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脱水方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水饱和文物中的应用

传统脱水方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水饱和文物中的应用

一、饱水文物传统脱水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穆磊,赵巨岩,刘生东,王菲,李乃胜,胡凤丹[1](2020)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对出土饱水竹木器进行干燥具有周期短、变形小的优势。与出土饱水竹木器相比,海洋出水木质文物除了含水率高外,还含有较多的难溶性盐分,在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览中,盐分与水分、空气、文物本身进行化学反应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和腐蚀。因此,本研究以"南海Ⅰ号"船体的部分构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将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应用于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探索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0℃,压力20 MPa的条件下,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效果明显,样品的三向干缩率均低于或者接近健康木材阴干的三向干缩率;含水率大幅度下降,经过超临界技术干燥后不需再做其他干燥处理就能满足文物保存的要求。文物干燥前后含盐率的测量结果表明,此干燥技术还具有明显脱盐的效果。

卢衡,张绍志,刘东坡,陈光明,郑幼明,马丹,栾天,王飞,靳海斌[2](2020)在《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冷冻干燥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冷冻干燥是稳定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水由固态直接成为气态的升华过程不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可避免饱水木材脱水时受到干燥应力的破坏。数十年来,经过实验实践和不断完善,冷冻干燥在出土、出水降解木材的稳定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型、厚重木质文物的保护方面得到成功应用。本研究基于在出土、出水含盐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方面的多年实践,对国内外在脱盐、抗菌、热浸、预冻和升华干燥工艺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解决一些现有问题的技术设想。

韩刘杨[3](2020)在《小白礁Ⅰ号沉船饱水·脱水加固木材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饱水木质文物是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木材保存状况评估与科学保护意义重大。饱水考古木材在长期浸泡过程中发生降解反应,导致木质文物性能发生劣变,现有木材理论难以适用。由于木材各类型细胞间的天然构造差异、考古木材的非均匀降解以及物理力学性能的显着变化,同时对饱水考古木材的样品获取、制备及测试分析都存在很大困难,与健康木材相比,全球范围内关于饱水木质文物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仍较少。因此开展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结构、性能与脱水加固研究,揭示其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阐明不同加固剂对饱水考古木材加固性能的影响规律,将为构建适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木材科学理论体系奠定研究基础,为饱水木质文物的合理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论文以小白礁I号沉船饱水考古木材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大含水率/基本密度法结合其微观构造对饱水考古木材进行降解程度分级;并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成像法(ATR-FTIR imaging)、共聚焦拉曼成像法(Raman imaging)、湿化学法等表征手段分析了饱水考古木材木纤维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变化;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开发了适用于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测试的非包埋制样方法,准确获取了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的力学性能;通过动态水分吸附仪解析了饱水考古木材的吸湿性、吸湿滞后性并使用Guggenheim,Anderson,and De Boer(GAB)模型和Generalized D’Arcy and Watt(GDW)模型对吸湿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分析。随后,在综合国内外饱水考古木材脱水加固方法基础上,选择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非还原糖为加固剂对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不同部位的不同降解程度样品进行加固处理,系统研究了其木材构造特征、保存状态与加固剂种类对其加固处理颜色的影响以及饱水考古木材脱水加固处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考古木材精细构造对其力学性质和吸湿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不同脱水加固方法对饱水木质文物性能的改善效果,为构建适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木材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为建立饱水木质文物精细结构与性能检测体系以及加固剂加固效果评估方法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本论文使用的小白礁I号沉船遗址出水的饱水考古木材由柚木Hopea sp.(Giam)和坡垒Tectona sp.(Teak)两个树种组成。依据解剖构造和最大含水率/基本密度可将样品分为中度降解和轻度降解饱水考古木材。中度降解样品的木材细胞壁胞间层和细胞角隅完整,但细胞壁因微生物降解而出现孔洞。轻度降解样品的细胞壁结构虽发生略微变形,但并未明显降解。2.饱水考古木材木纤维细胞壁发生降解,其中半纤维素降解程度最高,纤维素次之,木质素最为稳定。半纤维素降解程度随着饱水考古木材降解程度升高而升高,木纤维完整细胞壁的糖类物质减少,木质素相对含量升高,半纤维素(木糖)侧链乙酰基发生断裂,木质素β-O-4连接键发生了部分断裂。化学结构的改变导致纤维素晶体尺寸略微缩小(从32.5?减小到30.8?)、结晶度大幅降低(从36.7%降低到17.0%)、细胞壁中介孔数量急剧增多。3.使用非包埋法制备的样品可准确获取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坡垒考古木材木纤维细胞壁纵向弹性模量与对照样品相比降低了29.2%,硬度比对照样品减少了23.7%。柚木考古木材的弹性模量与对照样品相比降低了13.3%,硬度比对照样品减少了12.3%。考古木材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等糖类物质相对含量的降低和化学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细胞壁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4.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改变造成饱水考古木材吸湿性增大。中度降解饱水考古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和吸湿滞后性均高于轻度降解饱水考古木材。饱水考古木材吸湿性增高是由于单层水分子吸附容量、单层水含量以及饱水考古木材从周围环境吸收和保持水分子的能力随着降解程度的升高而增大。5.饱水考古木材的构造特征与降解程度以及不同加固剂是影响其加固处理后颜色变化的重要因素。饱水考古坡垒经加固后色差变化比柚木显着。加固剂的增重率对饱水考古木材加固前后色差变化也有显着影响,中度降解考古木材因其较大的增重率,导致其加固前后颜色的变化较轻度降解考古木材更明显。此外,加固剂分子量及其分子结构间差异也造成了考古木材处理后色度学参数变化规律的不同。三氯蔗糖和海藻糖加固后的饱水考古木材尺寸稳定性与PEG相近甚至更优。6.PEG、三氯蔗糖和海藻糖均可渗入考古木材木纤维细胞腔中,不仅填充于细胞腔,且进入考古木材细胞壁孔隙中甚至与细胞壁发生相互作用。加固剂在细胞壁中的分布规律:越靠近细胞腔,加固剂的浓度越大。三种加固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考古木材木纤维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对于坡垒而言,经PEG、三氯蔗糖、海藻糖加固处理后的考古木材弹性模量值比未经处理的考古木材分别高15.3%、43.9%和31.9%,硬度值比未经处理的考古木材分别高34.8%、49.5%和6.4%;而柚木的弹性模量相应数值分别高6.9%、25.4%和29.1%,硬度相应数值分别高9.3%、25.9%和13.6%。可见,三氯蔗糖和海藻糖的加固效果优于PEG,而三氯蔗糖的效果最好。加固剂对木材颜色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三氯蔗糖和海藻糖较适用于饱水考古木材的脱水加固材料。

刘麓琪[4](2019)在《饱水木质文物保护中化学与生物加固材料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饱水木质文物在出土后需及时进行加固处理,以免在脱水干燥的过程中干缩变形,破坏文物的历史价值。目前已有多种化学材料应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加固保护,但尚未有综合的横向比较报道。本实验将对比多种化学加固材料的加固效果,筛选出加固效果最佳的材料以及复合配方。同时,探究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加固饱水木材的表现,使用红茶菌生产细菌纤维素,采用生物与化学方法联合加固饱水木材,优化加固流程,筛选出效果最佳的加固方案。化学方法加固饱水木材的实验中,用化学降解的桦木压舌板模拟饱水古木,宣纸和老化的生漆漆皮分别模拟纸质和漆器文物,使用七种化学加固材料(海藻糖、木糖醇、壳寡糖、乳糖醇、乙二醛、甘油、聚乙二醇)加固样品后测试抗胀率、吸湿保湿性、强度、色差、耐折性、抗菌性等指标来评价各材料的加固效果,筛选出最佳材料及其适用浓度范围。复合配方加固饱水木材的实验中,联合两种优势不同的化学材料组成复合配方加固木材样品,评价不同配比复合配方的加固效果,筛选出效果最佳的复合配方配比。生物联合化学方法加固饱水木材的实验中,先单独评价生物材料的加固效果,再联合化学方法分别使用混合加固和先后加固两种方案加固木材样品,评价加固效果并选出效果更优的方案。本实验中,化学材料中综合性能最佳的是木糖醇,最适浓度范围为40%-60%(w/v),乳糖醇和海藻糖的加固效果其次,壳寡糖抗菌性最好。木糖醇与浓度大于0.5%(w/v)的壳寡糖组成的复合化学配方在保障加固效果的前提下能有效提升木材样品的抗菌性。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红茶菌单独加固饱水木材的综合效果不理想但细菌纤维素能有效覆盖在木材表面进行表面加固。生物联合化学方法加固饱水木材时,先后加固方案效果更理想,先用化学材料填充加固,再用细菌纤维素表面加固木材样品,加固后样品的强度得到显着提升。

李仁[5](2018)在《ε-己内酯在饱水木材及木质文物样品脱水定型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脱水定型是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重要步骤,ε-己内酯(CL)是一种无毒的聚酯单体,在催化剂引发剂作用下可发生开环聚合(ROP)反应,形成线性疏水的聚己内酯(PCL)分子。本文以CL作为主要脱水材料,研究CL单体及CL复配脱水材料对樟子松饱水木材和碗礁Ⅰ号沉船遗址糟朽饱水木质文物样品的脱水定型效果和机理,探讨CL开环聚合形成的PCL分子对木材细胞壁的填充加固作用,本研究脱水定型处理的主要工艺条件为:常温浸渍脱水,50℃恒温干燥聚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利用PEG400水溶液、PEG400复配CL溶液和CL单体作为脱水材料,草酸作为CL开环聚合的催化剂,采用浸渍脱水工艺对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进行脱水定型处理,研究结果表明CL处理的饱水木材干增重率显着,CL在木材内部成功开环聚合形成PCL分子,PCL分子在木材结构中的填充使得饱水木材脱水定型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并赋予木材细胞壁一定的抗湿性能。利用PE400、CL、乙二醛(GXL)和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2D)树脂脱水,研究四种单一脱水材料在25%、50%和75%三个浓度梯度下对樟子松饱水木材的脱水定型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和75%浓度下可以保证木材试件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六水合氯化镁可催化CL在木材内部发生ROP反应形成PCL填充,GXL以水溶性聚合物填充在木材结构中,2D树脂处理的木材具有较高的吸湿吸水率及较低的吸水流失率。对比研究CL、PEG400分别与GXL和2D树脂复配对樟子松饱水木材脱水定型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L复配具有与PEG400复配脱水相似的处理效果。CL开环聚合形成的PCL与GXL聚合物共同填充加固木材细胞壁,2D树脂与PCL有一定的交联作用。将CL、CL/GXL和CL/2D脱水材料应用于糟朽饱水木质文物样品脱水定型处理,处理效果良好,木材含水率越高干增重率也越显着,PCL和复配聚合物共同填充在木材结构内部,加固脆弱细胞壁组分,有效抵抗了木材细胞壁的塌陷。

康晓伟[6](2017)在《四川红椿阴沉木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阴沉木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珍贵资源,在家具、工艺品等市场前景广阔。但家具、工艺品等对木材的含水率要求严格,如何快速脱水干燥加工是解决阴沉木应用的一个难题。本研究以红椿阴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红椿阴沉木的干缩性、渗透性、抽提物等干燥特性,将红椿阴沉木与红椿木的干燥特性进行对比。红椿阴沉木经超声波预处理改善其渗透性及干燥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过预处理后木材细胞微观结构,最终制定出合理红椿阴沉木的干燥工艺。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干缩性标准测定得到,红椿阴沉木气干弦向干缩率为8.07%,径向为干缩率3.76%,体积干缩率为13.85%。红椿阴沉木全干弦向干缩率为14.04%,径向干缩率为5.89%,体积干缩率为20.30%。两种材料相比,红椿阴沉木干缩率都要大于红椿木干缩率。红椿阴沉木的弦径向差异干缩比大于2,红椿阴沉木干燥过程中的变形要大于红椿木。红椿阴沉木干燥过程含水率约在80%时,红椿阴沉木开始发生干缩,最终达到全干状态干缩率达到最大值,不符合纤维饱和点理论。经过元素含量分析红椿阴沉木密度大于红椿木,由于长期处于地下特殊环境,一些含有无机矿物元素的物质进入红椿阴沉木使得密度增大。通过气体渗透性测试得到,两种木材在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同含水率条件下,红椿阴沉木气体渗透性均小于红椿木气体渗透性。红椿阴沉木边材渗透性均大于心材渗透性,这与红椿阴沉木心材导管含有更多内含物有关,主要是木材自身结构起到了对渗透性的影响。红椿阴沉木渗透性在含水率为110%时最小,含水率为12%时最大。随着含水率降低,气体渗透性以不同程度增大。当含水率从110%降低到80%、50%、12%,红椿阴沉木的纵向渗透性与横向渗透性差异逐渐增大,从1个数量级增大到2个数量级。通过木材抽提物试验测得,红椿阴沉木心材的抽提物含量均大于边材。造成木材渗透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木材本身的结构及抽出物含量有关。两种木材的心材抽提物含量大于边材,对应心材渗透性小于边材。抽提物含量会对木材渗透性有一定的影响,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抽提物含量越高,其对应的渗透性越小。通过对红椿阴沉木超声波处理,纵向、弦向、径向渗透性提高取得一定效果,渗透性提高了约1-2.5倍。当超声波功率300 W,水温50℃,处理时间3h时,木材气体渗透性改善效果最好。经过超声波处理后,木材纹孔口不同程度的张开,还有的纹孔松动,纹孔膜上的沉积物脱落减少。红椿阴沉木部分导管细胞壁发生了松动、开裂等现象。这些都有利于流体在木材内部流通,改善了作为气流通道的有效性,从而渗透性得到改善提高。超声波处理改善了红椿阴沉木的渗透性,提高红椿阴沉木的干燥速率。红椿阴沉木处理组相比对照组的干燥时间缩短15.63%,红椿阴沉木通过超声波处理后干燥缺陷减少。超声波处理有助于改善干燥特性,使得板材干燥质量更好。

王志杰,余姝霆,田兴玲[7](2016)在《出水沉船的保护概况》文中指出长期遭受海洋环境腐蚀的沉船,在打捞出水后,由于保存环境的变化,其破坏程度会发生显着的变化。为此,需要对其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本文通过对沉船保护的影响因素、树种鉴定的技术、木材防腐防霉的方法以及常见的干燥和加固定型方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从而指明沉船保护的方法和方向。沉船木材的保护主要受到含水率、盐类以及微生物的影响,因此加固时必须处理好这几个问题。木材的保护首先要确定木材的种类,进行有效的树种鉴定,之后针对性进行脱盐,并且进行防霉防腐的处理。通过这些前期工作和预处理,后续的干燥和加固的环节才能良好的开展。干燥定型方法主要包括脱水干燥的四种方法和加固定型的两种方法。本文旨在介绍沉船保护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需要关注的影响因素,以便于该研究方向的保护工作者对目前的沉船保护工作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陈家昌,黄霞,陈晓琳,陈中行[8](2015)在《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腐蚀病害类型与保护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饱水木质文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其保护引起了广泛重视。从出土饱水木质文物存在的腐蚀病害类型及保护研究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现有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高景然[9](2015)在《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腐朽机制研究与加固保护应用》文中提出海门口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剑川县。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被列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由于遗址年代久远及发掘后保护不力等因素,遗址中饱水古木已经发生严重降解,须及时加固处理。2011年12月19日,“海门口遗址木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2012年1月-2013年5月,课题组成员用饱水古木小试件(常用尺寸:2cmx2cmx2cm)进行探索试验,最终确定了3种加固方法:天然树脂法、壳聚糖法和酚醛树脂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论文对饱水古木腐朽程度及腐朽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将上述3种加固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后,对143根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了加固处理。预计于2015年5月将其中的140根加固古木运输至剑川民俗博物馆进行展示。本论文记述并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间的全部工作。论文首先通过基本密度、尺寸干缩率和湿胀率、顺纹抗压强度及表面接触角等指标评价饱水古木腐朽程度。再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结晶度分析、SEM和TEM微观构造及红外测试等手段分析古木腐朽机理。然后用调整过的3种方法对143根饱水古木进行加固。由于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尺寸比前期探索试验中小试件大得多,且个体间腐朽程度相差较大。因此在对143根古木进行加固时,要以前期小试件探索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前述饱水古木降解程度及降解机理分析,在已有的3种加固方案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最终确定用天然树脂法加固古木62根;壳聚糖法加固古木21根;酚醛树脂法加固古木60根。加固完成后通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流失性能以及耐菌腐试验等指标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结晶度分析、SEM微观构造以及红外测试等手段对加固机理进行分析。最终试验结果归纳如下:(1)在海门口遗址采集的饱水古木降解十分严重。绝大部分古木表面颜色呈黑色或棕黑色。轻轻按压即可出现明显压痕,降解严重者像海绵一样瘫软。通过对其中一根降解程度中等的饱水古木进行分析发现:饱水古木的基本密度只有0.16g/cm3,含水率12%时的顺纹抗压强度仅有3.67 Mpa。说明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已经发生严重降解,并且在失水后其力学性能难以支撑其原来的形态,亟需加固处理。(2)饱水古木腐朽机理分析:通过常规化学分析、红外分析及固体核磁共振13C分析可知,古木半纤维素降解最严重,其次是纤维素,木质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降解。纤维素结晶区遭到严重降解,古木结晶度明显下降。通过SEM和TEM微观构造分析可知,古木降解主要以细菌腐朽为主。真菌主要为变色真菌,也有少量软腐真菌。腐朽部位主要在次生壁,呈蜂窝状。腐朽造成的孔隙尺寸在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这些细胞壁内的孔隙甚至可以容纳自由水,导致古木干缩后再重新吸水时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尺寸。胞间层保存相对完好,使得古木能够维持外观形态。(3)天然树脂加固后古木的外观颜色基本接近现代健康材。少数腐朽程度较严重的古木干燥完成后有开裂变形现象。加固后古木的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尺寸稳定性、疏水性及耐腐性都得到明显改善。且加固古木抗自来水流失性能好。上述指标完全可以满足加固古木的运输、贮存和展示。可以在不破坏古木细胞壁的前提下,将浸入古木内部的松香和虫胶重新溶解出来,满足木质文物加固的可逆性。(4)通过加固机理分析可知:松香和虫胶主要沉积在古木细胞壁内,填充了由于细菌腐朽而产生的孔隙,甚至是可以容纳自由水的大尺寸孔隙。使古木细胞壁饱满,次生壁与胞间层结合良好。被破坏的纹孔内也充满了松香和虫胶,这是加固古木疏水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有少量以块状形态填充在细胞腔内或以层状贴敷在细胞内壁。已用分析手段不能证明松香和虫胶与古木细胞壁化学成分是否发生反应。(5)壳聚糖加固后古木的材色、基本密度等上述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但壳聚糖加固古木不可逆。壳聚糖加固古木的加固机理与天然树脂加固机理基本相似,以物理填充为主。(6)酚醛树脂加固古木材色浅红褐色,部分加固古木干燥后也存在开裂现象。基本密度等指标有明显改善。但抗流失性能相比天然树脂加固古木略差,且流失物质主要为甲醛及甲阶小分子酚醛树脂等。另外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存在一定量的甲醛释放量(19.15 mg/100g),因此无论是干法保存还是湿法保存,都要注意贮存环境与周围环境的隔离。(7)酚醛树脂加固机理分析如下:首先甲阶酚醛树脂小分子主要沉积在了古木细胞壁内。在漫长的浸渍、脱色及干燥阶段,甲阶酚醛树脂分析逐渐聚合,截至加固机理分析试验时,古木细胞壁内主要是乙阶酚醛树脂。随着时间的延长,古木细胞壁内的树脂有可能聚合成丙阶酚醛树脂。并且在酚醛树脂分子不断聚合过程中,古木纤维素分子链随之彼此靠近,进而形成新的结晶区,使酚醛树脂加固古木结晶度有所提高。不能证明酚醛树脂分子与古木化学成分发生了化学反映。三种方法加固的古木外观材色都比较接近现代健康材,基本保留了古木在被淹前的特征(如自身的年轮和人工刀劈痕迹等)。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不同: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力学强度最高,加固流程简单,适合在原址对大体量饱水古木进行现场加固。天然树脂法加固古木尺寸稳定好,疏水性好,抗流失性能好,力学强度也能满足加固要求,且满足木质文物加固的可逆性。但加固流程相对复杂,适合大体量饱水木质文物异地加固。壳聚糖法无明显突出优点,且加固成本相对较高。

方北松[10](2014)在《饱水竹木质文物超临界干燥脱水技术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饱水竹木器的糟朽状况,采用以二氧化碳为流体的超临界脱水方法,通过乙醇的预处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脱水效果。

二、饱水文物传统脱水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饱水文物传统脱水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超临界干燥实验研究与测量
    1.1 实验过程
    1.2 含水率测量
    1.3 变形率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燥条件
    2.2 中轻度腐蚀样品干燥结果
    2.3 重度腐蚀样品干燥效果
3 结 论

(2)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冷冻干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干缩原理
2 冻干原理
3 冻干前处理
    3.1 脱盐
        3.1.1 盐类来源及危害
        3.1.2 盐类分析
        3.1.3 脱盐脱色方法
    3.2 抗菌
    3.3 热浸
4 冷冻干燥
    4.1 常压冷冻干燥
    4.2 真空冷冻干燥
        4.2.1 真空冷冻干燥概述
        4.2.2 预冻工艺与设备
        4.2.3 升华干燥工艺
5 冻干技术展望

(3)小白礁Ⅰ号沉船饱水·脱水加固木材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饱水考古木材结构及性能研究现状
        1.2.2 饱水考古木材脱水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构成与技术路线
2 饱水考古木材解剖构造变化与降解分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解剖构造
        2.3.2 最大含水率和基本密度
    2.4 本章小结
3 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及结构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材化学成分变化
        3.3.2 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分布与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现有力学性能检测方法探讨
    4.5 本章小结
5 饱水考古木材吸湿性能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饱水考古木材的降解程度
        5.3.2 不同降解程度饱水考古木材的吸湿性
        5.3.3 化学降解和有效羟基数量增多
    5.4 本章小结
6 饱水考古木材脱水加固处理对其颜色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饱水考古木材加固对体积的影响
        6.3.2 饱水考古木材加固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6.4 本章小结
7 脱水加固处理对饱水考古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微观构造
        7.3.2 加固剂分布
        7.3.3 考古加固木材力学性能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建议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4)饱水木质文物保护中化学与生物加固材料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饱水木质文物的病害
        1.2.1 脱水变形
        1.2.2 微生物腐蚀
    1.3 化学方法加固饱水木质文物的研究进展
        1.3.1 PEG
        1.3.2 糖类
        1.3.3 乙二醛
        1.3.4 其他化学材料
    1.4 细菌纤维素加固饱水木质文物的研究进展
        1.4.1 细菌纤维素
        1.4.2 红茶菌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2 化学方法加固饱水木材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制备模拟饱水木质文物样品
        2.2.2 化学加固样品
        2.2.3 评价加固效果
    2.3 实验结果
        2.3.1 样品的降解程度
        2.3.2 载药量
        2.3.3 抗胀率
        2.3.4 吸湿性和保湿性
        2.3.5 强度
        2.3.6 色差和亮度差
        2.3.7 耐折性
        2.3.8 抗菌性
        2.3.9 综合比较
    2.4 小结
3 复合化学配方加固饱水木材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制备模拟饱水木质文物样品
        3.2.2 复合化学配方加固样品
        3.2.3 评价加固效果
    3.3 实验结果
        3.3.1 抗胀率
        3.3.2 抗菌性
    3.4 小结
4 生物方法加固饱水木材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制备红茶菌
        4.2.2 测定红茶菌细菌纤维素产量
        4.2.3 红茶菌加固饱水木材
    4.3 实验结果
        4.3.1 红茶菌细菌纤维素产量
        4.3.2 红茶菌加固饱水木材的效果评价
    4.4 小结
5 生物联合化学方法加固饱水木材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
        5.1.2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混合加固——红茶菌与化学材料混合加固饱水木材
        5.2.2 先后加固——红茶菌加固化学加固后的饱水木材
    5.3 实验结果
        5.3.1 混合加固的效果评价
        5.3.2 先后加固的效果评价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不同化学加固材料的特点
        6.2.2 壳寡糖在木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6.2.3 实际文物保护工作与实验室研究的差异
        6.2.4 生物材料在文物保护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5)ε-己内酯在饱水木材及木质文物样品脱水定型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饱水木质文物概述
    1.3 木材中的水分
    1.4 饱水木质文物的收缩变形
    1.5 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型
        1.5.1 自然干燥法
        1.5.2 冰冻升华法
        1.5.3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1.5.4 醇-醚(树脂)联浸法
        1.5.5 PEG法
        1.5.6 置换聚合法
        1.5.7 脱水定型其他方法
    1.6 ε-己内酯概述
    1.7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树脂概述
    1.8 研究意义和内容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内容
        1.8.3 研究创新点
2 ε-己内酯单体在樟子松饱水木材脱水定型中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实验方法
        2.2.4.1 饱水木材试件制作方法
        2.2.4.2 实验组别设置
        2.2.4.3 脱水定型工艺研究
        2.2.4.4 脱水定型评估方法
        2.2.4.5 脱水定型机理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脱水定型木材质量和尺寸变化分析研究
        2.3.2 脱水定型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EMC)分析研究
        2.3.3 丙酮抽提处理木材质量和尺寸变化分析研究
        2.3.4 脱水定型木材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脱水定型木材丙酮抽提后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6 脱水定型木材热分析(TGA-DTA)
        2.3.7 脱水定型木材扫描电镜分析(SEM)
    2.4 本章小结
3 四种单一脱水材料在樟子松饱水木材脱水定型中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2.4.1 饱水木材试件制作方法
        3.2.4.2 实验组别设置
        3.2.4.3 脱水定型工艺研究
        3.2.4.4 脱水定型机理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脱水定型木材湿重率(WPG_0)分析研究
        3.3.2 脱水定型浸渍过程木材体积变化(V_0)分析研究
        3.3.3 脱水定型木材干增重率(WPG)分析研究
        3.3.4 脱水定型木材增容率(B)分析研究
        3.3.5 脱水定型木材尺寸稳定性分析研究
        3.3.6 脱水定型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EMC)分析研究
        3.3.7 脱水定型木材吸水率(WU)曲线分析研究
        3.3.8 脱水定型木材吸水流失率(L)分析研究
        3.3.9 脱水定型木材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10 脱水定型木材热重分析(TGA)
        3.3.11 脱水定型木材扫描电镜分析(SEM)
    3.4 本章小结
4 ε-己内酯复配脱水材料在樟子松饱水木材脱水定型中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2.4.1 饱水木材试件制作方法
        4.2.4.2 实验组别设置
        4.2.4.3 脱水定型工艺研究
        4.2.4.4 脱水定型评估方法
        4.2.4.5 脱水定型机理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脱水定型木材湿重率(WPG_0)和浸渍过程体积变化(V_0)分析研究
        4.3.2 脱水定型木材干增重率(WPG)和增容率(B)分析研究
        4.3.3 脱水定型木材尺寸稳定性分析研究
        4.3.4 脱水定型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EMC)分析研究
        4.3.5 脱水定型木材吸水率(WU)曲线分析研究
        4.3.6 脱水定型木材吸水流失率(L)分析研究
        4.3.7 脱水定型木材红外光谱分析(FT-IR)
        4.3.8 脱水定型木材热重分析(TGA)
        4.3.9 脱水定型木材扫描电镜分析(SEM)
    4.4 本章小结
5 饱水木质文物样品脱水定型应用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实验方法
        5.2.4.1 CL复配梯度组脱水定型实验
        5.2.4.2 CL单体及复配组脱水定型实验
        5.2.4.3 脱水定型评估方法
        5.2.4.4 脱水定型机理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CL复配梯度组脱水定型评估
        5.3.1.1 饱水木质文物样品脱水定型对比图
        5.3.1.2 样品含水率(MC)和干增重率(WPG)分析研究
        5.3.1.3 浸渍前后pH变化分析
        5.3.1.4 脱水定型样品红外光谱分析(FT-IR)
        5.3.1.5 脱水定型样品热重分析(TGA)
        5.3.1.6 脱水定型样品扫描电镜分析(SEM)
        5.3.1.7 2D处理样品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AX)
        5.3.1.8 2D处理样品EDS-Mapping分析
        5.3.2 CL单体及复配组脱水定型评估
        5.3.2.1 脱水定型木质文物样品图
        5.3.2.2 样品含水率(MC)和干增重率(WPG)
        5.3.2.3 浸渍脱水样品尺寸变化率分析研究
        5.3.2.4 脱水定型样品干燥收缩率分析研究
        5.3.2.5 浸渍过程pH变化分析
        5.3.2.6 脱水定型样品扫描电镜分析(SEM)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四川红椿阴沉木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阴沉木资源与现状研究
        1.2.1 我国阴沉木概述
        1.2.2 我国阴沉木成因
        1.2.3 我国阴沉木树种资源
        1.2.4 我国阴沉木资源分布
    1.3 阴沉木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概况
        1.3.1 阴沉木干燥特性国内外研究
        1.3.2 阴沉木干燥工艺国内外研究
        1.3.3 研究概况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红椿阴沉木干缩性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干缩性测试方法
        2.3.2 气干密度和元素含量测试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红椿阴沉木与红椿木干缩率结果分析
        2.4.2 红椿阴沉木与红椿木干缩率过程分析
        2.4.3 红椿阴沉木与红椿木干缩率弦径比分析
        2.4.4 红椿阴沉木与红椿木密度和元素含量结果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红椿阴沉木渗透性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渗透性测试方法
        3.3.2 木材气体渗透性计算方法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心边材对渗透性的影响
        3.4.2 纹理方向对渗透性的影响
        3.4.3 含水率对渗透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红椿阴沉木抽提物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抽提物测定方法
        4.3.2 抽提物红外光谱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心边材对抽提物含量影响
        4.4.2 试验时间对抽提物含量影响
        4.4.3 抽提物红外光谱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椿阴沉木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试验方案
        5.3.2 试件加工
        5.3.3 微观结构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渗透性结果分析
        5.4.2 超声波处理后微观结构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超声波处理对干燥速率影响及工艺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设备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备
    6.3 试验方法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1 预处理前后干燥速率对比
        6.4.2 预处理前后干燥质量对比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7)出水沉船的保护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沉船保护的影响因素
    1.1 含水率的影响
    1.2 盐类的影响
    1.3 微生物的影响
2 树种鉴定技术
    2.1 观察法
    2.2 理化鉴别
    2.3 基因表达鉴定
3 木材防腐防霉方法
    3.1 防腐
    3.2 防霉
4 常见脱水干燥方法
    4.1 缓慢干燥法
    4.2 冷冻干燥法
    4.3 溶液置换法
    4.4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5 常见加固定型方法
    5.1 化学试剂渗透填充法
    5.2 化学液体置换聚合法
6 总结

(8)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腐蚀病害类型与保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饱水木质文物的腐蚀病害类型
    1.1干缩、变形
    1.2开裂、起翘
    1.3粉化、脱落
    1.4霉斑、变色
2出土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研究现状
    2.1清洗脱盐
    2.2防霉杀菌
    2.3润胀复原
    2.4脱水定型
        2.4.1自然干燥脱水法
        2.4.2冷冻升华脱水
        2.4.3化学置换脱水法
        2.4.4化学置换聚合法
        2.4.5化学置换填充法
        2.4.6超临界流体法
3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1饱水木质文物的腐蚀病害类型研究
    3.2出土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研究
4结语

(9)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腐朽机制研究与加固保护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海门口遗址考古价值
        1.1.2 海门口遗址的木质文物
        1.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饱水木质文物加固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饱水木质文物特性国内外研究状况
        1.2.2 饱水木质文物腐朽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饱水木质文物加固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干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降解评价及降解机理分析
        1.3.2 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加固保护应用及加固机理分析
    1.4 流程设计路线
2 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降解程度评价
    2.1 饱水木质文物保存现状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基本密度
        2.3.2 最大含水率
        2.3.3 绝干孔隙率
        2.3.4 饱和至绝干干缩率、绝于至饱和湿胀率
        2.3.5 顺纹抗压强度
        2.3.6 表面接触角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基本密度、最大含水率及绝干孔隙率
        2.4.2 饱和至绝干干缩率、绝干至饱和湿胀率
        2.4.3 顺纹抗压强度
        2.4.4 表面接触角
    2.5 本章小结
3 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腐朽机理分析
    3.1 试验方法
        3.1.1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3.1.2 结晶度及晶区尺寸分析
        3.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1.4 ~(13)C固体核磁共振
        3.1.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3.1.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微观构造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3.2.2 结晶度及结晶区尺寸分析
        3.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4 ~(13)C固体核磁共振
        3.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3.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微观构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天然树脂加固法步骤及加固效果评价
    4.1 氢化松香的性质与应用
        4.1.1 氢化松香的来源
        4.1.2 氢化松香的性质
        4.1.3 氢化松香的应用
    4.2 紫胶的性质与应用
        4.2.1 紫胶的来源及性质
        4.2.2 紫胶的应用
    4.3 饱水古木
    4.4 加固试剂
    4.5 天然树脂法加固饱水古木步骤
    4.6 天然树脂加固古木加固效果评价方法
        4.6.1 加固干缩率、脱水干缩率和估算载药量
        4.6.2 最大含水率和基本密度
        4.6.3 饱和至全干干缩率、全干至饱和湿胀率
        4.6.4 顺纹抗压强度
        4.6.5 表面接触角
        4.6.6 耐菌腐试验
        4.6.7 抗流失试验
        4.6.8 天然树脂脱出试验
    4.7 天然树脂加固古木加固效果评价
        4.7.1 加固收缩率、脱水干缩率和估算载药量
        4.7.2 最大含水率和基本密度
        4.7.3 饱和至全干干缩率、全干至饱和湿胀率
        4.7.4 顺纹抗压强度
        4.7.5 表面接触角
        4.7.6 耐菌腐试验
        4.7.7 抗流失试验
        4.7.8 天然树脂脱出试验
    4.8 本章小结
5 天然树脂加固古木加固机理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结晶度分析
        5.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5.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5.2.1 结晶度分析
        5.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5.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壳聚糖加固法步骤及加固效果
    6.1 壳聚糖的来源、性质及应用
        6.1.1 壳聚糖的来源
        6.1.2 壳聚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6.1.3 壳聚糖的应用
    6.2 饱水古木
    6.3 加固试剂
    6.4 壳聚糖法加固饱水古木步骤
    6.5 壳聚糖加固古木加固效果评价方法
        6.5.1 加固收缩率和理论载药量
        6.5.2 基本密度和最大含水率
        6.5.3 饱和至绝干干缩率、绝干至饱和湿胀率
        6.5.4 顺纹抗压强度
        6.5.5 表面接触角
        6.5.6 耐菌腐试验
        6.5.7 抗流失试验
    6.6 壳聚糖加固古木加固效果评价
        6.6.1 加固收缩率和理论载药量
        6.6.2 基本密度和最大含水率
        6.6.3 饱和至全干干缩率、全干至饱和湿胀率
        6.6.4 顺纹抗压强度
        6.6.5 表面接触角
        6.6.6 耐菌腐试验
        6.6.7 抗流失试验
    6.7 本章小结
7 壳聚糖加固古木加固机理分析
    7.1 试验材料及方法
        7.1.1 结晶度及晶区尺寸分析
        7.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7.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结晶度及晶区尺寸分析
        7.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7.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酚醛树脂加固法的步骤及加固效果
    8.1 酚醛树脂的性质及应用
        8.1.1 酚醛树脂的概念
        8.1.2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固化
        8.1.3 酚醛树脂的性质及应用
    8.2 饱水古木
    8.3 加固试剂
    8.4 酚醛树脂法加固饱水古木步骤
    8.5 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加固效果评价方法
        8.5.1 加固干缩率和理估算药量
        8.5.2 基本密度和最大含水率
        8.5.3 饱和至全干干缩率、全干至饱和湿胀率
        8.5.4 顺纹抗压强度
        8.5.5 表面接触角
        8.5.6 甲醛释放量
        8.5.7 抗流失试验
    8.6 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加固效果评价
        8.6.1 加固收缩率和估算载药量
        8.6.2 基本密度和最大含水率
        8.6.3 饱和至全干干缩率、全干至饱和湿胀率
        8.6.4 顺纹抗压强度
        8.6.5 表面接触角
        8.6.6 抗流失试验
        8.6.7 甲醛释放量
    8.7 本章小结
9 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加固机理分析
    9.1
        9.1.1 结晶度及晶区尺寸分析
        9.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9.1.3 荧光显微镜分析
        9.1.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结晶度及晶区尺寸分析
        9.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9.2.3 荧光显微镜分析
        9.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1 天然树脂法加固的饱水古木基本情况
    附录A2 天然树脂加固古木脱水收缩率、加固收缩率和估算载药量
    附录B1 壳聚糖法加固的饱水古木基本情况
    附录B2 壳聚糖加固古木加固收缩率和估算载药量
    附录C1 酚醛树脂法加固的饱水古木基本情况
    附录C2 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加固干缩率和估算载药量
    附录D1 天然树脂加固古木加固前后对比
    附录D2 壳聚糖加固古木加固前后对比
    附录D3 酚醛树脂加固古木加固前后对比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饱水文物传统脱水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实验研究[J]. 穆磊,赵巨岩,刘生东,王菲,李乃胜,胡凤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0(06)
  • [2]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冷冻干燥研究进展[J]. 卢衡,张绍志,刘东坡,陈光明,郑幼明,马丹,栾天,王飞,靳海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0(06)
  • [3]小白礁Ⅰ号沉船饱水·脱水加固木材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韩刘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4]饱水木质文物保护中化学与生物加固材料的评价研究[D]. 刘麓琪. 浙江大学, 2019(03)
  • [5]ε-己内酯在饱水木材及木质文物样品脱水定型中的研究[D]. 李仁.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四川红椿阴沉木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D]. 康晓伟. 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出水沉船的保护概况[J]. 王志杰,余姝霆,田兴玲. 全面腐蚀控制, 2016(07)
  • [8]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腐蚀病害类型与保护研究进展[J]. 陈家昌,黄霞,陈晓琳,陈中行. 材料导报, 2015(11)
  • [9]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腐朽机制研究与加固保护应用[D]. 高景然. 东北林业大学, 2015(12)
  • [10]饱水竹木质文物超临界干燥脱水技术预研究[J]. 方北松. 江汉考古, 2014(S1)

标签:;  ;  ;  ;  ;  

传统脱水方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水饱和文物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