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 2:申请工作的方式

问卷 2:申请工作的方式

一、调查问卷之二:求职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任亚妮,吴宇瑄[1](2020)在《从需求角度精准研究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策略——基于高层次人才调研》文中指出雄安新区邻近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作为缓解北京非首都的功能性地区,如何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分析的方法,对雄安新区的人才供给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社会人才和企业人才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精准地了解到目前各个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最后从需求方面对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策略给出合理化建议。

李天琦[2](2020)在《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随着国家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旅游职业人才的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然而,随着当今职教与普教的矛盾的日益加剧,中职学生存在的“四困”问题(思想困惑、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就业困境)日渐突出。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中职学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旅游职业人才培育问题已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因此,研究破解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的“四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广泛搜集与疏理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分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的现状,运用相关理论深入探究剖析其突出问题与根源,寻求其破解路径改进对策,以期指导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工作,从而推进该类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同时,对中职其他专业学生、普高学生、高职学生等各类受教育者群体的成长成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曹岩[3](2020)在《家庭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扩招,同时研究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家庭作为研究生成长的原生环境,其资本存量可能对硕士生的就业意向产生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家庭因素如何作用于硕士生求职过程,探究家庭资本如何影响硕士生群体的就业认知和就业期望等就业意向。根据家庭资本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划分的维度,本研究将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和家庭文化资本作为家庭资本的三种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探讨硕士生家庭资本与就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示,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家庭经济资本影响因子包括家庭(人均)年收入和父母所给的生活费情况,家庭社会资本影响因子包括父母职业、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政治面貌、家庭人脉资源情况和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数量,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因子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父母阅读时间和父母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第一,政府给予贫困家庭的硕士生适当的求职补贴;第二,政府提高在西部地区工作的研究生就业待遇;第三,发挥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高校就业平台;第四,家庭尊重硕士生择业自由,提供坚强的求职后盾;第五,硕士生提高就业自信,降低家庭资本不足对就业的影响。

奚馨[4](2019)在《代际视角下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研究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已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刻,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农民工队伍也已进入代际更替的关键时期。本文以1980年为界,将农民工分为老一代和新生代。由于出生时代和成长背景的不同,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念、就业选择、发展意愿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区别。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不仅有利于及时把握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发展趋势,为提高生活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加快城镇化步伐提供现实经验。杭州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也是农民工“最幸福”的城市,以杭州市为例对农民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于2019年4月到5月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民工展开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的样本数据,分别对两代农民工的成长背景、个体特征、就业状况、家庭生活、居住环境、城市融入、发展意愿等方面进行描述,并使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上述特征的代际差异进行检验。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包含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的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时,首先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将25个观测指标分为6类,然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观测指标的分类及二级指标间的影响路径进行验证,最后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对杭州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进行描述,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核密度估计的方法检验两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显着差异。分析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时,先利用ologit回归模型找出显着性影响因素,再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探寻造成农民工生活满意度代际差异的原因;随后将造成显着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分位数回归模型,在0.2、0.4、0.6、0.8分位点上分析上述变量分别对两代农民工造成的影响;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预测两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以此来验证上述研究找出影响因素的合理性。本文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为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提高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在成长背景、就业状况、家庭生活、居住环境、城市融入和发展意愿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2、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生活满意度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从具体层面看,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环境、社会环境、住房保障和未来预期的满意度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而政策参与满意的和健康与家庭满意度低于老一代。3、造成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显着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有:来源地区、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务农经历、家庭分居状态、求职途径、安全防护情况、城市住房类型、人均居住面积、月房租、对现居城市的喜爱程度、买房意愿、留城意愿等。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从代际视角出发,将成长背景作为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实证探寻造成农民工生活满意度代际差异的原因,力求有所创新。2、从身心健康、家人关系、社会环境、劳动环境、政策参与、未来预期等多个方面建立较为全面的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力求有所突破。3、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较外完整的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力求有所拓展。

王轶,熊文,赖德胜[5](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鼓励和吸引农民返乡就业创业。吸引返乡就业创业,他们的教育收益与收入如何,与未失地居民比较,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如何解释和化解差异。对此,采用2008年与2015年北京地区两次大规模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明瑟方程、Oaxaca-Blinder分解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发现:征地初期,失地农民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未失地农民,随着征地时间推移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他们的教育收益率普遍下降并趋同;2008年,失地农民工资收入与未失地农民相当,低于城镇居民,到了2015年,失地农民工资收入低于未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差距明显,造成失地农民与未失地农民收入差距的核心要素是求职途径,与城镇居民差异的是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政治背景及行业类型;失地农民、未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其收入的影响显着,不过,求职途径对失地农民、未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减弱。建议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形成返乡就业的拉力,完善劳动力市场。

周杰[6](2018)在《管理视角下广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广西某高校为例》文中提出由于将要担负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十二五”规划以来,培养优秀师范类学生,成为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由于大学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高校教育的重要论题。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长期经济及教育滞后,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影响广西高校和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影响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个问题展开的。以管理的视角,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高校办学、毕业生自身能力等多维度,深入分析就业难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广西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首先阐述选题的意义和目的。通过研究高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内外因素、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理论进行了文献的分析和综述,然后对广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等关键概念做了分析和界定,最后介绍了论文主要运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第二章,针对广西高校毕业生、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规模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等几方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通过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研究分析广西某高校毕业生工作一年后的就业状况和变化,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预测人才需求趋势,提出人才培养方式的建议和师范生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研究对策。第三章,以前两章广西高校师范生就业的研究成果,寻找出影响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和问题。第四章,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主要针对当前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善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相应对策,促进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和高校人才培养。

戴超君[7](2017)在《一类基于社交网络的连接问题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社交网络作为典型的复杂网络,从狭义角度看,是建立在现实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具有沟通、分享等功能的网络服务或平台;从广义角度看,是个体以及个体之间某种连接方式的集合。本文主要研究广义的社交网络。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从邮件网络、学术交流网络、校内论坛网络等传统社交网络到生物网络、通讯网络、交通网络等新型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交网络连接理论是社交网络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对这类连接问题开展研究,对解决复杂性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工作是基于图论知识和复杂网络理论基础,研究社交网络统计特征,挖掘网络社团之间的潜在关系,结合社交网络连接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讨论社交网络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向。首先,本文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理论基础,包括图论知识、网络基本概念及其矩阵描述;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交网络的统计特征,分别是社交网络模型、社交网络中心度和社团结构检测三方面,并对相关公式给出了数值例和图示。然后,结合社交网络连接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推导得出社交网络连接强度计量模型。基于该模型得到两个研究结论,即1.不同求职途径中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相等时,通过弱连接求职的劳动者期望工资水平要高于强连接;2.不同求职途径中工资出价分布相同时,通过强连接求职概率大于通过弱连接求职的概率时,通过弱连接求职的劳动者期望工资水平要高于强连接。从概率论角度说明在社交网络中度小的节点重要性往往大于度大的节点重要性。最后,通过改进的工资计量模型和CHIP统计数据,对弱连接结论进行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进而证明结论的合理性。具体而言,家人、亲戚、朋友和熟人等亲密度高的社交网络强连接实际上并不利于个体职业阶层和工资水平的提升,反而是联系稀少、关系疏远、接触范围广阔的社交网络弱连接对提高个体工资收入水平和职业阶层有正向效应。因此,在现代求职社交网络结构中,弱连接更有利于提升个体收入水平和阶层。

王轶,陈建伟,王琦[8](2017)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水平吗——基于北京地区连续跟踪的调查数据》文中认为本文以北京地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年和2015年两次失地农民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稀有事件偏差"检验,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就业机会、职务晋升和就业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失地农民获得非农就业机会方面,2008年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2015年人力资本和政治面貌的影响不显着,不过求职途径和户籍的影响显着;在职务晋升方面,两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对其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求职途径、户籍的影响不显着;在就业行业方面,随着时间的推进,2015年失地农民的就业行业选择出现了新的变化,有4.4%的失地农民开始到公共部门就业,2008年人力资本、政治面貌和求职途径变量对其进入传统行业就业无显着影响,2015年开始凸显,特别是对其进入公共部门就业有着显着正向影响,而户籍对进入传统行业有着正向影响,对进入公共部门无影响。

杨弘博,胡平,时琛程[9](2017)在《大学生求职途径影响因素中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构建了影响大学生求职信息获取途径的因素关系模型,对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发现了大学生在求职时除了社会网络、人力资本等因素外,求职意愿因素对求职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也起到了显着的影响作用。同时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等因素对求职途径的选择也起到了部分显着性影响。其次,社会网络因素在知识技能因素与求职态度之间起到了显着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会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从而具备了较高的求职积极性,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则相对较低。

杨弘博,胡平,时琛程[10](2017)在《影响大学生求职满意度的因素间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构建大学生求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五所高校中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详细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满意度影响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人力资本和求职途径等因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影响。此外,在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显着的相互间影响作用,包括大学生的人力资本通过求职途径因素对满意度产生的间接影响作用。因此,大学生在通过增强自身能力以提高求职满意度的同时,更要将不同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考虑进来,更高效及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求职满意度水平。

二、调查问卷之二:求职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查问卷之二:求职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从需求角度精准研究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策略——基于高层次人才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研究方法
        1、调研法
        2、问卷调查法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四)组织计划及进度安排
    (五)研究内容
        1、关于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内容
        2、关于社会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内容
三、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策略实证分析
    (一)关于高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实证分析
        1、基本信息描述
        2、调查数据分析
    (二)关于企业员工的调查问卷实证分析
        1、基本信息描述
        2、对雄安新区政策和制度的了解程度
        3、激励措施现状
        4、激励措施的成效
        5、激励措施的需求
        6、工作与生活压力的程度
        7、压力来源的情况
        8、企业提供支持的预期
        9、职称对薪酬的影响情况
    (三)整体评价
四、人才引进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求职途径方面
    (二)就业面临问题方面
    (三)社会保障方面
    (四)未来展望方面
    (五)就业意向方面
五、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策略
    (一)整合招聘资源,提高信息覆盖率
    (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以创新性为导向,打造智慧城市
    (四)雄安政府需尽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五)可实行以职称和薪酬挂钩的高标准工资制度,以能力定薪酬
    (六)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激励制度的监管,促进人才的引进

(2)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思想困惑的概念
        2.1.2 心理困扰的概念
        2.1.3 学习困难的概念
        2.1.4 就业困境的概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2.4 罗森塔尔效应
第3章 CJ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过程
    3.2 调查数据的统计
        3.2.1 学生对自身“四困”问题的认知现状
        3.2.2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四困”问题的认知现状
        3.2.3 学校应对学生“四困”问题的现有措施
第4章 CJ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剖析
    4.1 “四困”问题的主要表现
        4.1.1 思想困惑的主要表现
        4.1.2 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
        4.1.3 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
        4.1.4 就业困境的主要表现
    4.2 “四困”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思想困惑的原因分析
        4.2.2 心理困扰的原因分析
        4.2.3 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4.2.4 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5章 CJ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破解路径改进对策
    5.1 强化思想引导,解除思想困惑
    5.2 深化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困扰
    5.3 加强学习辅导,克服学习困难
    5.4 增强就业指导,摆脱就业困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A 关于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的调查问卷
附件B 关于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3)家庭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定量研究法
        1.5.2 访谈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家庭资本
    2.2 就业意向
        2.2.1 国内外关于就业意向的研究
        2.2.2 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因素研究
    2.3 家庭资本与就业意向的相关研究
        2.3.1 家庭经济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2.3.2 家庭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2.3.3 家庭文化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硕士生家庭资本与就业意向的描述性统计
    3.1 变量的操作化
        3.1.1 个人基本情况
        3.1.2 自变量一:家庭经济资本
        3.1.3 自变量二:家庭社会资本
        3.1.4 自变量三:家庭文化资本
        3.1.5 因变量:就业意向
    3.2 研究对象
    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个人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3.3.2 家庭经济资本描述性统计
        3.3.3 家庭社会资本描述性统计
        3.3.4 家庭文化资本描述性统计
        3.3.5 就业意向描述性统计
第四章 家庭资本对就业意向影响的定量分析
    4.1 研究逻辑模型及假设
    4.2 就业意向赋值
    4.3 家庭经济资本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4.3.1 家庭经济资本对就业认知的影响
        4.3.2 家庭经济资本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4.4 家庭社会资本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4.4.1 家庭社会资本对就业认知的影响
        4.4.2 家庭社会资本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4.5 家庭文化资本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4.5.1 家庭文化资本对就业认知的影响
        4.5.2 家庭文化资本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第五章 家庭资本对就业意向影响的定性研究
    5.1 定性分析思路
    5.2 访谈方法的注意事项
    5.3 家庭经济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5.3.1 家庭经济资本对硕士生就业地区的影响
        5.3.2 家庭经济资本对硕士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5.3.3 家庭经济资本对硕士生求职机会的影响
    5.4 家庭社会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5.4.1 家庭社会资本对硕士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5.4.2 家庭社会资本对硕士生就业压力认知的影响
        5.4.3 家庭社会资本对硕士生求职依赖认知的影响
    5.5 家庭文化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5.5.1 家庭文化资本对硕士生择业自主权的影响
        5.5.2 家庭文化资本对硕士生职业和工作单位期望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启示
    6.1 结论
        6.1.1 家庭经济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影响的相关结论
        6.1.2 家庭社会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影响的相关结论
        6.1.3 家庭文化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影响的相关结论
    6.2 讨论
        6.2.1 几个值得关注的研究发现
        6.2.2 研究贡献
    6.3 研究启示
        6.3.1 政府给予贫困家庭硕士生适当的求职补贴
        6.3.2 政府提高在西部地区工作的研究生就业待遇
        6.3.3 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完善高校就业平台
        6.3.4 父母尊重硕士生择业自由,提供坚强的求职后盾
        6.3.5 硕士生提高就业自信,降低家庭资本不足对就业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代际视角下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研究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三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农民工代际差异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调查方案设计
第四章 农民工生存现状的代际差异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基本特征的代际差异
    第二节 农民工个人生活的代际差异
    第三节 农民工就业与发展的代际差异
第五章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代际差异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代际差异分析
第六章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一节 变量选择
    第二节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生活满意度预测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9 年杭州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
    (一)农民选择返乡就业的“推拉理论”
    (二)农民教育收益率测量模型——明瑟方程
    (三)教育收益率差异分解模型——Oaxaca-Blinder分解
    (四)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PSM)
四、数据及变量说明
    (一)我国失地农民和未失地农民数量统计
    (二)北京地区失地农民和未失地农民数量统计
    (三)研究样本选取
    (四)变量说明
        1. 核心变量。
        2. 培训情况。
        3. 类别变量。
五、失地农民、未失地农民、城镇居民教育收益及收入分析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二)失地农民教育收益及收入分析
        1. 失地农民教育收益率分析
        2. 不同类型居民教育收益率比较分析
    (三)三类人群教育收益率差异的Oaxaca-Blinder分解分析
    (四)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及启示

(6)管理视角下广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广西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内外因素的研究
        三、关于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研究
        四、关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概念
        一、高校
        二、高校毕业生
        三、师范生
        四、师范类专业
        五、师范类毕业生
        六、就业
        七、就业力
        八、大学生就业力
        九、就业质量
第二章 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
    第一节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一、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二、广西高校毕业生学科就业调查
        三、广西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调查
        四、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调查
    第二节 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2015年就业现状调查
        二、广西高校师范类毕业生2016年就业现状调查
    第三节 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与质量跟踪调查
        一、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二、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质量跟踪调查
    第四节 广西高校师范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高校师范生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广西某高校就业工作整体分析
第三章 广西某高校师范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因素制约师范生就业
        一、师范类毕业生供给逐年增加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约师范类毕业生就业
        三、与非师范类毕业生共同竞争
    第二节 高校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原因制约就业
        一、师范类教学和管理模式上落后
        二、广西高校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偏低
        三、师范生专业和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四、就业指导工作未能落实到处
        五、教育理念保守不顺应市场需求
    第三节 师范生自身能力因素影响就业
        一、师范生的职业目标不明确
        二、师范生自身的“基本功”和学习意识不强
        三、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欠缺
        四、不良价值取向影响师范生就业
第四章 提高广西某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第一节 政府以行政效能把控就业
        一、从政策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
        二、教育行政部门合理引入教育师资
        三、发挥现代网络手段,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四、发挥协调作用,全方位帮扶就业
    第二节 高校以实效举措促进就业
        一、以育人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深化高校改革发展
        二、积极拓宽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强化创新创业指导和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
        四、落实好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及就业反馈机制
        五、加强师范类毕业生的思想引领
    第三节 师范类毕业生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就业
        一、打好专业功底,适应市场需求
        二、审时度势,具备灵活就业观念
        三、以实践步伐引领就业新途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一类基于社交网络的连接问题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发展状况
        1.1.1 复杂网络的研究背景
        1.1.2 社交网络的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
        1.2.1 复杂网络理论基础
        1.2.2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
        1.2.3 社交网络连接理论
    1.3 小结
第二章 社交网络模型和连接理论研究
    2.1 一般定义和符号表示
        2.1.1 平均距离
        2.1.2 度分布
        2.1.3 集群系数
    2.2 基于复杂网络的社交网络统计特征
        2.2.1 社交网络模型
        2.2.2 社交网络中心度
        2.2.3 社团结构检测
    2.3 社交网络的连接强度计量模型
        2.3.1 计量模型
        2.3.2 结论一
        2.3.3 结论二
    2.4 小结
第三章 社交网络连接理论的应用
    3.1 工资收入计量模型
    3.2 OLS回归
        3.2.1 数据处理
        3.2.2 结果分析
    3.3 稳健性检验
        3.3.1 数据处理
        3.3.2 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2013 年数据处理stata程序
    2.2008 年数据处理stata程序
致谢
作者简介

(8)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水平吗——基于北京地区连续跟踪的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分析
    (一)政府
        1. 政府制定土地征收政策
        2. 政府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政策
    (二)劳动力市场
    (三)失地农民
四、变量、模型及数据说明
    (一)变量说明
    (二)模型构建与内生性分析
    (三)数据说明
五、实证分析结果
    (一)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1.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态统计
        2. 变量之间的描述性统计
        3. 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
    (二)回归结果分析
        1. 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分析
        2. 失地农民的职务晋升和就业行业分析
        3.“稀有事件偏差”检验
六、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9)大学生求职途径影响因素中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方案
三、影响大学生求职信息获取渠道的因素之间关系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10)影响大学生求职满意度的因素间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案
    (一) 研究框架和假设
        1. 家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2. 家庭社会资本对求职满意度的影响
        3. 人力资本对社会网络的影响
        4. 人力资本对求职途径的影响
        5. 人力资本对求职满意度的影响
        6. 社会网络对求职途径的影响
        7. 求职途径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二) 数据选择和变量测度
        1. 样本选取
        2. 数据质量和变量处理
二、影响大学生求职满意度的因素间关系分析
    (一) 影响因素的直接关系
    (二) 因素间的间接关系和中介作用
        1. 因素间的间接关系
        2. 因素间的中介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1. 求职满意度相关直接影响因素均产生显着的积极影响
        2. 求职途径因素在人力资本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到显着的完全中介作用
    (二) 对策建议
        1.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
        2.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四、调查问卷之二:求职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从需求角度精准研究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策略——基于高层次人才调研[J]. 任亚妮,吴宇瑄. 统计与管理, 2020(12)
  • [2]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研究[D]. 李天琦.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3]家庭资本对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D]. 曹岩. 南京大学, 2020(02)
  • [4]代际视角下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研究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 奚馨.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5]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J]. 王轶,熊文,赖德胜. 教育研究, 2019(09)
  • [6]管理视角下广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广西某高校为例[D]. 周杰. 天津大学, 2018(06)
  • [7]一类基于社交网络的连接问题研究及应用[D]. 戴超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5)
  • [8]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水平吗——基于北京地区连续跟踪的调查数据[J]. 王轶,陈建伟,王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4)
  • [9]大学生求职途径影响因素中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研究[J]. 杨弘博,胡平,时琛程. 管理观察, 2017(09)
  • [10]影响大学生求职满意度的因素间关系研究[J]. 杨弘博,胡平,时琛程.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7(04)

标签:;  ;  ;  ;  ;  

问卷 2:申请工作的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