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策略分析——以海尔南卡罗来纳州投资为例

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策略分析——以海尔南卡罗来纳州投资为例

一、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战略分析——以海尔南卡州投资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艳[1](2017)在《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一带一路”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对外战略,其中投资与贸易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主要方式。中国周边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投资和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周边国家一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COFDI)的主要目的地,近年来投资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3-2015年周边国家接受的投资流量额由3.3亿美元上升到179.5亿美元,投资的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受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周边国家的投资环境各不相同,使得中国对周边各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已有的广泛研究中,以投资动因、投资区位和投资障碍分析多见,尚少有关于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而这些都是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故本研究基于空间角度,以中国周边26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地缘理论、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特征和行业分布现状,并着重研究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素,以揭示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对这一地区的进一步投资和行业选择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官方网站数据库,主要包括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商务部统计数据等;统计年鉴,包括历年投资公报、中国统计年鉴等;世界底图数据主要来源于GADM数据库。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借鉴系统GMM估计法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COFDI在周边国家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东盟十国的投资规模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对南亚的投资规模最少,但增长速度较快,未来潜力巨大;最近几年中国对东北亚直接投资增速放缓;对中亚的投资规模不稳定。在国家层面,主要集中在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是对外投资的重点,周边每个国家都有来自我国的制造业跨国企业;另外,第一产业比重小,但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行业分布也趋于多样化。(2)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分析发现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比较均衡,但存在阶段性的波动。运用空间自相关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有些年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但是全局集聚的程度尚不明显。局部区域的空间自相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LL(低低)类型区为主,集中分布在中亚和南亚地区;HH(高高)类型区集中于东盟十国,数量较少,说明吸引COFDI的周边“热点”国家对其邻近国家的引资带动作用较弱;空间异质区即“冷热区”向外扩散明显,分布渐趋平衡。(3)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动因,周边国家现有市场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中国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遵循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原则,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越强,两者之间的投资活动也更加频繁。中国倾向于到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低、中国对其出口低、与中国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综合政治制度环境好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但现阶段中国企业选择投资目的地时对东道国的工资水平、汇率水平等因素的重视程度降低,表明中国企业对周边直接投资正处于一个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时期,未来还需要不断尝试与探索。(4)“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长期对外战略,对周边国家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是保证双方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在进一步的投资中应当注意:①在增加投资规模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范围。完善并优化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布局,可引导增加对中亚以及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②根据周边国家的各国特征“因地制宜”。通过寻找周边各国的比较优势来确定投资的市场,实施差异化政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因地制宜。③获取实时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针对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设立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为跨国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指导其准确判断投资环境,有的放矢地选择投资国家。

曹朝晖[2](2017)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河北省推进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正使世界经济经历着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任何国家都不能不面对它所给予的机遇和挑战。各国企业纷纷加快国际化进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主角,关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问题也成为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热点。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国国内市场不断开放,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这需要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平台上考虑问题,以国际化化的视角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可以拓展贸易空间,增加劳务输出、缓解区域内就业压力与矛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的产能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北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化实践空间,在这个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开展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河北省企业国际化战略有利于区域内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目标的实现,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河北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当前世界,区域一体化成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要形式。研究河北省企业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抱团出击,走出国门,实现跨越国界的跨越式发展有着现实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有关国际化的理论,回顾我国及河北省企业国际化的历程和现状,全面总结了各类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单一维度指标和国际通用的指标——跨国化指数两种方法,对河北省51家上市企业及中国企业100强中三家河北企业——河北钢铁集团、开滦集团与冀中能源集团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了测度,与我国企业国际化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指出了现有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的缺陷,提出了构建科学的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应加入国际比较方面因素的考量。在鲁桐蛛网模型基础上,引入新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国家风险、全球视野下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反应指数、国际化战略的存在与有效实施、企业的成长性和企业的盈利水平等,其中,国家风险与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全球视野下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反应指数、国际化战略的存在与有效实施、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的盈利水平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借鉴原蛛网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参考其他学者对模型的修正情况,将新因素引入修正模型,构建了新的蛛网模型,提出以蛛网面积测度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而又全面的对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反映。通过对河北省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度,及与全国企业国际化平均水平的比较,发现河北省企业国际化水平比较低。企业国际化导向、经济发展基础水平、国际环境、外向型人才的缺乏、信息获取约束等因素制约着河北省企业国际化进程。借鉴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内外企业发展经验,同时学习和借鉴韩国、美国、印度、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或地区政府在企业国际化战略推进方面的先进做法,立足河北实际,尤其是结合“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找出了一些河北省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为规避一些国家风险、加快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出了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合适的区位选择与行业选择等政策建议。

朱柳[3](2016)在《中国和日本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走出去”战略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成为中国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两国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重要途径。同时,日本也加大了与澳大利亚经济合作,日本—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随之建立,并且日本长久以来一直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投资国,在其外资流入中占据很大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出适合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的策略,提高中国企业在其投资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选用2004年至2014年十一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日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投资现状,找出中国与日本在该地区投资规模、行业分布、投资主体上的差异情况,分析中日在投资中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接着,从经济、资源、科技等方面分析可能影响中日投资的各类因素,建立相关影响因素与中日在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存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手段找出影响中日对澳大利亚直投资的确切因素,然后进行影响因素将的比较分析,得知影响中日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的因素既有相同点也存在着差异。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受澳大利亚的市场因素、科技因素、出口额以及自然资源因素影响比较大;而日本则是受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程度深。最后,根据投资影响因素和日本成功经验从国内政府和投资企业两个角度提出改善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的政策及建议。政府方面上,完善相应的法律和保障来促进投资发展。企业方面上,从投资行业、投资主体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帮助优化投资结构。虽然同日本相比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水平明显不足,不过这种差距会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对外投资水平逐年改善和提高而逐年减小。另外政府方面的大力鼓励和澳大利亚的欢迎态度都十分有利于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开拓市场,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必将会具有能够和日本、美国、英国等在这一地区投资竞争的强大实力。

张怡斐[4](2015)在《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今天,东盟作为一个成功的经济联盟,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而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合作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进一步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日本也在加紧了与东盟合作的进程,并且日本的直接投资一直占据着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找出适合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策略,提升在中国在该地区的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采用了2004年至2013年十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历程的了解以及投资现状的分析,比较出日本与中国对东盟在投资规模、分布、行业、主体等的差异,找出中日分别在东盟投资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其次,从东盟的政治、经济、资源、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可能影响中日对其投资的东道国因素,取相关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和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存量建立2004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分别得出影响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确切因素,影响中国投资的因素如东盟的市场、技术、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政治风险、双边贸易往来和经济风险;影响日本投资的因素如东盟的市场、劳动力成本、政治风险、双边贸易往来、自然资源、经济风险,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日本的相关经验得出中国在对东盟投资时的两类对策,其一是从国家层面来采取相关的法律和保障等措施来促进投资,其二是根据前文中投资国别分布、行业构成、投资主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投资水平的措施。虽然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整体水平与日本相比有较大差距,但这种差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而逐渐减小。此外,国内政府方面的积极鼓励和东盟地区的热烈欢迎都有利于中国开拓东盟的市场,最终会成为日本在东盟这一地区的有力竞争对手。

郑霄鹏[5](2014)在《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战略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逐步成长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长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弥补国内技术和资本差距,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的缺失,导致中国企业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陷入“技术依赖路径”的困境。因此,在当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寻求型OFDI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突破产业发技术瓶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选择。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开展技术寻求型OFDI提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并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尤其以获取型先进技术、品牌、经营管理经验、市场营销体系等战略资产为目标的技术寻求型OFDI,对传统的FDI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企业的视角,结合相关研究的前沿成果,系统梳理了技术寻求型OFDI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从逆向溢出效应的视角研究了跨国公司OFDI的技术寻求动因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重点探讨了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的主体特征差异、行业特征差异、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动因、进入模式等战略分析,最后落脚于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的绩效分析,本文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企业的OFDI实践,在继承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综合来看,本文认为,由于逆向溢出效应的存在,技术寻求型OFDI不仅成为跨国公司提升竞争优势的工具,而且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企业发展企业特定优势从而实现竞争优势转型和升级的迫切需要,驱动着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寻求型OFDI;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中心)及构建战略联盟是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OFDI的典型模式,其中又以跨国并购和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中心)最为突出。两种模式的实施效果均有赖于逆向溢出效应的实现,而逆向溢出效应的强弱则受制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其中企业吸收能力和整合过程至关重要。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长期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资战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技术落后的状况的观点,技术寻求型OFDI是提升中国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张兵[6](2013)在《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文中指出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比较早,到目前为止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对世界各地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这些都值得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时研究和借鉴。文章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有量的提高,还有质的飞跃,并在某些特定领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如采矿业、石油、天然气等。其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获取知名品牌与先进技术、维持和扩大出口市场的目的。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仍然有许多的不同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比较和研究,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主要选取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四国”成员国为样本,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方面,着重就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比较方面,重点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目标等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经济,中国最先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引进来”。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国家贸易争端困扰、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等一系列的原因,中国政府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态度,逐渐由“量力而行”到“鼓励”和“支持”,并适时提出“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文章首先对“走出去”战略的形成背景、重要意义、主要政策等进行归纳。其次,对“走出去”战略的实践历程进行回顾,主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特征及国别(区域)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国内区域结构、行业(部门)结构的主要特点。再次,对租赁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制造业等各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聚焦到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上,归纳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分布越来越广、境内投资主体分布最多、以香港、东南亚为主要投资地区、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等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高、处于产业链低端、投资区位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价格贸易条件长期趋势下降,波动性较大,反映为我国在大量出口工业品的同时,从国外大量进口工业品,贸易结构严重不合理,政府出台政策推动企业到境外投资。由于引进外资并未有效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采用贝叶斯均衡证明了对以市场份额最大化的企业,在具有成本优势和产能扩张的条件下,将积极扩张市场,直至淘汰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具有领先优势的厂商,最终完全掌握市场主动权。另外,国内企业劳动边际成本趋于饱和,也推动国内制造业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文章研究了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表明,对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一般是高技术聚集地区,区位选择主要受东道国技术领先程度影响较大,受地理距离、东道国市场总量、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小。对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受心理距离的影响较大,而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小。对于拥有大量资源的企业,在经过较少的海外投资经历后,将直接进入更高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收购大型跨国公司。最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国家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对美投资。文章最后认为,在2002年我国政府推动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以后,我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下降趋势得到控制,并略有上升,说明对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制造业的价格贸易条件的长期趋势,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加大,反应出对外直接投资对行业发展的正面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同时,我国工业制成品净出口额快速增长,初级产品净进口额也快速增长,说明对外投资的开展促进了我国贸易结构的调整,我国促进对外投资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提高了技术寻求型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对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机床、汽车制造业,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使这些行业跟得上国际技术变化的步伐,不至于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越落越远。对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电视机行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企业保持其国际竞争力。在进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我国大型企业倾向于收购发达国家已有的大型跨国公司,效果不一,有的并购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规模,但有些并购项目未能实现目的。

遇芳[7](2013)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升级的同时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表面上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课题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否对过去几十年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在国内经济亟需转型的今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能否,或者如何成为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因素?尤其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人才、企业与产业大洗牌,国际生产要素布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产业升级效应进行研究,必须深入到企业微观层面,只有深入到企业微观层面,才能使宏观层面的研究更具说服力。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研究,探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在宏观层面,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实际情况,建立钱纳里模型,分别实证检验了我国整体以及东、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投资动机多集中于市场与资源寻求,以及我国很多企业在海外开展直接投资获利不大甚至亏损等原因,1992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着。我国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之间作用差异较大;由于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不显着。在微观层面,本文将产业升级界定为企业流程与产品升级,首先从理论层面探索企业不同动因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流程与产品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然后以我国制造业57家企业为例,引入对外直接投资虚拟变量,构建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流程升级的促进作用,结论显示: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流程升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最后进一步结合海尔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典型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尔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对其产品升级的作用机制。通过从宏观层面深入到微观层面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产业升级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得出了比较有价值的结论,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政策,以及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企业流程与产品升级提供了有益依据。

赵云峰[8](2012)在《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以江西铜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铜资源的不断需求,国家不断提倡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内的一些矿业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理解成“走出去”开矿,不去了解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性、潜在的风险、国外矿业的先进经验,更谈不上制定企业对外投资的详细战略,以致盲目到海外发展,最终失败而归。本文通过对铜矿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国际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国际矿业资本市场、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国内铜矿企业的代表江西铜业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找出了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困难所在,并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实施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措施。这对推动我国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最大程度的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迅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地平稳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在了解铜矿企业的特征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然后对国际铜矿资源产地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划分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市场的类型;接着再对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进行介绍并对矿业投资的风险进行说明;再次对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战略进行分析;最后以以江西铜业为例构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提出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的建议与对策。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投资的动机、对传统理论的冲击这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表现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体、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行业选择、风险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就笔者所阅读的国内外文献而言,绝大多数分析和研究的焦点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较多的停留在对国家、国际环境、行业、政策、战略建议等宏观层次,而缺乏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对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研究,现有的少数也仅限于部分石油企业。另一方面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还不明显,难以形成令人信服的理论成果。第二,系统介绍世界铜资源集中的十三个国家:智利、美国、印度尼西亚、波兰、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波兰和印尼等国。开发海外铜矿资源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加工工业和商业投资的一些主要特性,比开发国内铜矿资源考虑的因素更多。这说明绝不能用国内制造业的管理方法来对待铜矿企业的海外投资,在我国铜矿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到国外开发矿产时,应遵守铜矿产业直接投资开发的特性,讲究一定的方式和策略,解决到国外开发铜矿资源面临的各种特殊问题,促进铜矿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我国是铜资源匮乏的国家,目前国内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铜精矿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我国不少矿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这是一种必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是外因,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从发展速度上看,近年来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截至2004年底,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仅为59.51亿美元,2004-2005年的两年内是一个平稳增长期,变化不大。2006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85.40亿美元。2007-2008年变化也不大,2007年为40.63亿美元,2008年为58.24亿美元。2009年为133.43亿美元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一年我国采矿业的对外投资额比过去两年加起来还多,而2009年正好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2010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有57.15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446.61亿美元。中国铜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通关收购资源企业获取开发铜矿山;2.通过参加国外政府项目招标获取铜矿;3.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铜矿;4.租赁国外铜矿企业。第四,将聚类分析法引入并运用于国际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分析。基于国际经验、文化差异、目标国管制程度、国家竞争优势、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铜矿资源产地国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14个目标投资国划分为4个相对同质的投资地区。全世界已探明的铜金属储量基础为9.37亿吨,可开采储量为4.67亿吨。但是其分布十分的不均衡。美洲占了世界储量的60%,非洲和亚洲各占到15%。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主要就集中在上述地区的14个铜矿资源禀赋较好的国家。紧接着从经济、文化、基础设施与地理位置、政治与安全、矿业政策,五个方面来考察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基于聚类分析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投资目标国进行划分。按照投资环境主要特征的不同,14个目标投资国被分成了4类。第五,在企业融资的实践中,究竟采用哪种融资模式(融资基本方式之一或多种融资基本方式的组合),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其可能的儿种融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融资模式的选择对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等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评价一个融资模式在具体企业融资中的优劣,应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三个方面进行。参考相关研究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指标体系。目标层是铜矿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准则层由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构成,指标层有利息成本、信息和中介成本、机会成本、到期偿还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长期收益、短期收益组成。然后把调查问卷上的企业专家和学校学者的客观判断结果,借助层次分析法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可以选择出最优或最满意的具体融资方式,然后根据铜矿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融资的规模。第六,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下称“江西铜业”)铜冶炼产能在100万吨以上,产能跻身世界前三,年销售1000亿元以上。江西铜业铜金属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可供工业开采储量的三分之一,自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1)江西铜业做为实证对象,借助聚类分析找出了以阿富汗和秘鲁为代表的投资目的地通过对江铜现有投资区域的分析,我们认为与阿富汗同处“矿业政策环境较好投资区”的刚果(金)可以作为企业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投资地区,刚果(金)地处非洲中西部,有“非洲心脏”之城。国土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在非洲仅次于阿尔及利亚,居第二位。刚果(金)自然资源丰富,铜资源储量7500万吨,约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二位。更重要的是刚果(金)政府对于大型投资项目尤其矿业开发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以及被列为政府急需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均可通过个案谈判,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关税减免等)。还有与秘鲁同属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差异较小、地理位置较好投资区”的印尼、墨西哥、巴西和南非。这些国家也可以作为企业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投资地区。上述四国均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较发达的基础设施与港口,文化差异相对比较小,在发展中国家里经济发展算是比较好的。(2)分别介绍了江铜在目标投资国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虽然刚果(金)的自然条件很好。政治和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发展潜力较大,但目前仍处于百废待兴阶段,无论从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看,还是从政策法规、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外资企业在当地经营面临的各种障碍等软环境看,刚果(金)属于投资环境较差的国家。还有阿富汗、秘鲁、印尼、墨西哥、巴西、南非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安全、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和注意事项。(3)融资方式、规模与策略建议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优先顺序依次为:增发股票、银行本外币贷款、发行公司债券。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要突破资金的制约,在现阶段增发股票将是其最有效的方式。融资规模建议——2010年度江西铜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为15.65%。因此,江西铜业应增加借入资金的比例,使其产生的超过资金成本的利润来增加自有资金利润率。融资策略建议——融资直接化、贷款短期化、融资方式组合化。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针对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首先系统介绍、梳理了我国采矿企业对外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的现状,然后从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性和风险、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及其对策的角度对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二、将聚类分析法引入并运用于国际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分析。基于国际经验、文化差异、目标国管制程度、国家竞争优势、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铜矿资源产地国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14个目标投资国划分为4个相对同质的投资地区。三、构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铜矿企业融资方式评价模型。首先介绍铜矿企业融资不同方式的优缺点,然后分析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最后借助层次分析法把专家意见和学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可以选择出最优或最满意的具体融资方式,然后根据铜矿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融资的规模。并以江西铜业为例,在既定投资决策下,江西铜业融资的目标是寻找最佳的融资渠道,使企业融资成本最低,融资风险最小,融资收益最大。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

古丽艾山力·阿衣木[9](2012)在《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都是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国际贸易主要表现为商品的国际交换,国际直接投资表现为生产资本的国际流动。从经济国际化的历史来看,国际贸易的出现早于国际资本的形成,并曾表现为国际投资的先导。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交叉融合的趋势开始日渐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旨在结合国别的基础上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使结论更具现实意义。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着名的能源大国、科技大国和核大国。俄罗斯曾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之后,目前又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加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对改善中俄的睦邻友好关系有相当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投资的规模、行业及主体分布特征,并总结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障碍。其次对中俄两国双边贸易发展历程,进出口商品结构及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间的动态关系,发现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中俄贸易(包括进口、出口)之间的确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和进口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发现,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对中国对俄罗斯进口开始会有正向的影响之后渐渐转化为负向影响;而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对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开始冲击较小,之后正向影响增强且趋于稳定。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防范投资合作风险、建立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落实两国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加快对俄经济特区进军的步伐、加强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强引导提升投资层次等,以期更好地利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龙涛[10](2011)在《基于FDI五力模型的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邓宁折衷理论提出以来,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成为分析FDI的传统思路。OIL范式分析了跨国公司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并将之作为FDI产生的微观基础。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国际竞争格局演变的现实出发,将分析的重点转向FDI的驱动机制。从而提出了由压力、动力、能力、引力、阻力构成的FDI五力模型。在对FDI五力模型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FDI五力模型的跨国公司竞争力理论。指出FDI五力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跨国公司竞争力,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并从内外部力量两方面揭示了现代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对区位环境的嵌入力。文章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标准化和差异化两种嵌入模式的应用与整合,并据此对我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战略分析——以海尔南卡州投资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战略分析——以海尔南卡州投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
        1.1.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往来日益加强
        1.1.3 地缘因素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子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区域确定
    1.4 研究内容
    1.5 拟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2.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1.3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 地缘、空间理论
        2.2.1 地缘政治学理论
        2.2.2 地缘经济学理论
        2.2.3 区位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FDI空间分布
        2.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3.3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
        2.3.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第3章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特征
    3.1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分析
        3.1.1 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分析
        3.1.2 中国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分析
        3.1.3 中国对南亚地区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分析
        3.1.4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时间序列分析
    3.2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3.2.1 行业分布
        3.2.2 行业分布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
    4.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2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
    4.3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集中程度分析
    4.4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4.4.1 全局空间自相关
        4.4.2 局部空间自相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说明与研究假设
        5.1.1 非制度因素
        5.1.2 制度因素
    5.2 模型设定及指标选择
        5.2.1 模型设定
        5.2.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模型检验与结论分析
        5.3.1 检验过程
        5.3.2 系统GMM估计法回归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河北省推进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企业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基础
    2.1 企业国际化的内涵
        2.1.1 国外学术界对企业国际化的定义
        2.1.2 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国际化的定义
    2.2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企业国际化研究理论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2 技术地方化理论
        2.2.3 第三世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3 区域经济理论
        2.3.1 区位理论
        2.3.2 增长极理论
        2.3.3 区域发展理论
        2.3.4 梯度理论
        2.3.5 中心—外围理论
    2.4 鲁桐的企业国际化蛛网模型
        2.4.1 鲁桐的企业国际化蛛网模型构建原理
        2.4.2 演进了的鲁桐企业国际化蛛网模型
第3章 河北省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3.1 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3.2 河北省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3.3 河北省企业国际化现状
        3.3.1 河北省进出口总额与利用外资额
        3.3.2 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
        3.3.3 河北省对外劳务合作
第4章 河北省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实证分析
    4.1 企业国际化测量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4.1.1 在我国应用相对较少的几种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
        4.1.2 跨国化指数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4.1.3 鲁桐国际化蛛网模型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4.1.4 其他测度方法的提出以及在我国的应用
    4.2 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的缺陷与修正
        4.2.1 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的缺陷
        4.2.2 国际化程度测度方法应该引入的变量参数
        4.2.3 新蛛网企业国际化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河北省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度
        4.3.1 使用单一维度指标的测度情况
        4.3.2 使用国际通用指标测度实证分析
        4.3.3 河北省企业与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平均水平的比较
第5章 影响河北省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5.1 配套金融制度的约束
    5.2 企业国际化导向偏弱
    5.3 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
    5.4 外向型经济人才缺乏
    5.5 企业发展基础约束
    5.6 信息获取约束
    5.7 国际发展环境的不利因素
        5.7.1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5.7.2 贸易环境恶化,传统产业受影响较大
第6章 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6.1 国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发展经验
        6.1.1 海尔集团国际化经验
        6.1.2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6.2 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外企业发展经验
        6.2.1 韩国三星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和经验
        6.2.2 美国惠普公司企业国际化发展经验
    6.3 部分国家和地区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经验
        6.3.1 美国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金融支持政策
        6.3.2 欧盟为企业提供全球信息与咨询等各类服务
        6.3.3 日本建成企业国际化政策支援体系
        6.3.4 印度重视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第7章 推进河北省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措施
    7.1 政府为国际化经营企业提供政策保障
        7.1.1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与服务环境
        7.1.2 增强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7.1.3 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7.1.4 注重培养外向型人才,为企业国际化战略提供智力保障
    7.2 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化进程
        7.2.1 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7.2.2 逐步创建国际品牌
        7.2.3 行业细分,确定不同的国际化推进策略
        7.2.4 做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位选择
        7.2.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抱团出击
        7.2.6 不断学习跨国公司经营知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中国和日本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际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1.1 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论
        2.1.2 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理论
        2.1.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对外投资研究综述
        2.2.2 日本对外投资研究综述
        2.2.3 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3 中国、日本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历程及现状
    3.1 中日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发展历程比较
        3.1.1 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发展
        3.1.2 日本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发展
    3.2 中日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现状比较
        3.2.1 投资规模比较
        3.2.2 投资产业比较
        3.2.3 投资主体比较
        3.2.4 中日对澳大利亚投资优势及不足比较
4 中日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和处理
    4.2 模型的选取
    4.3 模型分析结果
    4.4 回归结果比较分析
        4.4.1 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4.4.2 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4.4.3 科技水平的影响
        4.4.4 出口额的影响
        4.4.5 自然资源的影响
        4.4.6 经济自由度的影响
5 改善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5.1 发挥政府部门作用
        5.1.1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法律保障体系
        5.1.2 改善金融服务及投资保险体系
        5.1.3 抓住机遇及加强双边经贸合作
    5.2 针对企业的投资策略及意见
        5.2.1 投资产业策略
        5.2.2 投资主体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3 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历程及现状比较
    3.1 东盟利用外资发展阶段
    3.2 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历史进程比较
        3.2.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历史进程
        3.2.2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历史进程
    3.3 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比较
        3.3.1 投资规模比较
        3.3.2 投资国别分布比较
        3.3.3 投资行业比较
        3.3.4 投资主体比较
        3.3.5 投资优势及不足比较
4 中日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4.1 政治因素
    4.2 经济因素
        4.2.1 市场规模与潜力
        4.2.2 劳动力成本
        4.2.3 产业结构
        4.2.4 与投资国贸易联系程度
    4.3 资源因素
        4.3.1 石油储量
        4.3.2 天然气、煤炭和水电资源储量
        4.3.3 矿物资源
    4.4 科技因素
    4.5 社会文化因素
    4.6 基础设施因素
5 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比较
    5.1 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及预期假设
    5.2 模型的建立及计量方法的选取
    5.3 计量结果及比较分析
6 提高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6.1 发挥政府的宏观促进作用
        6.1.1 利用优势加强双边合作
        6.1.2 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及建立相关法律保障指导体系
        6.1.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及投资保险制度
    6.2 区域内具体投资策略建议
        6.2.1 投资国别策略
        6.2.2 投资行业策略
        6.2.3 投资主体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战略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技术
        1.2.2 对外直接投资
        1.2.3 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一节 关于技术寻求型OFDI理论研究
        2.1.1 关于技术寻求型OFDI概念研究
        2.1.2 关于技术寻求型OFDI动因研究
        2.1.3 关于技术寻求型OFDI条件研究
    第二节 技术寻求型OFDI实证研究
        2.2.1 基于生产率视角的实证研究
        2.2.2 基于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研究
        2.3.1 关于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理论研究
        2.3.2 关于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实证研究
    小结
第三章 中国技术寻求型OFDI的现状与特征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寻求型OFDI现状及特征
        3.1.1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OFDI的成长与壮大
        3.1.2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OFDI行业分布及地区变化
    第二节 中国技术寻求型OFDI现状及特征
        3.2.1 中国OFDI现状
        3.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对发达国家的实践状况
        3.3.1 中国对欧盟技术寻求型OFDI状况分析
        3.3.2 中国对美国技术寻求型OFDI状况分析
第四章 中国技术寻求型OFDI主体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OFDI主体现状
        4.1.1 中国企业市场主体总体状况
        4.1.2 国有企业的发展
        4.1.3 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二节 国有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分析
        4.2.1 国有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
        4.2.2 国有企业OFDI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民营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分析
        4.3.1 民营企业OFDI面临的问题
        4.3.2 民营企业OFDI的发展潜力
第五章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行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行业变迁
    第二节 中国企业OFDI各行业生产率的核算及分解
    第三节 中国各行业OFDI技术进步效应的灰色关联分析
        5.3.1 中国各行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估算
        5.3.2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的行业差异分析
    第四节 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5.4.1 产业发展概况
        5.4.2 中国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5.4.3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战略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动因
        6.1.1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的动因分析
        6.1.2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企业TSOFDI进入模式战略及其机理分析
        6.2.1 绿地投资OFDI技术提升及其机理分析
        6.2.2 跨国并购OFDI模式的技术提升
        6.2.3 战略联盟技术投资方式的技术提升
        6.2.4 国际研发中的技术提升
    第三节 技术寻求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博弈分析
        6.3.1 基本模型
        6.3.2 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中国技术寻求型OFDI绩效分析
    第一节 技术寻求型OFDI绩效:理论分析
        7.1.1 模型设定
        7.1.2 模型结论
    第二节 中国企业技术进步途径测算及其关系
        7.2.1 变量选取及测算
        7.2.2 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他技术进步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绩效实证分析
        7.3.1 文献回顾
        7.3.2 理论假设
        7.3.3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第四节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绩效实证分析
        7.4.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7.4.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八章 结论、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相关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第四节 难点与创新
        1.4.1 主要难点
        1.4.2 主要创新
        1.4.3 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与特征
        2.1.1 合资经营与独资经营
        2.1.2 新建与收购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
        2.2.1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3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验比较
    第一节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与经验
        3.1.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
        3.1.2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比较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与经验
        3.2.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
        3.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形成与实践历程
    第一节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与意义
        4.1.1 中国“走出去”战略形成背景
        4.1.2 中国“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4.1.3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回顾
    第二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历程
        4.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回顾
        4.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4.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产业分布
        4.3.2 中国分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及问题
        4.4.1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
        4.4.2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第一节 文献研究
        5.1.1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类
        5.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
        5.2.1 贸易条件的变化
        5.2.2 贸易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技术进步
        5.3.1 总体特征
        5.3.2 实证研究
        5.3.3 结果分析与研究
    第四节 开拓国际市场需求
        5.4.1 理论模型
        5.4.2 案例研究
    第五节 劳动边际产出
        5.5.1 理论模型
        5.5.2 实证研究
        5.5.3 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 文献研究
        6.1.1 东道国市场规模
        6.1.2 与东道国距离
        6.1.3 东道国工资水平
        6.1.4 东道国法制水平
        6.1.5 东道国技术水平
        6.1.6 东道国贸易壁垒
        6.1.7 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
        6.1.8 上述因素的综合研究
    第二节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6.2.1 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主要案例
        6.2.2 区位选择特点
    第三节 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6.3.1 我国市场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主要案例
        6.3.2 区位选择特点
        6.3.3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区位选择中的引力模型分析
        6.4.1 研究模型
        6.4.2 计量分析
    第五节 案例研究:中美关系对我国对美投资的影响
        6.5.1 美国吸引FDI情况
        6.5.2 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6.5.3 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的风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
    第一节 对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的影响
        7.1.1 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7.1.2 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7.2.1 研究模型
        7.2.2 结果与分析
        7.2.3 案例研究: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第三节 对企业市场规模的影响
        7.3.1 案例研究:境外投资对海尔集团市场规模的影响
        7.3.2 案例研究:联想收购IBM笔记本业务对联想集团的影响
        7.3.3 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国内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 产业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
        三、 问题的提出
        四、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 产业升级
        二、 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观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升级的经典理论
        一、 产业升级的内涵
        二、 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
        一、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典理论
        二、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典理论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成果
        二、 国内研究成果
    第四节 理论评述
第三章 中国产业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
        一、 封闭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
        二、 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
    第二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二、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
        三、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第三节 中国产业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基于宏观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 模型的构建
        二、 模型的调整与优化
        三、 模型结论与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东、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差异性分析
        一、 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二、 东部地区回归模型
        三、 西部地区回归模型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基于微观视角的考察
    第一节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
        一、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流程升级
        二、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升级
        三、 小结
    第二节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
        一、 不同动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共同机理
        二、 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
        三、 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
        四、 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
    第三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流程升级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
        一、 模型的构建
        二、 数据与变量说明
        三、 模型的估计与改进
        四、 模型结论与原因分析
    第四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品升级的案例分析——以海尔为例
        一、 产品升级的内涵
        二、 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历程
        三、 海尔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品升级的内在机制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 宏观层面研究结论
        二、 微观层面研究结论
    第二节 宏观层面政策建议
        一、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有效发挥政府服务与监督作用
        二、 完善制度建设与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
        三、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与主体多元化
    第三节 微观层面政策建议
        一、 立足长远,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
        二、 全面着手,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 灵活整合资源,不断推动企业流程与产品升级
        四、 全面控制风险,提前做好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部分
    外文文献部分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一、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
    二、 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三、 被学术会议采用的论文
    四、 已获得的学术奖学金

(8)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以江西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趋势
    §1.3 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1.3.1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世界铜矿资源产地概况及开发投资特征
    §2.1 世界铜矿资源产地概况
        2.1.1 中国地区
        2.1.2 美洲地区
        2.1.3 非洲地区
        2.1.4 中国周边国家地区
        2.1.5 亚太及欧洲地区
    §2.2 铜矿资源开发投资特征
        2.2.1 铜矿资源特征
        2.2.2 铜矿资源开发特征
        2.2.3 铜矿资源投资特征
第三章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现状
    §3.1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3.1.1 企业内在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3.1.2 企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3.2 我国现行的铜矿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3.2.1 国家现行的铜矿产业发展战略
        3.2.2 国家鼓励铜矿企业对外投资的举措
    §3.3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成功案例
        3.3.1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3.3.2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案例
第四章 世界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聚类分析
    §4.1 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4.1.1 政治风险
        4.1.2 商业风险
        4.1.3 管理风险
        4.1.4 非产品市场竞争风险
        4.1.5 财务风险
    §4.2 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经济环境
        4.2.2 文化环境
        4.2.3 基础设施与地理环境
        4.2.4 政治与安全环境
        4.2.5 矿业政策环境
    §4.3 基于模糊聚类的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划分
        4.3.1 方法介绍
        4.3.2 数据的处理
    §4.4 划分结论
        4.4.1 分类结果
        4.4.2 方案分析
第五章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方式选择
    §5.1 国内外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
        5.1.1 国外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
        5.1.2 中国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
        5.1.3 矿业融资愈来愈依赖资本市场
    §5.2 国际矿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及选择
        5.2.1 矿业项目不同阶段的资金来源
        5.2.2 矿业资金筹资方式比较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铜矿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5.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5.3.2 融资方式的评价方法
        5.3.3 构造判断矩阵
        5.3.4 各层次和整体一致性检验
        5.3.5 融资方式选择决策
    §5.4 铜业项目借款规模的确定
        5.4.1 企业自有资金
        5.4.2 企业借入资金
        5.4.3 借款规模的确定
    §5.5 铜业项目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
        5.5.1 融资原则
        5.5.2 融资策略
第六章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
    §6.1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6.1.1 概况
        6.1.2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取得的成绩
        6.1.3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6.2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的选择
        6.2.1 聚类结果
        6.2.2 目标国的选择
    §6.3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
        6.3.1 刚果(金)
        6.3.2 阿富汗
        6.3.3 秘鲁
        6.3.4 印尼
        6.3.5 墨西哥
        6.3.6 南非
        6.3.7 巴西
    §6.4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
        6.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西铜业融资方式选择
        6.4.2 铜业项目借款规模的确定
        6.4.3 铜业项目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
    §6.5 投资建议
        6.5.1 投资目标国建议
        6.5.2 投资应注意的风险建议
        6.5.3 融资方式、规模与策略建议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9)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研究
        1.2.2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1.2.3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研究
        1.2.4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
        1.2.5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对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研究
        1.2.7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1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2.2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现状
        2.2.1 投资规模分析
        2.2.2 投资主体分析
        2.2.3 投资行业分析
        2.2.4 投资方式分析
    2.3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
        2.3.1 市场准入壁垒
        2.3.2 土地购买、税收壁垒
        2.3.3 劳务配额壁垒
        2.3.4 签证审批壁垒
    2.4 小结
3.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发展历程
    3.2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3.2.1 贸易商品总体结构分析
        3.2.2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结构的分析
        3.2.3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结构的分析
    3.3 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3.3.1 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
        3.3.2 贸易秩序不规范
        3.3.3 服务体系不健全
    3.4 小结
4.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分析方法及数据选取
        4.1.1 分析方法介绍
        4.1.2 变量、数据的选取
    4.2 平稳性检验
    4.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4 VAR 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4.4.1 脉冲响应分析
        4.4.2 方差分解分析
    4.5 小结
5.政策建议
    5.1 防范投资合作风险
    5.2 建立并启动应急预案
    5.3 积极推进落实两国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5.4 加快对俄经济特区进军的步伐
    5.5 加强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5.6 加强引导,提升投资层次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10)基于FDI五力模型的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于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篇章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FDI 五力模型的建立
    2.1 FDI 理论综述
        2.1.1 基于优势发挥的FDI 理论
        2.1.2 基于优势获取的FDI 理论
        2.1.3 基于环境压力的FDI 理论
    2.2 嵌入理论综述
        2.2.1 传统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理论
        2.2.2 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理论
    2.3 FDI 五力模型——一个基于嵌入思想的FDI 分析框架
        2.3.1 FDI 五力模型的提出及其意义
        2.3.2 FDI 五力模型的架构与内涵
第3章 FDI 五力模型中的跨国公司竞争力
    3.1 企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3.1.1 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3.1.2 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3.1.3 基于环境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3.1.4 对现有企业竞争力理论的评价
    3.2 基于FDI 五力模型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3.2.1 对FDI 五力模型中五力的基本分析
        3.2.2 能力: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基础
        3.2.3 嵌入力: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核心
    3.3 跨国公司的嵌入模式
        3.3.1 全球化与当地化
        3.3.2 标准化嵌入与差异化嵌入
第4章 跨国公司的嵌入力
    4.1 跨国公司的标准化嵌入
        4.1.1 标准化嵌入与竞争力的充分利用
        4.1.2 标准化嵌入的实施:能力移植
        4.1.3 案例分析:家乐福与沃尔玛在中国
    4.2 跨国公司的差异化嵌入
        4.2.1 差异化嵌入与区位优势的充分利用
        4.2.2 差异化嵌入的实施:能力合成
        4.2.3 案例分析:现代金融跨国集团的能力合成
    4.3 两种嵌入模式的结合
        4.3.1 两种嵌入模式的矛盾与统一
        4.3.2 两种嵌入模式的整合:全球价值网络建设
第5章 中国跨国公司嵌入力研究
    5.1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5.2 中国跨国公司:特殊的经营与投资环境
        5.2.1 中国特色的经营环境
        5.2.2 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投资环境
    5.3 中国跨国公司嵌入现状
        5.3.1 海尔:嵌入全球的价值网
        5.3.2 中国跨国公司嵌入的问题
    5.4 改善中国跨国公司嵌入现状的政策建议
        5.4.1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5.4.2 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战略分析——以海尔南卡州投资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志艳.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河北省推进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 曹朝晖. 河北大学, 2017(08)
  • [3]中国和日本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比较研究[D]. 朱柳. 海南大学, 2016(07)
  • [4]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比较研究[D]. 张怡斐. 海南大学, 2015(01)
  • [5]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战略与绩效研究[D]. 郑霄鹏. 南开大学, 2014(04)
  • [6]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D]. 张兵. 南开大学, 2013(07)
  •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D]. 遇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 [8]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以江西铜业为例[D]. 赵云峰.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 [9]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D]. 古丽艾山力·阿衣木. 新疆财经大学, 2012(04)
  • [10]基于FDI五力模型的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D]. 龙涛. 苏州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策略分析——以海尔南卡罗来纳州投资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