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对整个护理过程的影响

护理教育对整个护理过程的影响

一、护理教育对整体护理进程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闫媛媛[1](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张淑[2](2020)在《基于ADDIE模式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信行水平及对叙事护理培训需求的现状;2.构建并实施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探讨该方案提高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的应用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类实验性研究,分为基线调查和干预研究两个阶段。1.基线调查:采用黄辉等编制的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2.干预研究:(1)依据前期现状调查结果和相关理论依据初拟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叙事护理培训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确定叙事护理培训方案终稿。(2)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空间距离较远、叙事护理知信行水平相近的两临床科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院内培训,干预组在常规院内培训的基础上实施基于ADDIE教学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3)培训前、培训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测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4)培训结束后,请干预组护士填写反馈调查表,了解其参与培训的感受以及对培训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65.65%的临床护士从未听过叙事护理,30.91%的临床护士听过叙事护理但不熟悉,仅1.91%和1.53%临床护士较熟悉或非常熟悉叙事护理,其了解叙事护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和书籍、刊物。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职务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务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务是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是临床护士叙事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职务、学历是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3.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的建议与想法调查结果显示:42.98%的临床护士认为叙事护理能够缓解护患矛盾,促进护患沟通;54.11%的临床护士建议开展系统的叙事护理培训。4.培训后两组组间比较:干预组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外,干预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培训后两组组内比较:(1)干预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和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知识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关注倾听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理解回应、反思再现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培训方案评估结果及反馈调查表结果显示:参与培训的临床护士对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路径评价较高,其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有助于叙事护理培训方案后续的完善和改进。结论:1.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知晓程度较低,了解叙事护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和书籍、刊物。2.临床护士叙事护理态度较积极,但其叙事护理知识和叙事护理行为水平较低。职务、学历、职称可影响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水平。3.依据基线调查结果确定培训干预“靶点”,构建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叙事护理能力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培训组织形式,强调对各个环节的反馈评估,从而达到提升叙事护理水平的培训目标。4.本研究8次叙事护理培训有效提升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总体水平,其关注倾听、理解回应、反思再现维度得分均较培训前显着提高,且理解回应维度提高幅度最大。5.本次培训有利于培养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及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水平较大。6.基于ADDIE模式的叙事护理培训方案,为提高临床护士叙事护理能力及培养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洁[3](2020)在《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突出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块并结合“二八”法则,将关键要素置顶,形成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运用5W1H分析法对COPD健康教育指南、文献等进行内容分析,遴选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内容。(2)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三甲中医院呼吸科1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重要内容进行凝练、分组,提炼主题,以了解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现状及应用情况,补充完善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内容。(3)首先遴选10名专家,召开专家会议法,就以上基础形成的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方案(草案)进行论证,形成德尔菲专家咨询表,随后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计算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系数、判断系数、协调系数,统计分析各条目的变异系数,提取20%的内容作为关键内容,其余为一般内容,形成关键要素置顶的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结果:(1)经文献循证研究,共纳入3篇指南,1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5W1H分析法对指南及文献进行分析,整合归纳了如起居调理、饮食调理、情志调理、中医传统运动、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及其他(包括疾病病因、症状的认识,自我评估,识别和管理恶化的措施等)等6方面内容。(2)在质性研究中,共提炼出有关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现状的5个主题。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涉及药物使用、起居、饮食、呼吸功能锻炼、中医特色技术、情志调理、氧疗、戒烟等8个方面。(3)经专家会议及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了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4项具体内容。根据其均值评分,选取前20%的内容,形成了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关键内容(8项内容涉及起居、饮食、情志、运动、中医特色技术等5方面)及老年COPD关键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内容。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7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91.55%、91.05%,两轮专家咨询后各条目变异系数波动较小,均<0.3,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的Kendall’s W分别为0.143、0.246、0.309,P值均<0.01,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构建了包含起居、饮食、情志、中医传统运动、中医特色家庭适宜技术等5方面调理内容的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确定了方案中的关键要素,形成了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关键要素的确定经文献、访谈、专家会议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等过程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各条目内容变异系数等结果表明本方案的构建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与可靠性,方案条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金美兰[4](2019)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明确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中医护理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资源,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将以Citespace软件为依据计算出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相关研究主题词转换成Citespace识别的格式,研究内容选择作者、期刊、关键词等研究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配合手工检索以保证获得资料的完整性。结果:(1)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发展比较迅速,中医护理教育的期刊刊载以中医药杂志为主,核心期刊较少,高质量的杂志缺乏;基金资助课题以省级课题为主,基金资助大部分来自于南方比较发达的地区,西部基金较少。(2)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机构的发文以院校为主,缺乏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作者之间协调合作程度相对适中,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群体;研究热点以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临床教学、中医护理技术为主要研究点,研究范围较为广泛。(3)培养目标方面:应该设立更为精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对中医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本科护理课程设置研究,加大对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减少中医选修课程,对于中医护理方向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方面:国内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护理教育,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且灵活性不够;教学评价方面:比较重视形成性评价,但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师资队伍方面:中医护理师资队伍比例不协调,特别是高层次中医护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论:(1)通过本研究得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中医护理教育的高质量研究内容有待提高。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是中医护理院校的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中医护理教育科研基金资助主要是省级资助占主导,较高层次的基金资助较少。(2)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要以可视化分析结果为依据,加大对中医护理教育横向与纵向的研究。(3)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在各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均有涉及,中医专科护理研究主要在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中医本科护理教育主要在培养目标以及木科的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对于本科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视,中医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较为欠缺,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研究范围。

沈曲[5](2018)在《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高素质大学护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养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等等问题,教师的水平严重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由某项护理教师培训制度不当所致,而是由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化设置所引发。因此,要较好地解决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有必要从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大学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38名大学护理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的测评;其次,构建并验证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作用机制理论逻辑模型;再次,通过对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进一步探究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又次,采用文献研究和对美国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描绘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最后,综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管理政策、发展机会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二是大学护理教师的离职倾向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为稳定。管理政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三是总体上大学护理教师们的参与教师发展项目还远远不够,且效果不太理想。培训是大学护理教师主要参与的教师发展模式,大部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还是自学为主。四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该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五是我国大学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护理教师对“教师发展”没有清晰认识,主动发展能力不强。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组织发展方面缺乏护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和组织环境支持。六是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包括准教师发展、新入职教师发展和职业中后期教师发展三部分。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依托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卓越护理教育教学中心和专业护理教育学会等机构来实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具体项目主要包括激励项目、能力提升项目、支持项目。主要维度为教学和科研发展,在教学发展方面合作教学、同伴支持和教学指导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式;学术发展方面强调通过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最后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资助项目。七是从多个理论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在综合已有调研发现和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的概念框架,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一是在国家层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二是在社会层面建立院校(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系)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教师发展新模式;三是在院校层面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全程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和发展内容,实现个人发展(态度)、教学发展(过程)、专业发展(过程)和组织发展(结构)四个维度的动态循环;四是教师层面要充分调动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参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活动,高质量的教师发展项目势必会增加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减少离职率。本研究所具有的可能创新之处包括: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从而弥补了相关研究视角相对单一之不足。其次,尝试性地对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理论逻辑模型,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该理论逻辑模型的有效性。再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借鉴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经验,构建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适合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逻辑体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张艳[6](2013)在《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方法: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结果: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中介、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结论: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刘伟[7](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张立颖[8](2009)在《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国内15所护理院系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对南方医科大学120名2005年级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护理研究教育的态度及知识掌握程度,为护理科研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目前护理科研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本科生教育中创建以科研课题为中心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护理教育模式。应用该护理教育模式,以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理论为指导,指导本科生在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系统综述的基础上,研制调查问卷,展开多中心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并研制南方健康教育网站,为实施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方法第一章第一部分:采用Email问卷调查法,对国内15所护理院系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6个维度:《护理科研》、《文献检索》、《护理科技论文写作》(以下简称“《写作》”)、《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其他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其中每一个维度中如果有开设上述课程,分别对学时数、开课时间、教材、师资队伍(包括数量、学历、职称、年龄、任教时间5个方面)4个方面进行开放式题目问答;第二部分:对南方医科大学120名2005年级护理本科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科研知识试题,包括22道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护理科研态度,包括4道单项选择题;第二章以第一章调查数据为依据,设计教学计划及目标,对2个学习小组开展本研究PBL护理教育模式研究。采用小组讨论会、时时电子联络等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包括教师将研究课题分成2个方向,确定若干问题,介绍课题研究背景,指导科研思路,检索外文文献,筛选出难易适中的文献进行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及方法;制定分阶段考核目标;联系教学场地;进行经费预算。每个学生选择1个问题查阅文献,撰写总结报告,其中新进展部分撰写综述;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研制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并组织实施;师生共同设计与建设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第三章第一部分:以EBN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多中心调研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统计学专家各1名,护理学专家3名,并参照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及修订调查问卷。问卷分成3个部分: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患病时间、诊断、并发症数量。其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中专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个层次;劳动者类型分为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2种;医疗费用支出分为公费、自费2种。健康教育需求部分包括8个维度:一般糖尿病知识需求情况、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自我监测、并发症、药物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需求。其中第1个维度包括10个条目,第2个维度包括6个条目,第3个维度包括3个条目,第4、6个维度各包括2个条目,第5个维度包括3个条目,第7个维度包括6个条目,第9个维度包括1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是很需要及不需要5个等级,采用单项选择法。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调查包括14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是和否2个选项,采用多项选择法。在国内首先以广东省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形式培养CNS,作为本调查员培训的师资。以南方医科大学糖尿病护理学选修课形式培养调查员。8名调查员分成4组,统一术语,讲解调查表内容及要求,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没有文化者由调查员通过访谈记录调查结果,当场回收调查表。统计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问卷信效度检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使用等级Logistic全变量回归分析,二分类资料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两相关样本符号秩检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Friedman检验。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及针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研制糖尿病网络健康教育形式,开发糖尿病网络门诊;第二部分:以EBN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综述国内外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目前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多中心调研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统计学各1名,护理学专家3名,并参照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及修订调查问卷。问卷分成6个部分:包括一般情况、腹部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指导健康教育需求、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及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需求。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术后时间、麻醉方式、疼痛等级。其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中专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个层次;劳动者类型分为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2种;医疗费用支出分为公费、自费2种;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局麻2种;疼痛等级分为0~7级。第2部分包括11个条目,第3部分包括3个条目,第4部分包括1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是很需要及不需要5个等级,采用单项选择法。第5部分包括9个条目,第6部分包括8个条目,采用多项选择法。12名调查员分成6组,统一术语,讲解调查表内容及要求,对腹部手术后病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行动不便、没有家属陪伴或没有文化者由调查员通过访谈记录调查结果,当场回收调查表。统计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问卷信效度检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Logistic全变量回归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两相关样本符号秩检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Friedman检验。在系统综述国内外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研制我国首个腹部手术专题护理网站,与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站合二为一为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网站开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图形、声音的多媒体功能,研制过程介绍了网站的开发、应用环境、资料来源、设计思想及结构内容。结果第一章第一部分:15所护理院系中有13所开设了《护理科研》课程。学时数从30~64学时不等,平均(38.92±11.36)学时。师资以研究生学历水平为主,有独立的教材,而年龄梯队和职称等反映师资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指标还不尽如人意。护理师资力量还不能独立胜任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本科生护理科研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情况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医学统计学》更受到重视。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显得混乱,具体该开设多少学时适合护理本科生教育,每个学校都不尽相同;第二部分:认为护理科研工作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占大多数,学生对护理科研工作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课程安排得一般或不好,对自己掌握护理科研知识程度也认为一般或不好。学生认为掌握护理科研方法的教育途径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为课堂讲授、参加研究团队、临床实践、申报课题、自学。22道题目中只有7道题正确率超过了60%,其余15道题正确率均在60%以下。最低分5分,最高分16分,平均(10.48±2.50)分,实际得分不足总分的一半。与学生的自评结果一致。护理科研中概念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没搞明白;第二章:PBL护理教育模式中学生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分阶段理论及实践考核的形式:包括论文撰写数量达标率、网站内容合格率及调查问卷合格率,这三部分各占总评分数(100分)的1/3。经过2年多的学习和研究,4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20名学生已完成网站内容资料的汇总与录入,完成调查问卷1450份,网站内容合格率92.06%及调查问卷合格率为88.07%,均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本研究最后总结出以申报科研课题的方式提出问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弥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足,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PBL护理教育模式;第三章PBL护理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健康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一部分: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971,x2=109.858,P=0.000)及结构效度均较好。一般健康教育需求中,病人最希望了解的是糖尿病治疗方案和糖尿病的危害,其次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方案,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预防,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相关术语,临床分型(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是饮食治疗的意义,其次是食物选择方法,营养素分配与餐次,食物交换份法,热量计算方法,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ucose index,GI)的概念(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运动健康教育需求是运动疗法的意义,其次是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最后是运动处方的内容(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自我监测教育需求内容是了解血糖的监测方法、次数,其次是了解尿糖的监测方法,最后是了解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的监测意义及方法(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需求是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其次是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了解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方法,了解胰岛素(insulin,INS)的使用方法,了解INS使用的注意事项,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0)。与护士比较,病人更希望由医生提供健康教育(P=0.023)。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一般健康教育中“了解糖尿病相关术语”(P=0.010,R2=0.037)、“了解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P=0.040,R2=0.031)、“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P=0.003,R2=0.043)、“了解糖尿病的临床分型”(P=0.006,R2=0.039)、“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案”(P=0.037,R2=0.033),营养健康教育中“了解GI的概念”(P=0.013,R2=0.036)、“了解食物选择方法”(P=0.005,R2=0.042)、运动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运动疗法的意义”(P=0.049,R2=0.031)、“了解运动处方的内容”(P=0.019,R2=0.035)及“了解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P=0.035,R2=0.032),健康教育者需求中“由护士提供健康教育”(P=0.030,R2=0.033),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中“了解血糖(P=0.018,R2=0.036)、尿糖(P=0.038,R2=0.031)、HbAlc的监测方法、次数(P=0.021,R2=0.033)”,并发症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种类”(P=0.007,R2=0.041)、“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P=0.002,R2=0.046),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3,R2=0.045)、使用方法(P=0.038,R2=0.032)及副作用(P=0.022,R2=0.035)”、“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P=0.033,R2=0.033)及“出院指导”(P=0.006,R2=0.041)健康教育需求均与文化程度(P<0.05)相关,高学历病人需求明显;一般需求中“了解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P=0.040,R2=0.031)与年龄(P=0.045)相关,年龄越小需求越明显;一般需求中“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案”(P=0.037,R2=0.033)及药物治疗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P=0.022,R2=0.035)与民族(P=0.014,P=0.011)相关,汉族病人需求更明显;营养需求中“了解食物选择方法”(P=0.005,R2=0.042),运动需求中“了解运动疗法的意义”(P=0.049,R2=0.031),健康教育者需求中“由医生提供健康教育”(P=0.024,R2=0.035),药物治疗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3,R2=0.045)、使用方法(P=0.038,R2=0.032)及副作用(P=0.022,R2=0.035)”、“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P=0.033,R2=0.033)均与患病时间(P<0.05)相关,除了“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是患病时间越长需求越明显,其余6种需求都是患病时间短病人需求更明显;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中“了解血糖(P=0.018,R2=0.036)、尿糖的监测方法、次数(P=0.038,R2=0.031)”均与劳动者类型(P=0.005,P=0.032)相关,脑力劳动者需求明显。其他健康教育需求回归方程均P>0.05。病人最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是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其次是报纸、杂志,电话咨询,医院邮寄健康宣传册、图书,返院糖尿病护理门诊咨询,返院听专题讲座,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上网,返院参加定期组织的护患交流会,宣传栏,手机短信,观看录像带,光盘教育资料,最后是其他教育方式(P=0.000)。电话咨询方式(P=0.014,R2=0.045)与年龄(P=0.013)、性别(P=0.029)相关,年龄小,男病人需求高;手机短信方式(P=0.022,R2=0.062)与患病时间(P=0.007)相关,患病时间越短需求越高;上网方式(P=0.000,R2=0.213)与年龄(P=0.000)、劳动者类型(P=0.008)及并发症数量(P=0.000)相关,年龄越小、并发症越少病人需求高,脑力劳动者病人需求高;医院邮寄健康宣传册(P=0.000,R2=0.071)、图书方式与医疗费用类型(P=0.049)、劳动者类型(P=0.011)相关,公费、脑力劳动者需求高;观看录像带方式(P=0.022,R2=0.062)与并发症数量(P=0.009)相关,并发症数量越多需求越高;光盘教育资料(P=0.000,R2=0.109)、报纸、杂志方式(P=0.008,R2=0.046)均与文化程度(P=0.014,P=0.000)及并发症数量(P=0.001,P=0.026)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并发症数量越多需求越高;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方式(P=0.034,R2=0.035)与患病时间(P=0.015)、并发症数量(P=0.049)相关,患病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需求越高;返院听专题讲座方式(P=0.002,R2=0.063)与性别(P=0.034)、年龄(P=0.012)及文化程度(P=0.051)相关,女病人需求高,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高;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方式(P=0.003,R2=0.060)与劳动者类型(P=0.000)相关,体力劳动病人需求高;其他健康教育方式回归方程均P>0.05;第二部分:腹部手术病人在院各阶段(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健康需求程度均较高。比较责任护士,病人更希望了解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P=0.000);与麻醉师相比,病人更希望了解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P=0.000);病人希望了解责任护士及麻醉师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两者之间差异没有显着性(P=0.124)。腹部手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26,R2=0.056)、“了解麻醉师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00,R2=0.124)、“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了解术前检查的必要性”(P=0.005,R2=0.066)、“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P=0.000,R2=0.082)、“告知手术术式及程序”(P=0.000,R2=0.096)均与性别(P<0.03)相关,女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26,R2=0.056)、“了解麻醉师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00,R2=0.124)、“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术后健康教育需求中“告知手术是否成功”(P=0.030,R2=0.065)均与文化程度(P<0.04)相关,高学历病人术前3个健康教育需求明显,低学历病人术后健康教育需求高;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护士手术前对您的健康需求给予指导”(P=0.000,R2=0.083)、“告知手术名称”(P=0.029,R2=0.053)、术后健康教育需求中“告知手术是否成功”(P=0.030,R2=0.065)以及“出院指导”(P=0.001,R2=0.081)均与医疗费用类型(P<0.05)相关,公费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P=0.000,R2=0.082)均与麻醉方式(P<0.05)相关,全麻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介绍手术室环境”(P=0.000,R2=0.119)与民族(P=0.043)相关,少数民族更关注。其他健康教育需求回归方程均P>0.05。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中“出院时医生直接给予出院指导”[313(50.3%)]最受病人欢迎,“电话咨询”[230(37.0%)]方式排在第二位。在病人获取健康信息方式中,“护士专门介绍”[307(49.4%)]位列第一,提示病人更喜欢和护士面对面的交流。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中电话咨询方式(P=0.000,R2=0.097)与性别(P=0.008)、年龄(P=0.045)、疼痛程度(P=0.046)及麻醉方式(P=0.000)相关,采用局麻方式、疼痛越轻、年龄越小的女病人需求越明显;出院时医生给予指导(P=0.000,R2=0.071)与疼痛程度(P=0.000)及年龄(P=0.006)相关,疼痛越重、年龄越大需求越明显;病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中护士专门介绍(P=0.000,R2=0.108)与医疗费用类型(P=0.015)、性别(P=0.041)及疼痛程度(P=0.000)相关,疼痛轻、男性及自费病人需求明显;观看录像带方式(P=0.001,R2=0.139)与性别(P=0.029)、麻醉方式(P=0.020)相关,全麻方式及女性病人需求明显;宣传栏方式(P=0.006,R2=0.068)与性别(P=0.028)及劳动者类型(P=0.027)相关,女病人及脑力劳动病人需求明显;上网方式(P=0.000,R2=0.085)与文化程度(P=0.011)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明显。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网络运行结果显示,在WindowsXP操作系统、IE6.0浏览器上运行稳定,未出现程序运行出错或死机现象,未出现字符错误显示等问题。在网上发布,网站交互性显示良好,与相关网站链接未见出错。结论第一章第一部分:护理教育者应不断完善《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教育,加强《护理科研》师资培养;开展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教学研究。第二部分: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改革;注重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护理科研实践经历;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历练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第二章:本研究PBL护理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习个性化;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强调学习互动;设计成果目标,强调言传身教;构建多样化平台,强调信息共享;考核形式多元化,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第三章第一部分:问卷内容逻辑性强,题目数量合适,可用于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病人认为健康教育需求重要性排序是从易到难的,也就是说,容易理解的排在前面,而相对较难理解的排在后面。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需要病人了解的重要术语及相关知识,很多病人还不清楚,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服务还不深入。在教育前CNS应充分评估病人病人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及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患病时间、诊断、并发症数量等影响因素,对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病人应该有针对性的给予教育服务,并应加强开放式教育方式(如看录像带、光盘教育资料、报纸、杂志、上网)病人管理研究,提高其依从性。健康教育形式以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最受病人欢迎,虽然糖尿病护理教育还不普及,但随着国内糖尿病专科护理教育不断发展,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国内没有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站。国外有糖尿病专科护理杂志及学会的网站,但网站中没有糖尿病护理门诊服务。本研究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络门诊是以广东省培养的全国首批糖尿病CNS为门诊护理专家,在广东省形成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络,定期出诊为有健康教育需求的人群服务;第二部分:腹部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护士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健康教育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疼痛程度、麻醉方式等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化的、全程的、优质的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才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健康教育形式以能和医护人员直接交流的指导、电话咨询形式最受欢迎。护士应注重研制网络、光盘及录像等多媒体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由于腹部手术涉及知识范围广泛,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独立的护理专题网站。腹部手术病人上网方式需求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明显。开发研制腹部手术护理专题网站以满足文化程度高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方式也将是本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将根据循证结果及病人需求研制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

余剑珍[9](2008)在《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等护理教育起始于1920年北京协和医院高等护士学校,到1950年解放初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上决定将护理教育列为中等专业,从而停止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继续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完全由中专学校培养护理人才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1979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提出“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和发展护理教育。”并对护理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大力加强和整顿现有护理教育,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等系列指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1980年首先在上海、南京恢复了高等护理(专科)教育。高等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从事保障人民健康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类型。它受卫生与教育发展的双重影响,当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时,卫生服务模式也随之改变。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什么样的高职护理教育模式,能适时适量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等职业护理教育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切入口,采取文献检索、历史研究、现状调研、国外比较、理论分析等途径,系统深入地研究目前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通过理论指导,重构了高职护理教育模式。论文正文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研究背景,提出与卫生体系改革、健康服务模式改变、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对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评价体系,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进行研究。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国内外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分析,从历史的回顾到国内外比较和现状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梳理,揭示护理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关系,医学护理模式转变与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历程。通过对四国护理教育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体制、机制和主要模式及共同特征。通过对上海6所护理院校、护理学会、医院的专家、教师、护士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国内部分地区教改的成果分析,揭示了现行培养模式是一种学科性的、缺乏护理特色的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仍未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素质人才的特色。因此,提出了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为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奠定了历史与现实的基础。第五章是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分析了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揭示了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特性、本质特征与规律,分析了对护理教育改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若干理论,为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六章,是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重构研究,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针对现行护理教育模式的弊端,借鉴国外培养的共性,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重建了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情感行为培养的专业素质人才教育模式,并提出了若干保障条件。

曹梅娟[10](2007)在《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性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以及医学护理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对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质量内涵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医学教育标准的国际化带来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和研究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也提醒人们关注护理教育质量的同步发展。研究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护理教育标准,反映时代发展对高等护理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提高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和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理念是正确行动的指南,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具有科学性的高等护理教育标准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进行界定,在比较和分析国际高等护理教育及其质量标准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特点及本质质量标准构建理念,同时以人才结构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运用功能分析法,研究得出一个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逻辑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标准构建的原则、方法和过程进行探讨。为下一步具体建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首先介绍了课题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推理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外国研究和本国研究相结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第二部分:高等护理教育及其质量标准诠释高等护理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必然受高等教育领域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学科对“质量与标准”,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等研究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从本质上说,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护理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其顾客要求的程度。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高等护理教育的产品(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程度上,其核心是毕业生的质量(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教育质量标准有本质质量标准和过程评价质量标准之分。前者反映了教育质量独有的质的规定性,它不规定具体的评价程序,而只为这种评价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导向。后者是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资源以及毕业生的质量作出主客观判断,回答的是是否符合教学期望值达成要求的问题。简言之,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来描述护理学科学术和职业要求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的成就的最低要求,规定的是教育产品/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即教育的本质质量标准;另一类是从评价的角度对护理教育办学机构及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做出一定的规定,即(过程)评价质量标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各利益关系人,即与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有密切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群体,如政府、教育机构、学生与家长、用人单位、护理服务对象等的需要。因此标准的构建应遵循适应社会、以人为本、注重学术和体现发展等原则。第三部分: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及其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研究通过对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一方面证实了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分为两大类,即本质质量标准和(过程)评价质量标准,且两者在形成标准实体时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保障和提高本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得出其标准体系以本质质量(胜任力)标准为核心。接着,从标准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过程及特点和标准应用等角度,对美、英、澳等国高等护理教育本质质量(胜任力)标准进行进一步剖析和比较。为了解国外高等护理教育标准在中国的文化适用性和适用程度,选择了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中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ACN)的高等护理教育专业标准和英国护士和助产士委员会(NMC)的护理胜任力标准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研究。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为具有5年以上从事护理教育和相关工作的护理专业人员,共111名,分别来自国内41家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或承担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带教任务的医疗机构和单位,覆盖全国15个省、市和地区。调查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国际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带来的启示有以下三点:一是为提高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我国需制定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护理教育标准体系;二是针对当前国内尚无全国公认的护理教育质量标准这一现状,应首先构建高等护理教育本质质量标准;三是国外高等护理教育标准的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应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第四部分: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分别从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探讨了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人才结构是随着生产发展而演变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与一定时期的社会人才结构相适应。人才可以按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不同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包括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不同的人才类型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功能要求导致不同的人才知能结构,不同知能结构的人才要求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因而决定了不同教育类型的不同质量标准。从现代护理人才的角色功能和相应的知能结构来看,将护理学人才类型归于工程应用型比单纯技术型更合适。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护理教育纳入5A课程计划更为合适。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高等护理教育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成功智力理论引入高等护理教育,有利于促使护理教育者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胜任力的培养,后者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现实工作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根本保障。高等护理教育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专业胜任力体系。第五部分: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策略及逻辑体系的形成从方法上看,功能分析法和以“结果”为基础的模式比传统的任务分析法和以“输入”为基础的模式更适合于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在实现护理专业实践目标和功能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科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和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等方面的有机、综合运用。对作为质量标准核心的相关知识能力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的序列,就是本文基于研究基础上得出的“蛛网式”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逻辑体系的基本框架。该逻辑体系框架可为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指导;可为护理院校师生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护理知识能力蓝图;可为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关于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说明;有利于国内外护理教育同行间的交流。总之,构建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应以适应社会、以人为本、注重学术和体现发展等为原则,即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社会和就业市场需要,还要考虑受教育者意愿和能力,考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引导和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性全面发展。同时还要考虑高等护理教育本身的学术规范和专业价值,并需具有发展的眼光,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护理教育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建议以功能分析法作为标准构建的方法模式;借鉴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建设和研究成果;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人员为主体形成标准构建组织体系;标准的整个构建过程要科学化、系统化。

二、护理教育对整体护理进程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教育对整体护理进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造口适应意义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2.2 行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5 概念界定
    6 研究内容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6.2 研究步骤
        6.3 研究方法
    7 伦理问题
    8 质量控制过程
        8.1 方法控制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与者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5 讨论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反思评价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3.1 确定研究主题
        3.2 文献检索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3.4 数据评估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5 反思评价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5 研究结果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6 讨论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 反思评价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收集数据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资料
        3.2 个案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5 反思评价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 未来建议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ADDIE模式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叙事护理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叙事护理实践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ADDIE模式及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依据
        1.4.1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
        1.4.2 故事理论
        1.4.3 成人学习理论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叙事护理
        1.5.2 叙事护理教育
        1.5.3 叙事护理能力
        1.5.4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
第2章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样本量估计
    2.3 研究工具
        2.3.1 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2.4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2.6 结果
        2.6.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6.2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晓情况
        2.6.3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2.7 讨论
        2.7.1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晓情况分析
        2.7.2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
        2.7.3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7.4 对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的启示
        2.7.5 小结
第3章 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2.3 剔除标准
    3.3 样本量估计
    3.4 研究方法
        3.4.1 成立研究小组
        3.4.2 叙事护理培训方案
    3.5 研究工具
        3.5.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5.2 医学叙事能力量表(NCS)
        3.5.3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NCCAT)
        3.5.4 反馈调查表
    3.6 资料收集
    3.7 质量控制
    3.8 统计学方法
    3.9 结果
        3.9.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9.2 两组护士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
        3.9.3 培训前两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得分比较
        3.9.4 培训前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5 培训后两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得分比较
        3.9.6 培训后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7 干预组培训前后医学叙事能力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8 对照组培训前后医学叙事能力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3.9.9 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估结果
    3.10 讨论
        3.10.1 培训效果分析
        3.10.2 培训方案修订与改善
        3.10.3 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第5章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5.1 研究的创新点
    5.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5.2.1 研究的局限性
        5.2.2 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文献回顾
        2.2.2 半结构式访谈
        2.2.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检索
        2.3.2 半结构式访谈方法
        2.3.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学原则
    2.6 技术线图
3 结果
    3.1 文献回顾情况
    3.2 半结构式访谈情况
    3.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情况
4 讨论
    4.1 纳入文献分析
    4.2 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开展现状及提高策略
    4.3 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4.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COPD健康教育方案的文献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主要概念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与方法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3.2 可视化图谱分析
    3.3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五个维度研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文献的特征分析
    4.2 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4.3 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4.4 中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4.5 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4.6 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综述(已发表)
    参考文献

(5)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一、调查研究目的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一、教学发展
        二、学术发展
        三、个人发展
        四、社会服务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反思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第三节 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附录Ⅵ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6)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研究
    一、本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学科学理论
    二、学科的相关概念
    三、护理学科的相关概念
    四、护理学学科体系逻辑起点的确立
    六、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构建
    一、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现状考察
    二、护理学科知识传播载体(教材、专着)现状考察——基于内容分析研究
    三、护理学科体系的组织建制状况考察——基于网络内容分析的研究
    四、对国际成熟学科特点的总结与分析
    五、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构建
    六、研究小结
第四部分 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论证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复杂性科学理论
    二、基于史料的论证一——美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的影响因素与启示
    三、基于史料的论证二——中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的影响因素与启示
    四、基于史料的论证三——我国《社区护理学》发展历程的影响因素与启示
    五、基于复杂性科学视域的中美护理学科发展历程分析
    五、基于专家工作会议的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专家会议
    七、研究小结
第五部分 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一、我国部分学科体系设置现状及启示
    二、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框架初步构建
        (一)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原则
        (二)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构建基于“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学科体系
    三、研究小结
第六部分 护理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生态位理论
    二、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研究
        (一)护理学学科生态发展核心概念的提炼
        (二)护理学科体系发展框架的前期研究结论
        (三)护理学科体系发展框架的形成
    三、护理学科体系发展策略——基于学科体系发展框架的应用研究
    四、研究小结
结语
    一、本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
    二、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三、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附录一、“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专家小组会议提纲
附录二、专家小组会议意见征集表
附录三、“护理学学科体系”专家小组会议提纲
附录四、“护理学学科体系”专家小组会议意见征集表
附录五、美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演进历程译文节录
附录六、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7)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一、培养层次比较
        二、培养目标比较
        三、课程体系比较
        四、教学方法比较
        五、教育评价比较
        六、思考与对策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讨论
        一、问卷调查部分
        二、文献分析部分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一、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课程结构
        五、课程内容
        六、实践教学
        七、教育评价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原则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一、框架构想
        二、具体内涵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培养目标确立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三、实训体系建设
        四、保障体系建设
        五、评价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论文摘要

(8)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护理科研教育实施情况调研
    第一节 国内15所护理院系开设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现状调查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2 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
    3 教学实施
    4 教学评价
    5 PBL教学模式总结
    6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应用
    第一节 EBN理论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
        2.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3. 糖尿病网络健康教育形式的研制
        小结
    第二节 EBN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腹部手术及其健康教育现状
        2. 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3. 腹部手术网络健康教育形式的研制
        4.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在职博士期间的学术任职、研究课题、成果及教学工作量
致谢

(9)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内容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内容安排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护理教育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护理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护理教育的孕育与起步
        二、我国护理教育的形成
        三、护理教育的历史变化
    第二节 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健康医学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高等护理教育的起步(1921——1950年)
        二、高等护理教育的停办(1950——1980年)
        三、高等护理教育的恢复与探索(1980——1995年)
        四、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5——目前)
第三章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中的护理教育模式
        一、英国的护理教育模式
        二、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模式
        三、新西兰的护理教育模式
    第二节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
        一、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概况
        二、美国盐湖社区学院护理教育模式
        三、美国的护理教育评估
    第三节 国际高等护理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一、护理教育理念明确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培养方式重视对学生个性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护理课程体系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五、教学方法多样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六、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第四章 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剖析
    第一节 国内高职护理教育培养模式的面面观
        一、"三、一制"医学护理教育模式
        二、"2+1"学校—医院合作护理教育模式
        三、"两段制"护理教育模式
        四、3+2分段制及五年一贯制护理教育模式
    第二节 上海市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类型与实施
        二、6所高校护理教育模式的调研结果
        三、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结果描述
    第三节 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行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对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第五章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高职护理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一、护理职业特征
        二、护理人才培养本质特征
        三、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规律
    第三节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通识教育
        二、职业专业教育
        三、素质教育
第六章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重建研究
    第一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重建
        一、构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
        二、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原则
        三、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二、护理教育培养制度
        三、课程体系
        四、护理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五、质量评价
    第三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推行的保障条件
        一、转变思想、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二、护理教育改革的政策保障
        三、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概述
    一、选题背景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 高等护理教育及其质量标准诠释
    一、高等护理教育概念界定
    二、质量与标准概念诠释
    三、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概念内涵及其对护理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第三部分 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及其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研究
    一、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概况
    二、美、英、澳高等护理教育本质质量(胜任力)标准的描述与分析
    三、美、英高等护理教育本质质量标准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调查
    四、国际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启示
第四部分 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
    一、人才学基础
    二、教育学基础
    三、心理学基础
第五部分 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策略及逻辑体系的形成
    一、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与模式
    二、关于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制定基本过程的构想
    三、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逻辑构成
    四、对构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策略的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附录二 调查问卷
致谢

四、护理教育对整体护理进程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D]. 闫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ADDIE模式的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路径研究[D]. 张淑. 南昌大学, 2020(08)
  • [3]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D]. 张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D]. 金美兰. 延边大学, 2019(01)
  • [5]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D]. 沈曲. 厦门大学, 2018(06)
  • [6]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D]. 张艳.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7]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8]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 张立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4)
  • [9]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 余剑珍.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10]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 曹梅娟.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4)

标签:;  ;  

护理教育对整个护理过程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