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期望效应的思考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思考

一、教师期待效应的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杨琬莹[1](2021)在《公共艺术接受机制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公众审美及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增长,营造舒适、美观、宜居的城市景观环境已成为公众、城市建设者及管理者三方共同追求的愿望。然而,不少已建成的景观环境与公众目标相悖难以被公众接受,并在舆论的压力下面临“打破重来”的窘境。随之而来的反复拆建,对城市形象、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都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协调景观环境与公众接受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和业内学者不断思索的命题。本文以城市景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出发,通过多理论融合分析,以接受活动过程为依据,从接受活动中的实体、目标、中介、活动四个方面展开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的研究,建立公众接受视角下的景观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及设计模式。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构建。研究以接受美学、知觉现象学、景观美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对城市景观环境中接受活动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以“实体——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中介——公众行为模式、目标——公共艺术接受效应、活动——公共艺术接受效应的实现路径”组成的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2)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评价分析。1)城市景观环境中公共艺术接受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分析。公共艺术接受效应是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中的研究目标,本文以公众在景观环境中的接受活动过程作为分析路径,从“审美接受”及“身体接受”两个角度揭示公共艺术接受效应产生的因素,构建由期待效应指标、召唤效应指标、交流效应指标、身体效应指标4个二级指标,及1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公共艺术接受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2)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因子提取与评价分析。公共艺术景观环境是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中的研究实体组成部分,本文从公共艺术、景观类型、空间特征等角度分析,确定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中物理要素集,并以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物理要素进行成分提取及分析,提出由场所性因子、审美性因子、自然性因子、维护性因子组成的特征因子,并运用SBE分析方法及方格测量法对公共艺术景观环境中物理要素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总结接受性景观环境特征和空间模式特征。3)基于SEM的影响路径及中介效应评价分析。根据上述分析结论,采用SEM对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的影响路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及筛选,解析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产生接受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影响路径以及公众行为模式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效应,形成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的解释框架。(3)提出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策略。综合前文各个章节结论提取关键影响因素,以公共艺术接受效应研究为基础提出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原则;根据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提出景观设计策略;并运用模块化思维方法提出包括信息收集与提取(Collect)、要素思维地图(Map)、景观模式应对(Pattern)的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模式。最后,通过对西安华清宫街区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实践,对策略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应用与探索。通过以上核心内容研究,本论文旨在为风景园林学中有关公众接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为景观设计实践提供现实指导。

王海露[2](2021)在《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历史教育者既要重视与学生知识性的交流,又得进行情感性的沟通,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存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传统教学侧重知识性沟通,而新课改注重情感知识的沟通,与学生不同交流的方式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罗森塔尔效应”作为一种心理效应,其核心是教师形成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进而反馈于教师。“罗森塔尔效应”对学生积极暗示、传递期望、激励表扬的内容将会增加历史教育者的情感性,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中学生产生重要作用。罗森塔尔效应本质是如何运用其蕴含的情感因素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使得历史教学更具人文性。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需要历史教师拓展历史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式,这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适应学生心理结构和调整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历史教育的情感性途径。因此,运用“罗森塔尔效应”中的情感因素,对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情感任务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罗森塔尔效应帮助历史教学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也有益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融洽高中历史课堂环境。本篇论文共有四个章节,划分为两个层次,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研究”进行叙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罗森塔尔效应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国内外对“罗森塔尔效应”研究的过程及结论,和自身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大致研究角度及目前行文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之处。其次论述了“罗森塔尔效应”的内涵和概念,在了解此效应的含义后介绍了它的传递模型:四因素中介模型;在这一部分重点叙述了“罗森塔尔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四个过程:形成期望、传递期望、内化期望、维持或调整期望;“罗森塔尔效应”作为一种心理效应,与心理学有关理论息息相关,主要与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三种心理学基础密不可分。然后结合问卷调查,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原因和诉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会带来的重要意义和产生重要作用。接下来论述了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对策,在论述了具体对策后,发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可能会出现的不足之处和注意事项。最后一部分针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实现过程、心理学依据、应用原则以及高中历史学科特性,设计了和具体的教学案例。

王新泽[3](2021)在《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以博彭拉查达披圣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汉语教学事业在泰国发展势头良好,但背后却隐藏着问题。在2019年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国家汉办)组织的岗前培训中,培训老师多次提到泰国学生经常在汉语课堂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对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624份有效调查问卷对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随意说话、发呆、迟到等问题行为在学生中出现比例较高。同时,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特点有三:一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二是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学生在一些问题行为上具有差异性;三是对学生问题行为分类后,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集中表现为隐蔽型问题行为、扰乱型问题行为、不遵守作息制度型问题行为。此外,通过14个典型案例再现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出现的5类15种问题行为,并结合调查问卷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出现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学生自身、教师、任教校方、师资培训方、环境5方面。具体来说,(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有:学习态度消极、动机不足、需求得不到满足及心理发展特点;(2)教师方面的原因有:管理意识淡薄、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师语言难以理解等;(3)任教校方方面的原因有:任教学校汉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任教学校汉语教学资源不到位;(4)师资培训方方面的原因有:培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教师与任教校方间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5)环境方面的原因有:泰国教育文化大环境宽松自由、汉语课堂物理环境不够优化。基于学生出现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本文向教师、任教校方、师资培训方提出了应对建议。(1)教师方面:制定课堂规则,强化管理意识;运用趣味教学法,提高教学趣味性;提高语言能力,方便沟通管理等;(2)任教校方方面:制定汉语教学大纲,丰富汉语课型;积极配合汉语教师工作,提供必要支持;(3)师资培训方方面: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前在汉语教师与任教校方间建立联系。

马发发[4](2021)在《差异教学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行动研究 ——以“控辍保学”政策下的“劝返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理论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差异教学的价值追求之一。差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间存在的客观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旨在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发展,即“有差异的发展”,被广大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所认可。近几年来,在“控辍保学”政策之下涌现了大批被规劝返校的失学儿童,文中称“劝返生”。由于“劝返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入校后很难融入到正常的学习之中,常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使“劝返生”成为了较难转化的学困生,给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让“劝返生”既能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本文以两名具有代表性的“劝返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内外差异教学相关理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劝返生”开展差异教学改进语文学困生的行动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测查学生学习的主要差异,了解“劝返生”的语文学习困难及成因,针对不同问题为他们制定差异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劝返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整个行动研究过程共计9周,主要以训练语文读写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为载体,动态跟进两位“劝返生”,通过反思实时调整训练计划和内容,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经过三轮行动研究发现,差异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劝返生”在各方面的差异,通过“对症下药”,采取适切的方法帮助他们精准“脱困”;其次,差异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劝返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差异教学提倡用爱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利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借助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劝返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获得了原有基础上的差异发展。

郝明晶[5](2021)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深度学习是新兴起的一股教育改革热潮,它立足问题解决,强调迁移应用,重视反思建构,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深化,学前阶段的深度学习实践探索逐渐拉开序幕。深度学习聚焦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满足学习型社会对于幼儿培养的新要求。而问题解决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正是引导幼儿不断分析、整合、反思、建构的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幼儿的高阶思维、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实现师幼和幼幼的有效互动。由此可见,问题解决是实现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落脚点和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开展这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师支持策略能够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人际交往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影响着深度学习活动开展的质量。纵观现有研究,幼儿深度学习中的教师支持策略分析多有“新度”而缺乏明确的“指向”和“深度”,注重描述现状和理念阐释,无法体现出幼儿深度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的有效性和特殊性。基于此,本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选取来自J省、G省、S省、Y省、B直辖市、N自治区的18所基地幼儿园的30个深度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归纳出教师在活动中运用的支持策略类型及特征,探寻现有教师支持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主要包括研究缘起、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六方面内容。在对国内外关于问题解决、深度学习、幼儿深度学习的文献进行梳理后,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设计出本研究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将问题解决作为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详细论述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归纳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流程,为在实践领域内开展幼儿深度学习活动提供参考。第三部分,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类型与特征分析。首先,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结合Nvivo12研究工具,归纳出提问支持、情感支持、评价支持、经验支持、材料支持这五种支持策略类型,并结合案例系统论述各类支持策略在活动中的运用情况。其次,总结出教师运用支持策略时具有统筹运用、持续深入、多重互动、合作协同的总体特征。第四部分,幼儿深度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结合对活动的观察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支持者角色定位仍有所偏差、捕捉幼儿深度学习行为能力不足、支持时仍存在忽略幼儿发展差异性的情况。在对问题原因进行剖析后,发现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化与革新程度不深、专业能力的限制、深度学习理论存储的不足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幼儿深度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的改进建议。在分析出存在问题以及背后成因的基础上,从六方面提出了优化教师支持策略的建议,分别是:1.革新教育观念,促进深度学习理念内化;2.开展理论学习,拓宽深度学习理论认识;3.提升观察素养,发展深度学习指导能力;4.加强反思学习,及时调整更新支持策略;5.运用信息工具,搭建深度学习网络平台;6.加大园所支持,保障支持策略合理有效。

徐丽丽[6](2021)在《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也由知识学习向素质教育转型。物理观念作为最重要的科学观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也是促进物理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观念建构、实现教学规范性的关键。若把物理学知识比喻成一棵大树,物理观念就是其根基部分。通过物理观念的培养,让学生会用物理学思想思考问题,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好基础。在当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更注重学生成绩高低,常常忽略了学生物理观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学过的知识逐渐忘记,未形成解决问题的物理思想,很难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相反,物理观念的形成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重新树立教师的教学价值观。由于观念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其过程十分抽象,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地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提炼与升华,形成对物理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核心素养中对物理观念的表述比较抽象,并且相关文献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研究物理观念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师专业素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大量物理观念相关文献,确定了本研究方向。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界定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为后续策略及教学的设计进行铺垫。其次,通过对学生调查并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高中生物理观念水平及教师教学观念水平和培养情况,总结了现阶段高中物理观念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要培养物理观念所遵循的原则。再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了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能量观和时空观的教学策略。基于以上教学策略,分别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并提出教学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物理观念培养,为物理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本次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展望。

朱勇[7](2020)在《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竞争过度现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下阶段的学生和儿童身上因教育竞争过度而产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当下的教育竞争过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升学竞争过度;二是参加校外教育方面的竞争过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和儿童在学习时间、学习负担、学习年龄、学习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和儿童的学习时间过度、学习负担过度、学习年龄过小、学习内容过多等问题。教育竞争过度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需要学界认真研究。一方面它不得不促使全社会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当家长、学校和教师普遍地对学生和儿童提出过高要求,从而使各种学习和补课变成沉重的负担,使学习变成对学生和儿童的身心压迫和摧残,不利于他们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如此教育的伦理正当性和合理性何在?如何让教育回归到其本来应然的目的——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和快乐的过程——上去。当然,导致教育竞争过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长方面的原因,还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面对教育竞争过度给学生和儿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全社会都应该一起努力,共同推动教育回到应然的轨道上来。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说,必须学会量力而行、理性对待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压力”,应该善于向家长、学校和教师传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有多大,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承受能力极限在哪里,明白理性地“抵制”不合理的过高要求,是学生的权利。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合理并及时地研判孩子的潜力、优势和弱项,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理性地助推孩子成长,要杜绝拔苗助长,不切实际地“严格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注重育人过程,加强素质教育实践。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要全面,这种全面性一是人才范围的全面性,二是对人才评价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在对人才评价的内容上,人才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结合学历情况,还要看人的品质、能力等等多方面的情况,以更好地全面评价人才。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家长、学生的竞争教育。竞争教育主要是要使相关的竞争主体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竞争观。

黎婷[8](2020)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需重视该传统教学模式能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的问题。教师满怀期待的赞美和信任会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待获得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理念日益明晰,得到各学科一线教师的认可,并纷纷开展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实践。如何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摆脱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肤浅认识,让“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变得高效显得极为重要。本论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模块《经济生活》,提出了如何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一些构想,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所帮助。全文包括导论在内共五个部分:导论,论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旨在引出后文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具体情况;第一部分,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来与形成过程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特点;第二部分,笔者分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从四个角度阐述了高中《经济生活》模块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立足于所在实习学校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实践展示两次“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实践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原因,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优化“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张圣龙[9](2020)在《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少儿篮球教学仍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寻求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少儿篮球教学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该研究针对当前少儿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并实证分析该模式实施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篮球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该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少儿篮球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采用教学实验法,随机选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验,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男女各为15人),另一个作为对照班(男女各为15人)。实验班采用游戏理论为基础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测内容为体育学习兴趣、篮球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实验安排共9周,每周3次课,每次课40分钟。采用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运动参与程度、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程度等运动兴趣的四个维度得分的均值分别为:41.28、31.41、17.90、16.34。而对照组分别为:30.42、26.41、23.59、15.70。实验组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积极兴趣及消极兴趣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自主学习程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能成绩均值分别为:定点投篮个数为4.23个,蛇形运球时间为15.23秒,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个数46.80个。而对照组相应的指标为:4.33个、17.97秒和41.43个,实验组学生的蛇形运球与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定点投篮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后实验组男生的立定跳远、50米跑、十字象限跳的均值分别为1.68米、9.59秒、8.11秒;对照组分别为1.61m、9.66秒、8.33秒;实验组女生的立定跳远、50米跑、十字象限跳的均值分别为1.58m、10.07秒、8.87秒,对照组女生的分别为1.53米、10.25秒、9.09秒。实验组男和女生的立定跳远、50米跑与十字象限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男女学生在50米×8往返跑和坐位体前屈成绩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在“通过游戏而教”的指导思想下,设立提升体育学习兴趣、运动技能水平以及身体素质水平的三维目标体系,采用确定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程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该模式改变了原有教学模式只注重技能掌握、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较高的有效性。(2)基于游戏理论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及体育学习消极兴趣这三个维度上都有更显着的提升效果。(3)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游戏理论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运球和传球等篮球技术,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身体素质水平提高。

韩佳美[10](2019)在《应用语言学视域下的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语文课程就是要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到应用文这一文体而言,它是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具有一种固定模式、交际性突出的应用性文体,直接体现着学生应用语言能力。本研究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切入点,旨在从新的角度来探究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首先,立足于学界已有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目前相关领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对S省3所学校的初中学生及语文教师教与学的现状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探究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入手提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选题目的与意义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分类综述。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笔者对应用语言学进行简单概述,阐述了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并介绍了语言能力的相关理论。第四部分是现状调查及分析部分。该部分主要包含问卷设计于发放、访谈设计与调查及现状总结分析。首先,在问卷调查部分,笔者详细阐释了问卷的编制、发放、统计、数据检查及分析的有关内容;其次,在访谈调查部分,笔者介绍了访谈的设计和分析总结;最后,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应用文写作现状教学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丰富、铺设较广,但是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策略不系统导致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第五部分是教学策略部分。本文从应用语言学语言能力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背景经验,通过唤醒已有背景经验、挖掘新的背景经验及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方式充实学生的知识背景;其次,要立足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并发展语用能力,完善学生语言基础;再次,要发展写作元认知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计划策略能力、实施计划策略能力和评价策略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在写作全过程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应用文写作要基于交际语境,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从目的出发、从话题入手、明确作者身份及树立读者意识。

二、教师期待效应的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师期待效应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艺术接受机制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公共艺术建设需求增长引发公众接受问题
        1.1.2 风景园林学视角协调公共艺术与公众关系
        1.1.3 城市景观环境中公共艺术接受机制、接受效应与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景观公共艺术研究综述
        1.4.2 国内景观公共艺术研究综述
        1.4.3 景观接受研究
        1.4.4 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理论启发与接受机制模型构建
    2.1 接受美学的启发
        2.1.1 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2.1.2 审美接受启发与局限
    2.2 知觉现象学的启发
        2.2.1 知觉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2.2.2 身体接受启发与局限
    2.3 风景园林学相关理论启发
        2.3.1 景观美学的启发
        2.3.2 环境行为学的启发
    2.4 公共艺术接受机制构成与理论模型构建
        2.4.1 接受活动中的结构要素分析
        2.4.2 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分析
        2.4.3 公众行为模式分析
        2.4.4 公共艺术接受效应
        2.4.5 公共艺术接受效应的实现路径
        2.4.6 公共艺术接受机制理论模型构建
    2.5 技术路线
    2.6 本章小节
3 公共艺术接受效应评价分析
    3.1 公共艺术接受效应的内涵
        3.1.1 接受效应的内涵认知
        3.1.2 接受效应的产生维度
        3.1.3 接受效应的接受层次
    3.2 公共艺术接受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构建原则
        3.2.2 期待效应指标
        3.2.3 召唤效应指标
        3.2.4 交流效应指标
        3.2.5 身体效应指标
    3.3 公共艺术接受效应评价
        3.3.1 研究区域分析
        3.3.2 研究对象选取
        3.3.3 评价方法选择
        3.3.4 评价指标赋权
    3.4 接受效应评价分析
        3.4.1 街道环境接受效应评价分析
        3.4.2 公园环境接受效应评价分析
    3.5 本章小节
4 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因子提取与评价分析
    4.1 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因子提取
        4.1.1 指标来源
        4.1.2 问卷调查
        4.1.3 因子适宜性判断
        4.1.4 因子提取与命名
    4.2 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因子分析
        4.2.1 场所性因子分析
        4.2.2 审美性因子分析
        4.2.3 自然性因子分析
        4.2.4 维护性因子分析
    4.3 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定量化评价
        4.3.1 评价体系
        4.3.2 研究步骤
        4.3.3 照片测量方法
        4.3.4 分析评价
    4.4 接受性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总结
        4.4.1 景观环境特征总结
        4.4.2 空间模式特征总结
    4.5 本章小结
5 接受机制影响路径及中介效应评价分析
    5.1 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
        5.1.1 概念框架
        5.1.2 研究变量
        5.1.3 研究假设
        5.1.4 研究方法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5.2.1 问卷与量表设计
        5.2.2 问卷数据收集
        5.2.3 正式调查问卷
        5.2.4 信度与效度检验
        5.2.5 CFA分析
        5.2.6 相关分析及区别效度
    5.3 SEM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5.3.1 SEM拟合度分析
        5.3.2 SEM路径系数
        5.3.3 SEM模型修正
        5.3.4 中介效应检验
    5.4 实证结果与讨论
        5.4.1 公众行为模式在机制模型中介效应讨论
        5.4.2 公共艺术接受机制影响路径与效应讨论
        5.4.3 公共艺术景观环境特征与接受效应关系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应用
    6.1 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原则
        6.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6.1.2 满足期待性原则
        6.1.3 整体性思维原则
        6.1.4 过程性思维原则
    6.2 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策略
        6.2.1 易于识别的景观结构
        6.2.2 激活空间的景观比照
        6.2.3 空间留白的景观联想
        6.2.4 情感沉浸的景观体验
        6.2.5 支持行为的景观路径
        6.2.6 生态协同的景观表达
    6.3 公共艺术CMP景观设计模式
        6.3.1 信息收集与提取(C)
        6.3.2 要素思维地图(M)
    6.4 西安市华清宫街区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实践与探索
        6.4.1 项目背景
        6.4.2 场地概况
        6.4.3 策略应用
        6.4.4 设计方法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1:读博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2:西安公共艺术信息汇总表(部分)
附录3:调查问卷
附录4:预调研与量表修订

(2)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教学价值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况
    (二)罗森塔尔效应的教学价值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对历史教学要求
    (二)教师打破传统观念的需要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师期望
三、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对策
    (一)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二)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三)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四、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导入创设气氛,形成教师期望
    (二)教师输入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
    (三)小结回顾教学内容,教师维持或调整期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及调查统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以博彭拉查达披圣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理论基础
        1.2.2 汉语国际教育课堂问题行为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第二章 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结论
    2.1 博彭拉查达披圣中学汉语教学概况
    2.2 调查设计与调查实施
        2.2.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2.2.2 调查实施
    2.3 问卷结果分析及结论
        2.3.1 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与分布
        2.3.2 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特点
第三章 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观察及案例分析
    3.1 观察目的
    3.2 观察对象及实施
    3.3 汉语课堂不同类型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3.3.1 隐蔽型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3.3.2 不遵守作息制度型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3.3.3 扰乱型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3.3.4 轻度矛盾冲突型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3.3.5 不配合教师型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第四章 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4.1 学生因素
        4.1.1 学习态度消极
        4.1.2 学习动机不足
        4.1.3 学生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及心理发展特点
    4.2 教师因素
        4.2.1 教师管理意识淡薄
        4.2.2 教师教学缺乏趣味性
        4.2.3 教师语言难以理解
        4.2.4 教师“威”与“信”失衡
        4.2.5 教师“期待效应”失灵
    4.3 任教校方因素
        4.3.1 任教学校汉语课程设计不合理
        4.3.2 任教学校汉语教学资源不到位
    4.4 师资培训方因素
        4.4.1 培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4.4.2 教师与任教校方间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
    4.5 环境因素
        4.5.1 泰国教育文化大环境宽松自由
        4.5.2 课堂物理环境不够优化
第五章 关于应对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的思考及建议
    5.1 给教师的建议
        5.1.1 制定课堂规则,强化管理意识
        5.1.2 运用趣味教学法,提高教学趣味性
        5.1.3 提升语言技能,方便沟通及管理
        5.1.4 找准“威”与“信”平衡点
        5.1.5 把握学情,形成合理期待
        5.1.6 优化课堂物理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5.2 给任教校方的建议
        5.2.1 制定汉语教学大纲,丰富汉语课型
        5.2.2 积极配合汉语教师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5.3 给师资培训方的建议
        5.3.1 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5.3.2 提前在汉语教师与任教校方间建立联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泰文版)
附录三 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记录(选自部分教学日志)
致谢

(4)差异教学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行动研究 ——以“控辍保学”政策下的“劝返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政策之势
        2.实践之需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相关文献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4.教师期待效应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对象
一、学生M和X的语文学习困难分析:认识学生差异
    (一)语文学习心理前测,分析学困症结
    (二)深度访谈,走近被研究者
        1.M生档案
        2.X生档案
    (三)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对学生M的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2.对学生X的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二、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改进: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1.第一轮行动计划
        2.行动计划实施过程
        3.第一轮行动计划实施结果及反思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1.第二轮行动计划
        2.行动计划实施过程
        3.第二轮行动计划实施结果及反思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1.第三轮行动计划
        2.行动计划实施过程
        3.第三轮行动计划实施结果及反思
    (四)三轮行动研究的成效
三、差异教学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为了差异化发展
    (一)研究结论
        1.“劝返生”语文学习困难存在差异性
        2.“劝返生”的差异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3.差异教学为转化“劝返生”提供了有效策略
        4.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策略在学习中举足轻重
    (二)研究反思
        1.全面、动态测查“劝返生”的差异
        2.降低差异的不可控变量,重视差异资源的利用
        3.着眼于“劝返生”的长远发展,促进“劝返生”差异化发展
        4.借助多方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5.丰富自身脑科学理论,重视“劝返生”智力结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1.深度学习是改革浪潮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深度学习与幼儿培养的新诉求高度契合
        3.教师支持是幼儿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关键
    (二)文献综述
        1.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
        2.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3.关于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
        4.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三)核心概念
        1.问题解决
        2.深度学习
        3.幼儿深度学习
        4.教师支持策略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六)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2.研究方法的选择
        3.研究程序
        4.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
    (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
        1.以真实问题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2.以明确目标推进活动逐渐深化
        3.在反复动态过程中不断探究尝试
        4.以积极认知活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5.以多向互动实现深度交流与合作
    (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的理论支撑
        1.情境认知理论
        2.分布式认知理论
        3.元认知理论
        4.人本主义理论
    (三)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流程
        1.经验回顾与分享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4.阶段总结与反思
三、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类型与特征分析
    (一)教师支持策略类型分析
        1.提问支持
        2.情感支持
        3.评价支持
        4.经验支持
        5.材料支持
    (二)教师运用支持策略的特征分析
        1.教师支持具有统筹运用性
        2.教师支持具有持续深入性
        3.教师支持具有多重互动性
        4.教师支持具有合作协同性
四、幼儿深度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教师支持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支持者角色定位仍有所偏差
        2.教师观察和捕捉幼儿深度学习行为的能力不足
        3.教师支持时仍存在忽略幼儿发展差异性的情况
    (二)教师支持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新型教育理念的内化与革新程度不深入
        2.教师专业能力限制支持策略质量进一步提升
        3.深度学习理论储备不足制约支持策略灵活运用
五、幼儿深度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的改进建议
    (一)革新教育观念,促进深度学习理念内化
    (二)开展理论学习,拓宽深度学习理论认识
    (三)提升观察素养,发展深度学习指导能力
    (四)加强反思学习,及时调整更新支持策略
    (五)运用信息工具,搭建深度学习网络平台
    (六)加大园所支持,保障支持策略合理有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二、理论综述
    (一)观念
    (二)物理观念
        1.物理观念的内涵
        2.物理观念的分类
        3.物理观念的特点
        4.物理观念水平划分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学科结构理论
        3.人本主义理论
三、高中物理观念水平及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1.学生问卷设计
        2.教师访谈设计
    (四)数据分析
        1.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五)调查结论
四、高中物理观念层次模型与培养原则
    (一)高中物理观念层次模型
    (二)高中物理观念培养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创新性原则
五、高中物理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物质观
        1.创设感知体验,感知物质观
        2.设计小组探究,培养物质观
        3.建构层级模型,激发物质观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1.感知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2.渗透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3.内化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4.提升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三)培养学生的能量观
        1.初步建构能量观
        2.加深能量定律理解
        3.实现能量观念转化
    (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1.导入时空观教学
        2.促进时空观培养
    (五)促进教师转变物理观念
        1.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六)完善学校教学服务设施
        1.配备实验教学设施
        2.更新课程安排设置
    (七)评价物理观念水平
        1.观念水平评价标准
        2.观念水平评价内容
六、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教学设计和应用建议
    (一)物理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物质观的教学设计——以《电荷》为例
    (三)培养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的教学设计——以《超重与失重》为例
    (四)培养学生能量观的教学设计——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
    (五)培养学生时空观的教学设计——以《相对论时空观》为例
    (六)物理观念教学的应用建议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教师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水平访谈研究
附录B 关于高中生物理观念水平的调查问卷
附录C 访谈实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教育竞争及其伦理属性
    第一节 教育竞争的概念
        一、竞争
        二、教育竞争
        三、教育竞争与竞争教育的概念区分
        四、本文所指的教育竞争概念
    第二节 教育竞争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教育竞争的必然性
        二、教育竞争的必要性
    第三节 教育竞争的伦理属性
        一、教育竞争为什么具有伦理属性
        二、教育竞争伦理属性的主要维度
        三、研究教育竞争伦理属性的必要性
第二章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主要成因
    第一节 学生:默认教育压力的伦理偏差
        一、片面的学习观
        二、过于看重超越他人
    第二节 家庭:父母期待的伦理偏差
        一、揠“苗”助长
        二、分数至上
        三、父母期待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四、片面的家庭幸福观
        五、家长之间的攀比
        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理念
        七、片面的成才观
    第三节 学校:转移校际竞争压力的伦理偏差
        一、过于看重升学率
        二、存在应试教育的情况
        三、减负成为口号
        四、教师期待的分数指向
    第四节 社会:评价的伦理偏差
        一、对人才评价的片面性
        二、对学校评价的片面性
第三章 教育竞争的限度及过度与适度
    第一节 教育竞争的限度及适度标准
        一、教育竞争的限度
        二、教育竞争适度的标准
    第二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竞争过度及其特点
        二、教育竞争过度的主要类型
        三、教育竞争过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后果
        一、不利于孩子与自身及与家长伦理关系的和谐
        二、不利于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有损教育公平
    第四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不合伦理的理论分析
        一、降低劳动幸福理论中的劳动幸福感
        二、违背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育竞争适度及其意义
        一、教育竞争适度
        二、教育竞争适度的意义
第四章 对教育竞争过度的伦理修正
    第一节 学以成人:学生个人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学习动机:从“独尊分数”到“学以成人”
        二、匡正出人头地:从“超越他人”到“超越自我”
    第二节 合理期待:家庭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家庭教育功能:从揠苗助长到遵循成才规律
        二、匡正成才目标:从应试教育到全面发展
        三、匡正父母期待:从成龙成凤到实事求是
        四、匡正家庭幸福观念:从物质主义到精神与物质同步追求
        五、匡正同伴比较:从恶性攀比到合理对照
        六、匡正社会教育观念:从盲目跟风到理性选择
        七、匡正助推观念:从注重外部施压到内部动力激发
    第三节 立德树人:学校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育人理念:从注重考试成绩到注重全过程育人
        二、匡正教育方式:从书本主义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匡正课业观念:从单科无限课业到全科整体控制
        四、匡正教师期待:从生生全优到因材施教
    第四节 公正评价:社会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人才评价观:从考试结果评价评价到动态全过程评价
        二、匡正优质学校观念:从唯升学率到综合核心素养教育
    第五节 竞争教育:伦理修正的有效路径
        一、回归适度教育竞争离不开竞争教育
        二、竞争教育的意义
        三、进行适度竞争教育的策略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课题选题的缘由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三)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基本理论概述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及特点
        1、“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
        2、“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特点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形成
        1、教师如何形成期望
        2、教师期望的影响因素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价值理论
        3、归因理论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认识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2、有利于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优化《经济生活》教学质量
三、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实践--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
    (一)初次教学实践
        1、教学设计
        2、课堂实录
        3、教学反思
    (二)第二次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及改进
四、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体验及启示
    (一)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2、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足
        3、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高中《经济生活》有效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启示
        1、勤于反思总结,重视教师的教育影响
        (1)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2)增强教师的教育机智
        2、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1)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课堂互动平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4、改进表扬或者批评的方法
        (1)表扬方式要恰当
        (2)合理运用批评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少儿
        2.1.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2.1.3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
    2.2 游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2.1 古典游戏理论
        2.2.2 现代游戏理论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2.3.2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2.3.3 游戏理论下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2.3.4 少儿篮球教学的研究现状
    2.4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教学实验法
第4章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构建少儿篮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构建思路
        4.1.1 理论基础
        4.1.2 构建思路
    4.2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4.2.1 教育性原则
        4.2.2 针对性原则
        4.2.3 趣味性原则
    4.3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4.3.1 指导思想
        4.3.2 教学目标
        4.3.3 教学程序
        4.3.4 教学评价
    4.4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4.4.1 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
        4.4.2 学情分析
        4.4.3 教学要求
        4.4.4 课时教学案例的实施
    4.5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第5章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的应用
    5.1 实验前学生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5.1.1 实验前学生基本信息比较
        5.1.2 实验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比较
        5.1.3 实验前学生篮球技能水平比较
        5.1.4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对比分析
    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
        5.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比较
        5.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篮球技能水平比较
        5.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身体素质比较
    5.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5.3.1 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比较
        5.3.2 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技能水平比较
        5.3.3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
    5.4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5.4.1 实验组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比较
        5.4.2 实验组实验前后篮球技能水平比较
        5.4.3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
第6章 讨论与分析
    6.1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6.2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6.3 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少儿篮球教学过程注重技巧性
        7.2.2 少儿篮球教学设计注重多样性
        7.2.3 少儿篮球教学资源注重自我发掘与外部引进
        7.2.4 少儿篮球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不断反馈与优化
        7.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应用语言学视域下的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2.2 应用文写作教学课程资源研究
    2.3 应用文写作教学具体内容研究
    2.4 应用文写作教学具体教学法研究
    2.5 应用文写作教学主体心理研究
    2.6 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7 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应用语言学理论概述
    3.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3 应用语言学下的语言能力理论
        3.3.1 语言能力理论概述
        3.3.2 巴赫曼的语言能力理论
4 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调查
        4.1.1 问卷编制与发放
        4.1.2 问卷数据检查分析
        4.1.3 问卷结果统计
    4.2 访谈调查
        4.2.1 访谈设计
        4.2.2 访谈总结
    4.3 现状分析
        4.3.1 优势之处
        4.3.2 不足之处
5 应用语言学视域下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5.1 根据初中生生活,调动个人背景经验
        5.1.1 唤醒已有背景经验
        5.1.2 挖掘新的背景经验
        5.1.3 培养积累经验习惯
    5.2 立足初中生水平,提升基础语言能力
        5.2.1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5.2.2 发展语用能力
    5.3 发展写作元认知,提升初中生策略能力
        5.3.1 培养初中生元认知策略意识
        5.3.2 培养初中生计划策略能力
        5.3.3 培养初中生实施计划策略能力
        5.3.4 培养初中生评价策略能力
    5.4 基于交际语境,指导初中生进行写作
        5.4.1 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从目的出发
        5.4.2 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从话题入手
        5.4.3 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明确作者身份
        5.4.4 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树立读者意识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四、教师期待效应的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艺术接受机制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 杨琬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罗森塔尔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海露. 延安大学, 2021(12)
  • [3]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以博彭拉查达披圣中学为例[D]. 王新泽. 河北大学, 2021(02)
  • [4]差异教学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行动研究 ——以“控辍保学”政策下的“劝返生”为例[D]. 马发发.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D]. 郝明晶.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D]. 徐丽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D]. 朱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8]“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D]. 黎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游戏理论的少儿篮球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D]. 张圣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应用语言学视域下的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韩佳美.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