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

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

一、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文君[1](2021)在《MSM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相关特征、CA患病相关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了解MSM人群CA患病情况及患病后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该人群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影响CA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为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控制提供参考,以便更有效的将MSM人群的CA发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提高MSM人群CA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用非概率抽样法中的定向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为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及性健康中心、青岛市MSM项目工作组招募的青岛市居住的MSM,及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再找到的其他青岛市居住的MSM人群。通过线上问卷星和线下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相关特征、CA患病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等。将调查对象分为CA病例组和非CA对照组,通过两组对比分析CA发病相关危险因素;采用“中文版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调查CA病例组MSM人群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关于MSM人群CA患病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关于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7份,其中线上问卷114份,线下问卷43份。CA患病率为47.1%;平均年龄为28.7±8.2岁;未婚者占65.0%,已婚及未婚同居者占24.8%,其他占10.2%;性取向中异性者占3.1%,同性者占77.0%,双性者占19.1%,不确定者占0.6%。2、关于MSM人群CA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为“已婚或者未婚同居”是MSM人群患CA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OR<1);户籍状况为“本省外市”、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寻找性伴、双性性行为、新型毒品使用史是MSM人群患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其他独立影响因素还有近半年与男性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及性病相关症状史(P<0.05)。3、关于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病例组74例CA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标准化后总平均分为28.34±9.61分,提示生活质量较差,尤其是性生活方面(性维度总得分平均为10.88±4.3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A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患病期间主要心理支持来源、病程长短、首诊疣体数量及合并其他性病情况(P<0.05);且患病期间无主要心理支持来源、病程长、首诊疣体数量多与生活质量呈负向关系(P<0.05,B<0)。结论:1、MSM人群已成为CA的主要高危人群之一,MSM人群的CA患病和多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未婚群体、流动人口,需要进一步推进安全套使用的宣教,社会方面应对MSM人群双性性行为开展进一步调查和干预、监管新型毒品滥用现状。同时,应着重于“互联网+”的干预,加强MSM相关线上网络平台监管,尤其是要注意保护网络平台上青少年MSM群体的权益。2、对MSM人群而言,CA患病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性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需要对CA患者的性生活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特别关注患病期间无家人、朋友等主要心理支持来源、疣体数量多、病程长及合并其他性病的MSM患者,以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3、改善CA在MSM人群中的患病情况,需要结合心理学、行为学和生物医学方法采取综合预防策略,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角度来减少CA对MSM人群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整个社会的危害。

倪永健[2](2021)在《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给予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病人自拟中药方局部熏蒸坐浴,观察其治疗效果,评价其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程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所有病例均选择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门诊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高频电刀切除疣体+重组人干扰素ɑ2b凝胶局部涂抹),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熏洗坐浴。疗程为4周,每周复查一次。两组患者若治疗期间复发则继续基础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每次复查的创面愈合程度和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创面愈合和复发情况两个方面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证明:在创面愈合方面:治疗组第一周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第一周有效率(91.18%)(Z=-2.072,P=0.038<0.05);治疗组第二周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第二周有效率(97.06%)(Z=-2.793,P=0.005<0.05);第三周两组有效率均为100%(Z=-2.328,P=0.020<0.05);第四周两组有效率均为100%(Z=-1.698,P=0.09>0.05);在复发情况发面:治疗组痊愈率(94.12%)高于对照组痊愈率(76.47%)(Z=-2.053,P=0.040<0.05)。自拟中药方局部熏蒸坐浴应用于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且在前两周效果显着;在预防复发方面也具有显着疗效。结论: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预防术后复发方面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杨虎辉[3](2021)在《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祛疣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对患者外周血的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于皮肤科门诊部行微波治疗,将全部肉眼可见疣体一次性清除。治疗组予术后冲服疏肝祛疣汤配方颗粒,同时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照组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两组均用药2月,治疗期间两周复诊一次,在第一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6次。复诊时观察微波治疗后创口的修复情况,记录治疗范围及周围2cm内是否有疣体新发,是否有其他身体不适出现等;首次治疗及治疗后第90天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1.临床研究1.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疣体大小评分和疣体数目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1.2治疗后,经统计分析两组研究都获得了较高的痊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治疗组痊愈率为84.8%,复发率为15.2%;对照组痊愈率为63.6%,复发率为36.4%,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实验研究2.1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表达和CD4+/CD8+比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可比性。治疗前CD4+、CD4+/CD8+比值较标准参考值偏低,CD8+较标准参考值偏高。2.2 CD4+的表达:治疗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且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CD4+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调节CD4+的表达时更具有优势。2.3 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8+均下降,两组各自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调节CD8+的表达时作用占优。2.4 CD4+/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4+/CD8+值均较前上调,且两组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都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值得参考和推广应用。

郭雅涛[4](2021)在《ALA光动力单独或联合其他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复发因素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ALA光动力(ALA-PDT)单独或联合其他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后可能的复发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50例宁夏医科大学皮肤科门诊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临床和(或)病理确诊为尖锐湿疣(CA),且使用ALA-PDT或ALA-PDT+液氮冷冻或ALA-PDT+微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以病变区可见疣体消失、局部黏膜回复正常为临床治愈标准,治愈后随访观察最少6月,以临床治愈阶段原部位及其周边2cm范围内有新发疣体出现为复发标准,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统计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皮损情况、性生活史、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史等,分析影响CA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收集1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CA患者,1例失访,2例资料不全,实际纳入147例,发病年龄以20-29岁最多(49例,33.3%)。男性108例,累及肛门区域最多(40例,37.0%);女性39例,累及阴道及宫颈口最多(21例,53.8%)。147例病例中,共65例在治疗前行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完成HPV基因分型检测,其中3例检测阴性,62例检测阳性,低危型以HPV6感染人数最多(47例,75.8%);高危型以HPV56型感染人数最多(8例,12.9%)。经三种方法治疗后随访6月,对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皮损情况、性生活史、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史等进行卡方检验,治疗及随访期间是否吸烟(P=0.048)、饮酒(P=0.007)、熬夜(P=0.007)、有无合并肛门或生殖器区域糜烂(P<0.001)、性伴侣个数(P=0.002)、性伴侣是否感染(P=0.028)、有无佩戴安全套习惯(P=0.012)、治疗及随访期间有无性生活(P<0.001)、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P<0.001)均为CA的复发因素(均P<0.05),Logistics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治疗及随访期间熬夜(P=0.024,OR=17.931)、合并有肛门或生殖器区域糜烂(P=0.009,OR=61.754)、性伴侣个数≥2(P=0.045,OR=11.952)、合并性伴侣感染(P=0.014,OR=66.520)、治疗及随访期间有性生活(P=0.015,OR=36.144)、合并他性传播疾病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P=0.021,OR=19.164)均是影响CA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OR>1)。性生活时有佩戴安全套习惯(P=0.003,OR=0.003)则是CA治疗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CA常发生于性活跃人群的肛门及生殖器区域,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部位依次为肛门及肛周、冠状沟、尿道、包皮、会阴区;女性发病部位依次为阴道及宫颈口、大小阴唇、肛门及肛周/会阴区、尿道。HPV低危型感染以HPV6/11型为主;高危型以HPV56型为主。临床治愈阶段随访6月内有熬夜史、肛门或生殖器区域糜烂、有性生活或与多个性伴侣有不洁性行为、合并性伴侣感染、合并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时更容易引起CA在临床治愈阶段复发,而性生活时及时佩戴安全套可降低CA复发风险。

杨璐桧[5](2020)在《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尖锐湿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患者知情同意,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理健康状态、临床特点、治疗及复发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354例尖锐湿疣患者中,男性占71.5%,女性占28.5%;未婚占38.1%,已婚者占59.1%;平均年龄为29.42±11.34岁(1~71岁),其中19~29岁病例最多,占52.2%;86.0%为汉族,48.0%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职业以公司职员为主,占44.4%,49.7%平均月收入水平2000~5000元;60.5%病程小于3个月,3.1%病程超过1年;男性患者皮损主要好发部位为肛周(42.3%)、尿道口(25.7%)及冠状沟(23.7%);女性患者好发部位为会阴(38.6%)、阴道口(31.7%)及肛周(31.7%);61.0%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20.9%自觉瘙痒;64.7%患者疣体数目小于5个,71.2%疣体直径小于5mm,形状以菜花状较多,占48.6%,颜色以肤色为主,占72.0%;4.8%合并HIV感染,9.9%合并梅毒感染。女性患者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P<0.05),尖锐湿疣对女性工作及生活影响比男性严重(P<0.05)。302例保持随访患者中,复发率为26.8%,其中单纯物理治疗复发率为46.1%,物理治疗联合光动力治疗复发率为20.4%。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大于50岁、吸烟、嗜酒、熬夜、焦虑、多性伴及多皮损数目与尖锐湿疣复发相关(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酒、熬夜、焦虑、多皮损数目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尖锐湿疣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青年为主。嗜酒、熬夜、焦虑、皮损数目多、男性包皮过长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物理治疗基础上联合光动力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尖锐湿疣对女性患者工作生活影响大于男性,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及干预,树立治疗信心。

卫飞雪[6](2019)在《广西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自然史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男女性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每年高危型HPV感染导致57万女性罹患癌症,包括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和口咽癌等,但在男性中仅引起6万病例,包括阴茎癌、肛门癌和口咽癌等。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尖锐湿疣,该病在男女性中发病率一致。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在男女性中疾病负担的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其感染男女性后引发不同的自然史所导致。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针对男女性不同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进行HPV感染自然史的研究。目的:比较广西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比较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PV新发感染率和清除率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不同部位HPV感染的相互影响;研究柳州地区夫妻之间HPV感染一致性及夫妻间HPV感染的传播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7月,通过广告、海报和传单等方式在广西柳州地区社区和学校招募了 4687名18~55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09名,女性2378名。在基线访视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卫生习惯和性行为等相关信息,之后每隔6个月随访1次,共进行3次访视,每次访视采集男性生殖器(龟头/冠状沟/阴茎)和肛门/肛管(肛周)部位的脱落细胞样本,采集女性的阴道、外阴和肛周部位脱落细胞样本,采用多重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13种高危型别HPV(16型、18型、31型、33型、35型、39型、45型、51型、52型、56型、58型、59型和68型)和3种低危型别HPV(6型、11型和66型)。通过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男性和女性以及男女性不同部位HPV感染率;Kappa值用于分析基线各个部位感染的一致性;新发感染率的比值(Incidencerateratio,IRR)和清除率的比值(Clearancerateratio,CRR)用于比较男性和女性新发感染率和清除率的差异;采用Logisitic回归、Cox回归和Wei-Lin-Weissfeld Cox回归模型分别计算男女性以及不同部位的基线感染、新发感染和清除的影响因素。结果:1.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男性(18.7%vs 9.4%,P<0.0001),而低危型HPV感染率无性别差异(1.4%vs 1.2%,P=0.6832);男女性最常见的5个高危型别是HPV 52型、58型、16型、39型和 18型。男性生殖器、男性肛周、女性阴道、女性外阴和女性肛周HPV感染率分别是10.8%、3.8%、14.2%、13.3%和8.4%。女性阴道和外阴部位HPV感染一致性性最好(Kappa=0.74),男性生殖器和肝周部位的一致性最差(Kappa=0.14)。女性HPV感染率与年龄呈反比,而男性HPV感染率与年龄无关。性行为和卫生习惯是影响男女性HPV感染的主要因素。2.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PV新发感染率和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男性和女性高危型HPV新发感染率一致(10.3/1000人月vs 11.5/1000人月,P=0.2745),但男性低危型HPV新发感染率高于女性(2.0 vs1.1,P=0.017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清除高危型HPV感染(101.5 vs 58.6,P<0.0001),但清除HPV 6/11型感染与女性无差异(111.7vs 84.8,P=0.2662)。男性和女性肛周部位高危型HPV新发感染率分别是3.5/1000人月和8.6/1000人月,IRR(男性/女性)为0.41(95%confidence interval[CI]:0.30-0.55,P<0.0001);男性肛周部位高危型HPV清除率高于女性,CRR为1.54(95%CI:1.17-2.03,P=0.0022)。男性生殖器部位和女性外阴部位HPV新发感染率高于女性阴道部位(P=0.0005),但男性生殖器HPV感染清除速度比女性阴道和外阴更快(P<0.0001)。女性新发感染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而男性新发感染率及男女性清除率均与年龄无关。3.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不同部位间HPV感染的相互影响既往访视生殖器部位感染过HPV的女性在后续访视肛部位新发同型别HPV感染的风险是既往访视生殖器部位未感染过HPV女性的4.2倍(95%CI:3.0-5.7),在男性这一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 2.3(95%CI:1.2-4.4);女性是男性的3.0倍(95%CI:1.6-5.6)。反之,男性和女性既往访视肛周部位感染HPV在后续访视生殖器部位感染HPV的风险分别是肛周部位未感染者的0.5倍(95%CI:0.1-2.0)和 1.4 倍(95%CI:0.8-2.4)。4.柳州地区夫妻间HPV感染一致性及感染传播的动力学研究夫妻间型特异性HPV感染一致率为15.5%(95%CI:8.5-25.0)。男性生殖器与女性阴道、外阴和肛周的HPV感染一致例数分别是11、12和7,均高于期望值。HPV感染男传女和女传男的发生率相同,分别为11.5/1000人月和11.3/1000人月。男传女的传染源均为男性生殖器部位,而女传男的传染源包括阴道、外阴和肛周。结论:广西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肛周生殖器部位高危型HPV感染和低危型HPV感染有不同的自然史,女性各个部位感染高危型HPV更容易形成持续性感染。男女性既往访视某一部位感染过HPV会增加另外一个部位获得同型别HPV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女性。夫妻间HPV感染男传女和女传男的概率相同,除生殖器外,女性的肛周部位也是HPV重要的传染源。

杨荷丹[7](2019)在《中国3城市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较常见,尤其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者。因MSM性行为方式的特殊性,有必要了解与性行为相关的不同解剖部位的HPV感染状况。中国有关MSM人群多个解剖部位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相对较少。[目的]了解HPV在MSM人群不同解剖部位(包括口腔黏膜、冠状沟、肛周)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该人群的HPV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04月分别在北京、苏州及昆明市招募MSM,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填写调查问卷并收集其口腔、冠状沟、肛周及尖锐湿疣疣体部位脱落细胞,采用微流控HPV全自动核酸检测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包括 18 种高危型 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82;6 种低危型 HPV:6、11、42、43、44、81,共 24 种)。运用Epidata(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χ2检验、kappa值、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35名MSM,其口腔粘膜、冠状沟、肛周HPV感染率分别为4.3%(9/210)、42.6%(64/150)、55.6%(75/135)。HIV 阳性者较 HIV 阴性者冠状沟部位HPV感染率(55.8%vs37.7%)、肛周部位HPV感染率(92.1%vs63.2%)、肛周高危型 HPV(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68.3%vs41.4%)、肛周低危型 HPV(low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率(76.2%vs43.4%)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 阳性MSM与HIV阴性MSM,肛周单一HPV 型别(23.8%vs36.8%)、2 种 HPV 型别(23.8%vs 10.5%)和 3 种及以上 HPV型别(28%vs 15.8%)感染率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MSM人群CA患者较非 CA 患者肛周部位HPV(98.8%vs 55.6%)、HR-HPV(58.8%vs 41.2%)、LR-HPV(97.5%vs26.7%)、HPV-6(56.3%vs11.9%)HPV-11(44%vs4.4%)阳性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沟与肛周HPV感染基因型无一致性;肛周CA患者中,肛周与肛管内感染HPV基因型具有高度一致性。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9岁是冠状沟HPV感染和肛周CA患病的危险因素;HIV感染与MSM年龄(18-24岁)是肛周CA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MSM人群HPV感染率较高,其中HIV阳性者更易感HPV,且倾向于感染多种HPV基因型。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MSM年龄、HIV感染与MSM人群感染HPV相关。HPV疫苗覆盖型别在MSM人群多个部位感染率较高,可考虑向该人群推广HPV疫苗。

陈天柱[8](2018)在《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对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HPV-DNA分型检测。2.探讨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1.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06月筛查本中心性病艾滋病门诊有男男性行为的HIV/AIDS人群共12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对男性性伴侣人数、近180天男性性伴侣人数、近180天性行为次数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影响肛周尖锐湿疣发生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DNA斑点杂交试验检测HPV-DNA并分型。2.选择明确诊断为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患者共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再分两个亚组,对照组A和B,各7例。研究组采用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对照组A采用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B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对两组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比较各组治疗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1.125例患者中,肛周皮肤无明显改变者共61例(48.80%),28例(22.40%)患者发现肛周有典型的尖锐湿疣,36例(28.80%)患者发现肛周有可疑皮损。在典型尖锐湿疣、肛周可疑皮损和无明显病变的HIV/AIDS患者中,分别检出28例、26例、33例HPV-DNA阳性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00%、72.22%、54.10%。在检出的HPV-DNA阳性的87例患者中,共有59例(67.82%)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的HPV-DNA阳性感染。在HPV-DNA分型中,HPV16、18、6和11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但是,HPV16、18、6和11的感染率在三种不同临床表现的HIV/AIDS患者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052、0.983、0.892,P均>0.05)。本研究未发现影响HIV/AIDS患者发生肛周尖锐湿疣的独立危险因素。2.28例确诊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发现,研究组痊愈9例,对照组A痊愈2例,对照组B痊愈3例,研究组痊愈例数显着高于各对照组(P<0.001)。研究组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5.71%,但无统计学差异(P=0.275)。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14.29%),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28.57%),两组复发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其中研究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733)。结论:1.在HIV/AIDS患者出现肛周尖锐湿疣的病人中,HPV-DNA混合感染的阳性率高。HPV-6、11、16、18为其中常见HPV-DNA分型,但是,本研究未发现影响HIV/AIDS病人患有肛周尖锐湿疣的独立危险因素。2.运用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优于单用液氮冷冻或高频电刀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石学波,赵一栋,季孙平,陈银雪,徐文,周仁恩[9](2016)在《肛周尖锐湿疣76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及肛周增生性损害,如皮损仅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及肛管者称之为肛周尖锐湿疣[1]。现将本科室2007—2012年诊治的76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资料收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2],且皮损位于肛周(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为排除生殖器部位尖锐湿疣因皮损蔓延至肛周部位影响分析结果,将生殖器部位有皮损的患者剔除。入选患者76例,女6例,

李亚伦,舒强,徐宏慧,李声颂[10](2014)在《男性肛周尖锐湿疣392例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沈阳市及周边地区发病的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针对高危因素及人群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对我院及沈阳市肛肠医院392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2名受访者平均年龄27.74岁,前卫职业人群集中,性安全自觉性差,对本病的了解程度不佳。具有男男性行为的同性恋或双性恋者是本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频繁肛交、多性伴侣、性病防护意识差等高危性行为特征,但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态度良好。公共浴池洗浴及公共卫浴用品的使用也是本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受访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为7.14%,梅毒(USR)阳性率为5.61%,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占6.63%,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63%及2.04%。结论:针对中青年等高危人群应加强性健康教育普及,提高性安全意识,尤其针对男男性行为者应当予以广泛关注并采取良好有效的干预机制。

二、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MSM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调查时间
    2 调查对象和地区
        2.1 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2 病例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3.1 抽样方法
        3.2 样本量
    4 调查方式及工具
    5 统计分析
        5.1 描述性分析
        5.2 单因素分析
        5.3 多因素分析
    6 质量控制
        6.1 设计阶段
        6.2 调查阶段
        6.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7 主要技术路线
结果
    1 基本情况
        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2 MSM人群CA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1 MSM人群CA患病相关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及单因素分析
        2.2 MSM人群CA患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1 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3.2 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 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研究资料及方法的可靠性
    2 MSM人群CA的患病情况
    3 MSM人群CA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MSM人群CA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SM 人群 CA 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尖锐湿疣的病因
        1.3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1 古代文献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3 肛周肛管尖锐湿疣的相关研究
    4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采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实验排除病例指标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临床试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标准
        2.5 临床应用的统计方法
    3 临床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3.1 两组治疗后的情况和数据结果
    4 安全性观察结果
讨论与体会
    1.1 理论基础
    1.2 自拟中药方组方分析及药理学依据
    1.3 本课题创新点
    1.4 研究结果分析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与步骤
        1.1 患者来源及试验设计
        1.2 患者入组要求
        1.3 临床研究方法
    2.疗效评定标准
    3.临床疗效判定依据
    4.临床数据分析
    5.研究结果
        5.1 可比性分析
        5.2 一般情况比较
        5.3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5及图2)
    6.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1.2 疏肝祛疣汤组成及剂型
    2.实验方案
        2.1 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病例分组及方法
    3.实验方法
    4.实验数据处理
    5.实验研究结果
        5.1 可比性分析
        5.2 治疗结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论依据
    2.疏肝祛疣汤方药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2.1 药物组成
        2.2 方药分析
        2.3 单味药药性味归经分析
        2.4 单味药现代药理分析
    3.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治疗尖锐湿疣中的作用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CA的疗效及对CD4~+、CD8~+影响分析
    5.结果
    6.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1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及治法
    2.西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尖锐湿疣发病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2.3 尖锐湿疣的复发
        2.4 尖锐湿疣的治疗
    3.文献综述小结
    参考文献2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ALA光动力单独或联合其他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复发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尖锐湿疣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巨大型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广西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自然史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 HPV病毒学
        1.1 HPV病毒结构
        1.2 HPV分类
        1.3 HPV生活史
    2. HPV流行病学
        2.1 HPV感染流行情况
        2.2 HPV相关疾病流行情况
    3. HPV诊断
        3.1 HPV抗体检测
        3.2 HPV基因检测
        3.3 HPV相关疾病的诊断
    4. HPV预防
    5. HPV治疗
    6.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现场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量估计
        1.4 总体设计
    2. 研究流程
        2.1 研究对象招募
        2.2 知情同意
        2.3 筛选
        2.4 问卷调查
        2.5 标本采集
        2.6 HPV分型检测
    3. 质量控制
        3.1 设计阶段的质控
        3.2 实施阶段的质控
    4. 相关定义
        4.1 HPV组合型别定义
        4.2 结局定义
        4.3 数据集定义
    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基线访视情况及人口学特征
        1.2 HPV感染率
        1.3 HP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
        1.4 HPV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2. 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PV新发感染率和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队列随访情况及人口学特征
        2.2 HPV新发感染率
        2.3 HPV感染风险的年龄分布
        2.4 HP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2.5 HPV清除率
        2.6 HPV清除风险的年龄分布
        2.7 HPV清除的影响因素
    3. 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不同部位间HPV感染的相互影响
        3.1 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3.2 既往访视生殖器部位感染与否对后续访视肛周部位感染的影响
        3.3 既往访视肛周部位感染与否对后续访视生殖器部位感染的影响
    4. 柳州地区夫妻HPV感染一致性及感染传播的动力学研究
        4.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4.2 HPV感染率及感染一致性
        4.3 PV感染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4.4 HPV感染的传播
第四章 讨论
    1. HP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2. HPV新发感染率和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
    3. 不同部位间HPV感染的相互影响
    4. 夫妻HPV感染一致性及其传播风险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2.1 本研究的创新性
        2.2 本研究的局限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中国3城市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在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2. 仪器和试剂
        3. 方法
    二、结果
        1. 人口学特征
        2. 尖锐湿疣相关知识了解状况
        3. 近6个月性行为史
        4. MSM人群口腔、冠状沟、肛周HPV感染率
        5. 冠状沟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6. 肛周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7. 肛周CA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三、讨论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在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2. 仪器和试剂
        3. 方法
    二、结果
        1. MSM人群口腔、冠状沟、肛周部位及肛管内疣体HP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
        2. HIV阳性和HIV阴性的MSM冠状沟部位HPV基因型比较
        3. HIV阳性和HIV阴性的MSM肛周HPV基因型比较
        4. MSM人群中,CA患者与非CA患者感染HPV基因型比较
        5. 不同解剖部位感染HPV基因型的一致性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相关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子流行病学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8)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HIV/AIDS患者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调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一部分 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 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治疗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研究.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英文缩略词
致谢

(10)男性肛周尖锐湿疣392例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病例来源
    1. 2调查方法
    1. 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 1一般情况
    2. 2生活行为情况
    2. 3性行为情况
    2. 4病程、治疗及复发情况
    2. 5合并其他疾病情况
    2. 6预防及知识知晓情况
3讨论

四、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MSM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 崔文君. 青岛大学, 2021(02)
  • [2]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的临床观察[D]. 倪永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D]. 杨虎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ALA光动力单独或联合其他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复发因素的探讨[D]. 郭雅涛.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研究[D]. 杨璐桧.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6]广西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自然史的观察性队列研究[D]. 卫飞雪. 厦门大学, 2019(08)
  • [7]中国3城市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杨荷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D]. 陈天柱. 苏州大学, 2018(01)
  • [9]肛周尖锐湿疣76例临床特征分析[J]. 石学波,赵一栋,季孙平,陈银雪,徐文,周仁恩.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03)
  • [10]男性肛周尖锐湿疣392例流行病学调查[J]. 李亚伦,舒强,徐宏慧,李声颂. 中国性科学, 2014(01)

标签:;  ;  ;  ;  ;  

肛周尖锐湿疣62例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