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的影响

B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的影响

一、B_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文[1](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在高糖状态下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心脏并发症之一。糖心平胶囊(tangxinping capsule,TXPC)是用于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药制剂,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课题“十病十药研发-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新药糖心平胶囊成药性研究”,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和验证TXPC药效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并评价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究。研究方法1、方法一:本研究通过TCMSP、ETCM、TCMID、BATMAN中药材化学信息数据库挖掘TXPC组方中的活性成分化合物;通过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筛选出组方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XPC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Network Analyze插件分析筛选出TXPC组方中的核心成分;通过OMIM、Disgenet和Genecards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DCM靶点合集;通过R Studio软件映射出TXPC靶点及DCM靶点交集;利用String在线蛋白功能分析网站构建TXPC-DCM-靶点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构建PPI网络,通过Network Analyze分析筛选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通过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通过Matescape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得到核心靶点的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及富集通路分析结果。2、方法二: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DCM大鼠模型。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予35mg/kg STZ腹腔注射,STZ注射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高脂喂养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糖心平高(TXPG)、中(TXPZ)、低剂量(TXPD)组及二甲双胍组(Met),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组后连续给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1ml/100g灌胃;糖心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使用0.21g/kg、0.42g/kg、0.84g/kg TXPC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每日0.15g/kg二甲双胍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时于第2、4、6周测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生化测大鼠TC、TG、LDL-C、HDL-C、INs水平,计算HOMA-IR 值;ELISA 检测大鼠血清 CKMB、CRP、BNP、6-KPG、ET-1、TXB2、MDA水平,并通过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以明确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利用舌下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TXPC治疗后大鼠心电图ST-T段位移;进一步组织学检测DCM大鼠心肌组织 TNF-α、IL-1β、SOD、ATP、ADP、ATP/ADP 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 NF-κBp65、GLUT4、TGF-β1、PI3KP85、P-AKT、P-GSK3 β 蛋白及 PI3KP85mRNA、P-AKT mRNA、P-GSK3βmRNA、NF-κBp65 mRNA、GLUT4 mRNA转录水平,以探究TXPC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方法一结果:糖心平组方中活性有效成分共10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共得到对应靶点192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AKT1、EGFR、SRC等;通过模块分析共聚类出4个功能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所包含靶点数目较多,对糖心平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富集到生物过程961个;分子功能75个;细胞组成60个;信号通路218条,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方法二结果:①TXPC能够改善DCM大鼠的FPG,降低大鼠TG、T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减轻心肌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得作用;②TXPC能够降低心肌损伤指标CRP、BNP、CKMB水平,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损伤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发挥心肌保护效应;③TXPC能够降低血清ET-I及TXB2,同时升高6-KPG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微血管病变;④TXPC能够降低血清MDA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损伤;⑤TXPC能降低DCM大鼠LVIDs水平,升高LVIDD、SV、FS及EF水平,维持心脏结构及形态的稳定,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⑥TXPC能抵抗加压素所引起的ST-T抬高,提高心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抵抗能力,从而发挥心脏保护的作用。⑦TXPC能提高DCM大鼠的ATP及ATP/ADP水平,促进GLUT4蛋白及GLUT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GLUT4信号通路,调节DCM大鼠能量代谢;⑧TXPC能降低DCM大鼠TNF-α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1β水平,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及NF-κBmRNA转录,通过激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⑨TXPC能降低DCM大鼠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大鼠大TGF-β1及SOD水平,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抑制GSK-3β蛋白及GSK-3βmRNA转录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TXPC能促进PI3K/AKT通路上靶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及表达,同时能促进PI3KP85mRNA、p-AKT mRNA的转录水平的提高,提示TXPC对DCM治疗效应的发挥,与PI3K/AKT通路有关。研究结论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XPC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TXPC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作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脏保护的作用;3、TXPC药效的发挥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PI3K/AKT/GLUT4、PI3K/AKT/GSK-3β及PI3K/AKT/NF-κB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

邢国芳[2](2021)在《橙皮素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基于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正常大鼠为对照,建立链脲霉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差异表达蛋白情况,寻找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的蛋白生物标志物和生物途径,以及橙皮素干预后相关蛋白和通路调节变化。从蛋白质组学角度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冠状动脉损伤机制及橙皮素改善冠状动脉损伤的靶点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橙皮素治疗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STZ 65mg·kg-1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 mmol·L-1且持续1周以上认定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橙皮素治疗组于STZ注射2周后,灌胃橙皮素100 mg·kg-1·d-1,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灌胃等量0.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持续4周后,急性体外剥离大鼠心脏,分别制备冠状动脉HE染色切片以及蛋白质组学样本。基于TMT标记技术,联合LC-MS/MS质谱分析,通过质谱Max Quant搜库,采用Uni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对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P-value<0.05,FC>1.2或FC<1/1.2)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与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相关的蛋白生物标志物和生物途径及橙皮素干预后的相关蛋白变化与调节通路,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KNG1、S100A8、S100A9在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橙皮素治疗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1、橙皮素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下降和血糖升高情况。实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显着升高。橙皮素干预后,糖尿病大鼠体重降低和血糖水平升高均有所改善。2、橙皮素减轻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橙皮素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病理变化减轻,但仍有增厚。3、糖尿病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差异表达蛋白有432个,222个上调,210个下调。筛选出参与糖尿病冠状动脉损伤的蛋白生物标志物主要有CD36、FABP4、HMGCS2、ABCD3、CAT、GPx7、GPx8、GSTP1、GSTT2、GSTO1等,涉及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脂肪酸降解、PPAR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功能、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等。此外,还有一些未富集到明显通路但参与糖尿病冠状动脉损伤的蛋白:TXNIP、TUBAL3、CRYAB、ANGPT4、SCN7A、AGTR1、EIF4ENIF1,GLUT4、ITGA8、CALR、Apo E、CTTN、C3、ATP1A3、CLIC4等。4、橙皮素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冠状动脉差异表达蛋白有69个,22个上调,47个下调。筛选到的差异表达蛋白有S100A8、S100A9、KNG1、FPPS、CDKN1B、DAP、CHD8、FBXL4等,功能涉及炎症过程、补体和凝血途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5、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候选差异表达蛋白S100A8、S100A9、KNG1在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均显着上调,橙皮素治疗组明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1、橙皮素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和血糖升高,并减轻糖尿病冠状动脉损伤。2、糖尿病冠状动脉损伤主要与脂肪酸代谢异常、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异常、氧化还原稳态失调有关,另外炎症过程、细胞骨架变化、细胞增殖、血管重构、葡萄糖转运异常、离子通道变化、补体和凝血途径也与血管损伤密切相关。3、橙皮素可通过下调S100A8、S100A9、KNG1表达来改善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其相关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过程、补体和凝血途径有关。

吴黎[3](2021)在《基于Wnt/β-catenin通路对回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大鼠阴证创面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进展快、病程长、难治愈、致死/残率高的特点,由于DFU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导致在治疗处理是尤为困难。回阳生肌膏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临床应用几十年,以温阳散寒,活血生肌为治法,在治疗阴证创面疗效显着。目前研究表明能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血管内皮因子、生长因子的增加,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糖尿病足溃疡炎症反应较慢,且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进入增殖期,导致创面愈合停滞不前,有研究证明过度和长时间的炎症会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因此调节炎症反应,缩短炎症时间,可能会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拟观察回阳生肌膏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阴证创面炎症反应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回阳生肌膏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反应,影响伤口愈合。实验方法:实验一是通过计算创面愈合率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来证明回阳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溃疡阴证创面愈合的影响。实验二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 β、TGF-β1和VEGF的表达量变化来探讨回阳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阴证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实验三是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蛋白层面表达变化,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β-catenin、c-Myc和GSK-3 β的表达水平变化来研究回阳生肌膏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实验一中给药第3、7、14天,正常组和回阳组创面愈合率与凡士林组比较有差异(P<0.05);第3、7、14天,回阳组愈合率高于凡士林加抑制剂组和回阳加抑制剂组(P<0.05);组织病理学和形态表明,正常组:创面肉芽鲜红,创缘再上皮化迅速,由稠厚脓液生成,创面炎性浸润减少;凡士林组创面色淡白,脓液清稀,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创面炎性浸润由少到多;回阳组肉芽生长较好呈红色,有黄稠脓液分泌,创面炎性浸润由少到多,成纤维细胞增加。实验二中给药的第3、7天,正常组和回阳组中TNF-α和IL-1 β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5),而在第14天,正常组和回阳组中TNF-α和IL-1 β的表达量显着低于凡士林组(P<0.05)。给药的第3、7、14天,正常组和回阳组中TGF-β 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5)。而凡士林加抑制剂组和回阳加抑制剂组中TNF-α、IL-1 β、TGF-β 1和VEGF的表达量均低于回阳组(P<0.05)。实验三中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提示第3、7、14天,正常组和回阳组中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均高于凡士林组(P<0.05),而正常组和回阳组中GSK-3 β的表达均低于凡士林组(P<0.05);而凡士林加抑制剂组和回阳加抑制剂组中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回阳组(P<0.05),凡士林加抑制剂组和回阳加抑制剂组中GSK-3 β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回阳组(P<0.05)。结论:回阳生肌膏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加TGF-β 1和VEGF的含量、提高了c-Myc的水平,促进炎症期向增殖期过渡,缩短愈合时间,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胡艳红[4](2020)在《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20-79岁成人死亡人数中,因患糖尿病而致死的约占11.3%;65-99岁年龄段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占19.3%(约1.356亿),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65-99岁)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1.952亿,2045年约2.762亿。这些数据表明糖尿病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慢性疾病负担,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延缓衰老与衰老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常见并发症,与糖尿病血糖波动密切相关,是其他多种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基础。血管是人体多种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衰老是引起人体多器官系统衰老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管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故研究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对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刻不容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分糖尿病大血管衰老和糖尿病微血管衰老,其中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是大血管衰老主要损伤部位,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作为心脑的主要供血部位,两血管衰老可进一步加重心肌纤维化、脑认知功能障碍等心脑血管损伤,导致心脑老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作为血管壁中膜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异常增殖、迁移、细胞周期改变和表型转化,是导致VSMC衰老,加速血管衰老,最终诱导糖尿病血管衰老的重要病理因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是影响衰老的主要信号通路,现大量研究发现,AMPK/mTOR通路在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等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具有重要预防和保护作用,也是影响VSMC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重要途径,可减少VSMC衰老,参与血管衰老进程,并与糖代谢关系密切。因此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Ginseng Radix et Rhizoma,Notoginseng Radixet Rhizomaand Chuanxiong Rhizomaextracts,GSC)是益气活血药人参、三七、川芎的醇提取物,前期药理学研究显示,GSC具有较好的抗衰老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整体、血管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延缓大鼠生理性血管衰老和复制性血管内皮细胞和VSMC衰老。但对于疾病造成的病理性血管衰老的机制及GSC对此类血管衰老及并发症的干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体内糖尿病小鼠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并发症模型和体外高糖诱导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HASMC)衰老模型,观察益气活血药GSC对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血管衰老,心脑老化及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保护作用,并以AMPK抑制剂和基因转染技术抑制HASMC中AMPK表达为切入点,探讨基于AMPK/mTOR通路GSC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调节作用和机制。第一部分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的体内实验研究实验一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GSC对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脂饲料长期喂养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7个月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糖尿病(HG)组、GSC-L组、GSC-H组和二甲双胍(Met)组,连续给药9周。取材前购进新一批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正常适应性喂养7天,作为青年(Young)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检测小鼠随机血糖,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胶原纤维(Masson)染色结合透射电镜(TEM)检测小鼠颈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冯库萨(Von Kossa)染色检测小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钙盐沉积程度,免疫组化(IHC-P)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A(p16)、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与平滑肌 22α 蛋白(Smooth Muscle 22α,SM22α)蛋白表达。结果:Young组和Control组小鼠体型适中、反应灵敏、活泼好动、毛发黑亮有光泽,血糖较低,颈总动脉、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较轻,各衰老蛋白表达较正常;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小鼠体型瘦弱、反应迟钝、弓背卷体、精神萎靡、毛竖无光泽间杂黄白色毛发,血糖升高显着(P<0.01)。颈总动脉血管纤维化,血管壁内皮细胞和VSMC损伤严重,胞质裂解、突起,胞内空泡和溶酶体等大量增多,中外膜厚度,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钙盐沉积程度等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加重(P<0.01)。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OPN蛋白表达增加,SM22α蛋白表达减少(P<0.01)。颈总动脉Runx2、p16、p21和MMP2蛋白高表达,α-SMA低表达(P<0.01);与HG相比较,GSC-L、GSC-H和Met组小鼠外在衰老状态明显好转,血糖下降显着(P<0.05),颈总动脉血管纤维化、血管壁中内膜层超微结构、中外膜厚度、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钙盐沉积程度明显减轻(P<0.01)。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OPN蛋白表达减少,SM22α蛋白表达增强(P<0.05)。颈总动脉Runx2、p16、p21和MMP2蛋白高表达被抑制,α-SMA表达增强(P<0.05)。结论:高糖可以通过改变小鼠一般状态,刺激颈总动脉血管纤维化、血管壁中内膜层超微结构、中外膜厚度,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钙盐沉积程度等血管衰老病理形态学变化改变,调节MMP2、p16、p21、Runx2、OPN、α-SMA、SM22α相关衰老蛋白表达,诱导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GSC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小鼠外在衰老状态和体内血管衰老病理性变化,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p16、p21、Runx2、OPN、α-SMA、SM22α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实验二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在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中对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由于体内实验一显示Young组和Control组糖尿病小鼠血管没有出现显着衰老病理变化,故在检测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时只分Control组、HG组、GSC-L组、GSC-H组和Met组五组。其余分组同体内实验一。分别使用HE、Masson、Von Kossa结合TEM检测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IHC-P和WB检测心脏组织中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types I,Collagen I)、胶原蛋白Ⅲ型(Collagen types Ⅲ,Collagen Ⅲ)、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蛋白表达,WB 检测 MMP-2、抑癌基因 p53(Tumor suppressor p53,p53)、磷酸化抑癌基因 p-p53(Phospho-tumor suppressor p53,p-p53)蛋白和 AMPK/mTOR 通路表达。结果:Young和Control组小鼠心肌纤维、心肌细胞排列均匀致密、有规则,结构清晰完整。心脏微血管染色均匀,未见明显钙盐沉积。MMP2、p53、p-p53及AMPK/mTOR通路表达不显着;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核皱缩,线粒体肿胀、变性、线粒体嵴空泡化,甚至断裂。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紊乱,多见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性坏死。心脏微血管正常结构被破坏,血管弹性纤维间有大量棕色钙盐颗粒沉积,心肌间质尤其是在微血管周围有蓝染胶原纤维大量沉积(P<0.01)。心肌中CollagenⅠ、Collagen Ⅲ、TGF-β1、MMP2、p53、p-p53 蛋白高表达,p-LKB1/LKB1、p-AMPK/AMPK蛋白比值显着降低,p-mTOR/mTOR、p-p70S6K/p70S6K蛋白比值升高显着(P<0.05)。与HG组相比较,GSC-L、GSC-H和Met组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着改善(P<0.05),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MMP2、p53、p-p53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有效上调 p-LKB1/LKB1 和 p-AMPK/AMPK 蛋白比值,下调 p-mTOR/mTOR、p-p70S6K/p70S6K 蛋白比值(P<0.05)。结论:高糖通过刺激小鼠心脏发生心肌纤维化、心脏超微结构改变、心脏微血管纤维化和钙化等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加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和衰老蛋白MMP2、p53和p-p53表达,促进AMPK/mTOR通路中各蛋白异常表达,从而诱导心脏老化。GSC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延缓心脏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mTOR通路表达,抑制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实验三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脑老化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在糖尿病小鼠脑老化中对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由于体内实验一和实验二显示Young组和Control组糖尿病小鼠血管没有出现显着衰老病理变化,故在检测糖尿病小鼠海马区尼氏体数量变化和神经元损伤时,没有检测Young组病理变化。其余分组同体内实验一。使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分别使用HE、Nissl、Von Kossa结合TEM检测小鼠脑组织海马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IHC-P检测海马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蛋白表达,WB检测海马组织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Aβ、MMP2、p53、p-p53 和AMPK/mTOR通路表达。结果:Young和Control组小鼠行为学、脑微血管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无显着改变,衰老蛋白及AMPK/mTOR通路表达无显着差异;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小鼠中央活动总时间和总行径路程均显着下降(P<0.01),脑微血管内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可见血管腔狭窄,血管壁有棕色颗粒沉积。神经元核膜皱缩,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电子密度低,胞浆内细胞器部分溶解消失,脑微血管壁结构欠清晰。尼氏体、神经元和锥体细胞数量减少(P<0.01)。海马区AGE、RAGE、Aβ、MMP2、p53和p-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AMPK/mTOR通路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HG组相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行为学、脑微血管病理形态学均显着改善,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变性减轻,尼氏体、神经元和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0.01),海马区AGE、RAGE、Aβ、MMP2、p53和p-p53蛋白活性显着下降,AMPK/mTOR通路表达被改善(P<0.05)。结论:高糖可以诱导小鼠海马区尼氏体数目减少,导致神经元受损及超微结构改变,加速脑微血管钙化等病理改变,增加AGE、RAGE、Aβ、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促使AMPK/mTOR通路中各蛋白异常表达,改变小鼠行为学变化,致使脑老化。GSC可以从行为学方面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衰老状态,并通过抑制小鼠海马区尼氏体缺失和神经元损伤,缓解脑微血管钙化和海马区超微结构改变,充分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mTOR通路,抑制AGE、RAGE、Aβ、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有关。第二部分益气活血药延缓高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体外实验研究实验一建立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模型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的高糖诱导的病理性HASMC衰老模型,为研究GSC延缓血管衰老提供一种新的细胞实验模型。方法:取第6或7代HASMC接种贴壁后,用无血清DMEM低糖基础培养基饥饿24h,然后选择5.5、11、22、33、44、66、88和110 mmol/L浓度的高糖培养基分别干预24h、48h、72h、96h,用MTT筛选诱导HASMC衰老的最佳高糖浓度和干预时间。继而依次使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程度,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检测细胞周期,WB检测衰老相关蛋白MMP2、p53、p-p53和表型转化标志蛋白SM22α、α-SMA、Runx2、OPN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进一步验证最佳高糖造模浓度和干预时间。结果:MTT结果显示:33 mmol/LD-Glucose干预HASMC 72h时,HG组细胞增殖活力显着下降,D-M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不明显,确立为诱导HASMC衰老模型最佳高糖浓度和干预时间。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HASMC增殖活力、迁移能力、S期细胞百分比及SM22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A-β-gal蓝染比率、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及MMP2、p53、p-p53、Runx2、OPN、BMP-2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33 mmol/LD-Glucose培养基作用HASMC72h时,细胞衰老较为明显,为诱导HASMC衰老模型的最佳高糖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HASMC衰老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增殖迁移能力、SA-β-gal表达、细胞周期、表型转化,调节p53、p-53、MMP2、SM22α、α-SMA、Runx2、OPN、BMP-2 蛋白表达有关。实验二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对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的影响。方法:在体内实验一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筛选GSC和Met最佳干预浓度,然后分为Control组、HG组、GSC-L组、GSC-M组、GSC-L组和Met组。在体内实验一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免疫荧光检测α-SMA和OPN荧光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HASMC增殖活力、迁移能力、S期细胞百分比、α-SMA荧光表达及SM22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A-β-gal蓝染比率、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OPN荧光表达及MMP2、p53、p-p53、Runx2、OPN、BMP-2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HG组相比较,GSC和Met干预组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增加,细胞SA-β-gal蓝染比率和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下降,S期上升,衰老蛋白MMP2、p53、p-p53及合成型标志物Runx2、OPN、BMP-2表达受到抑制,收缩型标志物SM22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GSC通过改善HASMC增殖迁移能力、细胞周期、表型转化和β-半乳糖苷酶表达可延缓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其干预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p53、p-p53、OPN、Runx2、BMP-2表达水平,增加SM22α、α-SM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实验三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在HASMC衰老中对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AMPK抑制剂和基因转染技术干扰AMPK活性与表达,进一步探讨GSC延缓HASMC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实验一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基因转染技术干扰AMPK活性分为Control组、HG组、GSC组和Met组,其余分组同体内实验二。WB检测AMPK/mTOR通路活化,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AMPKα1慢病毒颗粒干扰AMPK活化后,采用体内实验一检测方法进行具体指标检测。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HASMC p-AMPK/AMPK比值下调,p-mTOR/mTOR比值上调(P<0.01);与HG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p-AMPK/AMPK和p-mTOR/mTOR比值趋于正常(P<0.05)。2)Compound C抑制AMPK活性后,与HG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HASMC增殖迁移能力、细胞周期改变、SA-β-gal蓝染比率、表型转化及 MMP2、p-p53、p53、Runx2、OPN 和 BMP-2 蛋白表达和 AMPK/mTOR 通路表达方面尚未有显着差异。3)AMPKα1沉默后,与SCR shRNA阴性对照组比较,AMPKα1 shRNA转染后HASMC中AMPK磷酸化与未磷酸化表达水平下调(P<0.01),mTOR磷酸化与未磷酸化表达水平上调显着(P<0.01),HASMC增殖迁移能力及SM22α、α-SMA蛋白表达均下降,MMP2、p-p53、p53、Runx2、OPN和BMP-2蛋白表达上调,部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HG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HASMC增殖迁移能力、表型转化及衰老相关蛋白和AMPK/mTOR通路表达尚未有显着差异。结论:AMPK/mTOR通路参与高糖诱导HASMC衰老这一过程,GSC可以调控AMPK/mTOR通路,保护HASMC衰老。通过AMPK抑制剂和RNA干扰技术干扰AMPK表达后,GSC抑制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作用显着减弱。提示GSC抑制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来源于对AMPK/mTOR通路的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体内糖尿病小鼠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并发症模型及体外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模型,证明益气活血药GSC可以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血管衰老,心脑老化及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并通过AMPK抑制剂和RNA干扰技术干扰HASMC AMPK表达后,观察GSC对HASMC衰老的作用,进一步证实GSC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并发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mTOR通路及其上下游通路来发挥作用的,以往未从此角度探索益气活血药对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并发症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梁琰[5](2020)在《VTA 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GS神经元自发放电、摄食、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Nesfatin-1是近年发现的负能量平衡脑肠肽,其可降低血糖,抑制摄食,降轻体重,减慢心率,提高基础代谢等。血浆nesfatin-1水平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及脂肪含量相关,其参与外周脂质积累及肝脏脂质代谢调控。Nesfatin-1外周给药能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提示,nesfatin-1对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产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中枢nesfatin-1是否也参与葡萄糖或能量平衡调控?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摄食及能量代谢调控?其机制是什么?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核团微量给药及单细胞放电记录等方法,比较和分析腹侧背盖区(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摄食、VTA葡萄糖敏感神经元兴奋性、以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方法:1.制备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选取SD大鼠(220 g-250 g),禁食12 h,单次腹腔注射65mg/kg链脲佐菌素(STZ)。72 h后取尾静脉血,测空腹血糖,血糖高于7.0 mmol/L和餐后血糖高于11.1 mmol/L为I型糖尿病大鼠建模成功;2.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VTA微量注射nesfatin-1、黑皮质素3/4受体拮抗剂SHU9119或生理盐水(NS),观察正常或糖尿病大鼠VTA葡萄糖(GS)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改变;3.VTA微量注射nesfatin-1、SHU9119或NS,观察正常和糖尿病大鼠0-4 h的每小时摄食量。本部分实验选取正常和糖尿病大鼠各28只,两种大鼠各随机分为4组(n=7):(1)NS组:VTA注射0.5μL NS;(2)Nesfatin-1组:VTA注射0.5μg nesfatin-1/0.5μl;(3)SHU9119组:VTA注射0.25μg SHU9119/0.5μl;(4)Nesfatin-1+SHU9119组:VTA注射(0.5μg nesfatin-1+0.25μg SHU9119)/0.5μl。上述各组实验时药物经置管缓慢注射至VTA,随之放入摄食测量笼,测定给药后大鼠0-4 h的每小时摄食量。4.VTA微量注射nesfatin-1、SHU9119或NS,观察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本部分实验选取正常和糖尿病大鼠各28只,两种大鼠各随机分为4组(n=7):(1)NS组:VTA注射0.5μL NS;(2)Nesfatin-1组:VTA注射0.5μg nesfatin-1/0.5μl;(3)SHU9119组:VTA注射0.25μg SHU9119/0.5μl;(4)Nesfatin-1+SHU9119组:VTA注射(0.5μg nesfatin-1+0.25μg SHU9119)/0.5μl。药物经置管缓慢注射至VTA,通过CLAMS系统检测大鼠每小时产热量、每小时总能量消耗量、每小时耗氧量,以及每小时CO2产生量。结果1.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GS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1)在30只正常大鼠VTA中共记录到88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64个(64/88,72.73%)神经元对注射葡萄糖有反应,被鉴定为GS反应神经元。在64个GS反应神经元中,35个(35/64,54.69%)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增加(4.67±0.53 Hz vs.6.92±1.03 Hz,P<0.05),鉴定为GS-E神经元;而29个(29/64,45.31%)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下降(4.98±0.76 Hz vs.3.29±0.44 Hz,P<0.05),鉴定为GS-I神经元。提示,VTA中存在葡萄糖可调控神经元。在35个GS-E神经元中,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其中23个神经元(23/35,65.71%)放电频率显着升高(P<0.05,4.32±0.75 Hz vs.7.99±0.74 Hz),平均升高84.95±7.59%(P<0.05);若VTA微量注射黑皮质素3/4受体拮抗剂SHU9119,可部分阻断nesfatin-1诱导的兴奋效应(P<0.05);但单独注射SHU9119,VTA GS-E神经元放电活动无显着改变(P>0.05)。在29个GS-I神经元中,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其中有17个(17/29,58.62%)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降低(P<0.05,5.97±1.23 Hz vs.3.06±0.75 Hz),平均降低48.74±2.19%(P<0.05)。Nesfatin-1对GS-I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被预先VTA注射SHU9119部分阻断(P<0.05)。单独注射SHU9119,GS-E反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无显着改变(P>0.05)。提示,nesfatin-1可能通过黑皮质素3/4受体通路参与调控VTA GS-E或GS-I神经元的兴奋性。(2)在30只糖尿病大鼠VTA共记录到94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67个(67/94,71.28%)神经元对葡萄糖有反应,被鉴定为GS反应神经元。在67个GS反应神经元中,39个(39/67,58.21%)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增加(3.96±0.78 Hz vs.6.07±0.97 Hz,P<0.05),鉴定为GS-E神经元;而28个(28/67,41.79%)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下降(4.23±0.64 Hz vs.2.65±0.31 Hz,P<0.05),鉴定为GS-I神经元。在39个GS-E神经元中,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其中26个神经元(26/39,66.67%)放电频率显着升高(P<0.05,3.15±0.69 Hz vs.6.24±0.90 Hz),平均升高98.10±9.14%(P<0.05);若VTA预先注射SHU9119,可部分阻断nesfatin-1诱导的兴奋效应(P<0.05);单独注射SHU9119,VTA GS-E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无显着改变(P>0.05)。在28个GS-I神经元中,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其中有15个(15/28,53.57%)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降低(P<0.05,5.86±0.78 Hz vs.2.35±0.91 Hz),平均降低59.90±3.09%(P<0.05)。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GS-I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被预先VTA注射SHU9119部分阻断(P<0.05)。单独注射SHU9119,VTA GS-E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无显着改变(P>0.05)。结果提示,同正常大鼠类似,nesfatin-1也能通过黑皮质素3/4受体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大鼠VTA GS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3)与正常大鼠nesfatin-1组相比,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GS-E神经元的兴奋效应显着增加(85.14±7.59%vs.98.10±9.14%,P<0.05);且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GS-I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正常大鼠(48.74±2.19%vs.59.90±3.09%,P<0.05)。提示,nesfatin-1在糖尿病血糖失衡病理状态下对葡萄糖反应神经元调控更为灵敏,可能nesfatin-1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摄食量的影响(1)在正常大鼠,与NS组相比,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大鼠0-4 h的每小时摄食量均显着降低(P<0.05)。若VTA预注射SHU9119,nesfatin-1的抑摄食效应可被部分减弱(P<0.05),即nesfatin-1抑摄食效应可能部分通过激活黑皮质素3/4受体信号通路而实现。但单独注射SHU9119对大鼠摄食无显着影响(P>0.05);(2)在糖尿病大鼠,与NS组相比,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大鼠0-4 h的每小时摄食量均显着降低(P<0.05)。若VTA预注射SHU9119,nesfatin-1的抑摄食效应可部分被阻断(P<0.05)。但单独注射SHU9119对大鼠摄食无显着影响(P>0.05);(3)上述Nesfatin-1对正常或糖尿病大鼠摄食影响结果比较显示,与正常大鼠nesfatin-1组相比,VTA注射nesfatin-1,糖尿病大鼠0-2 h的每小时摄食量降低更为显着(P<0.05)。提示,nesfatin-1可能在血糖失衡条件下对摄食的抑制调控更为灵敏。3 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1)在正常大鼠,与NS组相比,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大鼠每小时产热量(P<0.05)、每小时总能量消耗量(P<0.05)、每小时耗氧量(VO2/ml/Kg/h,P<0.05)以及每小时CO2产生量(VCO2/ml/Kg/h,P<0.05)均显着升高;若VTA预先注射SHU9119,nesfatin-1的促能量消耗效应部分消失(P<0.05),即黑皮质素3/4受体信号激活可能参与nesfatin-1促能量消耗过程。单独注射SHU9119对正常大鼠能量消耗无显着影响(P>0.05);(2)在糖尿病大鼠,VTA微量注射nesfatin-1,大鼠每小时产热量(P<0.05)、每小时总能量消耗量(P<0.05)、每小时耗氧量(VO2/ml/Kg/h,P<0.05)以及每小时CO2产生量(VCO2/ml/Kg/h,P<0.05)均较NS组显着升高;若VTA预注射SHU9119,nesfatin-1的促能量消耗效应可被减弱(P<0.05)。而单独注射SHU9119对大鼠能量消耗无显着影响(P>0.05)(3)上述nesfatin-1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影响比较显示,与正常大鼠nesfatin-1组相比,VTA微量注射nesfatin-1,糖尿病大鼠每小时产热量(P<0.05)、每小时总能量消耗量(P<0.05)、每小时耗氧量(P<0.05),以及每小时CO2产生量(P<0.05)增加均更为显着。提示,nesfatin-1可能在糖尿病血糖失平衡的条件下对大鼠能量代谢的调控更加灵敏。结论:VTA nesfatin-1参与调控VTA葡萄糖应答神经元的兴奋性;VTA nesfatin-1具有抑摄食、促能量消耗作用,该效应可能与黑皮质素3/4受体通路激活有关。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上述调控更加有效。该研究可为临床糖尿病及能量代谢障碍相关疾病,如肥胖症等的防治提供新研究策略。

仇红燕[6](2020)在《定量糖组学揭示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影响不同抗凝药在糖尿病中的药效》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是由不同发病机制和病因引起的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并以严重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已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为4.25亿,预计到2045年将突破6.29亿。仅在中国,20-7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就有1.14亿,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病程监测及其干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异常升高使得人体内蛋白质在没有糖基转移酶参与的情况下与葡萄糖发生一种名为非酶糖基化的反应,此反应是引起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始动因素。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血浆中的高丰度蛋白,主要负责结合及运输各类药物,对多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效发挥有着深远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使HSA发生非酶糖基化的概率比其它蛋白高,较高水平的非酶糖基化修饰不仅会导致HSA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且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HSA上多个非酶糖基化位点在其三维结构上的不同分布,使得它们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水平下发生非酶糖基化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位于主要药物结合区域位点的非酶糖基化修饰,将显着影响此区域结合药物的能力,从而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药效。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使用抗凝药物的几率也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华法林和肝素是临床抗凝治疗中常用的两种抗凝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等副反应,因此需要严格检测相关指标。为了解糖尿病患者中HSA非酶糖基化对这两种抗凝药物的结合、运输及药效变化影响,我们有必要从早期HSA非酶糖基化产物入手,通过对其非酶糖基化位点的定性、定量以及功能变化研究,了解HSA非酶糖基化在临床抗凝给药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本论文利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健康受试者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样本中HSA非酶糖基化位点。同时在体外和体内分别研究了 HSA的非酶糖基化对抗凝药物(华法林和肝素)的结合、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效的影响。以计算机模拟对接结合氨基酸突变技术为辅助工具,了解特定位点的非酶糖基化对整个HSA结合药物的影响。本论文更加全面地鉴定了 HSA的非酶糖基化位点,并将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与三级质谱相结合,建立了准确而又高通量的非酶糖基化位点定量方法。随后在体外和体内均证明糖尿病HSA非酶糖基化对华法林的药效改变产生影响。本论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了解,并且为糖尿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指导用药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定性比较糖尿病及健康受试者血浆中HSA非酶糖基化位点应用纳升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nano-liquid chromatography multi-stage mass spectrometry,nLC-MSn)的高效分离效果与高分辨率,对健康组与糖尿病组HSA非酶糖基化位点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到49个HSA非酶糖基化位点,其中7个位点为首次鉴定。健康组和糖尿病组分别鉴定到40和47个非酶糖基化修饰位点。相比于健康组,糖尿病组非酶糖基化位点数目较多,这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有必然联系。通过探讨HSA非酶糖基化位点在其三维结构上的分布,发现大部分位点均分布在HSA三维结构表面,并且靠近于碱性氨基酸。本论文中鉴定到的非酶糖基化位点,较目前报道的位点更全面,丰富了对现有体内非酶糖基化位点的报道,并扩展了我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进一步认识。2.定量比较糖尿病及健康受试者血浆中HSA的非酶糖基化位点应用iTRAQ标记技术的高通量,结合纳升液相色谱与三级质谱联用技术(nLC-MS3)的高分辨率和高准确度,对健康组与糖尿病组HSA非酶糖基化位点进行定量分析。该部分首次将iTRAQ标记技术、硼酸盐亲和色谱和三级质谱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非酶糖基化肽段定量方法。共定量到21个非酶糖基化位点,其中19个位点在糖尿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7个位点位于HSA主要药物结合区域Subdomains ⅡA和ⅢA,因此推测这些位点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异常非酶糖基化,将导致HSA药物结合功能改变。K199肽段的非酶糖基化变化程度最为显着(p<0.01),进一步采用高灵敏的n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验证后,发现其非酶糖基化变化趋势与iTRAQ-nLC-MS3中的一致,且仍具有极显着差异(p<0.0001)。进一步说明K199对血糖浓度的变化比其它位点更敏感,故糖化K199肽段可作为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候选预警标志物。从空间分布看,位点K199不仅位于药物结合区域Subdomains ⅡA,而且临近于Subdomains ⅢA,因此K199的非酶糖基化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转运和疗效有重要影响,这为研究糖尿病HSA药物运输功能的改变提供进一步研究方向。3.K199非酶糖基化修饰对HSA结合抗凝药物的影响以定量结果中差异最显着的位点K199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对接技术研究了 K199非酶糖基化对HSA结合抗凝药华法林和肝素的影响。结果表明K199非酶糖基化对于华法林的亲和力增加了近两倍,而对于肝素结合并没有显着影响。考虑到除K199外,其他位于或者靠近HSA药物结合区域位点的非酶糖基化也会影响华法林的结合。我们将模拟对接技术与nLC-MS/MS-MRM定量技术相结合,比较了位于或靠近于药物结合区域位点的非酶糖基化对华法林结合的贡献,发现K199的非酶糖基化是引起华法林结合改变的主要原因。PCR突变技术被用来进一步验证K199位点的非酶糖基化对华法林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HSA(K199M)是否发生糖化对华法林的结合并无显着影响。原因是HSA(K199M)的K199位点突变为M后,此位点将不会发生非酶糖基化修饰,而HSA(K199M)上除K199外其他位点的非酶糖基化修饰对华法林的结合影响不大。相反,位点K199非酶糖基化对糖尿病患者与华法林结合亲和力的增加贡献最大。本章证明了 K199非酶糖基化在HSA结合不同抗凝药中的作用,为研究非酶糖基化对糖尿病患者体内抗凝药物分配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指导。4.HSA非酶糖基化对抗凝药物结合和运输的影响采用超滤与LC-MS/MS-MRM技术相结合,体外和体内研究了 HSA非酶糖基化对华法林和依诺肝素钠结合的影响。首次建立了基于超滤和2-氨基吖啶酮(2-aminoacridone,AMAC)标记技术的肝素类多糖药物在血浆中的分析方法。将糖尿病与健康受试者新鲜血浆分别与抗凝药物华法林和依诺肝素钠进行体外孵育,测定游离药物浓度。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游离华法林浓度相对于健康组明显减少(p<0.005),而对于游离依诺肝素钠则没有显着性差异(p=0.17)。说明糖尿病中非酶糖基化HSA对华法林的结合作用增强,而对依诺肝素的结合没有影响。为在体内验证以上结果,选择模型糖尿病大鼠进行给药,通过测定血浆中各时间点游离华法林与依诺肝素钠浓度,比较两种抗凝药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华法林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游离药物浓度曲线不同于正常大鼠,在给药8小时后游离华法林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相比之下,依诺肝素钠在两组之间并没有显着性差异。进一步证实了糖尿病患者体内非酶糖基化白蛋白与华法林结合增强,导致游离华法林的量减少。在药物药效发挥过程中只有游离药物分子具有药理学作用,因此HSA对药物分子的结合力将决定游离药物分子水平,进而影响药效。考虑到心脑血管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高发性,华法林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抗凝药效也可能受到影响。本实验研究结果将为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抗凝药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华法林给药治疗的药效变化进行了预估。此外,本实验建立的血浆中的依诺肝素钠分析方法,将为分析动物疾病模型或临床样本中的多糖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5.糖尿病患者抗凝药物疗效的初步临床回顾性研究为评估非酶糖基化修饰对糖尿病患者抗凝药物的疗效影响,进行了一项包括53名受试者的初步临床回顾性研究。对使用华法林和肝素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华法林后24 h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和服用前后INR差值均显着小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而使用肝素后的INR 24 h与INR差值均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服用华法林后糖尿病患者INR值降低,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中游离华法林浓度降低进而降低药效,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凝血。加之糖尿病患者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服用华法林需要时刻调整和密切关注INR值。此外,结合华法林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差异的事实,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华法林作为抗凝药物时必须格外谨慎。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等效性来说,肝素相对于华法林更安全有效。本实验为糖尿病患者使用特定抗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风险做出了评估,同时为临床糖尿病抗凝药指导用药提供了参考价值。

曹乃龙[7](2020)在《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大多数腰骶髓节段以上的急性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引起的慢性神经损伤,都能干扰正常的排尿神经控制导致神经源性的膀胱和尿道功能损害。前期研究发现静脉给予5-羟色胺2A和2C受体激动剂DOI可能通过加强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大鼠尿道外括约肌活动进而提高排尿效率,但药物作用的具体靶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外,利用低剂量胰岛素建立一种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介导尿道松弛机制在糖尿病尿道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8周后在大鼠腰骶髓髓腔内给予不同浓度的DOI后检测尿动力学参数改变,并取大鼠腰骶髓切片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取糖尿病大鼠腰骶髓切片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并取膀胱和尿道组织做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免疫组化染色。使用低剂量胰岛素(~2u,24h)将I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在200-300mg/d L,即为造模成功。第一步:检测不同时间点糖尿病大鼠尿道功能改变。第二步:分成正常大鼠(A组)、8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B组)和8周糖尿病大鼠(C组)三组,静脉给予L-精氨酸(100mg/kg)和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50mg/kg)检测给药前后尿道压改变。体外实验记录给予L-NAME前后尿道松弛幅度改变。结果腰骶髓髓腔内给予DOI可以加强尿道外括约肌活动,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排尿效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脊髓损伤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数量明显增多。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8周糖尿病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明显增多、尿道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低剂量胰岛素可以改善8周糖尿病大鼠的尿道松弛功能障碍。静脉给予L-精氨酸后,A组和B组的尿道压最低点明显降低,C组未见明显变化。静脉给予L-NAME后,三组尿道压变化值都明显减小,而给药前后尿道压松弛幅度差值C组小于其它两组。体外浴漕实验发现,给予L-NAME前后电刺激诱导的尿道松弛幅度差值和给予L-NAME前尿道松弛幅度的比值,C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结论DOI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大鼠的排尿功能障碍,推测药物作用的靶点位于腰骶髓运动神经元,即DOI和腰骶髓增多的5-羟色胺2A和2C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加强大鼠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进而提高排尿效率。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自然病程下糖尿病病人的排尿功能障碍,而一氧化氮介导尿道松弛机制损害在8周糖尿病大鼠尿道平滑肌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余哲[8](2020)在《S100A1基因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糖尿病E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基因表达谱初筛【目的】建立糖尿病ED大鼠模型,筛选其与正常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血管新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8周后对存活的大鼠进行阿扑吗啡(APO)筛选。出现明显勃起的大鼠标记为APO-positive大鼠;反之为APO-negative大鼠。随后采用电刺激海绵体神经法检测各组大鼠海绵体内压,定量评估勃起功能。收集阴茎海绵体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提取阴茎海绵体组织RNA,采用Affymetrix Rat Gene 2.0ST芯片,对已知的22000个基因进行检测。通过比较正常对照大鼠、APO-positive大鼠和APO-negative大鼠阴茎组织m RNA的表达谱,筛选并验证差异表达的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的勃起功能显着下降,但APO-negative大鼠勃起功能受损更加严重。与APO-positive大鼠相比,APO-negative大鼠阴茎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表达增高,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内皮细胞凋亡比例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其磷酸化蛋白p-e NOSSer1177表达降低,一氧化氮(NO)及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降低。在正常对照大鼠、APO-positive大鼠、APO-negative大鼠中呈逐步下调表达的血管新生基因有7个,逐步上调表达的基因共1个。在m RNA和蛋白水平对阴茎中S100A1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芯片一致。体外实验中,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受高糖刺激后,S100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糖尿病大鼠成模后,有必要进一步进行APO筛选ED。阴茎组织中S100A1的低表达可能在糖尿病E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第二部分S100A1对糖尿病ED大鼠勃起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过表达S100A1可否改善糖尿病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腺病毒(ad)为载体,构建过表达病毒ad-S100A1及其对照病毒ad-GFP,转染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RAECs在高糖30 m M环境下培养2天后,加入细胞内吞抑制剂dynasore,第3天收集细胞。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构建过表达病毒AAV-S100A1其对照病毒AAV-GFP。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成模后,利用阿扑吗啡实验筛选ED大鼠。采用阴茎海绵体内局部注射的方法,以1010 parts/70μl AAV-S100A1或AAV-GFP的剂量治疗糖尿病ED大鼠。2周后采用电刺激海绵体神经法检测各组大鼠海绵体内压,定量评估勃起功能,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RAECs及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腺病毒介导的过表达病毒ad-S100A1,转染进入RAECs后,S100A1基因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过表达S100A1的RAECs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活化,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通路上调。S100A1对VEGFR2、Akt的激活作用可被dynasore完全抵消,但e NOS的活化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双标法证明S100A1与e NOS在RAECs中存在共定位现象,且不受dynasore影响。此外,过表达S100A1的RAECs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下调。糖尿病ED大鼠接受AAV-S100A1基因治疗后,勃起功能明显改善,阴茎海绵体组织中VEGFR2-Akt-e NOS通路上调,内皮含量增加,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增多。【结论】过表达S100A1可能通过激活VEGFR2-Akt-e NOS通路或与e NOS的直接作用,促血管新生,改善糖尿病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S100A1还具有抗凋亡作用,保护阴茎海绵体内皮含量,从而改善糖尿病ED大鼠的勃起功能。

秦田雨[9](2020)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整体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结合系统药理学靶点预测,研究中药复方肾康注射液(Shenkang,SK)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SK对CKD及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药理学: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查阅构建SK分子数据库,并通过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半衰期评估来筛选活性分子;使用WES药物靶向模型来预测生物活性成分的直接药物靶向;使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复合物-靶标,靶标-通路和靶标-疾病网络,并根据BioGPS数据库确定靶标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2.整体动物: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ARB)组,SK高剂量组,SK中剂量组,SK低剂量组(n=6)。对模型组、ARB组、SK各剂量组小鼠实施UUO手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一天开始给药,共计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AR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g,灌胃氯沙坦钾溶液0.15 mL(生药0.13 g)/10 g,SK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8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4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2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等一般情况,给药第13天行MRI扫描测定FA值明确活体肾纤维化程度,给药14天后摘眼球取血,称量肾脏重量,分别冻存固定肾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CysC水平,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患侧肾脏病理形态学和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Ⅰ,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UUO组和SK中剂量组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FSP-1、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TGF-β1和负调节分子SOCS1,SOCS3 mRNA水平。3.细胞:NRK-49F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以10 ng/mL 的TGF-β1刺激48 h诱导NRK-49F细胞增殖活化,不同浓度SK(0,1,2,4mg/mL)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NRK-49F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负调节分子Prdx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K-49F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JAK2、STAT3 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药理学部分:以DL≥0.6为筛选标准,“HL=long”用于定义适当的HL范围。最终选出88种化合物作为活性分子。利用WES算法和CTD、TTD筛选结果,确定了 85个与治疗CKD相关的潜在化合物作用靶点,包括STAT3。通过KEGG数据库映射获得关键通路,包括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通路,结合CKD病理机制的相关进展,构建了 CKD治疗模块的通路,包括炎症、增殖、分化、迁移、通透性、降解等模块。对靶标-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入分析表明,SK治疗CKD主要通过影响6种疾病发挥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和免疫疾病。组织定位结果显示SK通过包括肾脏、肝脏、肺和心脏在内的组织模块发挥作用。2.整体动物部分:(1)肾功能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血CREA、BUN、Cys-C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高剂量SK组小鼠血CRE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SK各剂量组小鼠血BUN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UUO组相比,SK高剂量组小鼠血Cys-C水平显着降低(p<0.05)。(2)肾脏重量和病理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的患侧肾质量/体重、患侧肾/对侧肾质量、对侧肾质量/体重均显着增加(p<0.05或p<0.01)。但各药物治疗后对UUO小鼠肾脏重量各指标没有产生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FA值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阳性药组、SK高中低剂量组FA值显着降低(p<0.01或p<0.001),其中以SK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与UUO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细胞外基质积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或萎缩减轻,以SK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天狼星红面积极显着增加(p<0.001);与UUO组比较,ARB组、SK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患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红色面积显着减少(p<0.05或p<0.01)。电镜下观察各浓度SK对UUO所致的细胞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局灶胶原纤维增生和肾小管凋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α-SMA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UUO状态下的α-SMA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Col Ⅰ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 比较,SK中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Col 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STAT3(Try705位点)/STAT3比例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p<0.01)、低剂量(p<0.001)组显着下调了 Try705位点的STAT3磷酸化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JAK2(Try1007位点)/JAK2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UUO 比较,SK高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Try1007位点的JAK2磷酸化程度(p<0.05),(4)PCR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患侧ECM成分Col Ⅰ、Col Ⅲ、FN,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FSP-1,以及 JAK2、STAT3、TGF-β、JAK2/STAT3 通路负调节因子SOCS1、SOCS3 m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或p<0.01或p<0.001);与UUO组相比,SK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 Col Ⅰ、ColⅢ、FN,α-SMA、FSP-1,JAK2、TGF-β、SOCS1、SOCS3 mRNA 水平(p<0.05 或p<0.01)。3.细胞实验:TGF-β1诱导后,NRK-49F细胞的细胞骨架显示出内部微丝束,并逐渐增厚和伸长,丧失纺锤形或星形成纤维细胞外观。不同浓度的SK一定程度上逆转了TGF-β1诱导的形态变化和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p-STAT3(Try705位点)/STAT3、Prdx5蛋白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p-JAK2(Try1007位点)/JAK2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STAT3蛋白Tr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1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JAK2蛋白Try10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4 mg/mL SK组细胞的Prdx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α-SMA、JAK2、STAT3 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不同浓度SK均极显着地降低了α-SMA mRNA 水平(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1mg/mL、2 mg/mL SK(p<0.05)及 4 mg/mL SK(p<0.01)显着降低了 STAT3 mRNA 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4 mg/mL SK显着降低了 JAK2 mRNA水平(p<0.05)。[结论](1)系统药理学预测显示SK中多种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与炎症、凋亡、增殖等相关的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等多通路的靶点分子治疗CKD。(2)SK有效改善UUO小鼠肾功能指标和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的,验证了系统药理学结果。(3)SK还能够抑制TGF-β1诱导NRK-49F增殖活化以及ECM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介导的。

曾贵荣[10](2020)在《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脑病(DE)又称糖尿病认知障碍,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40%,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或大脑神经生理及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长期持续的高血脂、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学习记忆减退的发生,严重影响糖尿患者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并进一步加剧后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风险。研究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脑病致学习记忆减退药物,对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痛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在建立高糖高脂复合大鼠模型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基础上,研究传统中药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复合大鼠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为研发治疗糖尿病脑病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提供有效的候选药物。同时对单因素高血糖、高血脂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作用及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研究糖尿病脑病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主要研究内容结果如下:1.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1高糖高脂诱导学习记忆减退动物模型的建立采用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45mg/kg),动物造模成功率高,死亡率低,造模后3周大鼠血糖值(13.2±0.63moL/L)、胰岛素分泌减少(7.28±2.25moL/L)和血脂水平(TG:3.11±0.32 mmol/L;CHO:2.32±1.2 mmol/L)均出现异常,同时动物摄食、摄水量均明显升高,表现出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现象”。模型建立6周后,大鼠血糖(14.4±0.97moL/L)、血脂(LDL:13.04± 0.34 mmol/L;HDL:1.18±0.47 mmol/L;TG:1.08±0.7 mmol/L;CHO:32.36±6.8 mmol/L)随着时间依赖性升高、胰岛素水平随时间依赖性减少(4.98±0.49moL/L),研究结果表明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45mg/kg)可建立与临床相近的、稳定的高糖高脂复合动物模型。1.2生脉散对高糖高脂复合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改善作用采用前期建立的大鼠腹腔注射STZ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糖高脂复合模型,模型大鼠在6周时学习记忆损伤主要表现在空间参考记忆、工作记忆损伤。造模后3周,根据各组动物血糖、体重指标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生脉散低、中、高剂量(0.5、1.5、4.5g/kg),连续给药3周后,生脉散对高糖高脂复合引起的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损伤均有改善作用,对空间参考记忆损伤改善主要表现在:生脉散低剂量能明显减少定位航行D1-4天寻台潜伏期,中、高剂量组大鼠能明显减少定位航行D1-3天台潜伏期明显减少;生脉散低、中、高剂量能明显增加空间探索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明显减少工作记忆阶段模型大鼠的寻台潜伏期。同时生脉散低剂量能明显增加大鼠在空场的活动时间和平均速度,生脉散低、中剂量(0.5g、1.5g/kg)能明显增加大鼠在空场的活动时间和平均速度。1.3 生脉散对高糖高脂复合模型大鼠物体认知改善作用高糖高脂复合大鼠模型在6周出现物体识别非空间记忆损伤,新物体位置识别实验发现生脉散低、中、高剂量能显着升高模型大鼠的相对辨别指数。提示对物体识别非空间记忆损伤有显着的改善作用。1.4 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机制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机制与脑内炎症、调控神经可塑性PI3K-pAKT/AKT-pCREB/CREB-BDNF通路蛋白有关。高糖高脂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表现为神经炎症浸润、间质水肿,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坏死和排列松散,生脉散能明显改善海马组织组织锥体细胞坏死和排列紊乱等病理改变。高糖高脂模型大鼠海马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而生脉散能够明显降低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提示生脉散具有改善脑内炎症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高糖高脂模型大鼠海马组织SYN、BDNF、PI3K、pAKT/AKT、pCREB/CRE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生脉散能明显升高海马组织SYN、BDNF、PI3K、pAKT/AKT、pCREB/CREB蛋白表达。此外,本研究发现生脉散不同剂量对高糖高脂模型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未见明显作用,然而能够明显降低血脂TG和LDL水平,提示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可能与调节机体脂代谢有关。2.高血糖、高血脂对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和机制研究2.1 高血糖对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STZ(45mg/kg)建立高血糖模型,单因素高血糖模型大鼠3周、6 周、9 周血糖值分别为 7.99±0.62、11.51±0.69、13.69±1.43mmol/L,胰岛素水平分别为 8.04±0.31 mmol/L、Insulin:7.43±0.3 mmol/L、Insulin:5.21±0.67 mmol/L。高血糖模型大鼠在3周时首先出现工作记忆损伤,在6-9周出现工作记忆损伤、参考记忆和非空间记忆损伤。主要表现在随着时间延长,记忆损伤加重。高糖高脂模型大鼠6周出现工作记忆损伤、参考记忆和非空间记忆损伤。其中血糖值为(14.4±0.97moL/L,Insulin:4.98±0.49 moL/L),高糖高脂 6 周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率(58.41%)明显高于单因素高血糖大鼠6周(24.7%),提示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加重了胰岛素抵抗。高糖高脂复合可能加重了单因素高血糖大鼠的工作记忆损伤的强度和出现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与单因素高血糖比较,高糖高脂大鼠6周工作记忆寻找平台潜伏期为(39.4±3.4 s),明显高于单因素高血糖大鼠6周工作记忆寻找平台潜伏期(19.2±2.3 s),但与高血糖大9周大鼠工作记忆寻找平台潜伏期无显着性差异。高糖高脂6周并无加重水迷宫参考记忆和新物体识别的非空间记忆损伤程度和出现时间,主要表现在高糖高脂模型大鼠6周与高血糖大鼠6周和9周参考记忆和物体识别非空间记忆损伤程度辨别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与高血糖6周大鼠水迷宫参考记忆比较,高糖高脂复合模型对6周、9周高血糖大鼠参考记忆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无明显的差异。2.2高血脂对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采用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模型大鼠2周、4周、8周、12周血清 TG 值分别为 1.92±0.34、3.35±0.91、3.00±0.24、3.87±0.33mmol/L;LDL值分别为 0.58±0.13、0.70±0.13、1.46±0.51、1.73±0.31mmol/L。高糖高脂模型3 周大鼠表现血脂(TG:3.11±0.32 mmol/L;CHO:2.32±1.2 mmol/L)。模型建立 6周后,高糖高脂大鼠血脂(LDL:13.04±0.34 mmol/L;HDL:1.18±0.47 mmol/L;TG:1.08±0.7 mmol/L;CHO:32.36±6.8 mmol/L),与高血脂模型比较,高糖高脂模型3周大鼠血脂TG水平与4周大鼠无明显差异。高血脂模型大鼠在4周时首先出现参考记忆损伤,在8-12周出现工作记忆损伤、12周出现非空间记忆损伤。主要表现在高血脂大鼠在4周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持续到12周,表明持续高血脂对学习记忆有损伤,尤其是参考记忆容易受到损伤。工作记忆结果表明:高血脂大鼠在8周潜伏期明显延长出现记忆损伤,持续到12周;在新物体识别检测中高血脂大鼠在12周后新物体识别能力明显降低。高脂高糖复合模型6周参考记忆损伤可能与高脂持续状态相关,主要表现在高脂大鼠4周出现参考记忆损伤,高血糖大鼠6周出现参考记忆损伤,且高脂大鼠出现参考记忆损伤时间较早于高血糖大鼠出现损伤时间。与高脂12周大鼠新物体识别记忆出现损伤,高糖高脂大鼠模型6周出现损伤,提示高糖高脂复合加重了高脂大鼠非空记忆损伤的程度和出现时间。2.3高血糖、高血脂对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机制高血糖大鼠模型3周出现工作记忆损伤与炎性因子高度相关,主要表现在海马组织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1β明显升高,且随着持续时间海马组织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增加,但记忆相关蛋白AKT、CREB及其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参考记忆和新物非空间记忆损伤可能与炎性因子、脑组织神经递质以及AKT、CREB及其磷酸化水平有关,主要表现在:高血糖大鼠6-9周,海马炎性水平TNF-α、IL-1β明显升高,脑脊液DA含量明显降低、AKT、CREB及其磷酸化水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而高糖高脂大鼠6周出现记忆损伤与可能与脑内炎性因子、PI3K-AKT-CREB及其磷酸化有关,从记忆损伤机制无明显差异。高血脂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亦与海马组织炎症、BDNF-AKT-CREB通路有关。主要表现在高血脂大鼠在4-12周海马组织炎性因子IL-1β含量明显升高,BDNF含量明显下降,在8-12周海马组织TNF-α明显升高,海马组织CREB表达降低。提示高血糖、高血脂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机制与海马组织炎症有关,CREB-BDNF通路有关。综上所述,生脉散能明显改善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能明显改善高糖高脂复合引起的空间参考记忆和非空间记忆损伤及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同时生脉散具有降脂作用,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明显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脑内炎症、调控神经可塑性PI3K-pAKT/AKT-pCREB/CREB-BDNF通路蛋白有关。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持续时间与学习记忆损伤类型和强度具有高度相关性,高血糖水平持续时间和程度加重了高血糖大鼠参考记忆、工作记忆以新物体识别非空间记忆的损伤,且首先出现工作记忆损伤,高血脂水平持续时间和程度加重了高血脂大鼠参考记忆、工作记忆以新物体识别非空间记忆的损伤,且首先出现参考记忆损伤。高糖高脂复合加重了单因素高血糖大鼠的工作记忆损伤以及单因素高脂大鼠非空记忆损伤的程度和出现时间。高血糖模型出现工作记忆损伤与炎性因子高度相关,高血脂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亦与海马组织炎症、BDNF-AKT-CREB通路有关。本研究为防治糖尿病脑病伴发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有效的候选药物,为研究糖尿病脑病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B_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_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1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名
        2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因
        3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机
        4 糖尿病心肌病治则
        5 糖尿病心肌病论治
        6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糖尿病心肌病现代研究进展
        1 糖尿病心肌病流行现状
        2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特征
        3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
        4 糖尿病心肌病诊断策略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干预策略
        6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糖心平胶囊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糖心平胶囊对DCM的保护作用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糖心平干预后大鼠心功能及对抗急性心肌缺血能力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糖心平胶囊药效机制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橙皮素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橙皮素干预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与血糖的影响
    2.2 大鼠冠状动脉HE染色
    2.3 质谱质控分析
    2.4 样品重复性检验结果
    2.5 质谱鉴定结果
    2.6 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2.7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2.8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富集结果
    2.9 橙皮素干预后的冠状动脉差异表达蛋白互作图
    2.10 WESTERNBLOTTING验证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3 讨论
    3.1 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涉及的蛋白及通路
    3.2 橙皮素干预后的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蛋白变化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橙皮苷及橙皮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基于Wnt/β-catenin通路对回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大鼠阴证创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回阳生肌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回阳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溃疡阴证创面愈合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回阳生肌膏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回阳生肌膏基于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阴证创面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AMPK/mTOR通路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益气活血药人参三七川芎对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的体内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脑老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药延缓高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体外实验研究
    实验一 建立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模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VTA 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GS神经元自发放电、摄食、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主要实验药品
        1.4 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
        2.3 单神经元细胞外放电记录
        2.4 脑核团置管
        2.5 摄食量测定
        2.6 能量代谢实验
        2.7 组织学鉴定
    3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VTA注射nesfatin-1 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GS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1.1 VTA 注射 nesfatin-1 对正常大鼠 G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1.2 VTA 注射 nesfatin-1 对糖尿病大鼠 G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1.3 正常和糖尿病大鼠VTA注射nesfatin-1 对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比较
    2 VTA注射nesfatin-1 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2.1 VTA注射nesfatin-1 对正常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2.2 VTA注射nesfatin-1 对糖尿病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2.3 VTA注射nesfatin-1 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摄食量的影响比较
    3 VTA注射nesfatin-1 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3.1 VTA注射nesfatin-1 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3.2 VTA 微量注射 nesfatin-1 对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3.3 VTA注射nesfatin-1 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定量糖组学揭示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影响不同抗凝药在糖尿病中的药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糖基化修饰概述
        1.1.1 酶促反应的糖基化修饰
        1.1.2 非酶糖基化修饰
    1.2 糖尿病
        1.2.1 糖尿病分类
        1.2.2 糖尿病的常规检测方法
        1.2.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非酶糖基化
    1.3 人血清白蛋白
        1.3.1 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3.2 人血清白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修饰
    1.4 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对药物结合的影响
        1.4.1 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对抗凝药的影响
        1.4.2 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1.4.3 蛋白与药物结合率测定技术
    1.5 基于质谱技术的非酶糖基化分析策略
        1.5.1 质谱技术概述
        1.5.2 非酶糖基化定性分析
        1.5.3 非酶糖基化定量分析
    1.6 论文大纲
第二章 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位点的定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试剂及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2.3 色谱柱
        2.2.4 缓冲液及流动相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血浆制备及球蛋白的去除
        2.3.2 硼酸盐亲和色谱
        2.3.3 蛋白浓度测定
        2.3.4 蛋白酶解
        2.3.5 NanoLC-MS/MS分析
        2.3.6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亲和色谱分离
        2.4.2 非酶糖基化位点鉴定
        2.4.3 非酶糖基化位点在HSA上的分布
        2.4.4 体内条件下HSA非酶糖基化位点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定量比较HSA的非酶糖基化水平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试剂及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色谱柱
        3.2.4 缓冲液及流动相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血浆制备及球蛋白的去除
        3.3.2 蛋白浓度测定
        3.3.3 蛋白酶解及iTRAQ标记
        3.3.4 硼酸盐亲和色谱分离糖化肽段
        3.3.5 NanoLC-MS~3分析
        3.3.6 K199糖化位点的MRM验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糖尿病患者HSA非酶糖基化变化的定量研究
        3.4.2 K199糖化位点的MRM定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199非酶糖化修饰影响HSA与抗凝药物的结合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软件与试剂及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色谱柱
        4.2.4 缓冲液及流动相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非酶糖基化HSA的结构准备
        4.3.2 抗凝药物结构准备
        4.3.3 对接分析
        4.3.4 HSA药物结合区域及附近位点的非酶糖基化定量
        4.3.5 突变HSA (K199M)
        4.3.6 HSA (K199M)非酶糖基化对华法林结合的影响
        4.3.7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K199非酶糖基化对HSA结合华法林与依诺肝素钠的影响
        4.4.2 HSA药物结合区域及附近位点糖化对华法林结合的影响
        4.4.3 氨基酸突变验证K199对HSA结合华法林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SA非酶糖基化对抗凝药物结合和运输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动物
        5.2.1 试剂及耗材
        5.2.2 动物类型
        5.2.3 主要仪器
        5.2.4 色谱柱
        5.2.5 缓冲液及流动相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体外新鲜血浆制备
        5.3.2 血浆与抗凝药物的孵育
        5.3.3 体外华法林的分离与测定
        5.3.4 体外依诺肝素钠的分离与测定
        5.3.5 标准曲线构建
        5.3.6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5.3.7 白蛋白的完整分子量测定
        5.3.8 大鼠体内华法林药物浓度测定
        5.3.9 大鼠体内依诺肝素钠游离浓度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体外血浆中游离抗凝药物测定
        5.4.2 白蛋白完整分子量测定
        5.4.3 不同抗凝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糖尿病患者抗凝药物疗效的初步临床回顾性研究
    6.1 引言
    6.2 电子医疗数据库用药记录检索
    6.3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回顾本论文的内容
    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绪论
    1 脊髓损伤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5-羟色胺的治疗作用
    2 糖尿病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5-羟色胺的治疗作用
    3 糖尿病导致尿道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以及一氧化氮机制改变
第一部分 5-羟色胺2A/2C受体激动剂DOI改善脊髓损伤大鼠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脊髓损伤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理论
        1.2 药物-靶点结合理论(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理论)
        1.3 神经-肌肉靶向调控理论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造
        2.2.2 髓腔内置管
        2.2.3 膀胱内置管
        2.2.4 髓腔内给药记录尿动力学参数改变
        2.2.5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免疫荧光染色
        2.2.6 腰骶髓腹侧角5-羟色胺2A和2C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脊髓损伤大鼠膀胱组织学改变
        3.2 腰骶髓髓腔内给药后尿动力参数改变
        3.3 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5-羟色胺2A/2C受体激动剂DOI改善糖尿病大鼠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糖尿病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理论
        1.2 5-HT类物质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糖尿病大鼠膀胱和尿道组织学染色
        2.2.2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免疫荧光检测
        2.2.3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2.2.4 膀胱和尿道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糖尿病导致膀胱和尿道的组织学改变
        3.2 糖尿病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受体数量改变
        3.3 糖尿病大鼠尿道的5-羟色胺亚神经元数量改变
    4.讨论
第三部分 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大鼠尿道功能损害和一氧化氮机制改变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高血糖诱导渗透性利尿
        1.2 糖尿病诱导氧化应激损害
        1.3 糖尿病导致下尿路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机制改变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代谢笼检测
        2.2.2 膀胱等容收缩条件下的尿道灌注压检测
        2.2.3 浴漕实验检测尿道肌肉特性
        2.2.4 静脉给予L-精氨酸和L-NAME后尿道灌注压检测
        2.2.5 给予L-NAME前后体外浴漕实验检测尿道肌肉特性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排尿参数的改变
        3.2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尿道灌注压参数的改变
        3.3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尿道对EFS和 KCL收缩反应特性改变
        3.4 静脉给予L-精氨酸和L-NAME后大鼠尿道灌注压改变
        3.5 给予L-NAME前后电场力诱导大鼠尿道肌肉松弛幅度改变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8)S100A1基因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发表或获奖情况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糖尿病E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基因表达谱初筛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100A1对糖尿病ED大鼠勃起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基因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9)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病因研究
        2 发病机制研究
        3 治疗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1 病名研究
        2 病因病机研究
        3 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肾康注射液对NRK-49F人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糖尿病所致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生脉散对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生脉散对高糖髙脂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生脉散对高糖高脂复合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减退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生脉散改善高糖髙脂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减退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血糖、高血脂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高血糖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3. 统计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高血糖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高血脂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高血脂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文总结
附表1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复核模型血糖、胰岛素、血脂变化
附表2 生脉散对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作用及机制研究
致谢
个人简介

四、B_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D]. 李晓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橙皮素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损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邢国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Wnt/β-catenin通路对回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大鼠阴证创面的作用机制研究[D]. 吴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机制研究[D]. 胡艳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VTA 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GS神经元自发放电、摄食、能量代谢的影响[D]. 梁琰. 青岛大学, 2020(01)
  • [6]定量糖组学揭示人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影响不同抗凝药在糖尿病中的药效[D]. 仇红燕. 山东大学, 2020(12)
  • [7]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D]. 曹乃龙.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8]S100A1基因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 余哲.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2)
  • [9]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秦田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生脉散改善高糖高脂复合模型致学习记忆减退作用及机制研究[D]. 曾贵荣.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标签:;  ;  ;  ;  ;  

B2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