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糠细胞壁组成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糠细胞壁组成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一、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菌糠细胞壁成分及干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耀,陈鑫珠,黄小云,游小凤,黄秀声,黄勤楼[1](2021)在《菌糠饲料资源开发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国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大量的食用菌副产物——菌糠。菌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一类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该文就菌糠的营养价值、加工调制方法、菌糠饲料化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效开发利用菌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喀伊热·热合木江[2](2021)在《蝉花基质的饲料特性及绵羊日粮中添加饲喂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安荣[3](2021)在《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工艺优化及其营养价值评定》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杏鲍菇菌糠中性洗涤纤维的天然菌株,以及高效酶解杏鲍菇菌糠释放还原糖的配合酶系,并使用响应面法优化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发酵工艺,评估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的营养价值。试验一、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本试验从实验室保藏的由牛瘤胃液中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刚果红透明圈试验进行初筛,得到18株长势良好的菌株,后对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于2的菌株进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Pase)测定,得到3株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细菌,分别为:菌株GLY6-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L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NLG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它们的CMCase分别为106.40 U/g、95.58 U/g、101.63 U/g,FPase分别为28.60 U/g、25.78 U/g、28.24 U/g。以杏鲍菇菌糠为唯一碳源作为发酵底物,利用复筛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温度37℃,含水量60%,p H中性的条件下发酵3天,枯草芽孢杆菌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为8.73%,较另两株菌效果最优,确定枯草芽孢杆菌L6作为后续试验发酵用菌。试验二、复合酶固态酶解杏鲍菇菌糠研究本试验旨在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半乳糖苷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中筛选出能够高效酶解杏鲍菇菌糠的酶组合,通过单酶试验、复合酶正交试验发现:纤维素酶10%、木聚糖酶10%、β-半乳糖苷酶2%,在p H中性、含水量60%、时间20h和温度50℃条件下,还原糖释放量为210.89mg/g,较对照组还原糖释放量提高了10.37倍。试验三、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工艺优化本试验将试验一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L6与试验二所得配合酶系,结合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作为菌酶发酵剂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响应面法,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为响应值设计Plackket-Burman试验、Box-Behnken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杏鲍菇菌糠的最优发酵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L6、2%乳酸杆菌、2%酿酒酵母、10%纤维素酶、10%木聚糖酶、2%β-半乳糖苷酶、1%尿素、时间70h、温度36.8℃、含水量59%,此条件下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NDF降解率为23.69%。试验四、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营养价值评定1.体外仿生消化试验本试验采用仿生消化系统(SDS-II)对最优菌酶发酵工艺得到的杏鲍菇菌糠进行体外消化试验,获得两步酶法(模拟胃、小肠)干物质与总能的仿生消化率,结果显示:发酵杏鲍菇菌糠的干物质和总能的仿生消化率较未发酵杏鲍菇菌糠极显着提高(P<0.01)。2.体内消化代谢试验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肉鸭代谢能,结果显示:与未发酵杏鲍菇菌糠相比,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肉鸭表观代谢能提高了2.44 MJ/kg,真代谢能提高了2.65 MJ/kg;干物质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较杏鲍菇菌糠,在数值上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

戚如鑫[4](2020)在《稻草与白菜尾菜混贮品质、微生物区系和体外发酵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稻草与白菜尾菜虽属于农作副产物,但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将稻草和白菜尾菜进行混合青贮不仅可以使这两种农作副产物的养分形成互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作副产物的利用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品质的影响、分析混合青贮微生物群体的优势细菌与真菌区系,并通过体外模拟发酵方式对青贮效果较优的组进行饲用价值评定,以筛选出最优青贮组合。试验一、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与品质的影响本部分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稻草与白菜尾菜比例、不同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对混贮养分和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稻草和白菜尾菜为青贮原料,采用L9(33)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将稻草尾菜比例、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按3种不同的梯度进行正交设计,并设置对照组,共10个试验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时分别添加0.030 g/kg植物乳杆菌+0.20 g/kg纤维素酶(1组)、0.035 g/kg植物乳杆菌+0.25 g/kg纤维素酶(2组)、0.040 g/kg植物乳杆菌+0.30 g/kg纤维素酶(3组);在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5:5时分别添加0.030 g/kg植物乳杆菌+0.25 g/kg纤维素酶(4组)、0.035 g/kg植物乳杆菌+0.30 g/kg纤维素酶(5组)、0.040 g/kg植物乳杆菌+0.20 g/kg纤维素酶(6组);在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6:4时分别添加0.030 g/kg植物乳杆菌+0.30 g/kg纤维素酶(7组)、0.035 g/kg植物乳杆菌+0.20 g/kg纤维素酶(8组)、0.040 g/kg植物乳杆菌+0.25 g/kg纤维素酶(9组);并设置对照组(CK组)。分别在青贮15、30、45 d进行养分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的感官评分均值均高于其他组,且在青贮45 d时的评分也高于其他组;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的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饲料相对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均值均高于其他组,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washing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washing fiber,ADF)含量均值均极显着低于其他组(P<0.01)。各青贮组的pH均在青贮45 d时达到最低,1、2、3组的pH在青贮45 d时均在4.0以下,且1、2、3组在各青贮时期pH均低于其他组。各青贮时期的氨态氮与总氮之比(Ammonia nitrogen/Total nitrogen,NH3-N/TN)均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较低。除CK组外其余青贮组的乳酸(Lactic acid,LA)含量和发酵品质总评分也均在青贮45 d时达到最高,且1、2、3组的LA含量均值和发酵品质总评分均值也均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及拟合分析表明,CP含量、RFV分别与LA含量、发酵品质总评分呈正相关二次方曲线关系,而与pH呈负相关二次方曲线关系。综上本部分试验表明,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提升了 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降低了 pH、NH3-N/TN,且在青贮 45 d时青贮养分和品质相对其他组更好。试验二、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本部分试验通过对青贮45 d的稻草和尾菜比例为4:6青贮组(1、2、3组)与对照组(CK组)进行细菌和真菌区系的测定,分析青贮中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间的相关性、青贮养分与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间的相关性、青贮品质与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1、2、3组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极显着高于CK组(P<0.01),且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相对丰度均极显着低于CK组(P<0.01),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均显着低于CK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与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干物质(DM)、NDF、ADF、乙酸(A A)含量、NH3-N/TN、pH则呈负相关关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子囊菌门(Ascomycota)、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 DM、NDF、ADF、AA 含量、NH3-N/TN、pH 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则呈负相关关系;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本部分试验表明,与对照组(CK组)相比,稻草和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提升了混合青贮养分、品质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混合青贮pH及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试验三、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影响本部分试验对青贮45 d的稻草和尾菜比例为4:6青贮组(1、2、3组)与对照组(CK组)进行体外模拟发酵试验,通过瘤胃发酵参数、体外培养产气参数、纤维物质降解及其结构观察以评定各青贮组的饲用价值。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12 h时,2组的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浓度显着高于CK组(P<0.05),1、2、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浓度均极显着高于CK组(P<0.01)并以2组最高;在体外培养24 h时,各组间的MCP浓度虽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以CK组最低,3组的TVFA浓度极显着高于CK组(P<0.01);在体外培养36h时,1、2组的MCP浓度均显着高于CK组(P<0.05)并以2组最高,1、2组的TVFA浓度均显着高于CK组(P<0.05)并以2组最高。各组间的累积产气量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1、2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均极显着高于CK组(P<0.01)并均以2组最高。虽然各组间的NDF和ADF的36h降解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NDF36 h降解率最高的为2组,ADF36 h降解率最高的为3组。又通过电镜观察体外发酵36 h后的稻草降解情况,发现与CK组相比,1、2、3组的稻草纤维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2、3组的表面附着大量的微生物且降解程度均高于1组和CK组;但与3组相比,2组的稻草除了与3组有相似的表皮结构和表皮下细胞的严重降解外,其梁状结构处还出现了多处因降解产生的缝隙,因此总体以2组的降解程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CP含量与体外培养累积产气量、MC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本部分试验表明,与其他组相比,2组不仅瘤胃发酵参数较优,且纤维降解程度也较高,因此该组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综上表明,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混合青贮组(1、2、3组)其养分、品质均较高;且该三组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CK组,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均低于CK组;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当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0.035 g/k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25 g/kg(2组)进行混合青贮45 d时,其饲用价值相对较高,且较高的养分含量提升了其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了 pH及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促进了其青贮品质的提升。

黄文博[5](2019)在《基于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与厌氧消化的秸秆营养全值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秸秆类木质纤维素材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食用菌栽培和厌氧消化是两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能够实现其资源化和能源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食用菌栽培产生的菌糠缺乏合理处置,导致了木质纤维素组分的浪费以及二次污染问题。而以秸秆为原料进行厌氧消化,需要经过预处理改善其生物降解性,提高厌氧消化性能。产生的发酵残余物也需要进行合理处置。此外,单一处理方式无法使秸秆中的营养组分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从秸秆营养全值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P.ostreatus栽培与厌氧消化耦合的秸秆营养全值利用的新方法,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考察了 Pleurotus ostreatus 与 Ceriporiopsissubvermispora 对玉米秸改性及其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streatus栽培耦合厌氧消化能够提高玉米秸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所得改性玉米秸厌氧消化性能下降。C.subvermispora比P.ostreatus菌丝生长效率更高。改性45天,P.ostreatus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组分降解率更高,但木质素降解率略低。P ostreatus与C.subvermispora改性分别导致玉米秸厌氧消化甲烷产率降低15.4%和34.3%。但P.ostreatus栽培耦合厌氧消化能够产生高值产品,对秸秆中营养组分的总生物利用率更高,具有更高的秸秆营养全值利用潜力。2、开展了P.ostreatus栽培及其对秸秆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P.ostreatus原基形成阶段所得改性秸秆具有最适宜酶水解反应的理化性质,子实体形成过程会造成负面影响。P.ostreatus在栽培过程中能够分泌LiP、MnP和Lac,在栽培过程三个阶段均有峰值出现,Lac活性最高,对木质素降解起主导作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在栽培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不同降解酶活性随P.ostreauts生长对营养组分的需求不断变化,对秸秆进行持续降解。秸秆在原基形成阶段具有最适宜酶水解反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木质素降解充分,纤维素保留程度高。子实体形成降低秸秆孔隙度和持水性,提高纤维素结晶区比例,影响秸秆酶水解反应性。3、开展了改性秸秆理化性质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秸秆酶水解反应性对其厌氧消化性能影响明显,子实体形成降低了秸秆酶水解性能,是影响其厌氧消化性能的根本原因。改性25天秸秆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吸附率综合水平最优。改性25天的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率最高,酶可及度最大,脱附率最低,有效酶水解时间最长。子实体形成降低改性秸秆对酶的可及度,酶脱附失效率提高,降低厌氧消化水解反应效率。菌糠厌氧消化甲烷产率较原秸秆降低9.6%-13.7%,甲烷转化速率降低4.8%-21.2%,生物降解性降低了 2.2%-6.8%,所含C元素无法被完全利用,厌氧消化性能下降。4、针对改性45天秸秆(菌糠)酶水解性能和厌氧消化性能降低的问题,开展了氨水-氢氧化钾(氨-钾)复合预处理提高菌糠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氨-钾复合预处理能够提高菌糠厌氧消化性能。2%NH3+4%KOH、35℃预处理3天条件下,菌糠甲烷产率提高16.7%-22.4%,甲烷初始转化速率提高67.5%-145%,生物降解性提高27.4-39.1个百分点,菌糠半纤维素溶解,纤维素结晶结构被破坏,水溶性浸出物浓度提高。厌氧消化阶段纤维素转化率提高5.9%-9.7%,C元素向气、液相分布提高,有机质利用更充分。5、为了对菌糠厌氧消化发酵残余物进行回用,对其进行营养价值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菌糠厌氧消化发酵残余物营养价值符合《有机肥农业行业标准》,满足作为有机肥回用的要求。氨-钾复合预处理能够提高发酵残余物中钾元素的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残余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有机肥农业行业标准》,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6、对P.ostreatus栽培耦合菌糠厌氧消化过程进行秸秆营养全值利用分析评价。结果表明:P.ostreatus栽培耦合菌糠厌氧消化能够提高秸秆中可生物降解组分向食用菌和甲烷两种高值产品的转化率,提高秸秆中C、H、O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品质。氨-钾复合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菌糠中营养物质在厌氧消化阶段的利用程度。P.ostreatus栽培耦合菌糠厌氧消化相较单独食用菌栽培或厌氧消化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能够实现秸秆营养的全值利用,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综上所述,基于P.ostreatus栽培与厌氧消化的秸秆营养全值利用方式能够提高秸秆营养生物利用率,生产多元化产品,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应用价值。

李玲玉[6](2019)在《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秆对肉牛生产性能、微生物区系和差异代谢物影响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育肥期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比较饲喂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在肉牛生长性能、瘤胃与粪便微生物、瘤胃与血液差异代谢物和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以评价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的饲用效果,为农作物秸杆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20头体重相近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公牛平均分成两组进行为期90天的饲养试验,其中一组饲喂以微贮稻草为粗饲料的日粮,另一组饲喂以新鲜玉米秸杆为粗饲料的日粮。分别在试验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对所有试验肉牛逐一进行空腹称重,并且在试验第30天、试验第60天和试验第90天晨饲前对所有试验肉牛同时采集颈静脉血、瘤胃液和粪便样品。试验结束时,选取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肉牛进行屠宰并采集眼肉、腱子肉和里脊肉样品。试验结果表明:1、微贮稻草组肉牛和玉米秸杆组肉牛之间的平均日增重、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均分别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饲喂玉米秸杆相比,给肉牛饲喂微贮稻草能显着提高肉牛第60和第90天瘤胃液中的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同时有助于提高试验全期血浆中的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P>0.05)并降低血浆中的尿素氮浓度(P>0.05)。2、微贮稻草组肉牛试验期瘤胃液中细菌的平均菌群丰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分别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但真菌的平均菌群丰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则分别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微贮稻草组肉牛和玉米秸杆组肉牛瘤胃液中门水平的细菌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细菌、厚壁菌门细菌和软壁菌门细菌,微贮稻草组肉牛瘤胃液中的拟杆菌门细菌的表达丰度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而厚壁菌门细菌的表达丰度则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其中,微贮稻草组肉牛第90天瘤胃液中的拟杆菌门细菌的表达丰度显着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而厚壁菌门细菌的表达丰度则显着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微贮稻草组肉牛和玉米秸杆组肉牛瘤胃液中门水平的真菌优势菌群均为新丽鞭毛菌门和子囊菌门,但两组肉牛之间的新丽鞭毛菌门真菌表达丰度和子囊菌门真菌表达丰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3、微贮稻草组肉牛粪便中细菌和真菌的菌群丰度指数及菌群多样性指数分别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微贮稻草组肉牛和玉米秸杆组肉牛粪便中门水平的细菌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细菌、拟杆菌门细菌和软壁菌门细菌,其中,微贮稻草组肉牛第60天和第90天粪便中厚壁菌门细菌的表达丰度分别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而拟杆菌门细菌的表达丰度则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微贮稻草组肉牛和玉米秸杆组肉牛瘤胃液中门水平的真菌优势菌群均为新丽鞭毛菌门和子囊菌门,其中,微贮稻草组肉牛第90天粪便中的子囊菌门真菌表达丰度显着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而新丽鞭毛菌门真菌表达丰度则显着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4、肉牛瘤胃液中的浓度差异代谢物共有16种,其中,微贮稻草组肉牛瘤胃液中的苏氨酸和谷氨酸浓度显着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其余14种代谢物的浓度均显着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肉牛血清中的浓度差异代谢物共有9种,其中,微贮稻草组肉牛血清中的α-酮基异己酸和甘油浓度分别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高于玉米秸杆组肉牛,其余7种代谢的浓度均显着低于玉米秸杆组肉牛(P<0.05)。5、与饲喂新鲜玉米秸杆相比,饲喂微贮稻草对西门塔尔肉牛眼肉和里脊肉中的风味氨酸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可以显着提高眼肉和里脊肉中硬脂酸的含量(P<0.05);另外,饲喂微贮稻草能显着或极显着增加西门塔尔肉牛腱子肉中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降低腱子肉中的苦味氨基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但对腱子肉中的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

何祥波,李颖,许锦聪,苗景,甘乾福,梁学武[7](2019)在《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旨在研究碱贮对真姬菇菌糠瘤胃降解率的影响,采用CaO、Ca(OH)2、CaO+3%尿素及Ca(OH)2+3%尿素4种处理,每种处理碱(CaO/Ca(OH)2)的添加量设3%、4%、5%及6%4个水平,分别记作CO3、CO4、CO5、CO6,CH3、CH4、CH5、CH6,COU3、COU4、COU5、COU6,CHU3、CHU4、CHU5、CHU6,每个水平4个重复,空白组设2个,1组空白(CK)仅为真姬菇菌糠,另1组空白(CKU)为真姬菇菌糠+3%尿素,室温下碱贮30 d。选取6只装有瘤胃永久瘘管川中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对真姬菇菌糠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体外发酵4、8、12、24、48、72 h的动态降解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糠经不同水平碱贮后,DM、CP、NDF、ADF的72 h降解率及其有效降解率(ED)均较对照组提高。其中,COU碱贮处理组效果最佳,不同水平COU碱贮处理组的72 h的DM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13.01%、20.03%、31.65%和32.33%(P<0.05);NDF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27.61%、45.78%、62.88%和50.23%(P<0.05);ADF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26.14%、45.75%、51.76%和39.65%(P<0.05);CP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12.33%、14.62%、20.55%和19.07%(P<0.05),其中综合评定COU5处理水平最优。

许锦聪[8](2019)在《碱贮对真姬菇菌糖营养特性影响及山羊TMR配方筛选》文中指出本论文共四个试验,研究分析了福建省常见菌糠营养特性及游离棉酚含量;研究不同水平CaO、Ca(OH)2、CaO+3%尿素及Ca(OH)2+3%尿素等4种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特性和游离棉酚的影响;利用体外产气法筛选基于复合碱贮处理菌糠山羊TMR配方;基于复合碱贮菌糠配制的育肥羊TMR饲养试验,旨在为菌糠科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福建常见菌糠营养成分及营养特性分析。采用CNCPS法评价福建常见11种菌糠营养特性,评定其相对饲喂价值。结果表明,菌糠的NDF、ADF分别为34.23%63.85%、23.04%46.80%,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菌糠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A+CB1+CB2)含量为26.68%61.78%,CC为38.51%73.32%;菌糠的CP含量为9.00%16.17%,在蛋白质组分中,PA为18.42%38.33%,PB为29.56%55.2%,PC为21.16%48.69%;菌糠的RFV为76.40192.81,除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和银耳菌糠的RFV小于100外,其余菌糠均大于100。真姬菇、茶树菇、鸡腿菇和银耳菌糠的游离棉酚在88.96151.82 mg/kg。试验二真姬菇菌糠碱贮效果研究。本试验采用CaO、Ca(OH)2、CaO+3%尿素及Ca(OH)2+3%尿素等4种碱贮处理,每种处理碱[CaO或Ca(OH)2]的添加量设3%、4%、5%及6%4个水平,每个水平设4个重复,空白组为2个,1组空白CK仅为真姬菇菌糠,另1组空白CKU为真姬菇菌糠+3%尿素,室温下碱贮30 d。结果表明:CaO与Ca(OH)2碱贮均可显着降低真姬菇菌糠NDF、ADF、ADL、CC及游离棉酚含量,提高CA、CB1、CB2含量及RFV;CaO+3%尿素复合碱贮较CaO直接碱贮,其CP提高40.11%43.22%,游离棉酚含量下降3.12%9.57%,Ca(OH)2+3%尿素复合碱贮较Ca(OH)2直接碱贮,其CP、RFV可分别提高26.76%34.53%、8.00%16.48%,游离棉酚含量下降2.88%9.50%。CaO与Ca(OH)2碱贮效果差异不显着,添加3%尿素复合碱贮较CaO或Ca(OH)2直接碱贮,效果更佳,且可长期保存,其中以5%CaO+3%尿素复合碱贮效果最优。试验三复合碱贮菌糠山羊TMR配方筛选。本试验选用体重25±2.5 kg川中黑山羊6只,安装瘤胃瘘管,供瘤胃液采集,采用体外产气法筛选复合碱贮真姬菇菌糠山羊日粮配方,育肥羊TMR中碱贮真姬菇菌糠添加比0%(CKY)、20%(YF1)、30%(YF2)、40%(YF3);种公羊TMR中碱贮真姬菇菌糠添加比例0%(CKZ)、25%(ZG1)、35%(ZG2)、45%(ZG3);空怀母羊TMR中碱贮真姬菇菌糠添加比例0%(CKK)、15%(KH1)、25%(KH2)、35%(KH3);怀孕母羊TMR中碱贮真姬菇菌糠添加比例0%(CKH)、15%(HY1)、20%(HY2)、25%(HY3)。结果表明:不同育肥羊TMR配方在GP48h大小排序为YF2>YF1>YF3>CKY;YF2组的NH3-N和MCP显着高于CKY(P<0.05);YF2组IVTD和TVFA极显着高于CKY(P<0.01);综合效果,YF2配方最佳。不同种公羊TMR配方在GP48h大小排序为ZG1>ZG2>CKZ>ZG3;ZG1和ZG2组MCP显着高于CKZ(P<0.01);ZG2组IVTD和TVFA显着高于CKZ和ZG1(P<0.05);综合效果,ZG2配方最佳。不同空怀母羊TMR配方在GP48h大小排序为KH1>KH2>CKK>KH3;KH1和KH2组MCP显着高于CKK(P<0.01);KH2组TVFA显着高于CKK(P<0.01)和KH1(P<0.05);综合效果,KH2配方最佳。不同怀孕母羊TMR配方筛在GP48h大小排序为HY1>CKH>HY2>HY3;HY1组MCP产量显着高于CKH(P<0.01);综合效果,HY1配方最佳。试验四复合碱贮菌糠育肥羊TMR饲养试验。本研究采用30%(DM)复合碱贮真姬菇菌糠配制的TMR进行肉羊育肥饲养试验。试验分2组,每组6只川中黑山羊(25±2.5 kg),试验组饲喂添加30%碱贮真姬菇菌糠,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配方,测定其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DMI较对照组提高16.37%(P<0.05),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16.56%;试验组羊的胴体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净肉率、背脂厚度等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试验组的血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料成本较采用常规日粮对照组降低了10.66%,经济效益提高了69.13%。总结:通过本试验表明福建省常见菌糠可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且经碱贮处理后效果更佳;山羊TMR日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碱贮菌糠体外产气指标优于对照组,30%碱贮菌糠育肥羊饲养试验效果优于常规日粮。

王萌萌[9](2018)在《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及其菌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产量最大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中玉米秸秆资源占有重要地位,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资源对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糙皮侧耳是我国栽培量最大,栽培范围最广的食用菌,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技术易掌握、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既能解决玉米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玉米秸秆经济价值,又能为糙皮侧耳的生产提供新的栽培料,促进糙皮侧耳产业持续发展。将食用菌菌糠再进行循环利用栽培玉米,不仅使食用菌菌糠废料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符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选取6株国内糙皮侧耳主栽菌株,以玉米秸秆作为碳源,通过平板筛选和酶活检测等方法比较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然后配制了含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的栽培料配方,进行糙皮侧耳栽培试验,筛选出了产菇最优配方;最后,对糙皮侧耳菌糠进行发酵和堆肥处理,将得到的菌糠有机肥施入玉米幼苗盆栽土壤中,通过分析玉米幼苗生长过程各种生长、生理指标和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确定出了适宜的菌糠肥施用量。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从糙皮侧耳主栽菌株中选取了6株(鲁植1号、复壮109、平菇2026、江都71、平菇2180、菇丰8号),用平板筛选和酶活检测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糙皮侧耳菌株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1)初筛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复壮109、平菇2026和江都71菌株生长情况优于另外三株糙皮侧耳菌株。利用愈创木酚平板显色法、Bavendamm氏平板显色法和苯胺蓝平板退色法研究发现,复壮109、平菇2026和江都71菌株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功能,并且它们的产酶能力优于另外三株糙皮侧耳菌株。(2)复筛试验分析了三株初筛糙皮侧耳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情况,结果表明:复壮109菌株具有明显的降解玉米秸秆的优势。2.设置了9个玉米秸秆添加水平,以添加棉籽壳的栽培配方为对照,考察了糙皮侧耳菌丝的生长情况、出菇产量,商品性状以及生物学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5(棉籽壳55%、玉米秸秆40%、麸皮5%,另外添加石灰1%)的糙皮侧耳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满瓶时间最短,为27天;其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总产量达211.69 g、生物学转化率为106.86%,仅次于对照组。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配方5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3.将糙皮侧耳菌糠经过适当的发酵和堆肥处理后,设置6个菌糠肥料的施肥水平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分别为CK(0g/kg)、T1(4g/kg)、T2(8g/kg)、T3(12g/kg)、T4(16g/kg)、T5(20g/kg)。结果表明,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3处理对玉米苗期生长作用最显着,T3处理中玉米苗期株高比对照组高出18.0%,地上部分鲜重比对照组增加了23.27%,地上部分干重比对照组增加了23.89%,T3处理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和光合速率的作用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两次取样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处理相比都显着增加。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电导率(EC)、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速效养分以及土壤全量养分在一定程度上均有增加,并且对改良土壤酸碱性有一定作用,施用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后,土壤pH显着下降。根据不同处理下玉米苗期株高和地上部分干重与土壤的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硝态氮、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对玉米苗期生长具有极显着的影响,T3处理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在整个取样期是最高的,其中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65.18%。T3处理中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显着高于对照,与T4和T5处理差异不显着,说明三个施肥水平对土壤全氮全钾的含量无显着差异,但T4和T5处理需要施用更多的菌糠肥料,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确定出T3处理是最佳施肥水平,即每千克土壤糙皮侧耳菌糠肥料的施肥量为12g。

刘红菊[10](2018)在《糙皮侧耳615(Pleurotus ostreatus)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Pleurotus ostreatus 615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以及饲喂经Pleurotus ostreatus 615发酵后的小麦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为丰富小麦秸秆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和粗饲料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Pleurotus ostreatus 615发酵小麦秸秆30 d后菌群变化。小麦秸秆在实验室和羊场不同条件下发酵30 d后,分别命名为MJ.1和SYS.MJ。并提取这两份样品中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这两份样品中菌种的变化。结果显示:1)MJ.1和SYS.MJ样品中获得有效序列数分别为92028和96252条,获得平均OTUs数分别为60和7个。2)在不同分类水平上,检测到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相对丰度均达到99%以上。Pleurotus ostreatus 615降解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效果。液体培养Pleurotus ostreatus 615测定1~10 d产漆酶、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 P)活力变化,之后利用该菌株种子液发酵小麦秸秆,测定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的含量变化;最后将发酵后的小麦秸秆电镜下扫描,观察其结构上的变化。结果显示:1)漆酶的活力从第1天至第4天一直上升,并在第4天达到了最大值,且为1428.00 U/L,从第5天开始下降,且在第10天下降到399.00 U/L;Mn P的活力从第1天至第5天一直上升,并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为15.45 U/L,从第6天开始下降,且在第10天下降到4.74 U/L。2)小麦秸秆经Pleurotus ostreatus 615菌株发酵后能够显着降低小麦秸秆中NDF含量(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4.23%,ADF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比对照组高4.19%;纤维素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且比对照组高37.17%;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9.87%、43.75%;同时,能够极显着提高CP的含量(P<0.01),比对照组提高4.14%。3)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小麦秸秆经Pleurotus ostreatus615菌株发酵后,其粗纤维可被降解。Pleurotus ostreatus 615发酵小麦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将1.00%Ca O处理的小麦秸秆与发酵30 d后小麦秸秆相比较,测定二者营养物质含量变化。随机选取体重相近(62.12±6.87)kg、年龄相近(2±0.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陶塞特种公羊10只,并把这10只公羊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对照组每天每只羊饲喂经1.00%Ca O处理后的小麦秸秆3.30 kg(湿重),试验组饲喂发酵后小麦秸秆3.30 kg(湿重)。接着进行为期28 d的绵羊饲喂试验(消化代谢),正式期为7 d。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物质(Dry matter,DM)、NDF、ADF、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且分别降低2.38%、21.05%、16.55%、23.22%和28.11%;木质素、CP、钙(Calcium,Ca)和磷(Phosphorus,P)分别提高24.87%、15.28%、23.45%和25.00%;(2)在绵羊消化代谢试验中,饲喂发酵小麦秸秆降低了饲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量,摄入氮(Nitrogen,N)和P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的差异(P>0.05)。N沉积率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Ca的沉积率与P的沉积率均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Pleurotus ostreatus 615在发酵小麦秸秆过程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高,不易受到环境中其它真菌污染。Pleurotus ostreatus 615可降低小麦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含量。饲喂发酵后小麦秸秆可提高绵羊对饲粮的采食量,但是无法提高DM、OM、CP、NDF、ADF、半纤维素、Ca、P以及GE的表观消化率。

二、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菌糠细胞壁成分及干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菌糠细胞壁成分及干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菌糠饲料资源开发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菌糠的营养价值
2 菌糠饲料的加工方法
    2.1 物理方法
    2.2 化学方法
    2.3 生物方法
3 菌糠饲料在动物中的应用
    3.1 在猪中的应用
    3.2 在家禽中的应用
    3.3 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4 存在问题和展望

(3)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工艺优化及其营养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菌糠研究现状
        1.1.1 菌糠的原料组成
        1.1.2 菌糠的营养价值
        1.1.3 菌糠的综合利用技术概述
    1.2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组成
        1.2.1 纤维素
        1.2.2 半纤维素
        1.2.3 木质素
        1.2.4 果胶
    1.3 纤维素酶分类及机理概述
    1.4 木聚糖酶分类及机理概述
    1.5 β-半乳糖苷酶概述
    1.6 菌酶协同发酵概述
        1.6.1 固态发酵在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
        1.6.2 菌酶协同发酵在发酵饲料方面的前景
    1.7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杏鲍菇菌糠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
        2.1.4 降解纤维素菌株的复筛
        2.1.5 单因素发酵杏鲍菇菌糠验证试验
        2.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降解纤维素菌株筛选
        2.2.2 初筛菌株酶活力测定
        2.2.3 发酵杏鲍菇菌糠验证试验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复合酶固态酶解杏鲍菇菌糠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纤维素酶单酶酶解菌糠试验
        3.2.2 木聚糖酶单酶酶解菌糠试验
        3.2.3 β-半乳糖苷酶单酶酶解菌糠试验
        3.2.4 复合酶酶解杏鲍菇菌糠正交试验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工艺的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BD因素筛选试验
        4.2.2 BBD试验数学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4.2.3 BBD试验不同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4.2.4 最佳工艺预测及验证试验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营养价值评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原料、试验设计、试验动物及分组
        5.1.2 饲养管理
        5.1.3 试验方法
        5.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5 计算公式
        5.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发酵对杏鲍菇菌糠体外仿生消化率的影响
        5.2.2 发酵杏鲍菇菌糠对肉鸭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发酵对杏鲍菇菌糠体外仿生消化率的影响
        5.3.2 发酵杏鲍菇菌糠对肉鸭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本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稻草与白菜尾菜混贮品质、微生物区系和体外发酵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江苏地区农作副产资源概况及其营养价值
    1.2 农作副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2.1 农作副产肥料化
        1.2.2 农作副产能源化
        1.2.3 农作副产饲料化
    1.3 农作副产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
        1.3.1 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
        1.3.2 尾菜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
    1.4 农作副产混合青贮技术及其应用
        1.4.1 农作副产混合青贮技术
        1.4.2 农作副产混合青贮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5 小结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与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稻草与白菜尾菜原料的营养成分
        2.2.3 试验方法
        2.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感官评定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4 不同处理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4.1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感官评定的影响
        2.4.2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2.4.3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青贮中微生物区系测定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细菌区系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真菌区系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和品质与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细菌区系的影响
        3.4.2 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真菌区系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4.2.3 人工瘤胃缓冲液的配置
        4.2.4 试验设计
        4.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培养产气参数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培养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纤维类物质降解的影响
        4.3.4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与体外培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培养产气参数的影响
        4.4.2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培养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4.3 不同处理的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纤维类物质降解的影响
    4.5 小结
全文总结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与厌氧消化的秸秆营养全值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秸秆的产生与利用方式
        1.1.1 秸秆的资源量
        1.1.2 秸秆的利用方式
    1.2 秸秆的组成及改性方式
        1.2.1 秸秆的结构组成及生物抗性
        1.2.2 秸秆的改性方式
    1.3 P.ostreatus栽培及其对秸秆的改性作用
    1.4 P.ostreatus改性秸秆厌氧消化
    1.5 发酵残余物营养价值研究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2种白腐菌玉米秸改性及其厌氧消化性能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方法
        2.1.4 分析方法
    2.2 P.ostreatus和C.subvermispora改性效果对比
        2.2.1 P.ostreatus分子生物学鉴定
        2.2.2 微生物生长曲线及动力学分析
        2.2.3 P.ostreatus与C.subvermispora政性效果对比
        2.2.4 厌氧消化性能分析
        2.2.5 厌氧消化过程生物降解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 ostreatus栽培及其对秸秆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装置
        3.1.3 实验方法
        3.1.4 分析方法
    3.2 P.ostreatus栽培子实体性质分析
        3.2.1 子实体形态分析
        3.2.2 子实体性质分析
    3.3 P.ostreatus栽培对秸秆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3.3.1 栽培过程中不同酶系活性变化
        3.3.2 栽培过程秸秆物理性质变化
        3.3.3 栽培过程秸秆化学结构变化
        3.3.4 栽培过程秸秆化学组分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秸秆理化性质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实验方法
        4.1.4 分析方法
    4.2 改性秸秆性质对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
        4.2.1 改性秸秆酶吸附能力
        4.2.2 改性秸秆酶水解能力
        4.2.3 改性秸秆理化性质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氨水-氢氧化钾复合预处理提高菌糠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装置
        5.1.3 实验方法
        5.1.4 分析方法
    5.2 氨-钾复合预处理对菌糠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
        5.2.1 产甲烷潜力
        5.2.2 生物降解性
    5.3 氨-钾复合预处理对菌糠性质的影响
        5.3.1 可溶性物质变化
        5.3.2 结构变化
        5.3.3 酶水解性变化
    5.4 氨-钾复合预处理及菌糠厌氧消化过程物质转化研究
    5.5 氨-钾复合预处理及菌糠厌氧消化过程碳分布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菌糠厌氧消化发酵残余物营养价值分析与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装置
        6.1.3 实验方法
        6.1.4 分析方法
    6.2 菌糠厌氧消化发酵残余物营养价值评价
        6.2.1 菌糠厌氧消化发酵残余物肥效评价
        6.2.2 氨-钾复合预处理菌糠厌氧消化发酵残余物肥效评价
    6.3 重金属风险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秸秆营养全值利用分析与评价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1.3 分析方法
    7.2 物质转化
        7.2.1 TS、VS转化
        7.2.2 有机质转化率
        7.2.3 木质纤维素转化率
    7.3 元素转化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6)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秆对肉牛生产性能、微生物区系和差异代谢物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农作物秸杆的化学组成特点及利用方式
        1.1 农作物秸杆的化学组成特点
        1.2 主要农作物秸杆的利用方式
    2 农作物秸杆饲料化利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缺乏农作物籽实与农作物秸杆一体化的收集与预处理机械设备
        2.2 轻简高效的农作物秸杆饲料化加工技术有待提高
        2.3 农作物秸杆特效分解性饲料添加剂研制不足
        2.4 农作物秸杆瘤胃内发酵后的甲烷生成量过高。
    3 新鲜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应用
    4 稻草饲料化的加工处理方式及其饲喂效果
        4.1 切短或粉碎后直接饲喂
        4.2 稻草氨化
        4.3 稻草青贮
        4.4 稻草酶解
        4.5 稻草微贮
    5 提高稻草饲料化利用的技术发展趋势
        5.1 揉丝加工
        5.2 生物制剂复配使用
        5.3 减少甲烷的生成
    6 多组学在动物生长必需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6.1 微生物组学在动物生长必需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6.2 代谢组学在动物生长必需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7 试验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7.1 试验研究目的
        7.2 试验研究内容
        7.3 试验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 饲喂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对肉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微贮稻草的生产
        1.2 试验设计
        1.3 肉牛饲养与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肉牛主要常规营养物质日采食量的影响
        2.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肉牛瘤胃液p H、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4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肉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3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部分 饲喂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瘤胃液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粮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微生物分析
        1.5.1 瘤胃液样品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
        1.5.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瘤胃液中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2.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瘤胃液中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2.3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30天瘤胃液中菌群组成与表达丰度的影响
        2.4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60 天瘤胃液中菌群组成与表达丰度的影响
        2.5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90 天瘤胃液中菌群组成与表达丰度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粗粮对西门塔尔肉牛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 饲喂不同粗粮对西门塔尔肉牛瘤胃液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部分 饲喂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粪便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粮
        1.2 试验动物、试验设计分组
        1.3 试验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微生物分析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粪便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2.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牛粪便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2.3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30 天粪便中菌群组成与表达丰度的影响
        2.4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60 天粪便中菌群组成与表达丰度的影响
        2.5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90 天粪便中菌落组成与表达丰度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肉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肉牛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部分 饲喂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对肉牛瘤胃液和血清中差异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粮
        1.2 试验动物、试验分组设计
        1.3 试验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30 天瘤胃液中代谢物的影响
        2.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60 天瘤胃液中代谢物的影响
        2.3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90 天瘤胃液中代谢物的影响
        2.4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30 天血清中代谢物的影响
        2.5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60 天血清中代谢物的影响
        2.6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第90 天血清中代谢物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瘤胃液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3.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血清差异代谢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部分 饲喂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杆对肉牛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粮
        1.2 试验动物、试验分组设计
        1.3 试验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眼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2.2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腱子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2.3 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里脊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粗粮对西门塔尔肉牛肌肉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 饲喂不同粗粮对西门塔尔肉牛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创新之处及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7)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真姬菇菌糠
        1.1.2 碱贮添加物
    1.2 碱贮处理
        1.2.1 CaO碱贮处理
        1.2.2 Ca (OH) 2碱贮处理
        1.2.3 尿素处理
    1.3 试验动物
    1.4 尼龙袋试验
    1.5 瘤胃降解率
    1.6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CaO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2.1.1 DM瘤胃降解率
        2.1.2 NDF瘤胃降解率
        2.1.3 ADF瘤胃降解率
        2.1.4 CP瘤胃降解率
    2.2 Ca (OH) 2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2.2.1 DM瘤胃降解率
        2.2.2 NDF瘤胃降解率
        2.2.3 ADF瘤胃降解率
        2.2.4 CP瘤胃降解率
    2.3 CaO+3%尿素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2.3.1 DM瘤胃降解率
        2.3.2 NDF瘤胃降解率
        2.3.3 ADF瘤胃降解率
        2.3.4 CP瘤胃降解率
    2.4 Ca (OH) 2+3%尿素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2.4.1 DM瘤胃降解率
        2.4.2 NDF瘤胃降解率
        2.4.3 ADF瘤胃降解率
        2.4.4 CP瘤胃降解率
3 讨 论
    3.1 碱贮处理真姬菇菌糠DM瘤胃降解率与降解参数
    3.2 碱贮处理真姬菇菌糠NDF、ADF瘤胃降解率与降解参数
    3.3 碱贮处理真姬菇菌糠CP瘤胃降解率与降解参数
4 结 论

(8)碱贮对真姬菇菌糖营养特性影响及山羊TMR配方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菌糠开发利用概况
        2.1 菌糠资源现状
        2.2 菌糠利用方式
        2.2.1 菌糠作为肥料
        2.2.2 菌糠作为重金属吸附剂
        2.2.3 菌糠二次栽培食用菌
        2.2.4 菌糠作为动物饲料
        2.3 菌糠营养价值
    3 菌糠饲料制约因素
    4 菌糠饲料化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4.1 化学法研究进展
        4.1.1 酸处理法
        4.1.2 碱处理法
        4.1.3 氨化处理法
        4.1.4 复合处理法
        4.2 物理法研究进展
        4.2.1 粉碎和揉搓
        4.2.2 压制和加压
        4.2.3 热喷、膨化和蒸汽爆破
        4.2.4 高能辐射和微波处理
        4.2.5 脱水处理
        4.3 生物学法研究进展
        4.3.1 微贮
        4.3.2 酶解
        4.3.3 青贮
    5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进展
        5.1 化学分析法
        5.2 消化试验法
        5.2.1 体内法
        5.2.2 半体内法
        5.2.3 体外法
    6 菌糠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6.1 菌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6.2 菌糠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
        6.3 菌糠在禽类上的应用
        6.4 菌糠在水产上的应用
    7 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7.1 目的意义
        7.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7.3 预期成果
第二章 福建常见菌糠营养成分及营养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营养成分分析
        1.3 游离棉酚测定
        1.4 相对饲喂价值(RFV)计算
        1.5 CNCPS成分分析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常见菌糠常规营养成分及RFV分析
        2.2 福建常见菌糠SP、NPN、NDFIP、淀粉及游离棉酚含量分析
        2.3 福建常见菌糠碳水化合物组分分析
        2.4 福建常见菌糠蛋白质组分分析
    3 讨论
        3.1 福建常见菌糠营养价值
        3.2 福建常见菌糠碳水化合物特性
        3.3 福建常见菌糠蛋白质特性
        3.4 福建常见菌糠游离棉酚含量
    4 小结
第三章 真姬菇菌糠碱贮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真姬菇菌糠
        1.1.2 碱贮添加物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碱贮处理
        1.2.3 样品制备
        1.2.4 化学成分分析
        1.2.5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计算
        1.2.6 相对饲喂价值(RFV)计算
        1.2.7 游离棉酚含量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碱贮对真姬菇菌糠pH值和感官评定的影响
        2.2 CaO碱贮对真姬菇菌糠营养成分及游离棉酚含量影响
        2.3 CaO碱贮对真姬菇菌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影响
        2.4 Ca(OH)_2 碱贮对真姬菇菌糠营养成分及游离棉酚含量影响
        2.5 Ca(OH)_2 碱贮对真姬菇菌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影响
        2.6 CaO+尿素复合碱贮对真姬菇菌糠营养成分和游离棉酚含量影响
        2.7 CaO+尿素复合碱贮对真姬菇菌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影响
        2.8 Ca(OH)_2+尿素复合碱贮对真姬菇菌糠营养成分和游离棉酚含量影响..
        2.9 Ca(OH)_2+尿素复合碱贮对真姬菇菌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影响..
    3 讨论
        3.1 碱贮对真姬菇菌糠营养成分的影响
        3.2 碱贮对真姬菇菌糠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3.3 碱贮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特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复合碱贮菌糠山羊TMR配方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菌糠
        1.2 试验设计
        1.2.1 复合碱贮菌糠育肥羊TMR配方设计
        1.2.2 复合碱贮菌糠种公羊TMR配方设计
        1.2.3 复合碱贮菌糠空怀母羊TMR配方设计
        1.2.4 复合碱贮菌糠怀孕母羊TMR配方设计
        1.3 体外发酵试验
        1.4 瘤胃发酵参数指标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碱贮菌糠育肥羊TMR配方筛选
        2.1.1 产气量
        2.1.2 pH、NH3-N、MCP和 IVTD
        2.1.3 VFA
        2.2 复合碱贮菌糠种公羊TMR配方筛选
        2.2.1 产气量
        2.2.2 pH、NH3-N、MCP和 IVTD
        2.2.3 VFA
        2.3 复合碱贮菌糠空怀母羊TMR配方筛选
        2.3.1 产气量
        2.3.2 pH、NH3-N、MCP和 IVTD
        2.3.3 VFA
        2.4 复合碱贮菌糠怀孕母羊TMR配方筛选
        2.4.1 产气量
        2.4.2 pH、NH3-N、MCP和 IVTD
        2.4.3 VFA
    3 讨论
        3.1 产气量
        3.2 发酵指标
        3.3 VFA
    4 小结
        4.1 复合碱贮菌糠育肥羊TMR配方筛选
        4.2 复合碱贮菌糠种公羊TMR配方筛选
        4.3 复合碱贮菌糠空怀母羊TMR配方筛选
        4.4 复合碱贮菌糠怀孕母羊TMR配方筛选
第五章 复合碱贮菌糠育肥羊TMR饲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及日粮配方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
        1.4.1 生长性能
        1.4.2 屠宰性能
        1.4.3 血液生化指标
        1.4.4 经济效益分析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
        2.2 屠宰性能
        2.3 血液生化指标
        2.4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复合碱贮菌糠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复合碱贮菌糠对肉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复合碱贮菌糠育肥羊经济效益分析
    4 小结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9)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及其菌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我国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1.1.1 我国秸秆资源现状
        1.1.2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情况
        1.1.3 农作物秸秆的组成
        1.1.4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糙皮侧耳的栽培现状
        1.2.1 糙皮侧耳的营养价值
        1.2.2 糙皮侧耳的栽培
        1.2.3 糙皮侧耳降解秸秆的研究进展
    1.3 食用菌菌糠循环利用现状
        1.3.1 食用菌菌糠资源现状
        1.3.2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糙皮侧耳菌株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种
        2.1.2 供试玉米秸秆的来源及制备
        2.1.3 培养基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糙皮侧耳菌株的初筛
        2.2.2 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糙皮侧耳菌株的复筛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糙皮侧耳菌株的初筛结果
        2.3.2 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糙皮侧耳菌株的复筛结果
    2.4 讨论与结论
        2.4.1 讨论
        2.4.2 结论
第三章 糙皮侧耳高效栽培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种
        3.1.2 试验器材及药品
        3.1.3 玉米秸秆预处理
        3.1.4 培养基
    3.2 试验方法
        3.2.1 栽培料制备
        3.2.2 装料
        3.2.3 灭菌
        3.2.4 接种
        3.2.5 培养与观察
        3.2.6 出菇期管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糙皮侧耳菌丝在不同栽培料中生长状态分析
        3.3.2 糙皮侧耳头潮菇农艺性状分析
        3.3.3 糙皮侧耳在不同栽培料中的产量及转化率分析
    3.4 讨论与结论
        3.4.1 讨论
        3.4.2 结论
第四章 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玉米品种
        4.1.2 糙皮侧耳菌糠肥料的制备
        4.1.3 供试土壤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验样品测定方法
        4.2.3 数据统计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4.3.2 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土壤各理化指标与玉米苗期株高、干重的相关性
    4.4 讨论与结论
        4.4.1 讨论
        4.4.2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0)糙皮侧耳615(Pleurotus ostreatus)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木质纤维素
    1.2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1.3 真菌降解木质纤维
    1.4 小麦秸秆化学成分及其被家畜利用效率
    1.5 白腐真菌降解小麦秸秆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发酵后小麦秸秆菌群变化
    2.2 Pleurotus ostreatus615 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的研究
    2.3 发酵后小麦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第3章 结果
    3.1 发酵后小麦秸秆菌群变化
    3.2 Pleurotus ostreatus615 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的研究
    3.3 发酵小麦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发酵后小麦秸秆菌群变化
    4.2 Pleurotus ostreatus615 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的研究
    4.3 发酵小麦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菌糠细胞壁成分及干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菌糠饲料资源开发研究进展[J]. 张耀,陈鑫珠,黄小云,游小凤,黄秀声,黄勤楼. 家畜生态学报, 2021
  • [2]蝉花基质的饲料特性及绵羊日粮中添加饲喂效果的研究[D]. 喀伊热·热合木江.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菌酶协同发酵杏鲍菇菌糠工艺优化及其营养价值评定[D]. 张安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4]稻草与白菜尾菜混贮品质、微生物区系和体外发酵性能的研究[D]. 戚如鑫. 扬州大学, 2020
  • [5]基于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与厌氧消化的秸秆营养全值利用研究[D]. 黄文博.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6]微贮稻草和新鲜玉米秸秆对肉牛生产性能、微生物区系和差异代谢物影响的比较[D]. 李玲玉.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7]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J]. 何祥波,李颖,许锦聪,苗景,甘乾福,梁学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5)
  • [8]碱贮对真姬菇菌糖营养特性影响及山羊TMR配方筛选[D]. 许锦聪.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2)
  • [9]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及其菌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D]. 王萌萌.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10]糙皮侧耳615(Pleurotus ostreatus)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D]. 刘红菊.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不同担子菌组合处理对平菇糠细胞壁组成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