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肖卓基谈股市波动的原因

中概股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肖卓基谈股市波动的原因

一、中国股票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萧灼基谈股市波动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郑敏雪[1](2018)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及正确的理财方式成为认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以及社会环境,和股票作为投资工具的特殊性质,中国股票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并形成了独特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我国的投资者交易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对上海某大型证券经纪商营业部2017年1月-12月的投资者账户月度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假设并用OLS线性回归以及描述性检验的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本文两个结论:换手率与投资者的收益率负相关,换手率越高相对应的收益率越低;男性投资者的换手率高于女性投资者。

王旭[2](2015)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股市论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股市自近代就存在,自改革开放至1991年,是我国对股份制的性质和要不要建立证券市场的初步探索;1992年至论战发生的2000年,股份制的改革在全国大规模的推广,股市为企业股份制改革提供平台、解困提供资金,我国股市的面临着发展与规范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相结合,重点放在此次股市论战的思想史的内容研究。此次论战以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为导火索,厉以宁、韩志国、董辅礽、萧灼基、吴晓求这五位经济学家对吴的言论进行了反击。论战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我国股市是否能够创造财富;我国股市市盈率是否过高;参与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投机过度的非理性泡沫;以及我国股市发展与规范孰先孰后的问题。通过分析,看出这几位经济学家都承认我国股市存在制度缺陷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吴敬琏主张不能因为短期或局部的利益,就是忽视我国证券市场的根本作用,我国的股市只有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的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以厉以宁为首的另一方则表示,过度的规范中国股市,反而会遏制其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重量级的学者、媒体以及民众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回顾十多年前的探索,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制度所引起的,还是因为股市发展的时候就不规范,当初对股市制度的设计有瑕疵所引起的?另外通过对此次论战的思考,这场争论显示出在当时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尚待清晰,即股市是为了圈钱、为国企解困,还是为了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当时对股市不规范导致的后果还缺乏认识,这是否成为日后我国国企改革困难、贫富差别扩大、腐败加剧的原因。另外通过对资本市场改革史的探索,也意识到改革本身是一个法制重要性日益显现的渐进的过程。

文炳洲,杨永强[3](2014)在《行政操控、投机主导与股市困境——中国股票市场20年回顾》文中研究指明规范的股票市场具有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价格发现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功能,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由于上市公司违规猖獗加之市场监管不力,中国股票市场成为造假圈钱、投机冒险、杀贫济富、权贵洗钱的场所。20年当中既没有成就一家世界级企业,也没有引发全民财富效应。相反,它浪费社会资源,将中产阶级打回原形,严重伤害民众参与改革的热情。

祁永忠[4](2014)在《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票市场分为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规制也分为对一级发行市场的规制和对二级交易市场的规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股票交易市场(二级股市)规制体系。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规制范围法规、规制执法法规和规制救济法规相结合的、相对完善的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体系,规制执法力度逐步加大,规制救济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效率的提升。本文以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规制经济学、制度供需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探索了股票市场交易规制体系理论,并以此为指引,综合运用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描述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演进和现状,指出目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计量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的对我国股市绩效的效应影响,比较和借鉴了世界主要经济体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政策建议。第一、描述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变迁与现状。首先界定了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然后从规制法规、规制执法和规制救济三个方面描述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演进与现状。第二、分析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其次,以SCP理论、制度供需理论、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规制经济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制度供需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两个维度解释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变迁;最后,以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成因理论为基础,从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供需和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路径依赖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所存在问题的成因。第三,运用混合广义线性模型(GLMM)度量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对股市泡沫、溢价、波动性和流动性等股市绩效指标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对我国股市效率有显着的影响,但是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的变迁并没有使股市绩效得到明显的改善,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第四,比较和借鉴世界主要经济体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选取美国、英国和德国作为典型样本,梳理了上述国家的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的演进及现状,归纳出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的国际趋势,并与我国现行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现状进行比较,得出可以借鉴的内容。第五,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首先提出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从制度供需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改革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第三,在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面临的约束条件范围内,提出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可能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措施,以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目标为基准,衡量了各种改革路径的利弊。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一定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这可以从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供需和规制变迁路径依赖两方面找到其存在依据,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对我国股市泡沫、溢价、波动性和流动性具有显着影响,同时,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的变迁并没有使股市绩效得到显着的改善。为提高我国股市效率,有必要对对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进行改革。

曾鹏[5](2012)在《我国股票市场“投机主导”性质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股市自问世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0年底,我国沪深两市总市值达26523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高达66.16%,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正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质量,致使股市积累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已开始制约着我国股市长期健康的发展。理论上而言,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联系,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股市却持续低迷,双方呈现出极为不协调的发展态势,股市因此饱受非议。对此,社会各界在评价、描述我国股市时,通常将其称之为波动剧烈的股市、严重泡沫化的股市以及投机泛滥的股市,那么,我国股市果真如此吗?直观的绝对数据似乎表明,我国股市是一个波动异常剧烈的股市,然而立足国际视野,相对地看,我国股市是否仍属于剧烈波动呢?本文分别通过简单标准差和GARCH-M模型,对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及印度这六个国家和地区股指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比较,比较中以QFⅡ制度的实行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分别为时间节点将有关时间序列细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计算不同阶段股指标准差可知我国股市波动性别非特别剧烈。同时,通过GARCH-M模型分析可知:相比于其他几个国家与地区,我国股市过去(第一阶段)的波动性的确很高,新信息给股市带来的冲击很强,波动系数α值达到了0.284,几乎是样本中其他国家与地区α值的2到3倍;然而自实行QFⅡ制度后(第二阶段),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已经大幅下降,上证综指的α指降低到0.064,波动程度已与美国、德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不相上下,远低于印度;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第三阶段),我国股市波动性进一步降低,上证综指的α指降低到0.054,波动程度已低于样本中其他国家与地区。由此可见,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股市过去确实波动剧烈,但随着相关制度的实施和推进,股市也在不断趋于完善,其波动性不断有所收敛,当前我国并非波动剧烈的股市。本文还对我国股市的泡沫化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市盈率,这个学界公认的在分析股市泡沫时最有说服力的指标,可以发现:从股市整体趋势上看,我国股市市盈率明显呈下降趋势;从国际股市比较上看,我国股市市盈率也并非高的离谱;从股市市盈率本质上看,我国股市市盈率合理水平理应高于发达国家股市。这初步表明我国股市并不是严重泡沫化的股市。本文还运用剩余收益模型对我国股市泡沫程度进行了具体的测度,发现我国股市仅仅在若干年份泡沫过大,无论从股市的绝对泡沫程度还是相对泡沫程度上看,都不得出我国股市泡沫化严重的结论。然而,虽然我国股市并不是波动剧烈的股市,也不是严重泡沫化的股市,但仍不能称之为正常、规范的股市。因为在我国股市中的主流行为是投机行为,而不是投资行为,即我国股市是“投机主导”的股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多角度对此予以了证明。首先,笔者对A股市场的投机性进行了分析,从派息率、股息率及融资分红比等指标来看,我国股市现金分红水平很低,股市缺乏投资价值;股市换手率超高,表明投资者更热衷于短期投机,而不是长期投资;同时我国股市财富效应与托宾Q效应都极其微弱,长期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流通股市值的弹性为负的0.014,严格的说存在轻微的“挤出效应”,粗略的说可以认为我国股市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效应,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流通股市值的弹性为0.07,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弹性为1.01,相比于信贷对投资的拉动作用,股市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充分证明,当前我国A股是“投机主导”股市。其次,笔者还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机性,发现我国创业板中同样严重存在重融资而轻回报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公司高管争相减持等现象,这表明当前我国创业板同样是一个“投机主导”性股市。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股市之所以是“投机主导”的股市,是疯狂投机的股市,并不是由投资者造成,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行为,也就是上市公司普遍热衷于“圈钱”,根本原因乃在于股市在一系列重要环节的制度安排上存在明显缺陷。“投机主导”的股市是非常危险的股市,会给投资者、上市公司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对此,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治理我国股市投机性,变我国“投机主导”股市为规范化股市的短期与中长期对策。笔者认为,在短期,应控制股市融资规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以及加大违法违规成本;而在中长期,应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主板退市制度、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以及转变全社会发展融资模式,统筹发展资本市场。

叶莉[6](2008)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得到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TJZZ06-2-007)的资助。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金融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给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且使局部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染,也使得金融危机的易发性、联动性和破坏性越来越明显,各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显着增加,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随着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式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内资金融机构的加入、资本项目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均会改变国内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使中国的金融业在引入新增变量的形势下重新洗牌,亦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利用金融全球化的优势推进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维护我国的金融利益;同时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始终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延展了金融安全的内涵,理清了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认真研究和系统分析国内外关于金融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着重对金融危机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金融危机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着重论述与金融安全相关的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预警管理理论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为本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探索和构建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本论文归纳、总结了金融安全实践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总结了上述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本论文将金融安全的运行体现在金融市场各业务子系统的安全之中对中国金融安全的运行原理进行了探讨。从银行安全、货币安全、股市安全、债务安全、保险安全和金融体制安全等方面揭示了中国金融发展及持续稳健运行是中国金融安全的根本;对各类金融业务分类子系统安全运行的关联及动态变化从风险和危机的联动效应方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各类金融安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安全运行的内生性、外生性,为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从中国金融业现状、国际资本流动态势、资本账户开放现状及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入手,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金融安全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影响中国金融安全若干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创建了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探讨了金融安全运行基本态势、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原理。本论文在阐述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基因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技术的优越性,设计了基因遗传神经网络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基因遗传BP网络模型的金融安全预警支持系统构建方案,对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进行建模,并论证该模型在金融安全预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运用金融业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和验证;运用所构建的预警系统对中国目前的金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判断。依托所构建的金融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安全态势预控对策及危机管理的方法。

辛亚权[7](2007)在《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股及国有法人股的非流通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能否合理、妥善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5年4月底,在经历了多年的方案讨论与尝试后,中国证券市场终于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大幕。到目前为止,股改已经顺利开展两年多,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改的过程。股改的成功实施使我国广大投资者信心倍增,并成为推动2006年初以来一轮罕见大牛市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股权分置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股改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然后对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简称ARCH)族模型分析这一重要的波动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运用该族模型中较为成熟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即GARCH模型),以2005年4月底证监会发出通知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界,对股改以前时期和股改以来时期的上证180指数的收益率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实证检验。对比股改前后的上证180指数日收益率数列波动性的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很多有意义的结论。第一,上证180指数日收益率数列具有显着的尖峰和厚尾的分布特征、不服从正态分布、存在波动积聚现象。第二,从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投资者的期望收益与预期风险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但并没有相应足够的收益要求,表现出整体非理性的特征。第三,指数日收益率波动的衰减系数小于1,说明上证180指数日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GRACH模型具有可预测性。第四,股改以来市场波动的长期记忆性进一步增强,并没有因为股改的实施而使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反应速度提高。衰减率已经很接近1,市场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将会对市场波动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李真真[8](2007)在《行为金融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行为金融学是金融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打破了传统范式(期望效益最大化和有效市场理论)的统治地位,为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并在过去十到二十年中同时发生在学术界和实物界。目前,我国学术界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股票市场的研究还相当滞后,其研究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扩展。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对不同性质政策产生的非理性反应、特殊板块的群体行为的存在性以及整个股票市场“波动率之谜”的成因分析,来为投资者、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其次对传统主流金融学的局限性和行为金融对证券市场异象的解释进行了归纳和对比分析,重点阐述了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及其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总结了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异象;再次,基于中心事件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不同性质政策的非理性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结果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了在同一证券市场进行横向比较,利用对QFII重仓股股价的实证检验,得出QFII投资者不同于我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心理;通过间接检验法,对我国股市中的网络科技板块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和投机泡沫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在对近年来颇受争议的“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中,通过多因素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我国股票市场股价背离股息的异常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波动跟销售收入的季度变化率和股利变化率有直接关系;最后总结了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政府和投资者提出了建议,并讨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和相关研究领域未来的扩展方向。主要结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对政策性利空消息的过度反应,而对政策性利好消息存在反应不足现象;而QFII机构的投资行为未出现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等现象,其投资行为更理性;我国的网络科技板块股存在显着的羊群行为,并且样本基金在小盘股上的羊群行为更为显着。2002-2003这两年期间,买入股票时易产生羊群行为,而在2004年,结论正好相反,卖出股票时更易产生羊群行为;同时中国股票市场股价异常波动直接受到季度报表中的销售收入变化和股利分配政策影响。

詹辉[9](2006)在《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16年,市场上投资者的相互模仿普遍存在,与此同时我国股市存在着频繁的、大幅度的波动。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答案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自1998年老基金改制为新基金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依然存在其非理性的一面,“羊群行为”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程度如何,能否有助于股市的稳定,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关于该问题,以往的实证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结论难以让人信服。为此,本文就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的最新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着重从基金“羊群行为”方面考察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从文章的结构来看,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绪言提出问题,指出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概述以往研究的成果,并且给出了本文章节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二章首先从我国股市的现实出发考察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股市波动的总体特征。进而分别从“羊群行为”成因的理论,“羊群行为”与金融市场泡沫及金融危机的关系方面探讨了“羊群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为了从实证方面解答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羊群行为”,本论文的第三章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运用经典的LSV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第四章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和聚类分析的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基金“羊群行为”是否会加大股价波动性。结果表明我国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与股价波动间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这表明我国的投资基金并不具备稳定市场的能力,支持基金“羊群行为”破坏股市稳定性的观点。对此,本论文从完善基金评价体系、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及促进基金的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投资基金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投资基金自身的发展,使其稳定市场的功能凸现。

佟伟[10](2005)在《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股份制改造在中国推行以来,股份制企业的数量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然而上市公司的盈利率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反而大幅度下降。上市公司应该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其绩效却差强人意。这说明对上市公司乃至对股份制的认识仍需深化。事实上“产权明晰”并不仅仅意味着明确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以及相对应的收益权,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整套控制权配置机制,使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能够相互对应,从而实现最大效率。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配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中国股票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萧灼基谈股市波动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股票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萧灼基谈股市波动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投资者行为的相关理论发展
        2.1.2 相关理论概念介绍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小结
第3章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3.2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状况的现状分析
    3.3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状况的现状分析
    3.4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模型的构建
    4.1 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模型的设计流程
    4.2 数据的选取以及量化
        4.2.1 投资者的样本筛选方法
        4.2.2 样本的处理方法
        4.2.3 收益率
    4.3 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模型的设计以及实证分析
        4.3.1 模型假设的提出
        4.3.2 模型的设定
        4.3.3 实证研究以及结果分析
第5章 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的结果分析
    5.1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结果解释
        5.1.1 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解释分析
        5.1.2 我国高换手率的解释分析
    5.2 其他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以及模型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世纪之交的中国股市论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选题的现实意义
    1.2 选题的理论价值
    1.3、文献综述
        1.3.1 理性投资者的“非理性”
        1.3.2 泡沫形成的机理
        1.3.3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1.3.4 股市规范和市场竞争
    1.4、本文创新之处
2、中国建立股市的历史
    2.1 建立中国股市的必要性
    2.2 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的划分
        2.2.1 股市的初级规范阶段---1992年到1995年
        2.2.2 股市规范发展阶段---1996至2001年
    2.3.中国股市的职能定位
        2.3.1 主要是为国企聚集资本的定位
        2.3.2 无法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2.4、我国股市市场有效性研究
        2.4.1 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定义及分类
        2.4.2 市盈率是否能衡量市场的有效性
        2.4.3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
        2.4.4 股市泡沫的生成和运行机制
    2.5 本章小结
3、双方论战的内容
    3.1 研究的背景
    3.2 论战的主要内容
        3.2.1 关于股市是零和博弈的赌场
        3.2.2 关于过高的市盈率引起的股市泡沫
        3.2.3 关于大众狂热的“全民炒股”
        3.2.4 关于股市的发展与规范问题
    3.3 本章小结
4、其他各方的观点
    4.1 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
        4.1.1 林毅夫对股市论战的看法
        4.1.2 周其仁的看法
        4.1.3 张维迎对股市和资本市场的看法
        4.1.4 周小川的观点
    4.2 民众的支持
    4.3 争论升级、媒体介入
    4.4 中国证监会的做法
    4.5 本章小结
5、论战的进一步探究
    5.1 关于股份制经济推进企业现代治理结构
    5.2 关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5.3 关于我国股市论战的前后矛盾的论述
    5.4 本文引发的思考
6、参考文献
后记

(3)行政操控、投机主导与股市困境——中国股票市场20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晴雨表”让位于“政策市”
    (一)“晴雨表”功能缺失
    (二)“政策市”特征主导
二、圈钱动机湮没投融资功能
    (一)融资功能变身圈钱功能
    (二)投机功能压倒投资功能
    (三)庇护功能取代优化功能
    (四)财富放大沦为财富蒸发
三、“洗钱”与“收容”风生水起
四、让市场回归理性是当务之急

(4)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2.2 国内文献
第3章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理论
    3.1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界定
        3.1.1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
        3.1.2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执法
        3.1.3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救济
    3.2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的成因
        3.2.1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的供给
        3.2.2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的需求
        3.2.3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
    3.3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评价
        3.3.1 对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本身的评价
        3.3.2 对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效应的评价
        3.3.3 上述两类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
    3.4 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改革
第4章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演进及现状
    4.1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的演进及现状
        4.1.1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范围法规
        4.1.2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执法法规
        4.1.3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救济法规
    4.2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执法的演进及现状
        4.2.1 行政处罚
        4.2.2 市场禁入
    4.3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救济的演进及现状
第5章 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5.1 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5.1.1 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存在的问题
        5.1.2 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执法存在的问题
        5.1.3 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救济存在的问题
    5.2 当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
        5.2.1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供给
        5.2.2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需求
        5.2.3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
第6章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的效应
    6.1 模型的建立
    6.2 计量估计方法——广义线性混合方差分析
    6.3 变量设定及样本选取
        6.3.1 自变量的设定
        6.3.2 应变量的设定
        6.3.3 样本的选取
    6.4 实证分析
        6.4.1 对我国股市泡沫的效应
        6.4.2 对我国股市溢价的效应
        6.4.3 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效应
        6.4.4 对我国股市流动性的效应
    6.5 对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体系变迁效应的评价
第7章 世界主要经济体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的比较与借鉴
    7.1 美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
        7.1.1 信息披露法规
        7.1.2 禁止性交易法规
        7.1.3 规制执法法规
    7.2 英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
        7.2.1 信息披露法规
        7.2.2 禁止性交易法规
        7.2.3 规制执法法规
    7.3 德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变迁
        7.3.1 信息披露法规
        7.3.2 禁止性交易法规
        7.3.3 规制执法法规
    7.4 比较及借鉴
        7.4.1 信息披露法规
        7.4.2 禁止性交易法规
        7.4.3 规制执法法规
第8章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
    8.1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目标
    8.2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
        8.2.1 供给约束
        8.2.2 需求约束
        8.2.3 变迁路径依赖约束
    8.3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
        8.3.1 完善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法规
        8.3.2 加大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执法力度
        8.3.3 加强股票交易市场规制救济能力建设
        8.3.4 设立股票交易市场平准基金
    8.4 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我国股票市场“投机主导”性质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结构
    1.4 本文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2. 股市投机与我国股市发展历程
    2.1 股市投机
        2.1.1 股市投机的概念
        2.1.2 股市投机的影响
    2.2 我国股市发展概述
        2.2.1 股市起步发展阶段:1992~1999年
        2.2.2 国有股减持阶段:2000~2005年
        2.2.3 后股权分置阶段:2006年~至今
3. 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国际比较研究
    3.1 文献综述
    3.2 我国股市波动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实证比较分析
        3.3.1 变量和样本选择
        3.3.2 标准差比较分析
        3.3.3 GARCH-M模型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股市泡沫化研究
    4.1 文献综述
    4.2 股市泡沫的概念
    4.3 我国股市泡沫的市盈率分析
    4.4 我国股市泡沫程度度量
        4.4.1 我国股票内在价值
        4.4.2 公司价值度量模型评述
        4.4.3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股市泡沫度量
        4.4.4 我国A股历年泡沫度量
        4.4.5 绝对泡沫与相对泡沫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股市“投机主导”性质研究
    5.1 “投机主导”股市的特点
    5.2 我国A股市场投机性分析
        5.2.1 A股市场股利分配
        5.2.2 股票换手率
        5.2.3 财富效应检验
        5.2.4 托宾Q效应检验
    5.3 我国创业板市场投机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投机主导”股市的成因与危害
    6.1 我国“投机主导”股市的主要成因
    6.2 我国“投机主导”股市的根本成因
        6.2.1 制度的功能
        6.2.2 我国股市制度安排缺陷
        6.2.3 我国股市制度环境缺陷
    6.3 “投机主导”股市的危害
        6.3.1 对投资者的危害
        6.3.2 对上市公司的危害
        6.3.3 对国民经济的危害
    6.4 本章小结
7. “投机主导”股市的综合治理研究
    7.1 制度变迁理论在我国股市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7.1.1 我国股市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7.1.2 我国股市制度变迁的方式选择
    7.2 治理我国“投机主导”股市的短期对策
        7.2.1 控制股市融资规模
        7.2.2 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7.2.3 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
        7.2.4 显着提高违法成本
    7.3 治理我国“投机主导”股市的中长期对策
        7.3.1 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7.3.2 健全主板退市制度
        7.3.3 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7.3.4 转变全社会融资方式
8. 结语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性研究成果
第二章 金融安全内涵及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
    §2-1 金融全球化内涵及主要特征
    §2-2 金融安全的内涵、特征及种类
        2-2-1 金融安全概念的理论界定
        2-2-2 金融安全概念的进一步界定
        2-2-3 金融安全的内涵
        2-2-4 金融安全的基本特征
        2-2-5 金融安全的种类
    §2-3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2-4 金融安全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4-1 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2-4-2 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
        2-4-3 金融预警理论研究
        2-4-4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5 金融安全实践研究综述
        2-5-1 金融安全的阶段性研究
        2-5-2 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研究
        2-5-3 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研究
        2-5-4 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
    §2-6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比较
        2-6-1 美国金融预警制度
        2-6-2 英国金融预警制度
        2-6-3 日本金融预警制度
        2-6-4 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7 对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原理与机制研究
    §3-1 金融安全运行的基本原理
        3-1-1 银行安全运行原理
        3-1-2 货币安全运行原理
        3-1-3 债务安全运行原理
        3-1-4 股市安全运行原理
        3-1-5 保险安全运行原理
        3-1-6 金融体制安全运行原理
    §3-2 金融安全运行的联动效应分析
    §3-3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分析
        3-3-1 金融安全运行的内生机制分析
        3-3-2 金融安全运行的外生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总体分析与评价
    §4-1 中国金融业现状与金融安全
        4-1-1 银行业安全状况分析
        4-1-2 证券业安全状况分析
        4-1-3 保险业安全状况分析
    §4-2 国际资本流动态势与中国金融安全
        4-2-1 我国参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历史和现状
        4-2-2 金融开放下的资本流入与中国金融安全
        4-2-3 金融开放下的资本流出与中国金融安全
    §4-3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现状与金融安全
        4-3-1 中国资本账户管理的现状
        4-3-2 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与金融安全
    §4-4 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安全
        4-4-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4-4-2 钉住汇率制度下的金融安全
        4-4-3 现行汇率制度下的金融安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
    §5-1 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概述
        5-1-1 金融安全运行基本态势判断
        5-1-2 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内涵
        5-1-3 金融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特征
    §5-2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
        5-2-1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5-2-2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独特功能
        5-2-3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工作内容
        5-2-4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基本结构
        5-2-5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活动模式
        5-2-6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组织方式
        5-2-7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运作程序
        5-2-8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对策体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6-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6-1-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的原则
        6-1-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6-1-3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程序
    §6-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
        6-2-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6-2-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
        6-2-3 金融安全预警区间的测定及安全等级划分
    §6-3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模型研究
        6-3-1 模型构建原理
        6-3-2 模型在金融安全预警的适用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实证研究
    §7-1 实验应用平台
    §7-2 网络配置
        7-2-1 样本数据的选取
        7-2-2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7-2-3 权重的确定
        7-2-4 网络节点选择
    §7-3 实验过程
        7-3-1 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权重、阈值
        7-3-2 训练和学习
        7-3-3 预警模型的验证
        7-3-4 模型的预警
    §7-4 预警结果分析与评价
        7-4-1 安全区间的确定
        7-4-2 预警结果分析与评价
    §7-5 中国金融安全态势预控对策
        7-5-1 金融安全态势的宏观预控
        7-5-2 金融安全态势的预控对策
        7-5-3 金融安全预控对策实施的建议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7)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2. 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及改革的实施过程
    2.1 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由来
    2.2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历史进程
    2.3 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2.4 股权分置改革将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3.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性分析理论
    3.1 波动性的定义和研究意义
    3.2 度量波动性的方法综述
    3.3 ARCH族模型的理论与发展
        3.3.1 ARCH族模型的产生背景
        3.3.2 ARCH族模型的分类
        3.3.3 ARCH族模型分析检验的一般步骤
4.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沪指上证180指数波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
    4.1 对比股改前后上证180指数的日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的实证分析
        4.1.1 样本数据的选取
        4.1.2 统计特征描述
        4.1.3 平稳性检验
        4.1.4 均值方程的确定及验证残差序列是否确实存在波动积聚现象
        4.1.5 GARCH族模型建模
    4.2 对比实证结果来分析股改对股市波动性产生的影响
    4.3 稳健性分析
5. 全文总结和建议
    5.1 文章总结
    5.2 需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5.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8)行为金融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2 传统主流金融学及其局限性
    2.1 传统主流金融学的基本假设
        2.1.1 理性人假设
        2.1.2 有效市场假设
        2.1.3 理性人假设与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在联系
    2.2 传统主流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
        2.2.1 红利困惑(Dividend Puzzle)
        2.2.2 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Friedman-Savage Puzzle)
        2.2.3 赢者—输者效应(winner-loser effect)
        2.2.4 惯性效应(momentum effect)
        2.2.5 投资者情绪效应
        2.2.6 股权溢价之谜
        2.2.7 波动率之谜
        2.2.8 规模溢价之谜
        2.2.9 价值溢价之谜
        2.2.10 股利之谜
    2.3 行为金融学概述
        2.3.1 投资者非理性心理
        2.3.2 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
    2.4 行为金融学对异象的解释
    2.5 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相关论点之比较
3 中国证券市场国内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传统检验方法概述
    3.3 研究思路
        3.3.1 事件与样本的选择
        3.3.2 研究方法设计
        3.3.3 实证结果及讨论
        3.3.4 本章小节
4 中国证券市场境外投资主体——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4.1.1 QFII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1.2 QFII 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
        4.1.3 QFII 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清理
        4.2.1 事件与样本的选择
        4.2.2 研究方法设计
        4.2.3 检验结果
    4.3 本章小节
5 中国证券市场群体异象——网络科技股的羊群行为和投机泡沫分析
    5.1 检验方法与样本
        5.1.1 研究样本描述
        5.1.2 研究方法的设计
    5.2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节
6 股票市场整体异象——“波动率之谜”的成因分析
    6.1 股价波动率的测度
    6.2 解释变量的定义
    6.3 样本选择与数据清理
        6.3.1 样本的选取
        6.3.2 数据清理
    6.4 多因素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节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基金羊群行为与股价波动性现状及定性分析
    2.1 我国基金业发展与股市波动现状
    2.2 羊群行为的成因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3 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与股市稳定性
第3章 我国投资基金羊群行为测度及诱因
    3.1 模型的选取
    3.2 样本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3.3 结论及诱因分析
第4章 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处理与研究对象
    4.2 研究变量说明
    4.3 实证分析
    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季度内样本股票羊群行为度
附录C 季度内样本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
附录D 羊群行为与股价波动性的描述统计量
附录E 总样本Eviews 回归结果报告
附录F 第一个子样本期回归结果报告
附录G 第二个子样本期Eviews 回归结果报告
附录H 聚类分析原始数据
附录I 聚类分析树状图
附录J 第一类样本Eviews 回归结果
附录K 第二类样本Eviews 回归结果
致谢

(10)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公司控制权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中的控制权思想
        一、马克思有关产权的一般理论
        二、马克思有关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产权问题研究
        三、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框架以及其中的控制权思想
    第二节 现代控制权理论
        一、对产权的“二权分解”
        二、不同含义上的控制权
        三、控制权的本质
        四、控制权收益
        五、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关系演进和变化的分析
第二章 国外公司控制权配置实践的考察
    第一节 国外公司控制权的配置
        一、西方国家公司控制权配置方式的历史沿革
        二、西方国家两种控制权配置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不足
    第二节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实践中公司控制权配置的新发展
        一、公司控制权配置变革的背景
        二、公司控制权配置变革的趋势
        三、公司控制权配置变革的原因
    第三节 国外控制权配置方式的变革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需要共同完善与发展
        二、控制权配置结构不存在单一的理想模式
        三、约束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实行控制权有效配置的核心
        四、控制权配置方式的变革要紧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状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历史考察
        一、传统国有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特征
        二、放权让利的改革(1979-1984)
        三、承包经营阶段的改革(1987-1992)
        四、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现实状态
        一、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
        三、利益主体的行为特点
        四、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人控制
        二、大股东的超强控制
        三、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相互重叠
        四、监督权虚置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机制分析
    第一节 公司控制权内部配置机制分析
        一、董事会的职能与构成
        二、外部独立董事与监督
        三、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监督
    第二节 公司控制权外部配置机制分析
        一、控制权市场及其监督作用
        二、控制权市场的含义与交易形式
        三、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四、影响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公司控制权配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二、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弊端
        三、会计信息失真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的根源
        一、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统一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三、公司治理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内部配置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股东大会制度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三、重构监事会
        四、加强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外部配置机制的对策
        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优化股权结构
        三、发展经理人市场
        四、完善法律法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四、中国股票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萧灼基谈股市波动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实证研究[D]. 郑敏雪.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2]世纪之交的中国股市论战[D]. 王旭.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01)
  • [3]行政操控、投机主导与股市困境——中国股票市场20年回顾[J]. 文炳洲,杨永强. 财经理论研究, 2014(04)
  • [4]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D]. 祁永忠. 辽宁大学, 2014(11)
  • [5]我国股票市场“投机主导”性质与治理研究[D]. 曾鹏. 江西财经大学, 2012(05)
  • [6]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 叶莉.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 [7]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辛亚权.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5)
  • [8]行为金融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D]. 李真真. 重庆大学, 2007(06)
  • [9]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D]. 詹辉. 湖南大学, 2006(06)
  • [10]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D]. 佟伟. 吉林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中概股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肖卓基谈股市波动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