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机与PLC串行通讯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

上位机与PLC串行通讯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

一、上位计算机与PLC串行通信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雪双[1](2021)在《绿茶生产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茶是一种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多以机械加工为主,产量较大。但是目前茶叶的机械化生产仍存在生产过程监控不实时和现场人机交互软件不完善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农业领域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的某绿茶生产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设备,密切联系生产线的控制特点和需求,同时参考国内外的工业控制案例,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的下位机系统和Lab VIEW编程软件的数据处理上位机人机交互监控软件。通过研究本生产线,首先,明确了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参数,制定了针对每个生产环节的上位人机交互界面,其包括参数配置和数据处理;其次,针对复杂的生产线对每个生产工序设计了子控制系统,进行分布式的数据采集,包括杀青子控制系统、揉捻子控制系统、初烘干子控制系统以及炒干和抛光子控制系统,控制软件采用分模块化的编写方式实现对生产线的控制;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的通信协议,总结其中的优缺点,最终设计了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和以太网总线的上、下位机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网络、基于Modbus RTU通信协议和485总线进行PLC与传感器等硬件之间的数据通信。上位机监控软件以Lab VIEW软件平台为基础,建立了以传感器、PLC、上位PC机、传感器模块和转换模块等硬件组成的绿茶生产线测试系统。针对各个生产环节设计了单独的监控界面,主要包括数据实时显示曲线,参数设置,数据存储等功能;设计了温度报警功能,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设置温度范围报警,以保证生产工序正常进行;设计了历史数据查询可以将历史的温度数据根据日期进行查询,将它们显示成波形曲线方便观察与分析。

金琛[2](2020)在《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连续挤压技术由于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节省能源、工序少、生产效率高、组织性能均匀性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由组态软件开发出的监控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备,同时价格比较高。因此尝试开发一个功能强大、界面美观的SCADA系统,并开发出一个基于Android手机的远程监控软件对生产线进行远程监控。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平台,运用C#高级语言,采用GDI+绘图技术、TCP/IP通信协议、数据库管理等技术,通过研究西门子S7-1200型号PLC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报文,运用套接字编程,实现工控机与PLC通信并实时读写数据;根据Modbus RTU通信协议实现与电能表通信并实时读取数据,开发出了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在该SCADA系统中,对现有的组态软件的故障报警模块进行了改进,利用表格来代替现有的指示灯显示,操作者可根据表格内故障处理的提示进行故障排查;对组态软件的实时曲线模块也进行了革新:将原有的一个坐标系变为三个坐标系,方便操作者对数据的分析;添加了现有的组态软件所没有的功能:PLC状态监控和清理数据库,方便操作者可以随时查看PLC状态,并可以节省查询历史数据的时间。基于Android Studio平台,运用Java高级语言,采用TCP/IP通信协议、流以及套接字编程技术开发出连续挤压生产线远程监控软件。进行了模块设计,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可以流畅的完成远程数据监控和故障报警任务。最后,针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本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实现对同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曹玉雪[3](2020)在《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干燥过程中,干燥参数的监控是自动化干燥过程和提高干燥效率等研究的基础,但是国内外干燥系统中干燥参数的设置和优化通常是根据经验和实验,且干燥过程中物料的营养品质变化因检测方法复杂所以较难得知,而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品质变化过程影响着最终的干燥品质,因此,在干燥参数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品质指标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结合新疆地域情况和产业结构,本文以新疆冬枣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干燥过程中干燥参数监控和冬枣片品质指标监测的研究现状,设计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基于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装置的干燥参数进行监控后对在干燥过程中的冬枣片的品质指标监测和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确定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总体系统基于石河子大学干燥技术与装备实验室的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装置设计并搭建;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分为干燥参数实时监控模块和品质指标实时监测模块两个部分;根据设计需求对每个模块中所要监控或监测的对象需求进行确定:干燥参数监控包括: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和干燥湿度,冬枣片实时监测的品质指标包括:冬枣片感官品质指标(色泽、含水率)的监测和营养品质指标(干基维生素C含量、干基还原糖含量)的预测;最后对监控方案与监测方案进行设计与选择。(2)完成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总体硬件结构设计、干燥参数监控硬件结构设计、品质指标监测硬件结构设计。其中:干燥参数监控硬件结构设计包括欧姆龙E5CC温控仪监控干燥温度、德玛变频器DMA00-0D7543A间接监控干燥风速、STC89C52RC单片机监控干燥湿度,并确定了温控仪、变频器和单片机的连接方式及通信接口;品质指标监测硬件结构设计包括工业相机实时监测冬枣片色泽、电子天平失重法实时监测冬枣片的含水率,并确定了主要部件的选型和安装布置。(3)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软件部分使用LABVIEW虚拟仪器进行设计包含干燥参数监控模块软件程序设计、感官品质指标监测模块软件程序设计和营养品质指标预测模块软件程序设计。其中:干燥参数监控模块分别确定了上位机PC与下位机欧姆龙E5CC温控仪、德玛变频器DMA00-0D7543A和STC89C52RC单片机间的软件层通信协议和命令帧,应用VISA工具包分别对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干燥湿度进行了监控软件程序设计;感官品质指标监测模块分别应用VISION和VISA工具包对冬枣片色泽和含水率的数据采集、数据滤波、数据分析进行监测软件程序设计;最后,根据前期课题组建立的冬枣片色泽a*值与营养品质相关回归模型,设计冬枣片营养品质(干基维生素C含量、干基还原糖含量)的实时预测程序。(4)对每个子模块的程序进行软件集成并设计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对整体系统进行软硬件集成,并使用与人工检测对比的试验方法对系统的品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冬枣片的L*、a*和b*值变化趋势相似,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冬枣片色泽L*、a*、b*最大平均误差分别为1.59、0.89和1.12;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冬枣片的质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46%,含水率平均绝对误差为0.18%;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对冬枣片的营养品质指标干基维生素C含量和干基还原糖含量预测误差最大平均误差分别为85.20 mg/100g和1.80g/100g。

徐尊[4](2020)在《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电瓷企业属于能源消耗较高的传统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并且电瓷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电瓷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造成能源使用效率低,因此,开发一套既能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又能直观显示生产各环节能耗的能源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企业来说,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制定科学的节能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以江西某电瓷大规模超特高压用绝缘子生产线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瓷企业智能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的能源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能源数据的采集、监控、统计和分析等功能,是智能管理平台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对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电瓷生产工艺以及电瓷企业现场实际,从系统建设范围需求、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对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详细分析。(2)根据电瓷企业生产现场的硬件配置,完成了对能源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系统硬件各部分与系统的网络连接方式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的分析,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完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架构的设计。(3)通过分析电瓷企业的能源结构与能源流向,完成了能源数据监测点的选取,并对数据采集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计算等功能、数据库子系统的数据库表分类设计与存储等功能和客户端子系统的能源数据监控、能源数据统计和能耗分析等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4)通过编程完成了能源数据采集、计算、存储、统计和分析等功能的实现。能源管理软件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实现,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手段。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电瓷有限公司,运行效果良好,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

翟宝蓉[5](2020)在《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对人机交互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具有显示、操作和通信功能的人机交互终端能实现对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控,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成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工业领域中实现人机交互的方式,在分析以往人机交互中存在的问题和一般控制系统对人机交互终端的需求后,设计了与控制端通过CAN总线实现通信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并在快开压滤机系统中试验。通过分析工业控制领域中对人机交互终端在操作界面、监控画面、通讯接口方面的需求和系统性能要求,选择STM32F407ZGT6微处理器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基于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 Win图形界面库,通过CAN总线与控制端通信,完成了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首先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以STM32F407ZGT6为核心的最小系统模块、电源模块、液晶触摸屏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等硬件电路模块,并分析了各模块工作原理,按照电路原理图制作了硬件电路板,经过焊接、调试实现了人机交互终端硬件平台的开发。接着进行软件部分的开发,移植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 Win图形界面库作为软件应用层开发的基础,根据终端需实现的功能确定了软件总体框架,包括多个交互界面显示设计、界面操作控制、CAN通信协议制定方面等,基于多任务操作系统按模块划分为CAN消息的接收和发送、触摸检测、界面管理、实时显示和动画显示多个功能独立的任务,由系统内核实现高效的任务管理调度、任务间的同步与通信,保证系统运行的实时性。本文开发的人机交互终端已在快开压滤机系统中试验,由多个不同的界面实现终端的监控功能,在界面通过动画显示、文字图形、触摸操作实现交互,交互终端和控制终端之间通过CAN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为用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人机交互功能,经测试该终端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满足系统的需求。

陈伟[6](2020)在《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形式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较快、所需劳动力较少、施工效率高等特点,且预制构件与现场施工相比质量较高,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钢丝网苯板作为装配式建筑中常见预制构件,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量,而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生产效率较低,且人工生产成本较高,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用于钢丝网苯板生产的插丝机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系统将机、电、气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钢丝网苯板的自动化生产。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以模块化设计思路为主线,将整个插丝机系统分为送料机构、插丝机构、焊接机构进行模块化设计,有效减小了机械结构的复杂性,提高各机构的运行精度,并使自动化程序控制更加简单。在程序设计方面,选择PC Link网,通过RS-422A/485选件板完成3台欧姆龙PLC的数据共享,实现苯板插丝机PLC网络控制,使插丝机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在系统操作方面,使用欧姆龙NB10W-TW01B型号触摸屏进行插丝机人机界面设计,实现插丝机的手动控制、工步运行控制和自动控制。通过对插丝机及其PLC网络控制系统进行试验,并对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经1800次插丝机构插丝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料盒插丝失败率可控制在0.66%~0.88%之间的可靠度较高,且插丝机构插丝失败率可控,插丝机构稳定性较好。经50次3米钢丝网苯板生产试验,并对生产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生产时间控制在175.13S至175.69S的可靠度较高,插丝机生产效率较高。因此,该系统成功实现了钢丝网苯板安全、稳定、高效的自动化生产。

吴英夫[7](2020)在《基于设备环网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平台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建筑设备控制系统集中式架构中存在末端设备组网缺乏灵活性、设备间通信协调低效、信息无法就地共享、无法联动控制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以太环网结构的主要特性,基于罗克韦尔的设备级环网(Device Level Ring,DLR)技术,设计了一种面向空间分布、可即插即用、扁平化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平台;实现了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优化控制、建筑用电能耗的采集与预测;设计了建筑各子系统间的联动方案,通过计算机、手机移动端对建筑设备信息进行监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展开如下:(1)分析了当前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的弊端问题和工业以太网的应用现状,结合设备级环网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可即插即用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方案。利用CompactLogix L36ERM控制器实现了对照明LED的模糊控制,取得30.8%的节能效果。(2)分析了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的运行机制及其在设备环网中应用的可行性,设计了以变频风机替代传统风阀作为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的改进方案;利用CompactLogixL35E控制器、PowerFlex40变频器和MATLAB/SIMULINK构建了半实物仿真平台;通过对变频器的模糊PID控制实现了设备环网中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仿真。(3)基于支持设备环网的电能测量设备进行建筑用电的监控管理,实现了建筑用电能耗监测与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结合;完成了建筑用电能耗的实时分区计量,并利用粒子群BP神经网络对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建筑用电负荷预测,预测误差小于6%。(4)根据建筑各子系统电气设备联动工作特点,设计了建筑各子系统间的联动方案,在CompactLogix L36ERM控制器中实现了就地联动控制;利用FactoryTalk View进行建筑设备信息的监控设计,通过Web浏览器发布,实现了对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本文给出了面向空间分布、可即插即用、扁平化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方案,通过照明控制、变风量空调末端的变频控制,以及建筑用电的监控与预测,验证了设备环网在建筑设备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程媛[8](2020)在《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电磁除铁器是非磁性物料中去除铁磁性杂质的非常重要的设备,是煤炭、水泥、陶瓷等行业必需的设备。它的存在提高了煤炭的质量,减少了破碎机、研磨机等设备发生事故的次数,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运输皮带上越来越厚的物料,企业越来越高的除杂要求,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电磁除铁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根据电磁除铁器的使用场合及要求,并结合现有电磁除铁器整体结构方案,择其优点,完成了电磁除铁器结构的优化工作,引入了用鼓形滚筒作为驱动滚筒的自动卸铁装置,减少了卸铁皮带发生跑偏的几率,提高了除铁效率,并运用Solidworks 2014三维建模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模型的建立,并论述了各个装置的重要性及结构特点。通过对电磁除铁器主要部件驱动滚筒的力学性能的分析,确定出力学关系,并求出驱动力矩、摩擦力矩等数据,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驱动滚筒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定出最大应力与变形的分布位置,并以此对滚筒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应用金属检测、PLC控制、信号处理以及智能监控等技术,建立了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该方案达到了节能环保的优良效果;同时,完成了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并运用STEP7-Micro/WIN V4.0实现了控制系统程序设计,为实现电磁除铁器的智能化打下基础。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及远程监控技术,并结合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设计出电磁除铁器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做到了对电磁除铁器节能控制的智能监控,通过Easybuilder8000软件设计了电磁除铁器现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近程工艺参数设置及功能测试等。同时,通过组态王kingview6.55软件设计了电磁除铁器节能控制的远程监控系统登录界面和监控界面,实现了对除铁信息掌握的及时性、准确性,保证了监控时效性与智能化。

吴树景[9](2020)在《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化生产线日益普及。能否对生产线上的异构设备灵活且可靠地组网通信,并对生产任务合理且高效地调度,成为衡量生产线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识。为此,本文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和“智能生产调度优化”这两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1)针对智能生产线各类异构设备的互联互通需求,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设计研发了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平台:使用Select模型和多线程技术面向三种主流接口协议(TCP/UDP/串口)构建了对应的子服务器,解决了异构终端设备在并发通信状态下互联互通的问题,并针对大量终端接入的情境开展了性能优化;设计了灵活开放的应用层通讯报文协议和报文发布-订阅机制,实现了终端间的数据按需传输;开发了图形化柔性组网模块,方便了用户对组网方案的灵活设计及柔性扩展。(2)针对柔性生产线调度优化问题,以“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精英保留策略和变邻域搜索算法的混合算法,使得搜索过程的广泛性、集中性和稳定性获得了优良平衡,并通过标准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良好性能。(3)搭建了生产线环境模拟实验平台,验证了生产线系统异构设备组网、基于工单的任务排程、异常重调度等功能的有效性。

张岚[10](2020)在《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柔性铣削加工生产线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造业中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导致需求频繁变更,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增减生产规模,能够满足当前中小批量和多品种以及快速交付的生产需求,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并且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安全稳定,装配灵活,是迎合当前动态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在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中,生产制造所需设备基本上是数控机床,完成产品的制造需要多台数控机床协调配合完成,如何快速精准的收集和整理这些设备工作中产生的信息,并迅速对这些有用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从而实现对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集中控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柔性自动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安川MH5F工业机器人、铣床和PLC等构建了一条能够完成零件搬运、铣削加工和打磨的柔性自动化零件加工生产线,并能够对所加工的铣削件自动检测,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进行分类,阐述了构建一条完整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具体过程,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如下:1.在详细分析国内外柔性自动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机器人和铣床以及PLC等设备,设计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总体方案。2.对安川机器人的关节运动进行规划仿真,在使用标准D-H参数法对机器人建模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进行规划仿真。3.使用PLC作为整个柔性自动化系统的中心控制工具,利用WinCC组态软件作为上位机的组态软件,研究组态软件中数据的归档以及存储,使用PROFIBUS DP网络在上位机和PLC之间进行通讯和对整个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组网连接,由上位机统一分配控制各工作单元的工作,最后使用STEP 7硬件组态与PLC通过WinCC组态软件实时监测动态工作画面和对整个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上位计算机与PLC串行通信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位计算机与PLC串行通信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绿茶生产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茶叶机械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1.2.2 茶叶机械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1.2.3 LabVIEW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及设备构成
    2.1 绿茶生产线工艺流程
    2.2 杀青工艺及设备
        2.2.1 杀青工艺
        2.2.2 杀青设备
        2.2.3 杀青控制特点
    2.3 揉捻工艺及设备
        2.3.1 揉捻工艺
        2.3.2 揉捻设备
        2.3.3 揉捻控制特点
    2.4 初烘干工艺及设备
        2.4.1 初烘干工艺
        2.4.2 初烘干设备
        2.4.3 初烘干控制特点
    2.5 炒干和抛光工艺及设备
        2.5.1 炒干和抛光工艺
        2.5.2 炒干和抛光设备
        2.5.3 炒干和抛光控制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茶生产线总体结构设计
    3.1 整体结构设计
    3.2 绿茶生产线监控系统设计
        3.2.1 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2.2 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3.3 基于PLC的绿茶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3.3.1 控制需求分析
        3.3.2 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3.3.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 开发工具选择
        3.4.1 现场控制器选择
        3.4.2 传感器选择
        3.4.3 供热系统选择
        3.4.4 过程监控软件选择
        3.4.5 数据传输协议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方案设计
    4.1 通信技术选择
        4.1.1 LabVIEW的数据通信
        4.1.2 LabVIEW中的TCP传输控制协议
        4.1.3 PLC开放式用户通讯
    4.2 LABVIEW与 PLC双向通讯的实现
    4.3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通信设计
        4.3.1 温度传感器与上位机的数据通信
        4.3.2 压力传感器与PLC的数据通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茶生产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5.1 系统运行试验
    5.2 监控界面设计与试验
        5.2.1 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
        5.2.2 杀青系统监控界面
        5.2.3 揉捻系统监控界面
        5.2.4 烘干系统监控界面
        5.2.5 炒干系统监控界面
        5.2.6 炒干系统监控界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挤压技术概述
        1.1.1 连续挤压技术原理简介
        1.1.2 连续挤压生产线简介
    1.2 SCADA系统发展概况
    1.3 远程监控系统发展概况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编程语言及主要技术
    2.1 C#语言及其主要技术
        2.1.1C#简介
        2.1.2 计时器的应用
        2.1.3 GDI+技术
        2.1.4 网络编程
        2.1.5 PLC通信简介
        2.1.6 数据库的简介及配置
        2.1.7 电能表通信简介
    2.2 Java语言及其主要技术
        2.2.1 Java简介
        2.2.2 网络编程
        2.2.3 PLC通信
    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C#的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设计
    3.1 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与PLC通信
    3.3 系统与电能表通信
    3.4 对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设计
        3.4.1 切换菜单
        3.4.2 首页界面
        3.4.3 参数设定界面
        3.4.4 状态显示界面
        3.4.5 实时曲线界面
        3.4.6 历史曲线界面
        3.4.7 故障报警界面
        3.4.8 数据报表界面
        3.4.9 PLC监控界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Java的连续挤压生产线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
    4.1 连续挤压生产线手机远程监控软件的需求分析
    4.2 对连续挤压生产线手机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
        4.2.1 状态显示界面
        4.2.2 故障报警界面
    4.3 软件打包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燥过程参数监控研究现状
        1.2.2 红枣品质指标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干燥过程参数监控需求
        2.1.2 干燥过程品质指标监测需求
    2.2 总体方案确定
        2.2.1 基本原则
        2.2.2 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装置
        2.2.3 干燥参数监控模块设计
        2.2.4 品质指标实时监测模块设计
    2.3 监控方案确定
        2.3.1 干燥参数监控方案
        2.3.2 品质指标监测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监控系统总体硬件结构
    3.2 干燥参数监控模块硬件设计
        3.2.1 温度监控硬件设计
        3.2.2 风速监控硬件设计
        3.2.3 湿度监控硬件设计
    3.3 品质指标监测模块硬件设计
        3.3.1 色泽监测硬件设计
        3.3.2 含水率监测硬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功能分析
    4.2 干燥参数监控模块软件设计
        4.2.1 温度监控软件设计
        4.2.2 风速监控软件设计
        4.2.3 湿度监控软件设计
    4.3 感官品质指标监测模块软件设计
        4.3.1 色泽实时监测软件设计
        4.3.2 含水率实时监测软件设计
    4.4 营养品质指标预测模块程序设计
        4.4.1 营养品质指标预测模型
        4.4.2 营养品质指标预测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集成与试验
    5.1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集成
        5.1.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1.2 实时监控系统软硬件集成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色泽检测结果与分析
        5.3.2 含水率检测结果与分析
        5.3.3 维生素C含量预测结果与分析
        5.3.4 还原糖含量预测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附录2
导师评阅表

(4)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需求与整体设计
    2.1 电瓷生产工艺
        2.1.1 制泥工段
        2.1.2 成型工段
        2.1.3 成品工段
    2.2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数据建设范围需求分析
        2.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3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
        2.3.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2.3.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2.3.3 智能电表选型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串行通讯与智能电表接口技术
        3.1.1 串行通讯技术
        3.1.2 智能电表接口技术
    3.2 OPC技术
        3.2.1 OPC接口技术
        3.2.2 OPC通讯方式
    3.3 数据库技术
        3.3.1 数据库管理系统
        3.3.2 数据库接口技术
    3.4 客户端软件开发技术
        3.4.1 WEB开发技术
        3.4.2 .net framework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4.1 数据监测点的选取
        4.1.1 电瓷企业能源结构及流向
        4.1.2 能源监测点的选取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
        4.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 数据计算模块
    4.3 数据库子系统
        4.3.1 数据库分类存储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 客户端子系统
        4.4.1 能源数据监控
        4.4.2 能源数据统计
        4.4.3 能源基础数据管理
        4.4.4 能耗分析
        4.4.5 能源报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
    5.1 数据采集子系统
        5.1.1 能源数据采集
        5.1.2 能源数据计算
    5.2 数据库子系统
    5.3 能源管理客户端子系统
        5.3.1 能源数据监控
        5.3.2 能源统计分析
        5.3.3 能耗分析
        5.3.4 能源报表
    5.4 公共数据
        5.4.1 班次时间设置
        5.4.2 峰谷平时间段定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人机交互方面的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人机交互终端的整体方案设计
    2.1 人机交互终端的功能分析
    2.2 人机交互终端的性能分析
    2.3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选择
    2.4 CAN总线通信方式
    2.5 终端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人机交互终端的硬件部分设计
    3.1 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3.2 硬件各模块的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人机交互终端的软件部分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
    4.2 软件部分总体设计
    4.3 应用层软件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人机交互终端的调试及试验
    5.1 硬件电路的实现和调试
    5.2 交互终端功能及试验情况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研究现状
        1.2.2 PLC网络及钢丝网插丝苯板生产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提出
    1.4 论文内容及安排
第2章 插丝机机械结构分析
    2.1 送料机构
    2.2 插丝机构
    2.3 焊接机构
    2.4 插丝机整体布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控柜设计
    3.2 PLC网络控制设计
        3.2.1 苯板插丝机控制系统PLC网络类型
        3.2.2 苯板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链接方式
        3.2.3 PLC系统设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1 PLC程序设计
        4.1.1 手动程序设计
        4.1.2 自动程序设计
        4.1.3 工步运行程序设计
    4.2 人机界面设计
        4.2.1 人机界面工作原理
        4.2.2 人机界面模块设计
        4.2.3 人机界面功能分析
    4.3 电机控制参数设计
        4.3.1 送料机构伺服电机控制参数
        4.3.2 插丝机构伺服电机控制参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调试及性能分析
    5.1 PLC网络控制系统调试
        5.1.1 PLC网络控制系统模拟调试
        5.1.2 PLC网络控制系统现场调试
        5.1.3 PLC网络控制系统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5.2 PLC网络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5.2.1 插丝机构稳定性分析
        5.2.2 插丝机生产稳定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设备环网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结构
        1.2.2 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组网
        1.2.3 EtherNet/IP与设备级环网
    1.3 本文主要内容
2 基于设备环网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平台
    2.1 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构成与设计原则
        2.1.1 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结构与功能
        2.1.2 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
    2.2 建筑设备环网控制平台设计
        2.2.1 面向空间区域分布结构
        2.2.2 设备环网的建筑设备控制平台设计
    2.3 设备环网实验平台搭建
        2.3.1 关键技术
        2.3.2 实验平台搭建
    2.4 本章小结
3 设备环网软硬件与区域照明控制
    3.1 设备环网软硬件配置
        3.1.1 主要硬件选型
        3.1.2 主要软件功能
    3.2 基于设备环网的区域照明控制
        3.2.1 照明模糊控制方案
        3.2.2 模糊控制算法Logix Designer编程
        3.2.3 照明控制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设备环网的变风量空调末端设备控制
    4.1 变风量空调系统原理与构成
        4.1.1 变风量空调原理
        4.1.2 变风量空调系统构成
    4.2 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
        4.2.1 VAV末端控制方式
        4.2.2 变频控制的VAV末端装置
    4.3 环网下变风量末端控制半实物仿真
        4.3.1 仿真平台构建
        4.3.2 模糊PID算法Logix Designer编程
        4.3.3 建立OPC服务器通信
        4.3.4 PowerFlex变频器参数监控
        4.3.5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建筑用电监控平台设计与预测分析
    5.1 建筑用电监控内容
    5.2 建筑用电量的采集与通信传输
        5.2.1 建筑电量采集系统结构
        5.2.2 数据传输方式
    5.3 基于设备环网的建筑电量采集与传输设计
        5.3.1 以太网通信的电量测量设备
        5.3.2 设备环网建筑电量采集平台设计
    5.4 基于粒子群BP的用电量预测
        5.4.1 电量能耗数据分析方法
        5.4.2 BP神经网络与粒子群PSO算法
        5.4.3 建筑用电能耗预测
        5.4.4 预测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环网下设备联动与监控设计
    6.1 同区域跨系统设备联动设计
        6.1.1 跨系统设备联动功能
        6.1.2 I/O分配与与Logix Designer编程
    6.2 设备环网建筑的监控设计
        6.2.1 监控软件与通讯
        6.2.2 建筑设备监控功能
        6.2.3 FactoryTalk View监控画面设计
        6.2.4 Web发布远程监控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除铁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3.1 当前除铁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1.3.2 除铁器设备的发展方向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磁除铁器结构设计与三维模型建立
    2.1 电磁除铁器主要技术参数
    2.2 电磁除铁器整体结构的设计
        2.2.1 现有电磁除铁器结构方案分析
        2.2.2 电磁除铁器结构方案确定
        2.2.3 电磁除铁器工作原理
    2.3 电磁除铁器的三维模型建立
        2.3.1 吸铁装置的三维模型建立
        2.3.2 自动卸铁装置的三维模型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电磁除铁器主要部件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仿真软件的介绍
    3.2 驱动滚筒的受力分析
    3.3 驱动滚筒的有限元仿真与改进
        3.3.1 驱动滚筒的ANSYS有限元分析
        3.3.2 驱动滚筒的改进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设计
    4.1 引言
    4.2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确定
        4.2.1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介绍
        4.2.2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工作原理
    4.3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硬件设计
        4.3.1 金属探测仪
        4.3.2 信号处理单元
        4.3.3 其它构成硬件的选择
    4.4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软件设计
        4.4.1 STEP7-Micro/WIN V4.0 编程软件介绍
        4.4.2 控制程序编写
    4.5 本章小结
5 电磁除铁器智能监控系统
    5.1 引言
    5.2 软件介绍
        5.2.1 Easybuilder8000 软件介绍
        5.2.2 组态王kingview6.55 软件介绍
    5.3 人机交互系统方案设计
        5.3.1 人机交互系统简介
        5.3.2 人机交互系统方案确定
        5.3.3 人机交互界面布置
    5.4 远程监控技术
    5.5 远程监控系统
        5.5.1 远程监控系统登录界面
        5.5.2 远程监控系统监控界面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设备组网通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生产调度优化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总体方案
    2.1 总体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方案设计
        2.2.2 智能生产调度优化方案设计
    2.3 开发环境及工具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平台设计
    3.1 通信平台概要设计
        3.1.1 图形组网功能
        3.1.2 实时通信流程
        3.1.3 应用场合及服务对象
    3.2 数据库设计
    3.3 通讯报文协议设计
        3.3.1 报文协议格式
        3.3.2 针对Modbus协议的集成
        3.3.3 报文解析流程
    3.4 发布-订阅机制实现
    3.5 面向异构接口协议的并发通信服务模块设计
        3.5.1 关键技术分析
        3.5.2 TCP服务器设计
        3.5.3 UDP服务器设计
        3.5.4 串口服务器设计
    3.6 图形化柔性组网模块设计
        3.6.1 组态化组网规划功能
        3.6.2 设备柔性配置功能
        3.6.3 组网方案管理功能
    3.7 针对大量终端接入情境的通信性能优化
        3.7.1 双缓冲任务队列设计
        3.7.2 高性能内存池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生产线调度优化算法研究
    4.1 FJSP数学模型
    4.2 求解调度问题的混合算法设计
        4.2.1 整体算法流程框架
        4.2.2 染色体编码与解码
        4.2.3 种群初始化
        4.2.4 遗传操作
        4.2.5 精英保留操作
        4.2.6 变邻域搜索操作
    4.3 数值实验与算例测试
        4.3.1 实验用例
        4.3.2 参数设置
        4.3.3 精英保留策略对比实验
        4.3.4 变邻域搜索策略对比实验
        4.3.5 标准算例测试
    4.4 动态调度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验证与应用
    5.1 实验平台搭建
    5.2 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功能测试验证
        5.2.1 组网流程实例测试
        5.2.2 异构设备间通信测试
        5.2.3 通信性能测试
    5.3 智能调度客户端实现与功能验证
        5.3.1 生产计划管理模块
        5.3.2 生产排程调度模块
        5.3.3 设备实况监测模块
    5.4 企业应用简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柔性铣削加工生产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工业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2.1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物流系统
        2.1.1 物流系统的功能
    2.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执行系统
        2.2.1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对设备的要求
        2.2.2 执行系统中的常用设备
    2.3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控制系统
        2.3.1 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
        2.3.2 面向柔性自动化控制的数控技术
        2.3.3 控制系统中的监控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
    3.1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目标
    3.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3.3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设计
    3.4 系统硬件设计
        3.4.1 柔性自动化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3.4.2 柔性自动化系统电气部分设计
        3.4.3 柔性系统气动回路的设计
    3.5 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设计
        3.5.1 机器人建模
        3.5.2 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
        3.5.3 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
        3.5.4 机器人轨迹规划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连线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1.1 PROFIBUS—DP现场总线概述
        4.1.2 现场总线的优点
        4.1.3 基于PROFIBUS-DP的控制系统结构
    4.2 机器人程序设计
    4.3 PLC程序设计
    4.4 基于Win CC的监控与组网设计
        4.4.1 WinCC简介
        4.4.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
        4.4.3 触摸屏调试
    4.5 整机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四、上位计算机与PLC串行通信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茶生产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D]. 许雪双.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2]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D]. 金琛.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设计[D]. 曹玉雪.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徐尊. 济南大学, 2020(01)
  • [5]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D]. 翟宝蓉.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6]插丝机PLC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 陈伟.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设备环网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平台研究[D]. 吴英夫.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 程媛.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9]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技术研究[D]. 吴树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10]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柔性铣削加工生产线研究[D]. 张岚.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上位机与PLC串行通讯在生产线监控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