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原因是什么?

残疾原因是什么?

一、残疾人事业是干什么的(论文文献综述)

吴皓萍[1](2020)在《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失衡关系研究 ——以济南市L机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大、种类多,在享受康复训练、日常生活照料、教育家庭等服务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家庭在为残疾人提供照料、康复等方面承担较大的压力。因此,机构服务对于这类残疾人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残联、民政、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应支持下,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因运而生,但目前机构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基于对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状况的个人了解、文献研究以及前期的资料收集,提出如下研究问题:(一)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有什么样的问题?(二)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三)如何改善两者失衡关系的现状以促进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发展?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社会支持理论出发,对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的失衡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旨在揭示政府、机构自身以及社会层面对失衡关系的影响因素,并尝试从政府、机构、社会、工作者四个层面入手为进一步改善当前失衡关系的现状做出努力,从而为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良性运转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采用长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工作者、有自主意识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进行了访谈,基于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矛盾的工作关系(敌视与依赖)、“服从化”得互动模式、“专业主义”的工作伦理及“摆不平”的供需关系。针对这些具体的表现,研究从政府、机构、社会、工作者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机构层面:神秘的专业主义色彩、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的管理缺陷、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引发的困境以及“规则为本”的工作惯例;政府层面:资金支持力度微弱、行业规范和标准存在漏洞、就业前景不明朗;社会层面: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残疾人的歧视、来源于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压力;工作者层面:压力过大产生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压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本研究指出,为改善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不良的互动关系,需要做出以下努力,政府层面:加强制度建设规避专业主义的倾向、增加财政支持力度、行业规范和职业规划保驾护航;机构层面:促进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机构服务理念的融合、改变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重视人才建设、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工作者减压、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家长委员会模式,充分利用非正式社会资源;社会层面:改变社会公众及媒体的主流价值观、非正式支持网络的支持;工作者自身:提高爱人的能力,接纳服务对象、增强心理素质,合理进行情绪宣泄、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王珏[2](2020)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综合性服务路径研究 ——以合肥市H机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我国不同残疾种类和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涨幅明显。到2018年为止,在城镇和农村范围内,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48.4万人,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然而残疾人群体由于身心上的缺陷造成的特殊性,未参加就业的残疾人占总数比仍然大,就业难度高。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群体的多元就业需求,落实十九大“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方针,近年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积极倡导民间力量开办残疾人社会服务机构,并向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群体提供一种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模式,即辅助性就业。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工作以其专业性与本土性的迅速发展,为介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提供可能。本文以合肥市H辅助性就业机构为研究点,聚焦该机构辅助性就业实践模式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H机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结合访谈内容从机构开展辅助性就业动机、就业内容及目标、资金来源和机构内学员互动情况具体阐述了辅助性就业取得的现状与成效,同时也反映出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H机构在开展辅助性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质量低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与机构需求缺位等困境。在此基础之上,以新残疾人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尝试从宏观政府部门和社会意识层面,中观社区、企业层面和微观机构和个人层面分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在辅助性就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政策法规支持不足、残联与其他部门配合不充分、社会观念落后;社区支持与企业支持功能未有效发挥;机构自身能力有限以及残疾人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之道。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发展,以智力、精神和重度肢残者辅助性就业为关注点,社会工作者以服务提供者、政策倡导者、资源连接者等角色在强调政府地位、完善就业政策法规、提升社会观念、加强社区和企业互动、提高机构就业质量以及协助调适残疾人个体等层面发挥专业优势,并针对不同残疾类型提供个性化服务,兼容并重,最大化地帮助残疾人通过就业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有助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建设,实现残疾人福祉。

李慧[3](2019)在《小组工作支持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研究 ——基于B市“有人伙伴计划”项目实践》文中认为残疾人在我国占有较大比例,且人口数量持续保持在一个平衡水平状态。残疾人生存发展、生活质量等问题不但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改善残疾人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残疾人发展和残疾人事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中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七条还规定“全社会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作为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全心全意服务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关注、关心、帮扶残疾人,特别是支持残疾人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反哺社会责无旁贷。本文以B市自助组织“有人伙伴计划”社会融入实践项目为依托,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和“有人伙伴计划”自助组织残疾人的社会融入现状,得出B市自助组织“有人伙伴计划”项目残疾人有就业知识需要、人际关系需要、情感支持需要。根据自助组织残疾人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的专业知识为指导,开展了5次小组活动,并对开展的社会融入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小组组员学到了社会融入过程中所需的技能,扩大人际交往圈,获得社会支持,通过能力提升,有效地促进组员的社会融入。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对小组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体来说,本研究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支持残疾人社会融入,让残疾人享受到专业的服务,改变自己的困境,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身能力。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有效促进了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同时,以期为残疾人自助组织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帮助残疾人社会融入的方式方法。

顾小平[4](2018)在《白与黑》文中研究表明1.苏城晨字幕:2011年11月11日。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慢慢地升起,沉静了一夜的苏城开始喧闹起来,路上车水马龙,人们匆匆行走在上班的路上。2.戴薇家晨戴薇起床。她坐在床头,习惯性地看着对面墙上挂的婚纱照。婚纱照不见了?戴薇揉了揉双眼,再望去,仍然是一无所有,一片黑暗。她立即从床上起来,挨近墙一看,照片原封不动地挂在墙上。戴薇不放心地再次坐到床上,向

厉才茂[5](2018)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历史方位(上)》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残联成立三十周年到来之际,回顾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对于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发表,本期刊出的部分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三个角度回顾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过去四十年的历史进程。

李湘云[6](2017)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社会人道主义文化》文中研究表明残疾人事业是事关残疾群体温饱、利益、尊严、权利的事业,在残疾人生活贫困基本解决之后,如何营造人道主义文化来解决群体普遍存在的"精神贫困"问题,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它既需要官方组织的设计,更离不开社会人道主义要素的支持,只有这样,"让残疾人在社会面前站起来"的新残疾人观才能落地。

张九童,王颖[7](2017)在《论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更是其生存发展之基。残疾人只有实现就业,才能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空间,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在竞争性就业环境中,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事实证明,践行积极的现代社会残疾人观,优化残疾人就业环境,是解决残疾人就业困境的基础性问题。深刻认识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积极的现代社会残疾人观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对于广大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严新明[8](2016)在《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介绍了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在分析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残疾人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进行特定的培训,从而形成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最后借鉴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试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作用,同时利用公民社会的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的残疾人就业社会支持系统,才能积极地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就业。

刘月新[9](2016)在《陪你远行——一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救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缘起报道称,全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19.9万,出生缺陷儿童80-120万。在2-14岁儿童中,现有智障智残儿童大约2000万。全国大约有聋哑儿童270万,每年仅因药物导致聋哑的就有2-4万人。有0-14岁脑瘫儿童约70万人。有自闭症儿童164万,且75%以上在6岁以前未能及时确诊。据中国残联保守估计,我国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位自闭症儿童。一个农村姑娘,怀着一颗对苦难对心灵救赎的心,二十多年中,从办家庭学校开始,让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名聋哑孩子

邱观建,安治民[10](2015)在《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系建构》文中指出中国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道路选择、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三个纬度系统探讨与建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践行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核心价值的新残疾人观;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体系架构,是助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参照系。

二、残疾人事业是干什么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残疾人事业是干什么的(论文提纲范文)

(1)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失衡关系研究 ——以济南市L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背景
        1.2.1 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势头良好
        1.2.2 残疾人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民办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
        1.4.2 工作者、服务对象、失衡关系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困境研究
        2.1.2 工作者的职业效能感研究
        2.1.3 与机构工作人员相关的研究
        2.1.4 残疾人服务机构相关的服务规范
        2.1.5 有关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关系的研究
    2.2 国外文献回顾
        2.2.1 国外智力残疾人服务现状
        2.2.2 国外的残疾人福利政策
        2.2.3 国外针对服务关系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理论
        3.1.1 社会支持理论内涵
        3.1.2 选择该研究理论的原因
    3.2 长度访谈的研究方法
        3.2.1 选点与进场
        3.2.2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3.2.4 相关伦理议题
第4章 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失衡关系表现
    4.1 矛盾的工作关系:敌视与依赖
        4.1.1 敌视:不信任和不配合
        4.1.2 依赖:高期待与强依赖
    4.2 “服从化”的互动模式
        4.2.1 横行霸道的“老板”
        4.2.2 逆来顺受的“员工”
    4.3 “专业主义”的工作伦理
        4.3.1 工作者冷淡的服务态度
        4.3.2 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歧视
    4.4 “摆不平”的供需关系
        4.4.1 工作者千篇一律的服务提供
        4.4.2 服务对象需求难以表达和回应
        4.4.3 专业工作者数量的缺口严重
第5章 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关系失衡的原因分析
    5.1专业主义取向下的机构抉择
        5.1.1 神秘的专业色彩获得服务对象信赖和服从
        5.1.2 从自身利益出发的机构管理缺陷
        5.1.3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引发的困境
        5.1.4 “规则为本”的工作惯例
    5.2 政府层面的分析
        5.2.1 资金支持力度微弱
        5.2.2 行业规范与标准存在漏洞
        5.2.3 就业前景不明朗
    5.3 社会层面的分析
        5.3.1 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残疾人的歧视
        5.3.2 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压力
    5.4 工作者内生动力的不足
        5.4.1 压力过大所产生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压力
        5.4.2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第6章 改善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失衡关系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的支持为先导
        6.1.1 加强制度建设规避专业主义的倾向
        6.1.2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6.1.3 行业规范和职业制度保驾护航
    6.2 机构层面的支持做保障
        6.2.1 促进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理念的融合
        6.2.2 改变不合理的管理模式
        6.2.3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6.2.4 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工作者减压
        6.2.5 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6.2.6 引入家长委员会模式,充分利用非正式社会资源
    6.3 社会层面的支持增强稳定性
        6.3.1 改变社会公众、媒体的主流价值导向
        6.3.2 来源于支持系统中的非正式支持网络
    6.4 工作者自身的动力做“助燃剂”
        6.4.1 提高爱人之能力,接纳服务对象
        6.4.2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合理进行情绪宣泄
        6.4.3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第7章 总结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限制
    7.4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 访谈大纲
    附录二: 访谈对象编码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综合性服务路径研究 ——以合肥市H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残疾人就业成果的研究
        (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研究
        (三)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研究
    四、概念界定
        (一)残疾人就业
        (二)辅助性就业
        (三)综合性服务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合肥市H机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状况
    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本情况
        (一)我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开展概况
        (二)合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施情况
    二、合肥市H机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状况调查
        (一)机构开展辅助性就业的动机
        (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内容和目标
        (三)服务资金来源与保障
        (四)残疾人的互动交流情况
        (五)辅助性就业工作成效
    三、合肥市H机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辅助性就业实践质量低
        (二)社工、志愿者与机构需求错位,尚未发挥有效作用
    小结
第三章 合肥市H机构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层面
        (一)政府政策法规支持不足
        (二)残联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充分
        (三)社会意识不足,观念落后
    二、中观层面
        (一)社区支持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二)企业雇佣意愿低,就业形势严峻
    三、微观层面
        (一)辅助性就业机构自身能力桎梏难以突破
        (二)残疾人自身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小结
第四章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路径
    一、宏观系统不断完善
        (一)强调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倡导针对性政策法规出台
        (二)深化残联组织建设,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认知
    二、中观系统增加互动
        (一)盘活社区资源,发展多层次专业服务
        (二)增强企业积极互动,提升单位接纳度
    三、微观系统协助调适
        (一)机构精准定位,提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质量
        (二)调整残疾人自我观念,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小组工作支持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研究 ——基于B市“有人伙伴计划”项目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残疾人社会融入国内研究现状
        二、残疾人社会融入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现状、需求及小组支持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现状分析
        一、B市残疾人自助组织和“有人伙伴计划”概览
        二、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群体社会融入现状
    第二节 B市自助组织“有人伙伴计划”残疾人社会融入需求分析
        一、就业知识需要
        二、人际关系需要
        三、情感支持需要
    第三节 小组工作支持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小组工作支持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的必要性
        二、小组工作支持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的可行性
第三章 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的小组工作过程
    第一节 活动方案设计
        一、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小组活动基本情况
        二、小组工作介入准备
        三、小组计划书的制定
    第二节 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小组前期活动—有人伙伴咨询会议
        二、小组中期活动—能力建设工作坊
        三、小组后期活动—自助融入社会工作自媒体传播
    第三节 结果评估
        一、服务对象评估
        二、社工自评
        三、相关人员评价
第四章 B市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小组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反思
        一、小组工作方法的反思
        二、小组活动设计中的不足
        三、社会工作者反思
        四、社工伦理原则难以遵循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白与黑(论文提纲范文)

1.苏城晨
2.戴薇家晨
3.医院日
4.上海火车站日
5.医院日
6.火车上夜
7.北京医院日
8.火车日
9.戴薇家晨
10.戴薇家夜
11.戴薇家晨
12.戴薇家日
13.戴薇家院子日
14.戴薇家晨
15.城市街道日
16.图书馆日
17.城市街道日
18.戴薇家日
19.城市街道日
20.校门前日
21.戴薇家日
22.戴薇家晚
23.城市街道晨
24.戴薇家日
25.医院病房日
26.殡仪馆日
27.戴薇家日
28.戴薇家晨
29.城市街道日
30.残疾人活动中心日
31.城市街道日
32.戴薇家日
33.戴薇家晨
34.演出现场日
35.戴薇家日
36.戴薇家晨
37.戴薇家日
38.戴薇家日
39.戴薇家日
40.戴薇家日
41.残疾人活动中心日
42.戴薇家晨
43.文体中心日
44.演播室日
45.戴薇家日
46.城市街道日
47.某楼盘售楼处日
48.戴薇家日
49.文体中心日
50.排练场日
51.化妆室日
52.排练场门口日
53.路上日
54.残疾人活动中心日
55.城市街道日
56.茶舍日
57.李安家晚
58.戴薇家晚
59.戴薇家晨
60.城市街道日
61.初见书房日
62.城市街道日
63.排练场日
64.残疾人活动中心日
65.戴薇家日
66.戴薇家晨
67.戴薇家夜
68.比赛现场日
69.戴薇家日
70.城市街道日
71.戴薇家日
72.比赛现场日
73.城市街道日
74.阳山中学日
75.戴薇家日
76.演出现场日
77.戴薇家日
78.中央电视台日
79.看守所日
80.戴薇家晨
81.苏城盲聋学校日
82.多功能厅日

(5)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历史方位(上)(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历史逻辑看,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一致的
    1.1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中兴起的
    1.2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始终顺应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
    1.3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
2. 从实践逻辑看,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经历了“两次创业”的发展阶段
3. 从理论逻辑看,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一个观念现代化的过程

(6)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社会人道主义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人道主义文化的生成困境
    (一) 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人文基础非常薄弱
        1. 传统残疾人文化的去人道性。
        2.“先家后国”理念下残疾人关怀的家庭性。
    (二) 残疾人事业的行为主体单一, 行为力量单薄
        1. 官方主体单打独斗。
        2. 社会主体没有成形。
        3. 家庭主体支持乏力。
二、人道主义文化营造是残疾人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唯一途径
    (一) 官方职能的转移
        1. 官方在两项职能之外, 把事业向社会外延。
        2. 以制度建设使“新残疾人观”真正落地。
    (二) 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建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体系
        1. 重视培育第三部门。
        2. 发挥企业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的重要作用。
        3. 继续发挥家庭对残疾人的精神慰藉作用。
    (三) 培养民众的人道情怀
        1. 以传统道德文化抵抗市场经济带来的极端利己主义。
        2. 利用宗教善念培育农村环境中人们的慈悲情怀。
        3. 以制度的奖罚使扶弱济困行为变成社会习惯。
    (四) 提高残疾人维护自我正当利益、完善健全人格的能力
        1. 帮助残疾人认清自我权利。
        2. 提高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7)论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及其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实践困境
2. 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地位
    2.1 现代社会残疾人观是社会主义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价值观优势
    2.2 现代社会残疾人观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观念定位
    2.3 现代社会残疾人观是化解残疾人就业矛盾的行动指南
3. 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作用
    3.1 培育和践行积极的现代社会残疾人观,有利于强化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中的主体责任
    3.2 培育和践行积极的现代社会残疾人观,有利于优化残疾人组织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公共职能
    3.3 培育和践行积极的现代社会残疾人观,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在就业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结语

(10)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1 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
2 道路选择
3 理论支持
4 制度保障
5 结论

四、残疾人事业是干什么的(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失衡关系研究 ——以济南市L机构为例[D]. 吴皓萍. 山东大学, 2020(12)
  • [2]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综合性服务路径研究 ——以合肥市H机构为例[D]. 王珏. 安徽大学, 2020(08)
  • [3]小组工作支持自助组织残疾人社会融入研究 ——基于B市“有人伙伴计划”项目实践[D]. 李慧. 甘肃政法学院, 2019(01)
  • [4]白与黑[J]. 顾小平. 电影文学, 2018(16)
  • [5]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历史方位(上)[J]. 厉才茂. 残疾人研究, 2018(01)
  • [6]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社会人道主义文化[J]. 李湘云. 中外企业家, 2017(16)
  • [7]论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张九童,王颖. 残疾人研究, 2017(01)
  • [8]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研究[J]. 严新明.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 2016(01)
  • [9]陪你远行——一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救赎[J]. 刘月新. 时代文学, 2016(04)
  • [10]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系建构[J]. 邱观建,安治民. 理论月刊, 2015(03)

标签:;  ;  ;  ;  

残疾原因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