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整体护理

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整体护理

一、整体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罗丽敏[1](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医护患三方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证据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实证研究,以期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的诊疗效果。方法1.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医护患进行质性研究,了解目前郑州市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对管理的需求;2.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系统检索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有关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并对所得文献内容进行整合分析;3.依据“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6版)”对上述证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质性访谈研究结果,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在相同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相关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对构建的管理方案初稿进行完善,形成终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对郑州市四家三级医院肾脏内科2019年5月入院的动脉瘤患者进行干预,并设置对照组,评价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医护人员动脉瘤知识掌握率、护理人员规范穿刺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指标。所得研究数据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对12名肾脏内科医护人员的质性访谈,提炼出4方面的主题:重视不足,执行率低,知识缺乏及其他因素;通过对12名患者的质性访谈,提炼出3方面主题:动脉瘤管理及维护知识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支持及建议。质性访谈的结果为下一步循证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成立方案小组成员对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汇总纳入25篇文献,包括8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随机对照实验、3篇观察性研究及2篇类实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汇总有关血透患者动脉瘤的管理最佳证据;3.在质性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检索文献最佳证据形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肾脏内科、血液净化、超声科、营养科等13名专家进行专家会议法对制定的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共修改内容删除4项,增加4项,形成最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通过管理方案的应用,干预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由56%提高到96.8%、医护人员动脉瘤管理知识由10.70±4.85分提高到19.85±1.28分、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有49%提高到94.5%、瘤体缩小率由5.6%提高到68.4%等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不理想,有必要开展对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干预和管理,观察动脉瘤的动态变化,改善动脉瘤临床结局。2.基于质性访谈、循证研究及专家会议成功构建适合临床现状及患者管理需求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评价指标,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理论和实践依据。

郑晶晶,蔡艳[2](2017)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血液净化患者行责任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12月的168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责任制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实施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认知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常识认知率及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后,环境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技术满意度、生活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服务、消毒隔离及整体护理评分均高于实施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行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如环境满意度、生活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率、护理技术满意度等,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应用效果十分显着。

林叶[3](2016)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在永康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护士固定患者,患者固定机器"的责任制护理的方式与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模式。责任小组人员根据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固定上班班次。对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汇总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每个月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平均得分,发现血液中心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护理服务、消毒隔离、整体护理的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责任制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患者健康知识普及率较实施前也都有所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实施,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透析质量,有助于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王培莉[4](2020)在《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负性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DN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负性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第一阶段,横断面调查: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的在福建省内9个地级市的1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95.48%。第二阶段,实验性研究:根据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选取福建省4所血液净化健康教育基地的12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组建跨学科的治疗性沟通小组、搭建移动护理平台、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实施治疗性沟通心理疗法和循环效果评价。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肾脏病生活质量简明量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KDQOL-36TM)及相关临床检验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第一阶段,横断面调查:92.91%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沟通意愿。焦虑(71.96%)和抑郁(76.35%)发生率高,中度焦虑(36.49%)和轻度抑郁(38.18%)情况最常见。焦虑(53.79±11.28分)、抑郁(55.90±10.06分)和负性情绪(28.38±6.65分)得分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群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47,P<0.001;t=20.019,P<0.001;t=21.251,P<0.001);正性情绪(24.66±5.15分)得分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群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P=0.1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0.142,P<0.001)、婚姻状况(β=0.113,P=0.007)、工作情况(β=0.241,P<0.001)、人均月收入(β=-2.288,P=0.023)、主要照护者(β=0.324,P<0.001)和宗教信仰(β=0.287,P<0.001)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实验性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正性情绪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的心理状况指标得分比较,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情绪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的躯体活动、心理状态、肾病症状3个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生存质量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较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沟通意愿强,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负性情绪得分高,相关影响因素多。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突破了传统沟通方法的局限,显着缓解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临床检验指标、提高其生存质量。

邹燕敏,张楚珊,张丽冰[5](2017)在《弹性排班在血液科中的实施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针对血液科实施弹性排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血液科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行包干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各护理项目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护理质量总分(69.74±4.18)分明显高于实施前评分(52.87±3.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排班在血液科护理中作用明显,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郑力波[6](2015)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针对血液净化中心,观察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2年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01月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B1组(观察组);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针对护理人员自身岗位职责有效明确,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有效强化训练等;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B2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环境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患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以及生活护理满意度等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患者(P<0.05)。结论: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选择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社会满意度,并能够显着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最终有效促进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杨家慧,朱亚梅[7](2014)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工作中运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将2011年6月2013年5月设为实验组,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及完善护理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将2010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环境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生活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以及血液透析导管滑脱率、内瘘渗血率,导管感染率和专科操作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先进的护理模式,可以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在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促进了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二、整体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体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动静脉内瘘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的作用
        1.2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
        1.3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现状
        1.4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目前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存在的管理问题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4 理论基础
        4.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4.2 循证医学“6S”金字塔证据模式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1 管理实践现状质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访谈资料结果
        1.2.2 提炼主题
        1.3 讨论
        1.3.1 医护人员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有待改善
        1.3.2 加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监测操作执行
        1.3.3 明确医护人员在动脉瘤患者管理中的职责,保障人力配置
        1.3.4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瘦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来指导临床实践
    2 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访谈资料结果
        2.2.2 提炼主题
        2.3 讨论
        2.3.1 关注血透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及家属需求
        2.3.2 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
        2.4 访谈小结
    3 文献分析
        3.1 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
        3.2 证据资源检索
        3.2.1 文献检索策略
        3.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3.2.3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证据等级的划分
        3.2.4 文献质量的评价过程
        3.3 结果
        3.3.1 文献的筛选流程
        3.3.2 纳入指南证据的一般情况
        3.3.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3.4 纳入文献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4 小结
    4 构建方案
        4.1 研究方法
        4.1.1 成立构建方案研究小组
        4.1.2 明确拟解决的临床问题
        4.1.3 评审方案
        4.1.4 构建方案初稿
        4.1.5 方案修订
        4.1.6 资料分析
        4.2 结果
        4.2.1 专家的基本资料
        4.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4.2.3 专家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4.3 讨论
        4.3.1 管理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4.3.2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4.3.3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可行性
        4.3.4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科学性
        4.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
        2.5 干预内容
        2.6 评价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2.8 质量控制
        2.9 研究遵循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医护人员层面
        3.3 患者层面
    4 讨论
        4.1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医护人员执行力的影响
        4.2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的影响
        4.3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代偿率的影响
        4.4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瘤体及血管通路安全性的影响
        4.5 管理方案对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 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2)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3 讨论

(3)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具体方法
        1.2.1 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选拔
        1.2.2 合理的排班制度
        1.2.3 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
        1.2.4 应用效果评价
        1.2.5 统计学处理
2 责任制护理应用效果
    2.1 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
    2.2 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普及率的比较
3 讨论

(4)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一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二 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量表
附录二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治疗性沟通系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弹性排班在血液科中的实施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评价方法[10-11]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1)
3 讨论

(7)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1.2.1 能级管理
        1.2.2 岗位职责确立
        1.2.3 合理排班
        1.2.4 调整交班时间
        1.2.5 实施床旁护理
        1.2.6 落实基础护理
        1.2.7 建立绩效挂钩机制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2.2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后专科化评价指标比较
3 讨论

四、整体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D]. 罗丽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2]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郑晶晶,蔡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9)
  • [3]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J]. 林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14)
  • [4]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D]. 王培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弹性排班在血液科中的实施效果[J]. 邹燕敏,张楚珊,张丽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08)
  • [6]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J]. 郑力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2)
  • [7]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J]. 杨家慧,朱亚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6)

标签:;  ;  ;  ;  ;  

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整体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