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碱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坏死

吴茱萸碱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坏死

一、Evodiamine induces tumor cell death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apoptosis and necrosis(论文文献综述)

雷天翔[1](2021)在《吴茱萸碱在人肺癌NCI H-1299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吴茱萸碱(EVO)对人肺癌NCI H-1299细胞的增殖抑制并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株NCI H-1299,应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EVO(1、2.5、5、7.5、10、12.5、15μmol/L)对NCI H-1299处理24h、48h、72h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的药物及时间因素对NCI H-129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EVO对NCI 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EVO对NCI H-1299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EVO处理24h、48h、72h后,与对照组相比,CCK-8细胞计数结果显示,EVO能显着抑制NCI H-1299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增殖活力随着EVO浓度增加呈显着下降趋势,不同给药剂量组之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F=5091.83,P<0.01),且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1241.80,P<0.0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12.5μmol/L EVO处理细胞24h后,NCI H-1299被阻滞于G2/M期(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12.5μmol/L EVO处理细胞24h后,NCI H-1299细胞凋亡率显着上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2.5μmol/L EVO处理细胞后,能下调细胞周期促进蛋白Cdc25C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53的表达、Cdc2磷酸化水平、Cyclin B1蛋白水平和Cdc25C(间期)水平明显上升,表明NCI H-1299细胞被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1被活化,Bax/Bcl-2比值明显降低,表明EVO可在NCI H-1299细胞中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另外RIP1、RIP3、和MLKL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表明EVO可诱导NCI H-1299细胞程序性坏死。结论:EVO可在NCI H-1299细胞中抑制细胞增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显着诱导NCI H-1299的G2/M细胞周期阻滞、内源性凋亡和程序性坏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杨春启[2](2021)在《左金丸中潜在肾毒性成分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典名方左金丸出自于医学名家朱丹溪撰写的《丹溪心法》“左金丸,治肝火,一名回令丸”,其原方由黄连和吴茱萸两味单药按照6:1配伍制成,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火犯胃等症状。而后各代医药名家对黄连吴茱萸配比不断改进,继而探索出茱连丸(医方集解)、萸连丸(医学入门)和反左金丸等。左金丸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粘膜损伤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胃肠道疾病,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相关药理研究表明左金丸在癌症、高血压和感染疾病等方面亦有重要功用。然而,随着左金丸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不时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但其临床使用禁忌及潜在安全性风险仍不明朗。新加坡于1978年认定左金丸中单药黄连为有毒中药并严禁临床使用,临床研究表明过量或不当使用黄连会诱发并加重新生儿黄疸,因此需要对左金丸的临床安全性和潜在毒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左金丸中单药吴茱萸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有毒中药,2020版《药典》中记载为小毒中药,临床主要使用经过炮制的吴茱萸。研究表明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具有潜在的肝肾及胃肠道毒性,吴茱萸连续给药后会出现肝肾潜在毒性,目前临床由于不当使用吴茱萸导致的药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左金丸的安全性风险和潜在毒性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左金丸提供实验证据。尽管左金丸的安全性风险和潜在毒性与大毒中药相比其安全性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但随着中药在全球的广泛发展和使用,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长期应用产生的慢性毒性、潜在毒性和轻微毒性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大毒中药由于毒性特征明显,因此在临床使用非常慎重,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和概率总体偏低。目前国内外对于左金丸主要集中于药理学研究,其潜在毒性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研究相对较少且致毒机制尚不明确,如何实现配伍减毒还未理清,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安全性风险。为了探究左金丸中是否存在潜在的肾毒性成分,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在细胞层面采用高内涵技术对左金丸及相关组分进行体外肾细胞损伤筛选,并在分子层面对相关毒性机制进行探究,整体动物层面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对相关成分的可能发生肾损伤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左金丸中各单体水提液及主要单体的肾细胞毒性以HEK-293T细胞和HK-2细胞为载体,研究黄连水提液、生吴茱萸水提液和制吴茱萸水提液对两种肾细胞形态、LDH释放率和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各水提液细胞毒性强弱顺序为生吴茱萸水提液>小檗碱水提液>吴茱萸水提液。进一步研究通过高内涵毒性筛选技术,从细胞核数目、细胞核密度、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膜通透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各样本水提液细胞毒性强弱顺序为黄连水提液>生吴茱萸水提液>吴茱萸水提液。为探究各单药中肾细胞毒性成分,选择方剂中含有的8种主要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黄连中小檗碱、小檗红碱等在高浓度是具有潜在肾细胞毒性,吴茱萸中EVO在大于0.2μmol·L-1时能够显着降低细胞核数目、影响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死亡。2、吴茱萸碱(EVO)通过影响钙离子稳态诱发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证左金丸中成分EVO具有潜在肾细胞毒性。进一步了EVO(C/0.1/0.2/0.4/0.8/1.6/3.2μmol·L-1)处理HK-2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及细胞活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VO(3.2μmol·L-1)时导致细胞形态及LDH释放率发生显着变化,但由于其氧化还原性导致CCK-8结果未呈现显着毒性。为进一步验证EVO的肾细胞毒性,采用透射电镜对HK-2细胞显微结构进行考察,结果表明EVO(0.1μmol·L-1)处理后细胞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并且观察到自噬小体形成。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自噬及胞内钙离子含量检测,结果表明EVO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发生。为进一步研究EVO对肾细胞毒性机制,在细胞层面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对EVO诱导的细胞死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VO能够显着诱导HK-2细胞内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为进一步确证EVO诱导的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实验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进行考察,结果表明EVO能够通过介导钙离子超载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3、体内研究考察EVO的肾脏毒性研究采用昆明小鼠为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后,记录小鼠体重、脏器系数,并采集小鼠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确证EVO的肾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EVO连续给药14d,小鼠体重出现显着差异,肾损伤相关生化指标显着升高。病理结果表明EVO能够引起小鼠肾脏炎症,肾小球肾小囊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微至轻度水肿等病理变化。为阐明EVO对肾脏毒性机制,研究采用代谢组学对小鼠血浆中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VO能够显着降低机体醛固酮重吸收及类固醇类激素合成过程。综上研究表明EVO可能通过影响机体醛固酮重吸收等途径导致肾脏损伤。结论: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对左金丸中所含肾毒性成分进行探讨,首次筛选出潜在肾毒性成分EVO。进一步通过结合转录组学和Western-blot技术,深入探究了EVO的毒性机制,可能通过诱导胞内钙离子超载调控PI3K/AKT/m TOR相关信号通路,导致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共同作用细胞死亡。此外,EVO可能通过影响醛固酮影响的钠离子重吸收过程,参与EVO的肾损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了EVO在临床中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蓄积性肾损伤,为临床安全使用吴茱萸提供毒性预警。

徐路[3](2020)在《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常用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长期应用会出现不同概率、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草药的降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和吴茱萸碱1:1配伍可显着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轻高脂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通过作用于Leptin-AMPK通路、Leptin-Jak2-Stat3通路调节脂代谢,影响SREBP2、HMGCR、PPARα、LXRα、CYP7A1、NPC1L1、SR-BI、ABCG5、ABCG8等基因的表达,以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以及抑制小肠胆固醇吸收。胆汁酸是体内清除胆固醇的重要形式,对于维持胆固醇的稳态和防止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有毒代谢物的积累以及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阐明黄连吴茱萸配伍的降脂机制,我们提出连萸配伍是否会影响这一重要过程。研究目的:以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为研究载体,以胆汁酸代谢为切入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负反馈调节通路FXR/FGF15/FGFR4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用色谱-质谱分析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动物分组及给药48只雄性C57BL/6小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3天,称小鼠体重并记录,禁食12h,每只小鼠尾静脉取血约0.5ml,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根据测得血清总胆固醇值及小鼠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n=8)、模型组(n=8)、阿托伐他汀组(n=8)、连萸低剂量组(n=8)、连萸中剂量组(n=8)、连萸高剂量组(n=8),使组间初始总胆固醇值及体重值无差异。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自由采食和饮水。制备好中药煎剂,每日根据各组动物体重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体积为1ml/100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频率为1次/天,连续灌胃给药8周。2.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检测采用酶化学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3.肝脏病理形态观察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4.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5.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采用色谱-质谱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研究结果:1.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2.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见脂肪空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表现,其中连萸低、中、高剂量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3.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白介素10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水平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0.01)。4.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基因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肝脏CYP7A1、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GF1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5.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蛋白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P<0.05),肝脏CYP7A1、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FGF1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P<0.01)。6.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1)从胆汁酸的分类来看: 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空白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2.39%,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7.61%。模型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32.90%,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67.10%。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6.92%,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3.08%。 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空白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7.39%,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2.61%。模型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8.34%,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1.66%。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4.15%,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85%。(2)从差异胆汁酸来看,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粪便胆汁酸12-KLCA、GDCA、HDCA、Apo CA、CDCA、DCA、Iso LCA、LCA表达上调(p<0.05),TMCA、TUDCA、TCDCA、α-MCA表达下调(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中剂量组小鼠粪便胆汁酸7-KDCA、UDCA、CA、GCA上调(p<0.05),12-KLCA、Apo CA、Iso LCA下调(p<0.05)。结论:1.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相对复杂,脾胃升降失常是其关键病机,治当辛开苦降,升清降浊。黄连、吴茱萸配伍作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2.黄连、吴茱萸配伍通过抑制FXR/FGF15/FGFR4通路,上调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影响胆汁酸代谢发挥调脂作用。

陈圆[4](2020)在《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一、目的:恶性肿瘤是目前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肝癌在我国更是如此。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左金方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碱均有抗肿瘤作用,吴茱萸碱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来抑制其增殖、并诱导癌细胞M期凋亡,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影响;盐酸小檗碱能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于G1期并诱导癌细胞凋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研究左金丸主要成分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体内、外联合实验探究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紫杉醇对肝癌细胞生长是否有协同增效作用,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二、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用MTT法和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不同浓度下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作用48H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作用48H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作用48H对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腹水瘤传代培养小鼠H22细胞,通过小鼠腋下移植瘤模型检测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三、结果:(一)MTT法和高内涵成像系统表明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联合组大都Q大于1.15,有协同增效作用;吴茱萸碱联合顺铂未发现有协同性。(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组克隆细胞集落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单药组,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与单药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Q=1.323,表明联合有协同增效作用。(三)流式检测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作用48H结果发现联合组凋亡细胞比率明显提高,与单药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Q=1.561,表明联合有协同增效作用。(四)通过小鼠腋下移植瘤模型发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吴茱萸碱、紫杉醇单药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四、结论:通过体内外吴茱萸碱联合紫杉醇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实验证明,吴茱萸碱和常用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体内外联合实验证明,吴茱萸碱联合一线化疗药紫杉醇能够协同性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赵爽[5](2020)在《吴茱萸碱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文中研究指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低、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特点。据统计,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一半,且临床数据显示肝癌患者5年的存活率仅有4%。随着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治疗手段的进步,肝移植和手术切除目前成为早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首选,但患者体内可能仍然残留有肝癌细胞,故手术切除后5年的复发率超过70%。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期或晚期,基本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时机,而传统化疗药物单独或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均不理想,且毒副作用大,容易引发肝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变差,最终因为不能承受病痛折磨而放弃治疗。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好的保守治疗方法是使用临床靶向药物来抗肿瘤,但是目前我国批准的可用于治疗肝癌的临床靶向药物种类有限,仅有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两种,且价格昂贵不易获取。因此,寻找价廉、安全且高效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迫在眉睫。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从我国传统中药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活性碱,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吲哚生物碱,具有降血压、减肥、镇痛、抗炎、抗肿瘤等特点。前期实验已证实,吴茱萸碱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发展。此外,大量研究还表明,吴茱萸碱可以通过抑制β-catenin介导的血管生成和WWOX信号通路发挥抗HCC作用。但是,吴茱萸碱发挥抗肿瘤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明确。Hippo-YAP信号通路是一条保守的抑癌通路,它具有调节器官大小、抑制细胞增殖和恢复组织再生的功能,也参与预防肿瘤的形成。该信号通路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上游核心分子包括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1/2(mammalian STE20-like protein kinase 1/2,Mst1/2)和大肿瘤抑制基因1/2(large tumor suppressor 1/2,Lats1/2),下游关键分子包括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等。大量研究已证实了YAP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Hippo-YAP信号通路与肝癌细胞高度相关,是参与肝癌形成的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吴茱萸碱调控肝癌增殖凋亡可能与Hippo-YAP通路相关。目的本文以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和Bel-7402以及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体内外研究对象,观察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吴茱萸碱发挥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从而为将来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第一部分:观察吴茱萸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及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增殖、凋亡的影响。CCK-8试剂盒检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吴茱萸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的IC50值;Ed U染色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株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株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53)的影响;构建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吴茱萸碱对裸鼠体重及肿瘤大小和重量的影响;HE染色观察吴茱萸碱对裸鼠瘤体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TUNEL实验检测吴茱萸碱对瘤体内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第二部分:观察吴茱萸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生物信息学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数据库预测吴茱萸碱、Hippo-YAP信号通路和肝癌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免疫荧光观察吴茱萸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中YAP和Mst1表达水平的影响;RT-q PCR芯片检测吴茱萸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Hippo-YAP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吴茱萸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胞质、胞核中YAP水平以及Hippo-YAP信号通路其它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第三部分:验证吴茱萸碱是否是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使用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XMU-MP-1预处理两种肝癌细胞株后,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克隆形成、Ed U、TUNEL、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CCK-8检测:不同浓度吴茱萸碱(0、0.25、1、4、8、16、32μM)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ep G2及Bel-7402后,其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Hep G2和Bel-7402细胞在48 h的IC50值分别是14.7μM和16μM;2.FCM检测:吴茱萸碱处理两种肝癌细胞株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且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3.Ed U染色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吴茱萸碱作用细胞后,增殖细胞明显减少(P<0.01);4.克隆形成实验提示随着吴茱萸碱浓度增大,克隆形成逐渐减少,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5.TUNEL染色:与Control相比,吴茱萸碱处理细胞后,细胞发出明显绿色荧光,而Control组没有绿色荧光,且细胞核完整;6.Western blotting证实与对照组比较,吴茱萸碱处理肝癌细胞后,可以有效的抑制Bcl-2的表达(P<0.05),促使凋亡蛋白Bax及p53的表达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7.在体外构建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我们发现吴茱萸碱灌胃组裸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该组裸鼠瘤体重量和体积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吴茱萸碱灌胃组瘤体组织出现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及碎裂明显,少见完整的细胞;同时,TUNEL染色发现吴茱萸碱灌胃组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第二部分:1.IPA数据库推测吴茱萸碱对肝癌的生理功能可能是通过YAP蛋白发挥作用的;2.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吴茱萸碱处理肝癌细胞后,YAP表达量明显减少,其中细胞核减少更为明显,但Hippo-YAP信号通路上游关键分子Mst1在细胞质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多;3.RT-q PCR芯片进一步证实两种肝癌细胞经吴茱萸碱处理后,Mst1均高表达,而YAP均低表达;4.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吴茱萸碱处理两种肝癌细胞后,与Contol组相比,YAP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且主要是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量减少(P<0.01),此外,Hippo-YAP信号通路中的Mst1/2、Lats1、p-Lats1以及p-YAP的蛋白水平随吴茱萸碱浓度增加而上调(P<0.05),而YAP、CTGF以及Survivin的蛋白表达量则随着吴茱萸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第三部分: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Ed U实验:使用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XMU-MP-1预处理后,XMU-MP-1+吴茱萸碱组的集落形成和增殖细胞数目明显较吴茱萸碱组增多(P<0.05);2.FCM实验:与吴茱萸碱组相比,XMU-MP-1+吴茱萸碱组G2/M期细胞比例较吴茱萸碱组明显降低(P<0.05),且发生凋亡的细胞明显较吴茱萸碱组减少(P<0.05);3.TUNEL染色实验:XMU-MP-1+吴茱萸碱组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较吴茱萸碱组减少;4.Western blotting实验:与吴茱萸碱组相比,XMU-MP-1+吴茱萸碱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Bax以及p53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此外,与Control组相比,吴茱萸碱组肝癌细胞的Hippo-YAP信号通路中Mst1/2、Lats1、p-Lats1、p-YAP的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其下游关键分子YAP以及转录因子CTGF、Survivin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但使用XMU-MP-1预处理肝癌细胞后,与吴茱萸碱组相比,Mst1/2、Lats1、p-Lats1以及p-YAP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而YAP、CTGF以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5.免疫荧光染色实验:XMU-MP-1预处理肝癌细胞后,与吴茱萸碱组比较,Mst1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而YAP荧光增强,且YAP在细胞核内的分布也较吴茱萸碱组增多。结论1.吴茱萸碱可以显着的抑制肝癌细胞株Hep G2及Bel-740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YAP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吴茱萸碱处理后,能够促进YAP的磷酸化,并减少YAP在细胞核的表达;3.体内实验证实吴茱萸碱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4.吴茱萸碱可以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张永锋[6](2020)在《吴茱萸碱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介导的结直肠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这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主要原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是腹痛、腹泻和胃肠道出血等。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当前,IBD与CRC密切相关。持续的炎症激活了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这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一种生物碱,主要从芸香科植物吴茱萸中提取。吴茱萸具有止泻、止吐、利胆、止溃疡、抗肿瘤等多种活性。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Evo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和人结直肠癌细胞Caco-2的作用,并进一步在体内实验中探究Evo对由3%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及自发性结直肠癌的C57BL/6-ApcMinC/Gpt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初步机制。(1)探究Evo对由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发现Evo抑制UC小鼠的体重减轻,降低DAI评分,促进结肠长度的恢复。病理分析表明Evo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粘膜上皮剥落、隐窝丢失、粘膜和粘膜下层炎性浸润等。同时抑制了UC小鼠中促炎因子IL-1β、IL-2、IL-6、IL-8和TNF-α含量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发现Evo能够通过调控NF-κB相关的信号通路来达到调节炎症因子水平进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2)通过体外实验探究Evo对SW480细胞和Caco-2细胞的作用,其结果表明Evo能够显着抑制细胞活力,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线粒体膜电位损伤以及细胞内ROS的积累进而达到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作用诱导作用。(3)通过体内实验探究Evo对自发性结直肠癌C57BL/6-ApcMinC/Gpt小鼠的作用,结果发现Evo能够抑制CRC小鼠体重减轻,降低了CRC小鼠的死亡率,同时也抑制了结直肠中肿瘤的大小和数量。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可以看到CRC小鼠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空泡均发生变性,而脾脏和肾脏无显着性病变,然而经过脏器指数结果可以看出Evo能够降低CRC小鼠的肝脏和肾脏指数,升高了脾脏指数。此外,Evo能够抑制CRC小鼠IL-1β、IL-2、IL-6、Il-17、IL-22、MMP-2、MMP-9和TNF-α的表达,增加IL-4、IL-15和IL-18的含量。最后通过调控NF-κB/STAT3信号通路来达到抗结直肠癌的效果。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Evo能够通过NF-κB相关信号通路来调控炎症因子进而达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炎相关的结直肠癌的症状。这也为Evo成为抗结肠炎和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数据基础。

张涵妮[7](2019)在《吴茱萸碱对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吴茱萸碱(EVO)对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增殖抑制并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经不同浓度(5μM、7.5μM、10μM、12.5μM、15μM)EVO处理24h,48h,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增殖情况,并计算其IC50值;镜下观察EVO处理24h后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VO处理24h后对人胃癌细胞克隆集落数量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EVO处理24h后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凋亡试剂盒检测EVO处理24h后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CFH-DA试剂盒测定EVO处理24h后细胞内ROS的表达水平,并用NAC(抗氧化剂)处理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24h后,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细胞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并用Z-VAD-fmk(Caspase广谱抑制剂)、Nec-1(RIP1抑制剂)、AG14361和(PARP-1抑制剂)处理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24h后,阻断相关蛋白的生物活性,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观察是否能逆转EVO诱导的细胞死亡。结果:体外EVO处理24h,48h,72h后,CCK-8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EVO能显着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增殖活性,呈时间-浓度依赖;镜下EVO干预24h后,悬浮细胞增多,胞体缩小、变圆、皱缩,细胞活力显着降低,并能降低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克隆集落数(p<0.01);FCM分析显示,10μM EVO处理24h后,EVO主要阻滞细胞于G2/M期(p<0.001),并诱导BGC-823、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主要以晚期凋亡为主(p<0.01);EVO能诱导胞内产生了大量的ROS,而NAC处理24h后,NAC几乎完全阻断了EVO诱导的细胞增殖活力抑制和细胞死亡,暗示EVO诱导的细胞死亡依赖于ROS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结果显示,EVO能下调细胞周期促进蛋白Cdc25C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53的表达,并上调周期素CyclinB1/Cdc2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EVO能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9和PARP-1的裂解,诱导细胞凋亡;又能活化Caspase-8和c-FLIP,增加RIP1和RIP3磷酸化水平,但对Bcl-2/Bax比值并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EVO能启动外源性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坏死途径,诱导胃癌细胞死亡,并呈时间依赖性。然而,抑制剂Z-VAD-fmk、Nec-1和AG14361处理24h后,未能逆转EVO诱导的细胞死亡,这说明EVO诱导胃癌细胞死亡类型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不可逆转性。结论:综上所述,EVO能显着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EVO能显着诱导胃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和细胞死亡,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VO通过ROS依赖性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外源性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坏死有关。

潘秋莎[8](2019)在《左金丸成分联合益生菌EcN诱导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收集左金丸作用于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功能靶点和预测和分析其作用机制。利用体外研究的方式,观察和检测左金丸与益生菌Ec N联用后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性的机制。方法:(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左金丸中的活性成分,分析其治疗结直肠癌的功能靶点。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工具构建左金丸活性成分-功能靶点-通路网络,并使用富集分析方法预测左金丸作用于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及通路,进行左金丸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2)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文献检索,将小檗碱、吴茱萸碱、槲皮素以及异鼠李素与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进行共培养,使用MTS方法对各单体化合物进行初步评估。使用MTS方法评估小檗碱及吴茱萸碱分别与益生菌Ec N联合使用12h、24h、48h后对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使用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L-17、IL-22及IL-23的分泌;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33258染色实验观察左金丸中的活性成分小檗碱与吴茱萸碱分别及与益生菌Ec N联合使用对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切片脱蜡染色法检测左金丸中单独及与益生菌Ec N联合使用对小鼠的肠道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左金丸中的活性成分小檗碱与吴茱萸碱分别及与益生菌Ec N联合使用对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及肿瘤组织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结果:(1)筛选获得左金丸中化合物234种和靶点蛋白482个;得到结直肠癌相关基因737个并转化为靶点蛋白;使用Venn分析方法得到左金丸与结直肠癌共同靶点蛋白50个,包括PIK3CA、AKT1、TP53、HIF-1α、Bax和MYC等;对50个共同靶点蛋白进行富集分析,得到基因GO本体条目283条,涉及核质、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58条,主要涉及有癌症的途径、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结肠癌、膀胱癌、乙型肝炎,以及HIF-1信号通路、PI3K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等,提示左金丸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及炎症调控相关;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文献检索最终筛选左金丸的活性成分4种(小檗碱、吴茱萸碱、槲皮素、异鼠李素)进行后续实验研究。(2)MTS法评估4种活性成分对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活力影响的初步筛选结果提示小檗碱、吴茱萸碱对CT2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再次筛选后选用浓度吴茱萸碱3.5μmol/L、6.5μmol/L、13μmol/L,小檗碱6.5μmol/L、12.5μmol/L、25μmol/L进行后续Ec N联用实验。结果显示,小檗碱、吴茱萸碱与Ec N联用对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左金丸能够诱导小鼠的肠道组织细胞凋亡;左金丸中的活性成分吴茱萸碱+Ec N干预能够诱导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凋亡(P<0.05);吴茱萸碱+Ec N与小檗碱+Ec N干预均能够升高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的Cleaved-capase3/capase3及Bax/Bcl-2比率。结论左金丸与左金丸中的活性成分小檗碱、吴茱萸碱联合益生菌Ec N能够诱导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凋亡进而改善结直肠癌;小檗碱、吴茱萸碱联合益生菌Ec N诱导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凋亡的效果可能与其升高Cleavedcapase3/capase3及Bax/Bcl-2比率有关。该结果能够为中药联合益生菌抗肿瘤以及左金丸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黎彩云[9](2019)在《吴茱萸碱通过MAPK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文中提出目的:1.体外实验观察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选取两个细胞株进一步研究吴茱萸碱对增殖、凋亡相关表型和蛋白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碱抗肿瘤增殖、凋亡的相互作用机制。2.体内实验建立HepG2肝癌细胞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肿瘤的影响,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吴茱萸碱对肿瘤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吴茱萸碱浓度为 5 μ mol/mL,2.5 μ mol/mL,1.25 μ mol/mL,0.625 μmol/mL,0.3125 μ mol/mL,0.15625 μ mol/mL 和 0 μ mol/mL 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H和HMHCC97L 24和48小时,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三种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随后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H做后续实验。本文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长期增殖抑制的影响。给药观察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形态学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凋亡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吴茱萸碱与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H与凋亡的相关性,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为了验证吴茱萸碱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增殖相关,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Parp,P-erk,Erk,P-p38,P38,Bel-2,CyclinB1 和 P53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选取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来探讨,根据前面的实验,本文采用Erk抑制剂U0126和P38小分子干扰RNA(Si p38 RNA)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用MTT法和WB选取合适的U0126和Si p38 RNA浓度,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吴茱萸碱+U0126或者Si P38 RNA对细胞中Cleaved parp,Parp,P-erk,Erk,P-p38和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将HepG2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肋腰部皮下,建立肝癌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建模成功后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索拉非尼组、吴茱萸碱组,分别给予0.5%羧基纤维素纳溶液、索拉非尼(30mg/kg/d)、吴茱萸碱(30mg/kg/d)口服灌胃,每隔三天称量裸鼠体重和测量瘤体的大小,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皮下瘤,称量皮下瘤重量,观察各组肿瘤重量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肿瘤组织中 Cleaved parp,Parp,P-erk,Erk,P-p38,P38 和 CyclinB1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查吴茱萸碱对肿瘤组织中的Cleaved parp,P-erk和P-p38相关蛋白定位或定量的研究。结果:1.(1)MTT结果显示:在48h药物浓度为1.25 μmol/ml时,吴茱萸碱能显着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58.278,P=0.000;F=37.523,P=0.000;F=45.824,P=0.000),尤其是HepG2 和 MHCC97H,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其中HepG2,MHCC97H和MHCC97L 48H的IC5。分别为1.49 μ mol/ml,0.96 μ mol/ml,3.27 μ mol/ml。(2)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吴茱萸碱能明显的抑制HepG2和MHCC97H细胞的长期增殖,在药物浓度为1.25 μ mol/ml时,吴茱萸碱能显着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21.686,P=0.028;F=113.869,P=0.000)。(3)在药物干预48h后,和空白组相比,药物组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梭型、不规则形态、成团贴壁生长的细胞而逐渐皱缩、变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的距离明显变大,且这种形态学的变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更明显。(4)Hoechst 33342染色法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随着剂量的增加,药物组发生显着的凋亡形态改变,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核固缩、凋亡小体、膜空泡等,细胞核呈现碎片状,并且细胞核呈致密亮蓝色浓染。(5)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组凋亡显着增加,在药物浓度为1.25 μ mol/ml时,吴茱萸碱能显着性地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364.535,P=0.000;P=0.031)。其中HepG2细胞各浓度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13%、9.50%、22.20%、32.60%,MHCC97H细胞各浓度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7.33%、42.57%、56.20%、58.97%。其中在MHCC97H细胞凋亡表现的特别明显,在1.25 μ mol/ml时候凋亡明显增加,随着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是特别明显。而HepG2细胞随着剂量的增加凋亡增加的特别明显。(6)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G0/G1期和S期下降,HepG2的G0/G1期从62.84%至36.33%,S期从 27.93%至 0.00%,MHCC97H 的 G0/G1 期从 50.29%至 39.62,S 期从 33.26%至12.90%,而G2/M明显上升,HepG2的G2/M期从9.22%至 63.67%,971H的G2/M期从16.44%至47.48%。(7)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吴茱萸碱能明显地上调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中的 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P-erk、P-p38、CyclinB1、P53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3.071,P=0.041;F=14.768,P=0.001;P=0.038;F=13.452,P=0.002;F=2.078,P=0.044;F=3.336,P=0.037);能显着地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el-2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6.978,P=0.013);而对Parp、Erk和P38蛋白无明显地影响,与空白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722,P=0.567;P=0.091;F=0.051,P=0.981);吴茱萸碱能明显地上调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P-erk、P-p38、CyclinB1、P53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F=15.791,P=0.001;F=2.905,P=0.043;F=2.902,P=0.043;F=6.641,P=0.015;F=4.803,P=0.034);能显着地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3.079,P=0.042);而对Parp,Erk和P38蛋白无明显地影响,与空白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F=0.031,P=0.991;F=0.255,P=0.856;F=0.020,P=0.996)。运用Erk抑制剂U0126和P38小分子干扰RNA结果表明吴茱萸碱联合U0126或者Si p38 RNA使促进凋亡Cleaved parp蛋白表达降低,与吴茱萸碱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25.568,P=0.000;F=327.293,P=0.000)。2.HepG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剂量组荷瘤裸鼠体重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别(F=8.672,P=0.039);吴茱萸碱剂量组和索拉非尼剂量组裸鼠的皮下瘤体重明显地缩小,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别(F=28.114,P=0.043;F=28.114,P=0.000);吴茱萸碱能上调肿瘤组织中 Cleaved parp,P-erk,P-p38和CyclinB1的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别(F=51.030,P=0.000;F=4.259,P=0.042;F=16.792,P=0.001;F=23.076,P=0.001),而对Parp、Erk和P38蛋白无明显地影响,与空白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097,P=0.752;F=0.439,P=0.941;F=0.537,P=0.605);索拉非尼能上调肿瘤组织中Cleaved part,P-p38和CyclinB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别(F=51.030,P=0.000;F=16.792,P=0.016;F=23.076,P=0.001),而对Parp,Erk和P38蛋白无明显地影响,与空白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097,P=0.691;F=0.439,P=0.470;F=0.537,P=0.641)。结论:1.吴茱萸碱能够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结果说明吴茱萸碱能对肝癌细胞增殖产生短期或者长期地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实验说明吴茱萸能明显地将肝癌细胞阻滞在G2/M期;并且WB结果表明吴茱萸碱能明显地上调与G2/M期密切相关的CyclinB1周期蛋白表达。2.吴茱萸碱能够促使肝癌细胞产生凋亡。MTT实验、形态学观察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结果说明吴茱萸碱可能通过凋亡促使肝癌细胞死亡;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实验证明了吴茱萸碱能使肝癌细胞产生凋亡;并且WB结果表明吴茱萸碱能明显地上调肝癌细胞中促进凋亡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也能下调抑制凋亡Bcl-2蛋白表达水平。3.吴茱萸碱和索拉非尼都能通过MAPK通路使得肝癌细胞产生凋亡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不同。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吴茱萸碱主要是通过激活MAPK通路中的P-erk和P-p38,上调促进凋亡Cleaved parp蛋白表达,促使肝癌细胞产生凋亡;而体内试验表明索拉非尼主要是通过激活MAPK中的P-p38,上调促进凋亡Cleaved parp蛋白表达,促使肝癌细胞产生凋亡。4.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是多靶点、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能从多个方面对肿瘤产生影响,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熊润德[10](2019)在《含三甲氧基苯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题提出设计合成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以微管蛋白为靶点阻断肿瘤血管的同时通过调控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抑制糖酵解,以此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方法:本题以苯胺,水杨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等原料,通过7步反应得到了18个含三甲氧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质谱(MS)进行了结构确认。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了18个化合物在5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进一步使用细胞划痕实验以及集落实验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乳酸试剂盒检测化合物是否能够减少细胞乳酸的产量,并通过分子对接分析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18个吴茱萸碱衍生物被合成并鉴定,其中化合物10-甲氧基-13-(3,4,5-三甲氧基苯甲酰)-7,8,13,13b四氢-5H-苯并[5’,6’][1,3]恶嗪并[3’,2’:1,2]吡啶并[3,4-b]吲哚-5-酮(12h)对人胃癌细胞HGC-27具有最好的抗肿瘤活性(IC50=3.3±1.5μmol/L),并测定12h对正常胃腺细胞GES-1的细胞毒性发现不具有毒性。细胞集落和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h能够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同时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化合物12h对HGC-27细胞的凋亡与周期的影响,发现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滞G2/M期以此抑制癌细胞增殖。经化合物12h作用的HGC-27细胞的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最后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合物12h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12h可能是一种有效微管蛋白抑制剂。

二、Evodiamine induces tumor cell death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apoptosis and necro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vodiamine induces tumor cell death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apoptosis and necrosis(论文提纲范文)

(1)吴茱萸碱在人肺癌NCI H-1299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处理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EVO 对人肺癌 NCI H-1299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2 EVO 对人肺癌 NCI H-1299 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EVO 对人肺癌 NCI H-1299 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
    2.4 EVO 对人肺癌 NCI H-1299 细胞凋亡的影响
    2.5 EVO 对人肺癌 NCI H-1299 细胞凋亡蛋白的影响
    2.6 EVO 对人肺癌 NCI H-1299 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吴茱萸碱治疗癌症作用机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左金丸中潜在肾毒性成分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左金丸中单药水提液及主要生物碱对肾细胞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和抗体
        2.1.2 实验细胞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药品配置
        2.2 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细胞复苏
        2.2.3 细胞传代
        2.2.4 细胞冻存
        2.2.5 细胞计数
        2.2.6 CCK-8 检测肾细胞存活率
        2.2.7 镜下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
        2.2.8 肾细胞LDH释放率
        2.2.9 高内筛选检测肾细胞毒性
        2.3 图像采集与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左金丸单药水提液形态影响
        3.2 左金丸水提液及其单体对肾细胞活力影响
        3.3 左金丸水提液对肾细胞LDH释放影响
        3.4 高内涵筛选左金丸水提液及其单体对肾细胞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 EVO通过影响钙离子稳态诱发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和抗体
        2.1.2 实验细胞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药品配置
        2.2 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镜下观察肾细胞形态
        2.2.3 CCK-8 法检测肾细胞存活率
        2.2.4 Calcein/PI标记检测细胞毒性
        2.2.5 LDH释放率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毒性
        2.2.6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显微结构
        2.2.7 激光共聚焦检测肾细胞内细胞自噬
        2.2.10 高内涵检测细胞毒性
        2.2.11 高内涵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
        2.2.12 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
        2.2.13 转录组测序
        2.2.14 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2.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EVO对肾细胞形态的作用
        3.2 EVO对肾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 EVO对肾细胞存活的影响
        3.4 EVO对肾细胞LDH释放的影响
        3.5 EVO对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3.6 高内涵筛选EVO对肾细胞毒性
        3.7 EVO对肾细胞结构的影响
        3.8 EVO对肾细胞自噬的影响
        3.9 高内涵检测EVO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3.10 激光共聚焦检测EVO对细胞内和线粒体内钙离子含量的影响
        3.11 EVO处理HK-2 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
        1 )RNA质量鉴定
        2 )转录组数据质量控制及分析
        3 )序列对比分析
        4 )样本关系分析
        5 )组间差异分析
        6 )趋势分析
        3.12 相关蛋白表达
    4 讨论
第三部分 吴茱萸碱的小鼠肾毒性实验及相关机制初探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
        2.3 实验仪器
        2.4 动物分组及给药
        2.5 主要试剂配制
        2.6 小鼠体重变化
        2.7 计算小鼠主要脏器系数
        2.8 生化指标
        2.9 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切片
        2.10 代谢组学
        1 )样本前处理
        2 )代谢物定量定性分析
        3 )数据质控
        4 )代谢物通路及分类注释
        5 )差异代谢物筛选及分析
        6 )KEGG富集分析
        2.11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EVO对小鼠体重及脏器影响
        3.2 EVO对小鼠生化指标影响
        3.3 EVO对小鼠组织病理学影响
        3.4 EVO对小鼠代谢组学的影响
        1 )非靶向代谢组分析
        2 )差异代谢物筛选
        3 )KEGG富集气泡图及通路图
    4 讨论
全文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吴茱萸碱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高脂血症的治疗
        1.3.1 饮食运动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4 胆汁酸代谢
        1.4.1 胆汁酸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途径
        1.4.2 胆汁酸代谢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1.4.3 FXR/FGF15/FGFR4 是控制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通路
    2 中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2.1 膏脂的含义
        2.2 膏脂为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
        2.3 膏脂的化生与脾胃关系密切
        2.4 膏脂转输失常形成高脂血症
    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3.2.1 过食肥甘厚味
        3.2.2 过逸少劳
        3.2.3 体质因素
        3.2.4 情志因素
        3.3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机的认识
        3.3.1 脾运失健
        3.3.2 脾胃气虚
        3.3.3 肝失疏泄
        3.3.4 肾失气化
        3.3.5 肝肾阴虚
        3.3.6 痰瘀互结
        3.4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
        3.5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3.5.1 饮食疗法
        3.5.2 适量运动
        3.5.3 针灸治疗
        3.5.4 中药复方
        3.5.5 其他
    4 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的依据
        4.1 理论基础
        4.2 临床经验
        4.3 实验研究
    5 辛开苦降法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治法
        5.1 辛开苦降法的含义
        5.2 辛开苦降法调节脾胃气机升降
        5.2.1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5.2.2 脾胃病以寒热错杂证多见
        5.3 历代医家对辛开苦降法的运用
    6 黄连吴茱萸配伍为辛开苦降法的体现
        6.1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概述
        6.2 古代医家对黄连吴茱萸的运用
        6.3 黄连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
        6.3.1 黄连的药理作用
        6.3.2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6.3.3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药理作用
        6.4 黄连吴茱萸的临床研究
        6.4.1 黄连吴茱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6.4.2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中药煎剂制备
        2.2 高脂饲料制备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指标
        2.6.1 行为体征观察
        2.6.2 血浆检测
        2.6.3 肝指数(Hepatic index,HI)
        2.6.4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6.5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基因检测
        2.6.6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蛋白检测
        2.6.7 胆汁酸谱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3.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饲料消耗量的影响
        3.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3.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5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3.5.1 对高脂模型小鼠HI的影响
        3.5.2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形态的影响
        3.5.3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6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3.7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3.7.1 总RNA质量检测
        3.7.2 溶解曲线
        3.7.3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基因表达的影响
        3.7.4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3.8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8.1 肝、肠组织蛋白浓度
        3.8.2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蛋白表达的影响
        3.8.3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组学的影响
        3.9.1 代谢物标准品XIC图
        3.9.2 质控样本评价
        3.9.3 胆汁酸成分
        3.9.4 标准曲线结果
        3.9.5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3.9.6 差异胆汁酸
讨论
    1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1.1 高脂血症模型选择
        1.1.1 高脂饲料喂养法
        1.1.2 脂肪乳剂灌胃法
        1.1.3 复合因素造模法
        1.2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2.1 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2.2 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肝脏脂肪变的作用
    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的抗炎作用
        3.1 对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 水平的影响
        3.2 对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
    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4.1 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
        4.1.1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4.1.2 差异胆汁酸
        4.2 对胆汁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4.2.1 胆汁酸经典合成途径
        4.2.2 FXR/FGF15/FGFR4 通路
        4.3 肝脏FXR
    5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探讨
结论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4)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肝癌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有关肝癌的论述
        二、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三、治疗方法与常用药物
    第二节 细胞凋亡和肿瘤特异糖代谢
        一、细胞凋亡
        二、肿瘤特异糖代谢
    第三节 左金方主要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一、左金方
        二、小檗碱
        三、吴茱萸碱
    第四节 紫杉醇、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作用机制研究
        一、5-氟尿嘧啶
        二、紫杉醇及其衍生物
        三、顺铂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左金方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四、实验讨论
    第二节 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讨论
    第三节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讨论
    第四节 流式检测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讨论
    第五节 体内联合实验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吴茱萸碱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吴茱萸碱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体内外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吴茱萸碱与肝癌细胞中的Hippo-YAP通路高度相关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吴茱萸碱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Hippo-YAP信号通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吴茱萸碱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介导的结直肠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引表
第1章 绪论
    1.1 结肠炎
        1.1.1 炎性肠病概括
        1.1.2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
    1.2 结直肠癌
        1.2.1 结直肠癌概括
        1.2.2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
        1.2.3 炎性肠病和结直肠癌关系
        1.2.4 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
    1.3 吴茱萸碱
        1.3.1 吴茱萸碱概括
        1.3.2 吴茱萸碱的研究现状
    1.4 选题背景和立题意义
第2章 吴茱萸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仪器与材料
        2.2.1 仪器
        2.2.2 材料与试剂
        2.2.3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模型及给药方案设计
        2.3.2 疾病活动指数检测
        2.3.3 脏器指数测定
        2.3.4 病理学检测
        2.3.5 非标记定量(LFQ,label-free quantification)
        2.3.6 酶联免疫实验
        2.3.7 Western blot实验
        2.3.8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重的影响
        2.4.2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
        2.4.3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肝、脾和肾脏脏器指数的影响
        2.4.4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肝、脾和肾脏的病理学影响
        2.4.5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长度的影响
        2.4.6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病理学的影响
        2.4.7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蛋白质谱的影响
        2.4.8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2.4.9 Ev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吴茱萸碱对结直肠癌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仪器与材料
        3.2.1 仪器
        3.2.2 材料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活力测定
        3.3.3 细胞周期测定
        3.3.4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3.3.5 细胞内ROS含量测定
        3.3.6 动物培养及给药方案设计
        3.3.7 脏器指数测定
        3.3.8 病理学检测
        3.3.9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3.3.10 Western blot实验
        3.3.11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Evo对 SW480 细胞和Caco-2 细胞活力的影响
        3.4.2 Evo对 SW480 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
        3.4.3 Evo对 SW480 细胞和Caco-2 细胞MMP的影响
        3.4.4 Evo对 SW480 细胞和Caco-2 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
        3.4.5 Evo对结直肠癌小鼠体重的影响
        3.4.6 Evo对结直肠癌小鼠肝、脾和肾脏脏器指数的影响
        3.4.7 Evo对结直肠癌小鼠肝、脾和肾脏病理切片的影响
        3.4.8 Evo对结直肠癌小鼠结肠病理学的影响
        3.4.9 Evo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3.4.10 Evo对结直肠癌小鼠结肠中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吴茱萸碱对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人胃癌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常规培养与传代
        2.2 CCK-8 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变化
        2.3 细胞形态学观察
        2.4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VO对人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EVO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2.6 流式细胞术检测EVO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7 ROS水平测定
        2.8 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2.9 统计分析
第二章 实验结果
    1 吴茱萸碱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的增殖
    2 吴茱萸碱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的克隆形成能力
    3 吴茱萸碱阻滞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细胞周期于G2/M期
    4 吴茱萸碱上调人胃癌细胞G2/M期相关蛋白的表达
    5 吴茱萸碱诱导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 细胞发生凋亡
    6 吴茱萸碱增加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7 吴茱萸碱通过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8 吴茱萸碱通过坏死作用诱导胃癌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
    9 吴茱萸碱通过ROS依赖性途径诱导胃癌细胞死亡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左金丸成分联合益生菌EcN诱导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左金丸抗CRC的活性成分筛选
    1 数据库及方法
        1.1 数据库与靶点采集
        1.2 左金丸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1.3 左金丸及其活性成分抗CRC的作用机制预测
    2 研究结果
        2.1 左金丸化合物及靶点蛋白获取
        2.2 左金丸核心成分-功能靶标网络
        2.3 左金丸作用于结直肠癌的成分-功能靶标-通路网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左金丸联合益生菌 EcN 诱导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MTS检测左金丸联合益生菌EcN对 CT26 细胞的作用
        2.2 A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
        2.3 ELISA方法检测炎症因子
        2.4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2.5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益生菌EcN生长曲线及有效浓度筛选
        4.2 各单体化合物及其联用益生菌EcN对CT26细胞活力的影响
        4.3 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单体化合物及联用EcN诱导的CT26死亡
        4.4 各单体化合物及联用EcN在CT26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4.5 CT26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变化
        4.6 各单体化合物及联用EcN影响CT26细胞凋亡相关上的蛋白表达
    5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左金丸联合EcN对小鼠肠道肿瘤组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切片脱蜡染色
        1.2.2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组织蛋白表达
    2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左金丸联用EcN诱导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
        3.2 小鼠肠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9)吴茱萸碱通过MAPK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肝癌的治疗现状
    第二节 肿瘤与凋亡
    第三节 肿瘤与周期
    第四节 肿瘤与MAPK
    第五节 肿瘤和中药
    第六节 本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体外实验
    第一节 吴茱萸碱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第二节 讨论
第三章 体内研究
    第一节 吴茱萸碱对HepG2细胞荷瘤裸鼠肿瘤增殖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第二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含三甲氧基苯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词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吴茱萸碱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1.1.1 抗炎活性
        1.1.2 抗肥胖作用
        1.1.3 抗心血管疾病
        1.1.4 抗阿尔兹海默症
        1.1.5 抗菌作用
        1.1.6 抗肿瘤作用
    1.2 三甲氧基苯基在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应用
第2章 含三甲氧基苯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思路
    2.1 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产生
    2.2 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
    2.3 微管蛋白与HIF-1α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
        2.3.1 设计思路1
        2.3.2 设计思路2
第3章 含三甲氧基苯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方法与结果
        3.2.1 吴茱萸碱类衍生物的合成
        3.2.2 含苯三甲氧基吴茱萸碱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3.3 讨论
第4章 吴茱萸碱类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细胞划痕实验
        4.3.1 实验方法
        4.3.2 结果与讨论
    4.4 通过Hoechst染色进行细胞形学分析
        4.4.1 实验方法
        4.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4.5.1 仪器与试剂
        4.5.2 实验方法
        4.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乳酸含量测定
        4.6.1 实验方法
        4.6.2 实验结果
    4.7 分子对接
        4.7.1 实验方法
        4.7.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5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Evodiamine induces tumor cell death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apoptosis and necrosis(论文参考文献)

  • [1]吴茱萸碱在人肺癌NCI H-1299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 雷天翔. 青岛大学, 2021(02)
  • [2]左金丸中潜在肾毒性成分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D]. 杨春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D]. 徐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D]. 陈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吴茱萸碱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D]. 赵爽.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吴茱萸碱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介导的结直肠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张永锋. 吉林大学, 2020(08)
  • [7]吴茱萸碱对人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 张涵妮. 青岛大学, 2019(03)
  • [8]左金丸成分联合益生菌EcN诱导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 潘秋莎.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吴茱萸碱通过MAPK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D]. 黎彩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含三甲氧基苯基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 熊润德.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吴茱萸碱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坏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