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生态浅析

网络信息生态浅析

一、浅析网络信息生态(论文文献综述)

李宇佳,胡漠[1](2022)在《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学术新媒体的产生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了学术资源流转和共享的新途径。为保障学术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探析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不可或缺。【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结合学术新媒体知识产生的流程,析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的构成要素,并探析其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及该模式的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包含协同价值共创主体、协同价值共创客体、协同价值共创环境、协同价值共创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协同转化、结构优化、风险规避、技术共享四种驱动路径。【创新/局限】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整体框架,对多元主体内部如何通过协同及实现价值共创还需进一步研究。

魏飞菲[2](2021)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理论方法与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意义】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优化是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开展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有助于明确提升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出发点和着力点、推动网络强国战略实施。【方法/过程】本文在定义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基于DEMATEL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利用结果因素对我国2013—2018年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但同时存在个别年份总体评价结果出现下降或上升较慢的问题,从信息制度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本体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5个维度提出了优化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具体策略,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参考。【创新/局限】借助DEMATEL方法得出的结果因素对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后续将进一步分析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作用的差异。

张柳[3](2021)在《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总体国家安全观”也被列为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社交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是在新形势下应对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网络的虚拟性,给社交网络舆情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社交网络以及舆情用户的特性对社交网络舆情信息生态平衡有着较大的影响,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管理,会导致社交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威胁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图谱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挖掘用户的潜在社群,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并分析出用户的情感倾向,是舆情监管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并提出舆情引导策略。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首先,第三章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是全文的理论核心框架,指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的四个关键要素为信息环境、信息人、信息和信息技术,并通过用户社群图谱、用户身份图谱和用户情感图谱构成多维度的主题图谱;之后,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基于信息环境、信息人和信息,以“埃航空难”作为典型话题案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用户社群图谱、用户身份图谱以及用户情感图谱,研究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发现、用户身份识别以及情感演化规律,为第七章和第八章提供理论支撑;随后,第七章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并基于第四、五、六章的分析内容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为第八章提出的舆情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最后,第八章提出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为本文实践层面的落脚点。下面予以详细阐述。第三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构建。首先,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信息生态要素为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以及技术要素;其次,结合知识图谱的相关理论,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属性抽取以及模型构建;然后,指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分别由用户社群图谱、用户身份图谱和用户情感图谱三个维度构成,并从信息环境角度对社群发现、信息人角度对身份识别以及信息角度对情感演化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社交网络舆情进行生态性评价;最后,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第四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构建及关系发现。本章基于信息环境理论,结合JS散度的LDA主题模型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并进行社群关系发现。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埃航空难”话题下的舆情文本进行主题建模,利用困惑度指标确定舆情用户最优主题数,通过JS散度进行相似度度量,并将计算结果作为边权重,使用VOSviewer软件构建用户社群图谱,进一步划分多个网络社群,对网络社群的主题偏好以及用户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并准确定位网络社群中的意见领袖。本章主要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中的信息环境,与第五、六章相呼应,为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B1、B2)和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社群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五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构建及身份识别。本章基于信息人理论,结合LDA主题模型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模型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并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首先,采用实证研究法,以突发事件“埃航空难”话题作为信息环境构建舆情空间,挖掘舆情用户转发评论文本的深层语义特征,剖析舆情用户的身份特征和传播特征;然后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划分舆情用户类型,结合舆情生命周期,使用Neo4j绘制用户身份图谱,从而有效掌握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类型,并系统剖析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关注点及演化过程。本章主要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中的信息人,与第四、六章相呼应,为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B3、B4、B5)和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六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构建及情感演化。本章基于信息理论,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有效划分舆情用户情感倾向。首先,采用实证研究法,以突发事件“埃航空难”话题为例对舆情用户的转发评论信息进行情感分类,并对构建的舆情文本情感分类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并验证模型的优越性;然后,结合舆情文本的情感倾向与突发事件舆情发展周期,使用Gephi绘制用户情感图谱,动态展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演化过程,全面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与舆情用户的情感变化规律。本章主要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中的信息,与第四、五章相呼应,为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B6)和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情感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本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突发事件“埃航空难”话题的爆发期阶段进行生态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为生态性评价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章与第四、五、六章相呼应,为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情感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本章基于第四、五、六章的研究结论,在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首先从互联网及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的角度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信息环境、信息人以及信息三个维度提出了引导策略。具体而言,本章从信息环境维度,提出加强衍生话题的监测、完善社交网络舆情话题推送和重视社群服务的社群引导策略;从信息人维度,提出完善用户类型化管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和完善意见领袖沟通机制的用户引导策略;从信息维度,提出社交网络内容精细化管理、重视舆情情感引导、完善健全舆情情感预警机制的情感引导策略。本文在理论层面,提出了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系统构建方式,为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从用户社群、用户身份、用户情感三个不同维度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从而使得管控主体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社群、有效地识别用户身份、准确地分析用户的情感倾向;同时,提出的生态性评价指标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为社交网络舆情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在舆情的具体实践中,能够指导管控主体从社群、用户、情感三个层面入手,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指引社交网络平台的系统开发方向,保障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戴珍燕,周斌,刁雅静[4](2021)在《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网络公益传播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其公开及时性、互动性、低门槛等传播优势给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背后的传播机制、传播动力值得深究。旨在分析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信息运行规律,借助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探究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各主体与环境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建立网络公益信息生态链,并构建网络公益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使用VensimPLE仿真软件对量化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的作用力以及公益负面舆情的控制对网络公益信息传播都具有重要作用。

李欣颖[5](2021)在《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研究》文中提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接近8亿,占全体网民的86%,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风口,超越综合视频成为第三大移动应用。同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下半年用户规模进一步大幅提升,移动短视频观看时长日均3亿小时,成为领跑互联网的新发展热点。虽然随着移动短视频竞争格局走向良性,内容质量得到提升,版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是移动短视频作为新兴事物和新兴业态,还是存在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何挖掘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特征、规律和网络结构,基于信息行为演化过程,从移动短视频用户的多元信息行为和多维场景出发,维护移动短视频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障移动短视频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是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管理的新挑战。本文以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生态学、行为科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等交叉学科理论,展开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相关问题的研究。首先基于行为科学和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机理模型,并对机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该章是论文的核心理论框架。接着基于扎根理论展开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展开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和网络结构研究,进而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衍生模型,采用仿真研究方法展开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演化模型研究。最后,基于理论研究成果,从用户信息行为视角,提出移动短视频服务对策。全文理论研究按照“理论框架—核心解析—理论落脚点”的研究脉络层层深入展开,最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成果。下面予以详细阐述:第三章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机理研究。基于行为科学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剖析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要素,分析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驱动力及内在机制,最后构建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机理模型,并对机理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章是论文的核心理论框架。第四章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聚焦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核心目标,采用扎根研究范式对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获取详实的质性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研究范式对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编码,从多维视角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阐释了相关概念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本章为第6章和第7章提供支撑。第五章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及网络结构研究。首先构建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特征概念模型,接着配置安卓智能手机并ROOT后进行Java语言编程,获取总计217360条抖音短视频数据,采用归纳演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使用数理统计工具、情感分析工具、分词工具、Gephi软件对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整体特征、信息检索推荐行为特征、信息发布行为特征、信息共享行为特征及信息行为网络特征展开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细致分析。本章为第6、7章提供理论支撑。第六章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演化模型研究。本章在国内外学者及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和信息行为理论,提出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演化建模依据和思想,构建了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演化模型V-SIbR,计算了模型平衡点及阈值,设置了11组33个参数方案,使用Matlab工具对模型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的演化进行了综合讨论。本章为第7提供理论支撑。第七章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移动短视频服务对策研究。本章针对移动短视频用户服务现状和问题,从用户信息行为出发,基于第4章研究成果,提出移动短视频用户服务水平提高对策;基于第5章研究成果,针对移动短视频发展乱象提出治理对策;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及第4、5、6章研究成果,提出优化移动短视频服务生态对策。本文紧随国内外学者研究趋势,展开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层面,能够推动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理论体系发展、深化信息生态理论在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应用、为加强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实践层面,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提高移动短视频用户服务水平、加强移动短视频治理、优化移动短视频服务生态。未来研究中,紧随交叉学科研究发展趋势,探讨医学与信息学交叉融合新的研究视角与发展契机,挖掘移动短视频技术应用优势,展开健康信息行为、健康信息管理、健康信息行为干预、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等领域的研究。

邵琦[6](2021)在《信息生态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将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本质出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梳理舆情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厘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的规律,辅助监管部门控制、疏导、管理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态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通过阅读领域内相关文献,梳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生态以及舆情运行机制的研究现状,发现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运行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基于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从基本要素、运行结构以及运行方式三个层次对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分析。依据信息生态因子视角,结合流行三要素理论,构建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的基本要素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定性分析,挖掘信息要素、信息人要素以及信息环境要素在属性特征和结构特征两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的影响效应;依据信息生态链视角,探究信息人要素的结构,根据信息人之间的连接关系将运行范围结构划分为单链路型、星形链路型和网状链路型三种;依据信息场视角,探究信息要素的结构,通过确定信息要素之间的主题内容、主题关系以及主题三元组确定信息之间的语义关联,从而明晰舆情运行内容结构;依据信息生态位视角,挖掘不同基本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运行方式,通过信息生态位的三个纬度分别拟定不同要素的运行方式方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理论机制进行验证,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聚焦于舆情运行过程中的爆发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范围、运行内容以及运行方式进行深入解读。结果:(1)结合流行三要素原理,依据关键人物法、内容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发现信息人要素、信息要素以及信息环境要素在舆情运行过程中的属性特征和结构特征,即信息要素及其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情感分数四个属性特征,主题关系、语义关联两个结构特征;信息人要素及其用户属性、活跃度、粉丝数、关注数四个属性特征,核心节点、中介节点两个结构特征;信息环境要素及其技术支持和舆情指数两个属性特征。(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结构包括以信息人要素为主体的运行范围结构以及以信息要素为主体的运行内容结构。一方面,对于运行范围的研究,信息人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单链路类型为主,但其对舆情运行的作用较小;网状链路型占比最小,但对整个舆情事件的作用最为显着,整体结构较为稀疏,关键人物较为突出,利于进行舆情的引导和管控;另一方面,对于运行内容的研究,构建基于主题关系的语义图谱,展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中不同主题之间语义层面的联系,聚焦于当事主体及官方政府两大核心主题并进行深入解读。(3)信息、信息人以及信息环境要素之间在舆情运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的运行方式反映出,信息要素在舆情运行过程中的作用程度最高,约占50%,可见舆情运行传播过程的本质仍然是信息内容本身的扩散,而信息人约占1/3,作为舆情传播的主体也占据重要地位,信息环境要素对舆情的传播运行也产生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结论:(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要素、信息人要素、信息环境要素。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相关理论,结合流行三要素原理,阐明信息人要素、信息要素和信息环境要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归纳出舆情基本要素的属性特征和结构特征。(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结构包括以信息人要素为主体的运行范围结构以及以信息要素为主体的运行内容结构。运行范围结构根据信息人之间的对应关系,分为单链路型、星形链路型及网状链路型三种网络结构;运行内容结构根据舆情信息的语义关联深度不同,分为主题内容、主题关系和主题三元组三种结构。(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方式的研究是综合考量各个基本要素之间协同作用的运行方式,并对信息要素、信息人要素和信息环境要素中细粒度的属性特征进行融合,发现不同类型的属性特征相互影响状态下如何协同发挥各自的作用,并量化其作用强度以及作用方向,最终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具体的运行方式。

张禹[7](2021)在《高校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及课程应对 ——基于SOR理论的实证探究》文中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魂”,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民族瑰宝,其地位决定了它传承和发扬的价值。互联网+教育及信息2.0时代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变革,面对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中华传统文化信息的复杂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茧房”现象愈发无法忽视。诸多传统文化信息茧房影响因素中,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无疑是最为系统、高效施加影响并做出努力的重要方面,是文化传承最值得关注的一环。SOR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三:(1)S(刺激)分别直接作用于O(机体)和R(反应);(2)O(机体)直接作用于R(反应);(3)S(刺激)以O(机体)为中介作用于R(反应)。该理论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厘清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与学生传统文化认同以及高校传统文化课程间的关系。文章主体内容涵盖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碰撞”,涉及引言论及的信息多元化社会高校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从实际现状入手宏观掌握课程及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行为和文化认同间的碰撞,引导“发现问题”;第二部分是“消解”,关联第一、二、三章中以SOR理论为框架对现状的分析和对作用关系的探讨,以“分析问题”;第三部分为“治愈”,涉及第四章对结论的梳理与对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应对策略的探讨和第五章中对研究的反思和展望,主要对研究问题进行回应,并从大课程观、教育生态学理论等思想启示出发分析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破茧”策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具体布局谋篇如下:引言部分详细陈述了选题缘起与价值,界定了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提出问题: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如何应对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带来的挑战。第一章主要呈现了研究所基于的刺激(S)-机体(O)-反应(R)分析框架以及相应理论基础,梳理分析了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认同、“信息茧房”相关研究的现状、观点及趋势,阐述研究流程,并对研究对象、方法及思路、工具的来源及依据、工具科学性、资料分析处理方式等做了详细说明。第二章着重对机体(O)与反应(R)的样态:“茧房”对“认同”的影响进行探究。首先,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茧房”、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程度以及不同群体学生呈现的不同样态。其次,基于SOR等理论提出研究假设,通过SEM分析和访谈资料分析,探究了高校学生“茧房”和“认同”各维度间的关联路径,发现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及认同间形成了动态、双向、循环的作用路径,据此构建了传统文化“信息茧房-认同”关系模型。第三章重点在刺激(S)的施加:探讨课程对“茧房”影响“认同”的应对。首先从信息学视角调查当前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现状,包括课程信息及课程渠道;其次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课程对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及“茧房”的影响,发现课程能有效提升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抑制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第四章首先依据分析结果梳理了对全国34省、市、自治区共520名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所得结论:学生文化身份认同间接受困于“茧房”,核心地位有待提升;符号与价值为枢纽直接受困于“茧房”,桥梁基础尚待加固;学生文化信息接触直接受困于“茧房”,信息渠道需待增加;学生整体文化认同显着受困于“茧房”,关键抓手亟待突破。其次,在大课程观等理论指导下,探讨高校课程的“破茧”策略,即刺激(S)的应然走向。建议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坚持生命体验式学生主体身份“中心化”、素养提升式课程与教学观念“整合化”、融贯显隐式课程信息渠道“多元化”、空间赋值式课程信息系统“动态化”、关系嵌入式课程信息对接“精准化”、信息生态式课程破茧路径“系统化”这“七化”,助力高校学生“破茧成蝶”。根据结论与建议构建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破茧”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提出模型的动态运行要遵从九“化”,即课程设计个性化、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内容多维化、课程实施动态化、课程层次科学化、课程评价全面化、课程管理灵活化、课程理念时代化、课程资源丰富化。最后在第五章结语部分对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突破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整体而言,研究基于SOR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分析的三方互证,遵“六步走”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一步:问卷前访谈。旨在调查高校学生群体“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茧房”是否存在及可能的存在程度,根据预期假设,探究“茧房”可能的成因及其与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内在关联,与问卷数据分析互证、互补分析。第二步:资料分析,包括对访谈资料和相关文献的梳理,为问卷调查的维度、侧重点奠基。第三步:问卷编制及问卷调查。依据资料分析结果,请教权威学者,参考领域内着作,编制问卷,进行调查,旨在调查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情况及高校学生“茧房”和“认同”现状。第四步:问卷数据整理与分析,包括对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作用关系的模型建立、检验和分析。第五步:资料综合梳理分析与策略探究,旨在综合全部对文献、访谈资料、数据检验结果等的分析结果,梳理结论。判断在综合资料分析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预期假设以外的、无法进行解释的研究结果。如果有,则再次进行问卷后访谈,反之进行下一步。第六步:结合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等权威理论,进行最终的策略探讨。

戴珍燕[8](2021)在《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网络公益信息传播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灯[9](2021)在《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伴随着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当下我们正身处于一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电子设备大范围普及的时代,人们的信息需求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发表观点以及评论事件,从而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各学科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对本文主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在第三章进行了对主题的具体研究分析;紧接着通过详细案例对上文的研究进行实证,并在最后从力场角度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对现有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到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之前大多集中在传播学领域,而以信息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对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作用力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以信息生态学作为理论支撑;结合网络舆情学理论其他相关理论,着重研究了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成、各要素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演化作用力分析;同时以孙杨事件舆情演化为例,对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促进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良性演化的途径及建议。

喻璐[10](2021)在《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民阅读推广是基于全民阅读理念进行的阅读推广工作,这是一项涉及了社会诸多部门及领域、覆盖了各类人群的系统性工程。在我国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推动下,国内全民阅读推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阅读推广的开展方式、规模、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我国来说,推动全民阅读以提升国民阅读率,对提升国民素质与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生态链理论入手,研究我国全民阅读推广,分析了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组成要素及结构要素,构建了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模型,从信息、信息主体及信息环境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优化策略,并将湖北省作为案例进行优化分析,给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浅析网络信息生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网络信息生态(论文提纲范文)

(1)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述评
    1.1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研究现状
    1.2信息生态链价值及协同创造研究现状
    1.3研究述评
2 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及其价值
    2.1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内涵及构成
    2.2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的多元主体
        2.2.1学术信息需求者
        2.2.2学术信息生成者
        2.2.3学术信息加工者
        2.2.4学术信息传播者
        2.2.5学术新媒体平台服务运营者
    2.3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价值
3 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构建
    3.1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的构成要素
        (1)协同价值共创主体
        (2)协同价值共创客体
        (3)协同价值共创环境
        (4)协同价值共创技术
    3.2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构建
4 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驱动路径
    4.1协同转化驱动路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协同转化
    4.2结构优化驱动路径——碎片化知识向结构化知识升级
    4.3风险规避驱动路径——良性有序竞争行为提倡与规范
    4.4技术共享驱动路径——新颖适用的技术助力服务创新
5 结语

(3)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社交网络舆情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网络舆情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社交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
        2.1.1 社交网络舆情的内涵
        2.1.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
        2.1.3 社交网络舆情的特征
        2.1.4 社交网络舆情演化过程
    2.2 主题图谱的相关概念
        2.2.1 知识图谱的内涵
        2.2.2 主题图谱的内涵
        2.2.3 主题模型的内涵
    2.3 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
        2.3.1 突发事件的内涵
        2.3.2 突发事件的类型
        2.3.3 突发事件的特征
    2.4 信息生态的相关理论
        2.4.1 信息生态的内涵
        2.4.2 信息生态系统
        2.4.3 信息生态因子
        2.4.4 信息生态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
    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信息生态要素
        3.1.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环境要素
        3.1.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主体要素
        3.1.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客体要素
        3.1.4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技术要素
        3.1.5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信息生态要素模型
    3.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
        3.2.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实体识别
        3.2.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属性抽取
        3.2.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关系抽取
        3.2.4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模型
    3.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成
        3.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
        3.3.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
        3.3.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
        3.3.4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及评价
    3.4 主题图谱系统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构建及社群发现
    4.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问题的提出
    4.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发现模型
        4.2.1 LDA主题模型
        4.2.2 相似度度量
    4.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模型构建
        4.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建模思想
        4.3.2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模型
    4.4 研究设计
        4.4.1 数据来源
        4.4.2 数据采集
        4.4.3 数据处理
    4.5 数据结果
        4.5.1 确定最优主题数
        4.5.2 计算JS散度
        4.5.3 构建用户社群图谱
    4.6 讨论分析
        4.6.1 社交网络社群主题偏好分析
        4.6.2 社交网络社群用户特征分析
        4.6.3 社交网络社群意见领袖识别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构建及身份识别
    5.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问题的提出
    5.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识别模型
        5.2.1 LDA语义特征挖掘
        5.2.2 身份特征和传播特征构建
        5.2.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5.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模型构建
        5.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建模思想
        5.3.2 基于LDA和朴素贝叶斯的用户身份图谱模型
    5.4 研究设计
        5.4.1 数据来源
        5.4.2 数据采集
        5.4.3 数据处理
        5.4.4 舆情事件概况及周期划分
    5.5 数据结果
        5.5.1 用户关注主题划分
        5.5.2 用户身份识别
        5.5.3 构建用户身份图谱
    5.6 讨论分析
        5.6.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分类
        5.6.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关注点比较
        5.6.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关注点演化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构建及情感演化
    6.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问题的提出
    6.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分类模型
        6.2.1 中文分词与词向量训练
        6.2.2 卷积神经网络
    6.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构建模型
        6.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建模思想
        6.3.2 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模型
    6.4 研究设计
        6.4.1 数据来源
        6.4.2 数据处理
        6.4.3 模型设置
        6.4.4 文本向量训练与选择
        6.4.5 整体架构与算法流程
    6.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确定及实验对比
        6.5.1 卷积核尺寸
        6.5.2 激活函数
        6.5.3 Dropout随机失活率与迭代次数
        6.5.4 实验结果对比
    6.6 数据结果
        6.6.1 情感分类结果
        6.6.2 构建用户情感图谱
    6.7 讨论分析
        6.7.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内容特征分析
        6.7.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分布分析
        6.7.3 舆情用户的情感演化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
    7.1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问题的提出
    7.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1 信息环境维度
        7.2.2 信息人维度
        7.2.3 信息维度
        7.2.4 信息技术维度
    7.3 评价方法及过程
    7.4 实证分析
        7.4.1 样本选择
        7.4.2 评价过程
    7.5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结果分析
        7.5.1 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7.5.2 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8.1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问题的提出
        8.1.1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8.1.2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生态性挑战
        8.1.3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体系
    8.2 社交网络舆情社群的引导策略
        8.2.1 加强衍生话题的监测
        8.2.2 完善社交网络舆情话题推送
        8.2.3 重视网络社群服务的提升
    8.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的引导策略
        8.3.1 完善用户类型化管理
        8.3.2 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8.3.3 建立意见领袖的沟通机制
    8.4 社交网络舆情情感的引导策略
        8.4.1 社交网络内容精细化管理
        8.4.2 重视舆情情感引导
        8.4.3 完善舆情情感预警机制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网络公益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网络公益信息生态链模型构建
    1.1 信息
    1.2 信息人
    1.3 信息环境
2 网络公益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反馈机制
    2.1 网络公益信息生产者
    2.2 网络公益信息组织者
    2.3 网络公益信息传播者
    2.4 网络公益信息消费者
    2.5 网络公益信息分解者
3 网络公益传播机制模型构建
    3.1 模型边界与假设
    3.2 主要常量与变量
    3.3 因果关系
4 系统动力学仿真
    4.1 主要仿真方程设计与说明
    4.2 有效性测试
        4.2.1 边界适当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4.2.2 极端情况测试及结果分析
    4.3 既定参数下的模型仿真
    4.4 相关参数灵敏度分析
        4.4.1 网络公益传播子系统相关参数灵敏度分析
        4.4.2 网络公益消费子系统相关灵敏度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1.2.2 国内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1.2.3 短视频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方案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移动短视频相关理论
        2.1.1 移动短视频概念
        2.1.2 移动短视频内涵
        2.1.3 移动短视频特征
    2.2 信息行为相关理论
        2.2.1 信息行为定义
        2.2.2 网络信息行为概念
        2.2.3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
    2.3 信息生态相关理论
        2.3.1 信息生态概念
        2.3.2 信息生态系统
        2.3.3 信息生态因子
        2.3.4 信息生态链
    2.4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
        2.4.1 复杂网络的概念
        2.4.2 复杂网络特征模型
        2.4.3 复杂社会网络结构指标
    2.5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2.5.1 系统动力学定义
        2.5.2 系统动力学模型
        2.5.3 系统动力学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机理
    3.1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过程
    3.2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要素
        3.2.1 行为要素构成
        3.2.2 生态要素构成
        3.2.3 心理要素构成
    3.3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驱动力
        3.3.1 信息价值驱动
        3.3.2 知识创新驱动
        3.3.3 娱乐文化驱动
        3.3.4 社会认同驱动
        3.3.5 经济效益驱动
    3.4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机理模型
        3.4.1 触发扩散机理
        3.4.2 感知推动机理
        3.4.3 交互激励机理
        3.4.4 行为认知机理
        3.4.5 机理关系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方法和步骤
        4.2.1 研究方法
        4.2.2 研究对象
        4.2.3 研究步骤
    4.3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4.3.1 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
        4.3.2 选择性编码
        4.3.3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4.4 概念阐释及讨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及网络结构
    5.1 问题的提出
    5.2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特征概念模型
    5.3 实证研究
        5.3.1 研究方法和步骤
        5.3.2 数据采集处理
        5.3.3 数据结果
    5.4 讨论分析
        5.4.1 用户信息检索推荐行为特征
        5.4.2 用户信息发布行为特征
        5.4.3 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特征
        5.4.4 用户信息行为网络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演化模型
    6.1 问题的提出
    6.2 建模依据及思想
    6.3 模型构建
        6.3.1 模型假设
        6.3.2 演化模型构建
        6.3.3 主体状态转化规则
        6.3.4 模型参数配置及约束
    6.4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平衡点和阈值
        6.4.2 仿真参数设置
        6.4.3 仿真结果分析
        6.4.4 讨论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移动短视频服务对策
    7.1 提高用户服务水平
        7.1.1 提升用户信息服务质量
        7.1.2 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
        7.1.3 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
    7.2 治理短视频发展乱象
        7.2.1 完善制度设计
        7.2.2 优化政府监管
        7.2.3 加强主体自律
    7.3 优化短视频服务生态
        7.3.1 信息价值捕捉
        7.3.2 用户行为优化
        7.3.3 信息环境改善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信息生态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研究焦点
        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带来信息生态问题
        1.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
        1.3.2 基于信息生态学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
        1.3.3 网络舆情运行机制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生态学
        2.2.2 信息生态因子
        2.2.3 信息生态链
        2.2.4 信息场
        2.2.5 信息生态位
    2.3 相关方法
        2.3.1 自然语言处理
        2.3.2 社会网络分析
        2.3.3 因子分析
第3章 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的舆情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3.1 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的基本要素分析
        3.1.1 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的基本要素模型
        3.1.2 信息要素
        3.1.3 信息人要素
        3.1.4 信息环境要素
    3.2 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运行范围分析
        3.2.1 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运行范围模型
        3.2.2 单链路型运行范围结构
        3.2.3 星形链路型运行范围结构
        3.2.4 网状链路型运行范围结构
    3.3 基于信息场理论的运行内容分析
        3.3.1 基于信息场理论的运行内容模型
        3.3.2 主题内容
        3.3.3 主题关系
        3.3.4 主题三元组
    3.4 基于信息生态位理论的运行方式分析
        3.4.1 基于信息生态位理论的运行方式模型
        3.4.2 功能维度运行方式
        3.4.3 资源维度运行方式
        3.4.4 时空维度运行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4.1 数据获取
    4.2 生命周期划分
    4.3 舆情运行范围分析
        4.3.1 数据处理
        4.3.2 运行范围网络图谱构建
        4.3.3 运行范围网络结构分析
    4.4 舆情运行内容分析
        4.4.1 数据处理
        4.4.2 运行内容网络图谱构建
        4.4.3 运行内容网络结构分析
    4.5 舆情运行方式分析
        4.5.1 数据处理
        4.5.2 基本要素运行方式计算
        4.5.3 基本要素运行方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5.3.1 研究局限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高校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及课程应对 ——基于SOR理论的实证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2.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发挥重要功能与地位
        3.信息科技推动高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改革
        4.信息茧房的不利影响及相关研究的缺失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价值
        1.理论贡献
        2.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文化认同
        3.传统文化信息茧房
        4.大课程观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SOR理论
        1.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的思想起源
        2.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的扩展应用
        3.刺激-机体-反应框架在研究中的对应关系
    (二)选题相关研究的综述
        1.文化课程:高校可以施加的传统文化刺激
        2.文化认同:学生机体内在的传统文化认同
        3.信息茧房:学生的传统文化信息行为反应
    (三)其他相关理论及应用
        1.信息生态系统理论
        2.信息行为相关理论
    (四)研究方法及流程设计
        1.研究方法
        2.流程设计
    (五)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数据处理
二、反应(R)与机体(O)的交互:“茧房”对“认同”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现状
        1.高校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茧房现状
        2.不同群体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差异
    (二)高校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
        1.高校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
        2.不同群体高校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差异
    (三)学生“认同”与“茧房”的交互路径
        1.前期访谈资料分析先验猜想
        2.相关性检验再验关联存在性
        3.理论基础及假设模型的提出
        4.假设模型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四)小结:“茧房”对“认同”产生的影响
三、刺激(S)的着力点:课程对“茧房”影响“认同”的应对
    (一)刺激(S)的样态:当前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呈现现状
        1.课程信息
        2.课程渠道
    (二)刺激(S)的效用:课程对“茧房”以及“认同”的作用
        1.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的影响
        2.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
    (三)小结:课程应对传统文化信息茧房不利影响的有效着力点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基于相关理论比较对研究结果的梳理
        1.学生文化身份认同间接受困于“茧房”,核心地位有待提升
        2.符号与价值为枢纽直接受困于“茧房”,桥梁基础尚待加固
        3.学生文化信息接触直接受困于“茧房”,信息渠道需待增加
        4.学生整体文化认同显着受困于“茧房”,关键抓手亟待突破
    (二)讨论:基于“破茧”对课程应然走向的探讨
        1.生命体验式学生主体身份“中心化”
        2.素养提升式课程教学观念“整合化”
        3.融贯显隐式课程信息渠道“多元化”
        4.空间赋值式课程信息系统“动态化”
        5.关系嵌入式课程信息对接“精准化”
        6.信息生态式课程破茧路径“系统化”
五、结语
    (一)启示与建议
    (二)创新与反思
        1.研究创新
        2.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提纲
后记

(9)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
        2.1.2 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2.1.3 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
    2.2 信息生态系统动态演化
        2.2.1 演化过程
        2.2.2 演化动力分析
    2.3 其他相关理论
        2.3.1 网络舆情学相关理论
        2.3.2 协同学理论
        2.3.3 “沉默的螺旋”理论
        2.3.4 “信息瀑布”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过程
    3.1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成
        3.1.1 网络舆情信息主体
        3.1.2 网络舆情信息
        3.1.3 网络舆情信息环境
    3.2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3.2.1 舆情信息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3.2.2 舆情信息主体与本体间的互动关系
        3.2.3 舆情信息主体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
    3.3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力场分析
        3.3.1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动力划分
        3.3.2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初始阶段力场分析
        3.3.3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发展阶段力场分析
        3.3.4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繁荣阶段力场分析
        3.3.5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终结阶段力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案例分析
    4.1 案例分析
        4.1.1 案例描述
        4.1.2 案例要素构成
        4.1.3 案例舆情演化详细过程
    4.2 案例事件舆情演化力场分析
        4.2.1 事件舆情演化初始阶段力场分析
        4.2.2 事件舆情演化发展阶段力场分析
        4.2.3 事件舆情演化繁荣阶段力场分析
        4.2.4 事件舆情演化终结阶段力场分析
    4.3 促进舆情良性演化途径的可行性研究
        4.3.1 提高演化驱动力可行性分析
        4.3.2 增强演化支撑力可行性分析
        4.3.3 降低演化压力可行性分析
        4.3.4 提供演化阻滞力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促进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良性演化的途径及建议
    5.1 提高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驱动力及建议
        5.1.1 合理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
        5.1.2 保持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交流的客观性
        5.1.3 增强对舆论话语权的掌控
    5.2 整体同步增强网络舆情信息环境因子支撑力及建议
        5.2.1 提高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整体的道德修养
        5.2.2 合理使用相关技术
        5.2.3 完善网络环境的法律法规
    5.3 降低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压力及建议
        5.3.1 控制虚假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扩散
        5.3.2 避免网络信息行为失范
    5.4 适当增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阻滞力的干预及建议
        5.4.1 提高监管力量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水平
        5.4.2 提高传播媒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目的
        三、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概述
    第一节 全民阅读推广概述
        一、全民阅读推广的提出与发展
        二、全民阅读推广的核心理念及目标
    第二节 信息生态链概述
        一、信息生态链的内涵
        二、信息生态链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内涵、意义及特征
        一、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内涵
        二、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意义
        三、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特征
第三章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基本要素及结构
    第一节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组成要素
        一、信息
        二、信息主体
        三、信息环境
    第二节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结构要素
        一、节点及节点关系
        二、信息流转
        三、链接形式
    第三节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结构
        一、信息生态链的基本结构
        二、全民阅读推广政策信息生态链模型
        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信息生态链模型
        四、全民阅读推广资源信息生态链模型
第四章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优化目标及原则
        一、优化目标
        二、优化原则
    第二节 信息优化策略
        一、提升信息价值
        二、降低信息运行成本
        三、加强信息版权保护
    第三节 信息主体优化策略
        一、增强推广主体的信息服务能力
        二、推进推广主体间的合作
        三、提高推广受众的信息素养
        四、提升推广受众的信息使用体验
    第四节 信息环境优化策略
        一、政策引领策略
        二、文化导向策略
        三、技术支持策略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为例
    第一节 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概况
        一、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二、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结构
        三、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特点
    第二节 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的优化建议
        一、促进政策规章信息的修进完善
        二、广泛推广宣传政策规章信息
        三、充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浅析网络信息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 [1]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研究[J]. 李宇佳,胡漠. 情报科学, 2022(03)
  • [2]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理论方法与优化对策研究[J]. 魏飞菲. 情报科学, 2021(10)
  • [3]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D]. 张柳. 吉林大学, 2021(01)
  • [4]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网络公益传播机制研究[J]. 戴珍燕,周斌,刁雅静. 软件导刊, 2021(06)
  • [5]移动短视频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研究[D]. 李欣颖. 吉林大学, 2021(01)
  • [6]信息生态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运行机制研究[D]. 邵琦. 吉林大学, 2021(01)
  • [7]高校学生传统文化信息茧房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及课程应对 ——基于SOR理论的实证探究[D]. 张禹.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网络公益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 戴珍燕.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9]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 王灯.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10]我国全民阅读推广信息生态链研究[D]. 喻璐. 黑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网络信息生态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