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例早产干预临床分析

242例早产干预临床分析

一、242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涂文俊[1](2020)在《孕中晚期超声评估宫颈形态预测妊娠结局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及经会阴超声对宫颈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参数,探讨超声评估妊娠中、晚期宫颈长度及形态进而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并且无宫腔疾病的3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42岁,平均(27.6±3.3)岁,孕周2436周,平均(29.5±3.5)周。所用超声诊断仪器为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经阴道检查采用腔内探头,探头频率为3.010.0 MHz;经会阴检查采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5.0 MHz。分别在孕妇妊娠24周、28周、32周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在36周时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孕妇宫颈内口形态进行观察,测量宫颈长度,计算宫颈指数,记录宫颈内口形态,并对所有孕妇随访至其妊娠结束。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孕妇按照胎儿分娩孕周分成早产组(分娩孕周<37周)和足月分娩组(分娩孕周≥37周)。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比较早产组及足月分娩组宫颈内口形态、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分娩组孕妇宫颈长度均随着孕周增大而缩短。早产组在孕24周、28周、32周及36周的宫颈长度均明显短于足月分娩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各孕周宫颈指数均较足月分娩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4周时测量宫颈长度,360例中有242例≤3.0cm,其中有98例发生早产,其灵敏度89.9%,特异度42.6%,阳性预测值40.5%,阴性预测值90.7%;80例≤2.5cm,其中70例发生早产,其灵敏度64.2%,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86.7%;20例≤2.0cm,均发生早产,其灵敏度18.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3.8%。360例孕妇中,宫颈内口形态正常者256例,其中有37例出现早产,早产率为14.45%;宫颈内口漏斗形成者104例,其中“V”型者59例,34例出现早产,早产率57.62%;“U”型者45例,均出现早产,早产率100%。宫颈内口形态正常的孕妇早产率低于宫颈漏斗形成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形态呈“U”型者较“V”型者更易出现早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具有可行性,且依靠其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等优势,可用于动态评估孕期宫颈长度及宫颈形态变化,为临床早期评估早产风险提供参考,降低新生儿早产率,提高其存活率。2.宫颈长度均随着妊娠孕周增大而缩短。早产组孕妇宫颈长度明显低于正常分娩组孕妇宫颈长度,CI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在孕24周测量宫颈管长度,以宫颈管长度≤25mm预测早产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此类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较高,在其妊娠中晚期应加强对其宫颈的追踪随访,及早发现其早产征兆,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早产率。3.宫颈长度与宫颈内口漏斗形成是相互关联的,宫颈闭合长度越短,宫颈内口漏斗形成越明显,宫颈漏斗形成时,早产的风险提高,特别是宫颈管呈“U”型时。

易小红,后文娟[2](2019)在《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分娩情况及对胎儿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产科接收的186例早产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组,分为93例自然早产患者(自然早产组)、93例干预性早产患者(干预性早产组),分析导致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并对比分析其分别对胎儿健康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早产高危因素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有可比性。自然早产组的阴道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组,自然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干预性早产组(P<0.05);34周前的新生儿窒息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34周后的新生儿窒息率与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于早产患者,应结合其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佳分娩时机干预性早产,合理控制其自然早产的发病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李亚芳[3](2019)在《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NuPCI)汉化及其在妊娠人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The Revised Prenatal Coping Inventory,NuPCI)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检验“中文版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在我国妊娠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调查我国妊娠人群妊娠压力应对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对英文版NuPCI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及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门诊规律产检的210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中文版NuPCI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采用临界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对NuPCI量表进行项目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评价NuPCI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NuPCI量表各维度得分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各维度得分相关性评价量表的校标关联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重测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2018年2月至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及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24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妊娠相关资料,采用中文版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NuPCI)、妊娠压力量表(PP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孕妇产前应对方式、妊娠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及焦虑抑郁情绪现状。不同分类变量对孕妇产前应对方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检验,连续性变量与产前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妊娠人群产前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结果1.NuPCI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中文版NuPCI量表共包含3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247%,各条目在相应主成分上载荷值均>0.4。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9,逃避、计划准备-心理、计划准备-知识、灵性-积极应对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4、0.929、0.901、0.767,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14,逃避、计划准备-心理、计划准备-知识、灵性-积极应对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94、0.931、0.876、0.892。NuPCI量表中逃避维度得分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66(P<0.001),计划准备-心理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8(P<0.001),计划准备-知识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69(P<0.001),灵性-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84(P<0.001)。2.中文版NuPCI量表在妊娠人群中应用研究:通过对242例孕妇有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孕妇面对妊娠压力时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灵性-积极应对,最不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逃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流产史、PPS、家庭外支持、GSES、HADS-D是孕妇逃避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其总变异的47.5%;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周、妊娠意愿、家庭内支持、GSES、HADS-D是孕妇计划准备-心理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其总变异的41.1%;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周、产次、PPS、GSES、HADS-A是孕妇计划准备-知识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其总变异的40.8%;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周、妊娠意愿、流产史、PPS是孕妇灵性-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其总变异的28.7%。结论中文版NuPCI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国内妊娠人群产前应对方式的评估工具。本研究中孕妇最常采用的妊娠压力应对方式为灵性-积极应对,最不常采用的妊娠压力应对方式为逃避,社会人口学因素、妊娠相关因素及认知情感因素均可对妊娠人群产前应对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初产、非计划妊娠及有流产史的孕妇,通过减轻妊娠压力、提高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促使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妊娠压力应对方式,提高孕期幸福感水平及生活质量。

李树芬[4](2015)在《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为降低自然早产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4例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早产75例(自然早产组),干预性早产49例(干预性早产组)。对所有早产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原因及分娩结局。结果自然早产组以胎膜早破为主要原因,占57.33%(43/75),不明原因为25.33%(19/75),其次为多胎妊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子宫畸形等。干预性早产组以妊娠期高血压为主要原因,占48.98%(24/75),前置胎盘为36.73%(18/49),其次为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症、瘢痕子宫。干预性早产组流产史、早产史均显着高于自然早产组,阴道顺产率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或P<0.01);2组流产次数≥2次、自然早产史、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有不同的病因,要针对不同早产的病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改善分娩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俎晓霞[5](2013)在《干预性早产儿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病因构成及其对新生儿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新医大一附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年来施行干预性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顺序选择288例干预性早产病例(为去除混杂因素,多胎妊娠予以排除)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内正常分娩(274例)及自发性早产病例(27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早产儿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干预性早产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需行干预性早产的常见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因血压控制不满意、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5g、自觉症状明显)、前置胎盘出血、ICP、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心脏病、甲亢、阑尾炎、腹痛等症状明显不能继续妊娠者)、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羊水过少、FGR等;用以判定新生儿结局的指标有: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评分、围产儿病率、转入NICU情况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定期产前检查、终止孕周、FGR、胎儿窘迫、出生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χ2值分别11.176、4.616、15.976、9.905、14.520、14.931P值均<0.05;OR值分别为6.567、0.625、50.675、12.198、0.996、9.135)。结论:干预性早产儿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FGR、胎儿窘迫时均提示可能存在胎盘灌注不良,继续延长孕周并不能改善新生儿预后;定期产检可降低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围产儿结局;选择干预性早产时机,适当增加孕周及出生体重对改善围产儿结局有益。

刘小玲[6](2012)在《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相关性因素以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早产病例22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26例病例资料中的病因、早产儿体重、Apgar评分、病死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对226例早产病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自然早产主要与胎膜早破有关,占全部病因的35.76%,而干预性早产则主要是与前置胎盘有关,占全部病因的34.42%。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在分布上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体重在1500~2500g自然早产例数明显多于干预性早产,早产儿体重大于2500g自然早产例数明显多于干预性早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4周自然早产的早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危因素,适时延长孕周对于减少早产的发生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闫晓景[7](2012)在《关于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构成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干预性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干预性早产最常见的原因为重度子痫(30.1%),其余依次为前置胎盘(24.2%)、胎膜早破(17.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7.2%)、胎盘早剥(5.9%)、胎儿宫内窘迫(5.2%)、瘢痕子宫(3.3%)、其他(6.5%)。②干预性早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黄疸(26.8%),其余依次为肺炎(21.6%)、窒息(18.3%)、呼吸窘迫综合征(11.1%)、颅内出血(8.5%)、其他(3.3%)。③153例干预性早产产妇共分娩出155例早产儿,其中6例发生围生儿死亡,死亡率为3.9%,死亡原因包括重症肺炎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1例。结论针对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构成以及临床特点制定干预性早产的应急预案可以提高干预性早产患儿的存活率。

梁小燕[8](2012)在《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其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74例实行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干预性早产的影响因素;不同孕周干预性早产儿的并发症情况及不同体重早产儿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早产发生率为8.02%,其中干预性早产占37.56%。重度子痫前期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PROM)、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干预性早产儿窒息率、孕妇产后出血及围生儿死亡率与自然早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4周、体重≥2000g的早产儿并发症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孕周<34周、体重<2000g早产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提高围生儿存活有明显疗效。

李海英[9](2012)在《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附233例病例报道)》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干预性早产与自然早产的主要相关性因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4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收集早产病例233例,其中自然早产182例,干预性早产51例。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包括胎膜早破、阴道炎,多胎;干预性早产患者最常见的早产原因为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孕周34周的早产儿病死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的早产儿。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控制自然早产发病因素,对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赵小扬[10](2011)在《242例早产病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42例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5067例,其中早产242例占4.78%,对早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占38.02%(92/242),其中小于1500g占3.31%(8/242)。产妇采用阴道自然分娩占76.45%(185/242),剖宫占23.55%(57/242)。分娩新生儿257例,新生儿死亡占7.78%(20/257)。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病死率越高。结论对产妇定期检查不但可以让产妇得到良好的孕期保健,还可以及早发现、预防早产发生率。

二、242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42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孕中晚期超声评估宫颈形态预测妊娠结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方法
        2.3.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2.3.2 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会阴超声检查
    2.4 质量控制
    2.5 分组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病例特点
    3.2 正常宫颈与宫颈漏斗形成的超声表现
    3.3 CL与 CI预测早产的价值
    3.4 宫颈内口形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5 参数组间与组内的重复性检验
第4章 讨论
    4.1 宫颈的正常解剖及生理作用
    4.2 胎儿早产概述
    4.3 早产与宫颈状态的关系
    4.4 宫颈指标对早产的预测
    4.5 宫颈的超声检查
    4.6 宫颈检查的孕周
    4.7 本研究结果分析
    4.8 本次研究的体会及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导致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2.2 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2.3 不同孕周早产儿的出生窒息率与死亡率分析
3 讨论

(3)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NuPCI)汉化及其在妊娠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一、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NuPCI)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1 对象和方法
        1.1 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Nu PCI)的翻译及文化调适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样本量计算
        1.3 研究方法及工具
        1.3.1 研究工具
        1.3.2 资料收集方法
        1.3.3 统计学方法
        1.4 伦理原则
        1.5 质量控制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中文版NuPCI量表的项目分析
        2.3 中文版NuPCI量表的效度
        2.3.1 结构效度
        2.3.2 效标效度
        2.4 中文版NuPCI量表的信度
        2.4.1 内部一致性信度
        2.4.2 重测信度
    3 讨论
        3.1 项目分析
        3.2 中文版NuPCI量表的效度
        3.3 中文版NuPCI量表的信度
        3.4 中文版NuPCI量表的意义
    4 小结
二、中文版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在妊娠人群中的应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样本量计算
        1.3 研究方法及工具
        1.3.1 研究指标与工具
        1.3.2 资料收集方法
        1.3.3 统计学方法
        1.4 伦理原则
        1.5 质量控制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妊娠相关资料
        2.2 研究对象产前应对方式、妊娠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状况
        2.2.1 孕妇产前应对方式状况
        2.2.2 孕妇妊娠压力状况
        2.2.3 孕妇领悟社会支持状况
        2.2.4 孕妇自我效能感状况
        2.2.5 孕妇焦虑抑郁状况
        2.3 影响孕妇产前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2.3.1 影响孕妇逃避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2.3.2 影响孕妇计划准备-心理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2.3.3 影响孕妇计划准备-知识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2.3.4 影响孕妇灵性-积极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孕妇产前应对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2.4.1 影响孕妇逃避应对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2.4.2 影响孕妇计划准备-心理应对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2.4.3 影响孕妇计划准备-知识应对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2.4.4 影响孕妇灵性-积极应对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孕妇产前应对方式现状
        3.2 孕妇产前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早产病因分析
    2.2 2组流产和早产史的比较
    2.3 2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比较
3 讨论

(5)干预性早产儿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早产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史采集
        2.2 技术路线图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4.1 资料来源控制
        4.2 专业技术控制
        4.3 资料获取及处理控制
        4.4 混杂因素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相关病因的分析
    2.2 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早产儿体重和Apgar评分
    2.3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早产儿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7)关于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产妇及新生儿的处理方法:
    1.3 研究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分析:
    2.2 干预性早产的新生儿并发症分析:
    2.3 干预性早产的预后:
3 讨论

(8)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早产发生率
    2.2 干预性早产发生因素的构成
    2.3 不同孕周干预性早产儿的并发症情况
    2.4 不同体重早产儿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干预性早产的指征
    3.2 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
    3.3 孕周、体重与早产儿结局的关系
    3.4 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10)242例早产病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242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孕中晚期超声评估宫颈形态预测妊娠结局的研究[D]. 涂文俊. 南昌大学, 2020(08)
  • [2]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J]. 易小红,后文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9)
  • [3]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NuPCI)汉化及其在妊娠人群中的应用研究[D]. 李亚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J]. 李树芬. 实用临床医学, 2015(04)
  • [5]干预性早产儿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 俎晓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6]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研究[J]. 刘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5)
  • [7]关于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J]. 闫晓景. 临床医学, 2012(10)
  • [8]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J]. 梁小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2(05)
  • [9]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附233例病例报道)[J]. 李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2)
  • [10]242例早产病例临床分析[J]. 赵小扬. 中国医药科学, 2011(12)

标签:;  ;  ;  ;  ;  

242例早产干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