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土地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城乡土地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一、城乡国土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朱金秀[1](2021)在《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文中指出我国空间规划类型众多,体系复杂,不同规划间重叠冲突、相互掣肘的现象一直存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期间,各级政府也努力探索建立并实施“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家的政策引导与地方的实践,为实现“多规合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是“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辅助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与完善,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临安区“多规合一”试点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本文探索了Web GIS技术与Mobile GIS技术在“多规合一”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综合考虑信息安全、易用性、性价比等因素,采用QGIS为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软件,Postgre SQL为数据库管理系统,Geo Server、Tomcat为服务器,Open Layers、UCMap分别作为PC浏览器客户端与移动客户端开发框架,实现了“多规合一”信息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包括:(1)“多规”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验与规范化处理,将处理后数据通过Post GIS导入Postgre SQL,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现数据集成;通过Geo Server将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为WMS(Web Map Service,网络地图服务)与WFS(Web Feature Service,网络要素服务),在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展示与分析,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2)椭球面积计算技术。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设计了图斑椭球面积计算模块,通过该模块可计算出图斑对应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椭球面积,通过比较1:2000、1:5000和1:10000三种比例尺下的标准分幅面积和理论面积,证明了其可行性。(3)查询、分析与统计技术。基于Geo Server发布的WMS与WFS服务,结合j Query库,实现属性识别、属性查询、位置查询、以及属性与位置的组合查询功能;通过JSTS、JTS空间分析库,实现了矢量数据Geometry类的叠加分析、合并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矢量数据间更复杂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Echarts实现统计结果的多元可视化。(4)移动端关键技术。基于天地图API服务,实现了在线地图、路径分析、兴趣点查询、多媒体数据位置信息标注的功能;应用GDAL库(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实现了矢量数据读取、创建、坐标系转换等功能。(5)系统集成与实现。按照功能模块设计,结合关键技术,实现了“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系统提供了包括浏览、查询、叠加、统计等基于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常用功能,以满足相关部门一般的应用需求;此外,在PC浏览器端还实现了“三线”冲突分析、“合规性”分析、项目选址分析的专门功能模块,可快速进行专项分析并便捷地得到分析结果;在移动端除常用的功能外,也包括了外业勘测、数据采集等发挥移动终端优势的专项功能,便于野外作业。

李睿[2](2021)在《云南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普洱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土空间规划,是统筹国家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空间规划改革过程中,建立规划实施监管和评估机制,是规划改革的重要目标。规划评估指标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的重要工具和动态监测的对象,是整个机制建立的核心。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目标入手,分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评估要点,研究构建了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和规划评估三方面研究理论进行归纳,梳理了我国五大现行规划指标内容,分析目前空间类规划的评估工作现状,以此作为整个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础。进而,基于国家“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析研究市级空间规划评估要点,得到规划评估指标构建思路。根据此思路,构建了“现状规划评估+实施评估”规划全过程贯穿的市级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指标体系纵横向传导思路和指标动态监测体系思路。最后,以云南省普洱市作为研究区,进行国土空间基础性评估和市级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探索,分析其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结合区域自身特色,构建因地制宜的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杜海龙[3](2020)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也进入崭新阶段。伴随着世界城镇化发展,城市人口需求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绿色生态化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城镇化是一场引领全球的规模最大、速度飞快的城镇化,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项运动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深刻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迎来历史转折,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首要挑战之一,绿色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建立绿色生态城市的标准体系,为全球城市绿色生态化发展提供中国范式和标准引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事关人类共同命运。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相关概念,辨析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完善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体系,并初步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基于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设计了ESMF比较矩阵,依托矩阵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开展了全面系统化的比较,寻求借鉴与启示。通过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新变化、新城新区新需求、城市更新领域等多方面的新挑战,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在完善理论工具、全面比较借鉴和充分发掘问题三项基础工作之后,集合生态学、城市学和系统学的工具模型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对我国现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在价值导向、体系结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四方面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相关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优化的适用性。全文共七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结合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及全球城镇化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格局巨变等现实需求,论述了开展绿色生态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综述了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对绿色生态城市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就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辨析,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从目标准则、结构组织、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第三章:在“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从层次分析出发设计构造了ESMF比较矩阵,从宏观环境、评价体系、机制保障和模式特征四个维度对英国BREEAM Communities,美国LEED-ND、LEED-Cities and Communities,德国DGNB UD,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展开全面系统化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启示与借鉴,用于指导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第四章:全面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模式和逻辑变化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领域对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以问题和挑战为导向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第五章:提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在现有国家评价体系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城区治理”、“生活质量”、“创新智能”和“过程管理”四方面评价内容;在评价方法上细化城区类别与指标权重;在评价结果的表达上,提供了直观的得分罗盘图、钻石模型雷达图。第六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城区为实例,验证以上评价内容的补充完善、评价方法的优化提升和“钻石”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及评价标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肖玉[4](2020)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响应土地集约化利用政策的号召,人们将开发规划的视野从地上扩展到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得到重视。在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频发,而法律保护不力。本文首先就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予以概述,将这一组成词语进行分解,从“地下空间”这一概念开始切入,得出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范围内为人类所支配,能满足人类利益需求并受地下空间相关法律调整的空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手段与目的多样。在此基础上,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将其概括为相对封闭性、难以恢复性、热稳定性和地区差异性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环境污染方面以地下水污染、振动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为典型,生态破坏方面以地面植被破坏、城市地质灾害和破坏地下水环境为重点进行介绍。其次,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规划制度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漏洞;管理制度不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再则,以问题为出发点寻找他山之石,有针对性地借鉴日本、新加坡和英国这三个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立法上较为先进的国家的经验,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日本为政府配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专家委员会,立法上贯彻绿色开发思想,规定完备的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制度。新加坡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总结完善城市地质资料,为科学规划奠定基础,坚持规划先行的同时加强综合管理,促进部门间有效统筹和协调配合,向公众普及地下空间知识,拓宽其参与的渠道。英国拥有完善的规划申请程序,重视规划前的调查和评估工作,规定建设规划公开制度。最后,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马丽娜[5](2020)在《故城县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政府部门规划协调度不佳一直是困扰故城县规划体系建设的顽疾;由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互通共享手段,部门规划制定长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规划冲突。近年来尽管该县引进“多规合一”的理念并与部门规划工作相融合,但是配套手段的落后以及信息资源的缺乏不利于“多规合一”理念的真正落实。信息平台在诸多地区政府部门的成功应用也为故城县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借鉴,由此开发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候选程序部署在服务器中并处理前端页面传递的请求,后台运维工作同样以服务器为核心,可见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优势所在。系统调用Mybatis框架中的持久化组件处理通过前端传递的数据操作请求,结合映射机制实现与数据表的交互;且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的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编写机制实现数据高效处理。Spring Boot框架中内置的过滤器组件有效控制前端请求,有效完善安全体系;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接口的融合则保证系统的应用扩展性。图层处理、地图定位等过程充分体现GIS技术的优势,实现对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常见组件的调用;SQL Server 2014数据库的应用提供图层、规划、项目数据管理方案。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了多规数据管理、多规蓝图管理、多规检测协调、多规项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在多规数据管理模块中实现了多规冲突检测、制图输出、数据拓扑检查、版本管理等功能;多规蓝图管理模块中实现了多屏对比、项目数据统计、国土用地专题展示、信息查询、地图标注等功能;多规检测协调模块实现项目辅助选址、会议申请、项目检测等功能;多规项目管理模块实现已办业务管理、项目发起立项、项目信息管理、报建项目查看、项目轨迹查看等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配置、地图版本管理等功能。系统的应用显着增强故城县政府部门间沟通规划的协调性,在充分落实“多规合一”理念的同时深度整合不同部门的规划体系,采用统一化手段管理所有部门规划成果并实现审批流程的优化,真正实现部门间规划信息的互通共享,从根本上促进该地建立现代化的政府规划理念。

徐郊[6](2020)在《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了国土、住建、林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各自编制的空间规划体系。由于这些部门在行政职能、规划重点、空间划分标准、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各种规划成果的标准不一致、规划周期不统一、表现形式不统一,出现了不同规划成果之间的用地空间布局相互冲突等问题,导致了“多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项目落地审批的效率,降低了城市管理决策和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有必要以WebGIS技术为核心支持,统一多规衔接的标准规范,建立业务协同和数据联动更新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规划空间数据信息,建立集EA、SOA、MIS、GIS一体化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本文对国内先进城市的多规合一工作开展情况、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WebGIS、SOA等关键技术。在深入理解和剖析多规合一信息平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最后以昆明市为例,实现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建设。结果表明,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多规成果信息统一、全面共享和共用,满足了用户灵活性需求。利用WebGIS技术,结合相应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开发集SOA、EA、MIS、GIS一体化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基于WebGIS的昆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可为其它城市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韵[7](2020)在《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形成相应的规划,久而久之规划体系庞杂紊乱。为解决各规划及其部门之间内容重叠、冲突的乱象,“多规合一”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历程可大致分为“多规合一”地方自发探索期、“多规合一”国家统一推进期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期。基于此,昆明市于2018年开始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希望通过编制工作的参与,探寻规划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过程和实际问题形成研究及建议。通过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条控制线”划定进行研究。首先理清楚昆明市规划形式由传统规划期、“多规合一”探索期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期的演变过程;其次,对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和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一一梳理,并将他们在编制方法、侧重点的差异和各自技术路线的不足进行探讨,旨在厘清本次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性优势,然后形成更加优化合理的编制路线;最后,基于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要内容“三条控制线”的划定过程和结果,总结“三线”划定中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试图提出相应的管控规则。总体而言,试图探索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过程,讨论技术路线由于各阶段社会发展导向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问题,并试图对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操性和科学性进行探讨进而对其形成优化;对“三线”划定过程中差异图斑、内容重叠等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接下来市、县等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提供优化路径。

吴雪枫[8](2020)在《基于“一张图”的泰州市矿产地质信息整合和管理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推进,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对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的多部门分散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生产建设需求。因此,国家组建自然资源部意在从整体上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管理。而国土资源“一张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一张图”是通过将多种自然资源数据集成在统一空间框架中,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多规划协调和资源统一利用提供支持。而在目前泰州市的自然资源管理中,矿产地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利用程度低,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等。例如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地质资料管理规范,致使地质资料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出。因此,本文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符合泰州“一张图”系统管理的地质数据管理规范。通过对土地资料管理规范、土地数据建库规范、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地质档案汇交规范等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并制定了符合泰州市矿地“一张图”数据特点的管理规范,实现了对泰州市矿产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为其他地方的“一张图”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经验参考。(2)建立了矿产地质数据库。在构建的泰州“一张图”矿产地质数据管理规范的指导下,完成了对泰州市矿产地质资料的建库处理。同时,结合泰州市“一张图”建设需求,研究并设计了泰州市矿地“一张图”管理的数据库组织模型、数据库物理模型、数据库更新模式和数据库安全备份模式,满足了泰州“一张图”系统对矿产地质数据的统一管理。(3)提出了矿产地质和土地资源关联业务数据模型。在对矿产地质数据进行数据建库的基础上,结合泰州市“一张图”业务系统对矿产地质数据和土地资源数据统一管理需求,利用职能域方法分析矿产地质和土地资源关联业务之间的数据关系,设计并构建矿产地质和土地资源业务关联数据模型,为泰州市“一张图”系统实现对矿地业务的统一管理提供基础。(4)结合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泰州矿产地质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需求,对泰州“一张图”中的矿产地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框架设计和功能设计,并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Web GIS技术等,开发构建泰州市矿产地质信息管理平台,为泰州市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的完善提供支持。论文设计实现的基于“一张图”的矿产地质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了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矿产地质数据的利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强了泰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对泰州地区土地的监管和治理,实现了泰州市对本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污染土地的及时治理和修复,遏制了土地违法乱建、矿产资源违章开发等问题的产生,保障了国家土地相关政策的实行和落实。

叶必召[9](2020)在《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单一的房产登记、土地登记,再到现在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登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越来越大,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不动产的审批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当前HN省国土、住建、规划、海洋、林业、税务、民政、公安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并不充分,议事协调联动机制并不顺畅,各部门各自为政,设置不同的审批条款,监管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方式,简政放权并不到位,反而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在目前HN省不动产登记人员、资金远远缺乏的情况下,基层登记工作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唯有向信息化要技术、要力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登记业务需求。在这样的政府宏观政策和群众迫切需要的大背景下,研究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不动产登记,属于物权登记,具有物权公示、明晰产权、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本文以不动产登记为对象,先对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运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将理论与不动产登记实际相结合,在政府治理上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思维。文章以公共物品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为依据,对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当前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现实困境,并剖析其原因,通过借鉴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在产权登记或政府政务信息化的实践经验,调研分析我国有关市县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案例,得出了推进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对策选择,一是明确信息化的理念定位,二是完善体制支撑,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大投入力度,六是优化技术进路。将不动产登记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相结合,可最大限度挖掘不动产登记信息价值,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满足了企业群众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便民利民水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使登记工作更加智能化、规范化,保障登记交易安全,以规范的信息化去推进政府职能和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促进形成廉洁高效、公开透明、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

彭芝芬[10](2020)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研究 ——以厦门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规划也处于新的变革之中,2019年中央作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规划的实施问题由来已久,“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传导,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要求。本研究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规划传导作为切入点,注重传导的层级性,探讨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从总体规划传导至详细规划,以更好地提高规划的实施效能,适应新时代的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要求。首先,本研究梳理了我国规划体系现状,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各类规划体系冲突与矛盾、规划管控维度的不完整、规划实施事权边界的不清晰、规划管控传导与约束的不足、规划实施保障的制度缺位四点问题,论述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发展四点要求:规划体系的统筹协调、规划管控的全覆盖、规划实施事权的整合、规划实施的传导落实、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其次,根据国家要求与规划改革经验总结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核心管控内容;以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模式为例进行特征总结,结合事权分级提出市县规划传导层级的构想:主体部分构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单元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四个传导层级,横向统筹“市专项规划——分区专项规划”的法定规划体系;阐述目标-指标传导、功能传导、专项要素传导三种传导方式下的各层级规划传导内容和深度要求。并进一步对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实施保障进行技术、管理、组织、项目、法规的制度建设的说明。最后,结合具体城市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详细阐述了厦门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及其传导路径、实施保障方面的做法,对厦门市规划实施进行评价,并结合前文的体系与实施保障内容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以上内容,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从总体层面实施传导至详细层面,以期为厦门,乃至其他市县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规划实施传导思路。

二、城乡国土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乡国土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组织结构
2 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
    2.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2.3 基于GIS技术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3.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3 研究区概况与基础数据
    3.1 研究区概况
    3.2 基础数据
4 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4.1 GIS技术
        4.1.1 WebGIS技术
        4.1.2 MobileGIS技术
        4.1.3 WebGIS与 MobileGIS协同
    4.2 系统组成关键技术
        4.2.1 服务器端
        4.2.2 数据库
        4.2.3 客户端
        4.2.4 工具集
5 系统需求与设计
    5.1 需求分析
        5.1.1 业务需求
        5.1.2 功能需求
        5.1.3 性能需求
    5.2 系统框架设计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3.1 PC浏览器端
        5.3.2 移动客户端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库组成
        5.4.2 数据标准
6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6.1 基于OGC标准的数据服务
        6.1.1 OGC服务发布
        6.1.2 OGC服务操作与调用
    6.2 椭球面积计算
        6.2.1 椭球面积计算原理及方法
        6.2.2 椭球面积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6.3 组合查询
        6.3.1 属性识别
        6.3.2 组合查询
    6.4 空间分析
    6.5 数据动态图表统计
    6.6 基于天地图的服务
        6.6.1 天地图API服务
        6.6.2 兴趣点查询
7 系统实现与应用
    7.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7.1.1 系统开发环境
        7.1.2 系统运行环境
    7.2 PC浏览器端功能实现
        7.2.1 基础功能
        7.2.2 “三线”冲突分析
        7.2.3 “合规性”分析
        7.2.4 项目选址分析
    7.3 移动客户端功能实现
        7.3.1 基础功能
        7.3.2 基于位置服务功能
        7.3.3 基于天地图API功能
        7.3.4 空间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云南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普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说明
        2.1.1 国土空间
        2.1.2 国土空间规划
        2.1.3 规划评估
        2.1.4 指标体系
        2.1.5 动态监测评估
    2.2 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2.2.1 国外空间规划综述
        2.2.2 国内空间规划综述
    2.3 规划评估基础理论与研究进展
        2.3.1 国外规划评估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2.3.2 国内规划评估研究综述
        2.3.3 相关评估实践
    2.4 小结
第三章 现行规划指标梳理及空间类规划评估现状
    3.1 我国现行规划指标梳理
        3.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
        3.1.2 主体功能区规划
        3.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4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
        3.1.5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1.6 国土空间规划指标
    3.2 我国空间类规划评估沿革
        3.2.1 城市规划实施评估
        3.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3.3 小结
第四章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1 市级国土空间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4.1.1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内容
        4.1.2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体系
        4.1.3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构建思路
    4.2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库构建
        4.2.2 指标体系的传导
        4.2.3 指标体系动态监测
    4.3 小结
第五章 普洱市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示例
    5.1 研究区概况
        5.1.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1.2 自然资源与气候
    5.2 普洱市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性评估
        5.2.1 评估数据来源
        5.2.2 评估方法
        5.2.3 评估内容和结论
    5.3 普洱市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5.3.1 云南高原坝区土地利用矛盾情况
        5.3.2 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5.3.3 普洱市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核心指标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名词界定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创新
第2章 绿色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系统模型
    2.1 概念梳理
    2.2 内涵辨析
    2.3 特征论述
    2.4 理论基础
    2.5 系统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国际比较研究
    3.1 ESMF比较矩阵
    3.2 英国BREEAM Communities
    3.3 美国LEED ND、LEED Cities and Communities
    3.4 德国DGNB UD
    3.5 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
    3.6 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3.7 宏观环境与评价体系的比较小结
    3.8 机制保障比较
    3.9 模式特征比较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4.1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
    4.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存问题
    4.3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实挑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
    5.1 评价体系现存问题
    5.2 评价体系优化思路
    5.3 钻石评价模型
    5.4 评价体系结构
    5.5 评价内容优化
    5.6 评价方法优化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评价体系优化实证
    6.1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验证
    6.2 其他比较案例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标(GBT51255-2017)评价验证
后记
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4)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概述
    2.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含义
    2.2 开发利用的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
        2.2.1 相对封闭性
        2.2.2 难以恢复性
        2.2.3 热稳定性
        2.2.4 地区差异性
    2.3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3.1 地下水污染
        2.3.2 振动噪声污染
        2.3.3 大气污染
    2.4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破坏问题
        2.4.1 地面植被破坏
        2.4.2 城市地质灾害
        2.4.3 破坏地下水环境
    2.5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2.5.1 预防为主理论
        2.5.2 代际公平理论
        2.5.3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法律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制度不完善
        3.1.1 规划科学性不强
        3.1.2 规划缺少和地面规划的协调
        3.1.3 规划制度缺乏强制力
    3.2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漏洞
        3.2.1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缺少针对性的规定
        3.2.2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不完善
    3.3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3.3.1 开发利用管理责任不清
        3.3.2 信息管理不规范
    3.4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
        3.4.1 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狭窄
        3.4.2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鉴定评估体系不完善
第四章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立法经验
    4.1 日本
        4.1.1 政府配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专家委员会
        4.1.2 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立法贯彻绿色开发思想
        4.1.3 完备的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制度
    4.2 新加坡
        4.2.1 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总结完善城市地质资料
        4.2.2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4.2.3 加强综合管理,促进部门间有效统筹和协调配合
        4.2.4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普及地下空间知识
    4.3 英国
        4.3.1 重视规划前调查和评估工作
        4.3.2 建设规划公开制度
        4.3.3 完善的规划申请程序
第五章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完善
    5.1 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制度
        5.1.1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信息调查制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
        5.1.2 建立地面地下规划信息共享制度,实现地面地下统筹规划
        5.1.3 严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更改程序
    5.2 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2.1 确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
        5.2.2 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5.3 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
        5.3.1 配置与厘清管理部门职责
        5.3.2 规范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
    5.4 完善城市地下空间生态损害赔偿制度
        5.4.1 扩大赔偿范围
        5.4.2 完善鉴定评估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5)故城县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整体分析
        2.1.1 系统需求概述
        2.1.2 多规数据管理流程分析
        2.1.3 系统角色分析
    2.2 功能需求分析
        2.2.1 多规数据管理分析
        2.2.2 多规蓝图管理分析
        2.2.3 多规检测协调分析
        2.2.4 多规项目管理分析
        2.2.5 系统管理分析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要设计
        3.1.1 系统总体架构
        3.1.2 系统功能架构
        3.1.3 系统网络环境
    3.2 功能模块设计
        3.2.1 多规数据管理设计
        3.2.2 多规蓝图管理设计
        3.2.3 多规检测协调设计
        3.2.4 多规项目管理设计
        3.2.5 系统管理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第4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功能实现
        4.1.1 多规数据管理实现
        4.1.2 多规蓝图管理实现
        4.1.3 多规检测协调实现
        4.1.4 多规项目管理实现
        4.1.5 系统管理实现
    4.2 系统测试
        4.2.1 测试环境
        4.2.2 功能测试
        4.2.3 性能测试
        4.2.4 测试结果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我国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背景
        1.1.2 昆明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必要性
        1.2.2 论文研究意义
        1.2.3 研究目标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多规合一”的概念
        2.1.1 “多规合一”的定义
        2.1.2 “多规合一”的内涵理解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2.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2.2.2 常用的空间分析
    2.3 WebGIS技术
        2.3.1 WebGIS概念
        2.3.2 WebGIS的特点
        2.3.3 WebGIS的原理
        2.3.4 WebGIS的功能
        2.3.5 WebGIS的实现
    2.4 企业总体架构(EA)
        2.4.1 EA概念
        2.4.2 EA架构
        2.4.3 基于EA的平台构架
    2.5 面向服务架构
        2.5.1 SOA的组成
        2.5.2 SOA架构的优势
    2.6 Web Service
        2.6.1 Web Service定义
        2.6.2 Web Service架构
    2.7 基于SOA的 WebGIS系统开发框架
        2.7.1 工作原理
        2.7.2 基于SOA的 WebGIS开发框架
第三章 平台需求分析
    3.1 业务需求分析
        3.1.1 数据共享
        3.1.2 规划协查
        3.1.3 项目生成
        3.1.4 联动更新
    3.2 数据现状及需求分析
        3.2.1 数据现状
        3.2.2 统一数据标准
        3.2.3 数据成果更新
    3.3 平台性能需求
第四章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概要设计
    4.1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4.2 标准规范
        4.2.1 多规汇集数据提交标准
        4.2.2 多规合一成果库数据标准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体系设计
        4.3.2 数据库软件设计
        4.3.3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4.3.4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4.3.5 数据库物理设计
        4.3.6 数据更新业务流程设计
第五章 平台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配置环境
        5.1.1 网络部署架构
        5.1.2 硬件配置
        5.1.3 软件环境
        5.1.4 开发环境
    5.2 平台主界面实现
    5.3 平台应用系统实现
        5.3.1 程序设计
        5.3.2 界面设计与实现
        5.3.2.1 一张蓝图
        5.3.2.2 综合台账
        5.3.2.3 项目审查
        5.3.2.6 联动更新
    5.4 规划矛盾识别与协调模块实现
        5.4.1 程序设计
        5.4.2 界面设计及实现
        5.4.2.1 冲突规则管理
        5.4.2.2 规划冲突检测
        5.4.2.3 差异图斑协调
    5.5 数据资源服务接口实现
        5.5.1 切片地图服务
        5.5.2 动态地图服务
    5.6 平台测试
        5.6.1 测试环境及辅助工具
        5.6.2 测试范围及方法
        5.6.3 测试结果
        5.6.4 测试结论与分析
    5.7 项目成果运行情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学术意义
    1.3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1.3.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文献计量变化
        1.3.2 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1.3.3 发展历程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划
        1.5.2 技术路线
        1.5.3 “三条控制线”
第二章 昆明市规划形式的演变与探索
    2.1 昆明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
        2.1.2 市域-都市核心区
        2.1.3 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2.2 昆明市传统规划分期
        2.2.1 传统规划期
        2.2.2 经济发展新时期规划
    2.3 昆明市“多规合一”探索
        2.3.1 “多规合一”具体内容介绍
        2.3.2 “多规合一”价值与不足
    2.4 传统规划到“多规合一”的不断探索
        (1)规划范围的转变
        (2)规划深度的转变
        (3)规划实施和管控力度的转变
    2.5 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探索
        (1)准备阶段
        (2)“城总规”阶段
        (3)两规统一阶段
        (4)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阶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研究
    3.1 传统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梳理
        3.1.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3.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3.1.3 “多规合一”编制技术路线
    3.2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内容探析
        3.2.1 背景
        3.2.2 基本逻辑
        3.2.3 价值观
        3.2.4 科学体系构建
        3.2.5 可操作性
    3.3 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3.3.1 确定规划范围与期限
        3.3.2 现状研究与基础评价
        3.3.3 底数底图编制
        3.3.4 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构建
        3.3.5 规模预测
        3.3.6 市域国土空间格局
        3.3.7 资源与要素配置
        3.3.8 专题专项研究
    3.4 各规划技术路线问题及差异对比
        3.4.1 传统规划技术路线问题分析
        3.4.2 传统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线差异对比
    3.5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科学性研究
    3.6 基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分析
        3.6.1 基础工作部分特点
        3.6.2 新版《指南》与昆明市实际编制过程差异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三线”划定的昆明实践
    4.1 “双评价”基础
        4.1.1 昆明市自然条件概况
        4.1.2 昆明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1.3 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1.4 小结
    4.2 “双评价”与“三条控制线”的关系
    4.3 “三线”划定的必要性研究
    4.4 三条控制线关系梳理
    4.5 “三线”协调存在的问题
        4.5.1 基本农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4.5.2 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4.5.3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4.6 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昆明实践
        4.6.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4.6.2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4.6.3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4.7 昆明市三条控制线划定的矛盾分析
        4.7.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限制因素
        4.7.2 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的矛盾
        4.7.3 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的矛盾
        4.7.4 生态保护红线与城镇开发边界的矛盾
    4.8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对控制线划定的要求及昆明实际的区别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线的优化建议
        (1)注重承上启下、指标传导的作用
        (2)加强部门联动
        (3)顶层规划的指引
        (4)转变增量思维
    5.3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线”划定的管控与保障
        5.3.1 “三线”管控方法的建议
        5.3.2 完善制度保障
    5.4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难点及应对
        (1)欠缺顶层设计、上位规划指导
        (2)责任不清,工作推进难
        (3)数据保密要求导致的资料共享困难
        (4)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难
        (5)实际操作难度大
    5.5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昆明实际的作用解析
        (1)生态环境改善,优化空间结构
        (2)提高城市宜居性
        (3)凸显历史文化名城优势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访谈记录
附录D: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会议记录整理
附录E: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文件梳理

(8)基于“一张图”的泰州市矿产地质信息整合和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一张图”管理现状研究
        1.2.2 矿产地质信息管理研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引用技术标准规范
        1.4.1 档案管理类参考依据
        1.4.2 地质类参考依据
        1.4.3 数据建库参考依据
        1.4.4 信息化参考依据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一张图”管理的内涵
    2.2 泰州市矿、地信息管理平台分析
        2.2.1 泰州市矿地信息平台管理模式分析
        2.2.2 泰州市矿地信息平台数据服务特点
        2.2.3 泰州市矿地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特点
    2.3 平台相关技术和方法
        2.3.1 Web GIS技术
        2.3.2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泰州市矿地“一张图”现状分析与数据管理
    3.1 泰州市矿地“一张图”管理现状分析
        3.1.1 泰州市土地管理现状
        3.1.2 泰州市矿产地质管理现状
        3.1.3 存在问题分析
    3.2 “一张图”地质资料管理规范
        3.2.1 数字化资料的组织命名规范
        3.2.2 地质资料着录标准
        3.2.3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
        3.2.4 地质资料汇交规则
    3.3 矿产地质数据库组织研究
        3.3.1 地质数据组织模型
        3.3.2 数据库物理设计
        3.3.3 数据库更新模式
        3.3.4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3.4 “一张图”矿地业务数据关联
        3.4.1 “一张图”矿地业务分析
        3.4.2 矿地业务数据关联分析
        3.4.3 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产地质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4.1 泰州市矿产地质信息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4.1.1 泰州市“一张图”系统管理现状分析
        4.1.2 矿产地质业务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4.1.3 矿产地质资料管理需求分析
    4.2 矿产地质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架构设计
        4.2.2 系统功能架构
        4.2.3 “一张图”矿产地质业务管理总体设计
    4.3 矿产地质系统功能设计
        4.3.1 矿产地质业务管理功能设计
        4.3.2 地质灾害业务管理功能设计
        4.3.3 地质资料管理功能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平台实现与验证
    5.1 平台建库流程
        5.1.1 数据库建库思路
        5.1.2 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5.2 平台开发环境配置
    5.3 平台功能实现
        5.3.1 矿产地质业务管理的实现
        5.3.2 地质灾害管理功能的实现
        5.3.3 地质资料管理功能的实现
    5.4 系统测试
        5.4.1 功能测试
        5.4.2 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阐释
    (一)基本概念阐释
        1.不动产与不动产登记
        2.信息化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化
    (二)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理论依据
        1.公共物品理论
        2.政府治理理论
二、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各部门信息化基础较为完备
        2.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和数据整合建库基本完成
        3.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着力推进
        4.便民利民信息化服务不断拓展
    (二)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不强
        2.信息共享不充分
        3.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4.法律制度依据缺失
三、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内部存在利益纠葛
    (二)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三)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
    (四)信息化建设重视与投入不足
四、国内外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案例借鉴
    (一)国外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实践经验
        1.美国
        2.瑞典
        3.新加坡
    (二)国内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案例分析
        1.南宁市
        2.无锡市
        3.黄山市
    (三)国内外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启示
五、推进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对策选择
    (一)明确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理念定位
        1.树立信息化新动能治理理念
        2.深化政府服务转型治理理念
    (二)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体制支撑
        1.理顺部门关系
        2.统一管理机构
        3.创新管理模式
    (三)强化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制度保障
        1.完善法律制度
        2.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3.建立评价考核制度
    (四)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人才队伍
        2.提升公民信息化素养
    (五)加大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1.确保资金投入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强化技术支持
    (六)优化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技术进路
        1.数据整合
        2.平台构建
        3.信息共享
        4.区块链模式
        5.业务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研究 ——以厦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1.1.2 我国规划体制改革进入空间规划体系新时期
        1.1.3 我国空间规划进入新体系构建与运行实施新阶段
    1.2 相关概念阐释
        1.2.1 国土空间规划
        1.2.2 实施传导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空间规划相关研究
        2.1.2 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研究
    2.2 规划传导实施相关实践与研究综述
        2.2.1 国外规划传导实施相关实践与研究
        2.2.2 国内规划传导实施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及发展要求
    3.1 我国现行规划体系
        3.1.1 发展战略规划体系
        3.1.2 城乡规划体系
        3.1.3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4 环境保护规划体系
        3.1.5 其它规划体系
    3.2 我国现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2.1 各类规划体系的冲突与矛盾
        3.2.2 规划管控维度的不完整
        3.2.3 规划实施事权边界的不清晰
        3.2.4 规划实施传导与约束的不足
        3.2.5 规划实施保障的制度缺位
    3.3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发展要求
        3.3.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统筹协调
        3.3.2 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全覆盖
        3.3.3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事权整合
        3.3.4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传导落实
        3.3.5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构建与传导路径
    4.1 传导体系构建的思路方法
    4.2 国土空间规划核心管控内容
        4.2.1 “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4.2.2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核心管控内容
    4.3 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层级
        4.3.1 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类型
        4.3.2 规划传导层级构想
    4.4 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体系框架
    4.5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传导路径
        4.5.1 目标——指标传导
        4.5.2 功能传导
        4.5.3 专项要素传导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实施保障
    5.1 技术体系保障
        5.1.1 构建统一技术标准
        5.1.2 完善信息平台建立
        5.1.3 坚持技术方法创新
    5.2 全环节智能化管理保障
        5.2.1 实现全环节智能化管理
        5.2.2 编制行动规划
        5.2.3 建立动态实施机制
        5.2.4 健全实施评估体系
    5.3 实施组织保障
        5.3.1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5.3.2 深化公众参与
    5.4 项目管理保障
        5.4.1 强化详细规划作为审批依据
        5.4.2 业务协同平台构建
        5.4.3 审批程序创新
    5.5 法规政策保障
        5.5.1 健全法规体系
        5.5.2 加强执法监督
        5.5.3 健全责任追责制度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的实证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6.2.1 总规层级
        6.2.2 控规层级
    6.3 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分析
        6.3.1 目标指标
        6.3.2 “两线合一”控制线体系
        6.3.3 专项规划协调
    6.4 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分析
        6.4.1 技术体系保障
        6.4.2 分期实施
        6.4.3 编制组织
        6.4.4 审批管理保障
        6.4.5 法规政策保障
    6.5 厦门市规划实施评价及改进建议
        6.5.1 实施评价
        6.5.2 改进建议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城乡国土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D]. 朱金秀. 浙江大学, 2021(09)
  • [2]云南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普洱市为例[D]. 李睿.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杜海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4)
  • [4]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D]. 肖玉.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5]故城县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马丽娜. 山东大学, 2020(04)
  • [6]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研究和应用[D]. 徐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7]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研究[D]. 陈韵.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基于“一张图”的泰州市矿产地质信息整合和管理平台研究[D]. 吴雪枫.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9]HN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研究[D]. 叶必召. 长安大学, 2020(06)
  • [10]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研究 ——以厦门为例[D]. 彭芝芬. 华侨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城乡土地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