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分析

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分析

一、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葛艳军[1](2015)在《变电运行中10kV电网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提高方法》文中指出该文首先介绍功率因数的概念,重点论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结合当前实际,提高功率因数是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能为电力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董岐春[2](2011)在《矿山企业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改善》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矿山企业的日益增多以及矿山需求量的增大,提高矿山企业的功效因数就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提高矿山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能够提高功率因数的多种方法,针对当前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功率因数是既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有效途,为矿山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薛素旭,白会芳,郭伟华[3](2011)在《煤矿企业提高功率因数的实践与运用》文中研究表明煤矿企业的日益增多,加上煤炭需求量的越来越大,提高煤炭企业的功效因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煤矿企业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能够提高功率因数的多种方法,针对煤矿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功率因数既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有效途,为煤矿而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培强[4](2009)在《统计测辨法综合负荷建模研究》文中指出综合负荷模型是决定仿真研究结果可信赖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负荷建模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性课题。由于综合负荷自身的随机时变性、地域分散性、成分多样性、严重非线性等特点,建立完全精确的数学模型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正是由于负荷模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负荷建模正成为电力系统仿真分析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引起了电力工程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论文围绕静态模型参数辨识和行业特性分析、建模用户精选和变电站特性综合、实测建模数据特征提取、神经网络负荷模型及其综合能力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传统优化算法应用于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的主要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次规划的Lemke优化算法的负荷静态模型参数辨识的新方法。通过对电力负荷元件及其组合进行的静态故障模拟,对实验故障数据进行负荷建模和参数辨识,辨识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系统的建模实践,提出了一套基于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系统方法,通过统计综合的方法从而确定行业的综合负荷幂函数特性。2、基于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基本原理,提出在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第一个层次,即用户特性调查阶段,对于用电行业的典型用户,在初步专家筛选的前提下进行负荷结构特性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两种分类方法进行行业典型用户的精选,为准确筛选行业典型用户从而建立各行业的综合负荷特性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纺织行业用户精选为例,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对湖南电网的变电站负荷特性进行了分类与综合。其思路是在对变电站静态负荷构成特性参数标准化的基础上,以此为负荷特性分类和综合的特征向量,应用所提的两种分类算法,对某电网枢纽变电站进行了聚类分析。在负荷特性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综合处理的方法得出了湖南电网48个220kV变电站3种不同运行方式下感应电动机负荷和恒定阻抗负荷的实际比例。4、根据随机理论思想,把负荷建模的实测输出数据看成随机扰动电压的响应,基于小波包的分解和重构理论,对实测建模电流信号进行3层小波包分解,用Wprcoef函数对小波分解系数进行重构,准确提取和构造了负荷实测扰动建模数据的能量特征向量。在特征向量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减法聚类的模糊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处理,获得了理想的分类结果。5、提出一种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的负荷建模新方法。首先对建模样本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应用减法聚类自适应的调整建模数据的聚类数和聚类中心,以确定负荷模型的模糊规则数和隶属度函数个数。通过神经网络对推理数据进行学习,用反向传播算法来修正网络的连接权重,辨识模糊模型的隶属函数的参数,完成综合负荷的非机理建模。在此基础上,对模糊神经网络负荷模型的综合能力进行验证。

林舜江[5](2008)在《负荷动特性的建模及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负荷动态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引起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负荷动特性的建模及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为主线,研究内容包括负荷时变性问题、负荷动特性的分类与综合方法、小干扰电压稳定分析的模型和指标、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的模型和快速判断方法。采用对实测负荷动特性进行分类与综合的方法来解决负荷建模中的负荷时变性问题。基于随机过程相关性原理,提出了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该方法以负荷动特性的实测响应空间为特征向量空间,首先对各个样本的实测响应进行时间坐标的标准化,再计算实测响应空间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最后采用系统聚类法按样本间的相关系数值进行分类。实测响应空间具有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负荷特性样本对应的负荷构成的本质特征的优点,工程应用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分类结果准确、实现简便。提出了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以建立同类负荷特性中不同样本的通用负荷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求得某类负荷特性中所有样本的重心作为该类负荷特性的聚类中心,再通过对聚类中心等效样本进行参数辨识以得到该类负荷特性的综合模型参数。建模实践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某类负荷特性的综合模型参数能够较好的描述该类负荷特性中的所有样本,其物理意义清晰、计算量小。并且,采用判别分析法对新采集的负荷特性样本进行归类,以修正各类负荷特性的聚类中心,进而修正各个类的综合模型参数。这样,修正的综合模型参数就能够反映负荷特性发生的新变化,从而提高了综合模型参数的准确性。通过对电力系统在任一时间断面上从某个负荷母线向系统侧看进去部分进行戴维南等值,并对负荷采用三阶感应电动机并联恒阻抗动态模型,构建了系统电压稳定分析的微分代数方程组(DAE)模型,并推导出系统小干扰电压稳定分析的线性化方程的状态矩阵的解析表达式。系统研究了负荷模型参数与负荷节点PV曲线上小干扰电压稳定极限点位置的关系。并得出了此等值系统的小干扰电压稳定性本质上是负荷中感应电动机部分的静态稳定性,负荷中感应电动机部分采用三阶模型和一阶模型得到系统平衡点的小干扰电压稳定性是一致的结论。因而在负荷中感应电动机部分采用一阶模型条件下提出了一个在线小干扰电压稳定状态指标Ls。推导出了指标Ls的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Ls计算量小、线性特性较好、变化幅度大、适合于在线表征系统当前运行点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稳定程度。提出了一种负荷采用三阶感应电动机并联恒阻抗动态模型时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的快速判断方法。推导出了此动态负荷模型下电力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化描述。针对采用牛顿法求取故障后系统主导不稳定平衡点(CUEP)存在的初值选取难题,提出了一种实用但不失严谨的解决方案:通过识别给定故障的主导负荷母线,对主导负荷母线以外系统由故障后稳定平衡点(SEP)处的状态进行戴维南等值,对负荷中的感应电动机采用其稳态等值电路,再由感应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求得CUEP附近的一个点作为近似的CUEP,以此为迭代初值以可靠求得CUEP;并采用二阶正规型来近似CUEP的稳定流形的方法求得近似的SEP的吸引域的局部边界。算例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判断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李旭前[6](2007)在《云南电网负荷特性分析与负荷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负荷模型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着的,其建模工作也早已引起了国内外电力界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重视。负荷模型的过分粗糙已经成为制约电网仿真计算精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切合电网实际的准确综合负荷模型,具有重要且迫切的现实工程意义。研究云南电网的负荷特性,不但可以改善云南电网的稳定性、提高云南电网的地区负荷率,而且对于抑制云南电网与南方电网联网后产生的低频振荡,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云南电网中进行负荷特性分析和建模研究,可以为电网运行人员提供有效依据来调整系统负荷的实际参数、合理安排运行方案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并且提高电网和发电设备利用效率。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经验以及结论对云南电网仿真计算分析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选择云南电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在云南电网开展负荷特性分析与负荷建模型研究所存在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云南电网的电源结构现状及负荷特性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局部地市州的典型抽样分析及全省负荷特性的整体把握,预测了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2)通过采集云南电网各个负荷站点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在分析各个典型行业用电负荷特点的基础上,分离出负荷站点的分行业用电负荷构成曲线,探讨了利用日负荷曲线对云南电网进行分行业负荷构成分析的方法。(3)阐述了开展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针对模糊聚类原理及其步骤进行了论述。然后,选取变电站的分行业负荷构成及日负荷率、日最小负荷率为特征向量,并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两种分类法对变电站综合负荷特性进行了研究。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地区的48个110kV变电站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并计算了其相应的聚类中心。本研究对于解决负荷建模中负荷特性处理的复杂性与主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4)对我国各区域电网稳定计算中所采用的负荷模型及参数进行分析,引入模型向量基理论,探讨了在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基础上构建云南电网负荷模型参数库的方法。在现有条件下用模型向量基建立云南电网仿真所需要的负荷模型参数库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5)采用事故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负荷模型及参数下云南电网的暂态稳定性。主要研究了静态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负荷比例等对云南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云南电网在稳定计算中是否改用全部静态负荷模型,还需要提供详细的现场实测数据和系统试验数据,进一步进行论证。若要采用静态模型模拟负荷,则应当考虑负荷频率因子的影响。从感应电动机性质来看,IEEE-6型为民用和工业综合感应电动机,其感应电动机参数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也基本适合云南电网以工业和民用为主的负荷类型。

金席卷[7](2005)在《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电力负荷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荷模型已经成为制约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结果准确和可信赖程度的关键因素。本论文首先对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介绍了两种基本的建模方法:基于元件的方法(统计综合法)和基于量测的方法(总体测辨法)。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统计学、系统辨识与控制、模糊数学与信息处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湖南电网具体实践,提出了电网负荷特性调查的方法与思路,为获得准确的原始数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提出了基于“行业用户调查——典型用户筛选——典型用户建模——用电行业建模——变电站综合负荷建模”的分层次负荷建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以用户调查资料为依据,综合得出各行业的静态负荷特征参数和各变电站的静态特征参数。针对目前负荷建模的薄弱环节,对居民综合负荷的模型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辨识建模发现:幂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负荷的静态特征,而多项式模型却难以准确描述负荷的实际情况。最后将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提出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两种负荷特性分类和综合方法,并分别应用于用电行业建模的典型用户筛选,以及变电站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应用结果表明:模糊C均值聚类不仅可以得到合理的分类结果,而且可以得出相应的同类负荷的综合模型。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基于元件负荷建模中变电站负荷特性分类和行业典型用户精选的复杂性和主观性问题。这两种方法物理概念清晰,计算方便,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易弘[8](2002)在《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文中提出简要阐述了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介绍了能够提高功率因数的多种方法,针对二矿实际,提出提高功率因数既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二、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运行中10kV电网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提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北地方电力唐山供电分公司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合格率现状分析
二、功率因数对用户的益处
三、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1 普及专业知识, 让用户充分认识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2)矿山企业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1 自然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1.1 正确选择电动机容量, 使其接近满载运行
        2.1.2 对于轻负荷的异步电动机, 可以降低电压运行
        2.1.3 变压器合理选择和使用
        2.1.4 采用同容量的同步电动机代替异步电动机
        2.1.5 凡事可以用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地方, 应尽量不用绕线型异步电动机。
        2.1.6 提高电动机和变压器的检修质量
    2.2 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2.1 同步补偿机
        2.2.2 静电电容器
3. 结语

(4)统计测辨法综合负荷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负荷建模的重要意义
        1.1.1 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
        1.1.2 负荷模型对小扰动稳定计算的影响
        1.1.3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计算的影响
        1.1.4 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计算的影响
        1.1.5 负荷模型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1.2 综合负荷建模方法
    1.3 综合负荷的模型结构
        1.3.1 静态负荷模型
        1.3.2 动态负荷模型
        1.3.3 负荷输入输出模型
    1.4 模型参数的辨识和分散性
        1.4.1 参数的辨识
        1.4.2 参数的分散性
    1.5 负荷建模与电压稳定
    1.6 综合负荷模型的分类与综合
    1.7 负荷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1.8 特殊元件和行业的建模
    1.9 负荷建模研究的方向
    1.10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静态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和行业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综合负荷的静态模型
        2.2.1 多项式模型
        2.2.2 幂函数模型
        2.2.3 混合模型
    2.3 传统的静态模型参数辨识
        2.3.1 最小二乘法原理
        2.3.2 动态系统的最小二乘法原理
        2.3.3 传统的静态负荷参数辨识方法
    2.4 基于Lemke算法静态负荷参数辨识
        2.4.1 基于Lemke优化算法
        2.4.2 辨识原理
    2.5 建模实例和结果分析
        2.5.1 实验数据的获取
        2.5.2 辨识结果
        2.5.3 分析与讨论
    2.6 基于统计综合的行业负荷静态特征参数研究
        2.6.1 基于统计综合的行业负荷建模原理
        2.6.2 感应异步电动机的静态特征系数
    2.7 基于统计综合的用电行业静态建模方法
        2.7.1 选择用电行业用户
        2.7.2 行业用户的设备比例计算
        2.7.3 行业综合用户负荷特性参数的计算
    2.8 建模实例与讨论
        2.8.1 建模结果
        2.8.2 讨论
        2.8.3 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平台的实现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负荷建模行业用户精选和变电站分类与综合
    3.1 引言
    3.2 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基本思路
    3.3 行业典型用户的选取
    3.4 模糊聚类分析理论
        3.4.1 基于等价关系的负荷特性模糊聚类
        3.4.2 基于模糊C均值算法的负荷特性聚类
    3.5 聚类精选的实例
        3.5.1 聚类典型用户的负荷组成
        3.5.2 直接聚类的典型用户精选
        3.5.3 FCM聚类的典型用户精选
        3.5.4 聚类结果分析
    3.6 变电站的分类与综合的意义
    3.7 变电站的分类与综合实例
        3.7.1 变电站的负荷组成
        3.7.2 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结果
        3.7.3 模糊C均值聚类结果
        3.7.4 分析
    3.8 基于统计综合的变电站动静态比例研究
        3.8.1 研究背景
        3.8.2 调查的思路和方案
        3.8.3 关键问题
        3.8.4 统计原则与结论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负荷建模实测数据特征提取与分类
    4.1 引言
    4.2 小波变换的理论
        4.2.1 连续小波变换
        4.2.2 离散小波变换
    4.3 小波包算法及其函数
        4.3.1 小波函数db1
        4.3.2 小波包算法
        4.3.3 小波包的分解函数
        4.3.4 小波包的重构函数
    4.4 基于小波包的负荷建模数据的特征提取
    4.5 基于减法聚类的负荷特征分类
    4.6 建模数据特征提取与分类
        4.6.1 动模实验室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分类
        4.6.2 变电站实测建模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
    4.7 分析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负荷建模及其综合能力
    5.1 引言
    5.2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
    5.3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5.3.1 BP神经网络模型
        5.3.2 BP神经网络辨识过程
    5.4 模糊神经网络的负荷建模理论
        5.4.1 综合负荷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5.4.2 综合负荷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辨识
        5.4.3 构造模糊神经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
    5.5 负荷建模的减法聚类和神经网络的学习
        5.5.1 确定初始结构的减法聚类
        5.5.2 神经网路学习算法
        5.5.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
    5.6 建模实例与讨论
        5.6.1 建模实例
        5.6.2 分析与讨论
    5.7 模型的综合描述能力研究
        5.7.1 负荷模型内插外推的意义
        5.7.2 模型内插外推能力验证实例
        5.7.3 分析与讨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

(5)负荷动特性的建模及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负荷建模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2.1 负荷建模的意义
        1.2.2 负荷建模的方法
    1.3 负荷建模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4 负荷时变性问题
        1.4.1 负荷时变性的概念
        1.4.2 负荷建模中负荷时变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1.5 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的影响
        1.5.1 负荷恢复特性
        1.5.2 负荷失稳特性
        1.5.3 电压稳定研究中采用的负荷模型
        1.5.4 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影响研究的主要方面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负荷动特性的分类方法研究
    2.1 负荷动特性的分类
    2.2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
        2.2.1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负荷动特性分类的特征向量
        2.2.2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负荷动特性分类的理论依据
        2.2.3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负荷动特性分类的两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2.2.4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负荷动特性分类的系统方法和数学模型
        2.2.5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负荷动特性分类实例
    2.3 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比较分析
        2.3.1 采用模型参数空间作为特征向量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
        2.3.2 采用标准模型响应空间作为特征向量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
        2.3.3 三种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的实例比较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负荷动特性的综合方法研究
    3.1 负荷动特性综合的意义
    3.2 负荷动特性综合的方法
        3.2.1 综合辨识建模
        3.2.2 参数加权平均综合建模
        3.2.3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直接综合方法
    3.3 新增样本类型判别及综合模型参数修正
    3.4 实例分析
        3.4.1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综合
        3.4.2 新增样本类型判别及综合模型参数的修正
        3.4.3 负荷动特性综合方法比较分析
    3.5 总体测辨法的步骤
    3.6 小结
第4章 考虑负荷动特性的小干扰电压稳定研究
    4.1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概述
        4.1.1 电压稳定的定义
        4.1.2 电压稳定的分类
        4.1.3 电压失稳的机理
        4.1.4 电压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
    4.2 考虑负荷动态模型的小干扰电压稳定分析
        4.2.1 系统的数学模型
        4.2.2 小干扰电压稳定分析
        4.2.3 系统小干扰电压稳定极限与负荷动态模型参数的关系
    4.3 考虑负荷动特性的节点小干扰电压稳定指标
        4.3.1 负荷节点小干扰电压稳定性与负荷中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稳定性
        4.3.2 在线小干扰电压稳定性指标
        4.3.3 算例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考虑负荷动特性的暂态电压稳定研究
    5.1 暂态电压稳定概述
    5.2 考虑负荷动态模型暂态电压稳定快速判断
        5.2.1 非线性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
        5.2.2 系统的数学模型
        5.2.3 暂态电压稳定快速判断方法
        5.2.4 算例分析
    5.3 小结
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工作)

(6)云南电网负荷特性分析与负荷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负荷特性分析及建模的研究背景
        1.1.1 引言
        1.1.2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
    1.2 国内外开展负荷特性分析及建模的现状
        1.2.1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发展过程
        1.2.2 电力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
    1.3 云南电网开展负荷特性分析及建模的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第二章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初步探讨
    2.1 云南电网现状分析
        2.1.1 云南电网电源结构现状分析
        2.1.2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现状分析
    2.2 云南电网未来负荷特性的研究
        2.2.1 负荷的时间特性指标
        2.2.2 云南电网典型地区负荷特性研究
        2.2.3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全网研究
        2.2.4 影响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因素分析
    2.3 基于日负荷曲线的云南电网负荷构成分析
        2.3.1 行业负荷特性指标综合对比分析
        2.3.2 云南电网分行业负荷构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
    3.1 引言
        3.1.1 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必要性
        3.1.2 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可行性
    3.2 基于聚类分析的负荷特性分类
        3.2.1 模糊聚类理论
        3.2.2 负荷特性分类的分析方法
        3.2.3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分类研究
    3.3 负荷特性的综合
        3.3.1 综合方法
        3.3.2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的综合研究
    3.4 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电网综合负荷模型参数的研究
    4.1 引言
    4.2 负荷模型及参数的应用现状分析
    4.3 模型向量基理论
    4.4 构建云南电网负荷模型参数库
        4.4.1 模型向量基的求取
        4.4.2 综合负荷模型参数的推广
    4.5 分布式发电对云南电网负荷建模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负荷模型对云南电网暂稳影响的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仿真计算条件
        5.2.1 云南电网2006年丰大方式
        5.2.2 研究基础
    5.3 负荷模型
        5.3.1 静态特性负荷模型(LA、LB卡)
        5.3.2 感应马达模型(MI卡)
        5.3.3 新的马达模型(ML、MJ卡)
        5.3.4 差分方程负荷模型(LG卡)
        5.3.5 仿真计算所用负荷模型
    5.4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影响的仿真计算
        5.4.1 预想故障扫描与筛选
        5.4.2 对暂态稳定裕度的仿真计算
        5.4.3 对暂态安全临界切除时间的仿真计算
        5.4.4 对线路有功功率的仿真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I 暂态安全定量分析方法
附录II 感应电动机模型及其求解
附录III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原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负荷建模的基本概念
    1.2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3 电力负荷建模的发展历史
    1.4 电力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
        1.4.1 负荷模型的结构及其选择
        1.4.2 负荷模型参数的获取
        1.4.3 负荷模型对仿真计算结果及运行状态影响的研究
        1.4.4 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2章 电力负荷建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
        2.1.1 统计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2.1.2 基于元件的综合负荷建模的基本思路
        2.1.3 基于元件负荷建模的基本方法
    2.2 基于测量的负荷建模
        2.2.1 总体测辨法的基本原理
        2.2.2 系统辨识的基本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基于元件的居民负荷特征参数研究
    3.1 居民负荷结构介绍
        3.1.1 居民用电负荷现状
        3.1.2 研究居民负荷的重要性
    3.2 静态模型元件特征参数实例研究
        3.2.1 模型辨识
        3.2.2 获取实验数据
        3.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动态模型元件特征参数实例研究
        3.3.1 最优化理论的模式搜索法
        3.3.2 模型辨识
        3.3.3 实验方法及数据获取
        3.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元件的变电站综合负荷建模
    4.1 模糊聚类分析
        4.1.1 模糊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4.1.2 模糊聚类分析的数学模型
        4.1.3 适用于多元素的模糊聚类法
        4.1.4 基于模糊聚类的分类方法
        4.1.5 模糊聚类的分析及比较
    4.2 基于元件的建模实例
        4.2.1 行业典型用户及其负荷构成的确定
        4.2.2 行业综合负荷静特性的建立
    4.3 基于元件的静态负荷建模结果
        4.3.1 行业静态特征参数
        4.3.2 变电站的静态特征参数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8)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1.1 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1.2 降低网路中的功率损耗
    1.3 提高供电电压的质量
    1.4 降低发电成本
    1.5 减少用电费用支出
2 二矿功率因数现状
3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1 自然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 正确选择电气设备
        (2) 电气设备运行合理
    3.2 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 同步补偿机
        (2) 静电电容器
4 可采取的有效途径

四、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运行中10kV电网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提高方法[J]. 葛艳军. 信息系统工程, 2015(12)
  • [2]矿山企业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改善[J]. 董岐春. 科技信息, 2011(24)
  • [3]煤矿企业提高功率因数的实践与运用[J]. 薛素旭,白会芳,郭伟华.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0)
  • [4]统计测辨法综合负荷建模研究[D]. 李培强. 湖南大学, 2009(12)
  • [5]负荷动特性的建模及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D]. 林舜江. 湖南大学, 2008(12)
  • [6]云南电网负荷特性分析与负荷建模研究[D]. 李旭前.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7]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D]. 金席卷. 湖南大学, 2005(06)
  • [8]浅析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J]. 易弘. 煤矿开采, 2002(S1)

标签:;  ;  ;  ;  ;  

煤矿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