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一、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吉,赵晨,郎金琦,马心雨,李琳[1](2022)在《扁周脓肿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1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道1例扁桃体周围脓肿穿刺术后继发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诊治过程。患者男, 23岁, 因"扁桃体周围脓肿穿刺术后6 d, 术后出现咽痛、吞咽痛、呼吸困难加重2 d"就诊。经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之后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并成功治愈, 随访3年患者无咽痛及出血, 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李腾飞,时程程,余笋,马骥,王玲,宋燕,韩新巍[2](2021)在《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7例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真性动脉瘤41例, 夹层动脉瘤6例和假性动脉瘤3例。术中依据动脉瘤性质、大小、形态以及载瘤动脉直径、迂曲程度等不同采用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如单纯弹簧圈栓塞、重叠或单枚编织型血管支架植入、覆膜支架植入以及血流导向装置植入等), 依据术后即刻DSA和6个月DSA随访结果对动脉瘤闭塞情况进行评估并评价其疗效。观察并记录围术期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 技术成功率100%。其中采用重叠编织型支架植入28例, 单枚编织型支架植入6例,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植入6例, 采用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和外周覆膜支架3例, 载瘤动脉弹簧圈闭塞1例。术后即刻DSA显示动脉瘤闭塞完全或造影剂明显滞留同时载瘤动脉血流通畅。围术期未出现动脉瘤破裂、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1±4.4)个月, 术后6个月DSA或CTA显示, 2例患者支架内轻度狭窄, 1例患者载瘤动脉完全闭塞, 余患者载瘤动脉血流通畅, 动脉瘤闭塞完全且支架内未见明显狭窄。结论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力[3](2021)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情况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目的:从患者基本情况、动脉瘤情况、治疗方案、术后动脉瘤即刻情况分析纳入研究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各项数据。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可以规避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经CTA和/或MRA、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瘤;3.动脉瘤测量最大径线<3mm。排除标准为:1.非囊性动脉瘤,如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2.动脉瘤最小测量径线>3mm;3.合并除动脉瘤外其它血管异常,如血管畸形、动静脉瘘、Moyamoya病、恶性肿瘤所致动脉瘤;4.非破裂动脉瘤6个月内有颅内出血和/或症状性脑梗死;5.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开颅夹闭治疗后复发的动脉瘤;6.病例资料不完整的动脉瘤。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技术或同时应用不同辅助技术进行栓塞治疗。收集资料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症状性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病史。2.动脉瘤基本信息:是否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动脉瘤瘤颈宽度、是否为宽颈或窄颈动脉瘤、是否为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体积、动脉瘤位置。3.手术治疗干预信息:是否为单微导管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应用不同辅助技术栓塞(如支架辅助栓塞、球囊辅助栓塞、微导管辅助栓塞、微导丝辅助栓塞、多微导管栓塞技术)。4.术后动脉瘤即刻效果信息。分析颅内囊性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并探讨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459例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中,有高血压病史者208例(47.3%),糖尿病史41例(9.3%),吸烟史89例(20.2%),饮酒史99例(22.5%),症状性脑血管病史16例(3.6%),合并心血管病27例(6.1%)。动脉瘤颈宽度2.26±0.48mm,宽颈动脉瘤442个(96.3%),窄颈动脉瘤17个(3.7%)。破裂动脉瘤52个(52位患者)(11.3%);未破裂动脉瘤407个(388位患者X88.7%)。多发动脉瘤192例(43.6%),非多发动脉瘤267例(56.4%)。动脉瘤位置:大脑前动脉系统144个(31.4%。),大脑中动脉系统99个(21.6%),颈内动脉系统181个(39.4%),后循环动脉瘤35个(7.6%)。动脉瘤手术策略:单微导管栓塞动脉瘤231个(50.3%),支架辅助栓塞56个(12.2%)、球囊辅助栓塞51个(11.1%),多微导管保护35个(7.6%)、微导管保护63个(13.8%)、微导丝保护23个(5.0%)。整体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分级: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Ⅰ级192例(41.8%)、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Ⅱ级230例(50.1%)、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37例(8.1%)。单微导管组术后即刻满意度低于支架辅助组、微导管保护组、球囊辅助组、多微导管保护组(P=0.001),与微导丝组无差异(P=0.920),支架辅助组、微导管保护组、球囊辅助组、多微导管保护组、微导丝组成对比较术后即刻满意度无差异。459例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有41例(8.9%)发生了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418例(81.1%);单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史(P=0.029)、吸烟史(P=0.033)、饮酒史(P=0.047)、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19)、破裂动脉瘤(P=0.011)、动脉瘤体积(P=0.039)、位于颈内动脉系统(P=0.020)、应用支架辅助栓塞(P=0.045),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评估Raymond Ⅲ级(P=0.009)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既往高血压病史(P=0.041,OR=2.340)、吸烟史(P=0.049,OR=1.996)、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19,OR=3.005)、破裂动脉瘤(P=0.001,OR=3.873)、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P=0.002,3.764)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是颅内囊性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辅助技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微导管保护、球囊辅助、多微导管保护)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优于单微导管栓塞。第二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破裂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临床可以规避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并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评估提供佐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收集资料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症状性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病史。2.动脉瘤基本信息:是否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动脉瘤瘤颈宽度、是否为宽颈或窄颈动脉瘤、是否为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体积、动脉瘤位置。3.手术治疗干预信息:是否为单微导管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应用不同辅助技术栓塞(如支架辅助栓塞、球囊辅助栓塞、微导管保护技术、微导丝保护技术、多微导管保护技术)。4.术后动脉瘤即刻结果信息。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研究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459例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中共有8例(1.7%)发生了神经系统出血并发症。术中发生破裂出血并发症组患者数为8例,无破裂出血并发症组患者数451例。破裂组患者平均年龄49.00±14.47岁,非破裂组患者平均年龄56.11±10.14岁。单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史(P=0.031)、破裂动脉瘤(P=0.008)、位于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P=0.012)、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01)、动脉瘤体积(P=0.057)、前交通动脉瘤(P=0.006)、支架辅助栓塞(P=0.017)、单个动脉瘤所用弹簧圈个数(P=0.098)与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相关。对比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填塞弹簧圈的个数和长度,破裂组动脉瘤填塞弹簧圈平均个数为2.50±0.71个,多于未破裂组动脉瘤的1.79±0.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破裂组弹簧圈平均长度为5.69±1.87cm,高于未破裂组的5.10±1.8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01,OR=7.248)、破裂动脉瘤(P=0.001,OR=5.738)、大脑前动脉系统(P=0.047,OR=2.806)、支架辅助栓塞(P=0.039,OR=3.490)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的AUC最大,为0.760,有更高的预测价值。4项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系统、支架辅助栓塞)联合预测AUC为0.868,为最佳预测因子。结论: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是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支架辅助栓塞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而不规则形态、破裂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系统、支架辅助栓塞联合为最佳预测因子。第三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术中出现血栓栓塞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临床可以规避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缺血并发症的风险评估提供佐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可能的血栓栓塞性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459例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中共有31例(6.8%)发生了血栓栓塞性缺血并发症。其中术中缺血并发症组患者数31例,无缺血并发症组患者数428例。缺血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53.65±10.26岁,非缺血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56.11±10.14岁。单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史(P=0.015)、破裂动脉瘤(P=0.002)、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08)与缺血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史(P=0.025,OR=2.625)、破裂动脉瘤(P=0.003,OR=4.502)、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17,OR=3.086)是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生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破裂动脉瘤的AUC最大,为0.764,有更高的预测价值。3项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破裂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联合预测AUC为0.842,为最佳预测因子。结论:高血压病史、破裂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是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出现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破裂动脉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而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为最佳预测因子。第四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术后临床和影像随访结果并研究影响颅内微小动脉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颅内微小动脉瘤术后复发率提供参考,并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复发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佐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分别采用单因素统计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依据发现复发的时间,进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探讨各危险因素对复发时间的影响。结果:459例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中共有15例(3.3%)随访出现了复发。复发组患者数15例,非复发组患者数444例。复发组患者平均年龄55.98±10.49岁,非复发组患者平均年龄56.01±10.2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吸烟(P=0.041)、饮酒(P=0.037)、动脉瘤位置位于大脑前动脉系统(P=0.047)、破裂动脉瘤(P<0.001)、动脉瘤形态不规则(P<0.001)、单微导管栓塞(P=0.047)、栓塞满意度RaymondⅢ级(P<0.001)与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发性动脉瘤(P=0.019,OR=2.935)、形态不规则(P=0.002,OR=7.931)、破裂动脉瘤(P=0.007,OR=5.851)、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P=0.006,OR=6.032)是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的AUC最大,为0.768,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上述4项危险因素(多发性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动脉瘤、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联合预测AUC为0.887,为最佳预测因子。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发现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Ⅲ级的动脉瘤复发时间短于Raymond Ⅰ级+Ⅱ级的动脉瘤(P=0.04)。结论: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是颅内微小囊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而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为最佳预测因子。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 Ⅲ级动脉瘤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可能性大。

涂圣旭,王焕明[4](2021)在《鞍区手术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文中研究表明鞍区组织结构复杂,位置深在,多组重要血管及颅神经分布于此,鞍区肿瘤手术难度高,术中极易损伤局部重要结构,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肿瘤手术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其形成原因,处理策略,治疗要点及经验,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因"鞍区脑膜瘤术后9年,头痛伴视力下降1月"于2020年8月12日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治疗,血压控制良好。2009年曾在外院因鞍区肿瘤行

刘天助,杨思进,徐厚平,韩志安,丁明祥,张蕾[5](2021)在《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文中研究指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是一种因外伤导致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破裂,动脉血流入海绵窦,出现以眼静脉回流障碍、颈内动脉系统盗血为主要症状的特殊疾病。TCCF常合并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后者极易破裂引发口鼻大出血。但部分患者会以延迟发作的鼻腔出血就诊,若被误诊为单纯性鼻出血,极可能因再发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笔者现介绍2015年收治

顾红波,李冰,张二朋,时蕾,何明强,时光刚[6](2021)在《颅底颈内动脉瘤1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底颈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995—2017年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的15例颅底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15例患者中DSA确诊13例,CTA确诊2例;首发症状为鼻出血的假性动脉瘤13例,其中有明确的头面部外伤史8例,颅底肿瘤放疗史5例;头痛伴颅神经障碍的真性动脉瘤2例。15例患者采用栓塞和/或手术修复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12年,观察患者是否治愈及存活状态。结果 8例外伤史患者中5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痊愈;2例患者未行血管栓塞,之后因大量鼻出血死亡;1例血管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梗死,之后死亡。5例颅底肿瘤放疗后患者,1例行血管栓塞后脑梗死,之后死亡;2例行血管栓塞后因原发肿瘤复发侵及颅内,于院外死亡;1例行血管栓塞联合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例放弃治疗,院外大出血死亡。首诊为头痛的2例患者,1例误行手术致鼻出血后于院外行血管栓塞治疗;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死亡。总计院内死亡4例,院外死亡4例,生存7例。结论颈内动脉瘤是颅底病变中的高危疾病,伴有外伤、放疗史的鼻出血及头痛伴颅神经障碍的患者应考虑颈内动脉瘤可能,需行DSA、CTA检查进行确诊。耳鼻咽喉科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郭芳,宋娟,宋健,华莎[7](2020)在《战创血管伤复合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颈部及邻近躯干大血管损伤病人复合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2014年复合手术治疗的42例颈部及邻近躯干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放风筝"法治疗3例,"血管内"止血带辅助手术治疗35例,开放手术与介入手术先后实施治疗3例,根据手术方法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42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或因治疗加重残废。结论复合手术治疗战创血管损伤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较高要求,协助医生完成术前评估,做好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可以预防并发症,实施周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病人康复的基础。

黄锦庆,邹敏刚,郭鸿华,吴至武,黄伟龙,刘俊,张柏林,胡坤,叶新运,张震宇,杨瑞金,蒋秋华[8](2020)在《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附7例报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例脑外伤性与1例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6例脑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外伤后均有颅底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与骨折关系密切,6例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中2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4例为床突旁假性动脉瘤,1例为脑膜中动脉颅内段的假性动脉瘤。6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其中瘤腔内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多支架辅助栓塞3例,ONYX栓塞1例;1例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创伤后动态复查,采用多支架辅助栓塞;所有7例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达到动脉瘤完全不显影,Raymond分级1级。术后复发2例,其中1例为单纯弹簧圈栓塞者,术后反复发生鼻腔大出血,复发后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达到治愈,Raymond分级1级。另1例为支架辅助栓塞术后3个月复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复发,再次用弹簧圈补充填塞治愈。7例血管内治疗仅1例发生手术后脑梗死,为动脉瘤侧的颞顶叶梗死,出院时轻度偏瘫,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6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出院时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其中1例康复2年后mRS评分由3分变为1分,可以正常工作,另1例康复半年后mRS评分由3分变为2分,目前仍在继续康复中。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出院时m RS评分为0分。本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1年后DSA复查2例,1年后门诊CTA或MRA复查4例,未见复发,电话随访6例,未见明显复发表现,1例3个月后失访。结论脑外伤性和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医院的现有条件和材料的可获得性,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江鑫,王丽,华莎,熊爱琼,张辛璐,赵曰圆,丁慧超,胡晓[9](2020)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5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15例均成功完成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其中14例治愈,1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无新发脑梗死及出血,2例术后遗留内漏经压迫颈动脉治疗4个月后消失。12例术后DSA及CTA随访4~8个月,动脉瘤均无复发,颈内动脉通畅无狭窄。2例门诊随访病情稳定。结论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和防范性的个体化护理,不仅提高手术效果,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宋健,胡军民,王铄辰,杜威,潘力,秦海林,谢天浩,秦杰,黄河,姚国杰,马廉亭[10](2020)在《复合手术在战、创血管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颈部与邻近躯干大血管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总结我院神经外科与骨科自1978年以来应用复合手术救治42例颈部与邻近躯干大血管战、创伤大出血及晚期合并动静脉瘘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大部分病例复杂且已破裂,或即将破裂,又无法解剖出病变上游血管或用止血带控制出血进行血管重建手术。我们采用"放风筝"法治疗4例(其中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战时多发弹片伤致颅底高位颈内动静脉瘘合并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止血带辅助外科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行血管重建血运35例,酌情选择介入与开放手术相结合治疗3例(战伤致左椎动脉动静脉瘘1例,左椎动脉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医源性颈内动脉损伤大出血1例)。结果42例全部治愈,无死亡或因治疗加重残废。全部病人随访1年以上,病变消失且血运重建良好。结论复合手术在救治颈部与邻近躯干大血管战、创伤出血及晚期并发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时,能有效防止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将复杂、风险大的手术简单化,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二、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综述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1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及其特点
        1.1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1.2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特点
    2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2.1 CTA、MRA检查
        2.2 DSA检查
    3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
        3.1 治疗概述
        3.2 开颅显微夹闭手术治疗
        3.3 血管内介入治疗
    4 总结
第一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情况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脑血管造影
        1.1.3 血管内治疗
        1.1.4 围手术期药物应用
        1.1.5 并发症及其处理
        1.1.6 临床结局与随访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临床基线资料及临床特征
        1.2.2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案
        1.2.3 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一般临床情况
        1.3.2 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1.3.3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1.3.4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1.3.5 破裂动脉瘤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1.3.6 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Raymond分级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第二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破裂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1.2 危险因素
        2.1.3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患者基线资料及单因素分析
        2.2.2 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2.2.3 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
    2.3 讨论
        2.3.1 破裂动脉瘤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关系
        2.3.2 位于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关系
        2.3.3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关系
        2.3.4 支架辅助栓塞技术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关系
        2.3.5 易发生破裂出血的微小动脉瘤的识别
        2.3.6 术中破裂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
    2.4 附图
第三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1.1 临床资料
        3.1.2 危险因素
        3.1.3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患者基线资料及单因素分析
        3.2.2 缺血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3.2.3 缺血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3.3 讨论
        3.3.1 高血压病史与缺血并发症的相关性
        3.3.2 不同部位微小动脉瘤与缺血并发症的相关性
        3.3.3 瘤颈宽度与缺血并发症的相关性
        3.3.4 破裂动脉瘤与缺血并发症的相关性
        3.3.5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与缺血并发症的相关性
        3.3.6 缺血并发症的处理
        3.3.7 预防缺血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3.4 附图
第四部分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4.1 资料方法
        4.1.1 临床资料
        4.1.2 危险因素
        4.1.3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4.1.4 影像随访动脉瘤复发情况
        4.1.5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患者基线资料及单因素分析
        4.2.2 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4.2.3 术后复发的时间
    4.3 讨论
        4.3.1 吸烟饮酒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4.3.2 破裂动脉瘤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4.3.3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多发动脉瘤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4.3.4 治疗策略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4.3.5 术后即刻栓塞满意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4.3.6 动脉瘤位置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4.4 附图
第五部分 结论
创新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鞍区手术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7)战创血管伤复合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放风筝”法
        1.2.2“血管内”止血带辅助手术修复损伤血管与治疗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
        1.2.3介入与手术先后实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2.1.1. 1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2.1.1. 2 合并假性动脉瘤
        2.1.1. 3 怀疑合并动静脉瘘
        2.1.2 预防性护理
        2.1.2. 1 预防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2.1.2. 2 预防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假性动脉瘤鼻部大出血
        2.1.3 术前训练
        2.1.4快速完善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
        2.2.2 气道管理
        2.2.3 引流管护理
    2.3 不同手术方式的护理
        2.3.1“放风筝”术后的护理
        2.3.2“血管内”止血带辅助手术后护理
        2.3.3 介入和外科手术先后实施的术后护理
        2.3.3. 1 介入治疗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
        2.3.3. 2 腹膜后血肿的观察和护理
        2.3.3. 3 安全用药的护理
        2.3.4 战创伤口的急紧处理和护理
3 结果
4 讨论

(8)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附7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
    三、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方法
    四、随访方法
结果
    一、影像学检查、手术及随访结果
    二、医源性损伤假性动脉瘤患者诊疗随访经过
讨论
    一、假性动脉瘤的特点
    二、假性动脉瘤的诊断
    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

(9)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治疗结果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
        2.1.2防止发生鼻腔大出血与颅内出血的措施
        2.1.3 心理干预护理
    2.2 术中护理
        2.2.1 配合医生与麻醉师做好护理
        2.2.2 术中抗凝药物的应用观察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病情观察
        2.3.1. 1 术后体位
        2.3.1. 2 再出血的观察
        2.3.1. 3 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的观察
        2.3.1. 4 穿刺部位的观察
        2.3.1. 5 鼻腔填塞物的护理
        2.3.1. 6 饮食指导
        2.3.2 术后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监测
        2.3.3 术后残留内漏实施患侧颈总动脉压迫治疗
        2.3.4 出院指导
3 讨论

(10)复合手术在战、创血管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3.1“放风筝”法
        1.3.2“血管内”止血带辅助手术修复损伤血管与治疗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
        1.3.3介入与手术先后实施
2 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Hybrid operation”的命名
    3.2 复合手术在战创血管伤应用的适应证
    3.3 复合手术治疗战创血管伤的优点

四、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扁周脓肿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1例[J]. 丁文吉,赵晨,郎金琦,马心雨,李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01)
  • [2]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 李腾飞,时程程,余笋,马骥,王玲,宋燕,韩新巍.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04)
  • [3]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D]. 张力. 吉林大学, 2021(01)
  • [4]鞍区手术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J]. 涂圣旭,王焕明.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21(04)
  • [5]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J]. 刘天助,杨思进,徐厚平,韩志安,丁明祥,张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1(07)
  • [6]颅底颈内动脉瘤15例临床分析[J]. 顾红波,李冰,张二朋,时蕾,何明强,时光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1)
  • [7]战创血管伤复合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 郭芳,宋娟,宋健,华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12)
  • [8]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附7例报道)[J]. 黄锦庆,邹敏刚,郭鸿华,吴至武,黄伟龙,刘俊,张柏林,胡坤,叶新运,张震宇,杨瑞金,蒋秋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06)
  • [9]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J]. 江鑫,王丽,华莎,熊爱琼,张辛璐,赵曰圆,丁慧超,胡晓.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11)
  • [10]复合手术在战、创血管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 宋健,胡军民,王铄辰,杜威,潘力,秦海林,谢天浩,秦杰,黄河,姚国杰,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10)

标签:;  ;  ;  ;  ;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