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

一、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蔡佳,罗志刚[1](2012)在《泌尿系感染性结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认为泌尿系感染性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尿路结石,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临床治疗中历来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各国研究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就感染性泌尿系结石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方亮[2](2010)在《鹿角形肾结石成分和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及结石成分的研究,探讨我国鹿角形肾结石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0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及结石成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结石类型、尿生化、中段尿细菌培养、血尿酸、血肌酐及手术方式。结石的成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联合电子束探针微区分析(EPMA)[结果]本组105例鹿角形肾结石中,男女比为1.6:1。男性平均年龄(44.8±12.2)岁,女性平均年龄(45.4±13.1)岁。部分性鹿角形结石80例,完全性鹿角形结石25例,比例为3.2:1。结石位于左侧47例(44.76%),右侧40例(38.10%),双侧18例(17.14%)。尿沉渣及尿干化学检查,90例(85.71%)LEU及白细胞升高。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21例(20.00%),多为女性,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氏菌。4例磷酸镁铵结石均培养出奇异变形杆菌。尿PH值≤5.540例,≥7.010例。15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随访6-12个月,9例肾功能稳定,6例肾功能有好转。结石成分有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尿酸和磷酸镁铵结石五类,未发现胱氨酸结石。结石含羟基磷灰石95例(90.47%),一水草酸钙90例(85.71%),二水草酸钙30例(28.57%),尿酸22例(20.95%),磷酸镁铵4例(3.81%)。在主要成分含量≥70%的78例(74.28%)纯结石中,一水草酸钙结石占61.54%、尿酸结石占23.08%、羟基磷灰石占7.69%、磷酸镁铵结石占5.13%、二水草酸钙结石占2.56%。混合结石主要以一水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和一水草酸钙+尿酸结石为主。[结论]鹿角形肾结石多发于男性,好发年龄为30-59岁。结石的主要成分依次为一水草酸钙、尿酸、羟基磷灰石、磷酸镁铵和二水草酸钙结石,20%的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与国外报道鹿角形肾结石的成分多为磷酸镁铵结石不同,我国鹿角形肾结石的成分主要为一水草酸钙结石。

唐艳萍,冯建伟[3](2009)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行尿液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结果在分离的24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及真菌分别占50.21%(122/243)、34.16%(83/243)及15.64%(38/243)。检出的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分别占同类菌的48.39%(30/62)、42.50%(17/40)和35.85%(19/53)。结论泌尿系感染菌株分布广泛,且耐药严重,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加。

席美丽[4](2009)在《食源性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PFGE分型和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报到最多、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多的3种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肠道菌。对暴发病原菌的快速确定和溯源是防止疫情恶化、减少对人们身体和经济带来更大危害的关键。脉冲场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由于其高分辨力、实验室间的高度可重复性和易于分析并通过网络进行对比,被誉为病原菌分型的“黄金方法”。越来越严重的病原菌耐药问题,对临床上相关感染的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成为目前困扰医学的一大难题。肠道菌群因为密度比较大,更容易进行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大肠杆菌更是被认为是肠道致病菌的耐药基因库。对其耐药性现状、耐药性产生和发展、耐药性转移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各种肠道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的控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陕西西安和杨凌地区的食源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因子、整合子和药敏性研究,并分别利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杆菌和四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进行了PFGE分子分型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陕西西安和杨凌地区各种原料肉中,大肠杆菌污染100%存在,其污染程度跟产品种类无关,跟产品来源有一定相关性。凉拌菜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86.7%,调味品可能是抑制大肠杆菌在凉拌菜中繁殖的主要原因。在毒力因子检测中,粘附性毒素主要表达基因fimA基因阳性率为56.1%(273株)。通过对STXI、STXII、ST、LT等毒素表达基因的检测,发现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阳性率为0.62%,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阳性率是14.4%。2、陕西食源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占受试菌株的99.3%(551);耐受率均超过50%的抗生素依次还有链霉素(65.6%)、阿莫西林(61.3%)、萘啶酮酸(57.7%)、氨苄青霉素(55.1%),其余依次是环丙沙星(38.7%)、氯霉素(38.0%)、卡那霉素(34.6%)、庆大霉素(30.8%)、头孢哌酮(23.4%)、头孢西丁(12.4%);试验菌株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有8.8%耐药菌株产生。3、575株受试菌中,发现2.1%(12)的菌株对12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其余563(97.9%)株大肠杆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多重耐药(≥3)率为62.3%(358),37.0%的株菌对7种以上抗生素耐受。多重耐药菌存在最多的是9重耐药菌株,有58株菌, 6重和10重耐药菌次之,均都有49株,其余依次是8(43)、3(35)、4(34)、7(31)、5(27)、11(25)、12(7)。表明多重耐药现象在陕西食源性大肠杆菌中比较严重。4、大肠杆菌菌株来源不同则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鸡肉分离株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其它分离株。304株鸡肉分离株100%的耐药,多重耐药(≥3)率为85.5%(260),以9重耐药菌株最多(56),其次是10(47)、8(40)、7(26)、11(25)、6(21)、4(14)、5(14)、3(11)、12(7)重耐药株。对7种以上抗生素耐受率达66.1%(201)。说明陕西鸡肉分离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5、118株肉样品分离菌株中,49.1%的菌株携带有750~2000bp的I类整合子。其中鸡肉分离株的整合子率为55.1%。多重耐药菌株(≥3)中,整合子阳性率为59.1%,其中鸡肉多重耐药菌株的整合子阳性率为59.5%,其它肉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阳性率为55.6%。非多重耐药菌中,I类整合子检出率仅16.7%。在耐药重数≥7的菌株中,66.7%的菌株I类整合子呈阳性。整合子存在与大肠杆菌耐药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6、58株携带整合子的菌株,携带约2.0kbI类整合子的菌最多,有29株,有19株菌在750bp左右有扩增带,在1.5kb左右有扩增带的菌12株,其中1株有750bp和1.5kb两条带,2株在750bp和2.0kb均有扩增。7、在对大肠杆菌O157:H7单酶PFGE分型中,以SpeI效果最好,将43株试验菌株切割后,产生21~32条有效带,产生基因型22个。BlnI/SpeI/PacI3酶结合和XbaI/BlnI/NheI/SpiI/SpeI/PacI 6种酶结合分析做树状图,所得基因型相、束平均数、束菌株百分比、结与菌株比值和SID指数等5个参数完全相同,分别是26、4.4、52%、0.67和0.902。8、对4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S. Heidelberg、S.Kentucky、S.SaintPaul和S.Hadar进行6种酶PFGE分子分型,分型效果最好的酶各不相同,分别是PacI、SpeI、SpiI、NotI;最佳3酶组合分别依次是:SpeI/PacI/BlnI、SpeI/NotI/SfiI、SpeI/BlnI/SfiI和SpeI/NotI/SfiI。6种酶结合使用,血清型不同则产生的分型能力不同。3酶结合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分型效果。9、限制性内切酶BamHI是对空场弯曲杆菌PFGE分子分型效果最好的内切酶。对空肠弯曲杆菌,要获得更好的溯源和分型效果,PFGE应该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结果。10、综合分析PFGE分子分型结果,发现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型结果相比较,PFGE对空肠弯曲杆菌的分型能力要差一些。

姜韬,郭俊杰[5](2006)在《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学诊断及耐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508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留取中段尿,分别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VITEKAutoMicrobic(AMS)进行菌种鉴定,用ATBFungus(AT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08例泌尿系感染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4种223株,其中以真菌光滑念珠菌为主,占14.3%,其次为白色念珠菌占12.5%,变性杆菌12.1%。讨论尽早开展病原学诊断及药敏实验,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并可避免盲目使用高级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朱旭,黎冬梅[6](2005)在《老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文中研究表明

唐铁军,别平华[7](2004)在《珍珠草与小叶风尾草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检验珍珠草与小叶凤尾草单用与合用对岭南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打孔法,对两药以及对照药物的抑菌效果作比较。结果:珍珠草具有广泛且显着的抑菌作用,小叶风尾草抑菌作用较单一,但两药合用后抑菌作用得到了增强。结论:珍珠草与小叶凤尾草的组合在抑菌方面具有配伍增效的作用,可能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取得疗效的主要机制。

杨宏伟,宋清,叶永民[8](2004)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对 1999年至 2 0 0 2年我院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以期对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的用药给予帮助。方法 对所有尿培养的病原菌用MicroScanAutoScan 4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或手工鉴定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999至 2 0 0 2年尿培养 3 711份 ,共分离出病原菌 14 76株 ,阳性率为 3 9.8%革兰阳性菌占 19.8%,居前三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革兰阴性菌占 71.3 %,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 ;真菌占 8.9%。 4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 63 7株 ,居首位。门诊病人分离出大肠埃希菌 10 7株 ,占门诊病原菌构成比的 5 8.8%;其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的菌株有2 1.5 %。住院病人分离出大肠埃希菌 5 3 0株 ,占住院病原菌构成比的 41.0 %,其中产ESBL的菌株有 18.7%。结论 尿培养的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但多重耐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的趋势

赵雅,李秀娥[9](2003)在《781份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文中提出对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781份临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病人的尿液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其中阳性标本 (细菌计数高于 10 4~ 5CFU/ml) 2 80份 ,阳性率分别为 1999年的 2 5 %、2 0 0 0年的 38%、2 0 0 1年的 4 3% ,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率最高的需氧菌是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肠球菌等。药敏结果提示 :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 ,其中产ESBLS(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的肠杆菌亦逐年上升 ,应引起临床极大关注。

王瑞丽,李云东,付艳霞[10](2002)在《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群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近 3年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菌群变迁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将 5 34例中段尿培养阳性者按年份分 3组进行菌群分析 ,和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对比研究。结果 G-菌所致泌尿系感染率为 76 5 4 %、6 9 90 %和 6 1 70 %(P <0 0 1) ,G+ 菌分别为 16 0 5 %、19 3%和 2 5 % (P <0 0 5 ) ,真菌分别为 7 4 1% ,10 8%和 13 3% (P <0 0 5 )。G+ 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 2 0 %~ 80 %之间 ,且随年份而上升。G-菌对丁胺卡那和头孢他啶 ,G+ 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G+ 菌及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耐药现象严重 ,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二、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泌尿系感染性结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
    2.2 体格检查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检查
3 治疗
    3.1 外科
        3.1.1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3.1.2 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碎石术 (PCNL) 治疗
        3.1.3 开放手术治疗
        3.1.4 三明治疗法
    3.2 溶石治疗
        3.2.1 尿液酸化剂
        3.2.2 尿素酶抑制剂
    3.3 抗生素
    3.4 中医药
    3.5 饮食治疗

(2)鹿角形肾结石成分和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一) 英文缩略词(Index of abbreviated English word)
    (二) 中文摘要(Chinese abstract)
    (三) 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
    (四) 正文(Text)
        1 前言(Introduction)
        2 材料和实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3 结果(Results)
        4 讨论(Discussion)
        5 结论(Conclusions)
        6 参考文献(Reference)
二、综述(Review)
三、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Articles)
四、致谢(Acknowledgement)

(4)食源性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PFGE分型和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1.1.1 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
        1.1.2 大肠杆菌基因研究
        1.1.3 大肠杆菌分类、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
    1.2 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1.2.1 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
        1.2.2 沙门氏菌病
    1.3 空场弯曲杆菌研究进展
        1.3.1 空场弯曲杆菌生物学特性
        1.3.2 空肠弯曲杆菌致病性
    1.4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4.1 抗生素应用现状
        1.4.2 细菌耐药性现状
        1.4.3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4.4 整合子研究进展
    1.5 PFGE 分子分型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1.5.1 PFGE 原理
        1.5.2 PFGE 的应用
        1.5.3 脉冲网的发展
    1.6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肠杆菌生化鉴定
        2.2.2 大肠杆菌的分离
        2.2.3 粘附性毒素基因检测
        2.2.4 致病性毒素基因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第三章 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大肠杆菌对12 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3.2.2 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
        3.2.3 菌株来源与多重耐药关系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3.4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危害与预防措施
第四章PFGE 对大肠杆菌O157:H7 的分子分型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1.4 酶多样性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单酶酶切分析
        4.2.2 多酶分析树状图
        4.2.3 单酶及结合酶分型效果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沙门氏菌的PFGE 分子分型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同4.1.2
        5.1.3 数据分析同4.1.3
        5.1.4 多样性指数同4.1.4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单酶酶切树状图
        5.2.2 结合酶分析结果
        5.2.3 综合评价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第六章 PFGE 对空肠弯曲杆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株
        6.1.2 方法
        6.1.3 制胶、电泳、染色和成像同4.1.2.7-4.1.2.9
        6.1.4 数据分析同4.1.4
        6.1.5 多样性指标同4.1.5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单酶分析树状图
        6.2.2 结合酶分析树状图
        6.2.3 单酶及结合酶分型效果
    6.3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大肠杆菌污染状况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7.1.2 大肠杆菌药敏性
        7.1.3 整合子与耐药性
        7.1.4 PFGE 在大肠杆菌O157:H7 溯源和分型中的应用
        7.1.5 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分型研究
        7.1.6 空肠弯曲杆菌PFGE 基因分型研究
    7.2 结论
        7.2.1 大肠杆菌污染状况和毒力因子
        7.2.2 陕西部分地区食源性大肠杆菌药敏性及其与整合子关系
        7.2.3 多酶PFGE 对大肠杆菌O157:H7 的分型研究
        7.2.4 多酶PFGE 对沙门氏菌的分型研究
        7.2.5 多酶PFGE 对空肠弯曲杆菌分型研究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学诊断及耐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3.诊断泌尿系感染标准[2]:
结 果
讨 论
    1.抗生素使用不标准:
    2.条件致病菌增加:
    3.控制医院感染:

(6)老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试剂:
    1.3 试验:
    1.4 质控菌株:
2 结 果
    2.1 病原菌种类和分布:
    2.2 耐药性测定结果:见表2和表3。
3 讨 论

(8)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及变迁
    2.2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2.3 其他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见表3。
3 讨论

(9)781份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分离培养
    1.3 鉴定方法
    1.4 药敏试验
2 结 果
3 讨 论

(10)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群及其耐药性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泌尿系感染性结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蔡佳,罗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1)
  • [2]鹿角形肾结石成分和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D]. 方亮. 昆明医学院, 2010(08)
  • [3]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J]. 唐艳萍,冯建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25)
  • [4]食源性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PFGE分型和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D]. 席美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5]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学诊断及耐药分析[J]. 姜韬,郭俊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06(07)
  • [6]老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J]. 朱旭,黎冬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06)
  • [7]珍珠草与小叶风尾草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A]. 唐铁军,别平华. 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 [8]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 杨宏伟,宋清,叶永民. 河北医药, 2004(07)
  • [9]781份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J]. 赵雅,李秀娥.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06)
  • [10]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群及其耐药性的变迁[J]. 王瑞丽,李云东,付艳霞. 中国医刊, 2002(11)

标签:;  ;  ;  ;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