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的五个神话

关于宇宙的五个神话

一、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论文文献综述)

冯业枫[1](2018)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以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指引的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地理教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传授地理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服务社会。在即将进行新一轮的地理教材修订之际,本文选取中国大陆人教版、香港特区雅集版和台湾地区南一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三地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进行比较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及分析得知,国内外地理教材的内容研究主要侧重于表述层面和内容层面,在教材的比较研究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对于教材的教育功能的研究较少且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相关理论,本文将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素材分析,总结出包括3个一级功能、9个二级功能和26个三级功能的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该体系具有动态生成性和层次结构性的。总结归纳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特点,并运用比较研究法,发掘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异同点,指出中国大陆的人教版教材较港台地区教材存在地理知识实用性和时效性、地理技能培养针对性、生态视角培养和公民教育内容配置上存在不足。三地学科教育功能存在差异与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变化跟学科发展等有关。最后综合三地教材在地理教育功能上的优点,为大陆地理新教材的修订提出几点建议。1.地理知识上,要与时俱进,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完善知识的完整;2.地理技能上,增加针对加强地理技能的学习栏目,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3.地理视角上,联系实际环境捕捉地理视角,加强地理生态视角的培养;4.生命教育上,渗透地理与生命教育联系,加强防御灾害技能的训练;5.公民教育上,立足现实需要,合理配置地理乡情和国际理解内容。

王燕华[2](2016)在《中国古代类书史视域下的隋唐类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隋唐类书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中国古代类书史视域下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共分八章。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类书兴起的时期,基本确立了类书的编撰思想和方法,官私类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类书,大多已散佚,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敦煌类书研究成果的公开,使我们对魏晋南北朝类书发展的脉络逐渐明晰,这为深入探究隋唐类书演进的基础,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隋唐类书是中国类书进入宋代繁荣期的前站,处于积累发展阶段。隋唐类书的发展有赖于帝王盛世文化的功业、文化的融合、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各类知识查找的新需求。隋唐类书产生了“事文一体”的类书编撰新体例,形成了类书发展的新特点。隋唐类书众多,但至今尚存者不到十部,其中四大类书代表了隋唐类书发展的最高成就,表明其在中国类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隋唐时期,类书分类思想的逐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百科全书”思想的形成、文献应用思想的确立、类分思想的演进、目录分类思想的变化等方面。隋唐类书的“百科全书”思想,以包罗万象和事文兼收为特征。隋唐官私类书均以“天地人事物”顺序为部类,以容纳万物为收录的宗旨。隋唐类书文献应用的新理念,使编撰的类书成为汇聚知识的资料库和诗文创作、应试备考、蒙学教育等的工具书。隋唐类书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三级类目分类体系,呈现出了细密化、规范化的趋势。同时,韵编法的产生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类书分类法。此外,目录书对于类书着录的变化,也反映了隋唐类书分类思想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隋唐类书编撰体例之精细超越了前代,在分类体系的安排上,主要表现为分类结构的完善和“事文一体”体例的演进,由此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类书的分类框架。隋唐类书“事文一体”的新体例,经《北堂书钞》之雏形,《艺文类聚》之初创,《初学记》之演进,逐渐趋于成熟。隋唐时期,类书编撰者创造性地将互着别裁法、参见法、按注法等目录学方法引入了类书编撰中,进一步完善了类书的编撰方法,提高了类书的使用价值。隋唐类书的本体功用和新功用日趋完善。隋唐时期大规模编撰类书,主要出于帝王夸耀文治之心,亦有借编撰类书达到安抚人心、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目的,同时隋唐类书汇聚各种资料,其临事取用方便检索、储材备用为文章之助的本体功用得到了充分发展。隋唐类书“事文一体”新体例的构建,集儒家经典、典故旧事、诗赋杂文于一体,进一步拓展了类书的新功能,也使类书应试备考和蒙学教材的新功用逐渐凸现。在目录书中,类书所处的位置多有变迁。《皇览》初创,即着录于史部“皇览簿”,此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类书在数量和类型上有了一定的拓展,遂脱离史部,于《隋志》中居子部杂家之末。隋唐类书数量大增,体例创新,其于目录书中单独辟类成为了必要,终于在《旧志》中取得独立地位,于子部之下辟“事类”类专收类书,《新志》则改“事类”为“类书”类收录类书,这是对隋唐类书重要变化的科学判断,客观地反映了时人的类书观和学术界对于类书地位、价值的判定。隋唐类书体例与内容的变化,更多地展现了实用性价值,这就为类书走向民间开辟了通道,成为普通士子应试备考、蒙学教育的工具书。隋唐类书广泛流传于民间、海外,甚至流传千年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这是其地位、价值显着提高的明证。隋唐类书“资料汇编”的性质,对后世学者来说,利用其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明显是一种便捷的手段。同时,借助类书进行校勘典籍、辑录佚书等,也有着特殊的价值。当然,隋唐类书搜集的资料毕竟是第二手的,其体例安排时同样存在着引用资料无确切出处、分类重复和引用类书版本不精等诸问题。由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隋唐类书的文献价值和不足之处,以使隋唐类书成为后世学者治学的资料库和工具书。隋唐类书分类思想的成熟和分类体系的完善,为宋以后类书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类书史视域下,宋代类书发展繁荣的各个方面都能从隋唐类书中找到端倪,这足以说明隋唐类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确实对宋以后类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方克立[3](2005)在《张岱年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中应有之地位》文中提出张岱年是20世纪30、40年代创造了中西融合的哲学体系、自成一家之言的少数几位中国哲学大师之一。张岱年试图在中国传统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土壤中生长、发展出现代新唯物论哲学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独辟蹊径的探索。张岱年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现代西方哲学和其他人类智慧成果,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他所倡导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和主导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流合一”、综合创新之路,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史中虽然未能充分实现,但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现实道路。

李琼[4](2004)在《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与中国社会的迎纳心态》文中研究表明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及其携来的西学、中国社会的三个阶层即下层百姓、士大夫、封建君主为研究对象,从耶稣会士传入西学(包括宗教与科学)和中国社会迎纳西学两个方面入手,考察了西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耶稣会士在士大夫阶层传教时对基督教的儒学化及其影响、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迎纳;探讨耶稣会士作为传教手段而携入中国的西方科学的性质、影响以及士大夫对西方科学的迎纳。 第二部分:论述耶稣会士在宫廷传教,以科学为诱饵争取皇帝皈依的策略,分析了封建君主对西方科学和宗教的接纳心态。 第三部分:分析耶稣会士在下层百姓中的传教活动、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及其对下层百姓接受基督教的影响。

饶帮早[5](2003)在《Top 5 Cosmic Myths(2) 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文中研究说明 4.Meteors(陨星)are heated by friction(摩擦)as they pass through the atmosphere This one makes sense(有道理),which iswhy it’s so pernicious(有害的).But it’s stillwrong. Meteoroids are tiny(小的)bits of dust,rock,ice or metal that the unfortunate luck

饶帮早[6](2003)在《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文中研究指明 How much astronomy(宇宙知识)do you know? Imean,really know.Completely,self-assuredly, bet-your-bot-tom-dollar,1 00:percent abso-lutely(完全地)certain youknow. Hmmm…wanna bet? Onthese pages are five astronomymisconceptions(误解)that are

二、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地理教材研究现状
        1.3.2 地理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构建
    2.1 高中地理教学科教育功能体系构建的依据
        2.1.1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3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2.2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构建的操作过程
        2.2.1 提取高中地理教材的素材
        2.2.2 判断教材素材的教育功能
        2.2.3 教育功能判断的信度测量
    2.3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内涵
        2.3.1 认知教育功能
        2.3.2 个人教育功能
        2.3.3 社会教育功能
    2.4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特点
        2.4.1 动态生成性
        2.4.2 层次结构性
    2.5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2.5.1 中国大陆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2.5.2 中国香港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2.5.3 中国台湾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第三章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1 中国大陆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1.1 认知教育功能特征
        3.1.2 个人教育功能特征
        3.1.3 社会教育功能特征
    3.2 中国香港高中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2.1 认知教育功能特征
        3.2.2 个人教育功能特征
        3.2.3 社会教育功能特征
    3.3 中国台湾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3.1 认知教育功能特征
        3.3.2 个人教育功能特征
        3.3.3 社会教育功能特征
第四章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异同性
    4.1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的比较分析
        4.1.1 认知教育功能比较分析
        4.1.2 个人(生命)教育功能比较分析
        4.1.3 社会(公民)教育功能比较分析
    4.2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不同点
    4.3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相同点
第五章 影响地理学科教育功能形成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
    5.1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形成原因
        5.1.1 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地理教材编写
        5.1.2 全球变化和学科发展不断扩展地理学科教育功能
        5.1.3 体现当地人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个人身心发展规律
        5.1.4 初中地理基础与选修课程设计的影响
    5.2 基于地理学科教育功能的中国大陆高中地理教材改进建议
        5.2.1 地理知识上,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5.2.2 地理技能上,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5.2.3 地理视角上,加强地理生态视角的培养
        5.2.4 生命教育上,加强防御灾害技能的训练
        5.2.5 公民教育上,合理配置地理乡情和国际理解的内容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教育功能素材梳理
    附录二 雅集版高中地理教材教育功能素材梳理
    附录三 南一版高中地理教材教育功能素材梳理
    附录四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章节分布
    附录五 雅集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章节分布
    附录六 南一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章节分布

(2)中国古代类书史视域下的隋唐类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类书的定义
    二、类书的起源
    三、学术史回顾
    四、主要观点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类书的兴起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类书初兴的背景
        一、文化发展所需
        二、开创新体裁的学术追求
        三、文献的积累提供了资料来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书的兴起
        一、《皇览》首创类书体裁
        二、逐渐兴起的官修类书
        三、初具规模的私修类书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类书的主要特点
        一、分类思想的形成
        二、分类体系的初建
        三、分类功用的凸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隋唐类书的修撰状况
    第一节 隋唐类书演进的背景
        一、盛世修撰类书的功业
        二、文化融合促进类书的发展
        三、科举制度催发类书的修撰
        四、各类专门知识查找的新需要
    第二节 隋唐官私类书的大量问世
        一、官私类书的概况
        二、《北堂书钞》
        三、《艺文类聚》
        四、《初学记》
        五、《白氏六帖》
    第三节 敦煌唐写本类书的发现
        一、《励忠节钞》
        二、《籯金》与《略出籯金》
        三、《类林》与《琱玉集》
        四、《兔园策府》
        五、《新集文词九经抄》、《珠玉抄》和《应机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隋唐类书分类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百科全书”思想的形成
        一、包罗万象之分类理念的深化
        二、事文兼收之类书新理念的产生
    第二节 文献应用思想的确立
        一、可供借鉴的资料汇总
        二、诗文创作备用的资料库
        三、普通大众启蒙的教科书
        四、科举应试的参考文献
    第三节 类分思想的演进
        一、类分方式的发展
        二、部、子目分级方式的确立
        三、部类设置的严密性
    第四节 目录分类思想的变化
        一、隋唐之前的目录分类
        二、隋唐时期的目录分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隋唐类书分类的特点
    第一节 分类结构模式的完善
        一、综合类书结构框架的奠定
        二、多级分类框架的形成
    第二节 “事文一体”新体系的形成
        一、“事文一体”之雏形
        二、“事文一体”之初创
        三、“事文一体”之演进
    第三节 文献剪裁方法的创新运用
        一、互着别裁法
        二、参见法
        三、按注法
        四、目录卷法
        五、类目注释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隋唐类书使用功能的拓展
    第一节 类书的本体功用
        一、体现统治者的政治意图
        二、临事取用方便检索
        三、储材待用备文章之助
    第二节 隋唐类书新功用之应试备用
        一、类书应试备用功能产生之特定背景
        二、科举制度对类书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类书的新功用之蒙学教育
        一、蒙学类书与蒙学教育
        二、《初学记》之蒙学教材属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隋唐类书目录学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类书的目录学归类
        一、《皇览》的目录学归类及其疑问
        二、《隋志》归类书于子部杂家
        三、《旧唐志》首列类书为“事类”
        四、《新唐志》改“事类”为“类书”
    第二节 类书的大量出现需要独立类别
        一、秉承文治理念之官修类书
        二、私修类书凸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三、类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三节 类书实用价值的提高
        一、受众下移的整体趋势
        二、实用价值的提高
        三、流传的广泛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隋唐类书的文献价值与存在不足
    第一节 文献价值
        一、资料汇总
        二、校勘古籍
        三、辑录佚书
    第二节 存在不足
        一、引用不注出处
        二、分类重复
        三、版本不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隋唐类书发展对宋以后类书繁荣的影响
    第一节 分类体系奠定了宋以后类书的格范
        一、“事文一体”体例的继承
        二、类分体系的发展完善
        三、类书子目的丰富细密
    第二节 “百科全书”功用确立了宋以后类书编撰的原则
        一、综合性类书的大型化
        二、包罗万象理念之范畴扩大
    第三节 “资料汇编”特性促进了宋以后类书的繁荣
        一、大型综合性类书功能的深化
        二、科举应试类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三、专门性类书的出现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与中国社会的迎纳心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传教士与士大夫
    (一) 基督教的儒学化与士大夫的迎纳心态
        1 、 基督教的儒学化
        (1) “合儒”
        (2) “补儒”和“超儒”
        2 、 对基督教儒学化的评价
        3 、 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迎纳
        4 、 对士大夫迎纳基督教的评价
    (二) 西方科学的传入与士大夫的迎纳心态
        1 、 对西方科学的评价
        2 、 士大夫对西方科学的迎纳
        (1) 会通中西的尝试
        (2) “西学中源”说的流行
二、 传教士与封建君主
    (一) 晚明政权与西学
        (1) 晚明政权对西方科技的迎纳心态
        (2) 晚明政权对基督教的迎纳心态
    (二) 清初政权与西学
        1 、 顺治对西学的迎纳心态
        2 、 康熙对西学的迎纳心态
        (1) 康熙对西方科学的迎纳
        (2) 康熙对基督教的宽容
三、 传教士与芸芸百姓
    (一) 实用主义心理的支配
    (二) 多神偶像崇拜的影响
    (三) 敬祖观念的力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比较研究[D]. 冯业枫. 广州大学, 2018(02)
  • [2]中国古代类书史视域下的隋唐类书研究[D]. 王燕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1)
  • [3]张岱年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中应有之地位[J]. 方克立. 学术探索, 2005(03)
  • [4]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与中国社会的迎纳心态[D]. 李琼. 西北师范大学, 2004(03)
  • [5]Top 5 Cosmic Myths(2) 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J]. 饶帮早.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3(02)
  • [6]有关宇宙的五大谬误[J]. 饶帮早.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3(01)

标签:;  ;  ;  ;  ;  

关于宇宙的五个神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