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炯汾[1](2021)在《补肺固肾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激素维持期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补肺固肾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激素维持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补肺固肾汤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入2020年04月01日至2021年01月31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部及门诊病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维持阶段肺肾气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利尿消肿、降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补肺固肾汤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4+、CD8+、CD4+/CD8+、Ig G、Ig M)、血清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24HUPQ)、血肌酐(Scr)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对细胞免疫的影响:(1)CD4+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CD4+平均值为(30.60±4.51)%,治疗后CD4+平均值为(42.3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CD4+平均值为(31.54±3.37)%,治疗后CD4+平均值为(39.87±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CD4+水平比对照组的CD4+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8+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CD8+平均值为(34.44±5.53)%,治疗后CD8+平均值为(25.49±2.3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CD8+平均值为(32.82±2.60)%,治疗后CD8+平均值为(27.16±1.6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CD8+水平比对照组的CD8+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4+/CD8+比值比较:两组治疗前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CD4+/CD8+平均值为(0.92±0.17),治疗后CD4+/CD8+平均值(1.69±0.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CD4+/CD8+平均值为(0.96±0.09),治疗后CD4+/CD8+平均值(1.47±0.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CD4+/CD8+比值比对照组的CD4+/CD8+比值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CD4+、CD4+/CD8+的比值均有明显升高,CD8+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1)Ig G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Ig 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Ig G平均值为(5.78±0.82)g/L,治疗后Ig G平均值为(10.63±1.19)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Ig G平均值为(6.12±0.83)g/L,治疗后Ig G平均值为(9.98±1.34)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Ig G水平比对照组的Ig G水平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g M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Ig M平均值为(1.66±0.13)g/L,治疗后Ig M平均值为(1.20±0.19)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Ig M平均值为(1.65±0.13)g/L,治疗后Ig M平均值为(1.31±0.15)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Ig M水平比对照组的Ig M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两组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值为(516.52±328.85)mg,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值(262.78±167.81)m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值为(648.25±263.04)mg,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值为(345.92±152.55)m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两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为(38.96±2.97)g/L,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为(46.09±2.24)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为(37.69±3.79)g/L,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为(43.37±2.96)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肌酐的影响:两组治疗前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肌酐平均值为(79.67±16.95)umol/L,治疗后肌酐平均值为(70.97±13.12)u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肌酐平均值为(77.27±30.00)umol/L,治疗后肌酐平均值为(73.10±30.00)u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酐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总积分平均值为(18.95±1.87),治疗后总积分平均值为(10.83±0.8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平均值为(18.99±1.21),治疗后总积分平均值为(14.02±0.9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补肺固肾汤能够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激素维持阶段的免疫功能。(2)补肺固肾汤能够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激素维持阶段的肌酐、24小时尿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补肺固肾汤可以从整体上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张林[2](2021)在《回顾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病脾肾气虚型)中药疗效和药物挖掘、网络药理学、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回顾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挖掘所用中药的基本特征,配伍特点,内在联系;(2)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机制;(3)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10年之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特征。方法:(1)研究一: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的PNS(水肿病脾肾气虚型)患者共108名,实验组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两组各54例,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纳入实验组54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中药方剂共268付,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采用Aproiori关联规则,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探索实验组268付中药的基本特征。(2)研究二:根据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寻找防己黄芪汤的所有已知靶点,从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校正,再通过OMIM和Genecard数据库寻找目前已知的PNS靶点,分析蛋白互作用网络;基于R Stuidio1.2.5042版本的R 4.0.0软件做GO和KEGG富集分析;Pub Chem数据库寻找药物成分的二维结构式,并将这些药物成分作为配体,Chem Bio3D Ultra 14.0对下载的药物成分进行最低能量值转化,PDB数据库搜索主要蛋白的结构式,受体蛋白经Py MOL 2.4.0去除水分子后摘除配体,并保存为pdb格式,使用Autodock Tools 1.5.6把配体统一转换成pdbqt格式,并对受体进行加氢,根据原配体所在位置设置网格盒子(Grid Box)参数,以参数使用Autodock Vina做分子对接验证。(3)研究三:根据Cite Space 5.7.R2软件,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医药治疗PNS的文献,以Cite Space5.7.R2对导出的Refworks格式数据进行转换,并导入Cite Space5.7.R2中,筛选与去重后进行可视化展示。在参数设置中,以1年作为时间切片;节点分类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s;参考2019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版),统计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数据,对作者单位进行统计,设立表达矩阵,做聚类校正分析,校正方式以VBA语言为主。结果:(1)研究一:PNS患者在12周治疗后,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改善,实验组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的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两组无差异(P>0.05)。对实验组所用的中药进行挖掘,共发现205味中药,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最常见的药对是黄芪+白术,关联分析得出的最终药物共有8味,分别是是补脾益肾(黄芪、白术、芡实),祛风除湿(青风藤、防己、茯苓),活血化瘀(丹参和鬼箭羽);对所有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3类,最佳的一类是补脾益肾(黄芪,白术,防己,芡实,金樱子,杜仲),祛风除湿(青风藤,薏苡仁,威灵仙,猪苓,冬瓜皮,蝉蜕),活血化瘀(鬼箭羽,土鳖虫,川芎,当归)。(2)研究二: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先寻找防己黄芪汤的有效成分及靶标,共找出有效活性成分124个,其中防己4个,黄芪20个,甘草93个,白术7个,根据相应靶标,蛋白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度值最高的五个成分,分别是槲皮素、山奈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β谷甾醇。在PNS的基因检索中,共选出1778个基因,“药物-疾病”有46个共同靶标,GO分析主要与DNA结合转录因子,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RNA聚合酶II等有关;KEGG富集分析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通路,卡希波肉瘤通路,液体剪切应力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有关。为验证相关分子的结合能力,把排名前五的成分槲皮素、山奈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β-谷甾醇作为配体,将基因排名前五的蛋白作为受体,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与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天冬酶-3(CASP3),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的受体1IL6,2XZT,3V3V结合自由能良好,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治疗PNS的靶点。(3)研究三:文献计量学的时间分析指出,在2010年至2018年间,文献发表量虽然出现波动,但是总体上为上升趋势,2019年之后,文献发表量开始下降。发表机构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2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篇),天津中医药大学(16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4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篇)。作者频数排名分别是邓跃毅教授(14篇),杨洪涛教授(9篇),余仁欢教授(9)。湖北省中医院的王小琴教授2018年-2020年期间文献量开始突现。发表期刊以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最多(36篇),其次是光明中医(26篇),河北中医(19篇),湖南中医杂志(16篇)等。关键词排名前5的分别是肾病综合征(317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41次),特发性膜性肾病(95次),中医药疗法(85次),膜性肾病(63次),中医药治疗(58次);其中以特发性膜性肾病为关键词的研究在2018年突现强度最大,突现时间一直持续到2020年,防己黄芪汤的突现时间最长,从2017年持续到2020年;对关键词的中药方剂进行归纳,排名前五的中药有防己黄芪汤(55篇),真武汤(46篇),肾炎康复片(30篇),五苓散(25篇),六味地黄丸(16篇);对关键词证型进行归纳,排名前5的证型分别是脾肾阳虚证(41次),脾肾气虚证(35次),气阴两虚证(26次),湿热瘀阻证(22次),血瘀水停证(22次)。结论:(1)数据挖掘的中药基础方显示为加减防己黄芪汤,加减防己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PNS的疗效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治疗后在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未见统计差异;(2)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能通路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和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药物成分可能是槲皮素和山奈酚,关键的作用靶点可能是IL-6,CASP3,MAPK8;(3)文献计量学的突现词强调了将来的研究热点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关键词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证型是脾肾阳虚型,且真武汤也是常出现的方剂之一,所以真武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依然是众多学者的关注点。

程姣[3](2021)在《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用药规律,传承其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方法:(1)跟诊学习:通过跟诊抄方、临证分析、个案讨论等方法学习并归纳刘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学习并整理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键点。(3)数据挖掘: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宝厚教授门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处方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处方及用药规律,整理刘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学术思想。结果:(1)刘宝厚教授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肝、肾亏虚为本,其中尤以脾肾亏虚为要,风邪,湿热及血瘀为标。(2)刘宝厚教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出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的病机观点。治疗上主张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从风论治,常以激素的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点分阶段辨证论治。(3)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录入的200首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共使用中药142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48味,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依次是:黄芪、当归、地龙、水蛭、石韦、女贞子、生地黄、益母草、炒白术、防风;四气频次统计结果显示刘教授用药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频次统计结果显示用药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统计显示入肝、脾、肺、肾经药物较多;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45个,其中位于前五的药对依次是:水蛭-地龙,黄芪-当归,黄芪-地龙,水蛭-黄芪,水蛭-黄芪-地龙;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出关联度较大的药对36个,核心组合18个及新处方9个。结论:(1)刘宝厚教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张“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上注重祛邪,常以激素使用不同阶段作为中西医结合点辨证论治,具以有鲜明的诊疗特色。(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客观论证了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内外风兼治等,其结果符合刘教授“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从风论治”等学术观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许加伟[4](2021)在《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黄芪颗粒联合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为各类辅助药物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60例自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于我院我科门诊与住院部就诊的患者病历。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病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以及利尿消肿、降压、护肾等一般支持治疗,并参考《2011年成人肾小球疾病KDIGO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制定特异性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规律口服黄芪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冲服。在此基础上观察黄芪颗粒对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及相关感染次数,并对其进行统计。治疗时间为6个月,6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感染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临床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以此来评价黄芪颗粒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免疫功能1.1免疫球蛋白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黄芪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较治疗前升高(P<0.05),IgG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且免疫球蛋白IgG、IgA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M较治疗前略微下降(P<0.05)。研究组可以通过显着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来进一步调节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2T细胞亚群单独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患者血清CD3+、CD4+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CD4+/CD8+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使用黄芪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1)。研究组运用黄芪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能有效调控T淋巴细胞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平衡。1.3白细胞介素-18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8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8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能有效下调白细胞介素-18水平,改善免疫功能。2.相关指标2.1感染情况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感染:对照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并发感染者21例,占比70%;研究组患者30例,并发感染者10例,占比33.3%。治疗期间,对于患者感染的控制情况,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P<0.01)。2.2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浆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显着降低(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说明研究组对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效果较对照组更佳,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控制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3.疗效观察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其中完全缓解共20例(对照组8例,研究组12例),显着缓解共15例(对照组6例,研究组9例),部分缓解共17例(对照组11例,研究组6例),无效共8例(对照组5例,研究组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治疗方案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相较于单用免疫抑制剂,加用黄芪颗粒对于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更为有效,且效果更加明显。具体作用表现为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T细胞亚群(CD4+/CD8+)、降低白细胞介素-18水平、降低蛋白尿、改善低蛋白血症,并降低感染发生率。

张承杰[5](2020)在《当归芍药散对NS幼鼠FN、LN、Col-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幼鼠FN、LN、Col-Ⅳ的影响,进而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当归芍药散干预小儿肾综的作用机制,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200只SD雄性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1)正常组(2)模型组(3)当归芍药散组(4)坎地沙坦组(5)当归芍药散与坎地沙坦联合用药组(下文简称结合组)。每组各4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造肾综微小病变病理模型。造模采取2次造模法,即实验开始后第1d注射阿霉素4mg/kg,注射后密切观察幼鼠情况,第8d再次给与阿霉素2mg/kg。从第15d起各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灌胃42d,实验共计8周。分别于实验第14d、21d、42d、56d随机每组取幼鼠10只,收集24h尿液并用BCA法测定24h尿蛋白含量;主动脉采血并取肾脏病理切片后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的水平;ELASA法检测纤维黏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四型胶原蛋白(Col-Ⅳ)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足突的变化。汇总数据并分析结果。结果:1.实验第21d时,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FN、LN、Col-Ⅳ、TCH、TG等指标皆高于正常组,ALB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不均匀,增厚或裸露,可见足细胞变形或者融合,无明显系膜基质增多,提示微小病变型肾病造模成功。2.第42d时,当归芍药散组、坎地沙坦组、结合组(下文此三组简称给药组)24h尿蛋白定量皆低于于模型组,ALB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芍药散组、结合组的TCH、TG、FN、LN、Col-Ⅳ水平皆低于模型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各项生化指标恢复优于单一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FN、LN、Col-Ⅳ水平较21d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56d时,各给药组各项生化指标与42d时相比,持续恢复,模型组各项生化指标持续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归芍药散组FN、LN、Col-Ⅳ等指标接近结合组,与坎地沙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当归芍药散可以降低NS幼鼠24h尿蛋白定量;2.当归芍药散可以提高NS幼鼠ALB的水平;3.当归芍药散可以降低NS幼鼠TCH、TG的水平;4.当归芍药散可以明显降低NS幼鼠FN、LN、Col-Ⅳ的水平。

马晓[6](2020)在《加味实脾饮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加味实脾饮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更多的思路,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住院及门诊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患者作为观察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标准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改善循环、利尿、抗凝、调脂、降压、控制血糖、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加味实脾饮治疗,中煎,每日1剂,分2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3.观察指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包括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症状积分,综合评估加味实脾饮对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4.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0(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4),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定量、水肿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无统计学差异(P(29)0.05)。3.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4),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指标评价: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较治疗前无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实脾饮联合西药治疗能升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患者血清白蛋白,减少蛋白尿,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使患者水肿明显减轻,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加味实脾饮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黄栓[7](2020)在《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肾炎病理机制的逐步深入,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日趋靶向化、具体化。现已形成了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靶向药物为主的治疗体系,其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GN患者的病情恢复大有裨益。但考虑到多数肾小球肾炎患者患病日久,需长期服药,而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机能,诱发其他疾患,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多价格昂贵,故临床上开始积极探索经济效益高、毒副作用小且治疗收益较高的免疫抑制类药物。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代表,部分中药材被证实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已指出以雷公藤多苷为代表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肾小球肾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有研究发现昆明山海棠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免疫作用,减少尿蛋白。但上述药物多具有性腺毒性、消化道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可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引发消化道不适,损害肾功能,这些毒副作用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昆仙胶囊是中医科研攻关项目的成果,主要含有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及菟丝子。淫羊藿主要提取物为淫羊藿苷,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提高造血功能、激素样作用;枸杞子主要提取物为甜菜碱,具有促进造血、保护肝脏的作用;莵丝子主要提取物为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提高生殖功能,且有护肝、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作用。昆仙胶囊经组方配伍理论上可拮抗昆明山海棠的性腺毒性而不影响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果,故广泛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目前关于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相关研究相对局限,随访调查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目的探究基础治疗方案联合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干预措施下的同组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肾内科门诊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昆仙胶囊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每月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并根据血肌酐、年龄、性别进行亚分组研究,从上述角度分析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短期疗效。研究结果1.给予基础治疗上加用昆仙胶囊的61例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控制者4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达36.07%;治疗2个月后,临床控制者6例,显效者12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25例,治疗总有效率达59.02%。2.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的Scr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4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270);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2)。3.以Scr是否正常分为血肌酐正常组与异常组。正常组、异常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正常组患者治疗后UACR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85),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3),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尿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65);异常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7);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BUN的差值和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BUN的差值和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4.以60岁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了高龄组和低龄组。低龄组、高龄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低龄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22);高龄组患者治疗后UACR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490),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8),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0);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Scr、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5.按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女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14),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9),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289);男性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2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女性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439);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6.临床指标分析显示治疗后尿红细胞明显减少,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5);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后第1、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较治疗前分别有所下降,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低于生理水平下限。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效果较理想,在改善尿蛋白方面的疗效显着。2.昆仙胶囊在短期内对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肌酐无明显影响。3.性别及年龄不是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4.昆仙胶囊短期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安全性较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李娜[8](2020)在《马鸿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及用药特色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马鸿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验证与其学术思想的一致性,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收集马鸿斌教授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及名中医工作站就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案,按其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最终筛选患者92例,共260诊次,将病案的基本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案进行详细解析,进一步验证马鸿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结果:1.描述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主要常见的症状有疲乏(占52.70%)、浮肿(50.77%)、腰部酸困(37.31%)、泡沫尿(21.15%)及咳嗽咳痰(19.62%),常见的舌苔脉象有淡红舌、薄白苔,沉细脉。证候方面: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是脾肾阳虚证(13.85%),其他依次是气阴两虚证(10.77%)、脾虚湿热证(8.46%)、风热犯肺证(8.08%)、中气不足证(6.92%)、气滞水停证(6.54%)、虚阳浮越证(5.77%)等;使用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茯苓、白术、黄芪、党参、甘草、生地黄、泽泻、薏苡仁、当归、丹参、牛膝;其中补虚药、清热利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占比例较高;药性以甘温为主,主要归脾、肺、肾三经。2.按照关联规则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出频次较高的药对有(1)白术、茯苓;(2)泽泻、茯苓;(3)黄芪,茯苓;(4)猪苓,茯苓;(5)党参,茯苓。根据熵聚类分析及临床实践,得出比较有价值的3个新处方:(1)薏苡仁,牛膝,红参,苍术,防己,黄芪,茯苓,泽泻,白术;(2)连翘,桔梗,僵蚕,荆芥,防风,茜草,白芷,芦根,地榆;(3)石韦,丹参,甘草,续断,车前草,土茯苓,桑寄生。结论:马鸿斌教授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位与脾、肾、肺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瘀血湿热郁阻于内,主要治法以健脾温阳利水为主,兼以祛湿活瘀,组方用药方面导师强调以补益为主,祛邪为辅。在基于临床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并验证名医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以为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

黄宇伦[9](2014)在《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特点以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PNS患者的病理分型、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缓解情况,统计PNS的构成比例同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势,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为今后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以及开展中医药治疗PNS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前期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病理科、住院及门诊系统数据库为依托,依照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照其用药方案,共纳入314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免疫抑制剂组83例,中成药干预组231例,采集患者信息,观测患者用药后6个月、1年、2年的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及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结果:1.统计广东省中医院原发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发现纳入的314例PNS患者中,膜性肾病(NM)患者占据比例最多,共105例(33.22%),其次依次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MCD)90例(28.71%),局灶节段性增生肾小球肾病(FSGS)68例(21.7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病(MsPGN)22例(7.03%),IgA肾病具备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患者21例(7.0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病(MPGN)6例(1.91%),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例(IgM肾病等),比例不足0.50%。研究所得原发肾病综合征病例构成比例基本与相关专着相符。2.中成药干预组与免疫抑制剂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改善上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各疗效指标都有所改善。3.我院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于自然病程中存在24例进入慢性肾脏病终末阶段,比例为7.5%,其中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病预后最差,3例(50.00%)患者进入肾衰竭,其次为膜性肾病12例(11.05%),IgA肾病1例(4.54%),局灶节段性增生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各4例(5.88%,4.4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病0例(0.00%)。与现有的相关统计基本相符。中药干预组在治疗6个月时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均优于免疫抑制剂组(P<0.05)。4.比较单纯使用黄葵胶囊、三芪口服液以及两种中成药结合治疗患者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预后缓解情况可发现,两种中成药联合使用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缓解情况明显较两种成药单独使用较优。结论:1.PNS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统计我院统一病理科医师阅片7年所有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理分型以及预后情况可发现临床PNS最多见的为膜性肾病与微小病变,其次为局灶节段性增生肾小球肾病;预后方面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病最为凶险,余病理类型预后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为临床医师提供活检前的基本诊断依据以及活检后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建议。2.临床根据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减少肌酐上升、提升血清白蛋白、降脂等作用,对早期减少尿蛋白排泄具有明显优势,缩短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暴露于大量蛋白尿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由于西药免疫抑制疗法所带来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实施及推广

冯权贵[10](2012)在《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证候类型与肾脏病理类型及相关血清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取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肾内科门诊肾活检病理提示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患者共86例。2.将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86例PNS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四类:①肺肾气虚证,②脾肾阳虚证,③肝肾阴虚证,④气阴两虚证。3.将86例PNS患者的肾脏病理资料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并对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脏总病变进行定量评分。4.记录86例PNS患者的血清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5.分析86例PNS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证型及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特点。6.分析比较86例PNS的中医证候类型与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病变积分及肾脏病变总积分、血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86例PNS患者,其中男性47例(占54.7%),女性39例(占45.3%),男女比例约1.2:1;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35.12±11.354)岁,高发年龄段为19—45岁,所占比例约80%。2.86例PNS的中医证型分布,脾肾阳虚为46例,占总例数53%,为主要证型;肺肾气虚为20例,占总例数的23%;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分别为10例,分别占总例数的12%;在86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当中,MCD为18例,占总例数的21%:MsPGN为26例,占总例数的30%;MPGN为20例,占总例数的23%;MN为16例,占总例数的19%;FSGS为6例,占总例数的7%。3.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在血肾功能指标:Scr.BUN的比较中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组与脾肾阳虚证组在血UA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组血UA水平比肺肾气虚证组高,肺肾气虚证组与肝肾阴虚证组及气阴两虚证组在血UA比较中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组与肝肾阴虚证组及气阴两虚证组在血UA比较中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在血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指标:IgA、Ig、IgG、C4的比较中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C3组中,肝肾阴虚证组与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组与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组与脾肾阳虚证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组中医证型血C3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肾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5.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与肾小球病变比较结果显示:(1)系膜细胞增生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2)系膜基质增宽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3)肾小球硬化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肾小球硬化在4类中医证型中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4)毛细血管袢狭窄或破坏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5)基底膜增厚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基底膜增厚在4类中医证型中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6)球囊粘连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7)肾小球病变总积分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肾小球病变在4类中医证型中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6.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比较结果显示:(1)肾小管扩张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2)肾小管萎缩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3)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形成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5)肾间质纤维化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6)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在4类中医证型中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7)肾小管间质病变总积分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肾小管间质病变在4类中医证型中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7.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与肾脏病变总积分比较结果显示:肾脏病变总积分组的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肾脏病变在4类中医证型中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结论(1)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约占53%。(2)脾肾阳虚证组血UA水平大于肺肾气虚证组血UA水平,提示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肾脏功能受损程度较肺肾气虚证组患者严重。(3)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血C3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肾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提示4个中医证型中脾肾阳虚证组的预后最差。(4)在肾脏受损程度方面,肺肾气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中医证型中脾肾阳虚证的肾脏病理受损程度最大,肝肾阴虚证次之,肺肾气虚证最小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肺固肾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激素维持期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案
        2.2.1 常规基础治疗
        2.2.2 对照组治疗
        2.2.3 治疗组治疗
    2.3 观察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观察指标
    3.2 次要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资料分析
        5.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5.1.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5.1.3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检验指标比较
    5.2 治疗结果分析
        5.2.1 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比较
        5.2.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比较
        5.2.3 两组患者其他实验指标方面比较
        5.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5.2.6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现代医学对PNS的研究进展
        6.1.1 PNS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6.1.2 PNS发病机制
        6.1.3 激素治疗PNS的作用机制
        6.1.4 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6.1.5 免疫相关指标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6.2 中医对PNS的认识
        6.2.1 对PNS病名的认识
        6.2.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6.2.3 中医对激素的认识
        6.2.4 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辨证论治
        6.2.5 中医药调节免疫功能的现状
    6.3 玉屏风颗粒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6.4 补肺固肾汤组方和分析
        6.4.1 方药组成
        6.4.2 立法依据
        6.4.3 药物分析
7 疗效分析
    7.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7.2 对其他实验指标的影响
    7.3 对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8 结论
9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回顾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病脾肾气虚型)中药疗效和药物挖掘、网络药理学、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和药物挖掘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二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药理学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三 10 年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一 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和药物挖掘
讨论二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药理学机制
讨论三 10 年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防己黄芪汤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刘宝厚教授个人传略
    1 个人简介
    2 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启蒙
    3 主要学术思想
        3.1 提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模式
        3.2 提出治疗肾脏病三大原则
        3.3 创立了“病位病性辨证法”
        3.4 创立了“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
    4 科研成果及着作
    5 临床工作及教学
第二部分 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总结
    1 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1.1 对病因的认识
        1.2 对病机及病理生理的认识
        1.3 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肾活检的认识
    2 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
    3 中西医双重诊断—病证结合
    4 中西药有机结合—激素与中医药结合分阶段论治
        4.1 大剂量激素首始治疗阶段
        4.2 激素减量阶段
        4.3 激素维持治疗阶段
    5 祛邪重湿热、血瘀、风邪
        5.1 从湿热论治
        5.2 从血瘀论治
        5.3 从风论治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软件支持
        1.6 方法
    2 结果
        2.1 频次、频率统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
    3 讨论
        3.1 药物频数及频次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2 药物四气分析结果讨论
        3.3 药物五味分析结果讨论
        3.4 药物归经分析结果讨论
        3.5 组方规律分析讨论
        3.6 新处方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结语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1.1 概述
        1.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进展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2 祖国医学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治则
        2.4 现代医家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4)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中医相关研究
    2. 西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2.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定义
        2.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3 相关治疗
        2.4 西医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法
        4.3 观察指标
        4.4 统计分析
        4.5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4.6 随访及预后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一般资料
        5.2 研究组与对照组免疫功能比较
        5.3 研究组与对照组次要指标观察
        5.4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观察
    6.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指标分析
        2.1 对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分析
        2.2 对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析
        2.3 对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 (IL-18)分析
    3. 研究组与对照组次要指标观察
        3.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3.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
    4. 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
    5. 讨论
    6. 结论
    7.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1年KDIGO针对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实践指南》
    附录2: 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方案
    附录3: 临床观察表
中英文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当归芍药散对NS幼鼠FN、LN、Col-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小儿NS的古代文献研究概况
        1.1 病名追溯
        1.2 分类方法
        1.3 病因病机
        1.4 辨证要点
        1.5 治法治则
    2.现代中医学对NS的研究概况
        2.1 辩证分型
        2.2 名家论治
    3.现代中药学对NS的研究概况
        3.1 单味中药对NS的研究进展
        3.2 中成药对NS的研究进展
    4.西医学对NS的研究概况
        4.1 定义
        4.2 病因
        4.3 临床表现
        4.4 西药治疗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制备模型
        2.3 药物灌胃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
    2.幼鼠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
    3.幼鼠生化指标水平变化
        3.1 幼鼠ALB变化
        3.2 幼鼠TCH变化
        3.3 幼鼠TG变化
    4.幼鼠FN、LN、Col-Ⅳ水平变化
    5.光镜下肾组织变化
    6.电镜下肾小球变化
讨论
    1.微小病变型NS模型制备方案的选择
    2.当归芍药散与NS
        2.1 当归芍药散中单味药治疗NS的药理学依据
        2.2 当归芍药散组方治疗NS的药理学分析
        2.3 当归芍药散治疗NS的中医中药学原理
    3.ECM与NS
        3.1 FN与NS
        3.2 LN与NS
        3.3 Col-Ⅳ与 NS
        3.4 FN、LN、Col-Ⅳ与 NS
    4.当归芍药散与FN、LN、Col-Ⅳ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加味实脾饮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安全性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3 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NS的认识
        1.1 概述与流行病学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PNS水肿发病机理
        1.4 治疗
        1.5 药物不良反应
    2 祖国医学对水肿的认识
    3 加味实脾饮立方依据
        3.1 对PNS脾肾阳虚水肿的认识
        3.2 方药组成
        3.3 方义解析
        3.4 单味药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疾病疗效比较
        4.2 观察指标比较
        4.3 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
    5 安全性指标评价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马鸿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及用药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马鸿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
    1.对 PNS 病名的认识
    2.对 PNS 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蛋白尿
        2.2 水肿
    3 对PNS的治疗经验总结
        3.1 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减撤激素
        3.2 注重辨证论治
        3.2.1 辨期论治
        3.2.2 辨时论治,划分阶段
        3.3 祛湿活瘀,贯穿始终
        3.4 注重日常调理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马鸿斌教授治疗 PNS 的临床经验
    1.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
        2.2 数据处理
        2.3 数据录入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特征
        3.2 证候分析
        3.3 证型分析
        3.4 方剂分析
        3.5 中药特点
        3.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3.7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验案举隅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中成药
        5 中药提取物
        6 其他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PNS的治疗进展
        1 PNS的概述
        2 糖皮质激素在PNS中的应用
        3 免疫抑制剂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应用
        4 血液透析在PNS的应用
        5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9)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特点以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诊治进展
        1.1.1 PNS的病因病机
        1.1.2 PNS病例构成比的研究现状
        1.1.3 PNS的西医治疗
    1.2 中医诊治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PNS的认识
        1.2.2 现代中医对PNS病因病机的研究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PNS的研究现状
    1.3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分组
        2.2.5 观察指标
        2.2.6 疗效判断标准
        2.2.7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1.1 我院所有PNS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分布
        3.1.2 纳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
        3.1.3 纳入患者具体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3.2 患者临床缓解率
    3.3 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情况
    3.4 用药情况
        3.4.1 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
        3.4.2 中成药使用情况
        3.4.3 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3.5 结果与分析
        3.5.1 本院PNS病理类型构成比
        3.5.2 患者实验室检查比较
    3.6 尿蛋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3.7 三芪口服液与黄葵胶囊对PNS各病理类型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我院PNS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
    4.2 我院PNS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预后分析
    4.3 PNS的治疗方案的选择
        4.3.1 PNS的治疗难点
        4.3.2 中医治疗理论依据
        4.3.3 中成药疗效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广东省中医院原发肾病综合征病例观察表
致谢

(10)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文献研究
    1 PNS的发病机制
        1.1 肾小球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的相关概念
        1.2 引起原发性肾脏损伤的各种因素
    2. 中医对PNS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祖国医学的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收集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 肾活检病理类型分类
        2.3 肾活检病变评分标准
        2.4 临床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86例PNS患者中医证型和病理类型分布
        3.3 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2 86例PNS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3 中医辨证分型与各血液指标的关系
    4 中医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缩略词汇表
    PNS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数据记录表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肺固肾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肾气虚证患者激素维持期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D]. 李炯汾.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回顾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病脾肾气虚型)中药疗效和药物挖掘、网络药理学、文献计量学分析[D]. 张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D]. 程姣.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影响[D]. 许加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当归芍药散对NS幼鼠FN、LN、Col-Ⅳ的影响[D]. 张承杰.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6]加味实脾饮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马晓.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D]. 黄栓. 山东大学, 2020(02)
  • [8]马鸿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及用药特色研究[D]. 李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特点以及预后分析[D]. 黄宇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10]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D]. 冯权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