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设施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果树设施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一、果树设施栽培应掌握的生物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蔡胤璐[1](2020)在《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目标为保护地质遗迹、科学普及地学知识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依据指导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公园内的优势产品—蜜桃进行了基于岩石背景适宜性种植研究,进而对蜜桃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基于资源禀赋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分析公园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结合UNESCO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阐述了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明确了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分析了支撑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地质遗迹基础、旅游开发基础、文化资源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通过调研,总结出了地质公园农业+、社区增权、精准扶贫和文旅融合四种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增权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社区发展模式,构建了沂蒙山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以提升蜜桃品质研究作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本文对研究区岩石-土壤-蜜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三类岩石分布区蜜桃品质,结果认为花岗岩分布区蜜桃品质最佳。通过典型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地球化学元素在岩石-土壤-蜜桃之间的迁移关系,结果显示:1)花岗岩分布区蜜桃品质与花岗岩中钾含量高有关;花岗岩中钠元素与该区蜜桃品质呈负相关;2)灰岩分布区钙元素含量与蜜桃品质呈正相关;灰岩中钙、铁元素含量对蜜桃品质有一定影响。以上述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规划了研究区经济作物适宜性种植方案。参照蒙阴蜜桃生产标准,选取岩性、p H、坡度和有机质四项指标对蜜桃适宜种植区进行了规划,分为蜜桃适宜种植区、经济林种植区和退耕还草区。分析并指出了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对地质公园科学意义认识不足、主导产业尚未成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地质公园旅游还没形成产业、社区发展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融合性差。据此,提出了管理体制创新与政策扶持的构想、开展公园科普活动的途径;基于资源禀赋,考虑地质背景及产业区划结果,指明了沂蒙山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三条途径,即:主导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和促进地质公园社区共建。

黄建辉[2](2018)在《莲雾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出了莲雾属热带水果,受其作物特性的影响,需要在良好的光温条件下,经过精心的栽培管理,才能生长良好、开花结果、稳产丰产。通过对莲雾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苗木繁育技术、苗期管理技术、产期调节技术、采收与包装方面的分析,总结了莲雾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莲雾的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李坤峰,骆卫东,丁玲,杨婷婷,孙睿,吴小恒,贾惠娟,鲁兴萌[3](2016)在《果桑栽培技术与设施栽培应用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果桑裸地栽培对品种和土壤的要求,阐述了果桑设施栽培与裸地栽培的异同,以及果树领域设施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栽培、地膜覆盖和棚架等技术的发展,展望了果桑设施栽培发展及这些新技术在果桑栽培中的应用,旨在为规范果桑栽培技术、有效推进果桑的发展提供参考。

孟海凤[4](2015)在《旭日桃的设施栽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虽然我国早中熟桃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在中秋、国庆两个较大的节日中,桃的需求量远大于供给,特别是高品质桃更是鲜为少见,而品质优良的旭日桃正好填补了“双节”中桃上市的市场空缺。本试验以设施栽培油桃品种“旭日”(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 Xuri)为试验对象,于2012-201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站设施果树示范园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田间试验,主要探究了设施桃栽培过程中一些环境因子的调节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环境因子、营养因子、休眠因子等进行综合调控的基础上,对桃果实生育期间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合理优化,可以达到丰产优质的效果,可为进一步深入进行旭日桃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分析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旭日桃树的特性发现,设施栽培条件下旭日桃树的自花结实能力、坐果率及果实品质高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还可以使旭日桃树的物候期、花期、成熟期提前。2.设施栽培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比露地栽培提前大约16和18天,并且设施栽培的初花期花量和盛花期时的花量都较露地栽培模式的高。3.采用橡皮头铅笔点粉法和鸡毛掸子滚粉法可显着提高坐果率,与不授粉相比,坐果率可分别提高1.46%和0.74%。4.不同修剪程度对旭日桃果实的品质影响较小,不同修剪程度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5.短时间冰冻低温有利于解除桃芽的自然休眠,但冰冻低温时间过长会降低桃树叶芽及花芽的存活率。

买合木提.艾孜木[5](2015)在《果树设施栽培发展中问题及措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果树栽培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是设施栽培,这种高技术的栽培形式是在国内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对于果树栽培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措施有利于提高水果的产量、品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的成熟,对于水果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由于水果低密种植技术的进步,园艺设施的不断改进以及较高的消费市场,果树设施栽培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对于水果种类的选择。

刘继伟[6](2015)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火龙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的热带植物,上个世纪引入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其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本研究将火龙果跨生态区引种到北京地区,通过日光温室火龙果引种栽培试验,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对北京日光温室环境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4小时,年最低气温为7.4℃,而深圳为5℃。北京地区日光温室能够满足火龙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通过试验观察,引入的三个品种中,光明红花期较早,表现最好,单果重最大,可达920g。3.通过对三个品种进行自花授粉和交叉授粉研究发现,普通白肉火龙果异花和自花授粉坐果率均为100%,光明白只有使用普通白肉火龙果的花粉授粉时才能正常坐果。光明红的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0%,且单果重小。表明,温室引种火龙果需注意品种搭配。此外,研究发现利用2,4—二氯苯氧乙酸处理火龙果,普通白肉火龙果及光明白都不能坐果,而光明红的坐果率仅为10%,且所结果实的明显偏小,不具有食用价值,表明,该药剂不适宜在北京温室栽培条件下使用。4.采用肉质茎作为插穗底部时,长度为15cm和20cm的插穗成活率分别为66.7%和86.7%;采用木质化节间作为插穗底部时,插穗长度达到15cm以上时成活率为100%,这表明,木质化节间比较适宜作为插穗的底部。若选用肉质茎作为插穗,插穗长度应在20cm以为宜。5.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火龙果每667m2产量可达3500Kg以上,较适宜在北京地区进行推广。

李勇,朱更瑞,方伟超,闫顺杰,赵佩,赵娟[7](2014)在《桃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树的设施栽培是果树栽培的重要分支,解决了果品淡季的市场供应问题。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环境不同,导致设施栽培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于露地栽培果树,具体表现在树势、营养吸收、营养分配、内源激素、果实发育和果实品质等方面。桃是设施栽培的重要树种,针对桃设施栽培的条件,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营养调控等方面综述桃设施栽培的研究进展。

游向阳[8](2013)在《百合小鳞茎抽薹机理及活性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百合(lilium spp.)为百合科百合属,具有鳞茎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药用和观赏。欧美各国百合栽培历史悠久,从20世纪初便开展育种工作,以增强其观赏特性,使百合成为现代最具魅力的“球根花卉之王”。本研究以百合鳞茎为材料,首先从百合小鳞茎抽薹生化特性、抽薹活性生理和差异表达蛋白质等方面,揭示百合鳞茎的抽薹机理;然后应用低温层积、热激处理、激素调控、渗调处理、老熟培养等调控百合种球并分析其活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抽薹是百合鳞茎生长发育的独特需求,临界期是小鳞茎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关键节点。小鳞茎抽薹生理生化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小鳞茎抽薹发育的进程可细分为:逆境响应期一后熟生理期—低温诱导期—缓慢抽薹期—快速抽薹期—花芽抚育期,其中抽薹临界点处于低温诱导期和缓慢抽薹期之间。2.百合小鳞茎抽薹过程中的活性氧指标分析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下,小鳞茎的呼吸强度陡降,于休眠后熟期至谷底,低温诱导期有所提升,强烈抽薹期陡升并维持高峰;脯氨酸(Pro)和MDA短时间内累积至峰值。POD的第一次跃升高峰出现在低温逆境期,进入后熟期则加速下降至低谷并维持,第二次高峰出现在低温诱导的中后期,且CAT也开始上升,并在缓慢帛薹后期双双出现下降于谷底并徘徊,表明POD和CAT出现峰值对应抽薹临界期,可作为鳞茎抽薹的活性指标。激素含量分析结果发现低温和时间层积互作影响GA、IAA、ABA含量的变化,特别是GA含量发生突出变化,促使GA发挥主效因子作用,主导植株向抽薹方向发展;抽薹前EC值跃升与休眠解除直接关联,可作为小鳞茎低温诱导后、破除休眠的生化临界指标。低温处理下,淀粉含量体现持续下降,直链淀粉先行降解,支链/直链数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淀粉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跌入低谷,但在后熟生理期结束时跃升,同时在低温诱导期开始持续下降,并在缓慢抽薹期低水平徘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复杂,抽薹前后发生剧烈变化并对氨基酸含量产生影响,游离氨基酸持续累积达到高峰值维持稳定,相对应的是低温诱导期,抽薹临界点出现在游离氨基酸高峰期阶段的中期;小鳞茎束缚水含量在低温诱导期出现跃升,并在快速抽薹到来时达到峰值,当自由水/束缚水低于2.57时休眠破除,是后熟完成的标志。因此,百合鳞茎的低温抽薹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生理反应过程,一为低温抗逆的生理响应,二为低温诱导的熟化。3.百合鳞茎抽薹过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11个差异蛋白质点,包含2个伴侣蛋白质、4个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质、1个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产物、3个百合花中的cDNA片段和1个未知蛋白质。结果分析表明在百合抽薹过程中,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质表达量受到调控,为抽薹过程重新合成储能物质,这与生理生化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研究发现HSP70的表达量在抽薹后显着降低,可作为低温春化植物的活力检测指标。4.不同化学和物理方法对小鳞茎的播前预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和时间层积互作影响小鳞茎活力的表达,2℃和-2℃为有效低温,层积时间135d时活力达到高峰值,-2℃处理更有效的保存了小鳞茎活力,小鳞茎完全解除休眠的低温层积至少需要90d以上。热激(35℃-40℃)预处理改善了小鳞茎活力的表达,处理温度的高低和处理时间的长短影响小鳞茎活力,且温度的作用大于处理时间,经过最优热激处理后小鳞茎活力能够得到充分提高,37℃处理3h小鳞茎活力最高。激素渗透处理也有助于小鳞茎活力的表达,单个和复合激素处理对百合小鳞茎在低温层积条件下活性表达产生促进作用,GA3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小鳞茎活力指数,含有 GA3 的复合配方作用更明显,IAA(100mg/L)+6-BA(100mg/L)+GA3(50mg/L)是处理的最佳方案。PEG渗调处理促进小鳞茎活力的表达,PEG渗调处理与低温层积起互作效应,用30%PEG处理3h取得的效果最优。不同规格的小鳞茎其活力表达存在差异。不同大小鳞茎的活力指数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并与低温层积的互作效果显着;3-4g以上小鳞茎发芽率能满足生产要求,随着鳞茎重量的增加,活力指数明显递增。不同繁殖途径的小鳞茎其活力表达存在差异,珠芽、分生鳞茎和扦插的小鳞茎成熟度好,整体活性生理指标表现好于试管鳞茎;珠芽和分生鳞茎质量最好,其次是扦插小鳞茎,而试管鳞茎无后熟经历;鳞茎扦插是现阶段实现小鳞茎工厂化繁殖的首选方式。不同老熟处理的小鳞茎活力表达存在差异,通过小鳞茎老化培养可以有效改善小鳞茎的活力,老化培养在5.5个月以上的小鳞茎,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都能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培养周期和低温层积对小鳞茎指数活力互作显着,采用试管结鳞茎并进行充分老化培养,超过5.5个月以后才能适用。不同变温回缩处理的小鳞茎活力表达存在差异,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鳞茎的活力指数变化和发芽率产生显着影响。各处理发芽率的总体趋势相同,呈现“Z”型上升趋势,后期各处理活力指数呈现“∧”变化趋势,最高活力点出现在135d的强烈抽薹期,其中15-25℃维持高活力的时间范围最长,表达的水平高。本文探讨了百合鳞茎抽薹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理,分析了诱导小鳞茎活力表达的化学和物理处理方法,同时对试管小鳞茎的老熟培育做了技术优化,为操纵百合鳞茎的抽薹、也为调控鳞茎活力以获得高质量开花种球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努尔妮萨·托合提如则[9](2013)在《光环境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树形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冠内特性及有效辐射;研究了光环境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色泽以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光合特性:富士苹果的光合速率在日变化内基本呈现双峰曲线,在13:00点或17:00点时达到一天内的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在中午时具有“午休”现象。5月-8月,主冠分层形树形的光合作用高于纺锤形树形的光合作用。2.纺锤形及主冠分层形树形的富士苹果PAR在5月和6月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上午的13:00点左右,7月呈单峰曲线,以正午时间(Solar noon)最大。5月-8月,主冠分层形树形的富士苹果PAR一直高于纺锤形树形的富士苹果。3.叶面积指数与透光率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两种树形的外围LAI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趋势比较明显;内膛的变化一直保持基本的升高趋势。外围与内膛LAI,纺锤形树形的富士苹果一直高于主冠分层形树形的富士苹果。两种树形外围的透光率呈‘W’形曲线;内膛的透光率主冠分层形的呈高-低-高的趋势;纺锤形树形的富士苹果透光率呈一直下降的趋势。外围与内膛透光率,主冠分层形树形的富士苹果高于纺锤形树形的富士苹果。4.在常规管理条件下,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主冠分层形树形的富士苹果果实的品质在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酸、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方面要优于纺锤形树形的富士苹果果实;主冠分层形富士苹果的单株产量高于纺锤形富士苹果。5.套袋可以明显改善苹果果实外观品质,果面光亮、洁净、果点变小且不明显,同时使苹果果实的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Vc的含量有所降低,对果形指数无明显影响;套袋结合摘叶转果加铺反光膜使果实着色指数达到了99%(全红果),并能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还原糖、总糖和Vc的含量。

崔鹏[10](2012)在《鲜食葡萄新品种‘鄞红’的遗传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葡萄是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 L.)植物,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我国以鲜食葡萄生产为主,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浙江省为我国南方鲜食葡萄的主要产地之一。本论文以45个主要栽培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葡萄杂交育种和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鄞红’为浙江省优良鲜食葡萄品种,2011年通过品种审定,选择与‘鄞红’葡萄遗传相似度较高的巨峰和藤稔为对照,从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抗病性、果实品质、光合特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改良后的CTAB法制备的DNA无凝胶状物质、蛋白质和酚类物质,适合ISSR-PCR扩增。(2)确定了适合本试验葡萄样品的ISSR反应的体系为:10×buffer(含Mg2+)2.0μl,模板DNA为2.5ng/μl, Taq DNA聚合酶1U,dNTPs0.2mM,引物0.2μM,总体积为20μl。ISSR反应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0-60℃退火1min,72℃延伸1.5min,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3)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了26条带型清晰、重复性高、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45个葡萄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31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3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扩增条带最少的是UBC814,为3条,最多的为UBC857,达23条,平均带数为12条,且引物扩增长度在200-2000bp之间。多态性百分率最高的引物为UBC880、UBC814、UBC817、UBC824、 UBC827、BC834、UBC855、UBC857和UBC809,均达100%,最低的是UBC826,为75%。(4)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45个葡萄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在0.603-0.908之间。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在相似系数为0.756处将45个供试品种分为两个类群,欧亚种群和欧美杂种群。第一类欧亚种群包含金手指、白鸡心、金田玫瑰、秦龙大穗等25个品种;第二类欧美杂种群由超红、巨玫瑰、瑰香怡等20品种组成。新品种‘鄞红’与巨峰和藤稔的遗传相似度较高,美峰和美秋与宇选4号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02和0.898,推测二者可能属于欧美杂种。(5)‘鄞红’品质优良,果粒大小均匀,很少出现小果粒现象,果穗整齐,着色均匀。果肉硬度较高,采后果穗不容易落粒,不易变质,贮藏性能好,果实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树势强,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栽培管理容易,果实品质、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均优于巨峰和藤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果树设施栽培应掌握的生物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树设施栽培应掌握的生物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研究
        1.2.2 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1.2.3 基于地质背景的岩石-土壤-植被系统研究
        1.2.4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相关研究
        1.2.5 研究现状与进展评述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关于可持续发展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2.1.3 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增权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2.4 产业经济理论
        2.2.5 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章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3.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3.1.1 地形地貌
        3.1.2 气象水文
        3.1.3 土壤
        3.1.4 社会经济
    3.2 地质背景概况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区域地质发展史
第四章 支撑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分析
    4.1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1.1 地质遗迹资源基础
        4.1.2 旅游开发基础
        4.1.3 文化资源基础
        4.1.4 社会经济基础
    4.2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模式
        4.2.1 樱之崮田园综合体-“农业+”
        4.2.2 百泉峪-社区增权型
        4.2.3 金线河-“景区带村”
        4.2.4 椿树沟-“IP+旅游”
    4.3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
        4.3.1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4.3.2 坚持利益共享原则
        4.3.3 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于岩石背景的果品种植适宜性研究
    5.1 样品采集、测试和数据分析
        5.1.1 采样地点与蜜桃品种选择
        5.1.2 样品采集
        5.1.3 样品测试及依据
        5.1.4 数据分析
    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2.1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5.2.2 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5.2.3 石灰岩地球化学特征
    5.3 蜜桃种植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5.3.1 耕作层土壤特征
        5.3.2 土壤风化指数
        5.3.3 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5.3.4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有效量和有效态分析
        5.3.5 不同类型岩石分布区土壤的有效态含量和全量相关性分析
        5.3.6 不同类型岩石分布区土壤理化参数与土壤全量相关性分析
    5.4 蜜桃品质指标分析
        5.4.1 品质评级与蜜桃地球化学元素相关性分析
        5.4.2 不同岩石分布区土壤理化参数与蜜桃地球化学元素相关性分析
        5.4.3 土壤的理化参数与蜜桃的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5.5 地球化学元素在岩石-土壤-植被之间的迁移与富集
        5.5.1 元素从岩石到土壤的迁移
        5.5.2 元素从土壤到蜜桃的迁移
    5.6 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果品适宜性种植分析
        5.6.1 绿色食品标准检测
        5.6.2 不同区域“岩石-土壤-植物”的元素迁移规律
        5.6.3 作物适宜种植区规划
第六章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 .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1.1 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6.1.2 地质公园科学意义认识不足
        6.1.3 主导产业尚未成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6.1.4 地质公园旅游还没形成产业
        6.1.5 社区发展与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性差
    6.2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6.2.1 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创新与政策扶持
        6.2.2 加强地质公园科研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6.2.3 地质公园主导产业结构调整
        6.2.4 地质旅游发展构想
        6.2.5 地质公园社区共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莲雾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生长环境
        2.2.2 生长发育物候期
3 苗木繁育技术
    3.1 苗床处理
    3.2 插条准备
    3.3 扦插方法
    3.4 扦插苗的管理
        3.4.1 水分管理
        3.4.2 除草管理
        3.4.3 病虫害防治
        3.4.4 苗木移栽
4 栽培管理技术
    4.1 整地与栽植
        4.1.1 择土建园
        4.1.2 栽植密度
        4.1.3 栽植时间
        4.1.3. 1 春植
        4.1.3. 2 秋植
        4.1.4 栽植准备
        4.1.4. 1 山地栽前准备
        4.1.4. 2 平地栽前准备
        4.1.5 栽植方法
        4.1.6 补植
        4.1.7 栽后管理
    4.2 幼龄树管理
        4.2.1 施肥
        4.2.2 灌溉
        4.2.3 锄草
        4.2.4 修枝整形
    4.3 成龄树管理
        4.3.1 保花保果
        4.3.2 疏花
        4.3.3 果实套袋
        4.3.4 搭架
        4.3.5 肥水管理
        4.3.6 修剪
        4.3.7 病虫害防治
5 产期调节技术
6 采收与包装

(3)果桑栽培技术与设施栽培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桑栽培对品种和环境条件的选择
    1. 1 品种选择
    1. 2 土壤选择
2 果桑栽培关键技术
    2. 1 栽培密度
    2. 2 剪伐方式
    2. 3 疏芽和摘芯
    2. 4 水肥管理
    2. 5 病虫害防治
3 果桑设施栽培技术
    3. 1 覆膜时间
    3. 2 温湿度控制
    3. 3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4 果树主要设施栽培技术及其在果桑产业上的应用展望
    4. 1 果树主要设施栽培技术
    4. 2 设施栽培技术在果桑上的应用展望
5 结语

(4)旭日桃的设施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1.1.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1.2 果树设施栽培原理
        1.2.1 果树自然休眠的解除和需冷量
        1.2.2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3 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1.2.4 设施栽培的优越性
        1.2.4.1 桃设施栽培的品种优良性状的选择
        1.2.4.2 设施栽培条件适宜
        1.2.4.3 设施栽培扩大了桃的栽植范围
    1.3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
        1.3.1 简易设施
        1.3.2 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
    1.4 旭日桃设施栽培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点基本情况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内容和方法
        2.3.1 植物学性状调查
        2.3.2 果实品质测定
        2.3.2.1 糖含量的提取
        2.3.2.2 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测定
        2.3.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2.4 总酸含量的测定
        2.3.2.5 花青苷含量的测定
        2.3.2.6 果实Vc含量测定
        2.3.3 主要物候期观测
        2.3.4 短时间冰冻低温对桃芽的伤害程度与自然休眠解除解除效果测定
        2.3.5 授粉试验研究
        2.3.6 修剪效应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特性
        3.1.1 植物学特征
        3.1.2 果实经济性状
        3.1.3 物候期
        3.1.4 抗逆性及适应性
    3.2 建园技术
        3.2.1 园地选择
        3.2.2 栽植时间、密度及方式
        3.2.3 排灌设施系统设置
    3.3 水肥管理
        3.3.1 施肥管理
        3.3.2 水分管理
    3.4 整形修剪
    3.5 花果管理
        3.5.1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旭日桃成花的影响
        3.5.2 促花措施
        3.5.3 疏花疏果与提高坐果
        3.5.4 果实套袋
    3.6 不同程度的修剪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7 短时间冰冻低温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与冰冻伤害程度
    3.8 旭日桃的棚内环境调控
        3.8.1 光照
        3.8.2 温度
        3.8.3 湿度
        3.8.4 二氧化碳
    3.9 病虫害防治
        3.9.1 加强果园综合管理
        3.9.2 炭疽病防治方法
        3.9.3 根癌病防治方法
4 讨论
    4.1 环境因子的调控作用
        4.1.1 温度调控的不可替代性
        4.1.2 湿度调控的重要性
        4.1.3 光照调控关键作用
        4.1.4 二氧化碳调控的有效性
    4.2 营养因子的调控作用
    4.3 管理因子的调控作用
        4.3.1 有效的树势控制
        4.3.2 整形修剪的重要性
        4.3.3 设施栽培的综合管理
        4.3.3.1 栽培管理
        4.3.3.2 施肥管理
        4.3.3.3 灌水管理
        4.3.3.4 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
    4.4 设施桃栽培存在的问题
        4.4.1 果实品质下降
        4.4.2 温度控制不当
        4.4.3 综合管理不当
        4.4.4 连作障碍或忌地
        4.4.5 病虫害严重
        4.4.6 设施技术不成熟
    4.5 今后研究方向
        4.5.1 优良品种的改良
        4.5.2 设施结构的改良
        4.5.3 产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果树设施栽培发展中问题及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设施栽培发展中的问题
    (一) 设计和建造的温室不合理。
    (二) 扣棚升温时间过早。
    (三) 扣棚后升温速度过快。
    (四) 对于棚室内的光照条件不重视。
二、提高国内果树设施栽培水平的措施
    (一) 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扣棚。
    (二) 采取适宜的扣棚方式。
    (三) 合理光照。
    (四) 科学的棚内施肥。
    (五) 果实采收后及时的进行管理。
三、结束语

(6)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火龙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火龙果概述
        1.1.1 火龙果起源
        1.1.2 营养价值
        1.1.3 生物学特性
        1.1.4 对环境条件要求
        1.1.5 品种分类
    1.2 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分析
        1.2.1 北京地区栽培现状
        1.2.2 北京地区气候特点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引言
    2.1 日光温室栽培环境条件对比试验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不同品种物候期及经济性状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不同品种间授粉对坐果率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不同插穗类型及长度对定植成活率的影响
        2.4.1 试验地点及材料
        2.4.2 方法
        2.4.3 扦插苗管理
        2.4.4 调查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日光温室环境条件
        3.1.1 日光温室光照条件
        3.1.2 日光温室温度条件
        3.1.3 其它环境条件分析对比
    3.2 不同品种物候期的观察
    3.3 不同品种的经济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3.3.1 单果重
        3.3.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3.3 裂果率
    3.4 不同花粉源对坐果率的影响
    3.5 不同插穗类型与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3.5.1 结果
        3.5.2 分析
    3.6 日光温室火龙果栽培技术总结
        3.6.1 定植时期
        3.6.2 栽培方式
        3.6.3 定植前的准备
        3.6.4 品种选择
        3.6.5 定植后的管理
        3.6.6 病虫害防治
    3.7 日光温室栽培火龙果的优势
        3.7.1 环境条件可控
        3.7.2 果实品质好
        3.7.3 可实现绿色果品生产
        3.7.4 适宜多元化开发增值
    3.8 日光温室栽培火龙果效益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日光温室栽培环境条件
        4.1.2 引种时的品种选择
        4.1.3 不同插穗类型与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桃设施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桃设施栽培的品种选择
2 设施栽培的环境因子
    2.1 休眠与需冷量
    2.2 温度调控
    2.3 湿度调控
    2.4 光照调控
    2.5 CO2调控
3 营养调控
    3.1 设施桃生长发育特点
    3.2 生长调控与树势控制
    3.3 设施桃树的整形修剪
    3.4 设施桃树的营养管理
    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
4 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4.1 设施专用、短低温品种的选育
    4.2 果实品质的改善
    4.3 设施结构的改善
    4.4 提高产业化和规模化

(8)百合小鳞茎抽薹机理及活性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抽薹生理生化基础
        2.1 百合鳞茎形态、繁殖和生长发育基础
        2.2 种子(种球)活力
        2.3 鳞茎春化、抽薹和花芽分化生理基础
    3 抽薹分子机理
        3.1 基因表达和转录
        3.2 蛋白质组学研究
        3.3 植物激素作用机理
    4 种球活性调控措施
        4.1 遗传改良
        4.2 温度调控抽薹
        4.3 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抽薹
        4.4 种球活力调节
    5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6 试验设计
    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鳞茎抽薹的生化特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抽薹过程中小鳞茎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3.1.1 抽薹过程中淀粉总含量变化
        3.1.2 抽薹过程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变化
        3.1.3 抽薹前后鳞片淀粉粒结构变化
        3.1.4 抽薹过程中可溶性糖变化
        3.1.5 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变化
        3.1.6 小鳞茎抽薹过程中游离氨基酸量的变化
        3.2 抽薹过程中核酸和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1 抽薹过程中核酸含量的变化
        3.2.2 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3 抽薹过程中不同繁殖途径的小鳞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3.3.1 淀粉含量的变化
        3.3.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4 抽薹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的小鳞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3.4.1 淀粉含量的变化
        3.4.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4.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鳞茎活性生理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温层积对小鳞茎活性生理影响
        3.1.1 POD、CAT活性的变化
        3.1.2 淀粉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NR)的变化
        3.1.3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3.1.4 对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3.1.5 对小鳞茎电导率(EC)的影响
        3.1.6 含水量的变化
        3.2 热激处理对小鳞茎低温层积活性生理影响
        3.2.1 POD、CAT活性的变化
        3.2.2 淀粉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NR)的变化
        3.2.3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3.2.4 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2.5 对电导率(EC)的影响
        3.3 不同繁殖途径的百合小鳞茎低温层积一些活性生理
        3.3.1 硝酸还原酶(NR)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3.3.2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3.3.3 含水量的变化
        3.4 不同成熟度的百合小鳞茎低温层积一些活性生理
        3.4.1 对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EC)的影响
        3.4.2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3.4.3 含水量的变化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鳞茎抽薹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抽薹前后百合小鳞茎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
        3.2 抽薹前后百合小鳞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4 讨论
        4.1 小鳞茎总蛋白质的提取与制备
        4.2 抽薹后表达量下调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4.3 抽薹后表达量上调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4.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小鳞茎活性调控技术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温层积对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3.1.1 温度和层积时间对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3.1.2 温度和层积时间对小鳞茎顶芽抽长的影响
        3.1.3 低温层积过程鳞茎活力的动态变化
        3.2 理化处理调节小鳞茎活性
        3.2.1 热预处理对低温层积过程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3.2.2 外源激素处理对小鳞茎活力指数和萌发率的影响
        3.2.3 PEG引发处理对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3.2.4 低温对不同重量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3.3 试管小鳞茎老熟培养处理对活力影响
        3.3.1 不同培养周期对试管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3.3.2 变温回缩培养对试管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果分析
    1 总结
        1.1 低温层积下抽薹发育的进程划分
        1.2 抽薹发育进程的低温适应
        1.3 抽薹发育进程的营养基础变化
        1.4 抽薹发育进程的活性变化
        1.5 抽薹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组表达
        1.6 小鳞茎活力调控
    2 论文创新点
致谢
附录1: 缩写词和英汉对照表
附录2: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9)光环境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苹果树形的演化过程
    1.2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3 果树冠层的研究和冠层分析仪的应用
    1.4 果树光合有效辐射研究进展
    1.5 树形与冠层温湿度的关系
    1.6 补光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1.6.1 套袋栽培管理技术
        1.6.2 铺反光膜及摘叶转果栽培管理技术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两种不同树形树冠光合特性研究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光合作用的测定
        2.3.2 冠层温湿度及地层温湿度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光合作用及温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两种不同树形冠层有效辐射特性研究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两种不同树形树冠冠层特性研究
    4.1 试验地点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叶面积指数(LAI)季节变化规律
        4.3.2 透光率(DIFN)季节变化规律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两种不同树形品质及产量的研究
    5.1 试验地点与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两种树形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5.3.2 两种树形对富士苹果着色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3 种不同补光措施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色泽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处理
        6.1.2 果实色泽及品质指标的测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补光措施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6.2.2 补光措施对果实色差的影响
        6.2.3 补光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两种不同树形光合特性的研究
        7.1.2 两种不同树形冠层有效辐射特性的研究
        7.1.3 两种不同树形树冠冠层特性的研究
        7.1.4 两种不树形品质及产量的研究
        7.1.5 3 种不同补光措施对阿克苏富士苹果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图版 1 光合特性及冠层特性的测定
    图版 2 补光措施
致谢
作者简介

(10)鲜食葡萄新品种‘鄞红’的遗传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葡萄栽培研究现状与进展
        1.1 世界葡萄栽培现状
        1.1.1 国外葡萄生产情况
        1.1.2 国外葡萄栽培特点
        1.1.2.1 推广优良品种,重视品种区域化
        1.1.2.2 控产栽培、注重品质
        1.1.2.3 葡萄园区规范化管理
        1.1.2.4 增加科技投入
        1.2 国内葡萄栽培现状
        1.2.1 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
        1.2.2 我国主要栽培区
        1.2.3 品种结构
        1.2.3.1 酿酒葡萄
        1.2.3.2 葡萄干、葡萄汁
        1.2.3.3 鲜食葡萄
        1.3 浙江省葡萄生产现状
        1.3.1 自然环境条件
        1.3.2 主要栽培品种
        1.3.3 主要栽培技术
        1.3.3.1 控产栽培
        1.3.3.2 设施栽培
        1.4 浙江省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
    2 分子标记在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1 ISSR标记
        2.2 其他分子标记技术
        2.2.1 RFLP
        2.2.2 AFLP
        2.2.3 SSR
        2.2.4 RAPD
        2.2.5 SRAP
        2.3 分子标记在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3.1 不同属、品种的分类与鉴定
        2.3.2 系谱分析
        2.3.3 构建基因遗传图谱
        2.3.4 目标性状连锁基因标记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葡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1.1.3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
        1.2.2 DNA浓度和纯度的确定
        1.2.3 葡萄ISSR-PCR扩增
        1.2.3.1 ISSR扩增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1.2.3.2 ISSR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1.2.3.3 PCR产物检测
        1.2.4 数据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DNA提取质量检测
        2.2 ISSR引物筛选及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2.3 多态性分析
        2.4 聚类分析
        2.4.1 全部样品聚类
        2.4.2 ‘鄞红’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关系
    3 讨论
        3.1 葡萄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PCR反应的影响因素
        3.2.1 PCR反应体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2.2 引物退火温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3 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4 结论
第三章 葡萄新品种‘鄞红’生育特性、品质特征与高产栽培要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1.3 试验方法
        1.3.1 物候期和生长结果特性观察
        1.3.2 抗病性调查
        1.3.3 果实品质测定
        1.3.4 光合特性测定
        1.3.5 丰产性调查
    2 结果分析
        2.1 物候期及生长特性分析
        2.1.1 物候期
        2.1.2 生长结果特性
        2.2 抗病性分析
        2.3 果实品质
        2.4 光合特性分析
        2.5 丰产性调查
    3 ‘鄞红’栽培技术要点
        3.1 园地的选择
        3.2 整地
        3.3 密度
        3.4 架式和修剪
        3.5 肥水管理
        3.6 病虫防治
        3.7 产期调节技术
        3.8 主要繁殖技术
    4 结论
        4.1 ‘鄞红’、巨峰和藤稔的植物学特征比较
        4.2 ‘鄞红’、巨峰和藤稔的果实生长发育期比较
        4.3 ‘鄞红’的商业性评价
参考文献

四、果树设施栽培应掌握的生物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D]. 蔡胤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2]莲雾高产栽培技术[J]. 黄建辉. 绿色科技, 2018(15)
  • [3]果桑栽培技术与设施栽培应用展望[J]. 李坤峰,骆卫东,丁玲,杨婷婷,孙睿,吴小恒,贾惠娟,鲁兴萌. 中国蚕业, 2016(01)
  • [4]旭日桃的设施栽培研究[D]. 孟海凤.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8)
  • [5]果树设施栽培发展中问题及措施分析[J]. 买合木提.艾孜木. 福建农业, 2015(04)
  • [6]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火龙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D]. 刘继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7]桃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 李勇,朱更瑞,方伟超,闫顺杰,赵佩,赵娟.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7)
  • [8]百合小鳞茎抽薹机理及活性调控技术研究[D]. 游向阳.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9]光环境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研究[D]. 努尔妮萨·托合提如则.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 [10]鲜食葡萄新品种‘鄞红’的遗传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崔鹏. 浙江大学, 2012(S1)

标签:;  ;  ;  ;  ;  

果树设施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