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一、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论文文献综述)

杨倩[1](2021)在《马克思对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克里斯蒂安·富克斯,孙建茵[2](2021)在《弗洛姆与交往批判理论》文中提出埃里希·弗洛姆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者。本文探究的问题是:在数字和交往资本主义时代如何运用和修正弗洛姆的交往批判理论,以提供一种批判的视角。为了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本文从交往、意识形态和技术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弗洛姆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交往过程。弗洛姆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交往批判理论提供参考:他的社会性格概念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批判心理学的基础。他对权威主义性格与人道主义性格的区分可以用来区分权威主义的交往与人道主义的交往。弗洛姆的作品也可以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参考:占有的意识形态塑造了资本主义的生活、思想、语言和社会行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包括数字计算在内的技术被奉为拜物教的神明,量化逻辑塑造了社会关系。弗洛姆对人道化的技术和参与式计算的追求可以为当代关于数字资本主义及其替代方案的争论提供参考。

安奕霏[3](2021)在《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着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消费异化理论提供了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发展危机的一个理论视角。他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深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且把两者相结合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尤其是精神危机和人性危机,丰富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内容。规避消费异化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在这里,立足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以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进行了源于弗洛姆但不局限于弗洛姆的经济哲学再诠释,可以看出弗洛姆采纳了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精神分析方法,(1)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生消费异化的原因,即刺激消费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消费异化对人的不良影响,人失去理性和爱的能力,沦落为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机器人”;(3)预言了资本逻辑崩溃的黯淡前景,消费异化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反噬作用,导致人性危机、自然生态危机,最终引发资本主义社会崩溃;(4)最后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给出了治疗资本主义群体性精神官能症的“健全社会”的乌托邦式方案。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进行扬弃,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资本批判基础上的社会心理学批判,对消费客体、主体、消费过程进行经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双重分析,针对我国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规避消费异化的潜在可能性,提出相应对策。为此,将从如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旨在阐明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渊源。弗洛姆消费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的派生理论,当代资本逻辑关注焦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导致劳动异化到消费异化的转变。消费异化还包含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控制,这是无意识的,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可以扩展到弗洛姆集体无意识,可以揭示消费异化背后的社会心理学操控机制。第二章从理论层面探讨消费异化中消费对象、人的关系的变异,这是一种抽象分析,分析消费异化的哲学和心理原因。消费异化中,人们更在意商品的符号价值、非功能属性,人的“虚假需求”被激发。这进一步导致人的各种关系的变异,包含人能动性缺失、人与人关系物化、人对自然的索取。虽然,这些不利于人性的发展,却有利于资本无限增值的逻辑,这意味着“人本”和“资本”的内在不可调和的冲突。第三章探讨消费异化对人性的内在摧残、刻意营造的幸福幻相、不可避免的生态危机,这是一种经验性分析,分析消费异化带来的多重严重后果。人在异化消费中,并没有确立主体性,反而成为无意识消费的“机器人”。通过消费获得的幸福感建立在“虚假满足”基础上,只能是虚幻的幸福。过度消费所刺激的生产扩张,超越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承载能力,不可避免引发生态危机。第四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扬弃消费异化的途径。立足点是扬弃资本逻辑,确立“人本”而不是“资本”的首要地位。在个人层面,通过创造性劳动确立人的主体性,强调友爱和合作,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层面,立足生产型社会性格培育,扬弃资本增值逻辑,树立绿色消费文化,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第五章探讨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的局限性。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特色在于社会心理学解构。但是,弗洛姆过于夸大了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健全社会”方案带有乌托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立场。总体上,(1)立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进行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双重分析,这种再诠释无疑是带有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底色的;(2)揭示消费异化背后的资本逻辑对整个社会全方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控制,尤其在身体和精神双重维度对人性的压抑;(3)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主义在意识形态控制和经济扩张的真实面目,以及资本逻辑的内在悖论和必然崩溃的趋势;(4)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的批判是为了“西为中用”,从而坚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绿色消费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郑清清,唐瑭[4](2020)在《论弗洛姆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及意义》文中认为弗洛姆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不仅在研究方法上综合了精神分析法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试图将心理学领域的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融合。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更为丰富的论述,其社会无意识理论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补充,而其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更是高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由此可见,相对于独断、单向、反人本主义的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弗洛姆的思想挖掘了历史唯物主义更多重的维度和更丰富的内容,更接近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许康艳[5](2020)在《从占有到创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教育阐释》文中研究指明自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向往自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需要自由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而它的唤醒离不开教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自由也是其目标之一。但是现代教育日趋功利化和实用化,逐渐沦落为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手段。此时的教育失去了培养成“人”的自由,也就谈不上个体自由人格的培养了。弗洛姆对自由的阐释对我们认识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自由对于人生的不可替代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进行教育哲学阐释,以期为当下教育实现人的自由提供一条可探索之路。首先,论文考察了弗洛姆自由思想产生的背景。他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坏境,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深刻分析了现代人的自由处境。其次,论文探讨了弗洛姆对教育中自由缺失的批判,他认为导致自由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权力”的钳制导致了教育走向工具化;“知识就是力量”的规训导致了爱的教育的缺失;“智力教育”的控制使教育走向机械化。教育中自由的缺失导致个人无法实现自身的潜能,无法实现自我,无法达到积极的自由。返回自由是众望所归。再次,论文详细阐释了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他从自由的二重性入手,深入分析了自由给人带来独立的同时也带来了孤独,以及个人在面对孤独时的两种选择:逃避自由和追求自由。他认为存在一种积极的自由,即个人通过理性、爱与创造性活动将自己与他人发生关系,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同时也能与他人相联系。最后,论文阐释了弗洛姆实现个体自由的三个路径并试图与教育相结合。他认为理性与爱是实现自由的力量源泉,创造性活动是自由状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教育要以理性克服权力的控制,以爱柔化知识的强力,以创造性劳动超越智力教育,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弗洛姆为我们提供了通往自由的可能之路,论文通过对其自由思想的梳理与阐释以及与教育的结合,以期教育能够培养自由的人。

周峰丽[6](2020)在《弗洛姆基于人本主义立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文中研究说明埃里希?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延承社会批判理论传统,秉承人道主义思想,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中现代人的全面“异化”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理论深思与批判,在西方哲学界产生轰动一时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且全球化趋势下,对弗洛姆的相关思想的研究不仅能在理论上丰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更加认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有利于我们展开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本文第二章追溯了弗洛姆最初的人本主义的思想渊源,分析了其思想生成的个人因素和社会背景。弗洛姆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坚守人本主义的立场,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试图建立弗洛伊德主义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本文第三章对弗洛姆秉持人本主义立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的研判进行了细微考察和理论分析,结合对弗洛姆多种文本的解读研究,从弗洛姆人本主义立场的出发点即人是什么,围绕人类的需要以及人应该如何生活,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状态,探究人类真正的幸福应该如何实现。本文第四章通过对弗洛姆《健全的社会》重要着作的重点研究,整理了其对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方面异化的表现及其提出的对应举措,包含经济领域最初的劳动异化、生产异化与消费异化,以及由此决定的政治领域的民主制度异化、文化领域的人的心理异化的表现、危害和实质的分析论述;弗洛姆的对策性思考虽然近乎无所不包具体细微,但是纵观各领域的措施,都包含着理性主义色彩,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第五章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做了评价,他对西方社会的批判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与新观点,但他仍然是局限于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框架之内进行微观心理革命,根本不能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实质上属于乌托邦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边莉霞[7](2020)在《欧茨小说中的病态社会性格研究 ——以《奇境》《他们》《掘墓人的女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着名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其发表的小说曾一度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她的小说作品大多扎根于美国现实社会,从基本的人性着手,深入至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描写,从而对美国的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批判,表达出欧茨对社会与人性的独特见解。本论文以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欧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结合文本的社会背景和弗洛姆理论找出病态社会性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寻求解决的途径。欧茨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此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其小说,能够发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都存在着不健康的成分,盲目接受外界的声音而忽略自我内心的真实意志;采取剥削的手段向外界索取一切事物,成为剥削者或被剥削者;对于生活保守而消极。笔者从美国社会、家庭和个人三方面对这些病态社会性格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糟糕的社会环境、冷漠而疏离的家庭关系以及个人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造成病态社会性格形成的原因。文学作品最终都要对个体进行一定的关怀,为了寻求幸福的途径,建构健康的性格类型,个人要利用自己的理性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而从社会层面来说,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不可或缺。欧茨通过不断的小说创作,旨在揭示出美国人的生存现状,不断地寻求实现独立人格和追求幸福的途径。

张耀彧[8](2020)在《弗洛姆人的解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新兴科技带来了机器自动化工具,不断地缩短了人类的必要劳动时间量,技术理性使人类过上了更具人格尊严的物质生活。人类开启了一个“更富裕、更舒适、更享受”的新纪元。但与物质丰裕相伴随的,人的生存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在建构新的工具系统过程中,人类毫不顾及技术理性的威胁,甚至把技术理性作为生存追求的最高目标。人的创造能力被导向到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人类创造享受性物质的方向去了,从而也使人类自身沦为工具技术系统的“附庸物”。在技术理性的作用下,机械工具高度自动化,工人的分工不断细小化,导致社会群体也不断“原子化”,人成为了机械工具的“原子部件”。人的主体性日益弱化,有时人的自我体验到:自己是一件“商品”,目标是尽力使自身更具有“商品属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可售性”,这时人的理性和人格必定异化了。人们总是追求与大多数人意志一致性。人们没有自我尊严感,日常情绪表现为恐惧、焦虑或疑虑、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人们己经同自身分离或疏离了,转而崇拜自己创造的产品和物质技术力量。本文以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境况批判为基点。首先,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充满无情的竞争、人被当作工具而利用、人遭受来自权威的压抑,并且在技术理性的驱动下,权威变种为更加隐蔽的控制力量。人的劳动异化了,劳动的成果不再属于劳动者,而成为劳动者的对立物。其次,论述弗洛姆对社会性格的批判。包括人的理性不断异化,人日益抽象化和量化、民主的异化,使人无论在任何条件下不得不顺从、人的物质欲望的异化。再次,探究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极端伦理的批判,他批判了人的极度自私利己主义、人的异化良心、人的扭曲享乐价值倾向、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极端信仰追崇、人的功利主义道德观等内容。弗洛姆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现象批判后,提出人通往健全社会并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之路的。人摆脱异化后人格尊严得以回归,人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获得相应的解放,最终实现建构健全社会与人的自由解放的有机统一。

黄小寒[9](2019)在《弗洛姆式的“西马”对话——在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之间》文中研究表明弗洛姆的"西马"对话完成于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比较和综合。他认真分析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共同思想原则与研究方法,在不同性质和品质的学术理论之间奠定两者的对话基础。他深入聚焦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共同问题意识,在两者的理论开展和交融中洞见优秀的思想成果、批判精神与理论不足。他严肃汲取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资源,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弗洛伊德式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他以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着称,是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齐子越[10](2019)在《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埃利希·弗洛姆是20世纪着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洛姆以“渴望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机制吗”为研究起点,探讨人性与自由的关系,揭示了人之自由困境的成因。他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人们自由程度的分析,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人们“逃避自由”这个命题。为什么追求自由的人们最后走向逃避自由?这是我们研究弗洛姆自由思想最重要的抓手。此外,弗洛姆将精神分析纳入社会领域,从心理学视角解释人的异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他以人格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倡导建立健全的社会。这些都使得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弗洛姆的思想进行整合和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弗洛姆自由思想的解读,通过其对自由的独到和深刻见解,为我们对自由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此同时,对弗洛姆自由理论的研究还能够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具体研究架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弗洛姆自由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通过结合弗洛姆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以犹太教的救世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有关劳动异化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弗洛姆自由观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弗洛姆有关自由之困境的思想。分别从人的个体化进程、人的需要和人的性格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借助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探索个体现实困境与自由的关系,揭示人性和自由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求逃避自由的深层原因。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国内国外的相关研究,按照从自由的界定、逃避自由和实现积极自由的路径探讨的顺序逐步深入,进一步突出弗洛姆自由观的合理性和深刻性。第四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阐述本人对弗洛姆的自由观理论的的认识,给予其自由思想以客观评价,突出其时代地位和独创性特征。

二、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论文提纲范文)

(2)弗洛姆与交往批判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自我的反思
引言
交往
    (一)弗洛姆论交往
    (二)对弗洛姆交往概念的修正
意识形态
    (一)弗洛姆论意识形态
    (二)对弗洛姆意识形态概念的修正
技术
    (一)弗洛姆论技术
    (二)对弗洛姆技术概念的修正

(3)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拓展的研究
        二、关于弗洛姆消费异化及其批判理论的研究
        三、分析和评价
    第三节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特色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探源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是消费异化的哲学基础
        一、异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劳动异化与消费异化的关系
        三、“二律悖反”构成消费异化内在冲突
    第二节 “无意识”的精神分析是消费异化的方法论基础
        一、消费中“个体无意识”分析
        二、消费中“集体无意识”分析
        三、消费场域中“无意识”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和弗洛伊德“无意识”的整合
        一、社会性格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中介
        二、“显性”压迫和“隐性”压抑的整合
        三、宏观“总体社会人”和微观“个体心理人”的整合
第二章 弗洛姆对消费异化批判的理论路径
    第一节 消费异化中的变异逻辑分析
        一、主观价值取代客观价值
        二、非功能化取代功能化
        三、虚假需求取代真实需求
    第二节 消费异化中的社会性格分析
        一、人和自我的关系:占有取代存在
        二、人和社会的关系:物化一切取代爱的联结
        三、人和自然的关系:索取征服破坏取代和谐共生
第三章 弗洛姆对消费异化批判的现实路径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中的“机器人”
        一、人的社会关系物化
        二、人的活动被动化
        三、人的栖居环境敌对化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幸福幻相
        一、人的主体性迷失
        二、人的闲暇时间虚无化
        三、过度消费导致一种虚假满足
    第三节 消费异化带来的生态危机
        一、资源日益枯竭
        二、生态日益失调
第四章 弗洛姆扬弃消费异化的社会改良方案
    第一节 个人层面:全面发展的人
        一、培育创造型人格
        二、培育理性消费模式
    第二节 社会层面:和谐社会建构
        一、经济发展方面:扬弃资本过度生产的逻辑
        二、消费文化方面:弘扬人本主义消费伦理
        三、生态环境方面:绿色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的批判
    第一节 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的启示
        一、消费异化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派生形式
        二、深刻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人性危机
        三、对我国提倡健康消费具有警示作用
    第二节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局限性
        一、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形而上学性
        二、弗洛姆“健全社会”蓝图的空想成分
        三、弗洛姆方法论的心理学弊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论弗洛姆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神分析的视角不等同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
二、社会性格理论: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发展
三、社会无意识理论: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补充
四、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立场:对历史唯物主义主体向度的补充

(5)从占有到创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教育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人对自由的滥用
        (二)现代教育中自由精神培养的缺失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自由思想的研究
        (二)关于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
        (三)关于弗洛姆教育思想的研究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弗洛姆自由思想产生的土壤
    第一节 理论土壤
        一、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自由观的吸收
        二、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自由观的继承
    第二节 现实土壤
        一、资本主义经济对人生存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对人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人性土壤
        一、人性存在的本质:矛盾
        二、人性的潜能:善恶
        三、人性的社会化: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
        四、人性的异化:自由的缺失
第二章 弗洛姆对现代教育自由缺失的批判
    第一节 “权力”的钳制
        一、对非理性权威的服从
        二、思想和行为的划一
    第二节 “知识就是力量”的规训
        一、对实用知识的崇拜
        二、学生自发情感的压抑
        三、爱的教育的缺失
    第三节 “智力教育”的控制
        一、学生原创性思想的扼杀
        二、科学知识与审美观念的分离
        三、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第三章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自由的二重性
        一、自由的悖论:独立和孤独
        二、自由的选择:追求自由与逃避自由
    第二节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一、权威主义机制
        二、破坏欲机制
        三、机械趋同机制
    第三节 自由的存在方式
        一、消极自由和重占有的存在方式
        二、积极自由和重存在的存在方式
第四章 返回自由的教育之路
    第一节 以理性克服权力的钳制
        一、理性的培养
        二、理性不服从
        三、运用理性走向自我认识
    第二节 以爱柔化知识的强力
        一、爱的本质和四要素
        二、在交往中培育爱的能力
        三、在爱中与他人联系
    第三节 以创造性活动超越智力教育
        一、创造性活动的主动性
        二、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性
        三、在创造性活动中实现自我
结语:返回自由的世界,在爱与理性中进行创造
参考文献
致谢

(6)弗洛姆基于人本主义立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弗洛姆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生成的背景与渊源
    2.1 弗洛姆犹太家族的个人经历
    2.2 西方社会复杂的时代背景
        2.2.1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
        2.2.2 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精神上受挫
        2.2.3 物质文明发展所掩饰的西方文化困境
    2.3 弗洛姆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
        2.3.1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3.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2.3.3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2.3.4 犹太教思想和禅宗思想
第3章 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思想起点——人性论
        3.1.1 马克思的人性观
        3.1.2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3.1.3 弗洛姆的人性观
    3.2 思想轴心——人应该如何生活
        3.2.1 人的生存的二律背反
        3.2.2 用自己的力量“存在”而非“占有”社会
    3.3 思想归宿——在“爱”中实现人真正的幸福
        3.3.1 寻找个体的爱与理性
        3.3.2 造就“新人”与“新社会”
第4章 弗洛姆对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与健全社会的构想
    4.1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异化的批判与重构
        4.1.1 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异化的批判
        4.1.2 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批判
        4.1.3 通向健全社会的经济改革之路
    4.2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领域社会民主制度异化的批判与构建
        4.2.1 对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异化的批判
        4.2.2 通向健全社会的政治改革之路
    4.3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领域异化的批判和文化建设取向
        4.3.1 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体心理异化的批判
        4.3.2 通向健全社会的文化改革之路
第5章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5.1 理论贡献
        5.1.1 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多维逻辑批判
        5.1.2 丰富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5.2 理论局限
        5.2.1 过于强调个体心理因素的精神分析理论
        5.2.2 过于理想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欧茨小说中的病态社会性格研究 ——以《奇境》《他们》《掘墓人的女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三)新精神分析理论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欧茨小说中病态社会性格类型
    (一)接受指向型性格
    (二)剥削指向型性格
    (三)储积指向型性格
    (四)市场指向型性格
二、造成病态社会性格出现的原因
    (一)混乱的社会状态
    (二)畸形的家庭关系
    (三)矛盾的个体
三、建构健康社会性格的途径
    (一)健全的社会结构
    (二)创造性的爱和思想
    (三)建立清晰的自我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弗洛姆人的解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境况的审视
    第一节 弗洛姆对人的生存境遇异化的揭示
        一、人与人之间无情竞争
        二、人被当作工具而利用
        三、权威的压抑
        四、劳动异化
    第二节 弗洛姆对社会性格异化的批判
        一、理性的异化
        二、人的欲望的异化
        三、民主的异化
    第三节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极端伦理的批判
        一、否定自私利己主义
        二、否定异化良心
        三、否定享乐价值观
        四、对资本主义社会信仰的检视
        五、对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检视
第三章 弗洛姆人的自由解放思想
    第一节 人摆脱传统束缚获得自由解放
    第二节 通往人格健全之路
        一、实现人的经济解放
        二、实现人的政治解放
        三、实现人的文化解放
    第三节 实现健全社会与健全人格的统一
结语 对弗洛姆人的解放思想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10)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弗洛姆自由观的产生背景
    (一)个人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
    (二)理论学说背景
二、弗洛姆视角下人的自由困境
    (一)人的个体化进程
    (二)人生存的双重需要
    (三)人的性格结构分析
三、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的理论内涵
    (一)自由的界定
    (二)自由的悖论:逃避自由
    (三)自由的实现路径
四、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局限
    (一)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理论意义
    (二)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对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影响研究[D]. 杨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弗洛姆与交往批判理论[J]. 克里斯蒂安·富克斯,孙建茵. 国外理论动态, 2021(03)
  • [3]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研究[D]. 安奕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4]论弗洛姆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及意义[J]. 郑清清,唐瑭.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从占有到创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教育阐释[D]. 许康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弗洛姆基于人本主义立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D]. 周峰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7]欧茨小说中的病态社会性格研究 ——以《奇境》《他们》《掘墓人的女儿》为例[D]. 边莉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弗洛姆人的解放思想研究[D]. 张耀彧.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9]弗洛姆式的“西马”对话——在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之间[J]. 黄小寒. 外国哲学, 2019(02)
  • [10]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D]. 齐子越.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