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强迫症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一、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达宁,杨祥云,李占江[1](2021)在《不恰如其分体验在强迫症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具有高度异质性, 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其潜在的核心动机不仅限于"逃避伤害", 还包括不恰如其分体验(not just right experiences, NJREs)、不完整感(incompleteness, INC)等主观体验, 并将主观体验纳入最新的强迫症诊断标准。本文着重回顾NJREs的概念、临床评估方法及机制, 以及NJREs在强迫症治疗过程中的影响, 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黄彦源,柳娜,张宁[2](2021)在《强迫症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进展》文中认为本文旨在综述强迫症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的进展,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有效性、接受度和局限性, 以期未来研发及深入探索系统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应用程序, 并提供更可靠、专业、安全的循证证据, 为强迫症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智能诊疗。

牛雅娟,杨可冰,刘艳,杨清艳,杨甫德[3](2021)在《游戏障碍的诊断治疗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游戏障碍是指持续或反复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对游戏行为失去控制,游戏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已经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害,但是玩游戏的行为仍在继续或升级,并持续较长时间[1]。2013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Ⅴ,DSM-Ⅴ)将"网络游戏障碍"列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临床现象[2]。2019年5月25日,

聂雨,邓咏妍,张宾[4](2021)在《神经影像作为精神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精神障碍是一类病因和机制不明确的疾病,会对患者造成终身的影响。寻找精神障碍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基于神经影像学分析大脑结构、功能及化学物质变化的异常,探索精神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进展。本文拟从特定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标志、同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亚型标志物及突破现有诊断标准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精神障碍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谷丛欣,范彦蓉,王俊霞,李素水,孙志刚[5](2021)在《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血清IL-2、IL-6、BDNF浓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青少年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青少年OC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口服舍曲林,观察组给予rTMS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6周后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 Y-BOCS)评定强迫症状;抽取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IL-2、IL-6、BDNF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6周后Y-BOCS评分均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IL-6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IL-6浓度差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IL-2、BDNF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rTMS治疗青少年OCD提高了抗强迫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细胞因子IL-6水平有关。

杜隽,常诚[6](2021)在《符为民教授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论治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符为民教授应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经验。[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机,为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依据,阐述不同证型下经验用方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符为民教授结合儿童青少年心肝有余的生理特点、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病因病机总属心肝火旺、痰热不化,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的治法,以"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同时重视对患儿生活习惯和家庭氛围的调整。所附临床案例辨证为痰热上扰、心肝失调,治拟清热化痰、调肝宁神,采用"黄连温胆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符为民教授以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孙冬雪[7](2021)在《精神动力学和认知行为治疗视角下强迫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文中提出强迫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神经症中一种比较严重、比较难治的精神障碍。目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是强迫症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对强迫症在精神动力学和认知行为治疗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以期在临床中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帮助。

谢荣倩[8](2021)在《基于rs-fMRI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对青少年强迫症脑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成像技术分析青少年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全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探讨青少年OCD大脑自发神经活动异常脑区与强迫症状相关性,为青少年OCD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青少年OCD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招募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及利手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两组研究对象强迫症状,对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采用美国GE公司3.0T HDx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rs-fMRI数据采集。所有的rs-fMRI数据基于MATLAB 2014a平台采用DPARSF 4.3、SPM12软件包进行预处理,随后采用DPARSF 4.3软件计算全脑每个体素的ALFF值,两组间ALFF值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异常脑区ALFF值与Y-BOCS总分之间的相关性。以与Y-BOCS总分相关的异常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获得组间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以P<0.05考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Y-BOC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ALFF值增高的脑区:右侧颞中回、眶额下回及左侧额下回三角部,ALFF值降低脑区: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壳核、枕中回(FDR校正,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楔前叶ALFF值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71,P<0.05)。基于ROI(左侧楔前叶)的全脑功能连接显示左侧楔前叶与左侧眶额上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小脑8区功能连接增强,与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左侧枕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FDR校正,P<0.05)。结论:(1)静息态下青少年OC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异常。(2)青少年OCD患者左侧楔前叶ALFF值与强迫症状有关。(3)青少年OCD患者静息态下存在多个脑区功能连接异常,而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与青少年OCD的发病机制有关。

张慧[9](2021)在《首发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精神疾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起病于儿童少年期,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脑结构和脑功能异常,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于成人患者,较少涉及儿童少年。本研究拟通过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结构及功能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寻儿童少年强迫症的发病机制。目的1.分析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特征,及其静息状态下脑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的特点。2.分析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值及低频振幅值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筛选出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筛选出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5例健康儿童少年作为对照组。数据分析过程中有5名病例组患者在结构相数据预处理后被剔除,6名病例组患者在功能相数据预处理后被排除,2名健康受试者数据被剔除,因此有31名病例组患者被纳入灰质体积数据分析,30名病例组患者进行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的分析,33名对照组受试者被纳入研究。2.研究方法:1)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估病例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强迫症状严重程度。2)头颅影像测量及分析:用3.0T磁共振设备采集受试者的脑结构及功能影像数据。在Matlab(The Math Works,Inc.,Natick,Massachusetts)平台上,使用REST(RS-f MRI Data Analysis Toolkit)及VBM8(voxel-based morphometry)软件包进行灰质体积的统计分析。采用DPARSF(http://rfmri.org/DPARSF)软件对所有的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使用REST软件分析和计算,以得出低频振幅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做种子点,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3)相关分析:分析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与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值以及低频振幅值的相关性,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的脑区。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脑灰质体积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大脑在右侧海马、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部位的灰质体积显着降低(t=-4.1734,-4.6364,-3.9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校正,校正后均P<0.01。2.病例组与对照组低频振幅分析及功能连接结果1)低频振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大脑在左侧壳核、右侧壳核部位低频振幅显着降低(t=-4.2976,-3.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校正,校正后均P<0.01。2)功能连接结果:根据低频振幅结果,选取低频振幅显着降低的脑区(左侧壳核、右侧壳核)作为种子点与全脑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左侧壳核作为种子点时,病例组显示右侧尾状核、左侧丘脑、左侧旁中央小叶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显着低于对照组(t=-4.9037,-3.7409,-3.8885);右侧壳核作为种子点时,病例组显示右侧额上回、左侧顶上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扣带回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显着低于对照组(t=-3.9992,-3.2677,-4.1378,-4.469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校正,校正后均P<0.01。3.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分别与病例组脑灰质体积值及低频振幅值的相关关系1)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与病例组脑灰质体积值的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以性别和年龄为协变量)显示,右侧海马灰质体积值与强迫总分、强迫思维因子分、强迫行为因子分呈负相关(r=-0.623,-0.562,-0.452);左侧颞中回灰质体积值与强迫总分及强迫思维因子分呈负相关(r=-0.395,-0.380);右侧额下回灰质体积值与强迫行为因子分呈正相关(r=0.435),相关系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与病例组脑低频振幅值的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以性别和年龄为协变量)显示,左侧壳核低频振幅值与强迫总分及强迫思维因子分呈负相关(r=-0.587,-0.577),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结构异常的脑区主要在右侧海马、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部位;其功能异常脑区主要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以及顶叶。2.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并且这些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脑区与强迫症的发病可能相关。

方圆[10](2021)在《SLC1A1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谷氨酸转运体(SLC1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发病的关联性。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2例强迫症病人及42例对照组中进行外周静脉血的收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直接测序法测定SLC1A1基因中rs301434、rs2072657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应用适合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 version,DSM-IV)的结构式临床访谈,对病例组患者进行病史收集和精神状况检查,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标准量表(Y-BOCS)来判定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C1A1基因rs301434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rs301434位点在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rs301434位点在男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rs301434位点在男性病例组与女性病例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SLC1A1基因rs2072657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rs2072657位点在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rs2072657位点在男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rs301434位点在男性病例组与女性病例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SLC1A1基因rs301434、rs301434位点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病可能无关联性。

二、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3)游戏障碍的诊断治疗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游戏障碍的患病现状
2 游戏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2.1 生物学因素
    2.2 心理因素
    2.3 社会和家庭因素
3 游戏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1 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
    3.2 游戏障碍的鉴别诊断
    3.3 游戏障碍的危害及共病
4 游戏障碍的治疗
    4.1 心理治疗
        4.1.1 动机增强治疗
        4.1.2认知行为治疗
        4.1.3 团体心理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物理治疗
5 游戏障碍的预防
    5.1 普遍性预防
    5.2 针对性预防
    5.3 早期发现与治疗
6 展望

(4)神经影像作为精神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定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标志
2 同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亚型标志物
3 突破现有疾病的诊断
4 小结

(5)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血清IL-2、IL-6、BDNF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服药方法与rTMS实施:
        1.3.2 量表评定和血清IL-2、IL-6、BDNF浓度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6周后应用Y-BOCS评定强迫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Y-BOCS评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清IL-2、IL-6、BDNF浓度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清IL-2、IL-6、BDNF浓度差值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3 讨论

(7)精神动力学和认知行为治疗视角下强迫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强迫症与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
2 强迫症与心理治疗
    2.1 精神动力学治疗
    2.2 认知行为治疗
3 总结

(8)基于rs-fMRI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对青少年强迫症脑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课题创新性
5 课题局限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强迫症磁共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1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关于强迫症诊断标准
附件 2
附件 3 知情同意书

(9)首发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少年强迫症相关脑区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SLC1A1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伦审及知情同意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 研究标本的收集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4 实验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强迫症的谷氨酸能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不恰如其分体验在强迫症中的研究进展[J]. 陈达宁,杨祥云,李占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6)
  • [2]强迫症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进展[J]. 黄彦源,柳娜,张宁.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6)
  • [3]游戏障碍的诊断治疗进展与展望[J]. 牛雅娟,杨可冰,刘艳,杨清艳,杨甫德. 中国医刊, 2021(11)
  • [4]神经影像作为精神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聂雨,邓咏妍,张宾. 巴楚医学, 2021(03)
  • [5]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血清IL-2、IL-6、BDNF浓度的影响[J]. 谷丛欣,范彦蓉,王俊霞,李素水,孙志刚. 河北医药, 2021(16)
  • [6]符为民教授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论治儿童青少年强迫症[J]. 杜隽,常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8)
  • [7]精神动力学和认知行为治疗视角下强迫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J]. 孙冬雪. 心理月刊, 2021(17)
  • [8]基于rs-fMRI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对青少年强迫症脑功能研究[D]. 谢荣倩.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首发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研究[D]. 张慧.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SLC1A1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研究[D]. 方圆.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标签:;  ;  ;  ;  

强迫症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