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个丰碑

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个丰碑

一、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论文文献综述)

古玲[1](2014)在《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探析》文中认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更加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并结合新时期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具有科学的体系,突出的特点。深入研究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以其指导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新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是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内容全面丰富,主要涉及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基本路径等四个方面的观点及具体内容。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特点与意义。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与时俱进性四个主要特点。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党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现实意义体现在它有利于推动当前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推动我们党当前开展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

李楠[2](2013)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文中认为自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理论成果:确立了毛泽东法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理论研究的进程。由此可见,毛泽东法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全新的、加快民主与法制进程的社会转型期,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文主要论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中国特色。文中指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创新成果。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式提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基本内涵、主要表现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成果进行学术性的研究。基于以上认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路径。首先,总体介绍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的境遇。第一,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自身特质及传入中国前的某些特点。第二,说明其在中国化过程中,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思想的相互关系。第三,经过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其次,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发展规律及三个主要特点和标志:文革时期法律“虚无主义”的终结;从革命法制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法制;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二部分,以人为本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以“以人为本”法哲学意蕴,说明其包括的法哲学内涵及特质,“以人为本”在人权、平等、自由、公平等方面的具体表现;阐释马克思主义对法与社会,法与人类解放以及人的全面解放发展等几者关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与人、法与社会等关系入手,进一步阐述“以人为本”的内涵,强调人权、平等、自由、公平核心内涵;分析并归纳“以人为本”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的集中表现,认为“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于保障人权、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第三部分,民主与平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本内涵。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平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平等的主要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形式,即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的表现方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法律面前公民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尺度统一。第四部分,加强法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首先论述法制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手段,法制与民主的重要关系;“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五部分,法治与德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践方式。法治道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现路径。包括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两种中国化的成果形式,二者之间互为补充。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本文研究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指导中国法治建设的同时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反对教条化、本本主义、错误倾向,必须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及其中国化的过程和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秦岚[3](2011)在《从功能语法视角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英文翻译的物质过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具有中国政治文化代表性的文体——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中文原文及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以韩礼德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下的物质过程为理论基础,并以“南方谈话”中英文中物质过程小句与其他过程小句的转换为数据来源,通过对小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比研究中英文翻译时小句物质过程与其他过程之间出现转换的比例,分析出现转换的原因,并引入物质过程小句与其他过程小句的正转换和负转换的概念。正转换使得目标语言与源语言更接近,有利于源语言信息的传递;而负转换则使目标语言远离源语言,阻碍源语言信息的正确传播。在正转换及负转换数据研究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并评价“南方谈话”翻译质量的优劣及翻译效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找出中国具有特色的政治性文体“南方谈话”在概念功能及物系统下,译文与原文物质过程小句在翻译时的一致性。同时借助数据分析和语篇分析找出物质过程与其他过程转换的有利与不利之处,外在及内在原因。作者将功能语法与翻译研究相结合,选用新的方法研究“南方谈话”的翻译,也希望能为今后邓小平文选的翻译带来有益的启示,帮助国内外读者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背景的政治文体“南方谈话”的内涵及意义。该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南方谈话”中文原文中物质过程小句的数量占全文小句数量的58.71%。其中,18.45%物质过程小句在翻译成英文时转化为其他过程小句。二、“南方谈话”英文译文中物质过程小句的数量占全文小句数量的55.33%。其中,中文原文中13.46%的其他过程小句被翻译成英文译文中物质过程小句。三、“南方谈话”中英文中出现物质过程小句与其他过程小句之间转化的原因为:译者的个人理解及偏好、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及方法、韩礼德对不同动词所属的过程小句的分类方式等。四、“南方谈话”中英文中物质过程小句与其他过程小句之间出现了正转换及负转换现象,且正转换远远大于负转换,由此从功能角度评价“南方谈话”整体翻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范红旗[4](2011)在《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比较论》文中提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针对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体现在,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科学总结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指南,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遏制党内不正之风、保证党的肌体的健康发展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出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阐发两者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探索这些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启示。本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即为新时期把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供借鉴。深化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认识,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指导;对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和评析;阐述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价值的思想。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价值思想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认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团结统一,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转,关系到党所肩负的主要任务的完成。他们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价值思想的差异性体现在,毛泽东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出科学概括并阐述了其对党的生存发展和革命事业的重要作用,邓小平着眼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全局,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与毛泽东相比,邓小平还从更广的维度来审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目标的思想,总结出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目标思想的相同点,即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坚持全面性与侧重性的统一。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目标思想的不同点是:毛泽东构建了党的作风建设目标的框架,邓小平拓展细化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邓小平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的认识更近一步;毛泽东、邓小平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同。第四部分归纳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方法的相同点,即都认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关键;都重视思想教育;都重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他们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方法的不同点,即毛泽东重视政治运动的方式,邓小平致力于制度建设;毛泽东对党的监督作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实践中有效地贯彻执行,邓小平提出扩大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重要保证。第五部分探索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对当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启示,即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必须坚持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性教育整顿相结合;必须坚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相结合。第六部分对整篇文章作了总结,并简要概括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作出了展望。

任世红,彭军[5](2002)在《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文中研究指明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成熟。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两次南方谈话,两大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史上矗立起了两座不朽的丰碑。

二、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论文提纲范文)

(1)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不足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形成
    (一)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
        2. 列宁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
        3. 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论述
        4. 邓小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阐述
    (二)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2.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形成的国内环境
二、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1. 党的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2. 党的作风建设影响民心相背
        3. 党的作风建设反映着社会风气
        4. 党的作风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二) 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工作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4. 领导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5.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党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
        1. 国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
        2. 思想教育缺乏实效
        3. 理论武装不够
        4. 党的制度不健全
    (四) 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途径
        1.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2.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
        3. 健全和完善党的制度
        4. 发挥监督作用
三、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特点与意义
    (一)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
        1. 科学性
        2. 实践性
        3. 创新性
        4. 与时俱进性
    (二)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1. 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是我国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推动当前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2. 有利于推动我们党当前开展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 选题缘起
    2 概念界定
    3 研究综述
    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路径
    1.1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的境遇
        1.1.1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特质
        1.1.2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存在与影响
        1.1.3 近代中国法律思想的冲突与出路
        1.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形成
    1.2 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2.1 法律虚无主义的终结
        1.2.2 从革命法制到建设法制
        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章 以人为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
    2.1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意蕴
        2.1.1 以人为本的内涵
        2.1.2 以人为本与公民权利
    2.2 以人为本在法律思想中的表现
        2.2.1 体现与保障人权
        2.2.2 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2.2.3 体现与保障社会公平
    2.3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第三章 民主与平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本内涵
    3.1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平等
        3.1.1 民主与平等
        3.1.2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平等的主要观点
        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平等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体现形式
        3.2.1 党内民主制度与基层民主制度
        3.2.2 协商民主形式与选举民主形式
    3.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演变
        3.3.2 中国特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章 加强法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
    4.1 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4.1.1 法制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手段
        4.1.2 法制解决党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4.1.3 法制理论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
    4.2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
    4.3 法制建设方针
        4.3.1 有法可依
        4.3.2 有法必依
        4.3.3 执法必严
        4.3.4 违法必究
第五章 法治与德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践方式
    5.1 依法治国
        5.1.1 依法治国的历史渊源
        5.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2 以德治国
        5.2.1 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
        5.2.2 以德治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互为补充
        5.3.1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国安民的基本方略
        5.3.2 德治是确保法治顺利实施的思想基础
        5.3.3 法治德治并重构建和谐社会
    5.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4.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
        5.4.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成要义
        5.4.3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从功能语法视角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英文翻译的物质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Purpose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3.1 Data Sources
        1.3.2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1.4 Layout of the Research
    1.5 Creativenes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Overview
    2.2 Previous Studies on Material Process
        2.2.1 Studies Abroad
        2.2.2 Studies at Home
    2.3 Previous Studies on "South Tour Talks"
        2.3.1 Studies Abroad
        2.3.2 Studies at Home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Halliday's Material Process Theory
    3.2 Chinese Material Process System
    3.3 Material Process and Other Types of Process
    3.4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f Process Clauses
Chapter 4 Analysis on Material Process Clauses and Other Types of Process Clausesin "South Tour Talks"
    4.1 Material Clauses and Other Types of Process Clauses Defined in "South Tour Talks"
        4.1.1 Material Clauses and Other Types of Process Clauses Defined in the CV of "South Tour Talks"
        4.1.2 Material Clauses and Other Types of Process Clauses Defined in the EV of "South Tour Talks"
    4.2 Percentages of Process Clauses in "South Tour Talks"
        4.2.1 Percentages of Process Clauses in the CV of "South Tour Talks"
        4.2.2 Percentages of Process Clauses in the EV of "South Tour Talks"
    4.3 Percentag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CV and EV of "South Tour Talks"
Chapter 5 Analysis on Material Process Transitions in "South Tour Talks"
    5.1 Analysis of Material Process Transitions in "South Tour Talks"
        5.1.1 Overview of Material Process Transitions from CV to EV
        5.1.2 Overview of Material Process Transitions from EV to CV
    5.2 Analysis on Material Clauses Translated into Material Clauses
    5.3 Analysis on Material Clauses Translated into Other Process Clauses
        5.3.1 Analysis on Material Clauses in CV Translated into Other Process Clauses in EV
        5.3.2 Analysis on Other Process Clauses in CV Translated into Material Clauses in EV
    5.4 Positive Transition and Negative Transition in "South Tour Talks"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6.1.1 The Reasons for Process Transition in Translation
        6.1.2 The Effects of Process Transition on Translation Quality
        6.1.3 Enlightenment to Translation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Publications while registered with the MA program

(4)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比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价值论
    2.1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价值思想的一致性
        2.1.1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团结和统一
        2.1.2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转
        2.1.3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主要任务的完成
    2.2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价值思想的差异性
        2.2.1 邓小平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2.2.2 邓小平从更广的维度来审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第3章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目标论
    3.1 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目标的思想
        3.1.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3.1.2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3.1.3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3.1.4 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3.1.5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3.2 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目标的思想
        3.2.1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3.2.2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2.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2.4 弘扬艰苦奋斗作风
        3.2.5 保持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的作风
        3.2.6 完善民主集中制
    3.3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目标思想的相同点
        3.3.1 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3.3.2 坚持全面性与侧重性的统一
    3.4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目标思想的不同点
        3.4.1 毛泽东对整体目标的构建与邓小平的细化拓展
        3.4.2 毛泽东邓小平对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认识
        3.4.3 毛泽东邓小平对党内民主的认识
第4章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方法论
    4.1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方法的相同点
        4.1.1 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4.1.2 重视思想教育
        4.1.3 重视调查研究
    4.2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方法的不同点
        4.2.1 从政治运动到制度建设
        4.2.2 从个人集权到扩大监督
第5章 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比较研究启示论
    5.1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5.2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5.3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性教育整顿相结合
    5.4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方谈话和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成熟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
三、“三个代表”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四、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论文参考文献)

  • [1]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探析[D]. 古玲. 西南大学, 2014(09)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D]. 李楠. 西北大学, 2013(02)
  • [3]从功能语法视角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英文翻译的物质过程[D]. 秦岚.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4]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比较论[D]. 范红旗.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5]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座丰碑[J]. 任世红,彭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标签:;  ;  ;  ;  ;  

两次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两个丰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