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治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治

一、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022)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指明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

General Office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2](2022)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

赵惠临[3](2021)在《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较为少见但极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急且致死率高[1]。传统的观点认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晚期的表现,并且将所有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都划分为肝细胞癌TMN分其中的T4,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患者经过及时积极的手术治疗后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因此传统观点中将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划分为T4期不利于指导治疗及反映肿瘤的预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是用于诊断肝脏及胆道是否发生异常的主要指标,

胡波[4](2021)在《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详细分析并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文收录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行肝切除术并通过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55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其中2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行了肝切除联合HIPEC的患者为实验组,29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行了单纯肝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辅助治疗,判断组间差异;使用Cox回归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及死亡相关的独立保护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切除+HIPEC组与肝切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其中肝切除+HIPEC组比肝切除组有更加长的平均住院时间(P<0.05)。两组术后腹膜腔种植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行抗肿瘤及抗病毒治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期预后生存方面,肝切除+HIPEC组在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表现出更好的结果,其中肝切除+HIPE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肝切除组(17.0个月vs.13.0个月),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107,P<0.05)。肝切除+HIPEC组6月,12月,18月总生存率分别为:84.6%,65.4%,42.3%;肝切除组6月,12月,18月总生存率分别为:75.9%,51.7%,13.8%。肝切除+HIPEC组中位无病生存期优于单纯肝切除组(12个月vs.7个月),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5);肝切除+HIPEC组的6月,12月,18月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9%,46.2%,34.6%;肝切除组的6月,12月,18月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2%,13.8%,10.3%。通过COX回归分析肝切除联合HIPEC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肿瘤复发(HR=2.194,P<0.05)与预后(HR=2.234,P<0.05)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腹膜腔种植转移的几率。2.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肝切除术后的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期,但是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赵亮[5](2021)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一期切除与TACE后二期切除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一期切除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二期切除的疗效进行评估,探究其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2月因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急诊肝癌切除组和TACE后行二期切除组,其中急诊肝癌切除组36例,介入治疗TACE后行二期切除组2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效果、再次破裂出血情况、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住院30d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两组病人的生存曲线。【结果】所有病人均止血成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腹腔出血、急性肝衰竭、胸腔积液、腹水、胆漏、腹腔感染等情况概率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住院30d死亡率及5年内肿瘤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4年和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急诊一期切除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ACE后联合二期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癌一期切除与TACE后联合二期切除相比,可以明显节省病人的住院费用,且能改善病人的远期生存情况。急诊肝癌一期切除与TACE后联合二期切除的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5年内肿瘤复发情况及住院死亡率相当。

张炎[6](2021)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相关基因组学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主要观点认为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局。其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多因素协同作用和多步骤的过程,在众多环境因素中如,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HCV(Hepatitis C virus)感染、含有黄曲霉素B1食物污染、水污染和酗酒等都是明显提高HC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从遗传因素方面来说,肝癌是一种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疾病。一些病因如HBV/HCV感染、黄曲霉素B1食物污染和酒精等损害了正常肝细胞基因组,使其形成一种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抑癌基因失活或者原癌基因的活化,导致正常肝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规律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Ruptured HCC,RHCC)是肝脏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另一种最严重且致命的症状之一。若不能对该并发症进行正确及时地治疗,患者在发生破裂出血的一个月内病死率可高达25%以上。仅控制肝脏肿瘤的破裂出血并不是对肝癌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临床上的最终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对肿瘤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也渐渐地发展起来。在肿瘤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基因表达与翻译,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表达和相互作用,后期各种产物的代谢途径等有关信息进行充分整合,为肿瘤疾病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生命组学数据,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本研究中,从RHCC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到肝癌破裂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和基因表达谱的多层次研究,以提高对RHCC的全面认识,为未来对于RHCC的早期预防、RHCC高危人群的筛查诊断和RHCC治疗方案的设计以及发生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预后生存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02年至2020年期间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1543例患者,其中出现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患者186例,定义为破裂组(RHCC)。未出现原发性肝癌破裂的患者1357例,定义为非破裂组(Non-ruptured HCC,NHCC)。2.2研究方法2.2.1临床资料研究临床病例资料中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s,PLT)、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d ratio,INR)、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丙肝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HCVAb)、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单发和多发等。再通过临床病例资料中的病案首页所记录的联系方式联系患者及其亲属以获取随访信息。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肝癌自发性破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2.2.2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主要步骤如下: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肝脏肿瘤组织DNA,质检合格后,建立DNA文库,进行文库质检后采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上机测序。采用标准化流程比对分析数据,最终筛选出与肝癌自发性破裂相关的高频突变基因和突变类型。2.2.3转录组学测序转录组(Transcriptome)测序主要步骤如下:采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肝脏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的RNA,并进行质检后,用分光光度计(OD260/280≥1.9)检测RNA浓度和纯度。将m RNA片段化处理后反转录成双链c DNA后扩增构建测序文库。对构建好的文库进行PCR扩增,产生DNA簇,将DNA扩增子线性化成为单链,完成DNA成簇(Cluster)扩增,经过高通量测序得到fastq数据后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2.2.4统计学方法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确定导致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差异,采用Log-rank方法,并通过Graph Pad Prism 8.2.1软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平为P值小于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1.1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RHCC患者中,其血浆ALB及HGB值均明显低于NHCC患者,而WBC、PLT、TBIL、AST、ALT、PT及INR值均明显高于NHCC患者。3.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血压、肿瘤最大直径、WBC、ALB。3.1.3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分析RHCC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1年、2年、3年OS分别为75.7%、54.2%、35.6%。NHCC组患者1年、2年、3年OS分别为:85.3%、76.5%、67.6%。两组患者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HCC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1年、2年、3年RFS分别为:70.7%、47.6%、23.8%。NHCC组患者1年、2年、3年RFS分别为:74.5%、57.1%、42.7%。两组患者R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破裂、PLT、ALB、AST的P值均小于0.05,不同因素的肝癌病例之间生存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通过对123例RHCC组样本和1052例NHCC组对照样本的(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认了1个与肝癌自发性破裂显着性关联的易感位点/基因(17q25.3/TBC1D16)。TBC1D16主要体现在可能参与膜蛋白的转运和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吞噬入巨噬细胞胞浆中进行降解的过程中,导致巨噬细胞与IC结合效率进一步受损。引起IC在小血管壁的沉积,机体通过局部炎症反应而使血管受损使肿瘤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通过应用大样本量的MHC深度测序数据库作为Reference Pannel对GWAS数据进行Imputation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遗传变异可能与肝癌自发性破裂有关。3.3转录组学测序结果通过对15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和18例非破裂肝癌对照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差异基因富集于肿瘤代谢与免疫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或通路,且基因组学中易感基因TBC1D16表达谱的上调可能与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有关。4结论(1)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RHCC组患者的ALB、HGB水平明显低于NHCC组。RHCC组患者的WBC、PLT、TBIL、AST、ALT、PT、INR水平明显高于NHCC组。(2)影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血压、肿瘤最大直径、WBC、ALB。(3)破裂、PLT、ALB、AST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风险的重要因素。(4)TBC1D16(17q25.3)系肝癌破裂易感基因,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巨噬细胞与IC结合效率进一步受损,与肝脏肿瘤自发性破裂的发生有关。(5)发现HLA遗传变异可能与肝癌自发性破裂有关。(6)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易感基因TBC1D16表达谱上调。其可能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损有关。

孟涛[7](2021)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蛋白组学及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肝癌自发性破裂和非破裂患者生存差异,分析肝癌自发性破裂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实验寻找自发性破裂发生原因。寻找自发性破裂与非破裂肝癌之间差异蛋白,探究自发性破裂发生的潜在机制,寻找潜在分子治疗靶点,改善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预后。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到2019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完整临床及预后随访资料,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平衡肝癌破裂组和非破裂组之间的组间差异,比较破裂与非破裂的预后差异。使用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通过列线图展示预测1年及3年生存概率并使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另外,收集自病理科获取的破裂与非破裂石蜡包埋组织各20例用以制作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对肝癌内血管壁进行定位,观察比较破裂与非破裂血管病变差异。最后,收集两组癌和癌旁术中新鲜组织各9对提取相应蛋白,进行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的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分析破裂与非破裂组间差异蛋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收集的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1:4倾向性匹配后共纳入273例破裂和1092例非破裂患者,破裂组和非破裂组间临床病理变量平衡良好(P>0.05)。肝癌破裂和非破裂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个月和25个月,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均远远低于非破裂患者(P=0.004,P<0.001),且Cox回归分析确定自发性破裂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对肝癌破裂亚组分析发现,接受单纯一期肝切除术治疗的破裂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均显着低于接受一期TAE加二期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均P<0.001)。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总体生存(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最大直径、微血管侵犯、Child-Pugh B等级和HBs Ag感染,无病生存(DFS)的独立危险因素仅为肿瘤多发。最后通过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的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肝癌破裂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概率。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实验以及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多为肿瘤内小动脉破裂。破裂患者体内巨噬细胞出现吞噬功能下调,瘤内血管壁(特别是小动脉壁)出现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并在沉积部位显示出弹力膜断裂,胶原纤维崩解等血管壁损伤现象。这些原因共同作用,可能是肝癌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第三部分在肿瘤组织中共鉴定筛选出261个差异蛋白质,其中在肝癌破裂中显着上调的有70个,显着下调的有191个。癌旁组织中共筛选到110个差异蛋白质,其中在肝癌破裂中显着高表达的有91个,低表达的有19个。差异蛋白主要功能为细胞间黏着、蛋白质转运、自噬调节、蛋白质结合、钙粘蛋白结合水解酶活性等功能,涉及了细胞代谢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内吞作用、脂肪酸合成及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等信号通路,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剪接体、吞噬体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通路。TBC1D9B蛋白被发现在破裂组中显着下调,并且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富集通路包括内吞作用通路。TBC1D9B作为TBC1D家族成员,具有转运脂质和蛋白质的作用,其可能通过内吞作用转运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6,其表达量高低可间接反映了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自发性破裂肝癌患者预后极差。肝癌破裂患者接受TAE+二期肝切除治疗效果优于一期手术,影响破裂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最大直径、HBs Ag、Child-Pugh B级和微血管侵犯。感染乙肝的自发性破裂患者其体内大量乙肝病毒和免疫球蛋白靶向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破裂患者巨噬细胞功能显着下调,无法及时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致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并激活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壁,诱发血管破裂出血。这些结果印证了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HBs Ag、和微血管侵犯是肝癌破裂预后危险原因。由于临床上TAE主要阻断了肝内小动脉,故而解释了TAE治疗效果较好的原因。TBC1D9B可能参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6的膜转运,由于破裂患者TBC1D9B表达下调,可能导致其转运CD16效率下降,导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调,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损伤血管。另外肿瘤内脂肪酸合成及代谢失调等原因可能是导致瘤内血管损伤,诱发破裂的原因之一。但结果仅仅基于生信分析,内在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阮诗烨[8](2020)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估及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细胞癌(HCC)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HCC患者最终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其特点是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肝切除术是自发性破裂肝细胞癌(srHCC)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在进行止血的同时予以根治性肿瘤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腹腔实体肿瘤的治疗,但在自发性破裂性肝细胞癌(srHCC)中HIPEC的应用尚有争议。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分析(PSM)比较手术后srHCC和未破裂肝细胞癌(nrHCC)患者HCC破裂事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术后HIPEC与术后未行HIPEC(nHIPEC)患者的复发与生存差异,评价肝切除术后HIPEC在srHCC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从2014年至201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57例符合研究标准的srHCC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57例患者与同期的446例未破裂(nrHCC)的患者进行1:1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PSM),然后对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生存分析。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接受HIPEC治疗将57例srHCC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通过1:1 PSM分析发现,srHCC和nrHCC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就长期预后而言,手术后nrHCC组的总生存率(P=0.026)和无病生存率(P<0.00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57例srHCC患者中,HIPEC组表现出比nHIPEC组出现额外的并发症,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增加。在复发患者中,转移方式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的无病生存率(P=0.28)和总生存率(P=0.56)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未发生破裂的HCC相比,破裂的HCC患者的术后预后较差。目前,无充分的证据证明术后辅助HIPEC是否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背景:由于肝炎等原因,很多肝细胞癌(HCC)患者同时患有肝硬化,伴有肝硬化的HCC患者可能预后更差。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我们对人群中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进行了评估,旨在构建并验证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列线图模型以评估患者的生存率。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筛选了 2,369名患者。根据不同的Ishak肝纤维化评分将其分为F0(n=691)组和F1(n=1,678)组。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OS和CSS的生存差异。按照7:3的比例将F1组随机分组为训练集(n=1,176)和验证集(n=502)分别用于构建和验证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结果:通过PSM匹配分析,F1组(n=587)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与F0组(n=587)相比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FS:P<0.001)。通过COX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 OS和CSS的六个独立预测因子用于构建列线图。经过检验和校准分析,列线图与常规分期系统相比,列线图具有更好的临床净收益和辨识度。结论:在肝癌患者中,与无肝纤维化或轻中度纤维化患者相比,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短期及远期生存预后更差。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为肝细胞癌合并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

张斌[9](2020)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PICOS原则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并使用计算机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及百度学术数据库中检索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中比较急诊肝切除(emergency hepatectomy,EH)与延期肝切除(staged hepatectomy,SH)两种治疗方式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如两者意见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第三方协调解决。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效应指标,计算它们的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文献筛选后15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被纳入分析,NOS评分均大于5分。共712个患者,EH组354个患者,SH组358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H组相比,SH组的术中出血量(MD=426.78,95%CI=340.57-513.00,P<0.00001),术中输血量(MD=796.69,95%CI=688.27-905.12,P<0.00001)更少,围手术期并发症(OR=2.17,95%CI=1.17-4.03,P=0.01)和围手术期死亡率(OR=5.85,95%CI=2.32-14.74,P=0.0002)更低。此外,SH组的1年生存率(OR=0.58,95%CI=0.41-0.80,P=0.001)和3年生存率(OR=0.63,95%CI=0.42-0.93,P=0.02)明显更高。两组间手术时间和腹膜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MD=-4.02,95%CI=-12.14-4.09,P=0.33,腹膜转移率:OR=1.08,95%CI=0.58-2.03,P=0.81)。EH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SH组(MD=-4.32,95%CI=-6.11--2.54,P<0.00001)。结论:1.延期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性优于急诊肝切除,延期肝切除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2.延期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疗效优于急诊肝切除,延期肝切除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更高。3.但受纳入研究数量、样本量等因素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蒋锦敦[10](2019)在《早期与延期手术对可切除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对可切除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术后复发及腹腔转移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将发病1周内(≤7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早期手术组,将发病1周后(>7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延期手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影响两组患者术后预后生存、术后复发及腹腔转移的各因素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继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延期手术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腹腔转移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HR=0.393,P=0.018)、HBV-DNA高载量表达(HR=2.376,P=0.038)、肿瘤最大直径(HR=1.014,P=0.001)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预后优于延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机、HBV-DNA高载量表达和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筛查和诊断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2.2.1 超声显像
        2.2.2 CT和MRI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记物
    2.4 肝癌的穿刺活检
    2.5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2.5.1 肝癌病理诊断术语
        2.5.2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
        2.5.3 肝癌病理检查要点
        2.5.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2.5.5 转化/新辅助治疗后切除肝癌标本的病理评估
        2.5.6 肝癌病理诊断报告
    2.6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3 分期
4 治疗
    4.1 外科治疗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4.1.2 术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4.1.3 肝癌切除适应证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4.1.5 手术切除技术
        4.1.6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
        4.1.6.1潜在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
        4.1.6. 2 新辅助治疗
        4.1.6. 3 辅助治疗
        4.1.7 肝移植术
    4.2 消融治疗
        4.2.1 目前常用消融治疗手段
        4.2.2 基本技术要求
        4.2.3 对于直径3~5 cm的肝癌治疗选择
        4.2.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4.2.5 肝癌消融与系统抗肿瘤治疗的联合
    4.3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93-198]。
        4.3.1 TACE的基本原则
        4.3.2 TACE适应证
        4.3.3 TACE禁忌证
        4.3.4 TACE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99-200]
        4.3.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3.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93](1)肝硬化程
        4.3.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4.3.9 TACE治疗注意点
    4.4 放射治疗
        4.4.1 外放射治疗
        4.4.2 质子束放射疗法与内放射治疗
    4.5 系统抗肿瘤治疗
        4.5.1 一线抗肿瘤治疗
        4.5.2 二线抗肿瘤治疗
        4.5.3 其他治疗
        4.5.3. 1 中国医药学治疗
        4.5.3. 2 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
        4.5.3. 3 对症支持治疗
    4.6 肝癌自发破裂的治疗
5 声明

(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筛查和诊断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2.2.1 超声显像
        2.2.2 CT和MRI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2.4 肝癌的穿刺活检
    2.5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2.5.1 肝癌病理诊断术语
        (1)HCC:
        (2)ICC:
        (3)cHCC-CCA:
        2.5.2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
        (1)标本处理要点:
        (2)标本取材要点:
        2.5.3 肝癌病理检查要点
        (1)大体标本观察与描述[62]:
        (2)显微镜下观察与描述[62]:
        (3) MVI诊断:
        2.5.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HCC
        (2) ICC
        (3)cHCC-CCA
        2.5.5 转化/新辅助治疗后切除肝癌标本的病理评估
        2.5.6 肝癌病理诊断报告
    2.6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3 分期
4 治疗
    4.1 外科治疗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4.1.2 术前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4.1.3 肝癌切除的适应证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1)术中判断标准:
        (2)术后判断标准:
        4.1.5 手术切除技术
        4.1.6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
        4.1.6.1 潜在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
        4.1.6.2 新辅助治疗
        4.1.6.3 辅助治疗
        4.1.7 肝移植术
        4.1.7.1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4.1.7.2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4.2 消融治疗
        4.2.1 目前常用消融治疗手段
        (1)RFA:
        (2)MWA:
        (3)PEI:
        4.2.2 基本技术要求
        4.2.3 对于直径3~5 cm的肝癌治疗选择
        4.2.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4.2.5 肝癌消融与系统抗肿瘤治疗的联合
    4.3 经动脉化疗栓塞
        4.3.1 TACE的基本原则
        4.3.2 TACE 适应证
        4.3.3 TACE 禁忌证
        4.3.4 TACE 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99-200]
        (1)规范的动脉造影:
        (2)根据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操作的不同,通常分为:
        (3)精细TACE治疗:
        4.3.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3.6 TACE的疗效评价
        4.3.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93]
        4.3.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4.3.9 TACE治疗注意点
    4.4 放射治疗
        4.4.1 外放射治疗
        (1)外放射治疗适应证:
        (2)外放射治疗禁忌证:
        (3)外放射治疗实施原则与要点:
        (4)外放射治疗主要并发症:
        4.4.2 质子束放射疗法与内放射治疗
    4.5 系统抗肿瘤治疗
        4.5.1 一线抗肿瘤治疗
        (1)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
        (2)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
        (3)多纳非尼:
        (4)仑伐替尼:
        (5)索拉非尼:
        (6)系统化疗:
        (7)其他一线治疗进展:
        4.5.2 二线抗肿瘤治疗
        (1)瑞戈非尼:
        (2)阿帕替尼:
        (3)卡瑞利珠单抗:
        (4)替雷利珠单抗:
        (5)其他二线抗肿瘤治疗方案:
        4.5.3 其他治疗
        4.5.3.1 中国医药学治疗
        4.5.3.2 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
        4.5.3.3 对症支持治疗
        4.5.4 系统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
    4.6 肝癌自发破裂的治疗
5 声明

(3)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指标:
    1.3 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及术前Tbil/Alb比值:
    2.2 Tbil/Alb比值对预后预测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2.3 Tbil/Alb比值与3年总生存率间的关系:
    2.4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4)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灌注管放置方法
    2.3 HIPEC的操作流程
    2.4 随访机制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肝切除+HIPEC组与肝切除组临床资料对比
    3.2 术后并发症与复发
    3.3 生存分析
    3.4 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1 KPS 评分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5)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一期切除与TACE后二期切除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诊疗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材料
        2.1.2.1 收集的病人病史资料内容如下
        2.1.2.2 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情况
        2.2.2 处理方法
        2.2.3 并发症原因、观察指标及方法
        2.2.3.1 短期并发症原因及观察指标效果比较
        2.2.3.2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检验指标的比较
        2.2.3.3 两组手术病人住院情况的比较
        2.2.3.4 长期效果比较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病人基本情况统计结果
        2.3.2 两组手术后短期并发症的比较
        2.3.3 手术住院情况的比较
        2.3.4 手术治疗后随访结果及生存情况比较
    2.4 结果讨论
第三章:结论
    3.1 讨论
    3.2 研究结论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4 应用前景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缩略语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相关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肝癌自发性破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生存分析
    1.引言
    2.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标准定义
        2.2 资料收集
        2.3 随访质量控制
        2.4 诊断分类标准
        2.5 信息的录入及整理
        2.6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破裂组与非破裂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3.2 两组患者肿瘤病理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3.3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的结果分析
        3.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5 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分析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基因组学对肝癌自发性破裂中差异基因的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
        2.2.1 DNA提取试剂
        2.2.2 电泳试剂
        2.2.3 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用试剂
        2.2.4 Sequenom基因分型试剂
        2.3 实验仪器
        2.3.1 DNA提取器材
        2.3.2 电泳仪器
        2.3.3 DNA标准化仪器
        2.3.4 全基因组基因分型仪器
        2.3.5 Sequenom基因分型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GWAS分析
        2.4.2 Illumina NOVA6000 测序
        2.5 遗传学数据分析
        2.5.1 数据质量控制
        2.5.2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
        3.1 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全基因组SNPs分型关联分析
        3.2 验证阶段分型数据的统计分析
        3.3 合并68个SNPs的 GWAS和验证阶段分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4 Imputation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易感区域17q25.3
        4.2 HLA与肝癌自发性破裂
    5.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技术对肝癌自发性破裂表达谱的分析
    1.引言
    2.材料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RNA-seq检测试剂
        2.3 RNA-seq仪器
        2.4 采集新鲜组织标本
        2.5 RNA提取
        2.6 RNA质检
        2.7 RNA文库构建
        2.7.1 mRNA分离与片段化
        2.7.2 双链cDNA合成
        2.7.3 双链cDNA纯化
        2.7.4 末端dA-Tailing
        2.7.5 接头连接
        2.7.6 连接产物纯化和片段大小分选
        2.7.7 文库扩增
        2.7.8 文库纯化及筛选
        2.8 转录组数据分析
        2.8.1 数据质控
        2.8.2 序列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2.8.3 基因表达水平定量
        2.8.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8.5 生物学途径富集分析
        2.8.6 通路分析
    3.结果
        3.1 转录组测序对象的临床特征及统计结果
        3.2 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分析
        3.3 转录组测序结果差异分析
        3.4 易感基因TBC1D16 在转录组数据中的表达情况
        3.5 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巨噬细胞功能的转变及调节
    参考文献

(7)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蛋白组学及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临床分组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观察指标
        1.2 资料收集
        1.2.1 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
        1.2.2 随访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征
        2.2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
        2.3 HCC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
        2.4 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对肝癌自发性破裂预后影响
        2.5 自发性破裂肝癌的整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预测因子
        2.6 自发性破裂肝癌预后列线图
    3 小结
    4 讨论
第二部分 肝癌自发性破裂病因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1.3 实验仪器设备
        1.4 免疫组化实验
        1.5 免疫荧光实验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免疫荧光
        2.2 免疫组化
        2.3 巨噬细胞功能
    3 小结
    4 讨论
第三部分 肝癌自发性破裂蛋白质组学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蛋白组学实验
        1.1.1 标本收集
        1.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1.4 组织蛋白提取
        1.1.5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1.1.6 等质量蛋白样品电泳(SDS-PAGE)
        1.1.7 蛋白质酶切
        1.1.8 高p H反相色谱柱分离
        1.1.9 LC-MS/MS质谱检测
        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1.2.1 差异蛋白筛选
        1.2.2 蛋白质互作网络
        1.2.3 GO功能注释
        1.2.4 KEGG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蛋白质鉴定结果
        2.2 蛋白质互作网络
        2.3 GO功能注释
        2.4 KEGG通路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8)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估及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预后及腹腔热灌注化疗预防腹腔转移的疗效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发生机制
        1.2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3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种植性转移机制
        1.4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腹腔热灌注的过程
        2.3 术后并发症的判断标准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srHCC与nrHCC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3.2 srHCC患者的肝切除术与肝切除术联合HIPEC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omogram预测肝细胞癌伴有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的生存预后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人与资料收集
        2.2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3.2 患者临床病理学及人口统计学特征
        3.3 短期和长期预后
        3.4 Nomogram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5 比较传统分期系统与nomogram的临床效能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治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早期与延期手术对可切除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2.2.治疗方法
    2.3.观察指标
    2.4.随访
    2.5.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患者基料资料
    3.2.术后复发、腹腔转移及预后生存状况
    3.3.影响预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3.4.影响预后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03)
  • [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General Office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02)
  • [3]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 赵惠临. 山西医药杂志, 2021(12)
  • [4]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D]. 胡波.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5]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一期切除与TACE后二期切除的疗效评估[D]. 赵亮. 江汉大学, 2021(01)
  • [6]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相关基因组学研究[D]. 张炎.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蛋白组学及临床治疗相关研究[D]. 孟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估及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D]. 阮诗烨.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D]. 张斌.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10]早期与延期手术对可切除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影响[D]. 蒋锦敦.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