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一、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高超[1](2021)在《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规模、种类、数量的都不断增加,电力行业的改革步伐也不断加快。变电站工程是电力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属于高风险、高强度作业,由于其施工种类多、过程复杂、难点多、工期要求高、施工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难度大,亟待解决和完善。本文从安全管理理论出发,以1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将安全审查和沟通工作深入到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安全管理风险管控研究。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其方法和内容进行阐述,同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接着概述了输变电工程作业管理方面的概念及特征,并总结了其安全管理系统的执行规范和方法。其次,对案例110kV工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采用故障树法分析110kV输变电工程的作业中主要事故的发生率和重要度,以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事故为顶事件构建多层故障树,分析各子事件及其最小割集,结合事故统计数据,分别对子事件的重要度进行计算排序,总结出排名前三的底事件,从而系统分析了项目危险点控制的主要事件。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原则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并对案例工程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故障树分析结果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何少川[2](2021)在《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文中指出电力行业集体企业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迄今已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为解决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兴办的劳动服务类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电力施工安装、工程咨询、后勤服务等众多类企业群体,从事的业务大多服务于电网主业,与主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电力公司“四化”工作的深入推进,集体企业现有的体制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规模“小而散、小而全”,与主业的业务、劳动人事和资产财务关系不规范等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保障电网安全和提供优质服务等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对集体企业安全承载力进行切实的评估,继续发挥集体企业在服务电网主业和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电力公司施工项目繁多,集体企业安全责任落实难度大的特点,针对目前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管理手段,从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监督、安全管理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分析;建立有效的承载力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然后利用德尔菲法逐一对各级指标进行赋值;形成《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承载力评分标准》,提出了一套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承载力评估的方法和程序;最后选择典型企业,以A电力公司集体企业为例,组织安全承载力评价工作,得出评价结论、验证评价模型,并找出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查找出问题的逐个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集体企业电力系统保持安全常态的目的。

赵新宇[3](2020)在《广兴佳园安置用房项目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建筑、还迁建筑、公租建筑等各个建筑领域,迫切需要一种质量好、节能、环保、工期短、人力少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显然,现有的传统建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质量好、节约能源、绿色环保、节省工期、节约人力的独特优势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建筑趋势。而在装配式建筑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因其是一种新型技术且起步较晚,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还有很多领域不够完善,必然在施工上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天津西青区精武镇二期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是精武镇农民安置房工程的代表,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该项目为例,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展开探讨,拟为该示范小区提供安全管理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小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项目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其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广兴佳园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组织相关专家对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识别的安全因素,构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广兴佳园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根据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及其风险评价结果,针对性的为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王堃[4](2020)在《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建筑作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主推的建造模式,得到了业界以及学者的大量关注,但由于这一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受到很多因素限制,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正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而作为承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总承包企业,其全局性的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的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总承包企业准确识别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立足于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视角来展开,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及对具有丰富装配式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不同责任主体企业进行访谈调研,整理归纳得出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同阶段需关注的45个安全风险因素,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对数据进行赋权并梳理排序,得出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性、构件吊装过程作业安全、安全投入水平等10个主观重点防控安全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向专家咨询,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关联度评分。通过熵权法客观分析,对比综合权值进行重要度排序,发现总承包企业面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总承包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程度、施工人员实现设计意图的技术水平等4个安全风险因素需加强关注,最终确定了装配式建筑关键安全风险因素14个,为提升总承包企业安全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根据装配式建筑关键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为总承包企业提出多方协作、加强沟通、优化管理、严格管控4个方面不同领域的针对性应对措施。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为出发点,关键安全风险识别结论简明直观,应对措施分别从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安全、总承包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安全4个方面提供了多项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举措与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内容,为总承包企业承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时的安全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

张志慧[5](2020)在《基于BIM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识别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空间日益紧张。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各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地下空间的发掘和利用也在城市中得到不断地发展,且规模和深度不断加大。无论是高层建筑深基础的施工还是地下空间的建设,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开挖,由此伴随着出现大量的深基坑工程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场地紧凑、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产生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BIM(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综合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参数化、动态可视化施工模拟、数据集成化等特点并结合相关信息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借助BIM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首先从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深基坑各施工活动的工作安全分析中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基于Revit的可视化编程平台Dynamo构建深基坑施工空间拓扑关系,对工程对象间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最后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构建并实现深基坑施工安全识别系统,以实现对知识库内容的充分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典型的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深基坑三大主要施工活动的工作安全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出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文本分析从事故调查报告、安全施工规范等资料数据中总结出积极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2)根据深基坑施工BIM模型对工程对象进行分类,对其几何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尺寸信息等)、非几何信息(材料信息、施工信息等)进行描述,并总结得出深基坑各工程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Revit的可视化编程平台Dynamo提取某特定场景下的空间拓扑关系,最后将提取出的拓扑关系利用知识图谱工具进行可视化,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构建做铺垫。(3)构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首先对知识库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前文描述的安全规范、工作安全分析、事故案例及空间拓扑关系等安全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得出可以描述上述安全知识的表示方法,随后分析了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需求,并对知识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查询机制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19实现了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构建。(4)设计并实现基于BIM技术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首先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的框架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对Revit API二次开发环境配置和开发方式进行描述,然后借助Revit和Visual Studio平台,利用C#语言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插件的开发,关键在于对知识库中的安全知识进行针对性查询,从而实现基于安全事故、基于工作安全分析、基于拓扑关系的工程对象的安全风险识别及可视化功能,以实现对知识库中安全知识的充分利用。该论文有图66幅,表30个,参考文献103篇。

袁琦[6](2020)在《基于AHP方法的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工程的质量要求和品质要求不断攀升,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高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通病,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目前,我国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实体质量的评价,对过程中管理行为的评价相对较少,而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行为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质量评价工作的提升,而且还能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质量评价现状、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影响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质量通病,初步选取了29个评价指标对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包含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9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相对重要性排序,并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YXY住宅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利用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邀请参与本工程项目管理的专家对本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的指标质量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后续类似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质量评价提供借鉴意义。

王丹妮[7](2019)在《双青50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电网建设行业发展迅速,全国范围内增加了许多变电站项目,在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使得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安全管理压力。而变电站的施工又属于高强度、高风险的施工项目,作业面狭窄、施工过程复杂、现场操作风险大、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建设工期紧张等特点,让变电站的安全事故频发。除了一般建筑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外,变电站工程施工更常发生由意外引起的髙处掉落、物体打击、机械设备损坏、人员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求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措施,并保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及时报警,参与救助,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这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对项目安全管理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的书籍文献,对安全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思想,融会贯通。结合天津双青500k V变电站的案例,对双青变电站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本着以工程实际为基础的原则,深入剖析双青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并用LEC风险分析法,对该变电站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保障措施。与此同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对变电站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

王莉[8](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文中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参与人员多、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事故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支持。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在面临具体安全问题时,如何从众多的数据资料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知识,至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URTCSM),从知识支持的角度,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核心任务和管理流程,提出智能知识支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知识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对URTCSM领域知识范围进行界定,从过程、组织、对象、管理等维度对领域知识进行分解,形成多维分层的知识分类体系。在领域概念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构建多维分层的专业领域概念模型;根据标准规范自身结构和使用需求,构建混合粒度的标准规范概念模型;根据事故分析对事故知识的需求,构建多主体关联的事故概念模型。在实体关系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分类体系结构进行概念之间层级关系建模,并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形成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为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知识框架。分析了URTCSM领域知识主要来源,重点对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在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面,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以及自然语言描述特点,对不同类型实体知识元的抽取分别采用人工抽取、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等方法。在关系知识元抽取方面,分别采用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关系抽取、基于实体共现的关系抽取、基于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等方法。在实体属性识别过程中采用类似的知识元抽取方法。抽取出来的知识元需要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情形下知识融合需求,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知识图谱中各类实体和关系知识元最后以图结构的形式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形成URTCSM领域知识图谱。提出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针对标准规范知识,提出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的三种方式:知识导航,智能搜索,知识推荐。针对安全事故知识的应用主要以支持安全知识智能分析为主,提出三类事故分析任务:以事故画像的形式全面可视化的展示事故认知结构,根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构建查询语句的事故统计分析,以及基于关联路径的事故深度分析。根据URTCSM领域知识图谱中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管理情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提供知识支持。最后,开发了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用于领域知识图谱维护和管理、标准规范知识智能获取、安全事故智能分析、安全管理决策分析等,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智能知识支持平台。该论文有图107幅,表23个,参考文献209篇。

边静辰[9](2017)在《天津市市政设施翻修改建中的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基础设施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确保日新月异的城市规模化发展。由此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建设的安全性也自然成为必要的考虑因素。当前天津市市政设施建设欠账多,缺口大。特别是在“8.12”天津港瑞海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天津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市政公用工程的特点,重点研究市内老城区市政设施的提升改造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为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应对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避免管理的缺陷,营造安全有序的施工现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天津市市政设施翻修改建改建成为目前必要的工作,而其中如何提升其安全问题便成为目前重要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继而从天津市市政设施翻修改建以及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展开分析,将目前的天津市市政设施的桥梁工程、基坑塌陷等进行案例分析,然后提出了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翻修改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问题识别上,本文结合有来自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制度因素、管理因素,还有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既有突发的偶然性因素,也有疏忽大意和漠视造成的必然性因素。本文着重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稳定状态、环境的因素和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入手,采用因果分析、量化分析等方法,找出存在问题的源头,提出预防或改进的建议。在建议上,结合了安全隐患消除和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思想展开,进一步提出天津市在目前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对策。综上,本文以天津市市的市政工程为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微薄贡献。

张剑[10](2016)在《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研究 ——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一方面,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工程分包严格限制。另一方面,转包、违法分包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转包、违法分包已成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被称为“万恶之源”,几乎所有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原因最后都归结为转包或违法分包的错,工程分包因此成了替罪羊,成了众矢之的。鉴于此,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分包限制规则是否科学合理?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否有不合时宜的制度本身的因素?本论文从立法论的角度,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分包限制规定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内容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从比较法的视角找出中外制度差异,然后对这些差异进行利弊分析,从而得出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即转包、违法分包的泛滥,从制度层面来说,是由于我国分包限制规则不完全正当合理,部分与国际惯例脱节,没有反映生产力发展和工程承包的客观规律,某种程度上部分反映了工程分包的客观规律与不合时宜的制度束缚的矛盾和冲撞,所以建议实定法放松对工程分包的限制,在修法之前建议实务中缓和转包、违法分包的私法后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修法建议。目前国内对工程分包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现行法律法规,并结合实务,从法解释论角度展开的,从立法论角度对我国违法分包的界定的科学合理性缺乏论证,没有考虑违法分包的界定是否适应工程发包模式与管理的多样化发展,没有考虑分包制度是否与国际接轨,没有考虑是否有滞后的法律制度本身造成违法分包的因素。对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的法学系统研究文献还未见到。国外对分包的限制规则在成文法上较少,一般存在于合同范本的标准条款中,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而且实践中对分包限制条款引起的争议或纠纷较少,没有成为分包合同的热点。所以国外对违法分包或分包限制规则专题研究较少,部分文献涉及到转包、分包范围、再分包和分包须经发包人同意等问题的介绍,但研究不够深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文献,从比较法、法经济学、规范目的和法的价值角度,对工程分包限制规则进行理论专题研究的还未见到。本论文不包括绪论共六章,第一章是关于工程分包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三、四章分别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工程分包范围、主体即分包人资质和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三方面论述了我国现行实定法分包限制规则的不合理;第五章是关于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第六章是结论和对我国《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修法建议。具体如下:第一章作为本论文的逻辑起点,界定了工程分包的概念,阐述了工程分包的经济实质和法律本质。从经济角度来说,工程分包是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现代工程承包发展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从法律性质上来说,应视为第三人代为履行。第二章从工程分包的客体角度,分析了现行实定法分包范围限制规则的不合理,重点分析了转包、主体结构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现行实定法对分包范围的限制不合理,工程发包模式决定了分包的最大可能范围;(2)分包范围是双方意思自治的范畴;(3)工程承包并不要求亲自施工,承包人的职责实质在于对工程的管理、协调、集成和监督;(4)转包并非合同转让;我国实定法对转包的界定和打击过宽,应禁止无价值增值的转包,解禁肢解分包,区分转包和正常分包的关键在于承包人是否实际承担了项目管理职责;解禁肢解分包不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5)我国《建筑法》参照了日本、韩国的建筑法律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但两大法系包括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鲜有禁止肢解分包、主体结构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的规定或实践,这些限制规则不符合工程承包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难以实现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立法目的,立法应允许肢解分包、主体结构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第三章从主体分包人资质的角度,论述了资质限制规则的不合理。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资质许可的法律性质是行政许可,属于公法范畴,不宜在合同法中规定,建议修法时将其回归公法定位;(2)我国的资质许可制度混淆了许可制与注册制的区别,建议将许可与注册分开,将资质许可范围限制在工程质量和安全必要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市场自由的行政干预,同时加强注册管理;(3)我国的资质许可标准太高,不利于工程分包市场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议降低企业资产标准,许可标准不宜要求工人数量和技术装备;(4)劳务分包的本质是工程分包,应适用工程分包的一般规则,域外没有针对工程劳务的许可或注册,实践证明,现行的劳务分包制度为违法分包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既造成法律自身的不和谐,也加剧了工程乱象,所以建议取消劳务资质。(5)限制资质许可范围,降低资质标准,取消劳务资质,不会降低工程质量和加剧工程乱象。总之,尽量减少行政许可对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限制,降低从业门槛,鼓励万众创业,鼓励小微企业参与分包。第四章分析了分包权利义务的限制规则。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承包人应就分包工程向发包人承担单点责任,但对于指定分包,承包人应仅负指导、协调和监督的委托代理责任,而不应对指定分包工程象自主分包一样完全负责,发包人应对自己选择和决定指定分包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负责,以此限制指定分包;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发包人与分包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原则上分包人对发包人不直接承担责任。所以,分包人就分包工程与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并不妥当,建议在坚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前提下,只有在承包人破产或承包合同被终止,或者以发包人承担承包人义务包括向分包人支付未付款项为条件,分包合同中承包人的权利义务可以概括转移于发包人,此种条件下分包人方对发包人直接承担责任。取消连带责任,既兼顾了分包人利益,也有利于保护发包人利益。(2)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规定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分包,但未规定对发包人同意权的限制,是立法漏洞,易造成发包人同意权的滥用,产生不适当的结果。因此建议,授权当事人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约定须经发包人同意的分包部分;对于承包人的拟选分包人报批,发包人应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同意”;发包人反对承包人的拟选分包人,应书面说明“合理理由”;如果发包人对拟用分包人的报批无故拖延或不正当反对,应给予承包人相应延期或赔偿损失。(3)再分包是行业国际惯例,是生产力和分包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再分包不会损害工程质量安全,不会加剧工程乱象,建议修法鼓励和允许再分包。第五章关于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理论与实务普遍将我国《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分包限制规则作为效力性强制规范援引,导致实务中大量施工分包合同被认定无效。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合同无效无助于改善工程质量和安全,不利于保护发包人利益,损害了法的公平价值和合同自由,不符合工程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认可合同效力不会纵容转包或违法分包行为,所以,在法律修改之前,建议实务中应对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予以缓和,即不否定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的效力,在不影响公法责任后果的前提下,由无过错方根据保护自己利益的需要选择救济方式,例如终止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要求过错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等。第六章在概括以上各章结论的基础上,最后得出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即我国分包限制规则不完全正当合理,建议实定法放松对工程分包的限制,修法之前实务中应缓和转包、违法分包的私法后果;最后落脚于对《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分包限制规则的不足和漏洞提出立法建议: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必须经发包人同意方可分包的工作,约定之外的工作或未约定的,承包人可以自主分包。必须经发包人同意方可分包的,发包人不应不合理地拒绝。承包人对分包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全部责任,但对于发包人指定的分包人,承包人仅承担指导、协调和监督的委托代理责任。发包人与分包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除非特定条件下经发包人要求,分包合同可以概括转移于发包人,分包人方对发包人直接承担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一并转包给第三人。除非另有约定,在承包人对分包工程承担管理义务的条件下,可以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拆分后分包给不同的第三人。分包人经承包人和发包人同意,可以将其承揽的工程再分包,但承包人或发包人不应不合理地拒绝。最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展望,认为一步到位彻底放开阻力较大,应先从容易的入手,进行试点修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修改全国性法律;放松对分包的限制不会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实践证明,通过严格限制分包,并不能实现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立法目的。项目质量安全问题是由于个人责任无法落实造成的,所以保证质量安全需要改革我国工程师的执业体制和分配制度,加强个人和企业的诚信公开制度,特别是执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和完善个人职业保险制度,同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进行体系化建设,例如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法规,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工程师执业机制建设,监理机制,包括审图、质量安全监测、咨询评价等社会独立第三方专业保证机制,覆盖设计、施工、保修和职业责任的全面保险机制,质量安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监督管理机制等,以上制度均属公法范畴,远远超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二、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2.1 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2.1.1 安全管理的概念
        2.1.2 安全风险及管理的定义
    2.2 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2.2.1 输变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特点
        2.2.2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2.2.3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
    2.3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2.4 安全和风险管理相关技术与方法
        2.4.1 安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4.2 风险管理的方法
第三章 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概况及安全管理现状
    3.1 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概况
        3.1.1 建设规模
        3.1.2 站址概况
        3.1.3 工程环境条件
        3.1.4 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及其管理体系
    3.2 开发区110kV变电站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3.3 开发区110kV变电站项目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开发区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4.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4.1.1 构建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风险故障树
        4.1.2 造成安全事件的因素权重分析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4.2.1 风险专家评价
        4.2.2 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因素
        4.2.3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
        4.2.4 根据权重值的分析结果
    4.3 构建11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模型
        4.3.1 评价模型构建
        4.3.2 评价计算
        4.3.3 11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
第五章 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5.1 基于故障树分析结果的安全管理对策
    5.2 基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安全管理措施
        5.2.1 加强安全隐患及危险点源分析
        5.2.2 完善安全规划
        5.2.3 规范安全作业措施
        5.2.4 保障全过程安全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目标
    2.2 构建原则
    2.3 法律依据
    2.4 体系构建
        2.4.1 安全生产承载力指标体系
        2.4.2 业务承载指标体系
        2.4.3 安全重点措施承载力指标体系
    2.5 指标汇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方法及评估程序
    3.1 评估方法
    3.2 评估标准
    3.3 评估程序
    3.4 评估管理
        3.4.1 评估组织
        3.4.2 评估维度
        3.4.3 评估周期
第四章 以A电力公司集体企业为例进行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
    4.1 A电力公司集体企业现状介绍
    4.2 企业安全管理亮点
    4.3 评估过程及结果
        4.3.1 评估过程
        4.3.2 评价得分
        4.3.3 本次查评的总体概况及扣分主要原因
        4.3.4 针对发现短板进行提升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兴佳园安置用房项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项目研究的背景
        1.1.2 项目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安全管理的概念
        2.1.2 建筑工程项目的概念
    2.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
    2.3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2.3.1 德尔菲法的概念
        2.3.2 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广兴佳园项目安全风险因素的调查与识别
    3.1 广兴佳园项目简介
        3.1.1 工程概况
        3.1.2 项目组织结构设置
    3.2 安全管理风险的调查与识别问卷的设计
        3.2.1 调查工作操作过程
        3.2.2 意见征集调查表设计
    3.3 广兴佳园项目安全管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第四章 广兴佳园项目安全管理风险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广兴佳园项目安全管理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因素权重并检验一致性
        4.2.3 总目标排序
第五章 广兴佳园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5.1 组织结构设置
    5.2 项目管理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具体权限
    5.3 工程高峰期作业人员配置及分工
    5.4 施工区段划分明确,减少交叉影响
    5.5 安全应急组织架构
    5.6 应急救援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精武镇示范小城镇农民安置用房二期地块一广兴佳园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点调查问卷
    附件 2:“精武镇示范小城镇农民安置用房二期地块一广兴佳园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点合情合理性调查问卷
致谢

(4)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安全风险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相关研究
    2.2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研究现状
    2.3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4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应对措施研究现状
    2.5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1 基于历史文献的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1.1 历史文献选择原则
        3.1.2 基于历史文献的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3.2 基于问卷调查的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2.1 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责任主体的选取
        3.2.2 问卷数据获取原则
        3.2.3 问卷调研过程
        3.2.4 问卷发放
    3.3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4.1 AHP层次分析—熵权法
        4.1.1 AHP层次分析法
        4.1.2 熵权法
        4.1.3 优缺点分析
    4.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1 构建安全风险因素主观评估指标体系
        4.2.2 确定基于信息熵的指标客观权重
        4.2.3 基于ABC分类法的安全风险因素分类
        4.2.4 判定装配式建筑关键安全风险因素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建筑关键安全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5.1 总承包企业装配式建筑关键安全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5.2 多方协作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
        5.2.1 抵抗恶劣偶发性自然灾害的技术应用
        5.2.2 实现设计意图与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的应对措施
        5.2.3 提升事故应急管理能力
    5.3 加强沟通确保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安全
    5.4 优化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执行
        5.4.1 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与文化
        5.4.2 树立正确安全观念与意识
        5.4.3 落实安全生产投入
    5.5 严格管控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安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管理关联度专家调查问卷
致谢

(5)基于BIM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1 相关理论概述
    2.2 基于事故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3 基于JSA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深基坑空间拓扑关系构建
    3.1 BIM概述
    3.2 BIM模型工程对象分类与表达
    3.3 构建深基坑工程对象空间拓扑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构建
    4.1 知识库理论
    4.2 安全知识分类与表达
    4.3 构建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
    4.4 本章小结
5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
    5.1 基于BIM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概述
    5.2 基于BIM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插件开发
    5.3 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的知识库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AHP方法的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施工质量相关研究
        1.3.1 国内外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对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住宅工程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住宅工程质量相关理论研究
        2.1.1 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的含义
        2.1.2 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
    2.2 住宅工程的质量评价
        2.2.1 住宅工程质量评价的意义
        2.2.2 住宅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
        2.2.3 住宅工程质量评价的原则
    2.3 评价方法
        2.3.1 主要的统计评价方法
        2.3.2 不同统计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2.4 层次分析法理论研究
        2.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4.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3.1 我国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
    3.2 国外住宅工程质量现状和优势
    3.3 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3.3.1 人的因素
        3.3.2 材料的因素
        3.3.3 机械的因素
        3.3.4 施工方法的因素
        3.3.5 环境的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4.1.1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4.1.2 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4.1.2.1 评价指标的研讨和确定
        4.1.2.2 专家的选择
        4.1.2.3 专家的分析论证
        4.1.3 评价指标的筛选
    4.2 指标权重的计算
        4.2.1 构造判断矩阵
        4.2.2 一致性检验及权重计算
        4.2.3 指标体系的权重汇总及分析
    4.3 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YXY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简介
        5.1.2 工程难点与特点及对策
    5.2 YXY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
        5.2.1 YXY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实施
        5.2.2 评价结果分析
    5.3 YXY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和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双青50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现状
    2.1 双青500k V变电站工程概况
    2.2 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2.3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目标
    2.4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流程
第三章 双青变电站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3.1 双青变电站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2 安全风险识别
    3.3 安全风险评估
    3.4 风险控制
    3.5 安全应急管理分析
第四章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4.1 施工安全组织保障
    4.2 安全文化建设
    4.3 队伍能力建设
    4.4 安全监督考核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2.2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概念框架
    2.3 知识图谱对URTCSM智能知识支持作用分析
    2.4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研究
    3.1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知识建模需求分析
    3.2 URTCSM领域知识分类体系分析
    3.3 URTCSM领域概念模式分析
    3.4 URTCSM领域关系模式分析
    3.5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1 URTCSM领域相关数据源分析
    4.2 URTCSM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3 URTCSM领域关系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4 URTCSM领域属性知识元识别
    4.5 URTCSM领域知识融合
    4.6 URTCSM领域知识存储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研究
    5.1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分析
    5.2 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
    5.3 安全事故智能分析
    5.4 安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
    5.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天津市市政设施翻修改建中的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1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特点
        1.3.2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过程安全管理特点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2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的安全管理概述
    2.1 市政工程的概念及特征
    2.2 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
        2.2.1 安全管理定义
        2.2.2 安全管理的目标
        2.2.3 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
        2.2.4 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内涵
    2.3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的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及制度
        2.3.1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工作概述及内涵
        2.3.2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安全管理使用的方针、程序、依据
3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安全事故统计及类型分析
    3.1 国内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统计
    3.2 天津市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统计
    3.3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3.3.1 高空坠落事故
        3.3.2 基坑坍塌事故
        3.3.3 物体打击事故
        3.3.4 触电、火灾事故
        3.3.5 设备伤害类事故
4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中的安全事故因素分析
    4.1 人的因素
    4.2 机械设备因素
    4.3 材料因素
    4.4 方法因素
    4.5 方法因素
5 市政设施翻修改建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5.1 重视人的因素
    5.2 严格落实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措施
    5.3 优化安全施工管理方法
    5.4 加强周边环境同工程的融合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10)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研究 ——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工程分包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工程分包的界定
        一、不同文献对工程分包的理解
        二、工程分包的外延
        三、工程分包的内涵
        四、本文对工程分包的界定
    第二节 工程分包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工程分包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工程分包是由建筑业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第三节 工程分包的法律性质
        一、第三人代为履行说
        二、并存的债务承担说
        三、特殊性质说
        四、委托代理说
        五、从属的法律关系说
        六、第三人代为履行说较为妥当
第二章 工程分包范围-客体的限制规则
    第一节 工程发包模式与分包范围的关系
        一、传统发包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二、设计-建造一体化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管理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四、CM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五、PPP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六、工程发包模式决定了分包的最大可能范围
    第二节 工程分包范围
        一、承包人的本质任务在于管理
        二、分包范围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
    第三节 工程转包
        一、我国对工程转包的界定
        二、限制无价值增值的转包
        三、我国转包界定过宽
        四、解禁肢解分包不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五、缩小转包概念的立法建议
    第四节 主体结构能否分包
        一、梳理我国禁止主体结构分包的规定
        二、我国禁止主体结构分包的政策考量与评价
        三、我国立法应解禁主体结构分包
    第五节 扩大劳务分包是否正当
        一、我国对劳务分包的界定
        二、劳务分包是工程分包
        三、扩大劳务分包应予鼓励
第三章 分包人的资质-主体资格的限制规则
    第一节 我国工程资质的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 注册制与许可制
        一、注册制
        二、许可制
        三、注册与许可并行
    第三节 差异分析与政策选择
        一、应将许可与注册分开
        二、许可标准不宜要求工人数量
        三、应降低资质许可标准
        四、建议取消劳务资质
第四章 分包权利义务的限制规则
    第一节 承包人与分包人的连带责任
        一、合同的相对性
        二、承包人就分包工程对发包人负单点责任
        三、承包人不应就指定分包工程对发包人负连带责任
        四、分包人对发包人不应负连带责任
        五、立法建议
    第二节 对承包人分包权的限制
        一、承包人的分包权与发包人的同意权日趋平衡
        二、对我国相关规定的分析评价
        三、立法建议
    第三节 对分包人再分包权的限制
        一、再分包是行业国际惯例
        二、我国禁止再分包的逻辑分析
        三、再分包合法化刻不容缓
第五章 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
    第一节 比较法考察
        一、英美法系的违约主义
        二、大陆法系的强制规范理论
        三、趋势分析与启示
    第二节 对我国反分包限制规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宏观思考
        一、合同无效无助于改善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合同无效不利于保护发包人利益
        三、合同无效损害法的公平价值和合同自由
        四、合同无效不符合工程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
        五、认可合同效力不会纵容转包或违法分包行为
    第三节 对我国违反分包限制规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具体分析
        一、违反资质规范不宜认定合同无效
        二、转包合同不宜认定无效
        三、分包未经发包人同意不应导致合同无效
        四、其他分包限制规定亦不应影响合同效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我国实定法应放松对工程分包的限制
        二、实务中应缓和转包、违法分包的私法后果
        三、对《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修法建议
    第二节 展望
        一、如何实施
        二、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D]. 高超.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D]. 何少川.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广兴佳园安置用房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 赵新宇.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4]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D]. 王堃. 天津大学, 2020(02)
  • [5]基于BIM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识别研究[D]. 张志慧.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AHP方法的住宅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研究[D]. 袁琦. 天津大学, 2020(02)
  • [7]双青50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王丹妮.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8]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D]. 王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天津市市政设施翻修改建中的安全问题研究[D]. 边静辰.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7)
  • [10]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研究 ——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为中心[D]. 张剑. 武汉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