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

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

一、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陆洋[1](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陈煦[2](2019)在《基于CATV双向互动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而双向互动的自动抄表系统则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当前广西电力公司的日常任务(例如抄表,审计,数据分析和计费)效率低,电费结算水平和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传统手动抄表的方式存在漏抄、估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服务质量及用户体验。本文在对国内外远程抄表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为满足我区电力公司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实际需要,分析了抄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需求,完成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功能实现以及系统测试。具体如下:1.通过语言编程和数据库调用实现了远程抄表系统的页面设计、应用程序和其他功能;2.针对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提出系统的功能需求、数据库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为电费核算、电量控制、数据分析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3.设计了基于CATV网络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架,提出了以组织及权限、基础信息管理、抄表管理、统计分析等重要部分为核心的功能架构,并对其中涉及的重要功能做了重点阐述;4.通过各管理模块的功能应用完成了基于CATV网络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设计方案合理、功能测试结果正确,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企业内部潜力被挖掘,进而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供电水平的改善均离不开成本(管理、生产)的降低。

赵佳亮[3](2019)在《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如何将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和 EOC(Ethernet Over Cable)技术应用于黑龙江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入,并以更先进的技术实现传统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的双向接入,使有线电视网络能够实现电视广播和有线网络为主的两类主要的业务,为黑龙江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智能网络互联业务提供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入手,首先详细了解了有线电视网络及其接入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了部署。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HFC、EPON和EOC等单一有线电视接入网的相关技术及其各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课题研究方向提供了选择空间。接着针对单一接入技术存在的缺陷问题,介绍了现阶段采用的一些解决缺陷问题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的组合接入技术,同时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提炼出了组合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存在的问题,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针对前面单一和组合接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一种基于EPON、EOC和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的组合接入技术。并对该组合技术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并以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为例,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规划,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城区网络的总体结构,提出了网络结构规划。网络的每一级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最后对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介绍了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网设计完成后的传输指标分析和整体性能分析,介绍了可以开展的新业务,并对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具有实用价值,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推动我国进行三网融合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吕代嘉[4](2017)在《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宽带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广电网络公司也在研究思考着提升带宽、网速加速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而新一代宽带接入技术FTTH,具有高带宽、不易受干扰,稳定性强等特点,是广电网络公司研究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应能保留原有的广播电视资源和优势,PON结构也能与广电现有的光缆资源很好的结合,能提供广播电视、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等多种双向互动业务。本论文以广西广电网络贵港分公司的农网Y村试点FTTH建设项目为背景,从对FTTH接入网技术在广电网中的应用分析下手,通过研究FTTH的通讯特点,组网模式和实现方式,给出了完整的广电网络贵港分公司Y村的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建设方案,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一是通过介绍FTTH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到FTTH技术在我国已成为主流的接入网技术,说明了本论文研究FTTH技术在广电网络中应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FTTH技术的通信原理和组网方式的研究,选择适合在广电网络中运用的FTTH技术实现方式。本论文主要是选择基于EPON网络结构、双纤三波组网模式的FTTH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在贵港分公司Y村FTTH网络的组网方案,包括前端机房、ODN网络和家庭网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建设,及整个系统的指标要求等。三是对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包括FTTH网络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和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等。

李军[5](2016)在《支持无线前传无源光网络的光纤非线性损伤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超高清视频电视、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大数据存储、云计算等新型业务的出现,固网和移动接入的数据流量正分别以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50%和57%的速度持续增长中。据Cisco公司预测,到2019年全球每月总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24.3艾字节(EB,Exabyte),几乎相当于2014年每月总移动数据流量的十倍。为了解决这一数据流量的急剧增长,国际电信联盟和IEEE标准化组织都开始了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下一代40-Gb/s和100-Gb/s无源光网络的标准化工作。与此同时,以1-Gb/s用户体验速率、毫秒级端到端时延以及超高连接数和流量密度为目标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随着无线接入速率的不断提升,基站数量、数据回传容量、及基站维护和运营成本都将急剧增大;另一方面,基于射频传输的无线信号随着速率的增加其传输距离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借助于大容量的光纤通信,将灵活的移动接入和光纤进行结合,实现宽带灵活的信息接入,降低基站维护和运营成本,是未来光接入网的发展方向,即将固网和移动网络进行融合,实现“最后一公里”单纤双向的全业务接入。在此背景上,中国移动提出的云化无线接入网络(C-RAN,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正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它旨在通过新型的无线前传技术来传输远端射频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和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band Unit)之间的数据。当前,支持无线前传无源光网络已经被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系统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在未来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将采用单纤双向来承载各种业务,包括固网接入的业务和移动接入的业务。因此,在“最后一公里”接入光纤中,不同业务、不同波段的波长将共存在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特别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多,以及速率的不断提高,光纤中的波长数量会急剧增加。因此,大量不同业务、不同波段波长之间很容易由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信号的传输性能;2)在未来5G移动通信中,无线基站的数量将会急剧增加,同时基站天线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若采用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无线前传(fronthaul),即对接收到的无线射频信号直接进行采样量化编码之后再进行传输,将会导致基站数据前传容量的急剧增大。此外,采用模拟技术进行无线前传也会受到光纤色散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未来5G移动通信的高频传输,其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如何采用低成本、大容量的、可靠的传输方式来保证基站数据的前传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未来5G移动通信中的多点协作、大规模天线等新技术要求多天线间能够快速的协同通信,因而对传输链路的时延、抖动、同步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高速无线前传网络中保证链路的时延、抖动以及同步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未来固网接入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光接入网,本论文主要在光纤非线性损伤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论文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1.无源光网络与无线前传之间的受激拉曼非线性损伤针对未来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光接入网,首先阐述了新型高速的固网接入方式,即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及目前存在的两种无线前传方式:即分别基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无线前传,并指出基于数字无线前传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其次,对下一代40-Gb/s速率的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和数字无线前传共存系统中由受激拉曼引起的非线性损伤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和数字无线前传混合传输光接入网系统中的受激拉曼非线性损伤进行了理论与仿真研究,指出受激拉曼非线性损伤对数字无线前传信号造成影响的两种方式:额外的功率损耗和信号失真。并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不同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波长数情况下对无线前传信号带来的功率损耗情况。2)通过实验对受激拉曼引起的功率损耗和信号失真进行了测量。由于低频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的影响,无线前传信号眼图会发生恶化,即上眼皮噪声会增大,最终导致无线前传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恶化。2.双向多波长传输下的功率损耗和串扰噪声在未来5G移动通信中,由于大规模天线等新技术的使用,导致无线前传容量的急剧增大,从而使得无线前传波长数变得越来越多。此外,“最后一公里”光纤将承载各种业务的信息传输,包括传统光接入网业务RF-video、GPON、XG-PON以及无线前传业务。因此,对不同业务、不同波段多波长之间由受激拉曼引起的功率损耗和串扰噪声进行了实验和仿真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不同业务、不同波段多波长之间由受激拉曼引起的功率损耗和串扰噪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实验测试。并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受激拉曼散射的方向性对上下行无线前传信号带来的不同影响,为系统运营商在实际设计和研究固网与移动接入融合的光接入网系统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2)仿真分析和验证了在大量无线前传波长存在时由受激拉曼带来的功率消耗情况,并对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功率消耗进行了仿真。为将来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光接入网中的波长数极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3.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抑制方法针对下一代固网接入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光接入网系统,处于不同波段的业务波长会存在拉曼串扰噪声的影响。本节首先介绍了拉曼串扰噪声对传统CATV视频业务及数字业务等带来的影响,并总结和分析了传统的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的抑制方法;接着,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Dicode码的拉曼串扰噪声抑制方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支持无线前传无源光网络系统中拉曼串扰噪声对传统CATV视频信号带来的影响,并对Dicode码抑制拉曼串扰噪声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抑制效果。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1)详细分析了不同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的抑制方法(例如8B10B、延迟编码和新型的Dicode编码方案等),并对各种编码方案的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2)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行的编码方式,即通过简单的延迟相减操作来改变信号的谱型来达到抑制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的目的,并通过实验对其抑制效果和传输性能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抑制效果。

朱静[6](2015)在《TADS技术在无线通信室内覆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高科技让一切触手可得,然而人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深,已经很难离开网络而生活了,于是对于网络覆盖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用户的增加、高楼的快速建成、建筑密度的增加,无线网络质量经受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微蜂窝覆盖由于各种限制很难对一些特殊的建筑做到深度的全覆盖。TADS是无线网络中一种新兴的室内外信号分布系统,其以CATV电缆作为基础传输介质且具备全双工、高带宽、低损耗等特点,能够很好解决传统室内覆盖系统施工难、投资大、馈缆损耗大、小区间频繁切换以及深度覆盖效果差等问题。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无线通信室内覆盖方式进行了调研,这一工作很好地揭示了特殊建筑在网络建设方面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随后,在学习和了解有线电视和移动微蜂窝网络组网方式和技术后,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针对某市一居民小区的特殊情况,首先分析周边环境和建筑特点,采集覆盖情况的数据。接着,结合文中的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组网建设方案,并予以实施。随后,在项目完成后再次进行覆盖情况的测试,并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移动通信网技术发展情况,对今后的融合接入技术进行展望。

赵守佐[7](2014)在《采用EPON+MoCA技术建设有线电视双向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比较了EPON+EoC各种接入技术改造方案的优劣,重点阐述了采用新颖的EPON+MoCA技术进行改造,可获得低投入、高效率、覆盖广、带宽高、性能好的总体效果。

赵守佐[8](2013)在《采用EPON+BIOC技术构建CATV双向网》文中研究指明数据业务的急剧增长和数字双向业务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对网络带宽和双向化的急切追求,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进度已经影响了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增长,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打造一张低成本、高质量的双向网络,成为广电经营者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采用新颖的EPON+BIOC方案进行改造,可获得低投入、高效率、覆盖广、带宽高、性能好的总体效果。

臧可[9](2013)在《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海量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光放大器已经成为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全光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器件之一,正是因为它能够对光信号进行直接放大,极大降低设备成本和系统复杂度。其中,光纤拉曼放大器(RFA)具有增益高、带宽大、噪声低等优点,在理论研究和系统应用中有极高的价值。虽然RFA已经商用,但仍存在如超宽带、高阶拉曼效应等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早期关于高阶RFA的研究,打破了传统RFA的噪声极限,但尚未成熟、走向应用。本论文集中研究高阶RFA和相关的数学建模,研究高阶RFA的噪声、增益和带宽等关键性能,并对其应用展开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高阶自发辐射的机理,针对有效模场面积在高阶泵浦范围不再是常量的情况,对高阶RFA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形式的变步长龙格库塔法来求解拉曼耦合方程,可有效降低其算法的复杂度、减小运算时间。利用该修正模型求解,得出结论:高阶斯托克斯线可以作为高阶RFA的泵浦源。(2)设计了几种高阶RFA并研究其噪声特性。仿真比较了高阶RFA和传统RFA的噪声特性,得出结论:二阶RFA和三阶RFA的有效噪声指数相比传统RFA分别降低了1.5dB和2.7dB;找出了高阶RFA低噪声的理论依据,即信号功率光沿光纤的分布更均匀,使其分布放大产生更低的噪声,并通过对不同泵浦方式下二阶RFA的噪声研究,验证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分析了单、双向泵浦方式对二阶RFA的影响,指出双向二阶泵浦方式可以获得最佳噪声性能。(3)分别利用小功率低阶泵浦光作种子光和大功率高阶泵浦光作泵浦源去调节高阶RFA的带宽和增益,提出了利用“多阶次泵浦法”拓展高阶RFA的带宽,通过多个不同阶次的泵浦实现宽带高阶RFA;提出修正的遗传算法来快速、准确地寻找最佳拉曼泵浦方案,实现高阶RFA的增益平坦。对以上方案的仿真得出结论:利用8个和10个泵浦,实现了120km透明传输的50nm和80nm高阶拉曼增益谱,其有效噪声指数均小于-3dB,增益波动小于1dB;仿真分析了三阶分布式RFA中各阶泵浦的作用:其中一阶泵浦拓展带宽和改善增益平坦度;二阶泵浦提高增益;三阶泵浦改善噪声特性并为低阶泵浦提供能量。(4)搭建了有线电视(CATV)光纤系统的实验平台,提出了二阶RFA在其中应用的方案,并与传统的EDFA放大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搭建了基于16-QAM调制的数字CATV系统仿真平台,分析了三阶RFA和一阶RFA在该系统中的作用,并对其误码性能进行了评估。(5)研究了拉曼效应对双泵浦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的影响,指出该影响主要由拉曼响应函数的实部决定,其仿真结果如下:拉曼效应使参量增益改变且易受零色散波动的影响,但小的零色散波动(如0.2nm)在拉曼效应的作用下有助于获得一个平坦增益谱。

石环[10](2012)在《HFC网络双向化改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交流从单一的语音文字发展到高速多媒体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民用的三大信息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独立使用,造成了重复建设、带宽浪费、运营商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对人们的信息交流及业务融合来说,三网融合已经是一种趋势和必然。然而,在现有体系下三大网络协调难度很大,导致三网融合的发展很缓慢[1]。针对这种情况,广电网提出了有线电视网的双向化改造,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宽频带、低成本、线路基本普及的优势,用现有的HFC网络(光纤同轴混合网)来承载三网融合的线路,以低成本和较简单的施工方式实现语音、高速互联网以及高水平有线电视等双向交互业务[2]。EPON+EoC技术是目前HFC网络实现双向化改造的接入技术之一。本文针对HFC网络的双向化改造,研究并设计一种基于EPON+EoC技术的HFC网络双向化改造系统,该系统集成了EPON网络的ONU、有线电视信号的光接收机、有源EoC模块,是一个性能良好的HFC网络双向化改造接入设备。该设备同时支持接收CATV信号和IP数据信号,经过混频板输出RF+DATA的混合信号到有线电视现有的同轴电缆分配网,最后在用户端配合有源EoC终端设备组成最后一公里用户局域网的高速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接入。本文重点是研究与设计该系统的硬件技术,主要的研究有以下两点:第一,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内光接收机模块、有源EoC模块和混频板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和PCB板的layout部分。第二,系统测试。硬件电路烧入软件部门编写的firmware后,搭建测试平台测试系统内光接收机模块和有源EoC模块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后再测试整机同时接收CATV信号和网络数据信号配合有源EoC终端实现看电视和上网的功能。

二、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2.2 ADSL接入技术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2.2.2 ADSL接入方式
        2.2.3 ADSL调制原理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3 光纤接入技术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2.3.3 EPON接入技术
        2.3.4 GPON接入技术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4 HFC接入技术
        2.4.1 CATV网络简介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2.6 无线接入技术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3.2.1 OLT部署
        3.2.2 ONT/ONU部署
        3.2.3 ODN部署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4.1.2 接入层OLT
        4.1.3 BRAS设备
        4.1.4 网管系统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4.1.6 设备面板
        4.1.7 光猫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4.2.2 工程施工方案
        4.2.3 分布施工方法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CATV双向互动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简介
    2.2 功能需求分析
    2.3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3.1 系统的构架设计
    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实现
    4.1 欠费停复电管理模块
    4.2 电量冻结模块
    4.3 计量自动化模块
    4.4 营销集中器模块
    4.5 双向互动子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
    5.2 测试内容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远程集抄部分编程语句
附录2 营销集中器部分编程语句

(3)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2.1 宽带接入网技术
    2.2 HFC 技术
        2.2.1 HFC网络简述
        2.2.2 HFC网络结构
    2.3 PON技术
        2.3.1 EPON技术
        2.3.2 GPON技术
        2.3.3 PON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4 EOC技术
        2.4.1 EOC概述
        2.4.2 EOC技术原理
    2.5 ASON技术
        2.5.1 ASON概述
        2.5.2 ASON特点
    2.6 小结
第3章 组合接入技术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分析
        3.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3.1.3 设计原则、目标及技术指标
    3.2 CMTS与CableModem组合
    3.3 EPON与LAN组合
    3.4 EPON与EOC组合
    3.5 组合技术比较
    3.6 三组合技术创新
    3.7 小结
第4章 EPON+EOC+ASON技术组合网络实践
    4.1 系统设计
        4.1.1 系统设计背景
        4.1.2 系统设计目标
        4.1.3 组合设计比较
        4.1.4 组合设计结构
    4.2 组合设备配置
    4.3 组合速率估算
    4.4 光损耗估算
    4.5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对象
        5.1.1 测试要求
        5.1.2 测试实施
    5.2 测试注意事项
    5.3 测试结果
        5.3.1 系统功能测试
        5.3.2 系统性能测试
        5.3.3 系统运行测试数据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FTTH技术概述及组网研究
    2.1 FTTH技术简介
    2.2 FTTH的优势及网络结构
    2.3 FTTH PON通信原理及组成部分功能
        2.3.1 OLT主要功能
        2.3.2 光分配网络(ODN)主要功能
        2.3.3 光网络单元(ONU)主要功能
    2.4 FTTH PON关键技术
        2.4.1 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2.4.2 测距技术
        2.4.3 突发控制技术
    2.5 实现FTTH的三种PON接入网技术
        2.5.1 APON/BPON技术
        2.5.2 EPON (Ethernet PON)技术
        2.5.3 GPON (Gigabit-Capable PON)技术
        2.5.4 GPON与EPON的区别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组网方式及工程实现
    3.1 有线电视网络的组网
        3.1.1 有线电视HFC系统模型
        3.1.2 有线电视单向HFC网络组网
        3.1.3 有线电视双向HFC网络组网
        3.1.4 关于双向HFC的小结
    3.2 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组网
        3.2.1 单纤三波组网方式
        3.2.2 双纤三波组网方式
        3.2.3 两种组网方式的比较与选用
    3.3 FTTH网络前端系统设计
        3.3.1 广播电视信号系统设计
        3.3.2 IP数据信号系统设计
    3.4 ODN网络设计
        3.4.1 ODN基本要求
        3.4.2 ODN设计原则
        3.4.3 ODN层次结构
        3.4.4 ODN网络光分配点设置
        3.4.5 ODN网络分光结构设计
        3.4.6 馈线光缆段设计
        3.4.7 配线光缆段设计
        3.4.8 入户光缆段设计
        3.4.9 ODN纤芯配置
    3.5 FTTH网络系统指标及计算
        3.5.1 广播电视网指标要求
        3.5.2 EPON系统指标要求
        3.5.3 光缆指标
        3.5.4 光链路损耗计算
    3.6 家庭网络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TTH技术的覃塘Y村广电双向系统方案设计与建设
    4.1 覃塘镇Y村FTTH设计概述
    4.2 Y村FTTH网络项目方案具体设计
        4.2.1 项目设计步骤
        4.2.2 Y村FTTH覆盖区域划分
        4.2.3 Y村ODN规划设计
        4.2.4 Y村FTTH系统信号总示意图
    4.3 Y村FTTH网络项目方案实施建设
        4.3.1 村级机房信号开通
        4.3.2 Y村ODN实施建设
        4.3.3 Y村家庭网络接入安装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TTH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物理层测试
        5.1.1 光系统传输性能测试
        5.1.2 ODN性能测试
        5.1.3 光功率测试
    5.2 链路层测试
    5.3 业务层测试
    5.4 网管命令查询
    5.5 FTTH网络接入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支持无线前传无源光网络的光纤非线性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接入网的发展
        1.1.1. 无源光网络
        1.1.2. 标准化进程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1 用户及其数据流量的增长趋势
        1.2.2 第五代移动通信
        1.2.3 云化无线接入网
    1.3 支持无线前传无源光网络
        1.3.1. 无线前传网络
        1.3.2. 全业务接入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源光网络与无线前传之间的受激拉曼非线性损伤
    2.1 系统架构
        2.1.1 保护机制
        2.1.2 波长规划
    2.2 受激拉曼非线性损伤分析
        2.2.1 拉曼散射和受激拉曼散射
        2.2.2 功率消耗理论分析及仿真
        2.2.3 串扰噪声理论分析及仿真
    2.3 实验验证
        2.3.1 实验结构
        2.3.2 功率消耗和拉曼串扰噪声测量
        2.3.3 眼图和误码率测试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向多波长传输下的功率消耗和串扰噪声
    3.1 研究背景
    3.2 多波长共存系统
    3.3 双向多波长传输实验
        3.3.1 功率消耗测量与分析
        3.3.2 串扰噪声测量与分析
        3.3.3 拉曼串扰噪声的偏振性和方向性探讨
    3.4 双向多波长传输仿真
        3.4.1 单方向波长间的功率消耗
        3.4.2 双向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消耗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非线性拉曼串扰噪声抑制方法
    4.1 拉曼串扰噪声抑制概述
    4.2 RF-video与TWDM-PON共存系统
        4.2.1 TWDM-PON对RF-video性能影响分析
        4.2.2 RF-video波长上的拉曼串扰噪声测量
    4.3 拉曼串扰噪声抑制方法
        4.3.1 常用抑制拉曼串扰的编码方式
        4.3.2 Dicode原理及其频谱特性
    4.4 实验验证
        4.4.1 实验结构
        4.4.2 抑制效果测量
        4.4.3 误码率测试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附录: 中英文对照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TADS技术在无线通信室内覆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概述
    2.1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原理
    2.2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组成
        2.2.1 信号源
        2.2.2 多系统合路器
        2.2.3 信号分布系统
    2.3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主要器件
        2.3.1 干线放大器
        2.3.2 定向耦合器与功率分配器
        2.3.3 合路器
        2.3.4 天线
        2.3.5 射频电缆
        2.3.6 泄漏电缆
        2.3.7 电桥
        2.3.8 负载
    2.4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原则
        2.4.1 设计流程
        2.4.2 相关技术要求
        2.4.3 信源设计
        2.4.4 天线布局
        2.4.5 分布系统设计
    2.5 主流室内覆盖组网方式
        2.5.1 宏蜂窝+分布式系统
        2.5.2 微蜂窝+分布式系统
        2.5.3 BBU+RRU+分布式系统
        2.5.4 FemtoCell
    2.6 TADS系统原理
        2.6.1 概念简介
        2.6.2 实现原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ADS技术在无线通信室内覆盖中的应用研究
    3.1 覆盖场景研究
    3.2 基于TADS技术的解决方案
        3.2.1 多制式多业务接入实现
        3.2.2 高质量网络性能指标实现
        3.2.3 系统扩展升级实现
        3.2.4 建筑保护、减少施工的实现
        3.2.5 TADS系统技术特点
    3.3 系统设计
        3.3.1 信号源的选取
        3.3.2 系统技术指标
        3.3.3 容量配置
        3.3.4 分布式系统的选取
        3.3.5 设备数量及安装位置的选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ADS的无线通信室内覆盖实例的设计与实现
    4.1 案例背景
    4.2 方案实现
        4.2.1 具体方案
        4.2.2 现场查勘
        4.2.3 主要器件及组网方式
        4.2.4 工程实施
    4.3 TADS系统的性能测试评估
        4.3.1 GSM无线环境性能测试评估
        4.3.2 WLAN无线环境性能测试评估
    4.4 TADS系统应用分析
        4.4.1 可应用场景分析
        4.4.2 应用性价比分析
        4.4.3 应用效果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的论文

(7)采用EPON+MoCA技术建设有线电视双向网(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EPON网络结构
2 EPON的优势
3双向网络改造方案的优劣比较
    3.1 CMTS+CM改造方案
        1.CMTS+CM的优势
        2.CMTS+CM的劣势
    3.2 EPON+无源基带Eo C改造方案
        1.无源基带Eo C的优势
        2.无源基带Eo C的劣势
    3.3 EPON+LAN改造方案
        1.EPON+LAN的优势
        2.EPON+LAN的劣势
    3.4 EPON+有源低频Eo C改造方案
        1.有源低频Eo C的优势
        2.有源低频Eo C的劣势
    3.5 EPON+有源高频Mo CA改造方案
        1.Mo CA的优势
        2.Mo CA的劣势
4对比结论
5结束语

(8)采用EPON+BIOC技术构建CATV双向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EPON网络
2 EPON的优势
3 双向网络改造方案的优劣比较
    3.1 CMTS+ CM改造方案
        CMTS+CM的劣势:
        CMTS+CM的优势:
    3.2 EPON+无源基带EoC改造方案
        无源基带EoC的优势:
        无源基带EoC的劣势:
    3.3 EPON+LAN改造方案
    3.4 EPON+有源低频EoC改造方案
    3.5 EPON+有源高频BIOC (EoC) 改造方案
        有源高频BIOC的特点:
4 结束语

(9)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纤通信中几种光放大器
        1.2.1 稀土掺杂光纤光放大器
        1.2.2 半导体光放大器
        1.2.3 掺铒波导放大器
        1.2.4 光纤参量放大器
    1.3 光纤拉曼放大器
        1.3.1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主要特点
        1.3.2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应用
        1.3.3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研究现状
        1.3.4 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的研究热点
        1.3.5 研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意义
    1.4 论文结构及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2.1 拉曼散射现象
        2.1.1 非受激拉曼散射的经典理论
        2.1.2 非受激拉曼散射的量子理论
        2.1.3 受激拉曼散射
    2.2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数学模型
        2.2.1 简单条件下的数学模型
        2.2.2 复杂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2.2.3 仿真工具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噪声特性研究
    3.1 高阶受激拉曼散射效应
        3.1.1 耦合方程组的修正
        3.1.2 高阶自发辐射原理
    3.2 高阶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
        3.2.1 高阶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结构
        3.2.2 高阶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特性
    3.3 高阶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噪声来源
        3.3.1 DRS 噪声
        3.3.2 泵浦光的RIN
    3.4 不同阶泵浦的噪声特性研究
        3.4.1 二阶泵浦对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噪声影响
        3.4.2 三阶泵浦对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噪声影响
        3.4.3 不同泵浦方式下的性能比较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增益与带宽
    4.1 光纤拉曼放大器中增益和带宽的基本概念
        4.1.1 光纤中的拉曼增益谱
        4.1.2 常用增益谱系数测量
        4.1.3 增益波动
        4.1.4 增益带宽与增益平坦性
        4.1.5 一阶光纤拉曼放大器增益平坦化的方法
    4.2 三阶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带宽优化
        4.2.1 三阶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带宽
        4.2.2 优化算法的引入
        4.2.3 带宽优化及仿真结果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和拉曼效应的应用研究
    5.1 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在CATV系统中的应用
        5.1.1 CATV系统简介
        5.1.2 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对模拟CATV系统性能的影响
        5.1.3 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对数字CATV系统的影响
    5.2 拉曼效应对宽带参量放大器的影响
        5.2.1 考虑拉曼效应的参量放大器
        5.2.2 参量增益受拉曼效应的影响
        5.2.3 参量带宽受拉曼效应的影响
    5.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10)HFC网络双向化改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EPON+EoC技术介绍及研究现状
        1.2.1 EPON介绍
        1.2.2 EoC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工作和论文主要内容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HOMEPLUG技术
        2.1.1 HomePlug技术的产生
        2.1.2 HomePlug技术的实现
    2.2 系统有源EoC模块控制器设计技术分析
    2.3 HFC网络双向化改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分析
        2.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3.2 系统内部结构方案设计
        2.3.3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和关键指标
3 系统内部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1 电路原理设计
        3.1.1 CATV光接收机模块电路设计
        3.1.2 EoC数据板模块电路设计
        3.1.3 混频板模块电路设计
    3.2 模块PCB设计
        3.2.1 PCB板布局的规则
        3.2.2 PCB布线的规则
        3.2.3 EoC数据板的PCB
4 系统的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样机制作工艺
    4.2 样机实验室测试
        4.2.1 光接收机模块性能测试
        4.2.2 EoC数据模块性能测试
        4.2.3 系统整机测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基于CATV双向互动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煦. 广西大学, 2019(06)
  • [3]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D]. 赵佳亮. 吉林大学, 2019(03)
  • [4]基于FTTH技术的CATV双向网络研究及应用[D]. 吕代嘉. 广西大学, 2017(06)
  • [5]支持无线前传无源光网络的光纤非线性损伤研究[D]. 李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6]TADS技术在无线通信室内覆盖中的应用研究[D]. 朱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采用EPON+MoCA技术建设有线电视双向网[J]. 赵守佐.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3)
  • [8]采用EPON+BIOC技术构建CATV双向网[J]. 赵守佐. 中国有线电视, 2013(05)
  • [9]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特性研究[D]. 臧可. 北京邮电大学, 2013(04)
  • [10]HFC网络双向化改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石环.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CATV双向传输的实现方案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