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

数字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

一、数字化的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凯[1](2021)在《基于USB的多通道同步动态信号分析仪》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在信号分析、地质勘探、故障检测等领域,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多。动态信号分析仪集信号产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处理于一身,在时域、频域和幅值域上分析出被测物理量。在动态信号分析设备出现之前,振动的微弱信号、声音信号等模拟信号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出现让测试这些物理量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便。论文通过介绍动态信号分析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根据研究内容介绍了总体设计方案。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信号生成部分的软硬件设计,与上位机进行USB2.0通信部分的软硬件设计都是在以FPGA为主要的控制单元为核心,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是在以STM32为主要的控制单元为核心。论文首先介绍了整体的设计方案和两个大模块的设计方案,然后重点介绍了在这两个模块中所用到的核心技术和软件设计方案。并通过测试完成了对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数据采集电路包含交直流耦合选择电路、信号调理电路、ADC数据采集电路。在软件的实现上通过应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了数字滤波逻辑模块,数据缓存与处理逻辑模块。实现对宽动态范围内信号的调理、采集、缓存和传输。信号生成电路主要包含了高精度DAC模块。在软件的实现上通过应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数字旋转坐标计算机和伪随机序列生成原理实际高精度信号源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正弦、高斯白噪声等信号的波形输出。电源系统则是根据动态信号分析仪对电源的低噪声、低功耗的要求,应用了DC-DC+LDO的技术方案,完成了对动态信号分析仪的供电。通过设计实验,完成了对各模块和系统整体的测试,数据采集部分和信号生成部分均满足设计指标。整机可测量0.05Hz~10KHz的信号。采样间隔为0.01ms~8.0ms,采样长度为2K~128K。信号的动态范围在0~95d B,电压范围+5V,内置160d B/oct数字滤波,基本实现了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性能指标,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李鹏飞[2](2019)在《一种并行架构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电路设计》文中认为传统的频谱分析仪面对愈加复杂的信号检测环境难免力不从心,对射频动态信号、瞬时突发信号等的检测始终存在“死区时间”问题,实时频谱分析仪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够实时处理较大带宽的信号,在时域、频域、调制域等多域对信号进行全面分析。不过,面对信号检测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实时频谱分析仪对于短暂瞬时信号的捕获和分析能力逐渐成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以实时频谱分析技术为研究背景,重叠率和100%POI(截获概率)是体现系统对于短暂瞬时信号捕获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指标,面对如何在实时分析带宽较大、高速实时处理数据的情况下提升重叠率和100%POI指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DC+FPGA+DDR4硬件平台的并行架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电路设计方案。并行架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方案是利用延时控制将IQ基带数据根据重叠率合理分配为并行多路,然后采用并行架构可变重叠帧设计对应进行重叠处理。重叠处理后的IQ基带数据其实际数据率成倍提升,远超系统的高速时钟频率,因此,后续的FFT计算以及检波处理均采用并行架构,以此分担数据处理的压力。最后根据检波方式将检波输出进一步处理后得到最终的检波结果。并行架构的可变重叠帧设计主要是控制双口RAM的读写过程,通过地址回读的方式实现,地址回读数由重叠率和并行路数共同决定。并行架构下FFT计算过程则包含了并行架构下数据同步控制、FFT IP核计算、幅值计算、对数计算和输出顺序调整几个部分。并行架构检波设计有正峰值、负峰值和平均值三种检波方式,包括了并行架构下数据同步控制、基于开关结构的检波处理、检波方式控制、并行检波输出结果合并几个部分。本课题在系统设计和仿真实验等过程使用了Vivado、MATLAB、modelsim等软件,利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对系统进行调试,验证了系统指标100%POI达到10.24μs,提高了系统对于短时突发信号的捕获分析能力。

任涛[3](2018)在《某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及分析设备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雷达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搜索和定位目标,它在国防和航天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雷达的伺服控制系统是保证雷达系统实现目标定位功能的重要部分,伺服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雷达能否能精确搜索和定位到目标,因此对伺服控制系统的测试尤为重要,并且随着需求和功能的不断增加,测试越来越复杂。本课题研究和开发了某型号雷达中伺服控制系统的自动测试设备,用于对伺服控制系统多项参数和性能进行高效、便捷的测试。论文分析了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和伺服测试的研究现状,根据伺服控制系统的测试需求,提出了模块化的硬件总体方案和层次化的软件总体方案,确定了由计算机和测控台组成的测试设备平台。在硬件层面,根据测试需求的技术指标,设计了测控台内的硬件电路。硬件电路的主控采用了DSP+FPGA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信号同步采集模块、信号发生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等功能电路,并详细的叙述了电路设计的流程和原理。结合选购的重要模块与硬件电路搭建了测试设备平台。在软件层面,分析测试设备的功能要求,以LabWindows/CVI平台开发了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应用多线程技术和分层式的结构设计,实现人机交互界面、数据接收和处理和设备的全局控制等多项功能;DSP软件负责解析上位机命令,细化测试流程,配合FPGA使硬件执行具体操作,保证上位机能够对伺服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测试。最后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验证并与被测对象联调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设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并实现了对伺服控制系统的角度范围、角速度状态、稳定回路的漂移和频率特性等参数的自动测试。本测试设备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通过升级硬件或更新软件和逻辑实现更为丰富的功能。

巴伊卓玛[4](2018)在《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文中指出市政设施作为一座城市的“硬件设施”,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是密不可分的。市政设施中的桥梁设施,能有效的分担城市交通的压力,是城市交通的枢纽,也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市政桥梁设施管养普遍效率不高,尤其在桥梁设施的技术状况评定方面,依旧存在发现问题不及时、分析效率低下、分析结果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智能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市政桥梁设施管养这一块目前的应用依旧较少。本文以上述情况为背景,通过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以合肥市为例,就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测两部分,分析目前合肥市的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现状并得出一下结论:1)传统的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依赖于人工巡查和检测,人力、物力消耗大,效率低下且信息搜集是断点式的,可靠度不高,也没有对已有的桥梁数据进行进一步有效的挖掘、分析;2)充分应用动态信号采集、分析,建模仿真等新兴技术可以切实提高桥梁监测的效率。随后,文章设计将相应的技术运用于桥梁技术状况分析、优化中,并进行针对合肥市迎春桥的具体实验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深入的分析、评价,归纳了在市政桥梁设施管养的各个阶段这些新兴技术的明显优势。最后,文章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并建议应充分利用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等大数据技术和“北斗”定位系统等当下可用的新兴技术实现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的智能监测。

马亚超[5](2017)在《基于切削齿动态磨损的PDC钻头侧向力平衡分析与布齿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DC钻头是石油钻井行业常用的一种钻井工具,其基于钻压低、钻速高和定向性能好等优点,成为了石油钻井领域中的主力钻头。然而,当钻遇复杂难钻地层时,PDC钻头极易失效,主要表现为钻头切削齿的整体崩裂、冲击剥落和过度磨损,这必将延长钻井周期,极大增加钻井成本,不能满足钻井提速增效的发展要求。其中,导致PDC钻头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钻进过程中钻头所受侧向力不均。目前,传统的PDC钻头侧向力平衡布齿设计中没有考虑切削齿的磨损,而磨损一旦发生,其刮削岩石的切削几何参数势必发生变化,PDC钻头所受的侧向力也必将变化,钻头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钻头振动加剧,更会加快PDC钻头的失效。因此,开展“基于切削齿动态磨损的PDC钻头侧向力平衡分析与布齿优化设计”研究对延长钻头寿命、提高钻井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考虑磨损的切削齿切削几何参数研究建立了 PDC钻头全新切削齿和磨损切削齿的几何模型,并分析了切削齿在破岩过程中的数学表述方法,研究了切削齿相互影响破岩下与岩石相接触的切削弧长、切削面积等切削几何参数,创立了求解切削几何参数的零点遍历算法,该算法与Pro/E建模法的相对误差仅为0.035%,所建立的PDC切削齿数学模型以及求解算法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2)侧向力影响因素敏感性研究开展了切削齿动态磨损对PDC钻头侧向力影响规律的研究,发现,在钻进过程中,随着切削齿的逐渐磨损,侧向力不断增大,侧向力与钻压比值不断上升并超过5%,影响PDC钻头的稳定钻进,不符合比值小于5%的侧向力平衡布齿设计原则;侧向力对切削齿磨损以及布齿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PDC钻头侧向力对切削齿的磨损量敏感性最强,不考虑切削齿的动态磨损来对PDC钻头进行布齿设计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此外,PDC钻头的侧向力对切削齿的周向角,径向位置,前倾角,侧转角等布齿参数也有一定的敏感性。(3)开展了 PDC钻头侧向力平衡布齿优化设计研究确定了考虑切削齿动态磨损的侧向力平衡布齿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和克里金代理模型理论对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采用粒子群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得到了最优化的侧向力平衡布齿结构,初步分析表明,拥有“考虑切削齿动态磨损的侧向力平衡布齿结构”的PDC钻头,在切削齿动态磨损的整个过程中,均具有较小的侧向力,提高了 PDC钻头的钻进稳定性,符合侧向力平衡布齿设计原则,这对PDC钻头的稳定破岩具有重要意义。(4)PDC钻头侧向力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平台,对布齿优化设计前后的PDC钻头进行了侧向力平衡特性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切削齿的逐渐磨损,没有考虑切削齿动态磨损的PDC钻头所受的侧向力变大,波动幅值也有所增大,这会造成PDC钻头振动加剧,影响钻进效率;而考虑切削齿动态磨损所设计出的PDC钻头在切削齿不断磨损的情况下,始终能保持较小的侧向力,且波动幅值较小,符合侧向力平衡布齿设计原则,验证了布齿优化设计结果的合理性。(5)PDC钻头侧向力试验研究加工制作了 2个PDC微钻头,分别为常规布齿设计下的常规PDC微钻头和考虑切削齿动态磨损布齿设计下的新型PDC微钻头。对两只钻头进行破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未磨损时,两只微钻头均具有较好的侧向力平衡水平;磨损后,常规微钻头的侧向力不再保持平衡,而新型微钻头始终符合侧向力平衡布齿设计要求;此外,PDC钻头的受力模型与实测值的误差在8%以内;验证了考虑切削齿磨损的侧向力平衡布齿优化设计方法可应用在实际的钻头布齿设计中。(6)PDC钻头布齿优化设计辅助软件开发研发了一套“PDC钻头布齿优化设计辅助软件”,该软件主要具有零点遍历法校验、牙齿与岩石接触分析、破岩时钻头受力分析以及代理模型参数调试等功能,其辅助了PDC布齿优化设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布齿优化设计的效率。

唐陆正[6](2016)在《4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信号通道及处理载板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动态信号分析仪作为常规信号、机械故障诊断、模态分析、电子设计以及声学测试的主要工具,其是常规信号分析、旋转机械分析、机械故障诊断、模型分析、结构分析、电子设计和声学测试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其把信号产生、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信号显示融为一体,其能够提供测试信号在时域、频域和幅值域内分析。动态信号分析仪具有动态范围大、采样精度高和多通道多仪器模式的分析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四通道便携式动态信号分析仪的信号输入调理通道、内置信号源和D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一)为了实现对幅度范围是-51d BVrms+25d BVrms输入信号的调理,本设计采用了无源衰减、固定增益和程控增益对信号进行多级调节;为了实现动态范围大于90d B的信号的调理与量化采样,采用了抗混叠滤波器的带外信号抑制特性和∑-ΔADC的过采样特性。最后讨论了四通道同时采集电路设计和多通道一致性以及提高通道隔离度的方法。(二)首先从分析内置信号源的需求入手,完成了芯片的选择和信号源电路设计。为了实现信号源多种波形的产生和输出调节,采用了具有Σ-Δ结构的音频双输出芯片,信号输出通道采用了程控增益、程控衰减和偏置调节对信号进行调节。(三)完成仪器主控系统中DSP系统的设计。首先介绍了DSP系统通信与控制接口,然后完成DSP系统对仪器多通道多模式的控制,最后完成DSP系统的上电自启动设计和内存管理方案。最后,通过对仪器调试,信号输入调理通道能实现大幅度和大动态信号调节,信号源能完成多种类型信号的产生和控制。通过验证通道一致性、隔离度和信号源输出信号幅度计指标。验证了论文的设计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柳华颖[7](2016)在《多通道动态测试信号处理及控制逻辑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动态信号分析仪是在工程测量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分析仪,它的优点包括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可变分析带宽等。随着ASIC技术的突飞猛进,集动态信号采集、分析、存储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动态信号分析仪问世,它的出现方便了测试现场的动态信号采集存储及实时数据分析,使得测试操作过程不再非常繁杂,动态信号分析仪已经成为当今现场测试的首选仪器。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同类型仪器的发展现状,然后针对具体功能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对各个功能模块的逻辑设计进行更详细的论述。论文在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硬件架构完成了便携式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数据采集处理逻辑设计、内置信号源的设计、触发以及传输逻辑设计。主要内容有:数据采集处理逻辑设计:动态信号分析仪在多种工作模式下对不同的信号采集存储传输以及算法分析方法。针对6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本设计采用了相应采样数据预处理逻辑。主要包括了数字混频下变频模块及多采样率变换的抽取滤波模块。基于以上的逻辑模块,实现了采样信号的诸如频谱分析、倍频程分析、阶比分析、直方图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多仪器模式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内置信号源的设计:基于DDS原理及噪声发生模块完成了信号源的外围电路及逻辑设计,实现了正弦、线性调频、随机噪声、突发信号和扫频等信号的波形输出,其次对内置信号源在不同模式下的的使用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信号源参数与不同仪器模式参数间的联动控制逻辑。触发以及传输逻辑设计:对于动态信号采集处理之后的不同存储需求,动态信号分析仪内部设计了触发模块的逻辑,可以实现在各种触发模式下不同预触发深度的的连续存储,采用PCIE高速传输接口,可保证高速存储的连续性。通过搭建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并分析了不同仪器模式的信号处理逻辑、内置信号源的性能指标、采样触发存储测的试结果表明论文的设计满足动态信号分析仪的需求。

杨丽华[8](2015)在《基于wxWidgets的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开发》文中指出动态信号分析仪一直都被作为电子设计、振动及模型分析、声学测试的主要测量仪器工具。它一般适用于100kHz以下时/频域信号的实时处理及显示,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被测信号所代表物理量的特性。本课题基于Windows 7操作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环境,使用开源跨平台的界面工具库wxWidgets进行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根据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的仪器模式及操作应用需求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具体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如下:1、仪器软件界面的显示设计。利用单/双/四幅图多样布局方式及Nyquist图、极坐标图、Unwrap相位图、直方图等多种图形来灵活显示界面,提供用户操作简洁的交互窗口;2、利用动态连接库DLL设计分析多种信号的高效算法。时域相关函数;频域FFT分析、自/互功率谱、频率响应、相干分析;幅值域直方图、PDF(概率密度函数)、CDF(累计概率函数)等。3、文件管理功能。软件允许用户读写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存储及多样数据格式导出等和文件相关的基本操作;4、控件自绘、菜单系统、多线程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实现。如:菜单项按钮自绘控件技术、菜单系统显示和结构设计技术以及多个子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技术;动态信号分析仪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在借助于新型界面工具库wxWidgets的前提下,采用动态链接库和多线程技术,设计合理高效的算法,保证实时显示的动态刷新功能。课题利用wxWidgets中的自定义消息机制、控件自绘技术并结合线程事件、线程临界资源保护等方法,这样既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也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多功能完善等需求。

陈亮[9](2015)在《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数据处理与测试信号源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态信号分析仪是一种具有内置信号源的通用FFT分析仪,具有大动态范围、高采样精度以及分析带宽可灵活设置的优点。传统的动态测试分析装置往往是一套由传感器、模拟信号调理电路、采集分析仪、激励信号源等一系列复杂设备组成的测试系统,测试操作过程非常繁杂。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诞生了集动态信号采集、存储、分析为一体的动态信号分析仪,其可方便的用于现场的动态信号采集存储及实时数据分析,已成为主要的动态信号测试技术发展趋势。论文在基于FPGA+DSP的硬件架构平台上完成了一种便携式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数据处理以及内置信号源的设计,主要内容有:针对动态信号分析的数据处理需求,论文分析了动态信号分析仪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数据采集方式及分析方法,并根据不同仪器工作模式设计了相应测试数据预处理逻辑。主要包括了触发模块、数字下变频模块及多采样率变换的抽取滤波模块,基于以上模块,实现了动态信号分析仪诸如频谱分析、倍频程分析、阶比分析、直方图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多仪器模式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其中基于抽取滤波的可变带宽分析为动态信号分析仪的一项重要功能,其通过改变信号的分析带宽获得了不同的频率分辨率,从而增大了频域分析的精确度。在内置信号源设计方面,论文首先基于DDS原理及结构完成了动态信号分析仪内置信号源的电路及逻辑设计,实现了正弦、线性调频、随机噪声、突发信号和扫频等信号的波形发生,其次从分析内置信号源的使用需求入手,研究了激励信号与测试系统在各种测试模式及其不同配置间复杂的内在联系,设计并实现了信号源参数与不同仪器模式参数间的联动控制逻辑。论文通过该硬件平台,测试并分析了不同仪器模式的数据处理逻辑及内置信号源的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论文的设计满足动态信号分析仪的需求。

计合森[10](2015)在《动态信号分析仪信号调理及主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飞机、发动机、航天器及运载系统的各种振动、结构动力学和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动态信号分析仪是噪声和振动分析、模型分析、电子设计及声学测试的主要工具,适用在100k Hz以下的时域和频域信号的实时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针对被测信号的频率和动态范围特点,基于大动态范围信号调理技术、过采样技术,提出了两种可行的信号调理方案并结合设计的性能和复杂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择取最优。论文鉴于设计指标对动态信号分析仪数据处理能力和便携式的需求,提出了由多通道信号调理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COM Express主控模块构成的桌面仪器系统架构。论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多通道信号调理与采集模块。实现4通道100dB大动态范围的信号的调理与量化采样。文中基于cpld逻辑控制对4通道采用了一级衰减和两级增益程控的设计方案,实现了-51dBVrms+17d BVrms、2d B步进的大幅度输入范围信号的控制;利用模拟抗混叠滤波器的带外信号抑制特性和∑-ΔADC的过采样特性实现了100dB大动态范围的信号采集。2.仪器主控系统。实现人机交互、板件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Nanox-TC主控模块集成的COM Express接口实现外接显示、人机交互等功能。利用XC7A100T芯片完成了PCI Express IP硬核的配置,并通过PIO数据传输机制实现了数字处理模块和上层谱分析用户接口软件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逻辑。利用DSP芯片的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实现FPGA与DSP之间的命令接收和数据传输。最后,通过信号调理模块、数字处理模块、主控模块联调测试,仪器实现了102.4kHz的分析带宽,100dB的动态范围;仪器的主控系统工作正常,满足最大功耗设计指标。验证了论文的设计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数字化的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化的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SB的多通道同步动态信号分析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动态信号分析原理和系统总体介绍
    2.2 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的方案设计
    2.3 高精度信号源的方案设计
    2.4 低噪声电源系统的方案设计
        2.4.1 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的电源系统设计
        2.4.2 高精度信号源电源系统设计
    2.5 信号生成算法的方案设计
        2.5.1 正弦信号生成方法
        2.5.2 伪随机序列生成方案
    2.6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7 FPGA和 STM32 的通信方案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
        3.1.1 恒流源设计
        3.1.2 交直流耦合选择电路设计
        3.1.3 程控增益电路设计
        3.1.4 衰减电路设计
        3.1.5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1.6 USB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1.7 FPGA控制电路设计
    3.2 高精度信号源的硬件设计
        3.2.1 高精度DAC电路设计
        3.2.2 去直流偏置电路设计
        3.2.3 滤波电路设计
        3.2.4 直流偏置调节电路设计
        3.2.5 加法器电路设计
        3.2.6 幅度调节电路
    3.3 STM32模块电路设计
        3.3.1 FPGA与 STM32 接口电路的硬件设计
        3.3.2 STM32与SD卡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PGA逻辑设计与STM32 程序设计
    4.1 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的FPGA逻辑设计
        4.1.1 程控增益模块的FPGA逻辑设计
        4.1.2 数据采集模块的FPGA逻辑设计
        4.1.3 FIR数字滤波器的FPGA逻辑设计
        4.1.4 FIFO的 FPGA逻辑设计
        4.1.5 数据传输的FPGA逻辑设计
    4.2 高精度信号源的FPGA逻辑设计
        4.2.1 DDS结构的信号生成原理
        4.2.2 正弦信号生成的FPGA逻辑设计
        4.2.3 高斯白噪声的FPGA逻辑设计
        4.2.4 24位模数转换器的FPGA逻辑设计
    4.3 STM32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噪声分析
    5.1 电源系统噪声测试
    5.2 信号采集系统噪声测试
    5.3 信号采集与处理的测试
    5.4 生成正弦信号功能测试
    5.5 生成的高斯白噪声功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一种并行架构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与相关指标
        1.3.2 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并行架构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电路总体设计
    2.1 实时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2 系统与模块基本方案
        2.2.1 并行架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方案总体设计
        2.2.2 并行架构可变重叠率方案设计
        2.2.3 并行架构加窗及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案设计
        2.2.4 并行架构检波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并行架构重叠和加窗模块设计
    3.1 重叠帧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1.1 数据的层级结构
        3.1.2 实时处理与重叠帧工作方式
    3.2 重叠帧处理与系统指标
        3.2.1 重叠帧处理与频谱刷新速度调节
        3.2.2 短暂瞬时信号时域展宽
        3.2.3 重叠帧处理与窗口效应
        3.2.4 重叠帧处理与100%捕获概率指标
    3.3 并行重叠方案与逻辑实现
        3.3.1 传统可变重叠帧的基本设计
        3.3.2 并行架构的可变重叠帧设计
    3.4 并行加窗处理与逻辑设计
        3.4.1 窗函数与截断效应
        3.4.2 并行架构加窗处理逻辑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并行架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模块设计
    4.1 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4.2 并行架构下离散傅里叶变换模块设计
        4.2.1 并行架构离散傅里叶变换整体设计
        4.2.2 基于FFT IP核的并行架构下FFT计算模块设计
        4.2.3 基于CORDIC IP核的并行架构下幅度和对数计算设计
        4.2.4 频谱数据输出顺序调整设计
    4.3 时间频谱显示与检波
    4.4 并行架构下基于检波的时间频谱设计
        4.4.1 并行架构下时间频谱显示模块整体方案设计
        4.4.2 正峰值与负峰值检波逻辑实现
        4.4.3 平均值检波实现
        4.4.4 检波结果合并与数据同步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5.1 并行架构可变重叠帧测试
        5.1.1 并行架构与重叠率测试
        5.1.2 并行架构重叠帧处理延时控制测试
        5.1.3 重叠帧处理中内部读写控制测试
        5.1.4 重叠帧处理与100%POI指标测试
    5.2 并行架构下FFT计算模块测试
    5.3 并行架构下时间频谱显示测试
        5.3.1 并行架构与时间频谱显示测试
        5.3.2 正负峰值检波测试
        5.3.3 平均值检波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某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及分析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2.1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2.2 伺服控制系统测试的发展及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2章 设备总体设计方案
    2.1 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
        2.1.1 功能要求
        2.1.2 技术指标要求
        2.1.3 其他要求
    2.2 设计原则
    2.3 硬件设计方案
        2.3.1 重要模块选型
        2.3.2 测控台机箱设计
        2.3.3 硬件设计方案
    2.4 软件设计方案
        2.4.1 软件平台选择
        2.4.2 软件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备硬件设计
    3.1 硬件电路设计
        3.1.1 中央控制单元模块
        3.1.2 数码管显示模块
        3.1.3 继电器控制模块
        3.1.4 信号同步采集模块
        3.1.5 信号发生模块
    3.2 硬件结构平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备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
        4.1.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1.2 DSP的软件设计
    4.2 功能测试软件设计
        4.2.1 最大角度测试
        4.2.2 角度预定误差
        4.2.3 超调量和调转速度
        4.2.4 最大跟踪角速度
        4.2.5 天线角度漂移
        4.2.6 稳定相对误差
        4.2.7 振动筛选测试
        4.2.8 自检测试
        4.2.9 系统设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设备调试和试验
    5.1 硬件电路验证
        5.1.1 DSP读写FPGA逻辑验证
        5.1.2 数码管显示逻辑验证
        5.1.3 信号采集逻辑验证
        5.1.4 信号发生逻辑验证
    5.2 技术指标验证
        5.2.1 技术指标验证方案
        5.2.2 技术指标验证结果
    5.3 系统联调
        5.3.1 功能调试验证
        5.3.2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3.1 理论研究现状
        1.3.2 应用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桥梁监测常用方法
        2.1.1 日常巡查
        2.1.2 定期检测
    2.2 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相关技术
        2.2.1 动态信号采集、分析
        2.2.2 建模仿真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肥市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现状
    3.1 日常巡查现状
    3.2 定期检测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的优化研究
    4.1 动态信号采集、分析技术应用设计
        4.1.1 分析原理
        4.1.2 分析方法
        4.1.3 结果评定
    4.2 建模仿真技术应用设计
        4.2.1 桥梁静载试验的目的
        4.2.2 桥梁静载试验的基本原则
        4.2.3 桥梁静载试验的基本方法
        4.2.4 结果评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优化实验测评
    5.1 实验背景
    5.2 实验需解决的问题
    5.3 桥梁概况
    5.4 动载试验
        5.4.1 试验主要方法与设备
        5.4.2 试验过程
        5.4.3 动载试验结果评定
    5.5 结合挠度计使用的静载试验
        5.5.1 试验主要方法与设备
        5.5.2 建立仿真模型
        5.5.3 静载试验结果
        5.5.4 静载试验结果评定
    5.6 实验总结
第六章 提升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水平的相关建议
    6.1 将市政桥梁设施纳入“天网”视频监控体系
    6.2 建立桥梁病害数据库
    6.3 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6.4 实现桥梁设施技术状况智能监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基于切削齿动态磨损的PDC钻头侧向力平衡分析与布齿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略语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考虑磨损的切削齿切削几何参数分析研究现状
        1.2.2 PDC钻头受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现状
        1.2.3 侧向力平衡布齿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4 PDC钻头破岩仿真与试验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考虑磨损的切削齿切削几何参数研究
    2.1 PDC钻头几何学基础理论介绍
        2.1.1 切削几何参数介绍
        2.1.2 布齿参数介绍
        2.1.3 PDC钻头的坐标系统
    2.2 切削齿的几何模型建立
        2.2.1 新齿几何模型构建
        2.2.2 考虑磨损的切削齿几何模型构建
        2.2.3 几何模型的分析对比
    2.3 破岩情况下切削齿的切削截面分析
    2.4 切削齿切削几何参数的求解
        2.4.1 零点遍历法的创立
        2.4.2 求解结果分析
    2.5 磨损前后切削齿切削几何参数对比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侧向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1 PDC钻头与切削齿的力学模型
        3.1.1 现有切削齿受力模型对比分析
        3.1.2 修正后的切削齿受力模型
        3.1.3 PDC钻头的受力模型构建
        3.1.4 受力模型的试验验证
    3.2 切削齿动态磨损对PDC钻头侧向力的影响
        3.2.1 PDC钻头切削齿的动态磨损模型建立
        3.2.2 PDC钻头上不同部位齿的动态磨损分析
        3.2.3 定钻压条件下切削齿动态磨损对侧向力的影响
        3.2.4 定钻速条件下切削齿动态磨损对侧向力的影响
    3.3 PDC钻头侧向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3.1 敏感性分析方法简介
        3.3.2 切削齿未磨损条件下侧向力敏感因素分析
        3.3.3 切削齿磨损条件下侧向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动态磨损的侧向力平衡布齿优化设计
    4.1 PDC钻头的布齿优化设计
        4.1.1 初始PDC钻头参数
        4.1.2 钻头受力及齿动态磨损趋势分析
        4.1.3 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4.1.4 优化设计模型求解难点分析
        4.1.5 代理模型介绍
        4.1.6 代理模型优选
        4.1.7 代理模型的构建
        4.1.8 代理模型求解
        4.1.9 最终求解结果分析
        4.1.10 优化设计前后磨损状况与侧向力对比分析
    4.2 基于切削齿动态磨损的侧向力平衡布齿优化设计方法的确定
    4.3 随磨侧力平衡布齿设计方法的应用
        4.3.1 优化设计模型的构建
        4.3.2 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
        4.3.3 求解结果及分析
    4.4 随磨侧力平衡布齿设计方法的特点
    4.5 小结
第5章 PDC钻头侧向力数值模拟研究
    5.1 仿真软件简介
    5.2 仿真基本简化与假设
    5.3 岩石本构关系的建立
        5.3.1 德鲁克-普拉格塑性本构模型
        5.3.2 岩石损伤模型
    5.4 切削齿与岩石的接触设定
    5.5 有限元模型验证
    5.6 直线型刀翼PDC钻头侧向力分析
        5.6.1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5.6.2 边界条件
        5.6.3 仿真结果
        5.6.4 PDC钻头所受侧向力的对比分析
        5.6.5 PDC钻头钻压与扭矩分析
        5.6.6 侧钻比对比分析
    5.7 螺旋型刀翼PDC钻头侧向力分析
        5.7.1 前处理与仿真
        5.7.2 PDC钻头所受侧向力的对比分析
        5.7.3 PDC钻头扭矩和钻压分析
        5.7.4 侧钻比对比分析
    5.8 小结
第6章 PDC钻头侧向力试验研究
    6.1 试验钻头设计
    6.2 测试内容
    6.3 试验设备与方案
    6.4 试验步骤
    6.5 侧向力测试结果
    6.6 侧钻比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PDC钻头布齿优化设计辅助软件开发
    7.1 软件开发
    7.2 布齿参数分析模块
        7.2.1 切削齿投影分析
        7.2.2 接触分析
        7.2.3 受力分析
    7.3 测试模块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8.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1MM磨损量下的切削截面形状类型
    附2: KRIGING模型精确化主控程序MAIN_CONTROL
    附3: 确定模型训练点主程序NEXT_POINT_6
    附4: 多样本点侧向力均值、侧向力方向均方差,磨损量均方差求解的运算程序MAIN_FUN
    附5: 单样本点侧向力均值、侧向力方向均方差,磨损量均方差求解的主程序FACTOR6_MAIN_FUN_SINGLEP
    附6: 磨损趋势预测主程序WEAR_TREND
    附7: 切削参数求解系列程序
    附8: 其他辅助程序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4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信号通道及处理载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动态信号分析仪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设计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仪器整体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整体设计实施方案
        2.2.1 信号输入调理通道结构
        2.2.2 通道触发模块结构
        2.2.3 信号源模块结构
        2.2.4 仪器显示控制模块结构
    2.3 仪器主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多模式多通道的控制需求分析
        2.3.2 DSP系统软件框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输入调理通道及处理载板模块设计及实现
    3.1 信号输入调理通电路设计
        3.1.1 无源衰减电路设计
        3.1.2 固定增益电路设计
        3.1.3 增益/衰减和偏置调节电路设计
        3.1.4 滤波电路设计
        3.1.5 ADC驱动器设计
    3.2 触发电路设计
    3.3 信号源硬件电路设计
        3.3.1 DAC电路设计及实现
        3.3.2 信号输出调理通道设计
    3.4 通道控制设计
    3.5 多通道电路设计
        3.5.1 多通道采集电路设计
        3.5.2 通道隔离度和一致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SP系统及控制功能设计
    4.1 DSP系统通信和控制接口设计
        4.1.1 DSP系统与逻辑处理模块的接口设计
        4.1.2 DSP系统与显示控制模块的接口设计
        4.1.3 DSP系统与FLASH之间接口设计
        4.1.4 DSP中断系统设计
    4.2 DSP系统控制设计
        4.2.1 FFT模式控制设计
        4.2.2 扫频模式控制设计
        4.2.3 信号源控制设计
    4.3 DSP系统上电自启动设计
        4.3.1 BOOTLOAD设计
        4.3.2 FLASH地址空间分配
        4.3.3 FLASH烧写具体设计实现
    4.4 DSP系统内存管理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调试与分析
    5.1 电源调试
    5.2 信号输入调理通道及处理载板的调试
        5.2.1 信号输入调理通道的调试
        5.2.2 信号源的调试
        5.2.3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5.3 脉冲响应测试
    5.4 信号源输出信号测试
    5.5 通道隔离度和一致性测试
    5.6 触发测试
    5.7 信号输入调理通道测试
    5.8 FFT最大实时带宽测试
    5.9 正弦扫频模式测试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多通道动态测试信号处理及控制逻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动态信号处理及控制逻辑设计总体方案
    2.1 动态信号处理及控制总体方案
    2.2 多模式测试数据处理逻辑设计方案
    2.3 动态测试信号源及扫频信号处理逻辑方案
    2.4 动态信号分析仪触发存储传输逻辑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测试数据处理逻辑设计及实现
    3.1 采样信号的数据处理流程
    3.2 基于抽取滤波的可变带宽分析设计
        3.2.1 数控振荡与混频结构
        3.2.2 级联积分梳状滤波器结构
        3.2.3 可变带宽分析结构
    3.3 多模式仪器数据预处理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测试信号源设计与扫频分析实现
    4.1 信号源的整体结构
    4.2 DDS结构的基本原理
    4.3 信号生成
        4.3.1 正弦信号
        4.3.2 线性调频信号
        4.3.3 突发线性调频信号
        4.3.4 扫频信号
    4.4 噪声生成
        4.4.1 高斯白噪声生成原理
        4.4.2 高斯白噪声的硬件实现
    4.5 测试信号源控制模块设计
    4.6 仪器扫频模式逻辑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触发模块设计与数据存储传输实现
    5.1 触发模块的总体设计
        5.1.1 触发模块的需求分析
        5.1.2 触发模块的逻辑设计
    5.2 多工作模式数据选通及存储
    5.3 PCIE空间配置与数据传输的实现
        5.3.1 配置空间以及驱动生成
        5.3.2 数据传输逻辑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验证
    6.1 测试平台介绍
    6.2 DDC模块测试
        6.2.1 抽取滤波模块逻辑测试
        6.2.2 可变带宽分析功能测试
        6.2.3 其他工作模式测试
    6.3 信号源测试
        6.3.1 信号输出测试
        6.3.2 噪声输出测试
        6.3.3 信号源扫频测试
    6.4 触发存储传输模式测试
        6.4.1 触发功能测试
        6.4.2 深存储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wxWidgets的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动态信号分析仪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动态信号分析仪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2.1 硬件平台介绍
    2.2 仪器软件需求分析
        2.2.1 界面需求显示
        2.2.2 仪器操作控制需求
        2.2.3 数据计算及分析处理需求
    2.3 仪器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2.3.1 软件功能划分
        2.3.2 软件多线程设计
        2.3.3 wxWidgets与Visual Studio 2008的交互配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控制模块
    3.2 界面显示模块
        3.2.1 绘图显示区
        3.2.2 菜单系统显示区
        3.2.3 参数显示区
    3.3 数据管理模块
        3.3.1 参数管理模块
        3.3.2 时域数据处理
        3.3.3 频域数据处理
    3.4 通信处理模块
    3.5 文件管理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关键技术实现
    4.1 控件自绘技术
    4.2 菜单系统设计
        4.2.1 菜单系统显示设计
        4.2.2 菜单系统结构设计
    4.3 程序运行机制的处理
        4.3.1 多线程机制
        4.3.2 同步通信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测试与功能验证
    5.1 软件测试介绍
    5.2 动态信号分析仪功能调试与验证
        5.2.1 多样显示形式功能
        5.2.2 频/幅值域数据测量功能
        5.2.3 窗/平均功能验证
        5.2.4 坐标轴类型显示功能
    5.3 项目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数据处理与测试信号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动态信号处理与测试信号源方案
    2.1 动态信号分析仪总体方案
    2.2 多模式测试数据处理需求
        2.2.1 动态信号分析仪测试领域的研究
        2.2.2 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工作模式介绍
        2.2.3 不同工作模式的信号处理需求
    2.3 动态信号频谱分析需求
        2.3.1 动态信号分析仪的频谱分析
        2.3.2 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实时处理带宽
    2.4 动态测试信号源的需求
        2.4.1 动态测试信号源的需求分析
        2.4.2 动态分析信号源的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动态测试数据处理设计及实现
    3.1 采样信号的数据处理流程
    3.2 触发模块设计
        3.2.1 触发模块的需求分析
        3.2.2 触发模块的逻辑设计
    3.3 基于抽取滤波的可变带宽分析设计
        3.3.1 基于抽取滤波的可变带宽分析
        3.3.2 抽取滤波模块结构
        3.3.3 抽取滤波逻辑设计
    3.4 多模式仪器数据预处理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测试信号源设计与实现
    4.1 信号源的整体结构
        4.1.1 信号源的硬件结构
        4.1.2 信号源的逻辑结构
        4.1.3 24位数模转换器的应用
    4.2 基于DDS结构的信号生成
        4.2.1 DDS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4.2.2 正弦信号
        4.2.3 线性调频信号
        4.2.4 突发线性调频信号
        4.2.5 扫频信号
    4.3 噪声生成
        4.3.1 高斯白噪声生成
        4.3.2 高斯白噪声的硬件实现
        4.3.3 粉红噪声
    4.4 模拟输出调理通道
    4.5 测试信号源控制模式设计与实现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硬件电路的测试验证
    5.1 测试平台介绍
    5.2 可变带宽分析测试
        5.2.1 抽取滤波模块逻辑测试
        5.2.2 可变带宽分析功能测试
    5.3 信号源测试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动态信号分析仪信号调理及主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设计分析
    2.1 系统整体设计
    2.2 信号调理通道设计方案分析
    2.3 触发通道方案分析
    2.4 采样方案分析
    2.5 仪器整机控制方案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调理采集模块设计
    3.1 通道垂直调理电路的设计
        3.1.1 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3.1.2 无源衰减网络
        3.1.3 阻抗变换和可调差动放大电路
        3.1.4 程控增益电路
        3.1.5 偏移调整电路
        3.1.6 检测电路
    3.2 带宽控制电路
    3.3 传感器激励源电路
    3.4 触发电路
    3.5 多通道动态信号采集设计
        3.5.1 采样实现
        3.5.2 采样时钟设计
        3.5.3 采集的控制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仪器主控系统设计
    4.1 仪器主控平台的设计
        4.1.1 主控系统方案对比
        4.1.2 主控板接.电路设计
        4.1.3 数字处理模块设计
    4.2 仪器控制的实现
        4.2.1 数据传输逻辑实现
        4.2.2 通道状态控制实现
        4.2.3 显示控制实现
        4.2.4 外存储实现
    4.3 电源设计和功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信号分析仪测试与结果
    5.1 电源测试
    5.2 仪器显示与控制系统调试
    5.3 信号调理采集测试
        5.3.1 模拟通道增益平坦度和频率响应测试
        5.3.2 低频高精度采样测试
        5.3.3 双音输入信号测试
        5.3.4 通道间串扰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数字化的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SB的多通道同步动态信号分析仪[D]. 杨雪凯.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6)
  • [2]一种并行架构的数字信号频域处理电路设计[D]. 李鹏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3]某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及分析设备研制[D]. 任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4]市政桥梁设施技术状况监测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D]. 巴伊卓玛.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5]基于切削齿动态磨损的PDC钻头侧向力平衡分析与布齿优化设计[D]. 马亚超.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6]4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信号通道及处理载板设计[D]. 唐陆正.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7]多通道动态测试信号处理及控制逻辑设计[D]. 柳华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8]基于wxWidgets的动态信号分析仪软件开发[D]. 杨丽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2)
  • [9]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数据处理与测试信号源设计[D]. 陈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10]动态信号分析仪信号调理及主控系统设计[D]. 计合森.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数字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