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我的生活电脑

操作我的生活电脑

一、操作我的生命电脑(论文文献综述)

李依琼[1](2021)在《科普微视频制作在小学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应用探索》文中提出智能化时代将给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倒逼教育及教学改革。知识爆炸的21世纪,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书籍阅读、互联网、生活实践、综合学习等方式也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与资源,科技设备逐步得到完善,人类逐渐踏入智能化时代,学生如果拥有的只是单一的知识、单一的能力或者仅拥有课本上有限的狭窄知识、被动吸收却无法面对实际问题进行灵活运用的死知识,将越来越难于适应智能化时代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本文探讨科学教育与现代电化技术教育结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新型教学改革,把学生综合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及向上情感激发、社会责任担当融入科普微视频制作活动中。研究中,先对课外科技活动、科普微视频的发展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调研,梳理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普微视频的发展状况。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理论和金字塔理论设计科普微视频制作活动项目,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材料、活动内容、设计原则及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设计。本研究设计了三个难度递进、侧重点不同的科普微视频制作活动项目。项目一是走进微生物世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资料调研、组织、编辑及制作视频的能力。通过资料搜集、剪辑制作、配音、配乐等活动完成完整的科普微视频,让学生学习了现代数字影视制作基础知识及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资料调研及编辑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视频涉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病毒七种类型,有趣形象的动画呈现了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形态及其特点,化抽象为具象,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增强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项目二“神奇又隐形的力量”,把课内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与学生的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进行科普微视频拍摄与制作。项目设计把有趣的故事化与生活化情节融入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加强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实践体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探索热情;项目三“陶”冶情操是科技与文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通过科普微视频制作活动以及体验漳窑陶瓷地方传统产品的制作工艺及生产流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地方文化、社会知识及陶瓷科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加强与现代科技、传统文化的联系。现代科学及技术与科普微视频制作融合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1)有助于拓宽科学知识面,掌握现代数字影视制作基础知识及技能,加强与现代科技的联系;(2)有助于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智能化时代下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精神及科学思维的人才做准备;(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自主性。

朱燕菲[2](2020)在《一项基于初老龄群体参与学习获得感影响因素的质性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初老龄群体是一批年龄在60—74岁间、能继续发挥潜能、转变为"人口红利"的高龄群体。基于布迪厄资本理论,以N开放大学、J老年大学为抽样院校对30位初老龄群体做质性访谈,利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探究影响初老龄群体参与学习获得感的个体和环境因素。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性别、个人可支配时间、早年学习兴趣、以往学习机会、信息素养、后辈辅导对初老龄群体学习获得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无论是何种个体背景或家庭状况的初老龄群体,其在社会资本方面的收获要高于文化资本方面收获;第三,参与学习特征会对初老龄群体参与学习的获得感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注重同伴互动、师生研讨和混合学习的初老龄群体参与学习的获得感最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实施老年教育的主体机构或院校供给适合的、老龄人群满意的教育,有的放矢地开发和激活初老龄群体潜能,一定程度为实现"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王俊卿,贾云[3](2019)在《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的课程,有些实验受到器材和时空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实践中,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教学主要表现在利用展台、使用特效、电脑模拟、运用课件、实验微课、科学DV等方面。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能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武振华[4](2019)在《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软件供应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攻击者利用软件生产、交付或使用环节中的安全漏洞,通过劫持或篡改软件供应链上的合法软件,对终端用户悄然实施攻击。目前针对软件供应链安全的研究较少,且现有工作多从宏观层面对软件供应链污染、污染检测及污染防治问题进行阐述,鲜有工作提出系统性检测方案。本文对软件供应链下游的污染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目前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工作依靠程序逆向分析技术实现,但尚未有工作综述其研究进展。对此,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百余个影响广泛的软件供应链安全事件,综述了程序逆向分析技术在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问题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自动化程序分析技术在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中仍存在的问题。2.针对当前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工作较少,相关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的问题,本文在软件供应链下游展开污染检测研究;从污染目标和污染途径两方面入手,提出软件供应链污染分类模型,详细分析了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框架,将软件供应链下游的污染检测问题划分为检测安装包捆绑安装、检测第三方漏洞或恶意模块复用以及检测目标程序中植入恶意代码三大类问题。3.软件供应链下游的污染检测需要能够从软件安装包或压缩包中释放出软件的可执行文件,但目前软件安装包的自动化安装方案普适性差、成功率低。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可靠的增量式软件自动化安装方法。依次使用基于静默安装参数、控件识别和OCR识别的方式进行安装,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软件安装。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搜集到的1万余款、超3万个软件安装包,该方案可以成功自动化安装超过95%的样本,为实现污染检测框架中具体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4.针对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框架重点关注的三类污染检测问题,本文分别详细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法:a)针对现有安装包捆绑安装检测方案普适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软件安装信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软件捆绑检测方法。首先采集软件安装过程中的行为信息,以及释放的文件信息;然后使用带注意力机制的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恶意程序捆绑;最后结合软件安装目录和软件家族分类方法实现良性软件捆绑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存在捆绑行为的软件安装包。b)针对目前缺乏高效、准确的第三方漏洞或恶意模块复用检测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哈希比对和函数相似性分析的模块复用检测方法。通过哈希比对实现文件复用检测;通过跨平台、跨编译器的二进制函数相似性分析实现源代码复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发现软件二进制程序中的模块复用问题。c)针对植入型恶意代码隐蔽性强、动态分析覆盖率有限、深度检测耗时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差分思想的植入型恶意代码检测方案。首先对软件进行家族分类,之后对同家族软件进行谱系分析,进而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判断相邻版本软件间的差异性,最后对目标程序中出现的差异代码进行深度恶意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软件家族分类和谱系分析方案快速有效,提高了整体的恶意代码筛查效率。

翁佩佩[5](2019)在《基于情感体验的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信息时代,博物馆开始往数字化方向发展。现代博物馆能够给人们一个最前沿科技水平的展示。传统博物馆已经向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方向迈进。一方面是实体博物馆开始运用数字化的展览方式,另一方面是实体博物馆延伸出来的虚拟数字化博物馆,它们通常都是通过网站和手机APP的形式建立的,虚拟的数字化博物馆不受时间、空间和访问人数的限制,且还能通过手势操作对展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在这种变化中,通过对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的研究和用户体验的深度挖掘,博物馆在其原有文化展示功能的基础上,为用户拓展了参与互动体验和文化创作的新功能。论文以提升数字化博物馆类APP的用户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借助数字化博物馆这一载体,结合情感体验与交互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探讨优化数字化博物馆的交互设计方法。具体研究如下:第一,根据数字化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存在形式两方面进行基本分类,将线上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有数字化博物馆案例,研究线上数字化博物馆类APP的功能与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与特点。通过数字化博物馆情感体验的构成,确立其在数字化博物馆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情感体验对数字化博物馆的影响。第二,从两方面展开调研,一是线上进行有关数字化博物馆类APP的基础问卷调研,另一方面是针对线上历史文化类数字化博物馆展开利益相关者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含普通参观用户、博物馆策展人和文物局研究员,通过挖掘用户的需求共同点,以此建立用户画像和用户体验历程图,并寻找设计机会点。第三,根据前述研究开展交互设计实践,将产品定义为一款结合教育、娱乐互动与社交互动的历史文化类数字化博物馆APP,其目的是用娱乐的软性教育代替硬性记忆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用户吸收更多的知识。考虑到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需要输出自己的参观感受,设计中融入了用户间的沟通交流。基于此,本研究的最终输出设计实践从多元化体验方式、游戏化设计、用户交流平台三方面进行功能需求设计,制定产品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流程,并绘制该APP的产品交互原型图和视觉效果图。将情感体验引入数字化博物馆的交互设计能较大的提升用户的参观体验,加强用户和展览内容的联系与互动,使展览的价值最大化,并能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钟昱[6](2019)在《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粗放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建筑信息模型(BIM)这一名词从2002年被引入世界建筑业之后,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BIM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变革,同时也是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变革[1]。在实际工程中,利用BIM技术高效地建立并优化工程模型,精准地对工程量和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实现了产业链的重新分布以及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级企业的协同管理。ERP系统是近二十年来先进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此系统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然而就我国而言,ERP在信息化较高的制造业的应用领先,总体上来说ERP系统实施成功率比较低,在建筑业的应用更是滞后,加之国外ERP软件在直接引进我国的过程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本文对ERP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采纳理论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关键因素,为施工单位的ERP系统采纳工作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软件供应商、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提供建议,对于推进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问题。首先,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主要包括BIM与ERP两个方面,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得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结论,然后,针对ERP应用过程中缺乏基础信息和协同作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BIM的ERP系统,论证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与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理论和实证相互佐证的研究方法。本文就基于BIM的ERP系统的采纳模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本文研究了信息技术采纳理论体系,阐述了每种典型的理论的内涵和研究成果。本文对UTAUT2理论做了重点阐述,并在UTAUT2模型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归纳了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采纳过程中的八种影响因素。在案例探索方面,本文以我国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基于BIM的ERP系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面临的实际困难,识别出此系统在采纳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在初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本文结合理论与实体案例,归纳了影响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要素,以及要素关系,建立了理论采纳模型。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针对研究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回收数据的信度与效度等,并利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相关修正后,得出了影响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模型,验证和分析了研究假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建筑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及软件供应商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ERP系统成功采纳。

冯小霞[7](2019)在《跳板还是归宿? ——两名特岗教师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特岗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学校的发展乃至农村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现有研究普遍显示特岗教师的留任率高,但由于受到工作所在地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落后、期望育实际收入的差距、专业发展受阻、特岗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对农村的教学环境不适应等问题的困扰。留任的大部分特岗教师其实只是在“骑驴找马”——在工作之余不忘关注社会上的招聘考试,试图寻找机会更换更好的工作。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特岗教师岗位到底是职业的跳板还是归宿?”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探讨特岗教师为何会把特岗当作职业的跳板?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特岗教师为何将特岗当作职业的归宿?是什么因素吸引特岗教师扎根农村教育?特岗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明显的个体特征,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性和整体性。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为了能全面了解特岗教师的发展动态,本研究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深入到特岗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学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期间对C校5名特岗教师进行初步访谈(其中2名已转正)后选择两名特岗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先后对两名特岗教师分别进行了2次深度访谈,及为期一个月的参与式观察,观察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办公室批改作业以及备课等工作、学生课间活动、做操,大扫除等在校内发生的一切活动,收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整理后的访谈记录共计37467字,观察笔记共计32812字。通过对两名特岗教师的特岗生活故事进行解读和剖析发现:第一,特岗之所以成为职业的跳板主要受工作和生活环境落后、福利待遇低、缺乏专业支持、家庭的需要、教师社会地位低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留任后这部分特岗教师会继续关注各种招聘考试,以期通过重新择业来更换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第二,特岗之所以成为职业的归宿,服务期满后可以入编是最大的吸引力,此外,高额的违约金以及重新择业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让特岗教师对重新择业望而却步,因此安于现状的特岗教师被动地选择把特岗当作职业的归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要稳定特岗教师队伍,需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提供专业指导,还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

檀方欣[8](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农村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以华北X村大学生家庭微信使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深入农村,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一代迅速接受新媒体带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而年长一代则由于文化水平、传统经验的限制而屡屡受挫,代际之间也产生新的矛盾,由此传统中国农村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面临挑战。文化反哺——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文化反哺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种温和的、非对抗的方式解决了新媒体环境下农村家庭遇到上述问题并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华北X村10户大学生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农村的文化反哺现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文化反哺理论,对农村文化反哺的普遍存在性、具体表现、子代反哺动力、代际对文化反哺不同态度及文化反哺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文化反哺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并且新媒体领域的文化反哺最为明显,新媒体的接入还会引发其他领域的连续代沟,从而触发连续反哺行动,家庭内部的文化反哺受家庭收入、家庭类型、反哺意识等多种因素影响。文化反哺提升了亲代的生活技能,缓和了数字生活中的代际矛盾,构建了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农村家庭内部的家长权威,并逐代消解农村的长幼尊卑格局,逐渐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有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方式被彻底颠覆,而是自下而上的文化反哺与传统方式并行。

胡靖[9](2019)在《基于安卓的综合新闻客户端的开发》文中认为智能手机是现代生活最重要的交流设备,其数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个人电脑的数量。在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中,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应用在设备中最为关键,可以说智能手机和应用相辅相成,智能手机为应用提供了平台,应用丰富了手机的功能。Android开发首要的开发工具为Android Studio,将会使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运用编程技术和网上共享的公共api接口结合Android基础知识,来开发一款综合类的新闻app。会使用到Gson,Okhettp,RecyclerView,ShareSdk,等组件进行开发。首先分析应用所需要的功能,将开发工程进行分包,对所需要的工具方法进行抽取,使用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进行软件设计,利用安卓的基本组件实现基础功能。Android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配置好所需的开发环境,配合一些插件,比如使用Gson对接收到的json进行解析,使用OKHTTP封装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通讯,利用Glide进行图片的缓存优化与加载,CircleImageView处理图片然,RecyclerView的作用主要是在用户界面中将所有信息排列列表,NavigationView实现了侧拉框的功能。整体应用设计使用Material Design风格,在layout文件夹下利用Xml编码,涉及操作交互界面,并将其中控件按照规范命名,根据应用需求找寻相关资源,并将相关资源存入资源文件夹下。主要图标资源来源于Iconfont网站,利用Git作为版本控制工具。主要包括新闻主模块,新闻分类模块,新闻收藏模块,天气预报功能,城市选择模块,天气详情模块,闪屏模块,新闻分享功能。

陈园[10](2019)在《基于用户需求调研的婴儿床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以婴儿床为代表的婴童家居用品市场潜力巨大,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婴儿床的设计革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更好的进行婴儿床的设计,首先对婴儿床的演进史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对婴儿床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婴儿床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必要的概括和展望。为明确设计的重点方向,采用调查研究的手段并以SPSS 22.0软件为工具,对婴儿床的购买者、间接使用者进行了系统的调研,采集了包括家庭居住条件、育儿状况和有关态度意愿方面的大量信息,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调研结果反映了不同的受访者对使用、改造和购买婴儿床的基本态度,为进一步进行婴儿床的设计研发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为更好的解决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在婴儿床的创新设计中引入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对婴儿床创新设计中可以用到的创新工具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此外,结合专家访谈、用户调查、工厂调研获取实际问题,采用态度量表测量方法获取数据并以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为手段,对婴儿床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婴儿床的设计改进点进行了有效的研判。最后基于TRIZ理论进行了婴儿床设计实例的背景分析和设计问题界定,综合运用相关工具进行求解,并输出一套新型婴儿床设计方案,以实践对理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基于用户需求调研的分析结果能够明确婴儿床改进设计的必要方向,结合TRIZ能够克服婴儿床创新设计中的难点问题,运用SAFC(Substance Attribute Function Result)模型工具可以将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设计改进的关键点进行更直观的展示。与传统的婴儿床研发中进行不断尝试的“试错”设计方法相比,使用质量功能展开原理和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方法后,,通过验证,婴儿床用户需求中的痛点定位更准确,在定义婴儿床设计关键点的过程中,做到了更清晰更快速。更重要的是,婴儿床设计的过程中,去除了不良属性,同时仍然能够保留婴儿床的有益属性,实现了婴儿床综合品质的提升。结合TRIZ进行婴儿床设计开发,做到了研发更精准、更快速也更节约资源。因此将TRIZ理论引入到婴儿床的研发设计过程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而这一有益的尝试也表明,将设计改进点研判的方法与创新设计方法结合在家具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是具有应用的前景的。

二、操作我的生命电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操作我的生命电脑(论文提纲范文)

(1)科普微视频制作在小学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普微视频的传播发展
        1.1.2 智能化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1.1.3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科普微视频研究综述
        1.5.1 影视发展现状与社会教育影响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科普微视频
        2.1.2 课外科技活动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合作学习理论
        2.2.4 学习金字塔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学科普微视频制作活动设计策略
    3.1 活动主题的选择
    3.2 活动对象的分析
    3.3 活动目标的设定
    3.4 活动材料的选择
    3.5 活动内容的设计
    3.6 活动设计的原则
    3.7 活动效果的评价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视频制作一生命科学领域《走进微生物世界》
    4.1 活动主题分析
    4.2 活动设计理念
    4.3 活动目标设计
    4.4 活动对象分析
    4.5 活动材料工具
    4.6 活动开展过程
    4.7 视频内容概述
    4.8 活动效果分析与小结
    4.9 本章总结
第5章 视频制作二物质科学领域《神奇又隐形的力量》
    5.1 活动主题分析
    5.2 活动设计理念
    5.3 活动目标设计
    5.4 活动对象分析
    5.5 活动材料工具
    5.6 活动开展过程
    5.7 视频内容概述
    5.8 活动效果分析与小结
    5.9 本章总结
第6章 视频制作三技术与工程领域《“陶”冶情操》
    6.1 活动主题分析
    6.2 活动设计理念
    6.3 活动目标设计
    6.4 活动对象分析
    6.5 活动材料及工具
    6.6 活动开展过程
    6.7 视频内容概述
    6.8 活动效果分析与小结
    6.9 本章总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反思及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一项基于初老龄群体参与学习获得感影响因素的质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分析过程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背景因素、家庭因素对初老龄群体学习获得感的影响
        1.性别
        2.个人可支配时间
        3.早年学习兴趣
        4.过往学习机会
        5.信息素养
        6.后辈辅导
        7.背景因素、家庭因素对初老龄群体学习获得感的具体影响
    (二)参与学习特征对初老龄群体学习收获的影响
        1.同伴互动
        2.师生研讨
        3.混合学习
五、研究结论与思考

(3)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展台,凸显实验现象
二、使用特效,吸引学生注意
三、电脑模拟,规范实验操作
四、运用课件,辅助实验观察
五、实验微课,跨越时空限制
六、科学DV,助力自主探究

(4)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程序逆向分析技术在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问题中的应用
        1.2.2 程序逆向分析技术在用于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时仍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框架
    2.1 软件供应链污染问题分类
    2.2 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工作存在的特殊问题
    2.3 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量式软件自动化安装
    3.1 研究动机
        3.1.1 软件自动化安装的研究意义
        3.1.2 现有的方案及不足
    3.2 基本方法
        3.2.1 压缩包解压
        3.2.2 基于静默安装参数的自动化安装
        3.2.3 基于控件识别的自动化安装
        3.2.4 基于文字识别的自动化安装
    3.3 实验测试
        3.3.1 测试环境
        3.3.2 方法步骤
        3.3.3 结果分析
        3.3.4对比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软件安装信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安装包捆绑检测
    4.1 研究动机
    4.2 基本方法
        4.2.1 捆绑恶意程序的安装包检测
        4.2.2 捆绑良性软件的安装包检测
    4.3 实验测试
        4.3.1 测试环境
        4.3.2 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
        4.3.3 对比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哈希比对和函数相似性分析的第三方模块复用检测
    5.1 研究动机
    5.2 基本方法
        5.2.1 第三方库的直接复用检测
        5.2.2 经源码编译的第三方库的复用检测
    5.3 实验测试
        5.3.1 测试环境
        5.3.2 方法步骤与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差分思想的植入型恶意代码检测
    6.1 研究动机
    6.2 基本方法
        6.2.1 软件家族分类
        6.2.2 软件谱系分析
        6.2.3 二进制代码相似性检测
        6.2.4 差异代码安全性分析
    6.3 实验测试
        6.3.1 测试环境
        6.3.2 实验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与总结
    7.2 计划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基于情感体验的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数字化博物馆的交互设计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情感体验与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的研究
    2.1 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概述
        2.1.1 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
        2.1.2 数字化博物馆的分类及特性
    2.2 情感体验的基础理论
        2.2.1 情感体验的概念及内容
        2.2.2 情感体验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形式
        2.2.3 情感体验对数字化博物馆交互的影响
    2.3 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先行研究及案例分析
        2.3.1 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博物馆
        2.3.2 线上虚拟数字化博物馆
第3章 数字化博物馆交互情感体验的用户调研与分析
    3.1 用户研究问卷调查与分析
    3.2 利益相关者深度访谈与分析
第4章 数字化博物馆交互情感体验的需求分析
    4.1 建立用户画像
    4.2 用户体验历程分析
    4.3 设计机会点洞察
第5章 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实践
    5.1 战略层:目标与产品定位
    5.2 范围层:产品功能设计
    5.3 结构层:信息架构设计
    5.4 框架层:交互原型设计
    5.5 表现层:视觉界面设计
        5.5.1 字体规范
        5.5.2 色彩规范
        5.5.3 标志设计
        5.5.4 图标设计
        5.5.5 界面设计
第6章 成果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及设计获奖情况
附录A 数字化博物馆普通参观者访谈流程与大纲
附录B “掌上故宫”APP 界面

(6)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ERP系统采纳研究综述
        1.3.2 国内ERP系统采纳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2 BIM与ERP的简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建筑施工企业
        2.1.2 BIM技术
        2.1.3 ERP系统
    2.2 BIM、ERP与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2.2.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2.2.2 BIM技术的发展现状
        2.2.3 建筑施工企业ERP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2.3 ERP系统与BIM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ERP系统与BIM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2.3.2 ERP系统与BIM技术结合的可行性
    2.4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含义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模型的构建
    3.1 信息技术采纳模型的相关理论
    3.2 UTAUT2框架理论视角下采纳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与关系假设
        3.2.1 UTAUT2框架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
        3.2.2 UTAUT2框架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关系假设
    3.3 案例分析探索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模型
        3.3.1 案例背景
        3.3.2 案例分析
        3.3.3 采纳模型补充要素与假设关系
    3.4 基于BIM的ERP系统初始采纳模型的构建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案
    4.1 研究方案设计总体思路
    4.2 研究量表设计
        4.2.1 量表设计原则
        4.2.2 本研究究量表
    4.3 调查问卷设计
        4.3.1 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4.3.2 本文的调查问卷
    4.4 数据处理的方法
        4.4.1 量表的信度检验
        4.4.2 量表的效度检验
        4.4.3 结构方程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数据收集与统计
        5.1.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5.1.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度、效度检验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5.3.1 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5.3.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适配度检验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估计与假设检验
        5.3.4 基于多群组SEM分析的调节效应分析
    5.4 模型假设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启示与展望
    6.1 研究启示
        6.1.1 建筑施工企业的对策
        6.1.2 政府部门的对策
        6.1.3 软件供应商的对策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跳板还是归宿? ——两名特岗教师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特岗计划提出的社会背景
        (二) 社会急需了解特岗教师的发展现状
        (三)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特岗计划
        (二) 特岗教师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 特岗教师政策的相关研究梳理
        (二) 特岗教师职业及生存现状的研究梳理
        (三) 国外相关研究介绍
        (四)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 背景素描画:她们在哪里?她们是谁?
    一、同是珠乡人
        (一) 珠乡掠影
        (二) 当自主择业遇上特岗教师
    二、职业生涯开启的地方—C校
    三、她们是谁?
        (一) 余悦——这只是个跳板
        (二) 郭秀——这或许是我的归宿
第四章 余悦的特岗故事
    一、生活、工作环境落后
        (—) 初次报到 备受打击
        (二) 首次亮相 糗态百出
    二、事多钱少离家远
        (一) 事多——教学任务重
        (二) 钱少——福利待遇差
        (三) 离家远——女儿需要陪伴
    三、自由发挥的课堂
        (一) 新手上课“事半功倍”
        (二) 公开课后意志消沉
    四、你是老大你作主
        (一) 莫名其妙“背黑锅”
        (二) 期满转正一波三折
第五章 郭秀的特岗故事
    一、尚未安居何以乐业
    二、工资本不多 奈何还拖欠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 学生向来套路深
        (二) 老师秒变万金油
    四、从教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一) 家长与老师的“决斗”
        (二) 学生与老师的“较量”
    五、重新择业需投资安心留下是王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特岗教师岗位为何成为职业的跳板
        (一) 贫瘠的土地 难以开出绚烂之花
        (二)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三) 专业发展路“慢慢”
        (四) 特岗职业风险高
    二、如何挽留你——我的特岗教师
        (一) 安居而后乐业
        (二) 兜里有钱脸上有光
        (三) 先有名师后出高徒
        (四)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第七章 关于研究的思考
    一、研究者的反思
        (一) 研究者自然身份的反思
        (二) 对研究者专业身份的反思
    二、研究质量的检测
        (一)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关系
        (二) 研究的有效性及推广性
        (三) 研究的伦理道德
    三、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构想
        (一) 研究局限
        (二) 后续研究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媒体环境下农村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以华北X村大学生家庭微信使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设计
第一章 代际关系与新媒体对文化反哺的影响
    第一节 代际关系变迁为文化反哺奠定基础
        一、传统的父权制度与新青年的诞生
        二、重大社会事件中代际颠覆与思想解放
        三、改革开放后的代际倾斜现象
    第二节 新媒体对文化反哺的影响
        一、新媒体使用中的数字代沟
        二、新媒体对文化反哺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微信使用中的文化反哺现象
    第一节 X村概况
        一、X村习俗中的长幼尊卑观念
        二、变革的曙光:X村的数字生活
    第二节 微信使用中文化反哺的具体表现
        一、访谈家庭的微信使用情况
        二、微信使用中文化反哺的具体内容
        三、亲、子两代对文化反哺的态度
    第三节 微信使用中文化反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收入:收入越高,反哺内容与场景越多元
        二、家庭类型:民主型家庭的文化反哺更持久,反哺效果佳
        三、其他:亲代需求及对微信的认可程度、子代反哺意识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农村文化反哺的动力、意义与困境
    第一节 子代文化反哺的动力来源
        一、数字原住民的天然优势
        二、流动,摆脱束缚与感受文化差异
        三、新媒体与同辈群体交往相互促进
    第二节 文化反哺的意义
        一、跨越代际鸿沟,增强亲代现代生活技能
        二、消解家长权威,提升子代话语权
        三、促进代际和谐,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
        四、逐代消解长辈威权,打破尊卑格局
    第三节 农村文化反哺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环境对文化反哺提出新挑战
        二、子代的缺陷阻碍文化反哺健康发展
        三、流动造成“候鸟式”反哺,效果不佳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一、学术专着
    二、期刊论文
致谢

(9)基于安卓的综合新闻客户端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内容
2.涉及的技术与工具
    2.1 Android Studio的环境配置
    2.2 Java语言的介绍
    2.3 安卓的四大组件与Activity的生命周期
    2.4 GitHub开源社区介绍
3.综合新闻客户端需求分析
    3.1 新闻客户端的主要功能
    3.2 模块分析
4.软件的实现
    4.1 开源工具以及SDK的集成
    4.2 分包以及工具方法编写以及Josn转化为实体类
    4.3 编写程序布局
    4.4 功能实现和代码编写
    4.5 测试及bug修复
    4.6 打包、应用展示
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用户需求调研的婴儿床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婴儿床设计研究的现状
        1.4.2 TRIZ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婴儿床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婴儿床简介
        2.1.1 婴儿床的发展历程
        2.1.2 婴儿床的分类
    2.2 婴儿床的设计理论
        2.2.1 婴儿床设计及生产标准
        2.2.2 婴儿床设计原则
    2.3 婴儿床的发展趋势
        2.3.1 增强智能化
        2.3.2 整合新功能
        2.3.3 提升延展性
    2.4 本章小结
3 婴儿床的购买意向调查及需求分析
    3.1 受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1.1 受访者长期居住地
        3.1.2 受访者的年龄构成
        3.1.3 受访者的教育背景
        3.1.4 受访家庭经济情况
    3.2 家庭居住条件和育儿状况
        3.2.1 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
        3.2.2 照顾婴幼儿经验情况
        3.2.3 孩子数量及喂养情况
        3.2.4 育儿时所担心的问题
    3.3 对受访样本使用婴儿床态度的分析
        3.3.1 是否需要使用婴儿床的态度
        3.3.2 何时让孩子分床睡觉的态度
    3.4 对受访样本改造婴儿床意愿的分析
        3.4.1 对婴儿床材质和外观的选择
        3.4.2 对市售婴儿床的不满意之处
        3.4.3 对闲置婴儿床升级改造意愿
    3.5 对受访样本购买婴儿床意向的分析
        3.5.1 关于婴儿床的购买途径
        3.5.2 关于婴儿床的购买时机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TRIZ的婴儿床创新设计方法
    4.1 经典TRIZ理论的问题求解流程
        4.1.1 界定创新设计的特定问题
        4.1.2 获得TRIZ理论的标准问题
        4.1.3 针对问题以工具求标准解
        4.1.4 确定创新设计的最终方案
    4.2 TRIZ理论中的解题工具与应用
        4.2.1 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
        4.2.2 发明措施与问题求解
        4.2.3 物场标准解模型及其演变
    4.3 质量屋在婴儿床设计中的应用
        4.3.1 用户需求的展开
        4.3.2 产品的设计规划
        4.3.3 设计要素的展开
        4.3.4 相关矩阵的构建
        4.3.5 方案的实施规划
    4.4 本章小结
5 婴儿床设计问题剖析及改进点研判
    5.1 对婴儿床设计问题的剖析
        5.1.1 样本对设计问题的态度
        5.1.2 对题项共性因子的提取
        5.1.3 对题项的信度效度分析
        5.1.4 对不同样本人群的分析
    5.2 对婴儿床设计改进点的研判
        5.2.1 建立婴儿床设计改进点层次化结构
        5.2.2 进行婴儿床设计改进点重要性判断
        5.2.3 设计改进点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TRIZ的婴儿床设计实践
    6.1 设计背景介绍
    6.2 设计问题界定
    6.3 运用工具求解
    6.4 确定最终方案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操作我的生命电脑(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普微视频制作在小学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应用探索[D]. 李依琼.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2]一项基于初老龄群体参与学习获得感影响因素的质性探究[J]. 朱燕菲. 成人教育, 2020(11)
  • [3]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 王俊卿,贾云. 辽宁教育, 2019(23)
  • [4]软件供应链污染检测技术研究[D]. 武振华.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
  • [5]基于情感体验的数字化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D]. 翁佩佩.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9)
  • [6]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研究[D]. 钟昱. 重庆大学, 2019(01)
  • [7]跳板还是归宿? ——两名特岗教师的叙事研究[D]. 冯小霞.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新媒体环境下农村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以华北X村大学生家庭微信使用为例[D]. 檀方欣.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基于安卓的综合新闻客户端的开发[D]. 胡靖.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10]基于用户需求调研的婴儿床设计研究[D]. 陈园.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操作我的生活电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