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浸润浆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胃癌浸润浆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胃癌浸润浆膜层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丽,蒋利锋,黄锦,林敏[1](2021)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评估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及其在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早期胃癌并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且术前接受了小探头EUS检查评估肿瘤浸润深度的70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小探头EUS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小探头EUS评估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小探头EUS对T1期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评估的总体准确性为72.9%(51/70)。其中,EUS检查对T1a期、T1b期病变评估灵敏度分别为68.3%(28/41)、79.3%(23/29),特异度分别为79.3%(23/29)、68.3%(28/4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4%(28/34)、63.9%(23/3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9%(23/36)、82.4%(28/34)。小探头EUS评估不同形态(χ2=12.270)、有无溃疡(χ2=7.964)的肿瘤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对平坦型、无溃疡病变浸润深度的评估准确性较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形态是影响EUS错误评估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EUS对平坦型病变错误评估的风险较隆起型下降(OR=0.071,P=0.035)。结论小探头EUS可用于准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有助于早期胃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周建梅,王乔,胡祥鹏,张舒,李慧,陶莉,方倩倩,徐帆[2](2021)在《白光内镜联合纵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黏膜下浸润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白光内镜(WLE)、纵轴超声内镜(L-EUS)以及两者联合对早期胃癌(EGC)黏膜下(SM)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内镜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E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WLE、L-EUS检查。将WLE、L-EUS及病理诊断的浸润深度分为未侵及SM层(<T1b)、侵及SM或更深(≥T1b)。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WLE、L-EUS以及两者联合诊断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同时探究影响L-EUS诊断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WLE、L-EUS及两者联合诊断EGC有无SM层浸润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过度分期率、分期不足率分别为(72.3%vs 83.0%vs 89.4%)、(83.3%vs 100.0%vs83.3%)、(70.7%vs 80.5%vs 90.2%)、(29.4%vs 42.9%vs 55.6%)、(96.7%vs 100.0%vs 97.4%)、(25.5%vs 17.0%vs8.5%)、(2.1%vs 0 vs 2.1%)。其中,L-EUS诊断EGC有无SM层浸润的准确率高于WL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联合诊断有无SM浸润的准确率(P=0.008)、特异性(P=0.004)明显高于WLE。L-EUS对溃疡型EGC(P=0.001)及未分化型EGC(P=0.013)诊断的准确率显着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EGC合并溃疡(P=0.003,OR:18.093,95%CI:2.602~125.824)是L-EUS诊断SM浸润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EUS在诊断EGC有无SM浸润方面并不优于WLE。与单独WLE相比,WLE联合L-EUS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

江思芮[3](2021)在《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实时诊断胃癌浆膜侵犯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放大内镜(Magnification endoscopy,ME)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观察胃癌病灶浆膜和正常胃壁浆膜的微血管表型来判断胃癌浆膜侵犯情况,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胃癌浆膜侵犯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9例。用含ME-NBI技术的电子胃镜对胃癌病灶处浆膜面及病灶周围约5cm正常胃壁浆膜面进行摄图及观察。观察各自浆膜面的微血管表型作出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以ME-NBI内镜下存在浆膜面(1)微血管形态改变(2)微血管直径增加(3)微血管密度增加时,判定其存在浆膜层侵犯(包括侵及和侵出)。计算得出ME-NBI判断胃癌病灶浆膜层侵犯与否的准确率为94.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100%。以微血管是否存在不规则状改变作为进一步区分浆膜层侵及与侵出时,ME-NBI诊断胃癌浆膜层侵犯情况的准确率为78.9%。结论本研究发现ME-NBI技术对胃癌浆膜面侵犯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我们可以通过ME-NBI技术获取胃癌病灶浆膜面微血管形态、直径、密度改变的信息来判定浆膜面侵犯情况。但有关其诊断的标准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付鑫,胡炳德,梁丁保[4](2021)在《浸润深度预测评分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浸润深度预测评分(DPS)联合超声内镜(EUS)检查对早期胃癌(EGC)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GC根治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前EUS检查和DPS评分,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对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价值。结果共纳入早期胃癌患者60例(累计病变60例),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60处病灶中有55例(91.67%)为黏膜层(M)浸润癌,5例(8.33%)为黏膜下层(SM)浸润癌。EUS联合DPS评分诊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敏感度为95.00%、96.36%,均高于EUS、DPS评分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联合DPS评分诊断EGC浸润深度的过度分期率为3.33%低于EUS、DPS评分单独检测的15.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黏膜发红、表面粗糙、边缘隆起、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和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边缘隆起、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US联合DPS评分可以对EGC的浸润深度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徐瑶[5](2020)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成为EGC治疗的首选术式,然而,有部分患者会发生非治愈性切除而需要追加手术,目前国内对于影响EGC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没有统一的共识意见。并且术前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对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可以识别胃壁5层结构,是评估胃肠道肿瘤分期的重要方法,然而,对于EUS在EGC浸润深度方面的诊断价值,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目的:探讨EGC行ESD治疗术后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及EUS对EGC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1)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ESD治疗的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的危险因素。(2)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并且术后病理确诊为EGC(包括HGIN)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EUS检查,以术后病理浸润深度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EUS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其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其诊断精确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中最终纳入EGC患者191例。整块切除率为98.4%(188/191),完全切除率为85.3%(163/191),治愈性切除率为75.4%(144/19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20 mm(OR=10.187,95%CI:3.42730.283)、伴溃疡形成(OR=3.850,95%CI:1.5419.616)、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癌(OR=11.915,95%CI:3.39541.817)及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OR=8.197,95%CI:2.18630.737)是EGC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率也随之增加。(2)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分析中最终纳入EGC患者170例,EUS对EGC浸润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4.1%,对黏膜层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4.8%、66.7%、95.9%和20.4%。多因素分析发现黏膜凹陷是影响EUS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于肿瘤直径>20 mm、伴溃疡形成、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癌及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的EGC患者,ESD治疗术后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风险明显增加,选择ESD治疗应该更加谨慎。(2)EUS可作为评估EGC浸润深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对于伴有黏膜凹陷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曾强[6](2019)在《影像解剖形态学及功能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胃癌术前T分期影像形态学比较研究胃癌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胃癌发病率排第5名,排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前列腺癌后面,死亡率高居第3,仅次于肺癌及结直肠癌。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3名,占10.6%,死亡率排第2名,占13.6%。目前,胃癌治疗手段个体方案呈多样化,但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通过影像手段进行精准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可以为临床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情况,延长患者生命。近些年来,临床上常用超声胃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胃癌术前分期。超声胃镜检查过度依赖操作医师,计算机断层成像又有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不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近年快速成像技术发展迅速,使得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于胃部肿瘤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方案让每个胃癌患者全部完成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胃镜检查三项检查的报道罕见。目的:为精准治疗提供精准诊断依据,对比研究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胃镜三种方法进行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分析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胃镜检查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胃癌术前分期合理的检查方案。方法: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从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共计126例经内镜胃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均完成超声胃镜、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最终96名患者进入研究对象。超声胃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均由专业的医师或技师操作,由2位18年以上经验的腹部放射医师对工作站重建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期诊断,分期参考标准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胃癌TNM分期指南、分期征象及拟定的MRI分期征象;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将MRI、CT、EUS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不同病理分期MRI、CT、EUS分期准确率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MRI、CT、EUS分期准确率的关系及组内差异。结果:1纳入MRI、CT、EUS三项成像检查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对象共计96名患者,男性69名,女性27名,平均年龄达60岁;发生在胃窦34名,胃底贲门29名,胃体33名;高分化为2名,中分化为41名,低分化53名:腺癌为66名,印戒细胞癌21名,粘液腺癌8名,管状腺癌1名;病理T1期有19名,T2期有15名,T3期有10名,T4a期有46名,T4b期有6名;2三项成像手段分期的准确率及对比情况EUS总体准确率51.04%,CT总体准确率70.84%,MRI总体准确率83.33%;与病理T分期比较,Kappa值分别为0.3,0.57,0.77,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价值;MRI在T1期、T2期准确率73.68%、66.67%,明显高于CT及EUS分期准确率。T4a、T4b期MRI、CT准确率分别高达89.13%、91.30%,100%、100%。3三项成像手段分期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CT分期在不同发病部位准确率有差别(p<0.05),MRI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期准确率有差别(p<0.05),CT、EUS在不同病理T分期的准确率有差异(p<0.05);MRI及CT在上部胃癌分期准确率达86.2%、89.66%,中、下部胃癌MRI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8.79%、85.29%,明显高于CT的准确率63.63%、61.76%及EUS的准确书48.48%、55.88%;分化程变越高,MRI准确率越高,中高分化达89.47%,不同分化程度组内MRI准确率高于CT及EUS准确率;T1期准确率73.70%,明显优于CT、EUS,进展期T4a和T4b的MRI准确率和CT准确率差不多高,达90%以上;MRI对于粘液腺癌分期准确率高达100%,高于对其它组织学分型分期准确率。结论:EUS对早期T1和T2的检查准确率较低,存在较明显的高估分期,到T3和T4a分期准确率有所上升;CT成像对早期T1和T2的检查准确率不高,在T3期准确率出现提升,对T4a和T4b期准确率较高,超过90%;MRI成像在早期胃癌T1期和T2期达到73.68%、66.67%,明显优于CT、EUS准确率。对于进展晚期T3期、T4a期、T4b期准确率90%、89.10%、100%;MRI成像对上、中、下部胃癌准确率明显优于CT、EUS,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21%、78.79%、85.29%;MRI成像在不同分化度分期准确率明显优于CT、EUS;MRI对于不同组织学分型胃癌分期敏感,粘液腺癌分期准确率高达100%,印戒细胞癌分期准确率为71.40%,均明显优于CT、EUS。第二部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胃癌术前分期、预后定量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大家对它的临床价值有了共识。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单指数模型功能成像,能够提供总体水分子弥散信息。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是双指数模型功能成像,可以得到3个结果参数,可以更好的获得肿瘤组织水分子单纯弥散信息及灌注信息等。近几年开始应用腹部脏器的研究,但是应用胃部肿瘤的研究报道鲜见。目的:通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定量研究在胃癌术前T、N分期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确定侵犯浆膜结构、淋巴转移及分化程度的IVIM参数的诊断阈值。定量研究IVIM参数与胃癌预后因子(HER-2、Ki67)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8月共计130名经内镜胃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并完成IVIM序列成像,最终98名患者进入研究对象。将IVIM序列数据导入软件针对肿瘤ROI区域进行后处理,生成参数f值、D值、D*值;对不同T分期、N分期的IVIM参数f、D、D*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侵犯浆膜、淋巴转移、分化程度、HER2阳性表达等二分类数据进行ROC分析、两样本t检验;IVIM参数f、D、D*值与Ki67相关性分析。结果:1.纳入MRI、CT、EUS三项成像检查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纳入研究对象为98名患者,男性65名,女性33名,平均年龄达61.9岁;中高分化有30名,低分化有68名;病理T分期中T1期有14名,T2期有14名,T3期有10名,T4a+b期有60名。病理N分期中N0期有37名,N1期有19名,N2期有18名,N3期有24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评分为0分有44名,评分为1分为19名,评分为2分为15名,评分为3分为7名。有85个病灶进行ki67免疫蛋白标志。2.IVIM参数D值在不同病理T分期胃癌病灶有统计学意义,T4期D值与T2期、T3期、T4期D值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T4期均值分别为1.432× 10-3mm2/s,1.225×10-3mm2/s,1.154×10-3mm2/s,0.9468× 10-3mm2/s。T 分期越高,D 值越小。参数D值判断侵犯浆膜有统计学意义,诊断阈值1.1074×10-3mm2/s;IVIM参数f值在不同病理N分期胃癌病灶有统计学意义,IVIM的参数D值判断淋巴转移有统计学意义,诊断阈值1.1739×10-3mm2/s;3.IVIM参数D*值鉴别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化参数D*值更高,诊断阈值0.0152mm2/s;IVIM参数D*值在HER2不同级别评分有统计学意义,评分级别越低,D*值越高;参数D值与Ki67蛋白表达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IVIM参数D值可以定量分析胃癌术前T分期等级;D值对于鉴别胃癌是否侵犯浆膜有临床价值,D值<1.1074×10-3mm2/s时,可以诊断为侵犯浆膜,准确率为85.71%;不同N分期的f值也不同。D值<1.1739×10-3mm2/s时可以诊断淋巴转移;不同分化度的D*值有差异,分化越低,D*值越高,D*>0.01516时可用于诊断低分化胃癌;HER-2不同评分级别D*值有差异,HER-2阳性的癌灶D*值更低,D*值<1.516×10-2mm2/s时可以诊断HER-2阳性;D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IVIM参数定量分期可以成为胃癌术前分期替代方法。

穆善善[7](2019)在《白光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白光内镜(WLE)联合超声内镜(EUS)对早期胃癌(EGC)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调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经内镜或外科手术切除后确诊为EGC的125例(共计病变134处)患者病理资料,翻阅术前WLE、EUS的静态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WLE、EUS及二者联合对判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析影响WLE、EUS对EGC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因素;比较WLE、EUS对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1.WLE、EUS及二者联合对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3.9%、79.9%和89.6%;对于黏膜内癌,WL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76.6%、40.0%、94.1%、12.1%,E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0.6%、70.0%、97.1%、22.6%,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4.4%、30.0%、94.4%、30.0%;对于黏膜下癌,WL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40.0%、76.6%、12.1%、94.1%,E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70.0%、80.6%、22.6%、97.1%、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30.0%、94.4%、30.0%、94.4%。2.当病变直径增大、大体形态为凹陷型、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时,WLE、EUS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WLE对黏膜下层浸润的EGC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黏膜层浸润的EGC,EUS对直径>3cm、溃疡型EGC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低于直径≤3cm组及无溃疡组;多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层浸润是影响WLE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合并溃疡是影响EUS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3.WLE对M层EG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经WLE诊断为SM层EGC,补充EUS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WLE及EUS任一单项检查对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率不高,二者联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黏膜下层浸润、病变合并溃疡分别是影响WLE、EUS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WLE对M层EG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经WLE诊断为SM层的EGC,补充EUS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侯建章[8](2019)在《胃癌组织ILK和S100P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胃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二,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位居第三。胃癌的发病具有就诊率低、易漏诊、易转移和高复发等特点,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可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比例不高,5年生存率小于30%,治疗效果较差。目前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资料显示,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是整合素和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一个重要效应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浸润等过程。ILK在正常人体组织表达很少,而在神经源性肿瘤、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前列腺癌、胃癌、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显着相关。S100P作为S100蛋白的家族成员,具有介导细胞间连接、蛋白质磷酸化、转导Ca2+信号及转录控制等功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等肿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预后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关于ILK和S100P在胃癌中的研究已有报道,但二者同时在胃癌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对照组织(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ILK和S100P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五科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胃癌的患者100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全部胃癌患者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或放疗。将上述100例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及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ILK和S100P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ILK和S100P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分析进行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所有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胃癌组织中ILK的阳性率(57.0%,5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2%,12/1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P<0.001),且随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进展,ILK的阳性率逐渐升高,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胃癌组IL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组织ILK的阳性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胃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51.0%,5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83%,83/1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6,P<0.001),胃癌组织S100P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组织,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两两比较,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之间S100P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组织中ILK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Lauren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21、0.011、0.317、0.197和3.054,P值分别为0.885、0.917、0.574、0.906和0.217),但ILK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4.71%,33/51)高于肠型(45.71%,16/35),ILK在胃癌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ILK的阳性率分别为25.93%(7/27)、46.88%(15/32)、85.37%(35/41),三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25.435,P<0.001);在浸润深度中,未侵及浆膜层(T1+T2)ILK的阳性率(25%,9/36)显着低于侵及浆膜层和侵出浆膜层(T3+T4)的阳性率(75.0%,48/64),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23.501,P<0.001);在TNM分期中,I期、II期、III期和IV期ILK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34.62%(9/26)、68.18%(30/44)和84.21%(16/19),4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20.062,P<0.001);在Borrmann分型中,局限型(I+II)ILK的阳性率(24.39%,10/41)显着低于浸润型(III+IV)的阳性率(79.66%,47/59),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31.150,P<0.001);在淋巴结转移中,无淋巴结转移者ILK的阳性率(30.23%,13/43)显着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77.19%,44/57),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22.053,P<0.001)。4.胃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Lauren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31、0.320、0.001、0.181和0.851,P值分别为0.434、0.571、0.971、0.914和0.653),但S100P在弥漫型胃癌的阳性率(47.06%,24/51)低于肠型(57.14%,20/35)。S100P蛋白在胃癌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21/27)、53.13%(17/32)、31.71%(13/41),三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13.912,P=0.001);在浸润深度中,未侵及浆膜层(T1+T2)S100P蛋白的阳性率(80.56%,29/36)显着高于侵及浆膜层和侵出浆膜层(T3+T4)的阳性率(34.38%,22/64),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19.662,P<0.001);在TNM分期中,I期、II期、III期和IV期S100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1.82%(9/11)、69.23%(18/26)、43.18%(19/44)和26.32%(5/19),4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13.347,P=0.004);在Borrmann分型中,局限型(I+II)S100P蛋白的阳性率(73.17%,30/41)显着高于浸润型(III+IV)的阳性率(35.59%,21/59),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13.669,P<0.001);在淋巴结转移中,无淋巴结转移S100P蛋白的阳性率(74.42%,32/43)显着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33.33%,19/57),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15.020,P<0.001)。5.胃癌组织中ILK与S100P蛋白的阳性率呈负相关(r=-0.286,P=0.004),ILK阴性而S100P蛋白阳性的患者其临床分期较早、浸润局限、无淋巴结转移,ILK阳性而S100P蛋白阴性的患者其临床分期较晚、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结论:1.胃癌组织中IL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越深、TNM分期和Borrmann分型越晚和有淋巴结转移者,ILK的阳性率越高,说明ILK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有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转移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2.胃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越深、TNM分期和Borrmann分型越晚和有淋巴结转移者,S100P蛋白的阳性率越低,说明S100P蛋白的低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3.胃癌组织中ILK和S100P蛋白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Lauren分型无关。4.胃癌组织中ILK和S100P蛋白的阳性率呈负相关,ILK阴性而S100P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ILK阳性而S100P蛋白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差,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拮抗作用。抑制ILK活性,或提高S100P的活性,可能为胃癌的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孙秀静,张倩,邢洁,朱敏,郭俊峰,曹彬,朱圣韬,李鹏,张澍田[9](2018)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1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直径、大体形态、浸润深度、分化类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学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一致性,分析影响超声内镜判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率的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3.38%,病变直径与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相关,而病变部位、大体形态及分化类型则与诊断准确性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变直径是影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检查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因素,随着病灶的增大,准确性降低。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病变最大径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庞锐,薛英威[10](2016)在《胃癌浸润距离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在术中准确确定足够的胃壁切除范围,保证手术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以肿瘤边缘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取材(胃窦部肿瘤取上边缘,胃底贲门部肿瘤取下边缘,胃体部肿瘤取离体标本中较远一侧)、石蜡包埋、染色,判断肿瘤侵犯距离。结果黏膜层浸润距离≥5 cm的5例,3 cm≤黏膜层浸润距离<5 cm的5例,0≤黏膜层浸润距离<3 cm的118例,总计黏膜层浸润距离≥0 cm的128例,黏膜层浸润距离<0 cm(即镜下所见浸润距离小于肉眼所见浸润距离)的218例。浆膜层浸润距离≥5 cm的6例,3 cm≤浆膜层浸润距离<5 cm的19例,0≤浆膜层浸润距离<3 cm的226例,总计浆膜层浸润距离≥0 cm的251例,浆膜层浸润距离<0 cm的95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黏膜在镜下浸润距离是否大于肉眼所见距离与性别、年龄、最大直径、厚度、间质量和TNM分期相关。黏膜浸润距离与性别、垂直直径、肿瘤厚度、间质量和TNM分期相关。浆膜浸润距离与垂直直径、最大直径、肿瘤厚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间质量、浸润方式和TNM分期相关。结论 99%的患者肿瘤侵犯距离在5 cm以内,所以手术保证5 cm的手术切缘是必要的。肿瘤浸润距离与肿瘤的垂直直径、肿瘤厚度、间质量、浸润方式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二、胃癌浸润浆膜层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癌浸润浆膜层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探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2.2 早期胃癌分期标准
        1.2.3 分组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
    2.2 EUS评估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2.3 影响EUS分期准确率的因素
    2.4 早期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3 讨 论

(2)白光内镜联合纵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黏膜下浸润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WLE浸润深度判断方法
        1.2.2 L-EUS浸润深度判断方法
        1.2.3 L-EUS和WLE二者联合浸润深度判断方法
        1.2.4 胃癌病理浸润深度诊断标准
    1.3 记录患者临床病理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WLE、L-EUS两单项检查对EGC有无SM浸润深度的评估
    2.2 WLE和L-EUS两者联合对EGC有无SM浸润深度的评估
    2.3 影响L-EUS判断EGC有无SM浸润准确性的因素
3 讨论

(3)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实时诊断胃癌浆膜侵犯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浸润深度预测评分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2.1 基本资料收集
        1.2.2 EUS检查
        1.2.3 DPS评分标准[8]
        1.2.4 EUS联合DPS评分对EGC浸润深度的评估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影响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多因素分析
    2.3 EUS和DPS评分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相比较
    2.4 EUS和DPS评分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5)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的临床预后
    4.讨论
第二部分 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EUS诊断价值评价
        3.3 影响EUS诊断EGC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4.讨论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6)影像解剖形态学及功能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胃癌术前T分期影像解剖形态学比较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超声内镜成像检查
        2.1 超声内镜检查设备及器材
        2.2 超声内镜检查方法及步骤
        2.3 超声内镜成像诊断参考标准
        2.3.1 正常胃壁在EUS下显示五层结构
        2.3.2 胃癌超声内镜(EUS)分期征象
        3 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
        3.1 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设备及器材
        3.2 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方法及步骤
        3.3 计算机断层成像(CT)设备扫描原理及图像处理
        3.4 计算机断层成像胃癌分期征象(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4 磁共振成像检查
        4.1 磁共振成像检查设备及器材
        4.2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法
        4.2.1 MRI成像检查前准备
        4.2.2 MRI成像检查序列参数
        4.2.2.1 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
        4.2.2.2 脂肪抑制序列(Dixon)
        4.2.2.3 弥散加权成像(DWI)
        4.2.2.4 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3D-flash,VIBE)
        4.2.2.5 动态增强方法
        4.3 磁共振成像胃癌分期征象(参考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5 病理分期诊断标准
        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2 超声内镜成像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
        3 计算机断层成像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
        4 磁共振成像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
        5 EUS、CT、MRI三种成像方法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结果
        5.1 三项成像检查方法一致性检验结果
        5.2 不同病理分期下三项成像检查方法比较分析结果
        6 EUS成像、CT成像及MRI成像检查方法T分期的影响因素
        7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1 EUS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结果探讨
        2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探讨
        3 磁共振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探讨
        4 MRI成像、CT成像、EUS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定量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磁共振成像检查
        2.1 磁共振成像检查设备及器材
        2.2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法及步骤
        2.2.1 MRI成像检查前准备
        2.2.2 MRI成像检査方法及序列参数
        2.2.2.1 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
        2.2.2.2 脂肪抑制序列(Dixon)
        2.2.2.3 弥散加权成像(DWI)
        2.2.2.4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2.2.2.5 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3D-flash,VIBE)
        2.2.2.6 3D-VIBE动态增强方法
        3 磁共振成像胃癌分期征象(参考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4 图像后处理
        5 病理诊断标准
        5.1 HER-2诊断标准
        5.2 胃癌组织KI-67结果评价
        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2 胃癌不同的T分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结果
        3 胃癌不同的N分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结果
        4 胃癌不同的病理分化程度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
        5 胃癌HER-2不同评分级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
        6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与胃癌Ki67蛋白表达相关性
        7 MRI分期与IVIM参数D值定量分期准确性比较结果
        8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1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原理
        2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T、N分期的应用
        3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病理分级探讨
        4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预后相关研究探讨
        5 T4期的磁共振分期与IVIM参数D值定量分期准确率的探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个人简历
致谢

(7)白光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和课题研究意义
    1.1 前言
    1.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材料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检查方法
        3.1.1 WLE的检查方法
        3.1.2 EUS的检查方法
        3.1.3 病理检查方法
    3.2 诊断标准
        3.2.1 WLE对EGC浸润深度的预测
        3.2.2 EUS对EGC浸润深度的诊断标准
        3.2.3 WLE联合EUS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
        3.2.4 病理诊断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WLE、EUS单项检查对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
    4.3 WLE联合EUS检查对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
    4.4 影响WLE与EUS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因素
        4.4.1 影响WLE诊断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
        4.4.2 影响EUS诊断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
        4.4.3 影响WLE及EUS诊断准确性的多因素分析
        4.4.4 比较WLE及EUS对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
在学期间成果
致谢

(8)胃癌组织ILK和S100P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整合素链激酶和钙结合蛋白S100P在消化系统肿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器材
    1.3 检查方法
    1.4 超声内镜检查分期
    1.5 病理学检查分期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分布及病理诊断
    2.2 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评价
    2.3 影响超声内镜浸润深度判断准确性的因素
3 讨论

(10)胃癌浸润距离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的收集与固定
        1.2.2 切片的制作
        1.2.3 距离的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镜下黏膜层浸润距离和浆膜层浸润距离
    2.2 浸润距离与临床病理资料关系
        2.2.1 黏膜肉眼所见浸润距离与镜下实际浸润距离的关系
        2.2.2 镜下实际黏膜及浆膜浸润距离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 讨论

四、胃癌浸润浆膜层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探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J]. 范丽,蒋利锋,黄锦,林敏. 上海医学, 2021(12)
  • [2]白光内镜联合纵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黏膜下浸润的诊断价值[J]. 周建梅,王乔,胡祥鹏,张舒,李慧,陶莉,方倩倩,徐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
  • [3]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实时诊断胃癌浆膜侵犯的应用价值[D]. 江思芮.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浸润深度预测评分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J]. 付鑫,胡炳德,梁丁保. 海军医学杂志, 2021(03)
  • [5]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D]. 徐瑶. 南昌大学, 2020(08)
  • [6]影像解剖形态学及功能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的临床应用[D]. 曾强. 厦门大学, 2019(08)
  • [7]白光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分析[D]. 穆善善. 兰州大学, 2019(09)
  • [8]胃癌组织ILK和S100P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D]. 侯建章.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 孙秀静,张倩,邢洁,朱敏,郭俊峰,曹彬,朱圣韬,李鹏,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 [10]胃癌浸润距离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 庞锐,薛英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04)

标签:;  ;  ;  ;  ;  

胃癌浸润浆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