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万大山不育蜘蛛四新种(膜翅目:翅翅目)

广西十万大山不育蜘蛛四新种(膜翅目:翅翅目)

一、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论文文献综述)

朱巽[1](2012)在《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与生物地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秦岭山脉西起甘肃临洮,东抵河南鲁山,横亘我国中部,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北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该地区动植物区系十分丰富复杂,是研究中国动植物区系特征、起源、演化的关键地区。作者先后12次到秦岭西段的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文县、礼县、康县、天水市、麦积山森林公园、小陇山和秦岭中段的华山风景名胜区、蓝田县、长安县、周至县、太白县、宝鸡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终南山森林公园、丹凤县、镇安县、佛坪自然保护区、留坝县、凤县进行野外采集活动,共采集叶蜂标本4000多号,结合整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模式标本室历年累积的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标本,经鉴定,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共10科166属869种(包括亚种),其中科学上尚未记载的属2个,种和亚种229个;中国新记录属1个,陕西省新记录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5个甘肃省新记录种1个,陕西省新记录种179个。描述了30个新种:长鞘窗胸叶蜂Hemitaxonus longitheca,sp.nov.、白氏突瓣叶蜂Nematus baii, sp. nov.、黑角申氏叶蜂Shenia nigrocornis, sp. nov.、黑线元叶蜂Taxonus linealina, sp. nov.、峨嵋元叶蜂Taxonus omeiensis, sp. nov.、朱氏元叶蜂Taxonus zhuxuni, sp. nov.、朱氏纵脊叶蜂Xenapatidea zhui, sp. nov.、环纹钝颊叶蜂Aglaostigma circulella, sp. nov.、花角钝颊叶蜂Aglaostgima tricoloricorne, sp. nov.、王氏钝颊叶蜂Aglaostigma wangae, sp.nov.、郑氏钝颊叶蜂Aglaostigma zhengi, sp. nov.、圆眶裂颚叶蜂Conaspidia occipitalis, sp. nov.、刘氏刻胸叶蜂Eriocampa liui, sp. nov.、环胫钩瓣叶蜂Macrophya circulotibialis, sp. nov.、何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hemojuni, sp. nov.、晕翅钩瓣叶蜂Macrophya infuscipennis, sp. nov.、白转钩瓣叶蜂Macrophya leucotrochanterata, sp. nov.、F斑钩瓣叶蜂Macrophya maculoepimera, sp. nov.、里足钩瓣叶蜂Macrophya melanopodalia, sp. nov.、黑色钩瓣叶蜂Macrophya melanosomata, sp. nov.、杨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yangi, sp. nov.、长角齿唇叶蜂Rhogogaster longicornis, sp. nov.、张氏齿唇叶蜂Rhogogaster zhangae, sp. nov.、黄氏基叶蜂Beleses huangi, sp. nov.、黑脉基叶蜂Beleses nigronervis, sp. nov.、杨氏基叶蜂Beleses yangi, sp. nov.、白跗畸距叶蜂Nesotaxonus leucotarsi, sp. nov.、斑额基齿叶蜂Nesotomostethus aphelinus, sp. nov.、刻胸基齿叶蜂Nesotomostethuspunctatus, sp.nov.、尖鞘聂氏叶蜂Niea acuata, sp. nov.。新种模式标本均存放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按照中国昆虫区系分析方法,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共有7种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90.4%,东洋、古北共有成分次之,占4.8%,东洋成分占2.1%,古北成分占1.7%,东洋、全北共有成分占0.7%,全北成分、广布成分各占0.1%。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以东亚成分为主,东洋、古北共有成分次之,其它成分较少,说明东亚种明显是构成该地区叶蜂区系的主体,十分突出的显示出本区叶蜂区系的东亚区系性质。在构成东亚成分的4种分布类型中,喜马拉雅—东北亚成分型占总种数的44.3%,秦岭分布占35.5%,东亚广布型占18.7%,甘南分布占1.5%。地区特有种比例达到了37.0%。喜马拉雅—东北亚分布、秦岭分布、甘南分布3种类型共有639种,占总种数的81.3%,表明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主要由从喜马拉雅沿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东缘走廊向东北分布的类型组成。根据申效诚等(申效诚,孙浩,赵华东,2008)推导出的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计算,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与河南省、甘肃省叶蜂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达到了0.4989、0.4719;与湖北神农架叶蜂相似性系数次之,为0.3058;与山西省、宁夏六盘山、京津冀地区叶蜂相似性系数居第3,分别为0.1783、0.1397、0.1127;与安徽大别山、广西猫儿山、山东省叶蜂相似性系数均不超过0.1000,其中与山东省叶蜂的相似性系数最小,仅0.0381。秦岭山脉南北坡叶蜂相似性系数为0.2974,接近于秦岭及甘南地区与湖北神农架叶蜂相似性系数,说明从叶蜂这个动物类群来讲,秦岭山脉并非动物区系上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

王德明[2](2010)在《基于16S rRNA和12S rR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文中提出叶蜂科隶属于膜翅目叶蜂总科,是叶蜂总科中最大的一个科。目前国内外对叶蜂科昆虫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它生物类群。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入手,采用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共获得叶蜂科7亚科19属29种和三节叶蜂科1亚科1属1种以及在GeneBank中下载的16个种共计46个样品的部分序列,测序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序列的长度分别为372bp和374bp。采用2种常见的建树方法:Bayesain法和NJ法重建系统发育树,对叶蜂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16S rRNA基因序列的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42.5%、6.9%、37.1%和13.5%,A+T含量为79.6%,G+C含量为20.4%;12S rRNA基因序列的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40.2%、8.7%、38.1%和13.O%,A+T含量为78.3%,G+C含量为21.7%,两者都表现出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的特点,远远高于昆虫A+T的平均值(64%),反映出二个基因在碱基组成上具有偏向性,这与昆虫线粒体DNA高AT含量的特征是一致的。2、在所获得的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序列中(包括外群),核苷酸的替换总体上表现出颠换要高于转换,16S rRNA转换取代的速率为4.27%,颠换取代的速率为12.52%,转换速率与颠换速率之比R=0.3;12S rRNA转换取代的速率为9.33%,颠换取代的速率为19.25%,转换速率与颠换速率之比R=0.5。3、所研究的叶蜂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的叶蜂科7亚科19属29种构成一个单系群,叶蜂属、齿唇叶蜂属和金叶蜂属亲缘关系较近,三者构成一个单系群的观点也得到了支持;钩瓣叶蜂的单系性、以及合叶蜂属与钝颊叶蜂属的单系一致都得到了支持;麦叶蜂属与宽颜叶蜂属亲缘关系较近也符合最新的研究结论成果;突瓣叶蜂亚科构成一个单系群;叶蜂科同族、同属内的种都聚在一起,同亚科的属大多也能优先聚在一起,证明形态学的分类是有依据的,也是可信的;此外,本文研究对象也包括了与叶蜂科相近的类群,如三节叶蜂科、茸蜂科、广背蜂科、大棒蜂科、扁蜂科、茎蜂科、棒蜂科,这些类群科级水平的系统关系与Schulmeister 2003的文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Schulmeister的文章中残青叶蜂科的Athalia系统树上的位置是远离叶蜂科的单独一分支。而本文的研究结果Athalia没有远离叶蜂科,而是叶蜂科内独立的一分支,它与叶蜂科内其它亚科是并系关系。4、本研究运用16S rRNA和12S rRNA的基因序列对叶蜂科部分种类进行系统关系研究,发现16S rRNA基因在用于属间水平研究较合适,12S rRNA用于亚科、属间水平较好,而两者对属下种间阶元的研究时较为勉强。由于本研究只选用了16SrRNA和12S rRNA二个分子标记,只测得基因的部分片段,测得的片段中所含有的信息量有限;同时,叶蜂科是叶蜂总科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在1999年的分类系统中将叶蜂科分为18个亚科,而本文只涉及7个亚科,涉及较少,需要在以后的分子系统研究中,增加更多的材料与分子标记来进行分析,从而更确切地分析种内高级分类阶元关系。

朱小妮[3](2008)在《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CTAB法提取了在100%酒精-20℃低温条件下保存的46个叶蜂成虫标本的基因组DNA, PCR扩增了28SrRNA、16S rRNA、12SrRNA3个基因的部分片段,结合Genebank下载的12个样品,共获得58个样品。ClustalX1.83比对后28SrRNA长559bp,变异位点88个,简约信息位点52个;16S rRNA长403bp,变异位点232个,简约信息位点198个;12SrRNA长365bp,变异位点266个,简约信息位点221个;用Mega4.0计算DNA序列的碱基组成,结果表明:16S rRNA和12S rRNA平均碱基组成有明显TA的偏好,平均TA含量分别为81.2%和82.4%。基于28S rRNA、16S rRNA及12S rRNA3个基因的部分序列以及此三基因的拼节序列,以Xyela sp.、Macroxyela ferruginea、Megalodontes cephalotes、Onycholyda amplecta和Cephus pygmaeus 5种为外群,以叶蜂科昆虫9亚科30属44种以及与叶蜂科的近缘科茸蜂科、三节叶蜂科、筒腹叶蜂科、锤角叶蜂科以及松叶蜂科为内群,采用Bayesian法和NJ法分析它们在分子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Bayesian和NJ法对同一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基本相似。28S rRNA分子系统树上叶蜂科昆虫内部关系以及与相近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不清楚。16SrRNA分子系统树显示,Siobla与Macrophya及Pachyprotasis构成一分支;Tenthredo与Blennocampini (Blennocampa和Monophadnoides)以及Busarbidea聚在一起,构成一分支;Lagidina与Aglaostigma各自成一分支;Allantinae(不包括Allantus)构成一分支;Heptamelus与Dolerinae (Loderus和Dolerus)构成一分支;Athalia与Arge构成一分支;Blennocampinae的Eutomostethus、Erythraspides及Phymatoceropsis与Aneugmenini (Aneugmenus、Neostromboceros和Linorbita)构成一分支;以上所有分支均为并系关系。12S rRNA分子系统树显示,Tenthredininae (不包括Siobla)与Allantinae(不包括All ant us)构成单系,它们与Blennocampinae的Blennocampa、Monophadnoides以及Phymatoceropsis共同构成一分支;Beleses与Erythraspides与上面的分支一起构成单系群,再与Athalia构成单系;此单系群与Dolerinae (Loderus和Dolerus)以及Heptamelus等类群是并系关系;这个并系群与Nematinae (Cladius和Priophorus)是并系关系。综合分子系统树显示:叶蜂科9亚科30属44种昆虫在分子水平上构成单系群,Tenthredininae(不包括Siobla)构成一分支;Allantinae(不包括Allantus) 6属构成一分支;Erythraspides及Phymatocerops is与Aneugmenini构成一分支;Busarbidea、Eutomostethus及Siobla构成一分支;Beleses与Blennocampini构成一分支;Heptamelus与Dolerinae (Loderus和Dolerus)构成一分支;Athalia单独一分支;上述7个分支组成的支系与Cladius、Priophorus、Nesoelandria以及Allantus构成的分支为姊妹群。基于28S rRNA.16S rRNA.12S rRNA及此三基因的拼节序列的分子系统树与形态学系统树拓扑结构的相互比较,结果表明:测得的28S rRNA片段序列不适合做叶蜂科昆虫科级及科级以下阶元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和12S rRNA片段序列适合用于重建叶蜂科昆虫系统发育,其中16S rRNA适合研究同族内属间、同属内不同种团之间的系统关系分析;12S rRNA适合用于亚科及亚科内不同族、属之间的系统关系分析。三基因片段的拼接序列可做叶蜂科与相近科、亚科之间及以下阶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黄宁廷,魏美才[4](2008)在《广西十万大山叶蜂名录附记一中国新纪录种(膜翅目:叶蜂总科)》文中提出记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地区的叶蜂总科24种,其中单环分臀叶蜂Colochelyna fulva Turner是中国新纪录种,给出了形态描述.建立了2个种级新异名:Tanyphatnidea sinensis(Kirby,1882)=Tanyphatnidea erythraea(Gussakovskij,1935)syn.nov.=Pampsilota nualsriae nigritula Muche,1986,syn.nov..

刘菊华,杨春花,罗正方,王莹,李永和,谢开立[5](2005)在《华山松木蠹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初报》文中提出通过林间定期周年跟踪观察研究,编制出了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影响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的关键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初步对华山松木蠢象种群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刘守柱[6](2005)在《山东省叶蜂分类与区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二年来在山东省各地采集叶蜂标本,以及从山东农业大学和莱阳农学院借用部分标本,经过鉴定,结合其它文献资料的记录,初步整理了山东省分布的叶蜂11科84种,其中新种9种: 斑跗钩瓣叶蜂Macrophya maculotarsalina Wei et Liu sp. nov., 高脊钩瓣叶蜂Macrophya eucarinatalia Wei et Liu sp. nov., 凸缘麦叶蜂Dolerus convexilis Wei sp. nov., 泰安红环叶蜂Tenthredo taianensis Wei sp. nov., 半刃狭背叶蜂Ametastigia semidenta Wei et Liu sp. nov., 崂山三节叶蜂Arge laoshanensis Wei sp. nov., 黑背半基叶蜂Hemibeleses nigroterga Wei sp. nov., 泰安突瓣叶蜂Nematus taianensis Wei et Liu sp. nov., 麦黄突瓣叶蜂Pachynematus chui Wei et Liu sp. nov.; 中国新记录种3种: 斑股钩瓣叶蜂Macrophya femorata Marlatt,1898, 钩斑红环叶蜂Tenthredo eduardi(Forsius,1919), 黑跗柄臀叶蜂Birka cinereips(Klug,1814); 发现山东新记录32种;首次发现并描述了蔡氏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caii Wei et Nie,1998和寡节锤缘叶蜂Pristiphora oligalucina Wei,2002的雄虫;还编制了山东省己知种类的分科和分种检索表。 根据山东省叶蜂分布资料,将山东叶蜂区系初步划分为4个生物地理小区,其中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布有57种叶蜂,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7.86%;鲁东丘陵区分布35种,占总数的41.67%;鲁西北平原区分布11种,占13.10%;鲁西南平原区分布12种,占14.29%。鲁中南及鲁东地区是山东省叶蜂的两个分布中心。在区系方面,山东省叶蜂种类以东亚型为主体,占总种数的72.6%,其次是古北型,占15.5%,东洋型最少,只占2.4%。山东特有种类较为丰富,占总种数的16.7%。

魏美才[7](2004)在《平背叶蜂族一新属新种暨分属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文中提出记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地区平背叶蜂族1新属:蔡氏叶蜂属Caiinagen.nov.及l新种:短鞘蔡氏叶蜂CaiinabrevithecaWeisp.nov.,该属隶属于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平背叶蜂族歧爪叶蜂亚族,与歧爪叶蜂属NagamasaiaTogashi最近似,但唇基端部亚截形,缺口很浅,爪内齿不显着长于外齿,前翅2Rs室显着短于1R1+1Rs之和,后翅具1个封闭中室,Rs室开放,后足跗节明显长于胫节,锯鞘端等长于锯鞘基,锯刃平刃型,具多数微小的亚基齿,锯腹片刺毛带互相连接等,与之显着不同。编制了平背叶蜂族分亚族和属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魏美才,黄宁廷,肖炜[8](2003)在《广西十万大山叶蜂四新种(膜翅目:叶蜂总科)》文中研究表明记述了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的4个叶蜂新种:黑跗槌缘叶蜂PristiphoranigrotarsalinaWeisp.nov.、黑股昧潜叶蜂MetallusnigrofemoratusWeisp.nov.、黄斑平背叶蜂AllantusxanthomaculatusWeisp.nov.、南方黑毛三节叶蜂ArgesouthinaWei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魏美才,黄宁廷[9](2002)在《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的4个蕨叶蜂科新种:结铗平缝叶蜂NesoselandrianodalisaWeisp.nov.和黄肩侧齿叶蜂NeostrombocerosxantholimusWeisp.nov.,隶属于蕨叶蜂亚科(Selandriinae);大窝七节叶蜂HeptamelusfoveatusWeisp.nov.,隶属于七节叶蜂亚科(Heptamelinae);黑角异齿叶蜂NiasnocanigroflagellaWeisp.nov.,隶属于长背叶蜂亚科(Strongylo-gasterinae).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二、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论文提纲范文)

(1)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与生物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区系研究
        1.2.1 世界动物区系
        1.2.2 中国动物区系
        1.2.3 中国昆虫区系
        1.2.4 秦岭及甘南地区植物区系
        1.2.5 秦岭及甘南地区动物区系
        1.2.6 秦岭及甘南地区昆虫区系
    1.3 叶蜂分类概况
        1.3.1 棒蜂亚目Xyelomorpha
        1.3.2 茸蜂亚目Blasticotomorpha
        1.3.3 叶蜂亚目Tenthredinomorpha
        1.3.4 树蜂亚目Siricomorpha
        1.3.5 茎蜂亚目Cephomorpha
    1.4 叶蜂研究状况
        1.4.1 世界叶蜂研究状况
        1.4.2 中国叶蜂研究状况
        1.4.3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研究状况
    1.5 叶蜂生物地理研究进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条件
        2.1.2 植被条件
    2.2 研究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叶蜂标本采集
        2.3.2 叶蜂标本制作
        2.3.3 叶蜂雌雄外生殖器制片
        2.3.4 叶蜂鉴定
        2.3.5 术语及图表
        2.3.6 叶蜂区系分析方法
        2.3.7 昆虫区系相似性比较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种类组成
    3.2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名录
        三节叶蜂科Argidae
        叶蜂科Tenthredinidae
        锤角叶蜂科Cimbicidae
        松叶蜂科Diprionidae
        扁蜂科Pamphiliidae
        广背蜂科Megalodontesidae
        项蜂科Xiphydriidae
        树蜂科Siricidae
        茎蜂科Cephidae
        棒蜂科Xyelidae
    3.3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分科检索表
    3.4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部分新种描述
    3.5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分析
        3.5.1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成分分析
        3.5.2 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东亚成分分布类型分析
        3.5.3 秦岭及甘南地区与国内其它地区叶蜂区系比较
        3.5.4 秦岭山脉南北坡叶蜂区系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16S rRNA和12S rR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昆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1.1.1 蛋白质与酶水平的应用
        1.1.2 核酸水平的应用
    1.2 昆虫分子分析的研究内容
        1.2.1 核糖体DNA
        1.2.2 线粒体DNA
        1.2.3 其它
    1.3 昆虫分子系统学的方法论
    1.4 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现状
    1.5 分子系统学在进化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标本
        2.1.2 外群选择
        2.1.3 实验用品
    2.2 方法
        2.2.1 DNA的提取
        2.2.2 PCR扩增
        2.2.3 PCR产物纯化和测序
        2.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结果、PCR扩增及序列的测定结果
        3.1.1 基因组总DNA提取结果
        3.1.2 PCR扩增结果
        3.1.3 PCR产物纯化与测序结果
    3.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2.1 序列长度和碱基组成
        3.2.2 序列组成及碱基替换统计
        3.2.3 属种间相对遗传距离
    3.3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3.3.1 16S rRAN叶蜂科部分种类系统发育重建
        3.3.2 12S rRAN叶蜂科部分种类系统发育重建
        3.3.3 结合已有数据做系统发育重建
        3.3.3.1 16S rRNA构建系统发育联合树
        3.3.3.2 12S rRNA构建系统发育联合树
    3.4 分析讨论
        3.4.1 二种系统发育推断方法的比较
        3.4.2 不相合性现象
        3.4.3 16S rRNA和12S rRNA分子系统树比较
        3.4.4 分子系统树与形态系统树的比较
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3)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内容
        1.1.1 核基因序列
        1.1.2 线粒体基因(mtDNA)序列
    1.2 分子系统学研究技术
    1.3 分子系统树构建方法
    1.4 广腰亚目系统学研究进展
    1.5 中国叶蜂科昆虫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本
        2.1.2 实验用品
    2.2 方法
        2.2.1 DNA提取方法
        2.2.2 PCR扩增
        2.2.3 PCR产物检测、纯化及测序
        2.2.4 数据处理的相关软件
        2.2.5 外群选择
        2.2.6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PCR扩增结果
    3.2 三种基因序列长度和碱基组成
    3.3 碱基替换统计
    3.4 Model选择
    3.5 分子系统树
        3.5.1 28S rRNA分子系统树
        3.5.2 16S rRNA分子系统树
        3.5.3 12S rRNA分子系统树
        3.5.4 综合分子系统树
4 结果分析与结论
    4.1 28S rRNA和16S rRNA分子系统树比较
    4.2 16S rRNA和12S rRNA分子系统树比较
    4.3 分子系统树与形态学系统树的比较
    4.4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28S rRNA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附录B 16S rRNA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附录C 12S rRNA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广西十万大山叶蜂名录附记一中国新纪录种(膜翅目:叶蜂总科)(论文提纲范文)

1 种类名录
    1.1 斑股沟额叶蜂Corrugia femorata Wei, 1997
    1.2 结铗平缝叶蜂Nesoselandria nodalisa Wei, 2002
    1.3 黄肩侧齿叶蜂Neostromboceros xantholimus Wei, 2002
    1.4 霞丽侧齿叶蜂Neostromboceros chalybeus (Konow, 1908) 广西新纪录
    1.5 兰丽侧齿叶蜂Neostromboceros laevis (Konow, 1898) 广西、广东新纪录
    1.6 黄带凹颚叶蜂Aneugmenus pteridii Malaise, 1944 广西新纪录
    1.7 日本凹颚叶蜂Aneugmenus japonicus Rohwer, 1910 安徽、广东新纪录
    1.8 黑角异齿叶蜂Niasnoca nigroflagella Wei, 2002
    1.9 斑角宽唇叶蜂Birmindia turneri Malaise, 1947 广西新纪录属种
    1.10 大窝七节叶蜂Heptamelus foveata, Wei 2002
    1.11 黑跗槌缘叶蜂Pristiphora nigrotarsalina, Wei 2003
    1.12 黑股昧潜叶蜂Metallus nigrofemoratus, Wei 2003
    1.13 黄斑平背叶蜂Allantus xanthomaculatus, Wei 2003
    1.14 异色狭腹叶蜂Athlophorus perplexus (Konow, 1898)
    1.15 纤弱狭腹叶蜂Athlophorus placidus (Konow, 1898) 广东、广西新纪录
    1.16 变色片爪叶蜂Darjilingia formosana (Rohwer, 1916) =Darjilingia varia Togashi, 1990
    1.17 短鞘蔡氏叶蜂Caiina brevitheca, Wei 2003
    1.18 单环分臀叶蜂Colochelyna fulva Turner, 1920 中国新纪录种
    1.19 台湾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formosanus Enslin, 1911
    1.20 德清蓝片叶蜂Amonophadnus deqingensis Xiao, 1993
2 中国新纪录种描述

(5)华山松木蠹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点的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3 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3.1 虫期的划分
    3.2 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编制
    3.3 存活曲线分析
    3.4 关键阶段的分析
4 讨论

(6)山东省叶蜂分类与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叶蜂采集方法
    2.3 叶蜂标本制作方法
    2.4 叶蜂雌雄外生殖器制片方法
    2.5 术语及图表
3.广腰亚目系统分类和生物地理研究进展
    3.1 膜翅目的起源和演变
    3.2 广腰亚目分类系统演变概况
    3.3 广腰亚目分类概况
        3.3.1 棒蜂总科Xyeloidea
        3.3.2 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
        3.3.3 广背蜂总科Megalodontesoidea
        3.3.4 树蜂总科Siricoidea
        3.3.5 茎蜂总科Cephoidea
        3.3.6 尾蜂总科Orussoidea
    3.4 生物地理研究
    3.5 生物学特性
        3.5.1 成虫
        3.5.2 幼虫
4.中国叶蜂研究历史回顾
5.山东叶蜂研究状况和分布记录
    5.1 山东叶蜂研究状况
    5.2 山东叶蜂分布记录
6.山东叶蜂分类和区系地理研究
    6.1 山东省地理环境
    6.2 山东省植被状况
    6.3 山东叶蜂分类研究
        6.3.1 山东叶蜂分科检索表
        6.3.2 山东叶蜂分种检索表
        6.3.3 山东叶蜂新种描述
        1.斑跗钩瓣叶蜂Macrophya maculotarsalina Wei et Liusp.nov
        2.斑股钩瓣叶蜂Macrophya femorata Marlatt,1898
        3.高脊钩瓣叶蜂Macrophya eucarinatalia Wei et Liu sp.nov
        4.凸缘麦叶蜂Dolerus convexilis Wei sp.nov
        5.蔡氏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caii Wei et Nie,1998
        6.泰安红环叶蜂Tenthredo taianensis Wei sp.nov
        7.钩斑红环叶蜂Tenthredo eduardi(Forsius,1919)
        8.半刃狭背叶蜂Ametastigia semidenta Wei et Liu sp.nov
        9.崂山三节叶蜂Arge laoshanensis Wei sp.nov
        10.黑跗柄臀叶蜂Birka cinereipes(Klug,1814)
        11.黑背半基叶蜂Hemibeleses nigroterga Wei sp.nov
        12.泰安突瓣叶蜂Nematus taianensis Wei et Liu sp.nov
        13.寡节锤缘叶蜂Pristiphora oligalucina Wei,2002
        14.麦黄突瓣叶蜂Pachynematus chui Wei et Liu sp.nov.
    6.4 山东叶蜂区系和地理研究
        6.4.1 山东叶蜂已知种类分布名录
        6.4.2 山东叶蜂地理分布
        6.4.3 山东省叶蜂已知种类分布类型
        6.4.4 山东叶蜂区系组成
7.结论和讨论
8.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图版
致谢

(7)平背叶蜂族一新属新种暨分属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论文提纲范文)

蔡氏叶蜂属Caiina, 新属
    短鞘蔡氏叶蜂Caiina brevitheca Wei, 新种 (图1~4)

(9)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论文提纲范文)

1 结铗平缝叶蜂Nesoselandria nodalisa Wei sp. nov. 新种 (图1)
2 黄肩侧齿叶蜂Neostromboceros xantholimus Wei sp. nov. 新种 (图2)
3 大窝七节叶蜂Heptamelus foveatus Wei sp. nov. 新种 (图3)
4 黑角异齿叶蜂Niasnoca nigroflagella Wei sp. nov.新种 (图4)

四、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论文参考文献)

  • [1]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与生物地理研究[D]. 朱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0)
  • [2]基于16S rRNA和12S rR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D]. 王德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2)
  • [3]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D]. 朱小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02)
  • [4]广西十万大山叶蜂名录附记一中国新纪录种(膜翅目:叶蜂总科)[J]. 黄宁廷,魏美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 [5]华山松木蠹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初报[J]. 刘菊华,杨春花,罗正方,王莹,李永和,谢开立.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05)
  • [6]山东省叶蜂分类与区系研究[D]. 刘守柱. 中南林学院, 2005(06)
  • [7]平背叶蜂族一新属新种暨分属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J]. 魏美才. 昆虫分类学报, 2004(01)
  • [8]广西十万大山叶蜂四新种(膜翅目:叶蜂总科)[J]. 魏美才,黄宁廷,肖炜.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04)
  • [9]广西十万大山蕨叶蜂四新种(膜翅目:蕨叶蜂科)[J]. 魏美才,黄宁廷.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2(04)

标签:;  ;  ;  ;  

广西十万大山不育蜘蛛四新种(膜翅目:翅翅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