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征八例

胸廓出口综合征八例

一、胸廓出口综合征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童劲松,董震[1](2021)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周围神经卡压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种,以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为多见。肌电图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神经B超和MRI逐渐成为重要补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周围神经卡压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应用内窥镜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技术不断成熟。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重症者多有症状残留。如何进一步规范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崔树森[2](2021)在《中国胸廓出口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指臂丛、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于胸廓出口区域受到卡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综合征,根据受压结构分神经型、动脉型及静脉型。其中神经型比例高达90%,症状体征多变,缺乏敏感、特异的客观辅助检查,国际上至今无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一直是TOS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近数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该疾病的关注持续提升,关于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NTOS)的中文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旨在回顾总结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国外文献的相关报道及作者诊疗团队的临床经验,对NTOS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张昕[3](2021)在《第一肋骨区域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手术入路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原发于肋骨的骨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7%,原发于第一肋骨的恶性肿瘤虽然临床工作中少见,但因肺尖部恶性肿瘤局部转移至第一肋区域引起临床症状的患者时有发现。由于肿瘤组织的持续压迫作用,常规放化疗手段常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而由于第一肋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周围解剖的复杂性,且恶性肿瘤切除要求有效彻底,极大地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切缘不足又会导致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居高不下。故第一肋骨区域的肿瘤成为肋骨肿瘤切除的相对手术禁忌症。虽然现有的第一肋骨切除常用手术入路较多,如腋下径路、颈-胸联合径路、锁骨上径路等,但是每种入路都各有优缺点。由于该类病例罕见,现今并无探索类及综述类文献对该区域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手术入路进行深入解读及系统归纳,使得手术不能规范。如何选择该区域手术入路是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治疗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以前方手术入路(包括锁骨上入路和颈-胸联合入路)、腋下手术入路和后侧手术入路三个部分展开,通过解剖实践,对这几种常用手术入路的损伤范围和切除范围做系统归纳,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时的手术入路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一部分:经前方入路切除第一肋的解剖学研究方法1.采用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尸体标本,其中男性6具,女性2具,于标本双侧锁骨上区域行切断锁骨入路,解剖并分离锁骨下动静脉、前、中斜角肌及臂丛神经、膈神经等重要组织,测量其距离骨性体表标志的距离和第一肋骨最远暴露点的位置;2.纵行劈开标本胸骨行颈-胸联合入路,解剖分离胸廓内动、静脉、主动脉弓以及喉返神经和交感干等重要组织并测距。3.结合统计学知识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重要组织的位置分析该入路下的暴露范围及切除范围。结果1.第一胸肋关节处距双侧锁骨下静脉距离分别为:左侧:50.27±3.850(44.02~54.34mm),右侧:50.22±3.743(44.18~53.98mm);第一胸肋关节处距双侧前斜角肌止点内侧缘距离分别为:左侧:60.73±3.497(55.14~64.68mm),右侧:60.65±3.699(54.98~64.38mm)。第一胸肋关节处距双侧臂丛神经内侧缘距离分别为左侧:65.60±3.539(60.22~69.06mm),右侧:65.71±3.731(60.02~69.44mm);第一胸肋关节处距双侧锁骨下动脉距离分别为:左侧:66.70±3.323(61.68~70.14mm),右侧:66.33±3.698(60.96~70.68mm);第一胸肋关节处距双侧中斜角肌前缘的距离分别为:左侧:76.81±3.565(71.48~80.64mm),右侧:50.22±3.743(71.72~80.52mm);第一胸肋关节胸骨外缘距胸廓内动脉距离分别为:左侧:3.63±0.518(2.98~4.36mm),右侧:3.67±0.487(3.02~4.28mm);第一胸肋关节胸骨外缘距胸廓内静脉距离分别为:左侧:6.77±0.304(6.48~7.30mm),右侧:6.65±0.530(5.92~7.50mm)。以上数据和T1-T3节段交感干距肋头的距离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两侧距离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行左侧入路时应注意主动脉弓对术区的影响,右侧应注意喉返神经的起点处(位置高于左侧)。2.经锁骨上入路时中斜角肌止点前缘距第一肋骨暴露最远点上缘的距离为左侧:12.85±2.739(7.74~15.86mm),右侧:13.17±2.623(8.82~16.28mm),双侧经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而经颈-胸联合入路时8具标本共16侧均可暴露第一肋骨全长和后方第一胸椎。第二部分:经腋下入路切除第一肋的解剖学研究方法1.采用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尸体标本,其中男性3具,女性2具,于标本双侧行腋下入路,解剖并分离锁骨下动静脉、前、中斜角肌及臂丛神经等重要组织,将第一肋骨向前方和后方游离,测量第一肋骨前、后最远暴露点距离前斜角肌内侧缘和中斜角肌前缘的距离;2.结合统计学知识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重要组织的位置分析该入路下的暴露范围及切除范围。结果第一肋骨前端最远暴露点距前斜角肌止点内侧缘距离分别为:左侧:39.42±3.045(34.30~42.48mm),右侧:39.56±3.067(34.42~42.26mm);第一肋骨后端最远暴露点距中斜角肌止点前缘距离分别为:左侧:19.49±1.470(17.76~21.28mm),右侧:19.54±1.452(17.84~21.32mm)。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经后侧入路切除第一肋的解剖学研究方法1.标本同第二部分,于标本双侧行后侧入路,解剖并分离肩部及涉及的头颈部肌层,将第一肋骨向前方游离,测量第一肋骨前端最远暴露点距离中斜角肌前缘的距离。2.结合统计学知识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入路下对头颈部肌层的损伤情况和对第一肋骨区域的暴露范围及切除范围。结果1.第一肋骨前端最远暴露点距中斜角肌止点前缘距离分别为:左侧:17.54±1.590(15.24~19.16mm),右侧:17.62±1.401(15.38~18.66mm)。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2.该入路实施时可沿肌纤维走行分离斜方肌和小菱形肌,但对下方的头夹肌、颈夹肌和头半棘肌内从等有一定损伤,且重建相对困难。结论1.经锁骨上入路和经腋下入路分别能对第一肋骨前中部肿瘤和第一肋骨中部肿瘤做到有效切除:锁骨上入路对于第一前肋范围和前、中斜角肌起点处暴露更加充分,且能做到直视下操作,但是对于第一肋骨中后部的肿瘤暴露范围不足,为保障充足切缘,肿瘤后方范围不可侵及中斜角肌止点后;腋下入路相对损伤较小,但切除范围局限:后方不可超过中斜角肌止点后,前方一般不能超过前斜角肌止点内侧缘2cm。2.颈-胸联合入路拥有其他入路均无法达到的切除范围:其可在直视下切除整段第一肋骨,包括侵及胸肋关节和肋椎关节甚至部分椎体的病损,但是损伤较大,应谨慎选择。3.经后侧入路切除第一肋能良好地暴露臂丛神经的根部结构,更方便用于神经松解。但该入路切除范围较局限,仅限发生于第一肋骨后部的肿瘤,且此入路对头颈部肌从损伤较大,术后的肌肉重建困难较大。

孙淼[4](2020)在《“探穴搓针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观察“探穴搓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疗效,以此来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和优势,证实“探穴搓针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在经过了严格的病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按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原则,进行分组。将60例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及疼痛门诊的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用“探穴搓针法”,取穴:阿是穴、锁骨上窝、前、中、小斜角肌等处的条索状物和筋节点(对颈部、耳后及锁骨上淋巴结加以鉴别),每次治疗812min(以指下结节松软无沉、紧感为度),疗程: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法,主穴:颈夹脊、极泉、肩髃、曲池、合谷,疗程: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通过SPSS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组间及组内的DASH Chinese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对比分析,均无显着差异,二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0%,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穴搓针法”治疗组和普通针刺法对照组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均有效,但“探穴搓针法”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法无任何副作用,见效快(在认证准确前提下,一次见效者可达63%以上),较手术减压等比较,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罗文琪,杨光,崔树森,朱庆三,顾锐,方乐,张静菊,郭嘉隆,罗民[5](2019)在《91例颈肩上肢痛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复杂性颈肩上肢痛病例临床特征,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归类、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颈肩上肢痛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颈肩上肢痛疑难病多学科会诊中心就诊的颈肩上肢痛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诊断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共计91例患者,男41例,女50例。病史5 d至30年,平均25.4个月。47~67岁年龄段最多见(53例,58.2%)。除疼痛外,麻木(35%)、无力(13%)、肌肉萎缩(11%)、活动受限(7%)是常见的症状。24例Spurling征阳性患者中,有神经根型颈椎病17例(70.8%)。11例行前中斜角肌诊断性封闭,8例阳性中7例患者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在48例单一诊断中,颈椎病类10例(21%)、胸廓出口综合征类9例(19%)、周围神经类9例(19%)、中枢神经系统类7例(15%)、肿瘤类4例(8%)、感染类3例(6%)、其他6例(12%)。在29例复合诊断中,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其他疾病16例(55.2%),其中包括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其他疾病7例(24.1%)。结论 复杂性颈肩上肢痛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颈椎病是复杂性颈肩上肢痛最常见病因,胸廓出口综合征占到一定比例。部分复杂性颈肩上肢痛患者是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胸廓出口综合征为主的复合性诊断。Spurling征和前中斜角肌诊断性封闭有助于复杂性颈肩上肢痛疾病的诊断。

张轩[6](2016)在《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锁骨上窝部臂丛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解剖特点,为内窥镜技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开展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探索锁骨上手术入路和操作平面,以降低损伤邻近血管、神经组织的风险,并提供临床手术入路。方法:首先,5具10侧国人福尔马林浸泡标本逐层解剖颈外侧区及颈前区的解剖结构,分离暴露臂丛神经及周围解剖结构,确定内窥镜手术操作平面。其次,在2具4侧标本测量臂丛神经的体表投影,确定最佳内窥镜入路点,测量入路点距离颈横动脉距离。然后,在1具双侧国人人体标本上模拟内窥镜手术,观察组织层次及探查松解臂丛神经,确定内窥镜下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佳手术入路点、操作平面及手术步骤。最后,将此微创手术方式应用于临床患者。结果:1.5具标本10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至乳突长度为13.78±0.94cm,胸锁乳突肌后缘与臂丛颈5神经根上缘交界处,距胸骨头长度为7.79±0.60cm,臂丛C5神经根上缘至胸骨头的距离占胸锁乳突肌全长比例均值为56.58±2.78%。2.2具标本4侧颈部标本验证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至乳突全长60%处作为内窥镜手术入路点,距离臂丛神经0.99±0.20cm,距离颈横动脉1.44±0.40cm。3.最佳手术入路点设计:水平放置标本,胸锁乳突肌后缘,胸骨头至乳突全长60%处作为手术入路点,头偏向健侧60度,纵行切口1cm,该切口作为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进行模拟手术。4.在1具2侧国人新鲜人体标本上行内窥镜模拟手术,内窥镜从头侧进入颈阔肌下层面进行操作,松解臂丛神经。5.胸廓出口综合患者应用内窥镜微创治疗2例,成功缓解上肢麻木、乏力等症状,肌肉萎缩无进展,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现疾病复发。结论:解剖研究、模拟手术及临床手术证明锁骨上入路内窥镜微创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可行并且取得满意疗效,具有创伤小、疤痕小、愈合时间快等优点。

倪晓威,韦亚红,梁茜,伏鑫[7](2016)在《臂丛神经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总结胸廓出口综合征行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77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后患者,给予周密细致的体位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做好常规及专科护理,重视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48h症状明显改善者68例,3例改善不明显,1例自觉症状加重。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患者平均住院11.8d。6个月有效随访49侧,功能优良率为87.76%。结论实施全面、系统的术后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范忠华[8](2014)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讨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泽兰、川楝子、元胡、五灵脂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将随机选出的60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泽兰、元胡、五灵脂、川楝子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附桂骨痛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30名患者,达临床治愈标准的20名,明显显效的患者7名,有一定疗效患者2人,无效1人。对照组30名患者,达临床治愈标准的患者13名,明显显效的患者10名,有一定疗效患者5人,无效2人。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可达66.67%,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43.34%,总有效率达93.34%。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元胡、川楝子、泽兰、五灵脂对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孙尧,卫四来[9](2012)在《辨证分型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65例》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辨证分型,其中气滞血瘀型28例,寒凝气滞型37例,气滞血瘀型采用内服三乌胶丸治疗,寒凝气滞型采用内服附桂骨痛胶囊治疗。经过3个疗程(45d)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愈4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胸廓出口综合症疗效满意。

孙尧[10](2012)在《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身痛逐瘀汤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口服新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附桂骨痛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优16,良8例,可6例,差3例,有效率达90.9%;对照组优13例,良11例,可4例,差4例,有效率75%。经X2检验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身痛逐瘀汤对胸廓出口综合征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胸廓出口综合征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廓出口综合征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3)第一肋骨区域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手术入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经前方入路切除第一肋的解剖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测量工具
        1.2 研究方法与测量指标
    2 锁骨上切断锁骨入路
        2.1 显露
        2.2 数据测量
        2.3 确定显露范围及数据分析
        2.4 手术区域重要结构的解剖
        2.5 结果
    3 颈-胸联合入路
        3.1 显露
        3.2 数据测量
        3.3 确定显露范围及数据分析
        3.4 手术区域重要结构的解剖
        3.5 结果
    4 讨论
        4.1 临床手术方法
        4.2 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分析及优缺点
    5 小结
第二部分:经腋下入路切除第一肋的解剖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测量工具
        1.2 研究方法与测量指标
    2 结果
        2.1 相关解剖数据测量结果
        2.2 可显露范围
        2.3 该入路周围重要解剖结构
    3 讨论
        3.1 临床手术方法
        3.2 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分析及优缺点
    4 小结
第三部分:经后侧入路切除第一肋的解剖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
        1.2 研究方法与测量指标
    2 结果
        2.1 相关解剖数据测量结果
        2.2 可显露范围
        2.3 该入路周围重要解剖结构
    3 讨论
        3.1 临床手术方法
        3.2 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分析及优缺点
    4 小结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第一肋骨切除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入路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4)“探穴搓针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综述
论文正文
结论
讨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实验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和展望
6.参考文献
7.附图
8.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8.1 发表论文
    8.2 参与课题
9.致谢

(7)臂丛神经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结果
2 术后护理
    2.1体位护理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3术区护理
    2.4疼痛护理
    2.5生活护理
    2.6功能锻炼
    2.7心理护理
    2.8出院指导

(8)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10)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评定与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胸廓出口综合征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进展[J]. 童劲松,董震.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03)
  • [2]中国胸廓出口综合征研究进展[J]. 崔树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2)
  • [3]第一肋骨区域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手术入路探索[D]. 张昕.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探穴搓针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孙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91例颈肩上肢痛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J]. 罗文琪,杨光,崔树森,朱庆三,顾锐,方乐,张静菊,郭嘉隆,罗民.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9(02)
  • [6]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 张轩. 暨南大学, 2016(02)
  • [7]臂丛神经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患者的术后护理[J]. 倪晓威,韦亚红,梁茜,伏鑫. 护理学杂志, 2016(04)
  • [8]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范忠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12)
  • [9]辨证分型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65例[J]. 孙尧,卫四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08)
  • [10]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D]. 孙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胸廓出口综合征八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