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一、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喜海,邵立军,彭友舜,张志刚[1](2022)在《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对磷酸盐吸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浸渍法利用氯化镧对山楂核生物炭改性,研究得出最佳改性质量浓度为11 mg/L,最佳改性pH值为13.00,并采用XRD、FTIR以及比表面对其表征,结果表明镧以La(OH)3的形式负载在山楂核生物炭上,改性后的BET比表面积变小;对镧改性生物炭的除磷性能研究表明在KH2PO4溶液质量浓度为400 mg/L、pH值为7.00、改性生物炭投入量为0.25 g/30 mL、吸附时间为4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可达到45.38 mg/g。

王国袖[2](2021)在《生物质烘焙/热解特性及微波诱导半焦催化CO2-CH4重整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始终困扰着全人类的难题,如何利用好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资源消耗是能源行业需要密切关注的课题。生物质作为唯一的碳中性的可再生资源,具有非常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热解是常见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手段之一,生物质热解后的三相产物利用价值较高,因此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生物质原料自身存在含水含氧量高、均匀性差等问题,通常热解之前需要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烘焙预处理操作简单,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生物质原料的含水量、含氧量,使生物质原料的能量和质量分布更为均匀,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山楂核作为山楂食品工业中的废弃物,亟需进行资源化利用。山楂核热解产物中,热解焦油通常用来制备烟熏液,是最有价值的产物,但产量不高,需要进一步提纯分离。此外,山楂核热解半焦的利用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山楂核热解气中CO2和CH4占比较高,是常见的温室气体。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将山楂核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焦油中烟熏液成分含量,而且半焦作为催化剂,用于CH4-CO2重整反应,不仅可以实现半焦和热解气的利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大限度上实现山楂核的高值利用,具有很高的应用研究价值。本论文以山楂核为原料,对山楂核进行了烘焙、热解实验,并探究了烘焙对其热解的影响。在烘焙阶段,山楂核主要发生半纤维素的分解,气体和液体的析出量都比较少,气相产物的主要成分是CO和CO2;随着烘焙温度的增加,半纤维素分解程度加深,产物脱氧脱水程度增加,液体和气体产物的释放量增加,固体产物的产率降低,同时固体产物表面的元素组成发生变化,O元素含量降低,C元素含量升高。在热解阶段,山楂核的焦油析出量明显增加,其中,酚类、羰基类、酸、酯等是焦油的主要成分;山楂核热解半焦含碳量高,可以用于催化化学反应。烘焙改性后的山楂核热解产物中,焦油中酚类的含量明显提高,达到70%以上,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下降至5%以下,酸类的含量略有增加,这有利于烟熏液的制备;同时,热解气的成分分布发生变化,烘焙样品的热解气中,4种主要气体的相对含量依次为CH4>CO2>CO>H2,其中,CO的含量相对降低,其他三种气体的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热解气热解半焦的炭化程度加深,更有利于制备催化剂。这是由于山楂核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发生分解,木质素的含量升高所致。在半焦催化CH4-CO2重整实验中,发现烘焙对于半焦的催化性能有明显提升作用,热解温度的提高也对催化性能提升有促进作用;工艺条件中,微波功率的提高和空速的降低都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反应气的转化率,其中在烘焙温度为300℃、热解温度600℃、空速2.4 L/(h-1·g-1)、微波功率900W的工况下,CO2和CH4的转化率分别可以达到85%和70%以上。但是,在较低的微波功率下,催化剂的表现较差,反应气的转化率仅为40%左右。而Ni、La和双金属活性组分的添加对于反应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双金属催化剂中,当Ni:La负载比例为3:1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反应气的转化率和生成气的选择性都较高,且反应气的转化率在8h内不发生变化。这是由于Ni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粒径较小,而La的添加可以增强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减小Ni的粒径,使Ni更均匀地分散在载体表面,同时,La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NiO的生成,这些都对催化剂催化CH4-CO2重整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分析认为,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CH4发生解离,生成CHx、CO、活性O原子和活性H原子等微粒,这些活性微粒相互作用,生成中间产物CHxO,继而生成CO和H2。

李国栋[3](2020)在《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制备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可利用潜力巨大,将生物质以热解的方式转化为热解炭和木醋液、将热解炭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可以很好的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本研究针对多源生物质自身特性和热解特性开展了探究,从组分分析结果来看,果核类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硬木类、软木类等木材的纤维素含量最高,秸秆类的组分含量相对均比较中庸,而枣树的木质素含量非常高。各生物质之间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差异相对并不大,从工业分析来看,其70%以上的组分为挥发分,固定碳含量均不足20%,从元素分析来看,生物质中的主要元素是C、O元素,均在35%以上。探究了生物质热解的相关规律,将生物质的热解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以果核类为例):干燥段(25℃-120℃)、预热段(120℃-190℃)、挥发分析出段(190℃-680℃)、热解成型段(680℃-910℃)、再分解段(910℃以上)。将不同生物质按其热解阶段对应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序:果核类>硬木类>软木类>秸秆类,果核类>果木类>特殊木料类。以松木为原料探究了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的影响,在生物质热解中,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原料粒径,与热解温度对产物得率的影响相比热解时间和升温速率对产物得率的影响最小。采用CO2和水蒸气活化法对热解炭进行活化,发现对活化得率和碘吸附值影响较大因素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其次是活化气体浓度及流量,升温速率的影响相对最小。当CO2和水蒸气共活化时,固定其中一种活化气体浓度,随着变量活化气体浓度的增加,活化得率越来越低,碘吸附值越来越高。在多源生物质热解、活化实验中得出了多源生物质热解产物得率差异,其中热解炭得率大致为:果核类>秸秆类>硬木类>软木类,果核类>果木类>特殊木料类;木醋液得率大致为:硬木类>软木类>果核类>秸秆类,果木类>特殊木料类>果核类;活性炭最终得率大致为:果核类>硬木类>软木类>秸秆类,果核类>果木类>特殊木料。从碘吸附值测试结果来看,除秸秆类活性炭之外的活性炭均至少可以达到二等品的水平,果核类和果木类活性炭更是可以达到一等品的水平。各生物质活性炭的大部分表面官能团有一定相似性,也各有其独有的特征表面官能团。所有种类活性炭均检测到了丰富的孔隙结构,果核类活性炭的结构主要来源于其种孔以及导管结构,其他类型活性炭则源于其导管的薄壁管束结构。就其表面微区成分而言,果核类活性炭主要以K为主,木材类和玉米秸秆活性炭主要以K、Ca为主,棉花秸秆活性炭中除了含量较多的元素K、Ca之外,还检测到了 Na、Mg、Cl等。本研究的结果可用于指导多源生物质木醋液、热解炭和活性炭的生产,对农林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姚园,崔丽贤,刘素稳,费永欣,陶清泉,常学东[4](2017)在《山楂功能成分及加工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山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其根、茎、叶、花、果及核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山楂的果肉、叶、核分别综述山楂的功能成分研究现状及其加工利用现状。山楂深加工及延伸山楂制品加工链条,建立绿色山楂产业链成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方向。

潘容容[5](2017)在《HBPEI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铬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多孔碳材料。研究表明,对活性炭进行氨基化改性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尤其是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本文研究了采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对废弃纤维板活性炭进行改性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索了改性后的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Cr(VI)的性能。以含脲醛树脂12%左右的废弃纤维板为原料制备含氮活性炭,通过戊二醛(GA)交联法,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BPEI)接枝到废弃纤维板活性炭(WFAC)上,并探究了改性的最佳条件。得到在HBPEI的分子量为10000g/mol,HBPEI/WFAC(W/W)物料比为0.5,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为0.25%及交联时间为60min的改性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吸附性能最佳。另外,对改性活性炭吸附Cr(VI)性能进行研究,包括吸附因素(pH值,吸附时间,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再生性能。FTIR和XPS结果表明,通过戊二醛交联法可以将HBPEI成功的接枝到WFAC表面上,改性后的活性炭所含元素比例C:N:O从54.25:0.72:45.03变化为80.04:6.65:13.31,可见改性后的活性炭含氮量明显增加,而其比表面积从1868.36m2/g只降低到1647.21m2/g。拉曼光谱数据分析得到改性活性炭的ID/IG值从0.92下降到0.82,表明改性过程对活性炭石墨化影响不显着。分析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Cr(Ⅵ)性能的数据,结果得出改性后的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规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相比,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更好地描述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Cr(Ⅵ)的行为;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能达到500mg/g。利用化学再生法对吸附Cr(Ⅵ)饱和的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进行再生研究,其再生一次后的吸附量为309.75mg/g,能达到原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量的90%。本论文只运用了化学再生法对吸附Cr(Ⅵ)饱和的WFAC进行再生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其他再生方法使再生效率提高。在应用方面,可以将这种改性材料应用到含有其他污染物的废水处理、制成电极材料以及用于分析样品的前处理净化等。

张成旺[6](2016)在《粉炭再生制备成型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调控》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达到废弃粉状活性炭再生的目的,同时通过对成型颗粒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调控来制备符合需求的不同孔隙结构的成型颗粒活性炭,将废弃粉状活性炭与高温煤焦油混合搅拌,并经过成型、炭化和水蒸气活化制备成型颗粒活性炭。采用国家标准和氮气吸附法分析测试了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等,考察了煤焦油种类、煤焦油的用量以及活化工艺对成型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粉状活性炭可以与煤焦油粘结成型,再经过炭化活化,制备出微孔发达的成型颗粒活性炭,并且选用高温煤焦油作为胶黏剂制备成型活性炭有更好的成型效果和更加发达的孔隙结构;利用高温煤焦油作为胶黏剂制备成型活性炭,炭化后形成的炭成型体主要包括高温煤焦油炭化后形成的炭,粉状炭吸附的物质的炭化物和粉状炭本身热处理的炭,并且水蒸气分子很难与高温煤焦油炭化得到的炭发生反应,很难产生孔,活化后的炭样的孔隙结构主要来源于水蒸气与粉状炭被热处理后的炭发生活化反应形成的孔隙;在废弃粉状活性炭与高温煤焦油的成型过程中,胶黏剂高温煤焦油的使用量对成型活性炭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高温煤焦油使用量越少,炭化后形成的炭微晶结构越少,粉状活性炭热处理后的炭含量相对越多,炭微晶结构与废弃活性炭之间的缝隙越多,水蒸气可以更容易与本来的粉状炭发生活化反应产生大量的孔隙结构,因此成型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越强,微孔结构越发达。当高温煤焦油与废弃粉状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6:1的情况下,成型颗粒活性炭的成型效果较好,并且吸附性能较好,微孔结构发达;当采用高温煤焦油与废弃粉状活性炭的质量比为2.5:1,混合搅拌,物料经过800℃炭化,900℃条件下水蒸气活化2h,可以制备出比表面积达到1802m2.g-1,碘吸附值达到1458mg.g-1的成型颗粒活性炭。为了调节成型颗粒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制备具有液相脱色能力的成型颗粒活性炭,将废弃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混合搅拌,并经成型、炭化和活化制备成型颗粒活性炭。采用国家标准和氮气吸附法分析测试了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焦糖脱色率、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等,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废弃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三种组分及其混合物的热解特征,考察了聚乙二醇的用量、分子量以及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对成型活性炭吸附能力与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混合成型的热再生方法可以制备出糖液脱色用颗粒活性炭;聚乙二醇添加剂可以显着提高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促进中孔的形成,但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的影响不明显;在废弃粉状活性炭与聚乙二醇4000的质量比为6:1,粉状活性炭与煤焦油的质量比1:1.6,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0℃和2h等条件下,可以制备出亚甲基蓝吸附值达205m L.g-1和焦糖脱色率达到110%的糖液脱色用成型颗粒活性炭。

毕韬韬,吴广辉[7](2015)在《山楂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着重归纳并总结了山楂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山楂提供一定的参考。

龚建平,陈超,戴伟娣,张燕萍,邓先伦[8](2013)在《山楂核制备活性炭工艺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废弃的山楂核为原料生产木质颗粒活性炭,并对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炭化、活化及精制步骤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炭化过程中,采用2h内缓慢升温至300℃,并维持1h,而后在3h内升温至600℃的炭化方式有利于保证炭化料的得率和强度;活化温度900~950℃,活化时间6h为宜;精制过程中盐酸用量是炭质量的10%为宜。在优化条件下经过炭化和活化制成的活性炭碘值可达1100mg/g,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180mg/g,强度可达94%,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产品通过酸洗和漂洗之后可使铁盐的含量由0.25%降至0.02%,灰分由6%降至2%。

李园园,张召基,石建稳,汤凤霞,王淑梅,陈少华[9](2012)在《氯化锌活化丝瓜络制备微孔活性炭》文中研究说明以丝瓜络为原料,经氯化锌活化丝瓜络制备微孔活性炭。通过设计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氯化锌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泡时间对所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剂浓度40%、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60 min和浸泡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孔径分布窄,为多微孔、无定形活性炭,BET比表面积达1 020 m2/g,其吸附碘值、亚甲基蓝值分别达到819.45 mg/g、165.43 mg/g,是一种廉价且吸附性能高的吸附材料。

李园园[10](2012)在《丝瓜络活性炭的制备及其除铬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氯化锌和氢氧化钾化学活化法制备丝瓜络活性炭,考察不同因素对丝瓜络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氯化锌活化制备丝瓜络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活化剂浓度40%、浸泡时间12h、活化温度450℃和活化时间60min。其中,活化时间和浸泡时间对活性炭碘值、亚甲基蓝值以及得率的影响高度显着。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丝瓜络活性炭得率、碘值和亚甲基蓝值分别是29.07%、819.45mg/g和165.43mg/g;BET比表面积高达1020.33m2/g,主要以微孔为主,平均孔径为1.94nm的非晶型无定形炭结构。采用相同方案,以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剂制备丝瓜络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氢氧化钾与炭前驱体质量比)4、活化温度800oC、活化时间30min、升温速率为10oC/min。碱炭比对碘值和亚甲基蓝值具有显着影响,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升温速率对得率有高度显着性。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的得率、碘值和亚甲基蓝值分别为15.63%、2926mg/g和528.58mg/g;BET比表面积高达3545m2/g,平均孔径为2.13nm;以微孔结构的非晶型无定形碳结构为主。研究了所制备的丝瓜络活性炭对溶液中六价铬的去除,考察pH、吸附时间、Cr(VI)初始浓度、温度及振荡速率对两种活性炭去除铬效果的影响。氯化锌-活性炭的计量为1.0g/L,最佳除铬条件为:pH值、吸附时间、Cr(VI)初始浓度和振荡速率分别为2、1.0h、50mg/L和125r/min,室温(20℃)。在此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为95.98%,总铬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为86.87%和43.44mg/g。氢氧化钾-活性炭的计量为0.8g/L,最佳除铬条件为:pH值,吸附时间、Cr(VI)初始浓度和振荡速率分别为2、0.5h、60mg/L和175r/min,室温(20℃)。在此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为99.47%,总铬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为80.28%和60.21mg/g。两种活性炭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均为1.0。两种活性炭对Freundlich模型方程具有良好的符合性,并且特征系数n均为:1<n <10,说明这两种活性炭对铬的吸附属于优惠吸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铬既有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同时还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吸附[HCrO4]-的能力强于Cr(Ш)。通过SEM观察到,吸附后的活性炭表面存在大量发亮物质;通过EDAX能谱图确定,活性炭表面存在铬。通过FT-IR发现,由于氧化还原作用使-OH、C=C伸缩振动和环振动区的基团暴露。

二、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对磷酸盐吸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药品与仪器
    1.3 测定磷含量的方法
    1.4 山楂核生物炭镧改性
        1.4.1 山楂核生物炭的制备
        1.4.2 山楂核生物炭的改性方法
        1.4.2. 1 探究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浓度
        1.4.2. 2 探究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的最佳改性p H值
    1.5 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的表征方法
        1.5.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1.5.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1.5.3 比表面分析
    1.6 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性能研究
        1.6.1 初始质量溶度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1.6.2 p H值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1.6.3 生物炭投入量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1.6.4 吸附时间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2.2 山楂核生物炭的改性结果
        2.2.1 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的最佳改性质量浓度
        2.2.2 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的最佳改性p H值
    2.3 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表征
        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 比表面积
    2.4 影响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因素
        2.4.1 初始质量浓度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2.4.2 p H值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2.4.3 生物炭投入量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2.4.4 吸附时间对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吸附水中磷的影响
3 结论

(2)生物质烘焙/热解特性及微波诱导半焦催化CO2-CH4重整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质能及利用方式
        1.2.1 生物质资源及利用现状
        1.2.2 生物质热解技术
    1.3 生物质烘焙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 山楂核利用现状
    1.5 CO_2-CH_4重整技术研究现状
        1.5.1 CO_2-CH_4重整催化剂研究现状
        1.5.2 微波诱导CO_2-CH_4重整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内容
    2.1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
    2.2 山楂核烘焙及热解实验
        2.2.1 实验方法
        2.2.2 样品测试及表征
    2.3 半焦在微波作用下催化CO_2-CH_4重整实验
        2.3.1 CO_2-CH_4重整实验方法
        2.3.2 负载金属活性组分催化剂制备方法
        2.3.3 催化剂的表征
        2.3.4 催化剂活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楂核烘焙特性及烘焙对热解特性影响研究
    3.1 山楂核烘焙特性
        3.1.1 山楂核热重实验
        3.1.2 烘焙温度对山楂核三相产率的影响
        3.1.3 烘焙气相产物分析
        3.1.4 烘焙液相产物分析
        3.1.5 烘焙固相产物分析
    3.2 山楂核热解特性
        3.2.1 温度对山楂核热解三相产率的影响
        3.2.2 热解气相产物分析
        3.2.3 热解焦油分析
        3.2.4 热解半焦分析
    3.3 烘焙对热解的影响
        3.3.1 山楂核热重红外联用实验
        3.3.2 烘焙预处理对山楂核热解三相产率的影响
        3.3.3 烘焙预处理对山楂核热解气的影响
        3.3.4 烘焙预处理对山楂核热解焦油的影响
        3.3.5 烘焙预处理对山楂核热解半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诱导催化CO_2-CH_4重整实验研究
    4.1 半焦催化CO_2-CH_4重整实验研究
        4.1.1 正交实验
        4.1.2 烘焙温度对半焦催化性能的影响
        4.1.3 热解温度对半焦催化性能的影响
        4.1.4 微波功率对半焦催化性能的影响
        4.1.5 空速对半焦催化性能的影响
        4.1.6 单一气体背景反应结果
        4.1.7 半焦催化CO_2-CH_4重整稳定性测试
    4.2 负载改性半焦催化CO_2-CH_4实重整验研究
        4.2.1 负载Ni对CO_2-CH_4重整反应的影响
        4.2.2 负载La对CO_2-CH_4重整反应的影响
        4.2.3 不同负载比例双金属催化剂对CO_2-CH_4重整反应的影响
        4.2.4 不同总负载量双金属催化剂对CO_2-CH_4重整反应的影响
        4.2.5 单一气体背景反应结果
        4.2.6 负载金属助剂催化剂CO_2-CH_4重整稳定性测试
    4.3 CO_2-CH_4重整反应前后催化剂表征
        4.3.1 FT-IR分析
        4.3.2 XRD分析
        4.3.3 XPS分析
    4.4 CO_2-CH_4重整反应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制备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质概述
    1.2 生物质热解及其产物应用概述
        1.2.1 生物质热解概述
        1.2.2 生物质热解产物应用概述
        1.2.3 生物质活性炭的应用概述
    1.3 生物质活性炭研究进展
        1.3.1 物理活化法概述
        1.3.2 化学活化法概述
        1.3.3 物理化学活化法概述
        1.3.4 活化方法比较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多源生物质的选取与种类划分
    2.2 试剂与设备
    2.3 表征、测试方法介绍
        2.3.1 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2.3.2 热重红外联用测试
        2.3.3 产物得率测定与计算
        2.3.4 生物质组分分析测试
        2.3.5 碘吸附值测试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
        2.3.7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征
        2.3.8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SEM表征
    2.4 实验系统介绍
    2.5 实验流程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源生物质热解实验研究
    3.1 多源生物质原料特性分析
        3.1.1 多源生物质组分分析
        3.1.2 多源生物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
    3.2 基于TG-FTIR的多源生物质热解特性分析
        3.2.1 多源生物质TG-FTIR分析中的TG分析
        3.2.2 多源生物质TG-FTIR分析中的FTIR分析
    3.3 生物质热解的影响规律探究
        3.3.1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
        3.3.2 热解时间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
        3.3.3 升温速率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3.3.4 原料粒径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3.3.5 多源生物质热解产物产率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源生物质热解炭活化实验研究
    4.1 热解炭活化规律探究
        4.1.1 CO_2活化规律探究
        4.1.2 水蒸气活化规律探究
        4.1.3 CO_2与水蒸气共活化规律探究
        4.1.4 热解条件对活化的影响
        4.1.5 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征
    4.2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制备研究
        4.2.1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产率对比
        4.2.2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碘吸附值测试
    4.3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表征
        4.3.1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FTIR表征
        4.3.2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SEM表征
        4.3.3 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SEM-EDS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山楂功能成分及加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楂的营养价值
2 山楂果肉研究现状
    2.1 山楂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2.2 山楂色素类物质研究现状
    2.3 山楂糖类物质研究现状
    2.4 山楂产品现状
3 山楂叶研究现状
4 山楂核研究现状
5 讨论

(5)HBPEI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废弃木质材料的利用现状
        1.1.1 我国废弃木质资源的现状
        1.1.2 国内外废弃木质资源利用进展
    1.2 含铬(Ⅵ)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1.2.1 含铬(Ⅵ)废水的危害
        1.2.2 含铬(Ⅵ)废水的处理方法
    1.3 聚乙烯亚胺(PEI)简介
        1.3.1 聚乙烯亚胺(PEI)的特性
        1.3.2 聚乙烯亚胺(PEI)的应用领域
        1.3.3 聚乙烯亚胺(PEI)作为吸附剂的优缺点
        1.3.4 聚乙烯亚胺(PEI)用作改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活性炭简介
        1.4.1 制备活性炭的原料
        1.4.2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4.3 氨基化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实验内容和表征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活性炭的制备
        2.2.1 制备的工艺流程
        2.2.2 废弃纤维板活性炭的制备
    2.3 活性炭的表征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3 比表面积分析
        2.3.4 拉曼光谱分析
    2.4 活性炭吸附铬(Ⅵ)性能研究
        2.4.1 活性炭吸附铬(Ⅵ)浓度的测定
        2.4.2 铬(Ⅵ)溶液的分析法
        2.4.3 铬(Ⅵ)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3. HBPEI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的研究
    3.1 引言
    3.2 废弃纤维板活性炭的制备
    3.3 HBPEI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的制备
        3.3.1 HBPEI分子量对改性的影响
        3.3.2 HBPE/WFAC(W/W)物料比对改性的影响
        3.3.3 GA浓度对改性的影响
        3.3.4 交联时间对改性的影响
    3.4 表征
        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4.3 比表面积分析
        3.4.4 拉曼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吸附铬(Ⅵ)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动力学模型
    4.3 铬(Ⅵ)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4 溶液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5 吸附等温线
    4.6 再生性能研究
        4.6.1 再生温度和时间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4.6.2 洗脱剂与吸附剂的比例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4.6.3 吸附再生次数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粉炭再生制备成型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活性炭
    1.2 活性炭的再生及技术
        1.2.1 热再生技术
        1.2.1.1 热脱附再生
        1.2.1.2 热分解再生
        1.2.1.3 高温气化再生
        1.2.2 化学再生技术
        1.2.2.1 水萃取再生
        1.2.2.2 氢氧化钠再生
        1.2.2.3 电化学再生
        1.2.2.4 氧化再生
        1.2.3 微生物再生
        1.2.4 真空再生
    1.3 粉状活性炭的再生
    1.4 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影响因素
        1.4.1 胶黏剂的影响
        1.4.2 工艺条件的影响
        1.4.3 原材料的影响
    1.5 成型活性炭孔结构调控技术及研究进展
        1.5.1 成型活性炭孔径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1.5.2 聚合物共混法
        1.5.3 高温重整法
        1.5.4 界面活化孔径调控法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微孔成型活性炭的制备
    2.1 原料
    2.2 试剂
    2.3 仪器设备
    2.4 成型颗粒活性炭的制备
    2.5 粉状活性炭成型设备及水蒸气活化设备
    2.6 样品的分析与表征
    2.7 结果与讨论
        2.7.1 煤焦油种类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2.7.2 高温煤焦油添加量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2.7.3 活化温度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2.7.4 活化时间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2.8 小结
3 焦糖脱色用成型活性炭的制备
    3.1 原料与试剂
    3.2 仪器设备
    3.3 粉状活性炭的成型再生
    3.4 样品的分析与表征
    3.5 粉状活性炭成型设备及水蒸气活化设备
    3.6 结果与讨论
        3.6.1 热重分析
        3.6.2 聚乙二醇(PEG)用量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3.6.3 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3.6.4 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成型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3.6.5 成型活性炭样品强度表征与分析
    3.7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山楂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山楂浑身都是宝
2山楂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3山楂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4山楂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5结论与展望

(8)山楂核制备活性炭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原料
    1.2 实验药品与仪器
    1.3 工艺过程
        1.3.1 炭化
        1.3.2 活化和精制
    1.4 活性炭样品性能及理化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炭化料的分析结果
    2.2 活化条件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2.2.1 活化温度的影响
        2.2.2 活化时间的影响
    2.3 精制
3 结 论

(9)氯化锌活化丝瓜络制备微孔活性炭(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
    1.2 活性炭制备工艺流程
    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1.4 活性炭样品的检测及表征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活性炭的制备
        2.1.1 氯化锌浓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2.1.2 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的影响
        2.1.3 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影响
        2.1.4 浸泡时间对活性炭的影响
        2.1.5 正交实验结果
    2.2 活性炭的分析表征
        2.2.1 活性炭的碘和亚甲基蓝吸附
        2.2.2 氮吸附等温线
        2.2.3 物相分析
3 结论

(10)丝瓜络活性炭的制备及其除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活性炭的结构和性质
    1.2 活性炭的制备
        1.2.1 原材料选择
        1.2.2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1.3 活性炭表征
        1.3.1 热解历程及活化机理分析
        1.3.2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1.3.3 微晶结构分析
        1.3.4 比表面积及微孔结构表征
        1.3.5 表面化学表征
    1.4 活性炭的吸附特征
    1.5 活性炭在去除铬中的应用
        1.5.1 铬的危害及机理
        1.5.2 铬的排放法规
        1.5.3 含铬废水的吸附处理法
        1.5.4 吸附法的处理原理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内容
        2.2.1 丝瓜络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2.2 氯化锌活化制备活性炭
        2.2.3 氢氧化钾活化制备活性炭
        2.2.4 活性炭的表征
    2.3 活性炭除铬应用
        2.3.1 Cr(VI)储备液的配制
        2.3.2 显色剂制备
        2.3.3 Cr(VI)的分析方法
        2.3.4 总铬的分析方法
        2.3.5 铬的吸附实验
        2.3.6 吸附等温线
        2.3.7 吸附动力学
第3章 丝瓜络活性炭的制备
    3.1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1 丝瓜络物理化学成分分析
    3.2 氯化锌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
        3.2.1 氯化锌浓度对活性炭的影响
        3.2.2 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的影响
        3.2.3 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影响
        3.2.4 浸泡时间对活性炭的影响
        3.2.5 正交实验结果
    3.3 氢氧化钾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
        3.3.1 碱炭比的影响
        3.3.2 活化温度的影响
        3.3.3 活化时间的影响
        3.3.4 升温速率的影响
        3.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丝瓜络活性炭的表征
    4.1 实验结果及讨论
        4.1.1 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基蓝值
        4.1.2 热解历程分析
        4.1.3 氮吸附测试
        4.1.4 表面特征
        4.1.5 活性炭官能团
        4.1.6 物相分析
    4.2 小结
第5章 丝瓜络活性炭去除铬的研究
    5.1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1 各因素对 ZAC 脱铬的影响
        5.1.2 各因素对 KAC 脱铬的影响
        5.1.3 吸附等温线
        5.1.4 吸附动力学
        5.1.5 Cr(Ⅵ)的吸附机理分析
    5.2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镧改性山楂核生物炭对磷酸盐吸附的研究[J]. 沈喜海,邵立军,彭友舜,张志刚. 山东化工, 2022(01)
  • [2]生物质烘焙/热解特性及微波诱导半焦催化CO2-CH4重整实验研究[D]. 王国袖. 山东大学, 2021(12)
  • [3]多源生物质基活性炭制备实验研究[D]. 李国栋. 山东大学, 2020(11)
  • [4]山楂功能成分及加工研究进展[J]. 姚园,崔丽贤,刘素稳,费永欣,陶清泉,常学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15)
  • [5]HBPEI改性废弃纤维板活性炭吸附铬性能研究[D]. 潘容容.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6]粉炭再生制备成型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调控[D]. 张成旺. 南京林业大学, 2016(03)
  • [7]山楂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毕韬韬,吴广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5)
  • [8]山楂核制备活性炭工艺的优化[J]. 龚建平,陈超,戴伟娣,张燕萍,邓先伦.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3(02)
  • [9]氯化锌活化丝瓜络制备微孔活性炭[J]. 李园园,张召基,石建稳,汤凤霞,王淑梅,陈少华. 炭素技术, 2012(03)
  • [10]丝瓜络活性炭的制备及其除铬性能研究[D]. 李园园. 集美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