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显露方式和穿刺速度对穿刺成功的影响

浅静脉显露方式和穿刺速度对穿刺成功的影响

一、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高文波[1](2020)在《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治疗重点及难点。血肿形成后可出现占位效应,直接损伤脑组织,并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于此同时,血肿凝结及液化分解的过程可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如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凝血酶、血浆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外科手术治疗可清除脑部血肿,减轻其因血肿所引起的占位效应以及脑组织缺血,还可清除因继发性脑损害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改善预后显得至关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目前存有众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在治疗HBGH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脑内血肿需分离外侧裂这一自然腔隙,仅需切开岛叶,距离基底节血肿腔仅1cm左右,路径较短,易于术中止血。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有利于完全清除血肿,有利于减轻手术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同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避免了切开颞叶皮层可能造成对感觉、运动、语言中枢永久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更适用于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对于优势半球的血肿患者而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患者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手术患者相比遗留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但是大量重要的血管走行于外侧裂,这些血管损伤可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致命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故该入路对手术者的手术技能及手术设备的要求颇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神经影像、神经内镜和导航技术的进步,使得神经外科微创手术达到满意的手术视野暴露效果。神经内镜技术以及相关器械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得其成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外科治疗方案。现有证据仍不能确定脑出血手术方案的一般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寻找更佳的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侧裂、基底节区脑组织形态、动脉及静脉的解剖学研究,为脑出血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其次对经侧裂入路和神经内镜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对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比较,以对比经侧裂开颅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价值。第一部分 外侧裂、脑岛叶以及基底节区显微外科解剖目的:侧裂岛叶基底节区域无论手术类型是动脉瘤、血管畸形还是肿瘤,对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区及其血管关系的充分认识是进行该区域手术的必备条件。本研究通过对外侧裂、基底节区的相关解剖研究明确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形态解剖结构、动脉供应和静脉引流,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及避免相关手术并发症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成人尸头标本(13例,共26侧)进行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的形态结构、大脑中动脉和侧裂静脉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外侧裂额顶盖及颞盖大部分脑沟、脑回和岛叶脑沟、脑回存在恒定解剖关系,可为到达岛叶的不同部位提供准确的解剖标志。最外侧豆纹动脉是岛叶手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距离岛顶14mm,穿入岛阈内侧15mm的前穿质。大脑中动脉的上干以及分支供应岛叶的前、中、后短回、岛叶短沟、岛周前沟以及岛顶。大脑中动脉的下干以及分支供应岛叶的后长回、岛周下沟以及岛阈。上干和下干共同供应了岛叶的中央沟以及前长回。岛叶动脉均值为94支(77-112支),动脉的直径均值为0.26mm(0.1-0.8mm),每条动脉的起源均可追踪到大脑中动脉的M2段。岛叶动脉以岛叶皮层以及最外囊的供应为主,而应壳核、苍白球以及内囊等部分主要由豆纹动脉进行供应。岛叶穿通动脉常常发自于后岛叶区域中央动脉以及角回动脉,进入到岛叶中央沟后半部分以及岛叶后长回部分,供应放射冠区。侧裂的静脉解剖特征多变异。3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缺如或发育不全,12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是单干,11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是双干。结论:对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区域解剖结构的熟悉与理解,有助于岛叶、基底节区进行手术路径选择,同时在术中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免受损伤。第二部分经外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探究目的:基底节脑出血可损伤内囊,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远端外侧裂入路能有效的缓解基底节脑出血。然而这一入路是困难的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究经远端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手术技巧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采用经远侧外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出血治疗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录像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区域解剖知识,讨论经远侧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38例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远端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治疗,其余2例改为经皮层经颞叶入路。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早期病例的三个阶段:侧裂分离阶段、岛叶造瘘阶段和血肿清除阶段。在随后的病例中,作者采用了适当的手术技术来预防并发症。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可通过经远侧外侧裂入路进行治疗,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经远端外侧裂入路技术难度大。掌握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相关显微外科解剖知识及一定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第三部分神经内镜对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治疗的手术技巧的研究目的:基底节区出血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之一,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近些年,神经内镜技术以及器械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为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外科治疗方案之一。本部分研究对神经内镜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讨论利用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技巧。结果:39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内镜血肿清除手术,手术时间1.5±0.1h,血肿清除率89.1±3.8%,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无脑积水及死亡发生。多选择经额入路。采用回撤导管鞘逐步清除血肿的方法。对活动性出血内镜直视下电凝止血。结论:神经内镜下基底节血肿清除术可早期降低颅内高压,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具有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良好的视野,手术通路创伤小,对神经功能的破坏小等优势。第四部分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的对比研究目的:目前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方案主要为保守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本部分研究对经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对比,评价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分别行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77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内镜下(39例)和经侧裂入路(38例)血肿清除手术,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9.1±3.8%,81.1±4.7%(p=0.001),术后1周GCS评分分别为11.4±2.0,9.2±2.4(p=0.001),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别为 2.3±1.6,3.4±1.5(p=0.002)。结论:基底节脑出血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均可达到血肿清除良好的效果,内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

王玥[2](2017)在《新生儿三种PICC置管途径的使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生儿经贵要静脉、颞浅静脉和腋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145例PICC置管患儿根据穿刺血管分为腋静脉组(n=35)、颞浅静脉组(n=68)、贵要静脉组(n=42)。比较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以及导管异位发生率,观察各组PICC穿刺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腋静脉组穿刺用时短于颞浅静脉组和贵要静脉组(P<0.05);颞浅静脉组的渗血发生率低于腋静脉组和贵要静脉组(P<0.05)。结论 3种途径置管各有利弊,护士应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操作难度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充分保证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

巩云霞[3](2016)在《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老年中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老年中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老年中度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浅静脉充盈程度及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法用于老年中度水肿患者能够提高静脉显露充盈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穿刺痛苦以及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容翠月[4](2014)在《浅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0引言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关系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1]。在临床,浅静脉穿刺输液技术应用广泛,从浅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技巧,如进针方式、进针角度、进针速度、进针长度、心理因素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并且更符合患者对健康、舒适的要求,现综述如下:1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浅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因人而异,在穿刺前应对患者进行血管评估,有计划合理地使用静脉,原则上应选择弹性好、

陈静华,唐小红[5](2013)在《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浅静脉置管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300例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系统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在浅静脉置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恐惧心理减轻,抗拒心理降低,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学龄前儿童浅静脉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曹建玉,朱璐兰[6](2013)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及相关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及相关护理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本院小儿静脉输液的845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相关的操作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护士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和用物,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对策。结果:本组密切观察输液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通过提高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技能、同时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时的配合度。本组845例患儿静脉1次穿刺成功723例(85.56%)。结论:注意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护理、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

蒋瑜,秦媳秀,段水英,陈晓莲[7](2012)在《手背静脉输注穿刺方法的研究比较》文中研究指明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且重要的手段之一[1],也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有报道90%以上的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2]。为成功实施静脉穿刺,确保穿刺质量,静脉穿刺时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尽可能保护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避免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的投诉,提高静脉输注治疗的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是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方向,现将进展综述如下。

徐彦梅[8](2012)在《提高四肢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静脉输液为临床治疗、抢救和检查等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成人常采用四肢远端的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由于疾病对机体作用、长期反复输液、化疗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浅静脉血管条件不好,情况复杂多样,给护理人员增加了操作难度,易致静脉穿刺失败,经过向各界护理同仁

杨惠[9](2012)在《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1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与使用时间的原因分析1.1护士的心理素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陆咏华[10](2012)在《两种静脉显露方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两种静脉显露方法的静脉充盈效果,寻找方便、可行的小儿静脉显露方法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扎止血带,观察组采用止血带两次结扎,分别观察静脉充盈度和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充盈度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止血带两次结扎方便、易行,适合在儿科静脉穿刺中推广应用。

二、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外侧裂、脑岛叶及基底节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经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探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及内镜通道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新生儿三种PICC置管途径的使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贵要静脉组:
        1.2.2颞浅静脉组:
        1.2.3腋静脉组:
        1.2.4 PICC置管及固定: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以及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
    2.2 3组PICC穿刺和留置时间比较
    2.3 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3.1 掌握血管解剖利于穿刺
    3.2 体位和操作
    3.3 及时处理导管异位, 防止导管置入过深
    3.4 不同血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3)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老年中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2方法
    1. 3评价指标
2结果
    2. 1两组浅静脉显露充盈程度比较见表1。
    2. 2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
    2. 3两组穿刺时间与VDS评分比较见表3。
    2. 4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4。
3讨论

(6)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及相关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静脉选择:
3相关输液方法及固定[2]:
4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3]:
5结果:
6体会

(7)手背静脉输注穿刺方法的研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常用的静脉穿刺方法
    1.1 传统法 (握拳法)
    1.2 老年病人手背浅静脉穿刺
    1.3 弓形手掌穿刺法
    1.4 回压静脉法
    1.5 手放松法
    1.6 自然状态静脉穿刺法
    1.7 手部自然放松空握杯状
    1.8 负压进针法
    1.9 直入法
    1.10 逆行穿刺法
    1.11 水肿的病人
2 穿刺部位的选择
3 绷扎止血带的时间和位置
    3.1 扎止血带时间
    3.2 止血带的绷扎位置
4 进针角度
5 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
6 小结

(10)两种静脉显露方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静脉充盈差、显露不清的判断标准
        1.2.2 操作方法
    1.3 效果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静脉显露方法的静脉充盈度比较见表1。
    2.2
3 讨论

四、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D]. 高文波. 山东大学, 2020(04)
  • [2]新生儿三种PICC置管途径的使用分析[J]. 王玥.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08)
  • [3]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老年中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J]. 巩云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16(07)
  • [4]浅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容翠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07)
  • [5]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 陈静华,唐小红. 医疗装备, 2013(08)
  • [6]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及相关护理体会[J]. 曹建玉,朱璐兰. 中国伤残医学, 2013(06)
  • [7]手背静脉输注穿刺方法的研究比较[J]. 蒋瑜,秦媳秀,段水英,陈晓莲. 全科护理, 2012(36)
  • [8]提高四肢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 徐彦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8)
  • [9]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A]. 杨惠. 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2012
  • [10]两种静脉显露方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比较[J]. 陆咏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2(11)

标签:;  ;  ;  ;  

浅静脉显露方式和穿刺速度对穿刺成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