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结构歧义分析及消除方法

英语语言结构歧义分析及消除方法

一、英语语言结构歧义现象及消除方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砚妮[1](2020)在《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英语翻译知识和能力愈发受到重视,因此,翻译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的英汉互译翻译教学研究发展迅速,而探索译者翻译时认知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对花园路径句的翻译教学研究阙如。自1970年T.G.Bever提出“花园路径”这一术语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花园路径句是人们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句子的某一部分产生局部歧义,造成暂时理解困难的现象。目前,国内尚未发现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视译角度对花园路径句进行考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花园路径句、语言学眼动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实验对象选取大学英语一年级、英语/翻译专业一年级和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各35名,采用3(被试的英语水平:低、中、高)×3(层面:词汇、句法、语用)×2(句子类型:花园路径句、非花园路径句)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旨在考察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上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认知加工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第一,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显着。高水平学习者在翻译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的过程中,其视译成绩高于低、中水平学习者,且在首次注视时间和回视时间上也均短于低、中水平学习者。而在语用层面花园路径句上,高水平学习者的总注视时间显着长于中水平学习者。此外,在视译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时,低水平学习者在视译成绩和各项眼动指标上均落后于较高水平学习者。第二,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存在显着差异。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句法层面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最高且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均高于词汇、语用层面。而在首次注视和回视时间上,词汇层面花园路径句时间最短,语用层面花园路径句显着最长。在非花园路径句上,词汇层面的视译成绩高于句法、语用层面,且在各项眼动指标上均优于句法、语用层面,而语用层面则相反。第三,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明显。三种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任一层面上,非花园路径句的视译成绩均高于花园路径句,且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少于花园路径句。而低水平学习者在首次注视时间和回视时间上,非花园路径句的时间长于花园路径句。在对以上主要研究发现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式,针对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和大学英语一年级的学生,撰写了英语花园路径句翻译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复杂句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等方面提供思路与启示。本研究的意义包括两点。在理论上,本研究为高校英语教师在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花园路径句视译教学与翻译训练实践方法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上,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高水平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优势,从而反思自身不足,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本研究在教师深入了解不同水平学生视译花园路径句时的认知差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英语复杂句翻译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贺钧[2](2020)在《中高级东南亚华裔留学生“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取中级和高级水平的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为实验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计了听觉实验和视觉实验,考察了韵律边界和续接语境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的影响,以及他们对“V+N1+的+N2”歧义结构的心理表征,研究发现:(1)语境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歧义结构的理解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韵律边界的感知不存在明显差异。听觉层面的韵律边界对留学生理解歧义结构的影响大于视觉层面的韵律边界,听觉层面的韵律边界信息作用在句子理解的早期,而视觉层面的韵律边界信息作用于句子理解的晚期。本文认为留学生的韵律感知和使用能力发展较其他语言能力发展更慢,更内隐,导致他们的韵律边界意识到了高级阶段仍然较弱。(2)对于中级和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分析理解“V+N1+的+N2”歧义结构仍然比较困难,但他们按照定中关系义加工“V+N1+的+N2”歧义结构要比按照动宾关系义加工“V+N1+的+N2”歧义结构更容易。高级汉语水平被试的定中结构心理表征较强,中级汉语水平被试的定中结构心理表征较弱,中高级汉语水平被试的动宾结构句法心理表征较弱,或者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句法表征。本文从汉语水平对句法结构意识的影响,以及定中结构的接触频率和定中结构的加工优势等角度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解释。

陈浩[3](2019)在《“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的特征和歧义现象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汉语中,“N1的N2+V得R”句式是一个普通主谓补结构,如“水箱的窟窿破得更大了”。其中“水箱”和“窟窿”在句法上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语义上是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但是“她的经理当得好”这类“N1的N2+V得R”句式,句法上,“N1”和“N2”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语义上却是施事和受事的关系。大多数学者将这类“N1的N2”称为准定语结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大量语料,对语料进行分类。从句法结构、语义内涵、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详细分析“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中各组成部分和整个结构的特征。描写过程中,我们发现“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是一种形义错配体,存在着大量形式与意义不一一对应的歧义现象。我们从收集到的语料中筛选出了所有有歧义的句子,根据成因对这些句子进行了分类,然后从语义关系、语义特征等角度详细分析了歧义产生的条件。此外,本文还就“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存在的歧义现象,从“歧义识别”和“歧义倾向性”两方面入手,分别对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开展调查。调查结束后,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李琳,余青青[4](2019)在《浅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文中提出由于语言系统内部词汇意义非常丰富、句子结构特殊,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歧义现象,英语语言也不例外。文章通过举例法,对甘肃某高校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的60篇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考试作文中容易出现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如移位法、补全法、代替法、语境法,有利于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黄珠美[5](2018)在《韩汉语机器翻译中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歧义是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里的难点。本论文以韩汉语歧义现象为主要内容,对两种语言的歧义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以对比语言学为基础,分析在机器翻译时可能会出现的歧义现象及其消除方法。此外,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及韩汉两种语言的机器翻译。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现状、意义。第二章说明了本研究的重要概念。第三章主要包括韩汉语歧义现象的对比,把歧义现象分成三种,即词汇歧义、词汇语法歧义、语法歧义。词汇歧义包括同音字引起的歧义、多音字引起的歧义、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惯用语引起的歧义。词汇语法歧义包括词类不同引起的歧义、谓语引起的歧义。语法歧义包括修饰关系不明确引起的歧义、并列成分引起的歧义、停顿引起的歧义、比较结构引起的歧义和范围引起的歧义。此外,还对每个类型出现的韩汉语歧义现象作了对比研究,阐述了它们具体具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第四章探讨了从输入者立场出发的、当韩汉语机器翻译时会出现的歧义现象及其消除方法。第五章结语,这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总结。

郭琳[6](2015)在《探究英语结构歧义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着眼于英语的结构,根据英语中存在的无意歧义现象,重点探讨了歧义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对如何消除歧义提出了一些途径和方法。文章作者认为歧义现象受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语境附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在具体交际中不断地加以研究。

王亚丽[7](2013)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现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际交往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当代社会对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也逐渐成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公共课程。本文收集了一个班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学期的作文,对其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归类、总结和分析,并试图探究如何提高、改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杨才英[8](2011)在《英语歧义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这样的分类,能显示语言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和因节约性而引发的消极的一面,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无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燕,徐兴胜[9](2011)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的汉语歧义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研究应该将人类语言的共性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然而自然语言的语义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模糊的,具有歧义性,难以做到准确的说明。已有的文献中真正涉及消除歧义的研究并不多。根据歧义的来源将歧义句分为"的"字结构歧义、移位造成的歧义和逻辑歧义三类,并提出采取不同的手段消除歧义。它们不仅有助于消除书面语的歧义,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提高人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钟永发[10](2010)在《英语歧义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这样的分类,能显示语言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和因节约性而引发的消极的一面,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无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语言结构歧义现象及消除方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语言结构歧义现象及消除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花园路径句研究
        2.1.1 国外花园路径句研究回溯
        2.1.2 国内花园路径句研究述评
    2.2 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2.2.1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回溯
        2.2.2 国内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述评
    2.3 翻译教学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直接假说和眼脑一致假说
    3.2 花园路径句的认知处理策略
    3.3 关联理论
    3.4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实验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实验材料
    4.4 兴趣区的划分
    4.5 实验仪器
    4.6 翻译评分标准与实例举隅
    4.7 实验设计与程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整体指标分析
    5.2 英语水平变量
        5.2.1 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
        5.2.2 同一层面非花园路径句
    5.3 层面变量
        5.3.1 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
        5.3.2 不同层面非花园路径句
    5.4 花园路径句变量
        5.4.1 低水平学习者
        5.4.2 中水平学习者
        5.4.3 高水平学习者
    5.5 讨论
        5.5.1 研究结果小结
        5.5.2 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5.3 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5.4 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花园路径句翻译的课堂教学设计
    6.1 ADDIE教学设计模式
        6.1.1 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涵
        6.1.2 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6.2 基于ADDIE模式的花园路径句翻译课堂教学设计
        6.2.1 基于ADDIE模式的分析阶段
        6.2.2 基于ADDIE模式的设计阶段
        6.2.3 基于ADDIE模式的开发阶段
        6.2.4 基于ADDIE模式的实施阶段
        6.2.5 基于ADDIE模式的评价阶段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对花园路径句翻译课堂教学的启示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材料及标准翻译
附录2 教学材料示例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2)中高级东南亚华裔留学生“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的听觉实验
    2.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及小结
第三章 “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的视觉实验
    3.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及小结
第四章 “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实验的综合分析和教学启示
    4.1 综合分析
    4.2 教学启示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语料及填充句示例
附录二 调查问卷示例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的特征和歧义现象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理论和方法
        1.1.3 语料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生成机制的研究
        1.2.2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特征的研究
        1.2.3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的研究
        1.2.4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的应用研究
        1.2.5 小结
2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的特征
    2.1 “N1(定语)的N2+V得 R”句式的特征
        2.1.1 句法结构
        2.1.2 语义内涵
        2.1.3 语用功能
    2.2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的特征
        2.2.1 句法结构
        2.2.2 语义内涵
        2.2.3 语用功能
    2.3 小结
3 “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的歧义现象
    3.1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现象的分析范围
    3.2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现象的分类
        3.2.1 “N1”与“N2”语义关系多重性引起的歧义
        3.2.2 补语类型不确定引起的歧义
        3.2.3 “N2”指称不确定引起的歧义
        3.2.4 “N2”数量不确定引起的歧义
        3.2.5 几种现象交叉引起的歧义
        3.2.6 小结
    3.3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现象的产生条件
        3.3.1 “N1”与“N2”语义关系多重性引起歧义的条件
        3.3.2 补语类型不确定引起歧义的条件
        3.3.3 “N2”指称不确定引起歧义的条件
        3.3.4 “N2”数量不确定引起歧义的条件
        3.3.5 交叉类歧义的产生条件
    3.4 小结
4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现象的理解情况
    4.1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现象的识别情况
        4.1.1 歧义现象识别情况的调查
        4.1.2 结果分析
    4.2 “N1(准定语)的N2+V得 R”句式歧义现象的理解倾向性
        4.2.1 歧义现象理解倾向性的调查
        4.2.2 结果分析
    4.3 教学启示
        4.3.1 帮助学生熟悉句法结构
        4.3.2 把握歧义教学的重难点
        4.3.3 提高学生歧义的识别能力
        4.3.4 引导学生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
        4.3.5 注重文化教学
    4.4 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浅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英语句法歧义的概念及特点
    (一) 英语句法歧义的概念
    (二) 句法歧义的特点
三、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的分析
    (一) 研究问题和方法
    (二)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的分析
        1. 动词曲折变化引起的句法歧义[4]
        2. 否定词引起的句法歧义
        3. 比较结构引起的句法歧义
        4. 修饰关系不明引起的句法歧义
        5. 特殊句法功能引起的句法歧义
四、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的消除策略
    (一) 移位法
    (二) 补全法
    (三) 代替法
    (四) 语境法
五、结语

(5)韩汉语机器翻译中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韩国)
        1.3.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介绍
    2.1 歧义定义
    2.2 同音词和多音词
        2.2.1 同音词和多音词的区分
    2.3 多义词的歧义
第三章 韩、汉语歧义现象对比
    3.1 词汇歧义定义
        3.1.1 同音字引起的歧义
        3.1.1.1 同音同形引起的歧义(perfect homonym)
        3.1.1.2 同音异形引起的歧义(partial homonym)
        3.1.2 多音字引起的歧义
        3.1.3 多义词引起的歧义
        3.1.4 惯用语引起的歧义
    3.2 词汇语法歧义
        3.2.1 词类不同引起的歧义
        3.2.2 谓语歧义
        3.2.2.1 动态与完成标记引起的歧义
        3.2.2.2 使动句的歧义
    3.3 语法歧义
        3.3.1 修饰关系不明确引起的歧义
        3.3.2 并列成分引起的歧义
        3.3.3 停顿引起的歧义
        3.3.4 比较结构引起的歧义
        3.3.5 范围歧义
第四章 韩、汉语机器翻译中消除歧义策略
    4.1 词汇歧义消除策略
        4.1.1 同音字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1.1.1 同音同形(perfect homonym)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1.2 多音字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1.3 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1.4 惯用语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2 词汇语法歧义消除策略
        4.2.1 词类歧义消除策略
        4.2.2 谓语歧义消除策略
        4.2.2.1 动太与完成标记歧义消除策略
        4.2.2.2 使动句歧义消除策略
    4.3 语法歧义消除策略
        4.3.1 修饰关系不明确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3.2 并列成分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3.3 停顿引起的歧义消除策略
        4.3.4 比较结构引起的的歧义消除策略
        4.3.5 范围歧义消除策略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现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现象
    (一)歧义的定义
    (二)词汇层面的歧义
        1.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2. 情态意义引起的歧义。
        3. 动词屈折变化引起的歧义。
    (三)语法层面的歧义
        1. 否定词not引起的歧义。
        2. 并列连接词and引起的歧义。
        3. 定语不明确引起的歧义。
        4. 状语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歧义。
        5. 指代词引起的歧义。
二、减少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现象的对策

(8)英语歧义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英语歧义现象
2. 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2.1 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2.2 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2.2.1 名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2.2.2 修饰语+名词
        2.2.3 动词词组+名词宾语
        2.2.4 名词+修饰语+修饰语
    2.3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3. 蓄意歧义和交际教学
    3.1 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3.2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3.3 句法结构引起的蓄意歧义
4. 结语

(9)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的汉语歧义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歧义现象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 理论基础
    (二) TG对歧义现象的研究
    (三) 国内对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
二、一种可能消除歧义的分析
    (一) “的”字句造成的歧义
    (二) 移位产生的歧义
    (三) 逻辑结构性歧义

四、英语语言结构歧义现象及消除方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D]. 张砚妮.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中高级东南亚华裔留学生“V+N1+的+N2”歧义结构加工研究[D]. 贺钧. 暨南大学, 2020(04)
  • [3]“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的特征和歧义现象考察[D]. 陈浩.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4]浅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J]. 李琳,余青青. 甘肃高师学报, 2019(01)
  • [5]韩汉语机器翻译中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D]. 黄珠美. 浙江大学, 2018(05)
  • [6]探究英语结构歧义现象[J]. 郭琳. 中华少年, 2015(16)
  • [7]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现象分析[J]. 王亚丽.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18)
  • [8]英语歧义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 杨才英. 科技信息, 2011(16)
  • [9]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的汉语歧义句研究[J]. 林燕,徐兴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0]英语歧义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 钟永发.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0(02)

标签:;  ;  ;  ;  

英语语言结构歧义分析及消除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