形式化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表现形式与视觉图式——AA学院基础课程的作业手法研究
    第一节 主题表现与现当代艺术
        一.解读:现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
        二.实验:当代艺术与现当代建筑
        三.挪用:作业手法与现当代艺术
        (一)装置艺术
        (二)身体与行为艺术
        (三)影像艺术
        (四)数字媒体艺术
        (五)概念艺术
    第二节 图式与视觉表现
        一.库克《绘画:建筑的原动力》
        二.非制图与非建筑画
        三.综合媒介与拼贴图像
    第三节 模型与空间体验
        一.模型制作:概念与意象表现
        二.空间建造:体验与1:1建造
        三.数媒表现:虚拟——无限幻境
    小结与讨论
结论
    一.研究思路与脉络总结:现象到本质
    二.研究与分析方法总结:经验与解释
    三.研究主要发现与成果:特质与同构
    四.对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建议
    五.研究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影响力
附录一 AA学院基础课程1999-2018学生作业原始资料
附录二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
        1.3.2 低碳建筑研究现状
        1.3.3 零碳建筑研究现状
        1.3.4 住宅能源统计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
    2.1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2.1.1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2.1.2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2.1.3 全生命周期评价基本框架
    2.2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2.2.1 研究目的
        2.2.2 考察范围
        2.2.3 清单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
    3.1 住区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3.1.1 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1.2 建材碳排放因子获取途径
        3.1.3 建材碳排放因子选取
    3.2 住区建筑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
        3.2.1 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2.2 材料运输过程碳排放
        3.2.3 建造施工本身碳排放
    3.3 住区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
        3.3.1 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3.2 住宅各分项能耗研究
    3.4 住区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
        3.4.1 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4.2 建筑物拆除施工过程碳排放
        3.4.3 建筑垃圾运输过程碳排放
    3.5 住区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3.6 住区中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和地区住宅使用阶段能耗研究
    4.1 昆明地区概况
    4.2 案例建筑基本信息
    4.3 采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计算
        4.3.1 模拟软件的选择
        4.3.2 基础模型建立
        4.3.3 边界条件的设定
        4.3.4 模拟结果的统计
    4.4 生活热水能耗计算
        4.4.1 集中太阳热水系统
        4.4.2 热水能耗的计算
    4.5 家电、烹饪能耗计算
        4.5.1 现场调研
        4.5.2 家电、烹饪能耗计算
        4.5.3 结果统计
    4.6 动力及其他能耗计算
        4.6.1 动力设备统计
        4.6.2 动力能耗计算
        4.6.3 地下室能耗计算
    4.7 建筑使用阶段能耗汇总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1 住区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
    5.2 住区建筑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
    5.3 住区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计算
    5.4 住区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
    5.5 住区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6 住区地下室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7 住区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8 住区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计算
    5.9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
    5.10 住区生命周期碳减排措施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6.1 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分析
        6.1.1 增加绿地碳汇实现零碳住区
        6.1.2 增加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零碳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装配式住宅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装配式住宅在我国的广泛推广
        1.1.2 国内对住宅部品集成设计的重视
        1.1.3 阳台对于居住体验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1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
        1.2.2 阳台部品集成设计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阳台发展概述
        1.5.2 国内住宅部品研究应用水平
        1.5.3 国外住宅部品研究应用水平
        1.5.4 装配式住宅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研究现状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住宅部品的集成设计研究
    2.1 住宅部品及其集成设计概述
        2.1.1 住宅部品的概念
        2.1.2 住宅部品的类别
        2.1.3 住宅部品的意义
        2.1.4 住宅部品集成设计及其技术支持体系
    2.2 整体卫浴间集成设计分析
        2.2.1 整体卫浴间的设计基础
        2.2.2 整体卫浴间集成构件及材料
        2.2.3 整体卫浴间管线布置技术
        2.2.4 整体卫浴间集成设计的经验总结
    2.3 整体厨房集成设计分析
        2.3.1 整体厨房的设计基础
        2.3.2 整体厨房集成构件及材料
        2.3.3 整体厨房管线布置技术
        2.3.4 整体厨房集成设计的经验总结
    2.4 住宅部品集成设计总结及思路
        2.4.1 住宅部品集成设计要求
        2.4.2 住宅部品的集成方式
        2.4.3 住宅部品集成设计思路
        2.4.4 对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的指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合住宅阳台的功能类型分析
    3.1 住宅阳台的空间特性
        3.1.1 模糊性
        3.1.2 私密性
        3.1.3 辨别性
        3.1.4 尺度性
    3.2 住宅阳台的功能含义
        3.2.1 满足生理需求的功能
        3.2.2 满足精神需求的功能
    3.3 住宅阳台的功能类型
    3.4 功能型阳台的实例分析
        3.4.1 住宅阳台与景观种植槽的结合
        3.4.2 住宅阳台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结合
        3.4.3 实例经验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组成构件分析
    4.1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概述
        4.1.1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概念及基本组成
        4.1.2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分类形式
    4.2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构件设计
        4.2.1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设计
        4.2.2 竖向维护构件的设计
        4.2.3 预制混凝土阳台构件的模具设计
        4.2.4 预制混凝土阳台构件设计的总结
    4.3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构件制作流程
        4.3.1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制作流程的概述
        4.3.2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的制作要点
        4.3.3 竖向围护构件的制作
        4.3.4 预制混凝土阳台构件制作流程的总结
    4.4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安装流程
        4.4.1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安装流程的概述
        4.4.2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施工安装要点
        4.4.3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安装流程的总结
    4.5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优缺点
        4.5.1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优势
        4.5.2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局限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策略
    5.1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集成设计基础
        5.1.1 阳台部品的功能类型
        5.1.2 阳台部品的平面尺寸和模数标准
        5.1.3 阳台部品的平面布局
        5.1.4 阳台部品的适应性设计
    5.2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的集成设备分析
        5.2.1 阳台部品集成设备的类型、位置及方式
        5.2.2 设备的管线布置
    5.3 休闲型阳台部品的集成设备分析
        5.3.1 设备类型及集成布置
        5.3.2 设备的管线布置
    5.4 服务型阳台部品的集成设备分析
        5.4.1 设备类型及集成布置
        5.4.2 设备的管线布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践与总结
    6.1 实践与反思
        6.1.1 项目实践
        6.1.2 实践反思
    6.2 研究结论
        6.2.1 研究总结
        6.2.2 研究创新点
        6.2.3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整体卫浴间分类表
附录B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尺寸表
附录C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制作流程图
附录D 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安装流程图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技术在高层住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二次供水主要模式分析比选
    1.1 水箱变频供水模式
    1.2 传统无负压供水模式
    1.3 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模式
    1.4 比选结论
2 稳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设备结构
    2.2 基本工作原理
        2.2.1 确保供水压力稳定的工作原理
        2.2.2确保无负压的工作原理
        2.2.3 实现差量补偿的工作原理
        2.2.4 实现节能的工作原理
        2.2.5 防止二次污染的原理
3 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应用
    3.1 工程概况
    3.2 设备参数计算
        3.2.1 流量计算
        3.2.2 水泵扬程计算
    3.3 设备耗电量计算
4 结束语

(6)基于STM32的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及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简介
    2.1 引言
    2.2 水位传感器结构元件
        2.2.1 调节螺钉
        2.2.2 波纹膜片
    2.3 水位传感器振荡电路
    2.4 水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3.1 自动标定装置功能及设计指标
    3.2 自动标定装置压力产生模块数学模型
    3.3 自动标定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3.3.1 虚拟样机环境——SolidWorks2014软件
        3.3.2 自动标定装置的机械结构
        3.3.3 自动标定装置的机械结构模块说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4.1 硬件电路板资源说明
    4.2 硬件控制电路开发
        4.2.1 水位传感器标定装置的低功耗设计
        4.2.2 微控制器
    4.3 电源管理模块
        4.3.1 STM32F407芯片供电
        4.3.2 硬件电路板供电
    4.4 步进电机模块
    4.5 步进电机驱动器模块
    4.6 压力值测量输出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软件设计
    5.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 ARM微处理器开发环境
        5.2.1 ARM微处理器开发环境简介
        5.2.2 IAR for ARM简介
    5.3 软件控制
        5.3.1 STM32系列微处理器
        5.3.2 STM32F407系统架构
    5.4 标定装置抗干扰系统优化设计
        5.4.1 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干扰源
        5.4.2 嵌入式应用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措施
        5.4.3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控制算法比较分析和方案确定
    6.1 引言
    6.2 57步进电机位置闭环控制
        6.2.1 硬件环境组建
        6.2.2 关键代码分析
        6.2.3 实验操作与现象
    6.3 57步进电机速度闭环控制
        6.3.1 硬件环境组建
        6.3.2 关键代码分析
        6.3.3 实验操作与现象
    6.4 基于梯形加减速的步进电机控制
        6.4.1 步进电机“S”曲线加减速
        6.4.2 硬件环境组建
        6.4.3 关键代码分析
        6.4.4 实验操作与现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标定装置调整模块实验调试
    7.1 引言
    7.2 SWD下载接口
    7.3 调试的主要内容
        7.3.1 硬件调试的主要内容
        7.3.2 软件调试的主要内容
    7.4 步进电机调整模块控制实验调试
        7.4.1 实验硬件环境组建
        7.4.2 STM32CubeMX生成工程
        7.4.3 步进电机旋转驱动代码分析
        7.4.4 实验结论与现象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7)汽车制动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虚拟样机技术介绍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真空助力器分析
    2.1 真空助力器工作过程分析
    2.2 真空助力器力平衡方程
    2.3 真空助力器关键性能参数分析
    2.4 关键零部件反馈盘变形特性分析
    2.5 后腔压强变化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动主缸分析
    3.1 制动主缸工作原理
        3.1.1 制动主缸工作过程分析
        3.1.2 制动主缸受力分析
    3.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制动主缸力与行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制动主缸各影响因素的压力与行程关系确定
        3.2.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制动主缸力与行程仿真模型架构
    3.3 制动主缸Matlab/Simulink力与行程仿真结果
        3.3.1 力与压力
        3.3.2 力与行程
        3.3.3 工作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DAMS的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研究
    4.1 基于ADAMS的多体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建模
        4.1.1 基于ADAMS的建模基础
        4.1.2 基于ADAMS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
        4.1.3 基于ADAMS的运动学分析
    4.2 真空助力系统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4.2.1 ADAMS软件介绍
        4.2.2 基于ADAMS的真空助力系统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4.3 基于ADAMS的真空助力系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3.1 输入与输出特性曲线
        4.3.2 位移分析
        4.3.3 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废弃电路板贴片电子元件拆卸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废弃电路板电子元件国内外处理现状
        1.2.1 国外废弃电路板电子元件处理现状
        1.2.2 国内废弃电路板电子元件处理现状
        1.2.3 国内外废弃电路板处理方法比较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目标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拆卸设备整体设计
    2.1 拆卸设备设计要求
        2.1.1 拆卸设备需求分析与性能要求
        2.1.2 拆卸设备设计原则
    2.2 拆卸设备的总体方案
        2.2.1 拆卸设备的熔焊方案
        2.2.2 拆卸设备的驱动方案
        2.2.3 拆卸设备的运动控制方案
    2.3 拆卸设备的工作原理
        2.3.1 拆卸设备整体结构
        2.3.2 拆卸设备的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拆卸设备硬件设计
    3.1 拆卸设备主体
    3.2 拆卸设备驱动系统设计
        3.2.1 驱动模式选择
        3.2.2 伺服电机的选择分析
        3.2.3 伺服驱动器的选择分析
        3.2.4 伺服驱动器电路设计
    3.3 电子齿轮比设计
    3.4 控制器的选型与设计
        3.4.1 PLC控制器的选型
        3.4.2 PLC的 I/O地址分配
    3.5 限位开关
        3.5.1 限位开关选型
        3.5.2 检测系统设计
    3.6 熔焊台的选型分析
    3.7 电气线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拆卸设备的软件设计
    4.1 PLC软件整体控制流程
    4.2 PLC软件设计
        4.2.1 PLC编程语言
        4.2.2 PLC软件相关通讯配置
        4.2.3 PLC软件程序设计
    4.3 组态王软件设计
        4.3.1 软件所要实现的功能
        4.3.2 PLC与组态王的通讯连接
        4.3.3 构建数据词典
        4.3.4 手动操作画面设计
        4.3.5 自动运动画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与调试
    5.1 熔焊台熔焊调试
    5.2 电机运行和精度调试
        5.2.1 伺服电机调试
        5.2.2 伺服电机精度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非线性拓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概述
    1.2 能量采集的来源
    1.3 振动能量采集分类
        1.3.1 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
        1.3.2 静电式振动能量采集
        1.3.3 磁电换能式能量采集
        1.3.4 摩擦电式能量采集
        1.3.5 电磁振动式能量采集
    1.4 振动能量采集拓频方法
        1.4.1 调谐法
        1.4.2 多模态法
        1.4.3 非线性法
    1.5 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的研究进展
        1.5.1 基于拉伸应变的非线性能量采集器
        1.5.2 能量采集器的非线性刚度独立调节
        1.5.3 磁力作用的非线性能量采集器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非线性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工作原理及物理模型
    2.1 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基本物理模型
        2.1.1 传递函数
        2.1.2 等效电路
        2.1.3 阻尼
        2.1.4 输出功率
        2.1.5 电磁式能量转换分析
    2.2 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物理模型
        2.2.1 单稳态动态幅频响应
        2.2.2 双稳态动态幅频响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拓频方法
    3.1 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设计与建模
        3.1.1 整体设计方案
        3.1.2 固定-导向平面弹簧建模与分析
    3.2 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的仿真优化
        3.2.1 静力学仿真与优化
        3.2.2 动力学计算与分析
    3.3 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的非线性刚度独立调节
        3.3.1 非线性刚度独立调节原理
        3.3.2 验证结构设计
        3.3.3 仿真计算
    3.4 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样机的集成制造
        3.4.1 集成制造基本工艺
        3.4.2 镍基固定-导向平面弹簧制备流程
        3.4.3 双层铜线圈制备流程
        3.4.4 SU-8 垫片制备流程
        3.4.5 能量采集器的装配
    3.5 拉伸非线性能量采集样机性能测试与分析
        3.5.1 静力学测试
        3.5.2 动力学特性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力非线性能量采集拓频方法
    4.1 磁力非线性能量采集器设计与建模
        4.1.1 整体设计方案
        4.1.2 磁力建模与分析
    4.2 磁力非线性能量采集方案仿真与优化
        4.2.1 磁力非线性仿真计算
        4.2.2 磁路设计仿真与优化
    4.3 磁力非线性能量采集样机的制作
    4.4 磁力非线性样机性能测试与分析
        4.4.1 静力学测试
        4.4.2 动力学特性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与下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变参数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振动控制的分类
    1.3 磁流变技术及其特性
        1.3.1 磁流变技术的发展
        1.3.2 磁流变液的工作机理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
    2.1 引言
    2.2 洗衣机振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波轮洗衣机振动机理分析
    2.4 波轮洗衣机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2.4.1 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4.2 波轮洗衣机模态分析实验
    2.5 波轮洗衣机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流变悬挂吊杆的设计及实验
    3.1 引言
    3.2 全自动洗衣机悬挂系统
    3.3 磁流变液性能分析
    3.4 磁流变悬挂吊杆设计
        3.4.1 结构设计
        3.4.2 磁路仿真设计
    3.5 实验系统
        3.5.1 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实验系统
        3.5.2 洗衣机振动实验系统
    3.6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6.1 阻尼力实验结果
        3.6.2 洗衣机振动控制实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及实验
    4.1 引言
    4.2 微振动控制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4.3 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减振器原理
    4.4 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工作原理
    4.5 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
        4.5.1 磁路仿真设计
        4.5.2 结构设计
    4.6 外缸体阻尼器的实验内容
        4.6.1 使用U型圈作为密封圈的实验内容
        4.6.2 使用O型圈作为密封圈的实验内容
    4.7 内缸体阻尼器的实验内容
    4.8 双弹簧磁流变减振器实验结果
    4.9 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5.3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真空洗衣机工作原理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洗衣机自动投放模块的原理分析与设计研究[A]. 赵海斌,孙广彬,张广磊. 2021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 2021
  • [2]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D]. 夏翔.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3]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D]. 何依琴.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装配式住宅预制混凝土阳台部品集成设计研究[D]. 渠成江. 天津大学, 2019(01)
  • [5]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技术在高层住宅的应用[J]. 陈胜. 铁道运营技术, 2019(03)
  • [6]基于STM32的水位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及控制算法研究[D]. 卞和毅. 安徽大学, 2019(07)
  • [7]汽车制动真空助力系统动力学运动学研究[D]. 马贵福. 湖南大学, 2019(07)
  • [8]废弃电路板贴片电子元件拆卸设备研制[D]. 姜佳威.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9(01)
  • [9]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非线性拓频方法研究[D]. 孙诗.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变参数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D]. 韩光辉.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浅谈真空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