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稿多报”现象的思考

对“一稿多报”现象的思考

一、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吕承祯[1](2020)在《南京国民政府侨刊研究(1937-1945) ——以侨务机构的四种期刊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在海外有大量的华侨存在,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海外华侨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密切。华侨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即创办了不少侨刊,在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延续了战前的做法积极地创办侨刊。全面抗战的爆发,将华侨与国民政府更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抗战时期中国的严峻局势,激发了华侨报效支援国家的心态,也促使国民政府寻求华侨的帮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民政府侨委会与国民党海外部创办了一系列侨刊。面对抗日战争的严峻局势,侨委会将《侨务月报》改编为《非常时期侨务特刊》,用以报道抗战。1938年侨委会创办《华侨动员》,1940年停刊。同年海外部创办《华侨先锋》,1941年停刊,1943年复刊,此后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1940年侨委会将《华侨动员》改编为《现代华侨》,1942年停刊。《非常时期侨务特刊》仅出了一期。它在七七事变后的特殊时间段内以报道国内局势、驳斥日寇言论为主要内容。《华侨动员》以动员华侨贡献抗战为宗旨,刊登与华侨抗战相关的稿件。《现代华侨》的内容主要反映抗战时期华侨文化、华侨教育、华侨生活情况。《华侨先锋》以阐扬三民主义理论,发挥抗战建国国策,报道国内要讯,研讨海外党务侨务问题,提供侨胞共同努力的方针为宗旨。侨刊的主要内容有:国内国际时事、宣传动员华侨、华侨对抗战的贡献、救济华侨、华侨教育等方面。报道国际国内时事是侨刊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使华侨了解中国抗战与国际局势,侨刊为此塑造了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正面形象。宣传动员华侨是国民政府创办侨刊的初衷,为此侨刊对华侨进行了积极的动员,指导他们为国效力。侨刊报道了华侨对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经济方面,他们捐款捐物、购买救国公债、抵制日货、投资国内建设;在军事方面,许多华侨返回祖国从军杀敌,服务军民,有的甚至牺牲在了战场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大部沦陷,华侨急待拯救,国民政府转而救济华侨。华侨教育的内容在侨刊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对侨政策,侨刊的创办受到这些政策的指导影响,体现了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反过来又对侨务政策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这四种侨刊创办于不同的时间段,分属不同的组织系统,其宗旨、内容因此有不同,但是因为都是国民政府侨务机构的侨刊,因此又有共同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创办的这四种侨刊,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当代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现代人创办侨刊也提供了一些借鉴价值与经验。当然,这些侨刊也存在缺陷。它们的创办经营时间普遍较短,内容存在断裂;有的文章存在污蔑共产党的言论,不利于抗战统一战线的稳固。

李斌斌,钟鸣宇,刘宇[2](2018)在《论文重复发表的实证研究——以CNKI数据库农业经济领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意义]旨在为解决论文重复发表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Python自编爬虫在CNKI数据库中获取1994—2014年农业经济领域发表的1 830 363条论文题录,提取同名同作者的论文记录,利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有1011论文累计发表2253次;论文重复发表次数多为2次,时间间隔大多在1年以内,主要发生在普通期刊之间、农经类期刊之间;一稿多投是导致论文重复发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安文研[3](2018)在《服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原理——从服服制的社会学考察》文中指出从丧服制度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与人伦原理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经典方向。这篇文章对丧服从服服制的制服过程与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而发现属从服制作为对亲亲之服的延伸,徒从服制作为对尊尊之服的补充,在亲属关系中对亲亲尊尊的人伦原理进行着极为坚实的巩固与支撑。亲亲尊尊对于建构人伦关系的作用,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反思现代中国社会对人伦关系的依赖与人伦价值缺失的危机并存的复杂的社会现实。

赵蜜[4](2017)在《社会表征论:发展脉络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社会表征论关注围绕新概念或者新事物的社会性观点、信念和行为的形成与改变。本文以社会表征经典研究的介绍为引,详细评述了社会表征论诞生的历史与学术背景,及其在北美个体主义心理学霸权统治下的理论与方法论突破。本文梳理了当代社会表征的三种主要研究路径,继而评述了社会表征研究者面对批评意见的理论发展。文章最后展示了社会表征视角对当代中国研究的特殊意义,提出了两个深具潜力的应用方向,并阐述了社会表征论的崛起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创新的启示。

阿拉坦[5](2017)在《捕鼠记——内蒙古防疫运动中的秩序操练与社会展演(1949-195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国初期,随着国家防疫力量进入到基层社会,新生人民政权掀起了针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疫运动,在有效控制鼠疫等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同时,既整体又细密地重整了乡村社会。此种囊括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防疫运动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国家卫生工作实践。本文以地方卫生档案材料为基础,考察1949-1952年内蒙古东部乡村社会从以捕杀老鼠为中心的防疫运动到抗击"毒虫入侵"的反细菌战的历史过程。文章着重分析防疫工作构建的"生物秩序"在基层社会中的操练,以此为线索考察防疫运动如何得以铺展、升级以及最终在社会展演中达到高潮。

迟道华[6](2016)在《甘肃省“大跃进”时期舆论宣传研究 ——以《甘肃日报》为考察对象》文中提出甘肃省“大跃进”运动以农业领域1957年冬与1958年春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积肥和造林运动为肇始,在工业领域主要表现为大炼钢铁和大办地方工业,体现在生产关系方面则以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代表。《甘肃日报》对省内“大跃进”的报道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这场运动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改变新中国落后面貌为初衷,但却造成了之后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甘肃省作为当时比较激进的省份之一,当时的情况亦比较严重,很多问题在运动过程中已有所显现。但是《甘肃日报》里的“大跃进”却是一派繁荣景象,群情激昂,成就辉煌。论文以《甘肃日报》——一份省级党报的视角呈现报纸上的“大跃进”景观,试图通过有重点的梳理和解析,总结出以报纸为代表当时甘肃省内舆论宣传的一些特点,并探讨党报在“喉舌”定位与发挥新闻媒体的功能间如何以自身的示范作用更好引领舆论方向。以下是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绪论分为四节,即“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创新点”。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主旨,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概述明确研究方向。并在这个过程中理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和“《甘肃日报》概述”两节。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宣传”和“舆论”作出界定,并对《甘肃日报》从创刊至“大跃进”这段历史的概况作一简要梳理,以为下面的论述作背景铺垫。第二章是论文主体部分,分为“对农业大跃进的报道”、“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报道”、“对工业大跃进的报道”和“关于教育、文艺、卫生等方面的报道”等四节。其中前三节是报纸报道的主要内容,论文根据每一节内报道内容的不同分别予以归类概括,并力图在这种分条梳理中体现报纸的宣传策略和技巧、报道上的一些特点和倾向,挖掘出隐藏在报道背后的思想认识、情感表达和目的意图等。第三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对“大跃进”时期《甘肃日报》的报道特点作出总结,分为“铺天盖地密集报道”、“树立典型明确是非”、“舆论一律宁左勿右”、“社论与报道并重增强传播效果”等四节。第四章反思《甘肃日报》在“大跃进”时期的报道,主要总结为“坚守‘实事求是’原则”、“强化政策考察职能”、“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等三个方面。结语对全文的论述作出总结,提炼出主要观点,探讨以《甘肃日报》为代表的省级党报以及新闻媒体在“大跃进”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日后努力方向。

董瑞兰[7](2013)在《广义修辞学视野中《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的政治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选取其中四类政治性比较强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读者来信”、“编者的话”作为研究内容。本文借鉴广义修辞学理论,以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主体精神建构为脉络,分别从语词、语句、语篇层面探讨这四类话语的政治性面貌。希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当代文学期刊话语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霍建菲[8](2013)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学术管理与评价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各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风气,导致学术公信力下降,而且影响到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并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尤其在我国高校中学术不端现象越演愈烈,阻碍了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对各种学术不规范行为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本文欲通过了解我国学术不端的研究概况,综合国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对学术不端的概念进行明确且具有操作性的界定,并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其次,对学术不端的表现进行综合的概括,分析其类型化的表现特征;再次,追究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寻求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路径,以期矫正学术风气,杜绝不良风气,保证高校良好的学风,促进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第一、了解我国学术不端现象的基本现状可知,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严重影响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欲了解此现象,首先就要明确此概念的定义,从法律角度探究其构成要素,学术不端是故意违背学术道德规范,侵犯他人权益或社会权益的行为,学术不端与科研诚信、学术腐败、学术失范、学术错误等相关概念是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通过概念上的比较分析,使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更加清晰,这样才能深入研究,寻求治理之道。第二、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了很多的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一稿多投、伪造等,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的特征,并根据他们出现的阶段,侵犯的权益的差异,笔者将这些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名不符实的学术创作;二是重复利用的成果转化;三是故意增值或贬值的作品评价。此种分类方法尚不够完善,但可以作以参考,针对不同类型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深入剖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笔者从学术评价机制、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意识缺失、审查监督不健全和高校行政化等方面追寻了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我国高校在治理学术不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制度漏洞导致治理缺乏依据,制度执行不力,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的态度,以及其他利益相关因素的影响等。第四、依据以上几部分对文章的分析,提出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原则,依法治理原则,分类治理原则,目标治理原则以及惩教结合原则,并在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治理路径,笔者从五个方向探讨了治理路径: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大惩罚力度;完善相关立法;转变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和改善学术评价体制。力求寻求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学术文化特征的治理路径,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与产生有深层的制度根源和多方的社会综合因素,对其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失范而规范,亦即实现学术论文的规范化,非朝夕之功所能成就。欲从根本上控制学术不端风气,须方方面面、社会各界共同做出持续性的努力和建设性探索。因此,高校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任重而道远。

周耀林,朱玉媛,张晓娟,颜海,周路[9](2009)在《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本文从档案学基础理论原创性研究成果不多、对档案学基础理论深层次研究较少等六个方面指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指导性、拓展性、创新性、交叉性等十大方面预测了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卜小乐[10](2001)在《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文中认为

二、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国民政府侨刊研究(1937-1945) ——以侨务机构的四种期刊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论证
    三、学术史综述
    四、学术要点
    五、相关界定
第一章 国民政府侨务机构的历史回顾
    一、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二)组织机构
        (三)抗战时期的侨务工作
    二、国民党海外部
        (一)历史沿革
        (二)组织机构
        (三)抗战时期的侨务工作
第二章 1937—1945 年国民政府侨刊的创办与概况
    一、侨委会期刊的创办与概况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侨刊回顾
        (二)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三种侨刊
        (三)《华侨青年》
    二、海外部《华侨先锋》的创办与概况
        (一)创办宗旨
        (二)栏目设置及征稿条例
        (三)创办及经营情况
    三、侨务领导人与侨刊
        (一)陈树人与侨刊
        (二)吴铁城与侨刊
        (三)刘维炽与侨刊
    四、侨刊与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
        (一)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
        (二)侨刊对侨务政策的体现和补充
第三章 侨刊对华侨抗战的动员
    一、海外华侨的潜在力量
        (一)华侨的人数及其在海外的分布
        (二)南洋华侨的职业与经济力量
        (三)华侨的爱国心及其与国民党的密切关系
    二、国民党要员出国宣慰华侨
    三、坚定抗战信念
        (一)驳斥日寇谬论与伪宣传
        (二)坚持抗战
    四、对华侨的建议
        (一)经济方面支援祖国抗战
        (二)积极参与二期抗战
        (三)积极参与精神总动员
        (四)合理应对欧战与日本南进
        (五)积极参与国际宣传
第四章 侨刊注重报道华侨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一、侨刊关于华侨抗战贡献的专栏
    二、侨刊中有关华侨贡献的内容
        (一)抵制日货与讨汪
        (二)捐款捐物
        (三)投资建设
        (三)回国服务
    三、侨刊对华侨抗战贡献的评价
第五章 侨刊对发展华侨教育的重视
    一、华侨教育问题
        (一)对华侨教育问题的检讨与认识
        (二)论华侨教育的发展与改进
        (三)论战后侨民教育
    二、归国侨生
        (一)归国侨生与回国升学接待所
        (二)对归国侨生的认识
        (三)对归国侨生的要求与期望
    三、翁之达的侨教观
        (一)侨校问题
        (二)发展不同形式的教育问题
        (三)侨生问题
第六章 侨刊对救济华侨问题的关注
    一、救济华侨的背景
    二、国民政府救侨的原因及政策
    三、侨刊报道的对华侨的救济
        (一)救济华侨
        (二)救济侨生
    四、论救侨
第七章 侨刊关于其他方面的内容
    一、侨刊关于国民党海外党务方面的内容
        (一)抗战时期的海外党务工作
        (二)对发展海外党务提出的要求与建议
        (三)对中国共产党的负面评价
        (四)海外各地国民党党务的发展历史
    二、侨刊对国民党军队抗战形象的塑造
    三、侨汇与复员问题
        (一)侨汇问题
        (二)海外复员问题
第八章 关于侨刊的历史思考
    一、国民政府四种侨刊之间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二)不同之处
    二、国民政府侨刊与汪伪政府《侨务季刊》的对比研究
        (一)汪伪政府《侨务季刊》简介
        (二)相同之处
        (三)不同之处
    三、国民政府侨刊的性质
        (一)新闻性
        (二)文艺性
        (三)商业性
        (四)政治性
        (五)指导性
    四、评价与启示
        (一)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三)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论文重复发表的实证研究——以CNKI数据库农业经济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理论与研究回顾
2 数据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论文重复发表首发时间
    3.2 论文重复发表数量占比
    3.3 论文重复发表次数
    3.4 论文重复发表时间间隔分析
    3.5 论文重复发表作者单位分析
    3.6 论文重复发表的作者职称分析
    3.7 论文重复发表的路径分析
4 结语

(4)社会表征论:发展脉络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无处不在的表征
二、挑战社会心理学的个体主义传统
    (一) 莫斯科维奇的典范研究
    (二) 社会发生
        1.“集体表征”的启示
        2. 对话性发生模型
    (三) 社会变迁
        1. 霸权表征、解放性表征和争议性表征
        2. 三角巧克力模型与不规则风向模型
三、突破还原主义的研究路径
    (一) 方法论重构
        1. 解构价值中立观
        2. 拓展方法工具箱
    (二) 三种主要研究路径
        1. 结构研究路径
        2. 过程研究路径
        3. 功能主义路径
四、对社会表征路径的批评与回应
    (一) 批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张力
    (二) 回应:迈向综合研究路径
五、将社会表征路径带入中国语境
    (一) 我国的社会表征研究现状
    (二) 社会表征之于转型中国研究
    (三) 社会表征之于社会治理
    (四) 社会表征之于社区建设
八、结语:社会表征论的学科创新启示

(5)捕鼠记——内蒙古防疫运动中的秩序操练与社会展演(1949-1952)(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二、秩序的建立:“瘾君子”、老鼠和跳蚤
     (一) “罗大烟” (3)
     (二) 隔离圈里的人与动物
     (三) 生物秩序
三、秩序的操练:深入作为“问题”的日常生活
     (一) 得意的杀猪人
     (二) 怠惰的村庄
     (三) 村民的恐惧
     (四) 秩序操练的反思性
四、秩序的铺展:卫生所与地方知识精英
     (一) 旗防疫队和区卫生所的建立
     (二) 喇嘛大夫与“巧妙的神经”
     (三) 作为治理的卫生防疫
五、运动高潮:全民捕鼠与“毒虫入侵”
     (一) 全民捕鼠
     (二) “毒虫”入侵
六、总结

(6)甘肃省“大跃进”时期舆论宣传研究 ——以《甘肃日报》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重点、难点、创新点
第一章《甘肃日报》与舆论宣传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宣传
        二、舆论
    第二节《甘肃日报》概述(1949—1960年)
        一、创建初期
        二、“大跃进”时期 (1957年10月—1960年10月)
第二章“大跃进”时期《甘肃日报》的宣传报道
    第一节 对农业大跃进的报道
        一、关于兴修农田水利的报道
        二、关于积肥运动的报道
        三、关于造林运动的报道
        四、对粮食产量的报道
    第二节 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报道
        一、普遍建立公社阶段的报道
        二、整社阶段的报道
    第三节 对工业大跃进的报道
        一、关于大炼钢铁运动的报道
        二、关于大办地方工业的报道
        三、关于煤炭生产、交通运输方面的报道
    第四节 关于教育、文艺、卫生等方面的报道
        一、对教育领域的报道
        二、对文艺方面的报道
        三、对卫生领域的报道
第三章“大跃进”时期《甘肃日报》的报道特点
    第一节 铺天盖地密集报道
    第二节 树立典型明确是非
    第三节 舆论一律宁左勿右
    第四节 社论与报道并重增强传播效果
第四章 对“大跃进”时期《甘肃日报》宣传的反思
    第一节 坚守“实事求是”原则
    第二节 强化政策考察职能
    第三节 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甘肃日报》(1957年10月—1960年7月)缺页统计表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广义修辞学视野中《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的政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理论资源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艺学习》文学创作话语的政治性分析
    第一节 “我”、“我们”、“他/她”:角色定位与政治阐释
        一、“我”的角色定位与政治阐释
        二、“我们”的角色定位与政治阐释
        三、“他/她”的角色定位与政治阐释
    第二节 “时间”与“空间”:语义分析与政治隐喻
        一、时间的语义分析与政治隐喻
        二、空间的语义分析与政治隐喻
    第三节 语篇个案:邓友梅《在悬崖上》
        一、标题话语与语篇关键词
        二、叙述要素与修辞结构
        三、人物关系与文本评价
        四、语篇政治化投射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艺学习》文学批评话语的政治性分析
    第一节 作为政治事件的“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
        一、“真实”、“不真实”、“歪曲”:批评语词的政治升级
        二、“反问句”、“否定句”:批评语句的政治含量
        三、政治话语、教育意义、党性立场:批评维度的意识形态化
        四、文学批评,还是政治事件:批评的修辞语境分析
    第二节 《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批评话语的政治介入
        一、批评立场:政治规约下的个人话语
        二、批评转向:文学话语的政治特征
        三、批评升级:政治权力的强势介入
        四、批评终结:政治话语与人的精神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艺学习》“读者来信”话语的政治性分析
    第一节 “工农兵”:读者的身份符号与政治认证
        一、政治性/非政治性:工农兵读者的身份符号
        二、自我认证/编者认证:工农兵读者的政治认证
    第二节 “读者来信”的祈使句型与政治倾向
        一、“命令”句型结构与政治倾向
        二、“禁止”句型结构与政治倾向
    第三节 “读者来信”的语篇建构与政治修辞
        一、批判性:读者批评话语的政治策略
        二、功利性:读者批评话语的政治功能
        三、权威性:读者批评话语的政治地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艺学习》“编者的话”话语的政治性分析
    第一节 “普及”:“编者的话”关键语词的政治功能
        一、“普及”的语义指向与政治色彩
        二、“普及”文本的建构与政治功能
    第二节 “目的句”:“编者的话”句型模式和政治意图
        一、“目的句”的句型模式
        二、“目的句”的政治意图
    第三节 综述、评论、道歉:“编者的话”语篇类型与政治规约
        一、编者综述话语的角色设计与修辞策略
        二、编者评论话语的修辞方式与政治语境
        三、编者道歉话语的缘由分析与政治升级
    本章小结
结语 本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附录1 与《文艺学习》(1954-1957)相关度较高的成果目录
附录2 《文艺学习》(1954-1957)部分文章分类目录索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起源和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国内官方机构及重点高校有关学风的规定
        1.3.1 我国官方机构对高校学风建设的规定
        1.3.2 我国重点高校对于学风建设的规定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
第2章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分析
    2.1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
        2.1.1 学术不端的概念
        2.1.2 本文对学术不端的界定
    2.2 学术不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2.2.1 学术不端与科研诚信
        2.2.2 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
        2.2.3 学术不端与学术失范
        2.2.4 学术不端与学术错误
第3章 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其类型化
    3.1 我国高校中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3.2 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化
        3.2.1 名不符实的学术创作
        3.2.2 重复利用的成果转化
        3.2.3 恶意增值或贬值的作品评价
第4章 我国高校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
    4.2 我国高校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剖析
        4.2.1 学术评价机制不恰当
        4.2.2 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意识的缺失
        4.2.3 监督审查制度不健全,惩罚力度小
        4.2.4 高校行政化助长学术不端行为
    4.3 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存在的问题
        4.3.1 制度执行不力
        4.3.2 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
        4.3.3 制度漏洞导致治理缺乏依据
        4.3.4 其他利益相关因素的影响
第5章 我国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则和出路
    5.1 治理原则
        5.1.1 依法治理原则
        5.1.2 分类治理原则
        5.1.3 目标治理原则
        5.1.4 惩教结合原则
    5.2 治理路径
        5.2.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
        5.2.2 完善审查监督体制
        5.2.3 加强惩罚力度
        5.2.4 完善相关立法
        5.2.5 转变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
        5.2.6 改善学术评价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
2 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3.1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将更接近实际、融于实践、指导实践
    3.2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将进一步得到拓展
    3.3 档案学基础理论将更多地面向公众需求
    3.4 档案学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结合研究的内容会增多
    3.5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将注重与其他相邻学科的交叉融合
    3.6 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团队合作研究方式的兴起
    3.7 数字时代档案学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将成为研究重点
    3.8 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研究将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3.9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将逐步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
    3.10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向国际化迈进

(10)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作者的角度来说, 一篇科技论文毕竟是自己心血凝结而成, 从选题酝酿到实际操作, 也许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 翻阅了一大堆参考资料, 苦熬了好些个不眠之夜, 才将其辛辛苦苦写成论文, 对心血所成, 当然总希望能够发表, 得到社会的承认。
二、从编辑部方面看, 审稿、待用时间过长是造成作者一稿数投现象的常见原因。
三、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四、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国民政府侨刊研究(1937-1945) ——以侨务机构的四种期刊为中心[D]. 吕承祯.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2]论文重复发表的实证研究——以CNKI数据库农业经济领域为例[J]. 李斌斌,钟鸣宇,刘宇. 情报探索, 2018(09)
  • [3]服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原理——从服服制的社会学考察[J]. 安文研. 社会学研究, 2018(01)
  • [4]社会表征论:发展脉络及其启示[J]. 赵蜜. 社会学研究, 2017(04)
  • [5]捕鼠记——内蒙古防疫运动中的秩序操练与社会展演(1949-1952)[J]. 阿拉坦. 社会学研究, 2017(03)
  • [6]甘肃省“大跃进”时期舆论宣传研究 ——以《甘肃日报》为考察对象[D]. 迟道华.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8)
  • [7]广义修辞学视野中《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的政治性分析[D]. 董瑞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 [8]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 霍建菲. 山东大学, 2013(10)
  • [9]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 周耀林,朱玉媛,张晓娟,颜海,周路. 图书情报知识, 2009(04)
  • [10]对“一稿数投”现象的反思[J]. 卜小乐. 引进与咨询, 2001(S1)

标签:;  ;  ;  ;  ;  

对“一稿多报”现象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