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模拟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一、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柳青,杨艳,权秋梅,帅文娣,郭佳灵,李锋,陈奇[1](2018)在《四川地区常见八种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对酸雨的响应》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酸雨已经严重危害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欲探究四川地区常见八种玉米响应酸雨的变化规律,采用控制其他生长条件,人工配制pH1.07.0的模拟酸雨溶液,以中性溶液(pH=7.0)为对照,在实验室培养八种玉米种子。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郑单958、蠡玉86和登海605耐酸能力较其他品种更强。当模拟酸雨pH为1.0、2.0时,八种玉米种子萌发完全抑制,有些种子甚至霉烂;随着酸雨pH值的升高,种子萌发和生长受到的抑制减少;pH>4.0时,部分幼苗生长得到一定的促进。结果表明:八种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对pH<3的酸雨有明显生理响应,酸雨对玉米等粮食作物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玉米的研究有利于掌握更多资料,为应对酸雨危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张国正[2](2018)在《大豆耐酸雨性鉴定及其相关QTL的关联分析》文中指出酸雨是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森林和农作物等均有不利效应;尽管许多国家先后采取了酸雨防控政策和措施,酸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进一步研究酸雨特征及其形成的污染物来源时空演化对于酸雨相关研究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大豆是人类食用植物油和禽畜高蛋白饲料的最大来源。酸雨对大豆生长有诸多不利影响,如抑制种子萌发、损伤叶片、抑制光合作用、损伤细包质膜、降低根瘤生长和减少籽粒产量等。不同大豆基因型对酸雨胁迫具有差异响应,这是为大豆品种耐酸雨性遗传改良提供可能,但相关研究中仅使用了极少数目的大豆种质、且没有涉及野生大豆种质,因此大豆对酸雨胁迫响应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尚未得到很好的评估。大豆耐酸雨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同时受多基因和酸雨特性(发生时期、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等)的影响;尽管学者们已研究了酸雨对大豆的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但尚未对大豆耐酸雨性的遗传机制开展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①以江苏区域为例,分析酸雨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及其成因的污染物局地/远距离输送,以明确酸雨及其特征发展态势;②以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种质的较大样本为材料,以大豆成株期生长、产量和产量组分等多个性状为指标,评估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对酸雨胁迫响应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筛选具有不同等级耐酸雨性的大豆种质,为大豆耐酸雨性遗传机制揭示和耐酸雨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③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与分布在整个大豆基因组上的多态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大豆耐酸雨性相关的QTL,发掘相应的优异等位基因并确定其来源,为大豆耐酸雨性相关基因克隆、分子遗传机制探究和耐酸雨大豆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江苏区域酸雨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利用1992年以来江苏省24个酸雨观测站资料、城市污染物年排放量资料,分析了酸雨的空间分布、年度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酸雨变化趋势;应用EDGAR数据库1990—2008年区域大气污染物资料和后向轨迹模型,对酸雨气团输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输送形势及区域污染物排放对降水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7—2013年间江苏省降水pH值呈北高南低分布,中部及南部测站的降水大都为酸性,北部测站大都为偏中性。②四个季节降水pH值也呈北高南低分布,秋季降水pH值最低,冬春季节次之,夏季最高。③年平均降雨pH值出现一个起伏性变化,酸雨发生强度趋于减弱,强酸雨发生区域明显缩小,北部地区非酸性区域逐渐扩大。④ 1992~2013年间徐州、淮安、南京和常州的降水pH值及酸雨频率起伏较大,近几年变化趋于一致。降水酸度受局地污染影响最大,南部地区降水酸性强、电导率高,北部地区降水酸性弱、电导率高,中部地区降水酸性较强、电导率较高。⑤SO2、NOx、PMio和降水量的南高北低分布与大气中的氨含量的北高南低是造成江苏降水pH值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沿淮东部地区北部SO2、NOx和PM10排放量较低,NH3的排放量较高,这一地区电导率较低。⑥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徐州来自东北和西南方向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最高,来自西北方向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最少。南京、常州和淮安来自西南方向的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最高,与西南路径SO2、NOx高排放相关。来自西北和海上的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较少,这与SO2、NOx、PM10和NH3的年排放量的分布具有一致性。来自东南沿海的气团比较清洁,南部地区出现酸雨的次数就比较少,而当东南气团到达苏北以后,由于华东地区局地污染物的加入,使得苏北在出现东南气团时降水呈酸性,这反映了本省污染物排放对酸雨的贡献。(2)中国大豆种质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2009和2010年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441份栽培大豆和172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盆栽种植,在三叶期~成熟期对植株实施pH4.2和pH 5.6模拟降雨处理,大豆成熟后测定与耐酸雨性相关的14个性状。联合方差分析显示两个亚群体中所有14个性状的基因型×处理效应均为高度显着(P<0.0001),说明大豆种质耐酸雨性的遗传变异真实存在;单株籽粒产量、单株总荚数、单株籽粒数和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量的基因型×处理×年份效应也均为高度显着(P<0.0001),说明由它们测度的大豆耐酸雨性年度间存在变化。各性状的耐酸雨系数分析表明两个亚群体中单株籽粒产量、单株总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籽粒数和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对酸雨胁迫具有强敏感性、且敏感性的遗传变异大;百粒重平均地不受酸雨胁迫的影响,但单个基因型水平上对酸雨胁迫有一定的敏感性、且敏感性的遗传变异存在;每荚籽粒数对酸雨胁迫不敏感、且敏感性的遗传变异很小。根据各性状对酸雨处理的响应强度、基因型间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大小和性状间相关性,选定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单株总荚数、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量、株高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共7个性状用于大豆种质耐酸雨性的平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22份(8份)强耐酸雨型和23份(9份)酸雨强敏感型栽培(野生)大豆种质,这些种质的产量变化主要源于单株总荚数改变进而引起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籽粒数的相应变化,其次源于百粒重的变化。(3)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 分别将427份栽培大豆和162份野生大豆种质的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与分布在整个大豆基因组上的79个多态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亚群体中SSR标记等位基因数目平均分别为5.9620和6.1266,基因多样性平均分别为0.6573和0.7255,两个亚群体均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亚群体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化和一定程度的祖先混合,每个亚群体内均存在进一步的群体分层结构;亲属关系分析表明两个亚群体中分别有23.18%和20.89%的成对亲属关系系数大于0.05,说明两个亚群体中种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用TASSEL 2.1软件的MLM(PCA+K)模型,在栽培大豆亚群体中,以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22对显着的(P<0.01)标记-性状相关(MTA),其中7对在两种酸雨处理下均被检测到、6对仅在pH 4.2模拟酸雨下被检测到、9对仅在pH 5.6模拟降雨下被检测到,单个位点表型方差贡献率(R2)变化在1.14~19.06%;以各性状耐酸雨系数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19对MTA,R2变化在3.25~9.17%;7个位点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其中Gm15上位点Satt575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数和百粒重等9个性状相关,其优势优异等位基因Satt5262在22个强耐酸雨型栽培大豆种质中有9个携带。野生大豆亚群体中,以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16对显着的MTA,其中仅有1对在两种酸雨处理下均被检测到、7对仅在pH 4.2模拟酸雨下被检测到、8对仅在pH 5.6模拟降雨下被检测到,R2变化在1.06-43.32%;以各性状耐酸雨系数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17对显着的MTA,R2变化在1.08~44.52%;7个位点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其中Gm07上位点Satt567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数和单株总荚数等共10个性状相关,其优势优异等位基因Satt567118在8个强耐酸雨型野生大豆种质中有6个携带。

吴修远[3](2016)在《模拟酸雨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酸雨对农作物的侵害越来越受到重视,酸雨会导致农作物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本文以冬小麦(皖麦68)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及盆栽的培育方式,探究酸雨下小麦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处理分为对照组pH5.6(CK),酸雨组pH4.0(T1)、pH2.5(T2)三个不同浓度。从出苗以后拔节期之前开始对小麦喷洒模拟酸雨,测量小麦叶片的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研究模拟酸雨对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胁迫效应。具体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酸雨胁迫对小麦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T2处理下小麦叶片受到较严重的可见伤害,从抽穗期开始观察到锈斑,T1处理下叶片受到伤害不明显;T1和T2小麦株高较CK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2.97%和15.17%,其中T2小麦株高降幅显着;T1和T2小麦穗长较CK分别降低0.71%和2.12%,酸雨对小麦穗长的影响十分微弱。(2)随着酸雨浓度的增高,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受到抑制加强,整个生长周期中T2处理下较CK降幅均显着,其中开花期的降幅达到极显着,此时降幅为51.88%,而T1较CK净光合速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均不显着。小麦生长期间,中午时段会出现“光合午休”,此时会有效抑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3)蒸腾速率随着模拟酸雨浓度的下降同样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T1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蒸腾速率的降低较CK并不显着,T2的蒸腾速率较CK只在开花期下降明显,降幅为39.31%,其他时期均不显着。(4)随着模拟酸雨浓度的增高,小麦在各生育期光能利用率均下降。T1较CK只在灌浆期光能利用率下降显着,而T2在抽穗期较CK下降显着,在其他三个生育期都表现出下降极显着。(5)小麦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模拟酸雨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T1和T2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降幅均不显着。虽然在拔节期T2较CK水分利用效率降幅高达65.12%,但由于不同时刻个别水分利用效率数值较平均值跨度较大,所以并未通过显着性检验。(6)随着模拟酸雨浓度的增高,气孔导度也随之下降,但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小麦开花期时T2较CK气孔导度降低显着,到达灌浆期时达到极显着。整个生长周期中T1较CK气孔导度虽然有所下降,但均不显着。(7)随着酸雨的浓度增高,小麦各生育期叶绿素的含量均表现为CK>T1>T2,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在灌浆期时T1和T2较CK大幅下降,此时的差异均表现出极为显着。(8)模拟酸雨对小麦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T1和T2小麦的千粒重较CK分别降低了7.52%和16.89%,降低均极为明显。而三组小麦的每穗籽粒数均无太大差别,受到酸雨的影响十分微弱。模拟酸雨对小麦籽粒的生成无抑制作用,但对小麦籽粒的生长影响巨大。T1和T2小麦的每盆产量较CK分别降低了5.94%和18.32%,T1降幅未通过差异显着性检验,但T2降幅极为明显。结果显示在pH4.0的模拟酸雨处理下,试验中小麦叶片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变化,表明小麦对酸雨有一定的抗逆性,但当模拟酸雨pH值减小至2.5,小麦各项指标均大幅下降。此外,T1和T2的模拟酸雨对小麦的产量均表现出极显着的抑制作用,说明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杨颜颜[4](2016)在《两株植物内生菌DLJ1和SZ5的促生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但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芽孢杆菌SZ5和荧光假单胞菌DLJ1分别来源于柿子和辣椒果实,前期研究显示它们能够促进非宿主植物番茄植株生长和抗性提高。是否这两株菌株不仅能促进茄科植物生长和抗性提高,还能够广谱性地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和抗性提高。鉴于此,本论文以油菜、小麦以及拟南芥等多种植物为材料,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轻度胁迫的抗性以及生长菌剂的使用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两株菌剂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种子萌发前预处理时,两菌悬液对油菜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显着影响,但两者的发酵液中,尤其SZ5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某种减缓种子萌发的物质;对萌发苗生长而言,DLJ1发酵液种子萌发前预处理使油菜下胚轴长、根系表面积和子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大53.8%、39.4%和77.3%,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Z5菌剂的促生作用相对较小。萌发后处理时,DLJ1的促生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油菜下胚轴的伸长上,且促生效果较萌发前处理显着减弱,而SZ5则表现出抑制根系生长的作用。两株菌剂对油菜和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可能与其ACC脱氨酶活性相关。而DLJ1能够产生铁载体则可能在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Fe素,以及后续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从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上起着一定作用。DLJ1菌剂在促生和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上可能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两株内生菌均能在油菜幼苗中定殖。正常生长条件下,随着菌剂预处理后的时间的延长,其对油菜的促生效应逐渐减弱消失。但菌剂,尤其是DLJ1处理仍能提高其对轻度Cd胁迫和渗透胁迫的抗性。具体表现在:在Cd及PEG渗透胁迫处理下,DLJ1处理组单株鲜重分别下降4.1%和6.4%,对照组鲜重则分别下降17.4%和15.9%;菌剂,尤其是DLJ1处理组的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的提高、黄酮类物质合成关键酶PAL活性的提高。这些结果提示,不仅两菌剂产生的ACC脱氨酶可能在抑制逆境胁迫下乙烯生成减轻胁迫效应中起着一定作用,两菌剂还可能主要通过ISR途径提高植物体内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油菜的综合抗性;从而最终表现为轻度Cd和渗透胁迫下油菜植株鲜重的维持。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平板对峙实验显示:核盘菌对SZ5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LJ1对核盘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不是接触性抑制,也不是DLJ1释放某种抑制核盘菌生长的物质。进一步的实验证明,DLJ1在低Fe环境下,通过铁载体竞争Fe素,致使核盘菌缺乏Fe素而导致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结果提示DLJ1菌可能在油菜菌核病的控制上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虽然DLJ1和SZ5菌悬液对油菜与小麦的生长和对轻度逆境胁迫的抗性产生明显影响,两干粉菌剂对油菜和小麦的生长和对轻度逆境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小。两干粉菌剂对油菜、小麦、荠菜、黄秋葵、土人参和冬葵等不同种属的植物的萌发、生长和对不同逆境抗性的作用效果不一。两干粉菌剂对拟南芥的生长没有促生作用,也没有提高拟南芥对自然干旱胁迫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制作的干粉菌剂与新鲜菌剂效果不同,生长用菌剂的制备尚待进一步研究;两菌剂虽然对油菜有显着作用,但适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尚有待一一检测;两菌剂是否对拟南芥有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实验所用两株植物内生菌的新鲜发酵液浸种处理,可以抑制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促进萌发苗生长,且DLJ1的作用更显着;两菌株均可在油菜体内定殖,可以缓解CdCl2和PEG对油菜造成的轻度非生物胁迫。以上促生作用可能与菌剂能够产生ACC脱氨酶有关,而菌剂也可能通过ISR提高植物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提高植物的综合抗性。DLJ1还可以螯合Fe素而抑制油菜核盘菌生长,提示其在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中的潜在作用。利用奶粉制作的干粉菌剂尚未发现有类似新鲜菌剂的功效,菌剂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剂型仍待进一步检测确定。

史明山,肖磊,焦宏业,王磊,史丽丽,孙海昆[5](2015)在《酸雨对玉米影响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酸雨是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产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基质产生不利影响.就酸雨对玉米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生产上减轻玉米受酸雨伤害的途径,以期为酸雨的灾害评价以及做好农业减灾的预报、预防提供参考.

邹翠翠,俞飞,沈卫东,张珊珊,王俊龙,张汝民,侯平[6](2014)在《酸雨与凋落物复合作用对柳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酸雨和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均降低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显着(P<0.05),说明酸雨增强了凋落物对柳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②酸雨处理抑制柳杉幼苗根生长和根芽比,而pH 3.0处理芽生长和生物量则显着减小(P<0.05);50 g·L-1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对柳杉幼苗芽和根的生长,以及生物量和根芽比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抑制作用呈极显着差异(P<0.01)。③GC-MS分析显示,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的主要成分是醇类、酚类、烷烯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占总量的86.1%,凋落物酸雨浸提液中鉴定出新的化合物包括4种酮类化合物和2个醇类,占总量的2.6%。图4表1参30

邹翠翠[7](2013)在《模拟酸雨与凋落物对柳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pH模拟酸雨、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不同pH模拟酸雨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柳杉凋落物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比分析了不同pH凋落物浸提液化学成分组成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酸雨和不同层次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均降低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同层次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显着(P <0.05),说明酸雨增强了凋落物对柳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模拟酸雨和不同层次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均抑制柳杉幼苗生长, pH3.0处理柳杉种子芽生长和生物量显着减小(P <0.05);50mg·mL-1不同层次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对柳杉幼苗芽和根的生长,以及生物量和根芽比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 <0.05),而不同层次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抑制作用呈极显着差异(P <0.01),且随酸雨pH值的降低抑制强度增加。(3)GC-MS分析显示,柳杉未分解凋落物不同pH浸提液的主要成分是醇类、酚类、酮类、烷烯类、醛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半分解凋落物和表层土不同pH浸提液的主要成分与未分解凋落物类似,只是种类和含量依次减少。数据显示,随酸雨强度增加浸提液中化合物种类增加,相对含量增大,表明酸雨对凋落物化感物质释放具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天目山柳杉存在更新障碍,导致更新失败的可能原因是酸雨与柳杉凋落物复合作用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化感自毒作用,并且其化感抑制作用随着酸雨pH值的减小而增大。

冷雪[8](2012)在《酸雨胁迫下La(Ⅲ)对大豆和玉米萌发种子保护酶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酸雨(acid rain)是全球性的污染源之一,目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四川东部地区酸雨分布较集中,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必然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并阻碍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酸雨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的报道,研究的范围也很广泛,目前也涉及到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但是大多数有关酸雨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很少考虑到酸雨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其内在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因此,研究植物种子萌发及其内在保护酶系统对酸雨胁迫的响应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稀土元素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及四川地区酸雨频繁的实际,本文采用模拟酸雨伤害常规种子实验研究方法,以C3植物大豆(Glycine max)“辽解1号”种子和C4植物玉米(Zea mays)’‘川单14号”种子为试材,初步考察了La(Ⅲ)对酸雨胁迫下两类种子萌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从保护酶对种子萌发作用的角度,分析La(Ⅲ)缓解酸雨抑制作物种子萌发的环境生物学效应与机理,这将为确定稀土农用的安全浓度,为寻找合适的方法减轻酸雨胁迫对农作物的危害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a(Ⅲ)的显效剂量筛选实验结果表现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稀土元素的Hormesis效应。5-25mg·L-1LaCl3溶液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并降低细胞质膜透性;其中大豆种子最适剂量为20mg.L-1,玉米种子最适剂量为10mg.L-1。当浓度超过30mg·L-1时,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受到抑制。(2)静态和动态实验结果显示,当胁时一定,大豆种子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强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玉米种子SOD、POD活性变化趋势与大豆种子相似,CAT活性却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强不断降低。当胁迫强度不断增强时,在短时间内种子自身尚能抵御酸雨的伤害,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这种伤害已无法修复,最终使种子失活。La(Ⅲ)能够有效地调控SOD、POD、CAT的稳定性,并可能参与到清除过量活性氧和自由基的反应中,从而有效的缓解了酸雨胁迫对种,子造成的伤害。(3)最适剂量的La(Ⅲ)处理能促进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调控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质膜透性,减少MDA含量,从而缓解酸雨胁迫带来的伤害。两类种子在pH3.5时防护效果均显着;高强度酸雨(pH3.0时)使种子内部结构严重破坏,La(Ⅲ)的加入已无法缓解酸雨引发的伤害。(4)La(Ⅲ)能够有效地调控作物种子内部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运行效率,并能改善种子内部活性氧代谢的情况,使种子细胞质膜透性和体内MDA的含量降低,减轻种子的膜脂过氧化程度。(5)大豆和玉米种子对酸雨的反应是不同的,综观SOD、POD、CAT活性、细胞质膜透性及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合两类种子萌发指标对酸雨的响应及其遗传特性,可推测出C4植物玉米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高于C3植物大豆种子;而经La(Ⅲ)处理后,大豆种子对酸雨胁迫的缓解作用优于玉米种子。

岳宏[9](2012)在《酸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雨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就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而言,酸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一直受到重视,酸雨可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本文以大豆(皖豆13)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式用模拟酸雨处理的方法,设置pH5.6(CK)、pH4.0(T1)、pH2.4(T2)三个不同处理,对盆栽生长的大豆喷洒模拟酸雨,研究模拟酸雨对大豆各发育期内生长发育、产量及营养品质的胁迫效应及机理,分析在不同强度酸雨条件下大豆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为防治酸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酸雨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大豆各发育期内植株株高受抑,与CK相比,T1和T2两个处理下鼓粒期株高分别降低了4.48%和6.51%;鼓粒期的大豆单株绿叶数,分别降低了9.48%和12.93%,单株叶面积降低了3.88%和6.31%,大豆叶柄长度降低了8.76%和15.33%,均呈CK>T1>T2趋势。2.随着酸雨pH值的减小,酸雨对大豆叶片各发育期净光合速率抑制作用越强,与CK相比,T1和T2两个处理下鼓粒期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6.26%和19.72%;酸雨胁迫使大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呈降低趋势,尤其是叶绿素a降幅更为明显,T1和T2处理下分别降低10.26%和15.79%;叶绿素总量同步降低9.65%和14.69%;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呈CK>T1>T2趋势。3.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酸雨胁迫下,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均显着降低,具体表现为T1和T2处理下大豆单株荚数分别降低了13.88%和25.20%;每株荚粒数降低了27.51%和32.41%;而百粒重降低幅度分别为5.97%和15.99%;单株产量降幅分别为13.14%和21.94%;产量构成因素呈CK>T1>T2趋势。4.品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T1、T2处理下分别降低5.95%和13.09%;脂肪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大豆籽粒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蛋氨酸含量随酸雨pH值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含量则呈逐步下降趋势;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随酸雨酸度的增强,大豆籽粒营养元素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大豆籽粒中铁、铜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铜含量的增幅较为明显,不同处理下升高幅度为20.00%~35.32%;大豆籽粒中钙、钾、锌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钙含量降幅为9.67%~13.17%,钾含量降幅为7.98%~21.82%,锌含量降幅为8.79%~18.2%;镁、钠元素含量随酸雨酸度的增强无明显变化趋势。

张胜楠[10](2012)在《模拟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的生长、生理及营养品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燃料的大量燃烧,各国的酸雨污染现象日益加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逐渐加大,酸雨已成为十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膨胀致使大气污染突出,其中酸雨污染是重要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已经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中国目前的酸雨类型仍属于硫酸型污染,但随着对SO2排放的控制、城市中的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得大气中SO2含量下降而NOx含量逐渐上升,造成大气中SO42-与NO3-浓度比值发生变化,我国的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中国降水酸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南方比北方严重,城市比郊区严重的特点;时间分布主要是季节性特征,冬春季降水pH值小,夏秋季降水pH值高。酸雨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南以及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近些年我国酸雨区逐渐向北方扩展,且酸雨强度也逐渐增加,东北地区已经成为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东北地区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正是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小白菜是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且对酸雨的作用也比较敏感,因此选择小白菜作为研究蔬菜。关于酸雨对蔬菜的影响已经有不少研究,而关于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蔬菜的影响尚未有研究。因此,论文选择了对酸雨胁迫作用较为敏感、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且种植广泛的蔬菜—小白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酸雨强度下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的生长、生理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根据试验测得的基础数据,探讨了小白菜对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的响应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酸化和降水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胁迫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揭示我国酸雨污染对各类蔬菜的可能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正确评估酸雨和洪涝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提供参考。模拟酸雨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3.5的酸雨喷洒小白菜后,在其叶片上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伤害症状,pH值越小伤害症状越严重,且新生的叶片比老的叶片更易受到伤害,且受伤害的程度也越严重。集中喷淋的小白菜叶片受到的伤害也比均匀喷洒的严重。酸雨对小白菜生长指标的影响程度与pH值和喷淋方式有密切的相关关系,酸雨越强,受胁迫影响越明显,且一次喷淋比集中喷淋和均匀喷淋对小白菜的生长指标的影响更为严重。强酸性的酸雨可显着抑制小白菜的生长,弱酸性的酸雨胁迫下可轻微的刺激植株生长发育或影响不显着。酸雨和喷淋方式能够显着降低小白菜植株鲜重,并能够抑制干物质的形成;模拟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得蔬菜的植株变矮,茎长和根长减小。模拟酸雨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作用可抑制小白菜体内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小白菜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随酸雨强度的增加,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pH值相同时,均匀喷淋对小白菜的生理影响最小,其次是集中喷淋,一次喷淋方式由于一次性供水过多,对小白菜造成的影响最大。随着喷淋酸雨时间的延长和喷淋次数的增加,整体上叶绿素的含量是增加的,但是降幅也逐渐增加。pH≤4.5时,均匀喷淋、集中喷淋和一次喷淋三种方式均能破坏小白菜的质膜系统,抑制光合色素的合成并降低光合速率,且均在pH=2.5时,对小白菜的叶绿素影响程度最大,以一次喷淋的影响最明显。模拟酸雨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可明显抑制小白菜叶片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合成,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着。喷淋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喷淋量和喷淋频率的不同,单次喷淋量越多,喷淋时间间隔越长对小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越严重。随酸雨pH值的减小,小白菜的叶片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降低,且pH值相同时,均匀喷淋对小白菜的营养品质影响最小,其次是集中喷淋,一次喷淋方式由于单次供水过多且喷淋时间间隔过长,对小白菜造成的影响最大。随着喷淋酸雨时间的延长和喷淋次数的增加,整体上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是增加的,但是降幅也是逐渐增加,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二、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地区常见八种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对酸雨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1.3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p H值模拟酸雨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p H值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残留物干、鲜重的影响
    2.3 不同p H值模拟酸雨对玉米根干、鲜重的影响
    2.4 不同p H值模拟酸雨对玉米苗干、鲜重的影响
    2.5 不同p H值模拟酸雨对玉米叶面积的影响
3 讨论
3.0时酸雨对玉米幼苗的影响'>3.2 p H>3.0时酸雨对玉米幼苗的影响
    3.3 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对酸雨的耐性
4 结论

(2)大豆耐酸雨性鉴定及其相关QTL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酸雨的现状
        1.1.1 我国酸雨成份和分布特征
        1.1.2 酸雨的形成因素
    1.2 酸雨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酸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酸雨对作物主要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
        1.2.3 酸雨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1.3 大豆耐酸雨胁迫的研究进展
    1.4 数量遗传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4.1 零区间作图法
        1.4.2 区间作图法
        1.4.3 复合区间作图法
        1.4.4 多区间作图法
        1.4.5 混合线性模型
        1.4.6 关联分析法
    1.5 作物耐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1.5.1 作物耐旱性的研究进展
        1.5.2 作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江苏区域酸雨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1 酸雨观测资料与分析方法
        2.1.1 酸雨观测站点与资料
        2.1.2 酸雨资料分析方法
        2.1.3 污染气体和污染颗粒物数据
        2.1.4 后向轨迹分析方法
    2.2 酸雨分布特征
        2.2.1 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2.2.2 酸雨季节分布特征
        2.2.3 酸雨年变化特征
    2.3 1992—2013年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1 徐州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2 淮安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3 南京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4 常州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4 酸雨影响因子分析
        2.4.1 降水酸度与局地污染的关系
        2.4.2 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对酸雨的影响
    2.5 结论
第三章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栽培试验
        3.1.2 模拟雨水配置和模拟降雨处理
        3.1.3 性状测定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3.2.2 中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3.3 讨论
        3.3.1 大豆耐酸雨性的遗传变异和综合评价
        3.3.2 酸雨胁迫对大豆产量和产量组分的影响
        3.3.3 大豆耐酸雨性评价的复杂性
        3.3.4 大豆耐酸雨性的评价和筛选方法
第四章 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栽培试验
        4.1.2 模拟雨水配置和模拟降雨处理
        4.1.3 表型性状测定
        4.1.4 SSR标记基因型测定
        4.1.5 数据过滤
        4.1.6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1.7 群体结构分析
        4.1.8 亲属关系分析
        4.1.9 耐酸雨性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关联分析试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2.2 群体结构分析
        4.2.3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亚群体内亲属关系
        4.2.4 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与SSR标记间的关联分析
    4.3 讨论
        4.3.1 试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3.2 试验群体的群体结构和亲属关系
        4.3.3 与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关联的SSR位点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模拟酸雨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酸雨的形成
    1.2 酸雨的危害
    1.3 我国酸雨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1.4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1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4.2 酸雨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1.4.3 酸雨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4.4 酸雨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1.4.5 酸雨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1.5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2 引言
3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
    3.2 研究材料
    3.3 研究方法
        3.3.1 模拟酸雨的配置
        3.3.2 试验设计
    3.4 测定生理指标项目与方法
        3.4.1 小麦各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的测定
        3.4.2 小麦株高及产量的测定
    3.5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模拟酸雨对小麦形态的影响
        4.1.1 酸雨胁迫下小麦叶片伤害症状的变化
        4.1.2 酸雨胁迫对小麦收获期株高的影响
        4.1.3 酸雨胁迫对小麦穗长的影响
    4.2 模拟酸雨对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1 酸雨胁迫对小麦拔节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2 酸雨胁迫对小麦抽穗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3 酸雨胁迫对小麦开花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4 酸雨胁迫对小麦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3 模拟酸雨对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
        4.3.1 酸雨胁迫对小麦拔节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4.3.2 酸雨胁迫对小麦抽穗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4.3.3 酸雨胁迫对小麦开花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4.3.4 酸雨胁迫对小麦灌浆期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4.4 模拟酸雨对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4.4.1 酸雨胁迫对小麦拔节期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4.4.2 酸雨胁迫对小麦抽穗期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4.4.3 酸雨胁迫对小麦开花期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4.4.4 酸雨胁迫对小麦灌浆期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4.5 模拟酸雨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5.1 酸雨胁迫对小麦拔节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5.2 酸雨胁迫对小麦抽穗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5.3 酸雨胁迫对小麦开花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5.4 酸雨胁迫对小麦灌浆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6 模拟酸雨对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
        4.6.1 酸雨胁迫对小麦拔节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4.6.2 酸雨胁迫对小麦抽穗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4.6.3 酸雨胁迫对小麦开花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4.6.4 酸雨胁迫对小麦灌浆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4.7 模拟酸雨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7.1 酸雨胁迫对小麦拔节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7.2 酸雨胁迫对小麦抽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7.3 酸雨胁迫对小麦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8 模拟酸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8.1 酸雨胁迫下小麦每穗籽粒数的变化
        4.8.2 酸雨胁迫下小麦千粒重的变化
        4.8.3 酸雨胁迫下小麦产量的变化
5 结论
6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两株植物内生菌DLJ1和SZ5的促生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
    1.2 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1.2.1 促进植物生长
        1.2.1.1 IAA
        1.2.1.2 铁载体
        1.2.1.3 联合固氮
        1.2.1.4 溶磷
        1.2.2 提高植物对不利自然条件的抗性
        1.2.2.1 常见非生物胁迫及其危害
        1.2.2.2 常见生物胁迫及其危害
        1.2.2.3 内生菌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2.1 菌剂处理液
        2.1.2.2 菌剂处理
        2.1.2.3 ACC脱氨酶活性检测
        2.1.2.4 IAA定性检测
        2.1.2.5 铁载体的定性检测
        2.1.3 统计与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剂处理对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2.2.1.1 萌发前处理
        2.2.1.2 萌发后处理
        2.2.2 促生机制初步分析
    2.3 结论
第3章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不同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菌悬液的制备
        3.1.3 萌发与处理
        3.1.3.1 CdCl2胁迫
        3.1.3.2 PEG渗透胁迫
        3.1.4 检测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广谱定殖能力的测定
        3.2.2 菌剂处理对油菜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3.2.3 SZ5和DLJ1菌剂预处理对CdCl2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3.2.3.1 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2.3.2 对油菜光合指标的影响
        3.2.3.3 对油菜氧化伤害与抗氧化保护系统活性的影响
        3.2.4 SZ5和DLJ1菌剂预处理对渗透胁迫下油菜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2.4.1 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2.4.2 对油菜代谢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菌核病的潜在防治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菌剂处理液
        4.1.3 DLJ1和SZ5菌对核盘菌的平板拮抗测定
        4.1.4 DLJ1发酵液上清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4.1.5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LJ1和SZ5菌对核盘菌的平板拮抗测定
        4.2.2 Fe素在DLJ1抑制油菜核盘菌生长中的作用
    4.3 小结
第5章 SZ5和DLJ1干粉菌剂处理对逆境胁迫下多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2.1 干粉菌剂与菌剂处理液制备
        5.1.2.2 逆境胁迫模拟
        5.1.2.3 菌剂处理
        5.1.3 统计与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盐胁迫和重金属Cd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菌剂处理对盐胁迫和重金属Cd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菌剂处理对重金属Cd胁迫下荠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5.2.4 菌剂处理对NaCl胁迫下黄秋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5 菌剂处理对模拟酸雨下土人参和冬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6 干粉菌剂处理对拟南芥的影响
        5.2.6.1 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5.2.6.2 对拟南芥光合参数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酸雨对玉米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酸雨对玉米的影响
    1.1 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1.2 酸雨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酸雨胁迫下玉米保护酶类的变化
2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3 减轻酸雨对玉米伤害的途径
4 问题及展望

(6)酸雨与凋落物复合作用对柳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1.2研究方法
    1.3指标测定
    1.4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柳杉凋落物浸提液的成分及含量分析
    2.2不同处理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2.3不同处理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2.4不同处理对柳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讨论与结论

(7)模拟酸雨与凋落物对柳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酸雨研究进展
        1.1.1 酸雨的概念及研究简史
        1.1.2 酸雨对森林更新的影响
        1.1.3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1.4 酸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1.2 植物凋落物研究进展
        1.2.1 凋落物降解和化感作用
        1.2.2 凋落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3 凋落物对森林更新的影响
    1.3 本项目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供试实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柳杉凋落物浸提液的制备
        2.3.2 柳杉种子萌发与幼苗培养
        2.3.3 柳杉凋落物浸提液化学成分分析
        2.3.4 种子萌发的测定
        2.3.5 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柳杉凋落物浸提液成分分析
        3.1.1 未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成分分析
        3.1.2 半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成分分析
        3.1.3 表层土不同 pH 浸提液成分分析
        3.1.4 表层土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1 模拟酸雨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未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半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表层土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柳杉种子萌发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3.3.1 模拟酸雨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3.3.2 未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3.3.3 半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3.3.4 表层土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柳杉种子萌发期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4.1 模拟酸雨对柳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4.2 未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4.3 半分解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对柳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柳杉凋落物不同 PH 浸提液化感物质种类比较
    4.2 不同处理对柳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柳杉种子萌发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酸雨胁迫下La(Ⅲ)对大豆和玉米萌发种子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研究进展
        1.1.1 概述
        1.1.2 国内外酸雨研究概况
        1.1.3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稀土对植物种子萌发的研究进展
        1.2.1 稀土元素概述
        1.2.2 稀土农用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
        1.2.4 稀土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稀土元素抗酸雨胁迫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保护酶系统研究进展
        1.4.1 保护酶系统
        1.4.2 植物保护酶研究现状
    1.5. 立题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LaCl_3溶液配置
    2.3 模拟酸雨配制
    2.4 试材处理
        2.4.1 La(Ⅲ)显效剂量筛选
        2.4.2 酸雨胁迫处理
    2.5 实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2.5.1 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2.5.2 细胞质膜透性(MP)的测定
        2.5.3 酶液的提取
        2.5.4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测定
        2.5.5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
        2.5.6 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的测定
        2.5.7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La(Ⅲ)显效剂量的确定
        3.1.1 不同浓度La(Ⅲ)对大豆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La(Ⅲ)对大豆种子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La(Ⅲ)对玉米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La(Ⅲ)对玉米种子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3.2 La(Ⅲ)对酸雨胁迫下种子萌发及保护酶的影响
        3.2.1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La(Ⅲ)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SOD活性的影响
        3.2.3 La(Ⅲ)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POD活性的影响
        3.2.4 La(Ⅲ)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CAT活性的影响
        3.2.5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SOD活性变化的动态影响
        3.2.6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POD活性变化的动态的影响
        3.2.7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CAT活性变化的动态的影响
    3.3 La(Ⅲ)对酸雨胁迫下种子保护酶系统变化的影响机制
        3.3.1 La(Ⅲ)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3.3.2 La(Ⅲ)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3.3.3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细胞质膜透性的动态影响
        3.3.4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MDA含量的动态影响
4. 讨论
    4.1 La(Ⅲ)对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
    4.2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4.3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保护酶的影响
    4.4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5 结论
6.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9)酸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1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1.2 酸雨对植物叶片可见伤害的影响
        1.1.3 酸雨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1.1.4. 酸雨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1.1.5 酸雨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1.1.6 酸雨对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1.7 酸雨对农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1.2 酸雨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1.3 酸雨对植物营养品质的影响
    1.4 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展望
2 引言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环境特征
    3.2 研究材料
    3.3 研究方法
        3.3.1 模拟酸雨的配制
        3.3.2 试验设计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1 大豆株高和叶片特征的测定
        3.4.2 大豆各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3.4.3 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4.4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3.4.5 大豆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含量的测定
        3.4.6 大豆籽粒营养元素的测定
    3.5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酸雨对大豆株高的影响分析
    4.2 不同浓度酸雨条件下大豆叶片特征分析
    4.3 酸雨对大豆各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4 酸雨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5 酸雨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6 酸雨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6.1 酸雨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6.2 酸雨对大豆籽粒脂肪含量的影响
        4.6.3 酸雨对大豆籽粒氨基酸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4.7 酸雨对大豆籽粒营养元素的影响
5 结论
6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模拟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的生长、生理及营养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酸雨的化学组成及成因
        1.1.2 国内酸雨的污染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酸雨对蔬菜伤害的研究
        1.3.1 酸雨对蔬菜外观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酸雨对蔬菜生理的影响
        1.3.3 酸雨对蔬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预期目标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环境特征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蔬菜与土壤
        2.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2.3 试验设计
        2.3.1 模拟大田种植蔬菜
        2.3.2 模拟酸雨配置
        2.3.3 模拟酸雨喷淋
    2.4 指标选择与测定方法
        2.4.1 生长指标的测定
        2.4.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4.3 营养品质指标
    2.5 数据分析方法
        2.5.1 相关分析
        2.5.2 方差分析
        2.5.3 回归分析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表现伤害症状
    3.2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3.2.1 对小白菜食部鲜重和根部鲜重的影响
        3.2.2 对小白菜食部干重和根部干重的影响
        3.2.3 对小白菜株高、茎长和根长的影响
    3.3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理的影响
    3.4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营养品质的营养
        3.4.1 对维生素 C 的影响
        3.4.2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第4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地区常见八种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对酸雨的响应[J]. 张柳青,杨艳,权秋梅,帅文娣,郭佳灵,李锋,陈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大豆耐酸雨性鉴定及其相关QTL的关联分析[D]. 张国正. 南京农业大学, 2018
  • [3]模拟酸雨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 吴修远.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4]两株植物内生菌DLJ1和SZ5的促生作用分析[D]. 杨颜颜.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2)
  • [5]酸雨对玉米影响的研究现状[J]. 史明山,肖磊,焦宏业,王磊,史丽丽,孙海昆.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6]酸雨与凋落物复合作用对柳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 邹翠翠,俞飞,沈卫东,张珊珊,王俊龙,张汝民,侯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01)
  • [7]模拟酸雨与凋落物对柳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 邹翠翠.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8]酸雨胁迫下La(Ⅲ)对大豆和玉米萌发种子保护酶系统的影响[D]. 冷雪.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7)
  • [9]酸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岳宏.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7)
  • [10]模拟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的生长、生理及营养品质影响研究[D]. 张胜楠. 吉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模拟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